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篇

时间:2022-08-25 08:20:05 来源:网友投稿

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篇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分类编号:密级:——单位代码:—100—65学号:——天滓3J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篇,供大家参考。

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0篇

篇一: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编号:密级:——单位代码:—100—65学号:——天滓3J 币苊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论文题目:竺堂塞昱堂法::在垫主丝堂麴堂虫的塞践生硒究学生姓名:申请专业名称:研究方向:指导教师姓名:提交论文日期:陵邀申请学位级别:麴直亟±堂整数堂( 丝堂2奎委垂专业技术职称:2Q ! 三生! ! 旦亟±量』塾攫

 学位论文保密证明研究生姓名:学位级别:( 硕士、博士)级别:学院:专业:毕业论文题目:保密原因:保密时间:所在学院:( 盖章)研究生学院:( 盖章)

 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原创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此处所提交的硕士学位论文《“ 学案导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在天津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据本人所知,论文中除已注明部分外不包含他人已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将完全由本人承担。作者签名:碣挑日期:叫≥年I7月日天津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使用授权书《“ 学案导学法”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系本人在天津师范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在导师指导下完成的硕士学位论文。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归天津师范大学所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得以其他单位的名义发表。本人完全了解天津师范大学关于保存、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有关部门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本,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将论文加入《中国优秀博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和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本人授权天津师范大学,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其他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可以公布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本学位论文属于(请在以下相应方框内打“ √” );保密口,在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不保密口作者签名:陟导师撇:执喀蹴年月日日期:力7’ 烊,/月日

 摘要“ 学案导学法” 是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我国兴起一种教学模式,在很多地区被采用和推广,曾一度在全国掀起了“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的热潮。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人们在体验“ 学案导学” 教学优势的同时,对该教学模式的不利因素及所导致的不良后果也深感担忧。因此,如何正确地评价“ 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如何更加理性的应用“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也成为当前许多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继续深入探讨的热门话题。本文以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为依据,在深入研究国内外“ 学案导学” 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从初中化学学科特点和我校的教学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初中化学“ 学案导学” 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并将该教学模式与教学策略应用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通过实验班的化学课堂教学,实施了一系列的“ 学案导学” 教学实践,探讨了“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等方面所产生的效果,探寻了“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所存在的弊病和问题。同时,为进一步更全面、客观的评价“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本文还对我区普通校的20名初中化学教师实施“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的状况进行了问卷调查,从教师的角度对“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进行了佐证。该研究旨在为我校初中化学教学寻求更适宜的教学途径,期望本研究的结果为初中化学教学改革提供可参考的实验依据。研究结果证实: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实施“ 学案导学” 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激发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但长期以“ 学案导学” 为教学手段,将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意识的提升;达不到提高学生学业成绩的效果。关键词:初中化学学案导学教学效果

 Abstract"Learni ng gui dem ethod¨ i s ourcountryi n the l ate 1990 S sawthe ri se of aki nd ofteachi ng m ode,i n m anyareas areadoptedandtheprom oti on,oncecaused a nati onw i de’ ’ casestudy¨ teachi ng m ode.Through yearsofteachi ng practi ce,peopl ei nexperi encem"gui de l earni ng¨ teachi ng advantageat the sam e ti m e,di sadvantagesof theteachi ngm ode andthe adverseconsequencescausedby deepl yconcerned al so.Therefore,howtoeval uate i n"gui deappl i cati on i n” gui de l earni ng"teachi ngm ode?H as becom e them anyteachers andeducati on w orkers conti nue to del ve i nto a hottopi c.In thi spaper’"case study"rel atedfi terature at hom e and abroad on the basi s of , f romthej uni orm i ddl e school chem i stry di sci pfi necharacteri sti c andthe actualourschool ,putf orw ard thej uni orm i ddl e school chem i stry i n"gui de l earni ng” teachi ngm ode and teachi ng strategi es.andappfi edi nj uni orm i ddl eschoolchem i stryexperi m entalcl asses ofchem i strycl assroomteachi ng,i m pl em enteda seri es of” l earni ngcase study’ ’ teachi ng practi ce.di scussedi n’ ’ l earni ng gui de l earni ng’ ’ teachi ngm odel tothe students" i nteresti nchem i stryl earni ng abi l i ty theeffect.expl ore the” l earni ng gui de l earni ng” teachi ngm ode ofdi sadvantagesandprobl em s.Atthe sam e ti m e,i n order to further m orecom prehensi veandobj ecti veeval uati on i n” gui de l earni ng” teachi ngm ode.thi s arti cl e al so to ourordi naryschoolm ode has carri ed on the questi onnai re survey, f romthe Angl eofteachers” l earni nggui de l earni ng"teachi ngm ode ofteachi ngeffect.Thi s studyai m s to seek m ore sui tabl eforchem i stry teachi ngi n our schoolresul ts ofthi sstudyprovi dechem i stry teachi ng experi m entbasi s.The resul ts of thestudyhasprovedthatteachi ng i n’ ’ gui de l earni ng” teachi ng strategy, can hel pstudents to m aster the correctm ethod ofstudy, establ i sh goodhabi ts ofstudy;Cansti m ul ate the student i nterest i nchem i stry, enhancethe consci ousness ofl earni ng;Butfor al ongti m e to¨ l earn casestudy"f or theteachi ng m eans,w i l l be conduci ve to the ascent of thestudents’abi l i ty and autonom ousl earni ng consci ousness;Im proveacadem i cperform ance.correctl yl earni ng” teachi ngm et hod?H ow to m ore rati onalbasedon m odern educati onteachi ng theory, i nthe further studyofsi tuati on ofteachi ngofi sto theteachi ng m ode andteachi ngcl assroomteachi ng.Throughstrategi esthe,,.1earni ngl earni ngm ethodsl earni nghabi t and20 juni or hi ghschoolchem i stryteacheri n"gui de l earni ng” teachi ngiuni or m i ddl e schoolteachi ng w av,expectthea reference for the ref orm of j uni orm i ddl e schooli n thejuni or m i ddl e schoolchem i strythi nki ngstudents’theeffectofKeyw ords:J uni orhi ghschool chem i stryCasestudyTheteachi ngeffectII

 目录1.引言⋯⋯⋯⋯⋯⋯⋯⋯⋯⋯⋯⋯⋯⋯⋯⋯⋯⋯⋯⋯⋯⋯⋯⋯⋯⋯⋯⋯⋯⋯⋯⋯⋯⋯⋯⋯⋯11.1问题的提出⋯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2课题研究的意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2.“ 学案导学"研究的相关概念⋯⋯⋯⋯⋯⋯⋯⋯⋯⋯⋯⋯⋯⋯⋯⋯⋯⋯⋯⋯32.1“ 学案” 与“ 教案” ⋯⋯⋯⋯⋯⋯⋯⋯⋯⋯⋯⋯⋯⋯⋯⋯⋯⋯⋯⋯⋯⋯· 32.2“ 学案” 的编写原则⋯ ⋯ ⋯ ⋯ ⋯ ⋯ ⋯ ⋯ ⋯ ⋯ ⋯ ⋯ ⋯ ⋯ ⋯ ⋯ ⋯ ⋯ ⋯ ⋯ ⋯ ⋯ · 32.3“ 学案” 的编写内容⋯ ⋯ ⋯ ⋯ ⋯ ⋯ ⋯ ⋯ ⋯ ⋯ ⋯ ⋯ ⋯ ⋯ ⋯ ⋯ ⋯ ⋯ ⋯ ⋯ ⋯ ⋯ · 52.4“ 学案导学” 的涵义⋯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63.“ 学案导学” 研究的理论依据⋯⋯⋯⋯⋯⋯⋯⋯⋯⋯⋯⋯⋯⋯⋯⋯⋯⋯⋯⋯73.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 73.2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义理论⋯⋯⋯⋯⋯⋯⋯⋯⋯⋯⋯⋯⋯⋯⋯⋯⋯⋯· 83.3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 ⋯ ⋯ ⋯ ⋯ ⋯ ⋯ ⋯ ⋯ ⋯ ⋯ ⋯ ⋯ ⋯ ⋯ ⋯ ⋯ ⋯ ⋯ ⋯ ⋯ · · 83.4维果斯基的“ 最近发展区” 理论⋯ ⋯ ⋯ ⋯ ⋯ ⋯ ⋯ ⋯ ⋯ ⋯ ⋯ ⋯ ⋯ ⋯ ⋯ ⋯ ⋯ 一94.国内外关于“ 学案导学” 研究概况⋯⋯⋯⋯⋯⋯⋯⋯⋯⋯⋯⋯⋯⋯⋯⋯⋯⋯· 95.在九年级化学教学中实施“ 学案导学” 教学的方案与设计⋯⋯⋯⋯⋯⋯⋯⋯115.1课题研究的目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5.2课题研究的假设⋯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15.3课题研究的对象和变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115.4课题研究的方法和评价⋯⋯⋯⋯⋯⋯⋯⋯⋯⋯⋯⋯⋯⋯⋯⋯⋯⋯⋯⋯⋯· 125.5课题研究的组织与实施⋯⋯⋯⋯⋯⋯⋯⋯⋯⋯⋯⋯⋯⋯⋯⋯⋯⋯⋯⋯⋯· 135.6教学案例⋯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16.实验结果及数据统计、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 416.1学生化学成绩的统计及分析⋯ ⋯ ⋯ ⋯ ⋯ ⋯ ⋯ ⋯ ⋯ ⋯ ⋯ ⋯ ⋯ ⋯ ⋯ ⋯ ⋯ ⋯ ⋯ · 416.2学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436.3初中化学教师使用“ 学案导学” 状况的调查统计与分析⋯ ⋯ ⋯ ⋯ ⋯ ⋯ ⋯ · 476.4学生对“ 学案导学” 教学的体会与建议⋯ ⋯ ⋯ ⋯ ⋯ ⋯ ⋯ ⋯ ⋯ ⋯ ⋯ ⋯ ⋯ ⋯ · 527.结论⋯⋯⋯⋯⋯⋯⋯⋯⋯⋯⋯⋯⋯⋯⋯⋯⋯⋯⋯⋯⋯⋯⋯⋯⋯⋯⋯⋯⋯⋯⋯⋯⋯⋯⋯⋯⋯⋯⋯⋯..538.问题与思考⋯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54111

