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君子”的意义探析

时间:2023-09-20 20:25: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君子”一词在《诗经》和《论语》的角度有着不同的解释,《诗经》中是一种成熟的阶级社会中对身份的称呼,《论语》中则与“仁”和“礼”联系紧密。这两者都对后世士人们的品格养成有很深刻的影响,两者之间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君子”一词的本义进行探究,再选取《诗经》和儒家的《论语》进行部分文本分析,对其中“君子”在不同地方的不同语义范围进行界定。

【关键词】君子;
《诗经》;
《论语》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198(2023)08—015—03

在中国古代,“君子”与古代的人伦观念等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直到今天,“君子”的观念还深深的影响着我们的言行。《诗经》和《论语》之间的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君子”这个词包含在《诗经》与《论语》的君子论当中,有着相当大的讨论价值。并且,从词源的角度来说,《诗经》成为古代士大夫频繁使用君子来作为称谓的一个来源与依据。相较于《诗经》的“君子”,儒家时代的环境、经历的差异,思想的侧重点与不同,也能对此有所超越。儒家思想凝结并摒弃了其中的世俗色彩,而更具有道德规范和人伦性质,使“君子”的概念更鲜明、影响深远。所以,《论语》中不论是讲究“仁”与“礼”的儒家君子品格,还是道德意识淡薄的君子称谓,都在《诗经》的影响之下加强了情感意味。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对这两部经典的名著的研究上能够有更加深刻的理解。

一、“君子”的本义溯源

说文解字有:“尊也,从尹。发号,故从口。[1]”此处强调的是地位的崇高,尊也,表示地位尊贵,从尹,表示管理,发号,故从口,发号施令的意思。事实上,在先秦时期君子的含义主要是指地位高德人或贵族,如《孟子·公孙丑下》“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说的是君主不轻易发动战争,若战必胜。随着时代的发展,君子的含义也开始发生变化,《周易·乾卦》中有:“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乾乾,是勤奋的意思,惕是警惕的,所以这句话是说君子应该要勤奋努力,时刻保持警惕。这时候,原来的特指就发生了变化,从专门的“统治者、贵族”变成了“一切有修养的人士”,接着便得出了: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乾卦的卦辞是“元亨利贞”[2],也是《易经》中提出的“君子四德”,君子的含义与德行牢牢捆绑在了一起。随着这条主线衍生出多种意思,如诗经《小雅·采薇》的“驾彼四牡,四牡骙骙。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将君子与小人对举,这里的君子是将帅,而小人则是士兵,《论语·里仁》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原本尊贵的意思开始淡化,更加强调于道德修养与完善自身,君子有高尚的胸怀,与“小人”的重利轻义相对。随着儒家思想观念的广泛传播,后世则多沿用儒家观念,认为君子便是品德高尚的人。

二、读《诗经》中的君子

(一)“风、雅”与“君子”

从西周开始君子的概念就代表了人们的理想形象。《诗经》当中出现了大量的“君子”,《风》《雅》《颂》之中分别出现了52次,130次,1次[3]。主要是分布在国风和大小雅之中。

国风之中普遍的观点认为是古代对男子的一种尊称,并不限制于贵族,(《魏风·伐檀》)“彼君子兮,不素餐兮”的君子虽然各有争议,但总的来说,这里的君子,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群,并不代表特定的人,主要是赞颂那些“不素餐”的君子。而更具代表性的就是我们熟悉的(《周南·关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这里的君子君子的含义更多的是一种世俗美称。(《秦风·晨风》)“未见君子,忧心如醉”描述的则是怀才不遇的贤士,当然国风中也有对身份和贵族的尊称。比如(《鄘风·载驰》)“大夫君子,无我有尤”,此处的君子指在位的贵族和官僚。

雅按照音乐分为了大小雅,《大雅》与《小雅》中包含了诗经中大部分的君子形象,约有百分之八十代表的是贵族和统治阶级,其中也有君子和小人对举的用法。(《小雅·采薇》)“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小雅·角弓》)“君子有徽猷,小人从属”,徽猷就是君子的良好品德,有了良好的德性,小人也会跟随[4],小雅中还有许多君子有统治者的含义。如(《小雅·湛露》)中“显允君子,莫不令德”,天子要言行有度,彰显出良好的品德。(《小雅·鸳鸯》)“君子万年,福禄宜之”里面的君子“谓明王也”表示的是前朝统治者。大雅中的“君子”也有许多代表统治者与诸侯的,如(《大雅·假乐》)“假乐君子,显显令德。”(《大雅·既醉》)“君子万年,介尔景福。”这里的君子都指的是周天子。可以看出,大小雅中“君子”的含義主要是在上位者和统治者,但随着西周后期时代的发展也必然开始朝向士及庶民阶层推广,如(《小雅·都人士》)“彼君子女,绸直如发”讲的就是庶民女子的仪容。

