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心理学视角下高校生命教育课路径探析

时间:2023-09-23 11:30:04 来源:网友投稿

徐玮泽

【摘  要】 新时期,高校开展生命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个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目前,我国高校的生命教育面临着缺乏系统的课程体系、没有形成家校联动的合力以及教育内容流于形式等问题,运用好心理学的视角和相关理论、方法,则能为实现生命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关键词】 生命教育理念;
心理学;
人文精神

随着《急诊室故事》《人间世》《人生第一次》等纪录片和法医类电视剧的热播,人们对生命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2010年7月29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首次把生命教育放到了和国防教育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出要“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并提出了学生要“学会生存生活”[1]。这是我国首次在教育改革文件中明确提出重视生命教育,可见进行生命教育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目前,我国学术界对生命教育内涵的认识,存在以下三种主要的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生命教育指的是死亡教育,包含从生命的开始到生命的终结。目前,一些高校也开展了生命教育的相关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中搜索相关词条,可以看到广州大学的《生死学》、山东大学的《死亡文化与生死教育》等内容,开设这些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生命、了解死亡,看清“生”与“死”的本质,人终有一死,人们应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自身最大的价值;
第二种观点认为,生命教育教导学生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探索生命、尊重生命和敬畏生命,懂得珍惜、爱与责任,树立正确的三观,甚至能够在他人生命即将终结之时给予关怀;
第三种观点认为,生命教育就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例如“价值拍卖”等活动,可以使学生正确看待物质欲望,当面对突如其来的变故时,学生能够知道如何更好地应对、更好地对自己的生命负责、更好地过好自己的生活[2]。

二、我国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1968年,美国的杰·唐纳德·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了生命教育的理念。而后,我国的台湾地区和香港地区也开始将生命教育引入本土,我国内地的生命教育起步相对较晚,因此也存在一些问题[3]。

(一)缺乏系统、独立的课程体系

目前,高校只是将生命教育融入了思想政治课或者心理健康课中,仅作为一个专题进行讲授,因此生命教育课程给学生的感觉就是公共课中的非重点内容,也无须考核。有的高校虽然在名义上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但是在实践中,却以枯燥的讲座或者主题班会的形式带过,没有使学生入心入脑,也没有让学生深入思考。生命教育没有系统的课程体系,缺少独立的教材和相关书籍,以及缺乏专业的师资队伍,这使得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足,往往只是走过场的敷衍学习,并未认真地思考生命的意义。

(二)没有形成家校联动的合力

一个人的心理健康水平与早期经验、家庭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些调查显示,父母对子女缺少关爱、对子女的反馈没有及时回应、漠不关心或者过度溺爱,以及以大家长的权威独断专行,更容易诱发孩子的心理障碍。因此在生命教育中,家长是重要的一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大了,不用我们管了”“都送去大学了,应该是学校管”,家长没有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满足子女的心理需求以及和子女敞开心扉的坦诚交流。而高校又与中小学不同,目前高校与家长的联系较少,很多时候都是学生发生了一些严重的问题,学校才会联系家长。家庭和学校没有形成较好的教育合力,没有起到“1+1>2”的效果。

(三)教育内容流于形式

安全教育、防范危机和灾难事件等,也属于生命教育的覆盖范围,但是高校在开展此类教育工作时,往往流于形式,如一年请一次校外专家或者消防部门有关人员进行一次知识讲座,重视理论,没有意识到生命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生命教育课程缺乏很多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动手操作内容,常导致“台上热热闹闹,台下昏昏欲睡”,使学生感到空洞乏味,认为该课程没有真正增加自己的生存技能与救护知识,在遇到火灾、地震和急救等情况时不知如何处理,因此该类教育的实际效果不佳。