 参考文献⋯⋯⋯⋯⋯⋯⋯⋯⋯⋯⋯⋯⋯⋯⋯⋯⋯⋯⋯⋯⋯⋯⋯⋯⋯⋯⋯⋯⋯⋯· 57附录⋯⋯⋯⋯⋯⋯⋯⋯⋯⋯⋯⋯⋯⋯⋯⋯⋯⋯⋯⋯⋯⋯⋯⋯⋯⋯⋯⋯⋯⋯⋯⋯⋯⋯⋯⋯⋯⋯⋯⋯⋯⋯⋯59附录I学生化学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 ⋯ ⋯ ⋯ ⋯ ⋯ ⋯ ⋯ ⋯ · ⋯ ⋯ ⋯ ⋯ ⋯ ⋯ ⋯ 59附录II初中化学教师使用“ 学案导学” 状况的调查问卷⋯ ⋯ ⋯ ⋯ ⋯ ⋯ ⋯ ⋯ ⋯ · 61附录Ⅲ学生化学学习情况问卷调查答题结果统计⋯ ⋯ ⋯ ⋯ ⋯ ⋯ ⋯ ⋯ ⋯ ⋯ ⋯ ⋯ ⋯ 64附录Ⅳ初中化学教师使用“ 学案导学” 状况的问卷调查答题结果统计⋯⋯⋯⋯66附录V学生历次化学考试成绩统计⋯ ⋯ ⋯ ⋯ ⋯ ⋯ ⋯ ⋯ ⋯ ⋯ ⋯ ⋯ ⋯ ⋯ ⋯ ⋯ ⋯ ⋯ ⋯ 67致{射⋯⋯⋯⋯⋯⋯⋯⋯⋯⋯⋯⋯⋯⋯⋯⋯⋯⋯⋯⋯⋯⋯⋯⋯⋯⋯⋯⋯⋯⋯⋯⋯⋯⋯⋯⋯⋯⋯⋯⋯⋯⋯一69IV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引言“ 学案导学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实践与研究1。引言1.1问题的提出在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按照自己的教学经验或一些教辅参考材料,实施程序化的教学。教师在课上注重的是对知识点讲解得是否全面和精细、学生对知识点掌握得是否到位等问题,而对于学生思考问题的引导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却往往被忽略。在这个过程中,多数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对学习提不起兴趣,从而产生对学习的厌倦情绪,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不佳,从某种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因此,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近些年来,很多地区和学校纷纷采用“ 学案导学” 的教学模式以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 的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前,教师根据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利用“ 学案” 设置一些问题;学生带着“ 学案” 中提出的问题进行课前预习,以达到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目的。在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在“ 学案"中安排一些学生动手实践或分组讨论的教学环节,以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或在“ 学案"中穿插一些课J " t-+常识和化学史知识,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化学学习的兴趣。最后,再通过“ 学案”进行学习效果的检测,以检验当堂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多地区推广,并在全国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一度掀起了全国应用“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的热潮。但是,在多年的“ 学案导学” 教学实践中,相应的问题也凸现出来,如:由于学生对“ 学案” 的过渡依赖性,造成学生离开“ 学案” 将不知如何学习的状况;学生课上以“ 学案’ ’ 替代课堂笔记,缺乏了对所学知识的自主学习和整理过程;“ 学案” 的统一性和制约性,导致学生的学习个性得不到施展的空间等等。因此,如何正确地评价“ 学案导学” 教学方法?如何减少盲目性,更加理性地应用“ 学案导学” 教学模式?也是当前一线教育工作者在实施“ 学案导学” 教学实践中继续深层次探讨的课题。

 天津师范大学教育硕士论文引言1.2...

篇二: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学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化学是初三刚刚开始的一门学科, 学生都对这门课程处于一种陌生而又好奇的心态, 为了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 为此, 就初三学生的化学学习, 本人进行了一次调查。

 一、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白沙中学在白沙镇是唯一的一所中学, 因此学生的层次不一, 为此, 我的调查对象为初三年级 2 个班; 其中, 一个班是普通班初三(5)

 班, 一个班是重点班初三(1)

 班, 同一个化学老师;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 发下问卷 106份, 回收问卷 100 份, 全部为有效答卷。

 调查学生素质层面广, 数据反馈真实可信。

 二、 调查内容和结果分析 (1)

 你现在喜欢化学课吗?

 A、 很喜欢

  B、 喜欢

 C、 不喜欢也不讨厌

 D、 讨厌

  本次参与调查的学生中, 对化学课持很喜欢的比较少平行班只有 4. 1%, 重点班12. 8%, 约为平行班的两倍。

 持喜欢态度的平行班有 22. 0%, 重点班有 40. 4%。

 其中持不喜欢也不讨厌的居多, 尤其是平行班的占了 66. 0%, 持讨厌态度的, 平行班约为重点班的三倍。

 从调查结果可见高一学生对化学学科兴趣不是特别浓厚,尤其是平行班的同学。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 因此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很有必要。

 (2)

 、 你认为你学习化学的目的是(

 )

 A、 由于兴趣

 B、 应付考试

 C、 不得不

  平行班 11. 3% 重点班 17. 3% 由调查报告可知:

 平行班学习化学出于兴趣的有 11. 3%, 为应付考试的有 48. 5%,不得不学习的有 40. 2%, 重点班学习化学出于兴趣的有 17. 3%, 为应付考试的有50. 0%, 不得不学习的有 32. 7%, 无论平行班还是重点班的学生, 学习化学的目的出于兴趣的比较少, 由(1)

 、 (2) 两题调查可知, 大部分学生学习化学兴趣不大, 比较被动, 学习化学更多是为了应付考试。

 3 、 在化学课上你参加过小组讨论吗?

  A、 经常讨论

  B、 根据实际情况, 偶尔讨论

 C、 很少有讨论的机会

  D、 我都不知道讨论什么, 没什么好讨论的

  经常讨论 根据实际情况,偶尔讨论 会 平行班 14. 9% 16. 5% 47. 9% 重点班 21. 2% 52. 4% 17. 6% 由于兴趣 应付考试 不得不 48. 5% 50. 0% 40. 2% 32. 7% 很少有讨论的机我都不知道讨论什么,没什么好讨论的

  20. 7% 8. 8%

 很喜欢 4. 1% 15. 8% 喜欢 24. 0% 41. 4% 不喜欢也不讨厌60. 0% 40. 8% 讨厌 11. 9% 2% 平行班 重点班

  4 、 化学课时, 你听得是否认真?

 A 认真

  B 一般

  C 不认真。

  认真 一般 不认真 平行班 重点班

  化学课一般情况都是下午一二节上, 尤其是第一节, 同学们很容易瞌睡, 有二个原因:

 一是同学们中午不休息, 主要是想把作业赶完, 二是学生要背东西下午要默写。

 精神无法集中, 怎么认真听, 这是我私下与学生交谈时所得。

 重点班学生的自制能力比较强些。

 (5) 、 学习化学你有完成下面的工作吗? (在选项上打钩)

 平行班 预习 课堂主动提问 复习 整理笔记 按时独立完成作11. 3%

  38. 9%

 48. 5% 41. 3% 40. 2% 7% 业 45. 8% 50. 3% 3. 9% 作业订正 经常 偶尔 从不 重点班 经常 偶尔 从不 调查结果表明重点班的同学与平行班的同学大部分都是偶尔预习, 复习、 整理笔记、 订正作业, 重点班的同学课堂主动性比较强, 尤其是完成作业情况重点班的同学绝大多数都能独立完成作业。

 从调查结果还可看出一个问题。

 重点班的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平行班的强。

 但在预习、 复习、 整理笔记这些工作, 无论是平行班还是重点班都要进一步加强。

 6 、 你是如何完成作业的?

 A、 独立

 B、 问老师

 C、 问同学

 D、 抄同学的或抄答案

  10. 3% 1. 8% 53. 4% 45. 3% 36. 3% 52. 9%

  27. 0% 4. 0% 64. 9% 52. 0% 8. 1% 44. 0% 20. 6% 10. 7% 51. 8% 45. 8% 37. 6% 44. 5% 38. 7% 49. 2% 13. 1% 32. 6% 16. 7% 67. 4% 72. 9% 0 10. 4% 82. 7% 17. 3% 0 64. 6% 33. 3% 2. 0% 说明大多数学生还是自己独立完成作业, 这样也有利于他们的能力培养, 有的学生通过问来获得答案, 不假思索, 这就养成了吃等食的习惯。

 有的学生确实不会写, 但是又怕不写老师吵, 只好选择抄。

 7 、 你认为化学老师布置的作业量 A、

 过量

  B、 合适

  C、 还可以

  D、 不够多

  独立 14. 1% 78. % 问老师 24. 0% 5% 问同学 50. 0% 13. 2% 抄同学的或抄答案11. 9% 2% 平行班 重点班

  这说明我们老师在作业的布置上是适当的, 是得到了同学们的认可的, 在一个平行班里。

 肯定有吃不饱的, 也肯定有不能完全消化的。

 对于我们学校这样优秀的学生来说, 如何合理的布置作业应该是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怎样才能使有的学生吃饱呢?

 (8)

 对课本上的知识或老师传授的知识, 你会()

  A、 喜欢寻找缺点并提出批评

  B、 缺乏勇气提出缺点 C、 尊重书本或老师传授的知识

  D、 没有自己的主见

 由调查结果显示:

 对课本上的知识或老师传授的知识, 平行班有 14. 3%的同学喜欢寻找缺点并提出批评, 10. 2%的同学缺乏勇气提出, 51%的同学持尊重书本或老师传授的知识的态度, 24. 5%的同学没有自己的主见。

 重点班有 18. 9%的同学喜欢寻找缺点并提出批评, 18. 9%的同学缺乏勇气提出, 52. 8%的同学持尊重书本或老师传授的知识的态度, 9. 0%的同学没有自己的主见。

 由结果我们不难看出, 无论是平行班还是重点班, 大部分同学都比较倾向于接受老师或课本上的知识, 缺乏质疑精神, 只有勇于质疑的人才能不断的进步。

 (9)

 、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你通常()

  A、 接受新知识能力较低, 常通过记忆性学习新知识 B、 接受新知识能力强, 通过理解性学习 C、 接受新知识能力一般, 要通过练习巩固和记忆学习

 A B 平行班 30. 6% 18. 37% 重点班 16% 28% 调查结果表明:

 对于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 平行班有 30. 6%的同学接受新知识能力较低, 常通过记忆性学习新知识, 18. 37%的同学接受新知识能力强, 通过理解性学习, 59. 18%的同学接受新知识能力一般, 要通过练习巩固和记忆学习, 重点班有 30. 6%的同学接受新知识能力较低, 常通过记忆性学习新知识, 28%的同学接受新知识能力强, 通过理解性学习, 56%的同学接受新知识能力一般, 要通过练习巩固和记忆学习。

 重点班的同学整体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比较强, 这和他们的基础较好有一定的关系。

 (10)

 、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你的化学成绩(

 )

 A、 好

  B、 一般

 C、 较差

 D、 很差 C 59. 18% 56%

 过量 5. 3% 1. 5% 合适 41. 30% 74. 1% 还可以 53. 40% 22. 4% 不够 0 2% 平行班 重点班

 喜欢寻找缺点并提出批评 缺乏勇气提出缺点

 尊重书本或老师传授的知识 没有自己的主见平行班 重点班 14. 3% 18. 9% 10. 2% 18. 9% 51. 0% 52. 8% 24. 5% 9. 0%

 好 一般 较差 很差

 由结果分析及结合学校这几次考试可知:

 平行班的成绩与重点班的相比, 成绩普遍偏低, 这和他们的基础及学习积极性有一点的关系。

 11、 你在学习化学中最常用的学习方法是?