(二)“玉”与“君子”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诗经》中的“君子”的含义有一个明显的演变过程,那就是从贵族阶级的专称的转移。这也是跟随西周的时代的发展而变迁的必然结果。在这个过程中,“玉”的形象伴随着“君子”。形成了它天然的相辅相成的状态。“君子比德于玉”的概念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刘向《说苑》中有言:“玉有六美,君子贵之”[5],玉作为道德的载体已经具象化。诗经中共有37篇提到了“玉”,并且常常将它与“君子”比拟,如(《秦风·小戎》)“言念君子,温其如玉。”这里是女子用于来比喻丈夫,抒发自己的思念之情[6]。这其中也透露出人们对自我认知的改变,作为自然的玉材,人们本来对自然存在敬畏心理,但随着生产技术的变革,君子本身含义从单纯的阶级代表变成人品德的评价标准,玉的许多自然特性开始让人们开始将他们联系到一起,玉外表光滑,玲珑精致,代表着人们对君子寄予的崇高厚望。《魏风·汾沮洳》“彼其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异乎公族。[6]”女子在劳动时也异常思念自己的意中人,称赞他“美如玉”,就是说男子的光彩像玉一样,甚至比那些王公贵族还要独特。除了这些直接的用玉比喻人的,《诗经》中还有一些用间接方式来传达“玉”与“君子”的关系,如(《卫风·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切”“磋”“琢”“磨”是玉器打磨的工序,这里说的是君子要像打磨玉一样,不断的雕刻与完善自己,经过“切”“磋”“琢”“磨”的步骤,才能真正的“温润如玉”,据此,“玉”与“君子”的关系,体现出了人们追求美好品格的纯真愿望,是思想风貌不断演变的情感反映。

三、读《论语》中的君子

(一)“君子”与“仁、礼”

儒家认为,君子形象无外乎“内仁外礼”,儒家思想的核心就是“仁”,孔子认为,“君子克己复礼为仁”,“克己”是要克制自己,“复礼”是遵守礼仪,孟子同样说过“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9]”“君子”的概念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人格的终极目标,《论语》作为记录孔子言行的作品,处处透露着君子和仁、礼之间的关系。“人而不仁,如礼何”(《八佾篇》),从内部来说,“仁”是君子概念的内化,“礼”是君子概念的外延。““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
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论语·里仁》)功名富贵是人人都想要得到的,贫穷与卑贱是人人都厌恶的[7],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此“道”即是“仁”,这句话很好的概括了君子和“仁”的关系,君子是以仁为根基,仁以君子为表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并且,君子没有哪一刻将仁抛之于后,无论是颠沛流离之时还是逃亡赶路之时,也一刻都不敢松懈。君子的德性包含于“仁”的思想之中,所以“仁”是儒家体系中追求的内圣之道。从外部来说,君子修身守礼,(《论语·庸也》)“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礼仪文化的表达深深浸入《论语》所表达的君子思想之中,孔子本人对礼文化更是推崇备至,曾经评价季氏在庭院中用六十人跳舞的行为为“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秩序,君子需要尚“礼”,将礼变成安身立命之道。事实上,君子以人为本,以礼为质,《论语》中的君子,是内在德性为根,外在德性为路径,充分的表达的儒家思想的“君子”特点。

(二)“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野人”之间的对举,早在先秦时期就开始了,如“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有才能的人往往没有得到重用,在外漂泊,没有才能的人却在朝堂之上占据着重用的官职。但这里的君子还并不是单纯的指有道德的人的意思,

