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产业链合作视角下区域循环经济发展路径研究——以南京六合高新区为例

时间:2023-09-22 12:35:03 来源:网友投稿

■赵 鹏 中共南京市六合区委党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要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在当前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高耗能、高排放产业受政策影响面临产能升级的严峻压力,低消耗、高效率的循环经济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机遇。实现循环经济,就是通过资源循环利用,达到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双重优化。而产业的空间集聚状态,为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再利用提供了便利,在区内、区际开展产业链合作,有利于缩短物流半径、共享配套设施、降低生产成本等,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水平。然而,产业链布局和结构具有相对稳定性和依赖性,吸引产业链整体迁入某一区域并非易事。因此,需要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分析产业链合作存在的阻碍,进而探寻优化产业链合作、促成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

1.循环经济有关研究现状

循环经济是指通过资源循环利用,使社会生产投入自然资源最少、向环境中排放的废弃物最少、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或破坏最小的经济发展模式,即实现资源效率和环境效益双重优化,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等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变革,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技术范式变革的经济发展新模式。关于循环经济内涵、内质的研究表明,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要遵循的是生态学规律和经济学规律,反映了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关系。关于循环经济范围,一方面是传统能源的高效利用,挖掘传统能源中的潜力,另一方面在于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绿色制造,加强回收循环利用。关于循环经济的重要性,一是可以解决资源浪费、粗放利用的问题,有利于绿色发展和环境保护;
二是有助于推动资源在整个生命周期的价值最大化;
三是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实践路径。

2.产业链合作有关研究现状

研究产业链合作,前提需要对产业链的概念进行界定,从字面来看,产业链就是产业与产业之间的链接关系。从狭义角度来看,产业链是指从最初的自然资源到最终产品到达消费者手中这一过程包含的各个环节所构成的整个产业链条。从广义角度来看,只要存在两个或以上的“环节”,同样也是产业链,只不过是一种局部形态的产业链。关于产业链合作的研究表明,在纵向产业链中,相关行业、企业间的紧密合作是重中之重;
产业链横向合作的原因是产业链上的同类企业,由于市场不确定性要素,和客户多样化、个性化需要,而进行的产业链合作;
协同创新的运行机制,能够促进资源和要素进一步整合,从而完善产业环境。更多学者在研究产业链合作时,采用的是案例研究法,比如在农业领域,为了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升级,进而助力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要推进农业产业链各环节之间相互衔接、密切协同,最大化发挥各地区、各环节人力、资金、技术等维度的要素优势;
在汽车产业领域,只有依靠产学研结合,合作开发共性技术平台,以及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协同创新,才能进一步实现核心技术的突破和引领;
油气产业方面,更加注重中下游产业链合作,从而更顺畅地落实大项目合作,带动合作共赢、合力发展;
在电商和制造业领域,产业链集聚和融合,能够显著提高产业实力、推动产业升级,从而产生创新效应、重构效应,以及协同效应等。

3.文献述评

从现有研究来看,循环经济的文献,更加关注区域内经济效益更优,而对毗邻区域和更大范围区域的经济效益关注不多,也就是割裂地看待区域之间经济合作情况,导致出现了循环经济效果在区域内局部优化,而在较大区域出现整体劣化的现象。同时,关于产业链合作的研究,大多采用完整产业链的定义,局部形态产业链合作,对区域以及区域间经济效益的影响研究较少,并且在研究对象的选择上以单一行业为主,对优化地方区域经济发展针对性、有效性不高。因而本文采用广义角度的产业链定义,以南京六合高新区为研究对象,研究如何找准自身定位,实现在区域内、区域间开展产业链合作,从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进而推动区域循环经济进一步优化提升,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南京六合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六合高新区),成立于2017年12月。园区聚焦创新载体打造、创新资源集聚、创新人才招引和创新氛围营造等重点方向,深耕主导产业创新集聚建设。五年来,南京六合高新区已创成国家级科创载体2个、省市级科创平台12个,引进国内外院士5人,省市区各层级高层次人才超百人,落地新型研发机构16家,“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完整创新孵化链初具雏形。从时间、空间、内部结构等角度来看,南京六合高新区发展具体有如下四点特征。

1.从发展演变上看,主导产业在调整中明晰

梳理汇总六合高新区控制性规划、发展规划以及期刊、报纸、发布会等媒体公开发布的主导产业表述情况发现,六合高新区主导产业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国内、国外大环境的变化,并结合自身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形成。从表1中可以看出,“新材料”产业在六合高新区主导产业中逐渐“淡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出镜率”不断上升,这一方面是因为国内化纤行业深度调整、环保政策趋严、绿色制造转型迫切,另一方面是由于江北新区成立,化工园区“剥离”,导致六合承接化工园区“溢出”成本提高。在此基础上,逐步明确形成了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三个主导产业。

表1 六合高新区主导产业表述变化情况(2017—2022)

2.从产业合作上看,载体平台在探索中优化

载体平台既是新技术、新成果的“襁褓”,也是产业合作的“摇篮”。六合高新区园区内,目前已经形成了100万方科创载体和产业化空间、会聚500多家科技型企业。为了加强产业链合作,六合高新区借助楼宇经济的运行思路,揭牌成立“新研之家”,为园区内企业由“单打独斗”向“抱团发展”转变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例如,同在一栋大楼的江苏东曌建筑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和南京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研究院,不断开展业务合作;
同属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南京朗禾智能控制研究院,依托“新研之家”,积极与江苏南冶智能装备研究院、南京佑创汽车研究院沟通对接,寻求合作发展的机会。这也体现了产业在空间形态上的集聚,也为促成产业链之间紧密联系、深度合作提供了载体和契机。