  A、

 自己独立思考

 B、 喜欢和同学讨论

 C、 喜欢请教老师

  D、 上课听老师说就行

 这表明我们有些同学化学学习方法的选择不是很科学, 自己独立思考的同学少了些。

 这我也发现了, 我所教的学生中, 有一部学生不是学不会, 而是方法不得当。

 12、 父母对你学习化学 A、 能给予较细致、 具体的指导

  B、 除关心考试结果外, 还经常鼓励、 提醒的

 C、 只问问作业和考分的

  D、 家长不过问

 这说明不管是平行班还是重点班, 我们同学的家长在他们学习化学过程中的帮助不大, 大部分的家长的文化水平不高, 不能很好的知道子女, 但, 大部分家长对自己子女学习的态度或方法不对, 这须加强对家长的指导。

  13、 你喜欢的化学课方式是?

 A、 老师直接讲解

 B、 先按老师的自学目标自学, 然后小组讨论

 可以看出, 不管平行班还是重点班的学生大多数都喜欢先按老师的自学目标自学, 然后小组讨论。

 因此, 我们的课堂应更多地关注学习, 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给同学自己, 让同学更充分地体验到学习与探索的乐趣。

 只有在探索中学习才会有大的收获呀 (14)

 、 你希望化学课( )

 (可以多选)

 A、 多做实验

  B 信息量大, 善于归纳总结

 C、 条理清晰, 便于掌握 D、 老师有激情能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E、 广泛联系生产生活或联系其它学科知识 平行班 重点班 11. 1% 20. 3% 24. 0% 45% 50. 0% 21. 5% 21. 9% 13. 2%

 自己独立思考 喜欢和同学讨论 喜欢请教老师5. 8% 24. 0% 38. 0% 31% 上课听老师说就行41. 9% 1. 0% 平行班 重点班 28. 3% 30. 0%

 A B C D 平行班 重点班 3. 6% 6. 6% 17. 0% 31. 0% 62. 0% 50. 4% 17. 4% 12%

 老师直接讲解 40. 7% 29. 4% 先按老师的自学目标自学, 然后小组讨论59. 3% 70. 6% 平行班 重点班

 F、 讲解例题注意思路点拨

  平行班 重点班 调查结果显示:

 这道题目答案比较分散, 相对而言学生教注重老师上课条理清晰,便于掌握, 其它各个方面共同影响学生的化学学习, 如若老师能调动学习兴趣,学生肯花时间钻研, 成绩自然就提高了。

 15、 到目前为止化学你觉得最难的是什么?

 三、 调查小结及建议

  在此次调查问卷活动中, 得到了同学们的积极回应, 特别是从主观论述题中,许多同学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写满了问卷, 通过此次调查问卷活动, 我们更加清晰地了解我们同学在学习化学过程中的情绪、 状态、 学习方法的掌握、 学习环境的现状等等, 也为自己教育对象的掌握提供了参考, 为我对学情分析更准确提供了依据。

  通过调查, 我认识到我们的同学在化学方面的一个基本现状:

 1、 我们绝大多数同学在主观上对化学的认识是正确的, 对化学的重要性认识是到位的, 都觉得化学对自己很重要, 对自身将来的发展很重要。

 并且化学可以学以致用,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 化学无时无刻不再我们的身边。

 2 、 我们的同学对化学兴趣不高, 对化学成绩现状担忧, 这主要源于同学们在化学学习过程中不断挫折和家校个性化辅导的缺位。

 尤其是现在学的东西比较抽象一点。

 3 、 化学对我们同学的吸引力强; 主要有化学实验来牵引着他们的眼球, 化学课堂上, 认真的同学比例偏低, 同学们最喜欢的学习方式是与同学进行讨论, 但在课堂上又不积极参与讨论, 这可能归因于课堂组织中没有充分调动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 讨论的焦点与学生兴奋点的不一致, 积极主动学习的同学较少; 同学学习的方法、 习惯有待进一步指导、 规范; 家庭给同学学习帮助不大等等。

 上了 1个月的课, 同学们对进化学实验室充满了兴趣。

  建议:

 1 、 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 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 设计富有情趣和意义的活动, 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就在身边, 感觉化学的乐趣和作用, 从而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2 、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 要根据其不同条件、 特点和需要, 认真研究各层次相应的、 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 施教策略和教学方法, 这样我们教学才能主动地适应不同学生的差异, 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 、 采取协作教学学习法。

 协作教学是指我们的同年级教师, 在对学情的分析、教材的把握、 课堂设计、 练习选择等等问题上进行合作, 协作学习有利于增强学生个体之间的沟通能力以及对学生个体之间差异的包容能力。

 在协作学习的方式下, 学生不仅可以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取知识, 还可以从别的学生的观点中获取知识。

 4 、 加强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意识和习惯的培养, 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使好的习惯与方法能充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服务, 使他们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能体验到学习化学的成就感。

 A 19. 2% 18. 7% B 10. 0% 7. 3% C 25. 4% 29. 2% D 20. 8% 24. 0% E 10. 0% 9. 4% F 14. 6% 11. 5%

 四、 小结 兴趣是最好的学习老师, 只有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知识才能很好的内化为学生的智慧, 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

 通过本次的调查研究, 我对于以后应如何进行化学教学有了一个更好的理解, 相信对于本人的教学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也希望这些意见能给从事化学或即将从事化学工作者一些启发。

 附问卷调查题目 白沙中学初三学生化学学习现状调查报告

  本问卷采用无记名方式进行调查, 仅用于了解同学们化学学习现状, 请同学们如实填写。

 非常感谢您的参与!

  (1)

 、 你现在喜欢化学课吗? (

 )

 A、 很喜欢

  B、 喜欢

 C、 不喜欢也不讨厌

 D、 讨厌 (2)

 、 你认为你学习化学的目的是(

 )

 A、 由于兴趣

 B、 应付考试

 C、 不得不

  (3)

 、 你认为化学 (

  )

 A、 方程式太多

 B、 太多零碎的东西要记忆

  C、 杂乱无章

 D、 有一定的规律,为此我正在寻找

 E、 做一些概括的话, 我自己能把握要点

 F、 习题适当做一些, 我发现能起到很好的巩固作用

 G 不是很难学也不是很好学 4 、 化学课时, 你听得是否认真?

 (5) 、 学习化学你有完成下面的工作吗? (在选项上打钩)

 预习 课堂主动提问 复习 整理笔记 按时独立完成作业 作业订正 经常

  偶尔

  从不

  6 、 你是如何完成作业的?

 A、 独立

  B、 问家长

 7 、 你认为化学老师布置的作业量 A、 过量

  B、 合适

 C、 还可以

 D、 不够多

 (8)

 对课...

篇三: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年级化学

 第 1 页

 (共 7 页)

  九 年 级 化 学 情 况 调 研 测 试

  2021.3

 化 学 试 题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试卷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00 分钟。考试时不得使用任何型号的计算器。

 2.请将第Ⅰ卷和第Ⅱ卷的答案全部填写在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3.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A r (H)=1

 A r (C)=12 A r (O)=16 A r (S)=32

  A r (Cl)=35.5

  A r (Na)=23

 A r (Mg)=24 A r (Al)=27 A r (K)=39 A r (Ca)=40

 A r (Cu)=64

 A r (Zn)=65

  A r (Fe)=56 第 Ⅰ卷(选择题

 共 40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20 小题,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序号按对应的题号填涂在答题纸上)

 1.垃圾分类可以减少污染,节约资源。下列图示表示某塑料包装制品回收标志的是

 A.

 B.

 C.

 D.

 2.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乘坐私家车上学

 B.草稿纸单面使用

 C.使用可降解餐具

  D.夏天将空调开至 24℃以下

 3.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的是

 A.K 2 CO 3

  B.NH 4 HCO 3

  C.Ca(H 2 PO 4 ) 2

 D.KNO 3

 4.碳酸钠的俗名是

 A.小苏打

 B.纯碱

  C.火碱

 D.食盐 5.“食在常州”,下列常州特产中,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是

 A.常州萝卜干

 B.常州大麻糕 C.三鲜小笼包

 D.银丝面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稀释浓硫酸

 C.测溶液酸碱度 D.称量固体质量 7.各种稀酸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红色,这是因为其溶液里都含有大量的

 A.氢离子 B.氢分子 C.水分子

 D.酸根离子 8.我国科学家屠呦呦潜心研究青蒿素(C 15 H 22 O 5 )多年,取得了巨大成就而获得了诺贝尔奖,青蒿素属于 浓硫酸

  九年级化学

 第 2 页

 (共 7 页)

 A.氧化物

 B.有机物

 C.酸

 D.盐 9.下列物质中能使蛋白质发生盐析现象的是

 A.硫酸铜溶液 B.浓硝酸

 C.饱和硫酸铵溶液 D.甲醛 10.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

 A.吸水性 B.导热性 C.挥发性 D.脱水性 11.化学与人体健康的关系十分密切。下列做法中不会危及人体健康的是

 A.用硫酸铜浸泡海带

 B.用二氧化硫熏白银耳

 C.用甲醛溶液浸泡鱿鱼

 D.用小苏打做糕点的疏松剂 12.下列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的是

 A.用石灰浆吸收二氧化硫气体 B.用氨水中和废水中的硫酸

 C.在草木灰中滴入稀盐酸冒气泡 D.用稀盐酸除铁锈

  13.造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

 A.甲烷和一氧化碳

 B.二氧化硫和一氧化碳

 C.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D.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 14.将下列物质在烧杯中混合,能发生化学反应且混合前后烧杯内物质总质量不发生改变的是

 A.石灰石和稀盐酸

 B.锌粒和稀硫酸

  C.氢氧化钾溶液和稀硫酸

 D.二氧化碳和浓硫酸 15.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能一步实现的是

 A.S→SO 3

 B.CaCO 3 →Ca(OH) 2 C.Cu→Cu(NO 3 ) 2

  D.Fe→FeCl 3

 16.下列除杂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少量一氧化碳 通过灼热的氧化铁 B 除去稀盐酸中混有的少量硫酸 加入过量的氯化钡溶液,过滤 C 除去铜中的氧化铜 通入氧气,加热 D 除去氢氧化钠溶液中的少量碳酸钠 加入适量氯化钙溶液,过滤 17.根据事物的相似性可进行演绎推理,下列演绎推理与实际相符的是

 ①氧化物中都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都是氧化物

 ②饱和溶液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饱和溶液也不能继续溶解其他溶质

 ③氢氧化钠溶液中有 OH - ,能与酸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中也有 OH - ,也能与酸反应

 ④盐中含有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NH 4 NO 3 中没有金属离子,不属于盐类

 A.只有①②④

 B.只有②③④

 C.只有③

 D.①②③④ 18.室温时,将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用滴加方式反应时,溶液的 pH 随滴入溶液体积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该图象表示的是将氢氧化钠溶液滴入盐酸中