三、心理学融入高校生命教育课的路径

生命教育的内涵包括生命意识教育、生存能力教育、生命意义和价值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生命教育的内容也与心理学中的知情意行一一对应。在認知层面,生命教育主要是让个体认识生命、能正确看待人的“生”与“死”,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接纳自己和感恩生命;
在情意层面,生命教育旨在令个体在认识生命的基础上,学会欣赏生命、尊重生命以及珍惜生命,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做到适应环境、关怀他人[4];
在行为层面,生命教育则是教会个体一些必备的生存技能和救护知识,使个体能够在危险和特殊的情境下快速反应,挽救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心理学和生命教育研究的内容、目标,具有相容性,把心理学的一些基本知识、方法应用于生命教育中切实可行。

(一)开展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以团体为单位进行心理辅导的一种形式,可以使参与者通过倾听团队中他人的经历、与团体中的人员进行人际交流、观察他人的行为方式等,促进形成新的自我认知、学习新的思维方式、调节自身不足、完善自我和增强适应能力[5]。生命教育与团体心理辅导的某些理念、目标与意义具有一致性,因此教师将团体心理辅导的一些活动应用于生命教育课堂中,能够更自然地传递内容与知识,防止因简单灌输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增强生命安全意识和心理健康意识。

在教学实践中,有关生命教育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生命线、“我的五样”和“心有千千结”。下面以“生命线”活动为例,简要介绍将团体辅导应用于生命教育的实例:“生命线”活动要求学生在一张白纸上,画出一条带箭头的笔直的线,学生在箭头处写下预估的自身寿命,找出现在所在的年龄点,进行标记,这个点的左边代表过去的岁月、右边代表未来;
然后,学生用不同颜色的笔写下对自己具有重大影响的事件,对于快乐的事,可以用颜色鲜艳的笔在线的上方进行标记;
对于悲伤、痛苦的事,可以用颜色暗的笔在线的下方进行标记。本活动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生命的“长度”与“宽度”,正确分析过去发生的事对现在和未来的影响,引发学生对生命和人生的思考。

这些有针对性的活动,使学生重新审视了自己的生命历程,体会到生命的短暂,从而了解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并珍惜当下拥有的宝贵一切,同时能够在团体中,学会沟通、尊重和关怀他人。

(二)组织“525”心理健康月宣传教育活动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的标准定义为:身体上要机能良好,心理上要积极向上,社会关系上要和谐,只有这三者都具备,才能称之为一个健康的人。当前社会的竞争压力大,许多高校学生都面临着学业和就业的压力,由此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将在学生的生命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高校中的大学生都是“00后”,他们思维活跃,喜欢新鲜事物,愿意探索,因此传统的讲座等形式已经无法吸引学生的兴趣。对此,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组织实践活动。“525”谐音“我爱我”,意为关爱自我的心理健康以及悦纳自我。发展至今,每年的5月25日已经被定为全国大、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日。“525”当天,学校可以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525”心理健康月宣传教育活动,例如:“心理体检”能够以专业的心理知识小问答,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的内心,并为学生提供了适当的心理改善建议;
“心理游戏”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专注力、抗挫折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还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和别人身上的优点、提升自己的自信心;
“解忧小站”可以为有需要的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咨询服务,学生可以尽情倾诉自己的烦恼和压力;
“绘画心理”能使学生随心所欲地表达自我,将心里的所感、所思融入作品,在充满趣味的创作过程中体会自我;
“心理校刊”不仅可以刊登心理调适的小技巧,还可以增加一些生命教育的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思考生命的意义;
“校园心理剧”既能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又能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了学生的心理保健意识等。

这些宣传教育活动可以在欢声笑语中,令学生深入认识自己,领悟接纳自我的重要性,体验到自己存在的价值,最后达到“心理健康万事兴,学业事业样样精”的良好效果。

(三)运用心理学专业理论解决实际问题

2021年3月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有18.5%的大学生存在抑郁倾向,4.2%存在抑郁高风险倾向,8.4%有焦虑倾向[6]。《2022年国民抑郁症蓝皮书》的调研结果显示,我国五成的抑郁患者为在校生,其中41%的学生曾因抑郁休学。抑郁症发病群体呈年轻化的趋势,社会亟须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而这些同样是生命教育的重要一环。