3.从产业规模上看,产业集群在形成中壮大

仅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为例,短短五年时间里,六合高新区以国轩动力电池为龙头,先后引进利德东方、凯勒新材料等数十家关联企业,日立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制造基地、荣盛盟固利新能源、云彩时代大型工业储能等大项目先后签约落地,“材料制造—电池制造—新能源汽车制造—充换电设备制造—零部件制造”新能源全产业链条将逐步形成壮大,打造千亿级产业集群。同时,智能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也通过“金洽会”“创新周”等平台,相继招引百亿级大项目落地生根,产业集群的深入拓展,带动产业规模再上新台阶。

4.从产业发展上看,创新资源在集聚中落地

学术研究和产业落地是被“峡谷”分隔的两座“大山”,六合高新区坚持加快建设“科技创新港”,专注于高校科技成果的转化集聚,在两山之间“铺路架桥”。目前,园区已与中国矿业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10余所高校签订合作协议、深化校地共建。同时,成立六合科技创新港,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等高校先后进驻,充分集聚高水平高校的研发创新资源,让高端人才带着项目来创业,让产学研项目落地生根,推动区域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水平。

1.各产业链“全面发力”,但“联动机制”略显不足。园区智能制造产业,以大量数控、颖元科技、双京电气、嘉翼等企业构建起“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及零部件—重大成套专用设备制造”的特色产业集群;
节能环保产业,以蓝深、赛莱默、优倍电气等企业构建起“节能环保零部件—节能环保装备制造—节能环保工艺设计—节能环保工程配套服务”的产业链发展体系;
新能源产业,以已经投产的国轩电池、健康汽车、利德东方等企业构建起“新能源整车—动力锂电池—汽车零部件”的发展体系。虽然上述三大产业链都在“全面发力”,但“一体推进”的“联动机制”略显不足,各条产业链的企业由于经营方向关联性较低,很难在区域间形成合作态势。

2.项目签约“逐年攀升”,但“落地见效”周期较长。仅2020年金洽会,六合签约重点项目16个,总投资761亿元;
2021年金洽会,六合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30个,总投资达到555亿元;
2022年金洽会,共签约72个项目、总投资596亿元,创造了金洽会签约项目历史新高。总体上看,项目招引有助于区域产业链纵深发展,起到“强链、补链”的重要作用。但由于这一类大项目落地周期较长,不确定影响因素较多,短期内难以为本区域产业链发展带来改变。相较而言,对本地已有企业升级转型的支持、督促力度不够,导致产业链合作的主体意愿不强、动力不足。

3.人才引进“着眼高端”,但“人岗相适”仍须重视。在人才招引过程中,更加注重依托园区打造产业高地、人才高地、创新高地,甚至为了满足考核要求,一味地追求顶尖人才,以“惯性思维”使用人才,对“人岗相适、人事相宜”考虑不足,一方面很难为“高精尖”“稀缺新”型人才提供展示平台,另一方面把“田秀才”“土专家”等实用型人才束之高阁。产业链合作中,无论是同一产业链上游研发人才、下游市场拓展人才,还是不同产业链的人才,都需要以更加精准的匹配度引才、用才,从而为开展产业链合作提供人才保障。

1.要做好区内各产业链的“融合文章”。要以一体化思维,统筹看待园区内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三条主导产业链的发展,持续深化拓展“新研之家”运用范围,增强园区内部各产业链上企业的“交互关联性”。通过建立不同产业链企业间沟通交流平台,着力提升园区产业链企业间信息共享程度和对称性,降低园区内企业的交易成本,促成“交叉式”创新构思的形成。另外,在招引新项目时,不仅考量项目规模、投入成本,以及对地方经济贡献情况,还要充分考虑企业落地时的空间集聚状态对运输、仓储等成本的影响,合理筛选招引项目的类型和落地方式,提升区域内部各产业链企业的融合发展水平。

2.要做好区域间产业链的“互补文章”。产业链合作不仅限于区域内“闭门造车”,需要主动融入更广区域的产业链。以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根据《南京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产业地标行动计划》,全市主要建设4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分别是江北新区(动力电池、智能网联);
江宁区(创新中心、智能网联);
溧水区(智能网联测试基地);
南京经济开发区(智能网联系统)。因此,在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合作过程中,要深入分析研判毗邻区域产业链发展现状,根据自身优势,精准定位发展方向、确定产业链共生或者错位的合作模式,以区域间产业链的互补和互动,不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区域整体循环经济的发展水平。

3.要做好产业链合作的“延伸文章”。当前,无论是区域内还是区域间产业链合作,由于考虑到分摊成本、规避风险的需求,更多体现在产业链中游,即生产制造环节,对产业链上游和下游的合作,即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环节合作投入较少。因此,要鼓励企业开展更深层次的产业链合作,推动合作向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全链条延伸,实现创新资源的汇集、创新观点的碰撞、创新思路的落地,帮助企业降低研发、生产、销售各环节成本,提升实现循环经济的可行性。

为实现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必须加强区域内产业链融合、区域间产业链互补、产业链上下游拓展工作,通过形成全方位的产业链合作关系,进而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拉动循环经济,助力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高新区产业链区域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今日农业(2020年13期)2020-12-15“饸饹面”形成产业链今日农业(2020年18期)2020-12-14遂宁高新区廉政瞭望(2020年14期)2020-08-12产业链条“链” 着增收链条当代陕西(2019年13期)2019-08-20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商周刊(2017年22期)2017-11-09产业链春之奏鸣纺织科学研究(2017年3期)2017-05-17分区域小学生导刊(2016年34期)2016-04-11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电测与仪表(2015年5期)2015-04-09骗保已成“地下产业链”中国卫生(2014年12期)2014-11-12郑州高新区贾庄唐墓大众考古(2014年8期)2014-06-21

推荐访问:南京 为例 产业链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