  B.当滴入溶液的体积为 5mL 时,所得溶液中的溶质只有 NaCl

 C.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的 pH 等于 7

 D.滴入溶液体积为 15mL 时,再加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呈蓝色 19.下列离子在溶液中能与 OH - 共存的是

 A.H +

  B.NH 4 +

  C.Na +

  D.Cu 2+

 20.自然界有一种含镁矿石,其化学组成可表示为 xMgCO 3 ・yMg(OH) 2 (x、y 为正整数)。取两份等质量的样品,一份加过量盐酸生成气体 8.8g;另一份加热至完全分解得到固体MgO10g。下列 x、y 的关系正确的是 0 2 4 6 8 12 14 10 5 10 15 20 p滴入溶液 体积/mL

  九年级化学

 第 3 页

 (共 7 页)

 A.x:y=4:1 B.x:y=1:4 C.x:y=1:1 D.x:y=2:1 第 Ⅱ卷(非选择题

 共 60 分)

  二、(本题包括 4 小题,共 20 分)

 21.(5 分)分类是学习和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常用方法。将氯化钾、氮气、氢氧化钾、硝酸、三氧化硫这五种物质进行分类,填写在对应的横线上(写化学式)

 22. (4 分)从下列选项中选择一种适当的物质填空,并将字母序号....填写在橫线上。

 A.金刚石

 B.蛋白质

 C.干冰

 D.熟石灰

  ⑴ 可用于裁切玻璃的是

  ▲

  ;

 ⑵ 可用于人工降雨的是

  ▲

  ; ⑶ 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

  ;

 ⑷ 可用于修补人体受损组织的是

  ▲

  。

 23. (4 分)请用“<”、“>”或“=”填空。

 ⑴ 金属活泼性:Al

 ▲

 Cu; ⑵ 20℃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Ca(OH) 2

  ▲

 NaOH;

 ⑶ pH:胃酸

 ▲

 唾液;

 ⑷ 含碳量:葡糖糖(C 6 H 12 O 6 )

  ▲

  醋酸(CH 3 COOH)

 24. (7 分)看图回答问题

 图 1 丝巾标签

 图 2

 某品牌粽子

 图 3 常州博物馆

  图 4 氢燃料电池客车 ⑴ 图 1 面料中属于合成材料的是

  ▲

  ,燃烧法可以鉴别蚕丝与涤纶,有

  ▲

  现象的是蚕丝。

 ⑵ 图 2 中富含糖类的物质是

  ▲

  ,真空包装可以缓解食物变质,其原理是让食物与

 ▲

 隔绝。

 ⑶ 图 3 常州市博物馆的主体建筑中包含有很多玻璃幕墙,玻璃属于

 ▲

 材料。

 ⑷ 氢燃料电池把

 ▲

 能转化为电能,氢燃料电池的优点是

 ▲

 (填序号)

 。

 物质 混合物 纯净物 单质 化合物 氧化物 酸 碱 盐 ⑤ ④ ③ ② ①

  空气 ▲

 ▲

 ▲

 ▲

 ▲

  九年级化学

 第 4 页

 (共 7 页)

 a.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

  b.氢能源成本低

  九年级化学

 第 5 页

 (共 7 页)

 三、(本题包括 3 小题,共 24 分)

 25. (9 分)某同学在探究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图所示 5 个实验,请你回答:

 ⑴ 产生气泡现象的实验有

  ▲

  (填序号)

 ⑵ 溶液有变色现象的实验有

  ▲

  (填序号)

 ⑶ 写出实验②发生的反应方程式

  ▲

  。

 ⑷ 由实验③可知,小苏打在生活中可用于

  ▲

  。

 ⑸ 若实验⑤中向 20g 氢氧化钠溶液中共滴加了 20g 溶质质量分数为 9.8%的稀硫酸,此时反应恰好完全进行,求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完整的计算过程)

 ▲

 ▲

 ▲

  26. (9 分)在学习铵盐与碱反应的相关知识时,钱老师做了如图 1 和图 2 两个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们对这部分内容十分感兴趣,于是他们设计了如图 3 所示的实验装置,请你回答以下 5 个问题:

  图 1

 图 2

  图 3 ⑴ 由图 1、2 可知,硫酸铵与氢氧化钙、氢氧化钠混合研磨或加热,都能放出具有

  ▲

 气味的

 ▲

 (填化学式),图 2 中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为

 ▲

 色。

 ⑵ 图 2 中硫酸铵与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⑶ 图 3 中无水酸铜变蓝,说明碳酸氢铵分解有

 ▲

 产生;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分解有

 ▲

 产生;浸有酚酞试液的棉球变红,说明分解有氨气产生。

 ⑷ 请写出图 3 装置的优点

 ▲

 。

 ⑸ 请为施用铵态氮肥提出一条合理建议

 ▲

 。

 紫色石蕊 溶液 镁条 碳酸氢钠 铁锈 氢氧化钠 溶液 ①

 ②

 ③

 ④

 ⑤

 稀硫酸 熟石灰 湿润的红色 石蕊试纸

 NaOH 溶液 硫酸铵 浸有酚酞试 液的棉球

 碳酸氢铵 澄清 石灰水 无水 硫酸 铜

  九年级化学

 第 6 页

 (共 7 页)

 27. (6 分)右图是铁元素的常见化合价与含铁物质类别的关系。

 ⑴ A 的物质类别

 ▲

 。

 ⑵ 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的含铁化合物属于图中的

  ▲

 (填序号)。

 ⑶ 某同学想用物质 B 制取物质C,设计了以下实验步骤:

 ⑷ 物质 B 与盐酸反应的方程式是

 ▲

 ,若溶液乙的 pH>7,则乙中含有的溶质是

  ▲

  。如果向盛有溶液甲的烧杯中滴加 NaOH 溶液至过量,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烧杯中溶液质量变化的是

  ▲

  (填序号)。

 四、(本题包括 2 小题,共 16 分)

 28. (8 分)某废酸液主要含 H 2 SO 4 和 FeSO 4 ,研究人员利用 CaCO 3 消耗部分酸,再加入廉价的电石渣(主要成分是 CaO),通过一系列操作可得到磁性铁,成本较低且有利于保护环境。工艺流程如下:

  ⑴ 该废酸液的 pH

 ▲

 7(填“<”或“>”)。操作Ⅰ的名称为

 ▲

 。

 ⑵ 电石渣转化为石灰乳的过程会

 ▲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⑶ “沉铁”过程中,溶液中的 FeSO 4 和石灰乳中的 Ca(OH) 2 发生复分解反应,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

 。

 ⑷ 磁性铁是铁的一种氧化物,且为磁铁矿的主要成分,其化学式为

 ▲

 。

 ⑸ 研究发现,“沉铁”后,溶液的 pH 对磁性铁产率的影响如下表。欲获得高的产率,最适宜的 pH 为

 ▲

 。pH 较低时产率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

 溶液的 pH 6.0 6.5 7.0 7.5 8.0 9.0 产物颜色 黄褐色 黄褐色 较黑 很黑 很黑 灰黑色 产率(%)

 43.9 50.6 86.2 93.0 92.3 91.6 废酸液 电石渣 石灰乳 溶液 滤渣 沉淀 磁性铁 沉铁 氯酸钠 过滤 水洗 磁选 90℃ CaCO 操作Ⅰ 物质 B

 溶液甲

 溶液乙

 物质 C

 过量 稀盐酸 NaOH 溶液 过滤 A

 NaOH 溶液质量/ g 溶液质量/g 0

 NaOH 溶液质量/ g 溶液质量/g 0

 NaOH 溶液质量/ g 溶液质量/g 0

 NaOH 溶液质量/ g 溶液质量/g 0

 B

 C

 D

 ++0 铁元素的化合价 氧化物 碱 盐 物质类别 B C D A

  九年级化学

 第 7 页

 (共 7 页)

 29. (8 分)某化学小组用熟石灰配制石灰水时,发现装满熟石灰的塑料试剂瓶已经破埙. 【提出向题 1】

 试剂是否变质? 【猜想】

 ①没有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钙

  ②全部变质,成分是碳酸钙

 ③部分变质,成分是氢氧化钙和碳酸钙 【进行实验 1】

 步骤 操

 作 现

 象 结

 论 1 取样品于试管中,加水, 滴入 2~3 滴酚酞试液。

 ▲

 猜想③正确 2 向试管中继续加入过量的

 ▲

  ▲

 【提出问题 2】如何测定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进行实验 2】小丽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进行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测定:

 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放入锥形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不考虑稀盐酸的挥发),测量装置 C 在反应前后的总质量,即可计算出试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请写出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方程式

 ▲

 。

 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无误,各步反应完全。

 【反思与评价】

 ⑴ 小文同学认为小丽得到的结果有较大的误差,理由是

  ▲

 。

 ⑵ 小文同学用图 E、F 所示装置(注射器活塞的摩擦力很小,忽略不计)完成测量。注射器除了贮存、加注稀盐酸外,还有的作用是

  ▲

 。

 【交流与讨论】

 实验结束后将A、C、E 中废液倒入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有沉淀生成。

 ⑴ 同学们将废液过滤并讨论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该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

 。

 ⑵ 经实验确认废液成分,处理后绿色排放。

 稀盐酸 样品 浓硫酸 碱石灰 NaOH 溶液 样品 稀盐酸 A

 B

 C

 D

 E

 F

篇四: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引起企业对人力资源的重视, 对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日益成为企业提高效率、 保证自身竞争优势的强有力的武器。

 调查的目的:

 发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 及时提出解决对策, 为企业发展提供指导。

 调查意义:

 熟悉现实企业中人力资源管理的运作体系和管理流程, 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 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总结提升, 并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策略提供帮助, 从而促进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发展。

 二、

 调查对象、 时间 对象:

 XX 企 业 人 力 资 源 管 理 相 关 领 导 及 部 分 员 工 ;当 地 政 府 有 关 部 门人 员 ;有 关 专 家 。

 时间:

 拟 在 2010 年 2 月 28 日 —2010 年 5 月 30 日 进 行 调 查 工 作 。

 三、

 调 查方式 个人专访-——通过事先准备采访资料, 与公司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人进行面对面交流, 并做好记录。

 查阅资料——搜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历年的记录以及企业内部发行的刊物, 将有用的资料在写作中加以应用。

 问卷式调查——问卷采用现场发放, 现场回收的形式,

 保证调查信息的可靠性。

 四 、

 调 查内 容 (一)

 调 查企业概况 :

 加深对单位的了解, 明白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 机构设置和人力资源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调查作铺垫。

 ( 二)

 调 查中 小 企业人力 资 源管 理状况

 要分析我国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短板问题,如规模小、 资金少、 稳定性差、 地域性强、 观念落后等等。

 通过分析这些问题, 找到一些可行措施供我国中小企业参考。

 ( 三)

 调 查企业人力 资 源管 理的 现状

  调查分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制度建设现状、 企业人力资源现状、 岗位管理现状、劳动用工招聘现状、 人员绩效考核现状、 企业员工培训现状、 薪酬管理现状和相关社会保障现状。