依然是代表统治阶级和贵族。而论语中对“君子”和“小人”的对举,深刻的体现了儒家文化的思想特征。

除了上文提到的“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还有五种不同的君子品德蕴于《论语》之中。一是“坦蕩”,《论语·述而》“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此处是说君子胸怀坦荡,而小人心胸狭窄。与上一句君子重义,小人重利不同,这句中强调的不是“义”,而是“胸怀”。二是“谦逊”,《论语·季氏》“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君子敬畏天命,敬畏有德之人,敬畏圣人说的话,而小人则相反,这里说的是小人与君子的思想境界的不同,小人无知,所以无畏,君子有所畏惧,才会谨言慎行。三是“和谐”,《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和”指的是与别人保持融洽,“不同”指的是不会随意改变自己的想法,受到他人影响。君子的和谐之道是与之共处,但不沾染自身,小人则是宁愿同流合污,也不讲究和谐一致。四是“爱人”,《论语·阳货》“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此处是的“爱人”是基于“道”的,也就是学习了儒家“仁义”的道,君子就学会了爱民爱政,小人也会有所改变。五是“泰然”,《论语·子路》“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这句话是对君子和小人处事方式的对比,君子面对问题总是处境自若,与第一点的“坦荡”的胸怀类似,区别在于“君子坦荡荡”强调君子做事问心无愧,“君子泰而不骄”则更有怡然自得的意味。

四、《诗经》与《论语》中君子的异同

《诗经》中的“君子”有着时代变迁的独特印记,从西周初期开始的贵族统治阶级逐渐的向着士与庶民阶级转变。《诗经》中的“君子”表现出特定的情感与生活的生命观,两者的侧重点不一样,前者重“德”,后者重“情”,当然,《诗经》中的“君子”的意义是多样且不能一概而论的,它还有着特定的诗学功能,比如大量的抒情句子直接让“君子”以抒情对象反复出现,这样的现象对后代的歌谣和民间小曲都有着深远的影响。《论语》有云:“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君子“周而不比”“喻于义”“贞而不谅”等[8]。这些都是论语中“君子”的独特之处,君子与小人的对比,“一是坦荡”,二是“谦逊,三是“和谐”,四是“爱人”,五是“泰然”。《论语》是一部道德修养之书,孔子在书中多次提到君子、圣人、善人、贤者等具有道德概念的称谓,提出君子的“仁”“礼”、核心品质,影响深远,不仅告诉儒家弟子注重修身养性,恪仁守义,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追求真理正义上,两者也有很多相似点。《诗经》中则凝结了中国古代核心的生命价值观念,《论语》提出了许多对它中国千年的文化之中,“君子”的概念一直在不停的演变,从诗歌到散文,从戏曲到小说,其中有大量的君子形象,并且包含着不同的价值内涵。但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学审美观赏,君子的品格具有人伦普适性,所以反而难以对它进行一个确切的概念界定。

五、结语

《论语》与《诗经》中对于“君子”的涉及面很广,本文还有很多没有展开论述,“君子”一词在《论语》之中发展了“仁”“礼”“中庸”等观念,是对《诗经》中观念的一种继承和衍生。“君子”一词也象征着众多文学作品中人们道德观念与生命价值观念的不断变迁,理解其中内涵在我们当前的文学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秦佳慧.《曲礼》“君大夫”释义辨证[J].浙江社会科学,2010(7).

[2]李海阳.《周易本义》中乾卦与君子修养[J].文化学刊,2021(6).

[3]刘娜.论《诗经》大小雅中的君子文化[J].扬州职业大学学报,2012(2).

[4]程俊英,译注.诗经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

[5]姚炳辉.“君子”的称代用法[J].语文知识,2006(4).

[6]姜秋月.《诗经》中的玉与君子人格[J].新纪实,2022(9).

[7]王和平,编.孔子的智慧[M].海口:海南摄影美术出版社,1997.

[8]杨伯峻,译注.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4.

[9]杨伯峻,编著.孟子译注[M].兰州大学中文系孟子译注小组,修订.北京:中华书局,1962.

作者简介:黄羽,硕士研究生,贵州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诗经论语君子天天背《论语》,你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作文小学中年级(2023年1期)2023-02-12玉、水、兰:君子的三种譬喻当代陕西(2021年16期)2021-11-02如何读懂《论语》?新世纪智能(高一语文)(2021年4期)2021-07-28诗经天津诗人(2019年4期)2019-11-27现代诗经诗歌月刊(2019年7期)2019-08-29现代诗经诗歌月刊(2019年8期)2019-08-22君子无所争读者·校园版(2019年9期)2019-04-18有君子之道四焉小学生时代·综合版(2016年12期)2017-01-03《论语·为政第二》现代语文(教学研究)(2014年13期)2015-08-18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传奇故事(破茧成蝶)(2015年7期)2015-02-28

推荐访问:探析 君子 意义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