心理学作为渗透到人们生活方方面面的学科,其中的一些专业理论能够为教师更好地实施生命教育提供指导。下面将以认知情绪理论为例,将心理学应用到生命教育中:

认知情绪理论是由美国的心理学家埃利斯提出的,其理论基础是:通过改变个体错误的认知,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改变个体不良的情绪和行为。该理论也称情绪ABC理论:A代表诱发事件;
B代表个体对诱发事件的信念;
C代表个体的不良情绪和行为结果[7]。埃利斯认为,是B导致的C,A只是引发C的间接原因,也就是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和评价,导致了相应的情绪和行为结果,而非事物本身。解决心理问题和心理困扰的关键,在于改变人们的不合理信念。例如学生甲和学生乙都因期末考试失利,没有拿到奖学金。甲认为自己的这一次考试失利,会让自己在将来的学业上不顺,同学们在背地里也会笑话他,于是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是垂头丧气、闷闷不乐;
而乙则认为,仅仅一次考试失利并不代表什么,日后可以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重新拿到奖学金,乙规划了未来目标,提高了自己各方面的素质。由此可见,面对同一件事情,学生甲和学生乙产生了不同的情绪和行为结果,这是因为他们对同样一件事,有着不同的认知、解释和看法。

从学生个体的角度看,无论是何种路径,都需要“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发挥最积极、长久的效用。如果仅依靠外部力量,只能起到推动作用,或者只能在一段时间内起效,在面对新的生活事件时,又容易陷入新的问题中。因此教师需要运用多种形式新颖的方式方法,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挖掘自身的潛能,建立自信,不断地完善自我、悦纳自我和欣赏自我,在身处逆境时,依然能够具有压力管理和情绪调整的能力,从而进行自我领悟、自我教育和自我调节,珍惜生命,不轻言放弃。

四、结语

总之,高校的生命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对于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积极的意义。要想让生命教育既“潜移默化”,又“深远持久”,就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努力。高校应结合学校的实际和特色开展生命教育,让阳光真正照进学生的心里。

参考文献:

[1] 颜晓星. 高职大学生生命教育现状分析与对策[J]. 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20(04):27-32.

[2] 罗美娥. 关于高职院校开展生命教育的思考[J]. 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29(02):5-7.

[3] 芦球. “互联网+”背景下高职院校生命教育路径探索[J]. 南方农机,2019,50(19):214+218.

[4] 石颖. 积极心理学在大学生生命教育中的应用研究[D]. 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5.

[5] 李佰隆. 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学生亲社会行为的促进研究[D]. 沈阳:沈阳大学,2021.

[6] 方金强,范思思,郑淑洁. 新形势下九型人格学在高职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大学,2021(41):21-23.

[7] 罗丹平. 巧用合理情绪疗法控制流生[J]. 现代职业教育,2018(29):118-119.

猜你喜欢人文精神心理学“没有用”的心理学做人与处世(2022年2期)2022-05-26白金十分钟自救互救实践创新展现新时代人文精神价值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21年9期)2021-03-09爆笑心理学意林图解作文(小学版)(2019年7期)2019-08-01爆笑心理学意林图解作文(小学版)(2019年6期)2019-07-16爆笑心理学意林图解作文(小学版)(2018年9期)2018-10-11爆笑心理学意林图解作文(小学版)(2018年2期)2018-08-02人文精神在科技期刊编辑出版中的体现及构建新闻传播(2018年9期)2018-08-01爆笑心理学意林图解作文(小学版)(2018年6期)2018-07-20试论医学人文精神的构建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6期)2015-06-08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中国医学人文(2015年6期)2015-06-08

推荐访问:探析 视角 路径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