 ( 四 )

 调 查企业人力 资 源管 理中 存在的 问 题及原 因

 根据人力资源管理的内外环境的变化, 及时发现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漏洞, 并查找原因, 为企业未来的发展铺路。

 ( 五)

 调 查 企业及 社会 对企业人力 资 源 管 理中 存在 问 题的 对策建议, 总 结 出 具 有针 对性 、 实 用 性的 有 效

 措施。

 ( 六)

 调 查 有关 专 家 , 取 得相 关 专 家 关 于 企业人 力 资 源管 理现状、 问 题及措施等方面的 有关资 料。

篇五: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中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探究影响中学生解决化学试题思维过程的因素

 天津市双港中学 吕

  娟

  通过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学生对解决化学试题的思维过程。

 一. 调查问卷设计 1.试题问卷 2.解题思路调查问卷 二. 调查结果 1.解题所需时间及其人数分布图 2.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典型行为表现及解题思路 三. 调查结果讨论 1.学生解题所需时间是表征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指标 2.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是影响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重要因素 3.学生审题能力与计算能力对学生解题过程的影响

  初中生化学学习情况的调查报告 ——探究影响中学生解决化学试题思维过程的因素

  化学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

 一般的心理学研究的结论并不一定适用于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特殊过程。

 为了探寻测评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我们在已有的心理学研究成果的指导下,通过设计化学试题调查学生的解题过程,经统计分析归纳出学生解决这些试题的一般过程及主要特点,对其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结论。以此,运用到教育教学中使我们的教育适应中学生学习化学过程中的思维认知水平。

 一. 调查问卷的设计

 调查对象:我校初三 1 班与初三 2 班的 60 名学生

 调查时间:一节课

 试卷内容:

 中学生化学解题思维过程调查问卷

  姓名___________ 第一题答题时间:

 起始:______完成:___________

 有少量黑色粉末 A 加水后振荡不溶解,若向 A 中加入溶液 B,则黑色粉末逐渐消失,生成蓝色溶液 C,将 C 分盛在甲乙两支试管中,向甲试管中加入溶液 D,生成蓝色 E 和一种钠盐溶液,向乙试管中滴入氯化钠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F,再滴入稀硝酸,F 不溶解。试写出 A, B, C, D, E, F 各是什么物质?

 第二题答题时间起始:__

 完成:_______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探究实验室的一种黑色粉末和一瓶标签破

 损的无色溶液(标签只有前部 H2_______)

 可能是什么物质,大胆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

 当把黑色粉末与无色溶液混合时,立即产生气泡。

 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黑色粉末有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炭粉等. 黑色粉末是————-,无色溶液是——————————。

 1、向盛有少许黑色粉末的试管中加入适量试剂瓶中的无色溶液;

 2、用—————法收集一试管气体;

 3、检验气体(写出操作方法)————————————————————。

 (实验结论)此气体是————,原假设————(填“成立” “不成立” )

  第三题答题时间:起始:_______完成:_______ 73 克盐酸与 80 克质量分数为 10%的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成反应。

 计算:

 (1)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题思路调查试卷

 姓名_____________

 第一题

 (1)思路

 、 (2) 耗费时间最长的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题困难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与上述思路有哪些不同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题

  (1) 思路 由题意可知,这些黑色粉末哪些能产生气体,根据我们所学知识可知,只有两种,一是:铁粉与稀硫酸:二是: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因此,答案是:

 黑色粉末是铁粉,无色溶液是稀硫酸。用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检验方法是:点燃此气体,若此气体能够燃烧且发出轻微爆鸣声,则为氢气。那么此气体为氢气,原假设成立。

 另一种答案是:黑色粉末是二氧化锰,无色溶液是双氧水。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检验方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深入气体中,若木条复燃则为氧气。那么此气体是氧气,原假设成立。

 蓝色沉淀 E 加入BaSO4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F生成 可知 E 为 Cu(OH)2 由此推断F为BaSO4 可推出 C 为 Cu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D 为 NaOH A 为 CuO B 为 H2SO4 通读全题知题意 蓝色沉淀 E 加入BaSO4有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F生成 可知 E 为 Cu(OH)2 由此推断F为BaSO4 可推出 C 为 Cu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D 为 NaOH A 为 CuO B 为 H2SO4

 (2) 耗时最多的步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解题困难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与上述思路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题 (1) 思路

  (2) 耗时最多的步骤

  (3) 解题困难的原因

  (4) 与上述思路有哪些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调查结果 通读全题知题意 1. 列化学方程式 NaOH+HCL=HaCL+H2O 2.列比例式代入的量必须为纯量 40

  36.5

  58.5 80 克×10%

 X

  Y 40/36.5=80 克×10%/X

  X=7.3 克 40/58.5=80 克×10%/Y

 Y=11.7 克 3. 溶质的质量分数 =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00% 7.3 克/73 克×100%=10% 4. 所得溶液 NACL 溶液 依据质量守恒定律 NaCL 溶液的质量=80 克+73 克=153 克 11.7 克/153 克×100%=7.7%

 测试前向学生说明测试的目的、方法及要求,使学生积极配合并排除了无关因素对测试结果的影响。当大约 90%的学生完成调查试卷的第一部分一试题问题后,发放思路问卷。做到调查问卷的公正性、可信性。

 选定的被测学生 60 人,回收试卷 60 份,调查结果统计如下:

 (1)解题所需时间及其人数分布(直方图)

  第一题:

 时间/分 2-3 3-4 4-5 5-6 6-7 7-8 8-9 9-10 10-11 人数/人 2 3 5 9 12 6 2 2 1

 人数/人

  时间/分

  解答正确的学生共 42 人,占 70%

 第二题

 时间/分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人数/人 1 2 3 5 8 9 4 3 1

  解答正确的学生共 36 人, 占 60%

  第三题 时间/分 5-6 6-7 7-8 8-9 9-10 10-11 11-12 12-13 13-14 14-15 人数/人 1 2 4 5 9 9 6 3 1 1

  时间/分 解答正确的学生共 41 人, 占 68.3% (2)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典型行为表现及解题思路(根据学生答卷统计、归纳)

 第一题:

 序号 学生解题行为 出现次数 19 1 复分解反应生成何物是解题困难的主要原因 关键问题 Cu(OH)2与 BaSO4的确定花费时间较长 考虑金属 CuO 与酸反映才能 CuSO4有困难 审题花费较长时间 不知蓝色沉淀 Cu(OH)2 不知钡盐中不溶于稀 HNO3百色沉淀是何物质 不知黑色粉末是何物质 无困难 2 14 3 9 4 8 5 5 6 4 7 2 8 2 本题瓶颈问题:

 A.

 复分解反应 B.

 无法根据现象判断物质 C.

 审题困难

  第二题:

 序号 1 学生解题行为 出现次数 21 审题不清,无从下手 根本不知什么之间反应能产生气体 气体的验证不准确 收集气体的方法不准确 无困难 杂乱无章无头绪 2 10 3 5 4 4 5 1 6 3

  其中,10 的解题思路与所给思路不同 此题瓶颈问题是:A 对生成气体的物质的理解不深

  B 审题不清

 第三题:

 序号 1 学生解题行为 出现次数 15 代入纯物质的量花费时间较长 对所得溶液的理解计算耗时较长 列化学方程式出现错误 在计算中花费较长时间 运算出现错误 审题不清,无从下手 不会进行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无困难 2 13 3 4 7 7 5 4 6 3 7 3 8 2

  此题中有 5 人解题思路与所给思路不符,但思路正确

 此题瓶颈问题:

 A. 代入化学方程式的量必须为纯量的理解 B. 所得溶液的理解 三. 调查结果讨论:

 (1)

 学生解题所需时间是表征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指标

  从学生在3道试题上所需解题时间的人数分布看都接近正态分布。这一结果非常有意义。在班级教学的情况下,学生按学习成绩高低的人数分布一般也是正态。这并非是偶然的巧合,而是可以看作是对同一学业成就的两种不同表征方法。

 通过统计分析及问卷的座谈, 我们发现学生的化学学习成绩和其所需的解题时间之间存在

 着较明显的正相关,既化学成绩好的学生所需解题时间短;反之,化学学习成绩差的学生所需解题时间就长。

 学生在解题时间上表现出的差异还为我们更有效地发现学生间的差异提供了一个可行的方法。我们知道,一般的考试或测验都是根据学生能否正确回答来区别学生的, 但是对于同样能够答对问题的学生直言,这种测验或考试是无法再做进一步区分的。然而却可以利用他们在解题时间上可能存在的差异对他们进一步区分。

 可见,学生的解题时间可以作为表征学生解题能力的重要指标。而且还可能成为测评学生化学学业成就的更为细致、具体的指标。

 (2)

 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是影响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重要因素. 研究发现, 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思路选择和所需时间与学生对相关化学知识的掌握水平密切相关。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未能较好地掌握相关的化学知识,如第一题有30.2%的学生对复分解反应模糊不清,以至做错后花费较长时间。

 又如第二题有 35%的学生对哪些物质之间反应生成气体理解不清,因此不会做或花费大量时间。调查结果清楚的表明: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是解决化学问题的基本前提,是提高解题能力的先决条件。

 由于学生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能够更为直接和具体的反应出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因而考察学生的解决化学问题的过程可以作为进行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的一种十分有意义的信息源。

 (3)学生的审题能力和计算能力对学生解题过程的影响

 审题是通过阅读试题明确解决问题的方向和要求,把握试题所给

 出的已知条件并初步判断问题目标与已知条件之间的关系和联系, 为选择或确定解题思路提供依据。调查表明,有 10%以上的学生表现为审题困难。如第一题表现出审题困难,因此在开始阅读试题到动手解题之间耗费了大量时间。还有第三题审题中,求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而所得溶液有 21%同学审题不清使得此题出现错误。

 我们认为,审题能力是与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一般能力密切相关的一种综合能力。

 因而学生审题能力对解题过程的影响是十分复杂的。为了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题能力,除了要注意培养与审题能力有关的一般能力之外,还要在平时教学中加强审题训练,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审题过程中出现的典型问题。

 计算能力是指学生在通过化学计算而解决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当化学问题与教学运算有关时,计算能力常常成为一些学生能否解题的关键。调查结果显示,第三题 18%的学生计算花费较长时间或出现错误。提高学生的化学计算能力,也是提高学生解决化学问题能力的重要方面。但问题的另一方面也需要引起注意:不能把化学测量变为数学测量, 既在设计化学计算类的试题时要注意避免过难、 过繁的数学运算。

 综上所述,研究学生的解决化学试题的思维过程,我们得到重要结论,以此运用到实践工作中以促进中学生的思维发展。

  参考文献:

 《化学教育测量和评价》

  北师大出版社

 豆丁致力于构建全球领先的文档发布与销售平台,面向世界范围提供便捷、安全、专业、有效的文档营销服务。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北美、欧洲等在内的豆丁全球分站,将面向全球各地的文档拥有者和代理商提供服务,帮助他们把文档发行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豆丁正在全球各地建立便捷、安全、高效的支付与兑换渠道,为每一位用户提供优质的文档交易和账务服务。

篇六: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对策研究中文提要化学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对化学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学习者力求认识化学事物、获得有关的化学知识经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通过对临沧市部分中学生进行调查发现:1.目前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总体偏低。重点中学和普通中学的学生在化学学习的兴趣方面总体差异不明显。2.中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在性别上存在差异,男生明显高于女生。3.从初三到高三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兴趣出现“ 一个大高潮( 初三) 、两个小高潮” ,高二是一个低谷,是化学学习兴趣“ 大逃亡” 的高峰。作者通过分析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是:①目前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力度不够。②现行初高中化学教学中,理论教学比重偏大,要求偏高( 教师过度拔高教学要求的结果) ,使学生普遍感到化学不容易学好,使学生产生畏难心理,便不愿深入地去学习。③教师的教学水平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取向有较大的影响。④繁重的课业负担和为适应高考,学生无法提高对化学的兴趣。基于以上结果,作者结合自身长期从事化学教学的经验,提出目前中学化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四项原则和七点建议。关键词:中学生学习兴趣调查分析研究教育对策

 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对策研究AbstractInteresti n chem i stry studyi sl earners‘speci alcogni ti ve tendencytow ardschem i strysci ence and i ntenti onal acti vi ti es i n w hi chl earnerstryto understand chem i calsubstances,obstai nknow l edgeandexperi encerel ated tochem i strysci ence and at thesam e ti m etheyare i n som e ki nd of m ood.After m aki ngasurveyof som e students i n m i ddl e school sI fi nd:1.Atpresentm i ddl e school students’ i nterest i nchem i stryaregeneral l yl ow .andthere i s no obvi ous di fference of i nterest i nchem i strybetw eenkeyschool s andordi naryschool s.2.There i s obvi ous di fference of i nterest i nchem i strybetw eenboysandgi rl s.Theboys’ i nterestand aU i tude i sobvi ousl y hi gherthanthegi rl s’ .3.There i s“ one cl i m axO uni or3)andtw o sm al l er cl i m axes” ofi nterest andatti tude fromJ uni or 3to Seni or 3.Theval l eyi s i n Seni or 2,duri ngw hi ch the students’i nterest i nchem i stryi s l ost.Afteranal yzi ngthese facts I thi nk that the si tuati on i s causedby:1.Atpresentthere are notenough chem i stry experi m ents.2.In currentchem i stry teachi ng,the teachi ngoftheoryi s SOem phasi zedon andthe dem and i s SOhi ghthat the students real i ze that chem i stryi s hard tostudy.Theyareafrai d ofchem i strysci ence and thentheydo not w ant t Ostudyfurther.3.Theteachi ngl evel ofteachers have an effect on students’ i nterest and atti tude.4.The heavyw ork burden and thestudyfor entrance exam i nati on m akesi ti m possi bl efor students tOi m provethei r i nterest i nchem i stry.Fromthe statesm ents above andm yow nexperi enceof chem i stry teachi ng1w oul dl i ke to gi vefour basi c rul es and sevenpi ecesof advi ce on howtoi m provestudents’i nterest i nchem i stry.Keyw ords:m i ddl e schoolstudentsi nteresti nvesti gati on,anal ysi sandstudyeducati onalstrategyII

 独创性声明y-9 74555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芗巷旒二0 0六年七月三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云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芗红缸.将狮签名:傅键二00六年七月三日二00六年七月三日

 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对萧研究第一部分问题的提出一、文献综述1、兴趣的定义“ 兴趣是个体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项活动的心理倾向。它表现为个体对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 。。一般认为,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对兴趣发生影响。“ 人们倾向于对自己能够干好的事情感兴趣以及遗传在决定能力和气质方面有重要作用,这两项事实表明,遗传通过能力和气质影响兴趣” o。人的兴趣是在需要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发生、发展起来的。需要的对象也就是兴趣的对象。正是由于人们对于某事物产生了需要,才会对这些事物发生兴趣。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 .pi aget)指出:“ 兴趣,实际上就是需要的延伸,它表现出对象与需要之间的关系,因为我们之所以对一个对象发生兴趣,是由于它能满足我们的需要” 。。兴趣与动机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们都起源于需要,都是需要的表现形式,都是行为的动力因素。但是,兴趣是动机的进一步发展。对某一事物产生了动机,还不一定能发展为兴趣;若一旦成为兴趣,则必然有与之相伴随的动机。兴趣以行动结果获得的满足感而巩固、加深。一个人虽有学习动机,若无学习行动,是不会产生兴趣的;如果有动机也有行动,但行动结果没有获得满足感,也难以产生兴趣;只有行动结果反馈回来获得满足感后,才会使学习动机得到强化,并使学习兴趣随之而生。这就是所谓的“ 学习动机一学习行动一结果满足一兴趣” 的模式。兴趣是认识和从事活动的巨大动力,是推动人们去寻求知识和从事活动的心理因素。兴趣在人的学习、工作和一切活动中起动力作用。首先,兴趣是引起和保持注意的重要因素。人们对感兴趣的事物总是愉快地、主动地去探究它。其次兴趣是人们从事活动的强大动力。凡是符合个体兴趣的活动,就能提高人们的积极性,使人积极愉快地从事某种活动。再次,兴趣对智力发展起促进作用,是开发①叶奕乾等主编:‘ 普通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第336页②彭凯平编著:《心理测验一原理与实践》,华夏出版社1989年版③皮亚杰著,傅统先译:《儿童的心理发展》,山东教育出版社,1982年版,第55页

 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智力的钥匙。皮亚杰指出:“ ⋯ ⋯ 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 o根据认识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将其分为初级水平( 有趣) 、比较高级水平( 乐趣) 和高级水平( 志趣) @ 。而在现实生活中,一方面是人与人之间在兴趣发展的速度上有较大的差异,有些人可以较快地从有趣经过乐趣,发展为志趣;有些人却长期停留在有趣和乐趣阶段,达不到志趣阶段。另一方面,认识兴趣的发展并不一定明显地分为三个阶段。往往是一个阶段渗透到另一个阶段或产生于另一个阶段,或伴随着另一阶段。总之,各阶段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相关的几个概念:(1)好奇心:好奇心是兴趣的先导,好奇心是人们积极探究新奇事物的一种倾向,是人类认识世界的动力之一。好奇心是在“ 探究反射”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探究反射则是人类先天的一种反应能力,人人生而有之。美国著名科普作家阿莫夫说:“ 科学始于好奇” 。。好奇心虽是兴趣的先导,但它还不是兴趣。好奇心与兴趣的主要区别在于:第一,好奇心比较广泛,没有明确的方向,对任何看来新奇的事物都好奇;而兴趣则有明确的方向。第二,好奇心一般容易满足。好奇心由于事物的某种疑问引起,疑问一旦解除,好奇心便得到满足而消失;兴趣则不然,它不一定由疑问产生,即使有些兴趣是由疑问产生,它也不会随疑问的解除而消失,相反会更加浓厚。( 2) 求知欲与认识兴趣好奇心在儿童期最强烈,它主要表现为好提问题。较小的儿童喜欢问“ 这是什么?” 、“ 那是什么” ,稍大一些时“ 是什么” 的回答已不能满足其好奇心了,而开始问“ 为什么?” ,如果说“ 是什么” 体现出了儿童的好奇心,那么“ 为什么”则进一步表现出儿童的强烈的求知欲。求知欲既可由好奇心发展而来,也可由其它因素激发产生。如果对于某一方面的求知欲反复表现出来,就形成一个人对该方面的认识兴趣。认识兴趣是人的兴趣在力求更深入地认识世界方面的表现。一般来说,满足求知欲,不会导致认识兴趣的减弱或消失,相反,却能使认识兴趣更加深刻、更①皮亚杰著。傅统先译:<教育科学与儿童年心理学》,文化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161页②沈德立、阴国恩主编:‘ 非智力因素与人才培养》,教育科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04页③阴圄恩主编:‘ 浅谈非智力因素》,新蕾出版社,1990年版,第51页

 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对镱研究加浓厚,进而产生与更高认识水平相适应的新的认识兴趣。( 3) 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直接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间接兴趣是对事物或活动本身没有需要,但对事物或活动的未来结果感到需要而产生的兴趣。一般来说,在产生直接兴趣的活动中,不需要或较少需要意志努力:间接兴趣则不然,由于对活动本身缺乏需要,一般都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在一定条件下,直接兴趣与间接兴趣不可相互转化或正确结合。( 4) 兴趣的稳定性与兴趣的转移兴趣的稳定性或持久性是指兴趣持续时间的长短,持续时间长则稳定性强,持续时间短则稳定性弱。兴趣的转移是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原来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兴趣转向另一事物或活动。有两类不同性质的兴趣转移。一类是以高层次需要为背景的转移,转移后的兴趣是稳定的,这对成才有促进作用。另一类是以低层次需要为背景的转移,转移后的兴趣大多不稳定,很容易再次转移,这对成才一般有阻碍作用。一般来说,少年儿童的兴趣容易转移,其原因是认识水平较低,独立活动能力较差,意志力比较薄弱,易受他人或社会因素的干扰。他们对活动的意义认识不深,难以独立从事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活动,一遇挫折或受外界干扰就很快转移兴趣。兴趣是一种对智力活动有主要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当一个人对某种活动产生了兴趣,就能提高这种活动的效率。对学习活动亦是如此。浓厚的兴趣可以培养个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推动他兴致勃勃地进行学习。一个对某一学科产生强烈而稳定兴趣的学习,就会把这们学科作为自己的主攻目标,自觉地克服困难,排除各种干扰,把它学好。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产生无限的热情,这是勤奋自强、努力学习的重要动力。2、化学学习兴趣的定义(1)“ 化学学习兴趣是学习者对化学事物特殊的认识倾向,是学习者力求认识化学事物、获得有关的化学知识经验,带有情绪色彩的意向活动” ①。化学学习需要①刘知新主编:《化学学习论》,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11月第1版,第256页

 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对策研究是化学学习兴趣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化学学习的需要取决于学习者所处的社会和教育环境。各种化学学习需要的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图中还把它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结构作了比较。当学习者形成化学学习兴趣时,他对化学事物的感受就会既敏锐又牢固,同时能使中枢神经处于较强的兴奋状态,产生愉快、满意和欢喜等情感体验,推动学习者主动地进行化学学习活动。r模仿楷模、自我完善、做出贡献广———]I满足化学关感的需要f高层次L——一lL认识化学事物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审美的需要l {解决化学问题的需要求知和理解的需要薰if_秧)圆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学好化学赢得尊重的需要升学、就业的需要避免失败、惩罚的需要爱的需要I厂===]安全的需要l 一生的需要J化学学习需要的层次结构图1化学学习需要的层次结构及其与马斯洛需要层次结构的比较我国心理学家潘菽等人把化学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兴趣分为四种类型①。①是直觉的兴趣。②是操作的兴趣。⑨是探求原因的兴趣。④是概括性的认识兴趣。以上四种类型的化学学习兴趣是相互联系的,它们大体上反映了化学学习兴趣发展、提高的基本趋势:由对化学现象的认识兴趣向着对化学规律的认识兴趣发展;由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发展;由暂时兴趣向持久兴趣发展。但是,实际的情况要复杂得多,同一个学习者对某种化学现象可能同时具有几种认识兴趣,他对不同的化学学习内容的认识兴趣也可能不同,甚至学习材料的表达方式对化学兴趣的结构和强度也有重大影响。一方面,化学科学广泛的实用性、化学实验的趣味性以及化学课外活动等等,是在化学学习中培养和激发化学学习兴趣的有利条件,要注意充分发挥这些有利条件的作用,按照化学学习兴趣的发展规律,逐步提高学习者的化学学习兴趣。另一反面,偏见和化学知识的缺乏,使化学药品的危害性①潘菽主编:‘ 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杜1980年第1版,第332页4

 中学生化学学习兴趣的调查与对策研究和化学实验的危险性被过分地渲染和夸大,某些化学教材的枯燥性和零散性因素会对化学学习兴趣的形成带来消极影响,使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下降。郭卓群先生通过对4000多名中学生的问卷调查o,发现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初三到高三的发展变化,大致可以分为4个阶段。这四个阶段跟上述四类化学学习...

篇七: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编号 立项编号

 在小班化环境下促使学生有效学习, 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课题设计论证

 ————平利路第一小学

 课题背景:

 近年来上海已在部分学校实施小班化教育, 本校小班化教育已实施了七年, 然而, 几年的探索与实践较多的是停留在有关政策层面; 课堂教学层面; 社会化层面。

 本校七年来小班化实施和研究的成果主要体现在同类学校接受上级教学质量监测时(别的学校是大班), 教育质量处于较领先的地位, 而现阶段学校的教学方法、 教学手段与大班教育无明显区别, 学生的个性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 小班化教育的潜质还需进一步探索, 在此基础上学校确立了此课题。

 旨 在通过教学资源的整合, 进一步探索小班教育的规律和潜质, 使小班教育更上一个台阶。

 释题:

 小班化环境下:

 小班化环境下指相对大班而言的班额人数相对较少、 教育组织形式灵活、 活动方式多样, 以及在一定的价值论支配下实施小班教育的过程。

 有效学习:

 有效学习指学生的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有有效学习的方法、 学习过 程、 学习结果, 通过学习不仅获取知识, 增长才干, 而且逐渐形成独的 人格。

 个性:

 个性是一个人思想感情和精神品质的结晶。

 它有二个特征:

 1、 精神上具有独立人格自主性。

 2、 表现形式的自由性。

 个性发展:

 个性发展指在一定的环境下有时能产生积极的发展, 有时能产生消极的发展, 这里的个性发展指在一定条件下所产生的积极发展。

  一、 研究的目 的和意义 随着教育的均衡化、 公平化的提出, 小班化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及

 家长的广泛认同和关注。

 研究在“小班化环境下有效学习, 培养学生个性发展” 是继续探索和寻求小班化教育的规律, 有一定的社会价值, 对推广和使用小班化教育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 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

 目 标:

 通过“在小班化环境下促使学生有效学习, 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进一步探索小班化教学的一般规律, 建立切合实际的多元评价指标和体系,逐步建立小班化教育理论的教育框架, 不断积累小班化教育资料, 总结经验。

 通过多种方式的探索与实践, 提高本校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

 (二):

 内容:

 本课题有以下 9 个子课题。

 1、 小学低年级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与研究。

 重点研究:

 对低年级表达能力、 交际能力、 交际能力较弱的心理分析以及对策研究。

 2、 数学小班分组学习策略的研究。

 重点研究:

 怎样进行有效的小组学习, 杜绝形式上的小组学习, 使小组学习真正为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

 3、 英语学习生活化

 英语氛围日常化。

 重点研究:

 运用多种方法调动学生读的积极性, 丰富读的内涵, 如创设情景, 运用肢体语言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进行英语情景表演、 运用学生感兴趣的朗读材料。

 4、 课内阅读向课外阅读延伸。

 重点研究:

 年级或班级学生资源共享、 增加读书量, 导读的引入, 读书方法的指导, 增强文化底蕴, 提高文化素养。

 5、 数学教学中学生情感培养的研究。

 重点研究:

 在理科教学中渗透人文关怀,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6、 如何在科常教学中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重点研究:

 根据学科特点, 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 多种感官进行学习, 从而让学生具有确实的学习经历。

 7、 在美术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的研究。

 重点研究:

 尝试在美术教学中运用多元评价方法, 对学生进行三维目 标的培养。

 8、 基于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学生探索实践能力培养研究。

 重点研究:

 通过过程性评价使三维目 标在信息技术学科得到落实 9、 在小班化体育教学中互动教学策略的运用。

 重点研究:

 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发挥集体的效应, 发扬团队合作精神, 学生之间取长补短, 使每个学生有成功的体验。

  三、 研究的方法与步骤 (一)、 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法 (期初和期终较大范围了解课题状况和进展情)、访谈法(进展中用此方法, 随时掌握课题进展动态)、 案例法(各子课题组平时均以案例研究为载体进行研究)

 等。

 (二):

 研究的步骤:

 1、 分层研究:

 ① 学校成立总课题组, 围绕总课题有针对性组织学习有关教育理论、 教育思想、 教育方法, 促使教育理念的转变。

 ② 各小组以课堂落实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围绕各子课题进行行动方案的研究。

 2、 分层管理:

  ① 总课题组按教育学院教研室的要求, 对照落实情况, 及时修订、 调整课题计划等。

 ② 总课题组每两周活动一次, 交流课题进展情况, 及时了 解掌握各子课题进展情况。

 3、 分阶段实施:

 ①

 第一阶段尝试、 交流, 组内进行听课、 评课、 小结。

 ②

 在第一阶段实施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调整、 修订, 以此再进行第二阶段尝试、交流, 校内进行听课、 评课、 小结。

  四、 研究的条件 本校实行小班化教学已七年, 广大教师有一定的小班化教学理念和小班化教

 学能力的基础, 因此, 对上述提出的课题研究有能力来承担。

 1、 此课题由九个子课题来共同完成, 而九个子课题均属课堂教学范畴, 课堂教学效果良好是近几年平一的长处, 因此, 此课题的完成有前提的保证。

 2、 平一小学历来聘请专家指导课堂教学, 平一的小班化教学也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 因此, 平一的小班化研究的外部条件良好。

 3、 本课题组共有 10 名教师组成, 其中 9 名具有小学高级职称、 1 名小学一级教师职称、 2 名教师获得大学本科学历、 8 名教师有大专学历。

 10 名成员中2 名校级干部、 1 名中层干部、 其余均为备课组长或教研组长。

 人员结构教强。

  五、 研究的保证 1、 机制保证。

 学校成立“在小班化环境下促使学生有效学习, 培养学生个性发展的研究”

 课题组, 并实行分层管理。

 分阶段实行考核。

 学校总课题通过 9 个子课题分布在 7 个学科五个年级。

 多方位、 多角度。

 十分有利课题的完成。

 2、 制度保证。

 每二周总课题组和子课题组必须活动一次。

 以情报交流、 操作交流、 合作探索、 反思提升、 课堂落实为主, 确保课题不断深化。

 3、 经费保证。

 除教育局投资的课题经费用于课题组外, 学校还设立课题基金, 鼓励积极进行课题研究的教师。

 在经费允许的条件下积极构建英语情景室、 美术室,为课题顺利实施创造必要的条件。

 2005 年 6 月

篇八: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业学位硕士学位论文抽检封面

 学位类别:

 题

 目 :

 基于 Cortex M0+的超低功耗多路高精度数字频率测量仪设计

  英文并列题目:

 The high precision low power supply and multiply input

 digital frequency counter based on Cortex M0+

 研究生编号:

 专

 业:

 研 究 方 向:

  江 南 大 学

 地址:

 无锡市蠡湖大道 1800 号

 二○

 年

  月

 摘要

 I摘

  要 随着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频率的测量显得越来越重要, 大到导弹发射、 天文等领域, 小到医疗监测、 测量定位等都要求完成对频率的测量。测量频率的方法也日趋多样, 在测量性能提升的同时, 设计的成本与复杂度也不断提高。

 而频率测量仪器功能也从单一的频率测量, 变得更丰富。

 经济、 实用的频率测量仪也渐渐不合大势所趋, 但其仍有一定的用武之地。

 本文所设计的频率测量仪选用通用的集成前端处理电路, 从超低功耗高精度着手, 设计一款应用于基础教学的频率测量仪。

 其采用的核心控制模块为当前最新推出的微功耗 ARM Cortex M0+处理器, 主要是利用其多路高速定时器/计数器功能完成在单位时间内频率的计算工作, 并利用信号整形和放大电路完成对待测信号的处理。

 测量得到的值, 采用动态显示的方式通过 LED 显示器显示出来。

 综述说明, 此测量仪的优点是低成本、 微功耗、 精度高、 集成度和可靠性很高等, 能符合教学实验环境要求。

  关键词:

 高精度、 微功耗、 频率测量仪、 ARM Cortex M0+

 Abstract

 II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computer technology, frequency measurement is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for example: a missile launch,, astronomy, and other fields are required to complete the positioning of the measuring frequency measurement. The measurement is now becoming more and more rich, and the performance is better and better, but the cost and complexity are very higher. And also the functions of the frequency measurement are more various. The economical and practical ones are not obey the development trend, but they are also useful.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of the frequency counter use the common integrated circuit as the forward measure. Depend on the lowest power and high-precision, we design a kind of frequency counter, used for basic teaching. with the core of the control module for single chip microcomputer ARM Cortex M0+, mainly of the microcontroller timer/counter function in unit time frequency calculation work, and use the signal shaping, amplifying circuit and complete treatment of signal processing. Measured by the frequency values, displayed by LED display with the method of dynamic display.

 The practice proved that the frequency counter has the advantage of low price, low power consumption, high precision, high integration and high reliability, which can meet the teaching requirements. Key words: High precision, digital display, frequency measurement, ARM Cortex M0+

 目录

 III目 录 第 1 章 绪论.................................................................................................................. 1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 1.2 研究的进展...................................................................................................... 2 1.2.1 国内外频率测量仪发展现状................................................................ 2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4 1.3.1 频率测量技术........................................................................................ 4 1.3.2 微功耗技术............................................................................................ 4 1.3.3 任务与要求............................................................................................ 5 1.3.4 架构安排................................................................................................ 5 第 2 章

 方案设计........................................................................................................ 7 2.1 MCU 选型 ........................................................................................................ 7 2.1.1 微功耗 MCU 选型 ................................................................................ 8 2.1.2 ARM Cortex M0+处理器 ..................................................................... 10 2.1.3 方案选择.............................................................................................. 11 2.2 频率测量模块................................................................................................ 14 2.2.1 方案论证.............................................................................................. 14 2.2.2 方案选择.............................................................................................. 16 第 3 章 硬件系统设计................................................................................................ 17 3.1 系统框架........................................................................................................ 17 3.2 最小系统........................................................................................................ 17 3.2.1 MCU 概述 ............................................................................................ 17 3.2.2 系统...................................................................................................... 18 3.2.4 调试选项.............................................................................................. 18 3.2.5 数字外设.............................................................................................. 18 3.2.6 模拟外设.............................................................................................. 18 3.2.7 串行接口.............................................................................................. 19 3.2.8 时钟产生.............................................................................................. 19 3.2.9 功率控制.............................................................................................. 19 3.3 频率测量单元................................................................................................ 20 3.3.1 信号源.................................................................................................. 20 3.3.2 信号输入电路...................................................................................... 21 3.3.3 显示模块.............................................................................................. 22 3.3.4 计数电路.............................................................................................. 23 3.3.5 放大整形电路...................................................................................... 26

 目录

 IV图 3.14 施密特触发器的逻辑符号常见.............................................................. 29 3.4 电源模块........................................................................................................ 29 3.4.1 DC/DC 稳压电路 ................................................................................. 29 3.4.2 电池充放电管理电路.......................................................................... 30 第 4 章 软件系统设计................................................................................................ 33 4.1 软件设计规划................................................................................................ 33 4.1.1 系统移植.............................................................................................. 33 4.1.2 信号处理.............................................................................................. 33 4.1.3 中断控制.............................................................................................. 34 4.2 系统资源........................................................................................................ 36 4.2.1 Cortex M0 内核 .................................................................................... 36 4.2.2 存储器寻址.......................................................................................... 37 4.2.3 系统控制块(SBC)

 .......................................................................... 38 4.2.4 嵌套向量中断控制器(NVIC)

 ........................................................ 38 4.2.5 系统节拍定时器 System Tick Timer .................................................. 39 4.3 系统移植........................................................................................................ 39 4.3.1 Cortex M0 的启动代码 ........................................................................ 39 4.3.2 Systick 启动 .......................................................................................... 39 4.3.3 OS 初始化和启动 ................................................................................ 40 4.3.4 任务切换.............................................................................................. 42 4.3.5 其他 OS 配置的修改 .......................................................................... 43 4.4 多中断处理.................................................................................................... 43 4.4.1 中断向量表初始化.............................................................................. 43 4.4.2 中断使能与优先级分配...................................................................... 43 4.4.3 多中断响应程序编写.......................................................................... 44 4.4.4 多中断响应问题小结.......................................................................... 45 4.5 流程图设计.................................................................................................... 45 4.5.1 主程序流程图...................................................................................... 46 4.5.2 中断程序流程图.................................................................................. 47 4.5.3 部分关键程序...................................................................................... 49 第 5 章 系统仿真和调试............................................................................................ 57 5.1 仿真................................................................................................................ 57 5.2 误差分析........................................................................................................ ...

篇九: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项 目:国家煤炭自然科学基金 ;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 燮 学习情况的调查研究 郑王铭龙 郭恩平刘克昭 河北工程大学056038

 本文 以未确知 数学 为基础 ,举例 说 明其在对 大 学生学 习情 况的 调查 分析 方 面的应 用 。

 未确知有理 数 ; 可信度 ;期 望值 ; 大学生 学习

 l1 1

 o

 to not having kn own am athernatic~ ilx~ d for the basis,citing allexam 脚e by way of explanation,

 the pe rson a~ q es the m ar e b ody of a book toe ttidying t h e condition investigation to the college student ~naly m g a-~ pect s .

 uncerta~rao~onal nLlrr Iber :

 confidence ; expected vaJue 伽 Id:

 college student in deed study ing 1. 引言 人才,已成为 2 l 世纪的竞争资源之 , 而大学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大学生的在 校学习情况已备受社会的关注, 同时, 一个 学校的学术氛围也成为了衡量一个学校势 力的重要标准。通过对本校学生平时课余 时 间安排的调查分析 ,可以对学生的学习 情况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而使学校的势 力得以提高, 文化得以弘扬。

 未确知数学理 论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应用越来 越广。本文便是未确知数学在学校学术氛 围研究中的应用。

 一· 表 1

 2. 举例说明 某高校欲对本校的学术氛围有一个全 面的了解,对此聘请了三位权成专家对该 校大学生学习状况进行了评估。在查阅了 有关资料标准后, 深入学基层进行了调研,

 最后对该学校学生学习情况进行了如下评 定,见表 l 。

 设 A 为实际学习时间,B 为标准学习 时 间 , 三 位专 家 的 可 信 度 分 别 为 :

 a =60%, 五 , = 80%, a :

 60%, 经过未确知数 学运算 ,其综合可信度分别为 :

 a l=60%/ (60%+80%+60%) =0. 3 l a = 80%/ (60%+ 80%+ 60%) = 0 . 4 a 3=60%/ (60%+ 80%+60%) = 0. 3 A , B 对应的 函数 分别为 B (X ) ,对 A 、B 进行量化处理如下:

 A = 【 【 5 ,8 1,

 B = 【 【 7 ,l 0 】

 ,

 AA(X ) 、

 A(X )1,其中 (X )】

 ,其中 A —B 也是一个未确知 有理数 ,它的 值反映该学校学术氛围的好坏程度:

 其中【 0. 8,1. 0】

 优, 【 0. 6,0 . 8】

 良, 【 0.

 专 家 I 5 8 0。

 3 专家 II 6 10 0. 4 专家III 8 7 0. 3 A 实际学习时间 ( 小时/ 天 ) B 标准学习时间 ( 小时/ 天 ) 综合可信度 l 69 —

 4,0. 6】

 中, 【 0,0. 4】

 差,根据未确知有理 数的运算法则得 A — B=II一5,l】

 ,

 B )( X) 】

 (A —

 0 . 1 c ㈣ c

 2

 :

 ;

 = 0

 ;X x:经计算该校学术氛围的好坏程度的可 信 度 为 :

 P (A — B ≥0) =0. 09+0. 09=0. 18 属 于差 由此可知该学校的学术氛围较差,对 此学校决定找出原因, 整顿学风, 提高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

 专家组c l , C2, C3, C4认为 学术氛围差的原因可能是学校环境A 1, 自身 条件 A 2,管理制度A 3,并对其进行估测,

 专家组对其打分如表 2 (以百分计)。

 设专家组 C l ,C2,C3,C4 的可信度 分别为:

 云l = 0 . 3 ,

 2 = 0 . 2 ,

 0. 2,对A l ,A 2,A 3进行不确定性量化 处 理 得 :

 3 = 0 . 2 , 五4 =

 A 1

 A2 A3 其 期 望值 分 别为 :

 E C l(X )= 0. 3 × 80+ 0. 2 × 85+ 0. 2 × 70 + 0 . 2 × 75 = 70 E C 2 (X )= 0. 3 × 70+ 0 . 2 × 75+ 0 . 2 × 6 5+ 0 . 2 × 80 :

 6 5 E C 3 (X )= 0 . 3 × 85+ 0 . 2 × 80+ 0 . 2 表 2 下转 第 1

 71 页

 、 \\分 窃 因素 C1

 C2 C3 C4

 L

 A1 A2 A3 8 0 70 85 85 75 8 0 70 65 90 7 5 80 85 它 它 它

 O 5

 O 5其O 5

 5

 O 其5

 吣 O

 O

 O

 O

 O

 O

 O

 r ,

 I厂

 l r● ,

 L lJ

 fJ

 lI

 X

 X

 X 它 它 燃

 X X X

 X X 却 燃

 X o

 厂to o o o 厂t =

 一 一

 X

 X

 A

 A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有积极主动、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练习,才 能学好和练 习好英语 。这就要 求学 生在 有 限的课堂学习之余,坚持有效的课外学 习。但大多数学 生或是 因为缺 乏正确的 引 导 、正确的方法 和学 习资源 ,或是 难以获 得 及时有 效的 课外 指导 ,很难 做 到这 一 点 ,致使学 习效果不好 ;或只是为 了应付 过级考试而突击学习,并没有实现外语应 用 能 力的提 高 。

 针 对 这一 现象 ,我们 利 用我 院校 园 网,为学生自主学习搭建学习平台,并组 织优秀的师资力量为学生提供系统的多层 辅导,加大师生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 ,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开展课外 自

 主学 习。我们所设计的英语学 习主页主要 有 以 下 内 容 :

 ①教学课件:我们将教师自己开发多 媒体课件和教师的电子教案公布在网上。

 这些课件以教材为依托,提供详尽的课文 讲解、 练习答案等内容。

 学生可以迅捷而方 便地访问和使用这些课件 ,实现课内教学 向课外自学的延伸。不同水平的学生也能 按照 自己的实际情况灵活地制订学习计划、

 完成学 习任 务。

 ②语法讲解与练习:针对实用英语 A / B 级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所涉及 的语法考点,我们为学生提供了相应的讲 解并设计了配套的练习,以供学生在课后 自主 学 习 ③在 线题 库 :

 目前 , 各种外 语测 试 仍然是检验学生外语水平和效果的主要手 段,我们本着 “以考促学” 的思想,提 供了各类外语的原题 套题 、模 拟试题 、专 题训练测试和详解。此板块满足了不同层 次学生在不同阶段自我检测的需要,向学 生提供 自我应试强化训练的有利条件。

 ④精品欣赏:本板块广泛收集国内外 各大英文媒体的文章和报道,并按内容、

 语言特点和训练侧重点进行系统的分类 ,

 有选择性地为学生提供最精、最新的语言 素材,为学生补充阅读材料以提高其阅读 能力、扩充其知识面。本板块充分地体现 了语言的时效性,强调了语言学习与实际 语 言 应用 的契 合 。

 ⑤欢乐英语:本板块以 “寓学于乐” 为 宗旨,汇集各类英语笑话、谜语、绕口令、

 英文歌曲,让学习者在紧张的学习过程中 放松, 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让学习者充分 体会到语言的趣味性,从而自然保持学习 外语的兴趣与热情。

 在网络多媒体条件下进行自主学习改 革 了传统教学法 ,改变了过去的 “一言 堂” 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了以教为重 心到以学为重心的转移,树立了学生的主 体地位,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有利于学 生全面系统掌握知识 ,课堂焕发出生机和 活 力,发言人数大增 ,培养 了学生的学习 兴趣和自主精神,激发了学生的表现欲和 成功欲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多种能力。

 网 络环境下自主学习重视师生之间的交流,

 改变了传统法教法中教师向学生直线型的 单方面的知识传递方式,通过教与学的双 边活动 ,让学生动手 、动 口、动脑,使 学生的阅读理解、观察比较、判断分析、

 综 合 归纳等 多种 能 力得 到充 分训练 和 提 高 ,从而达到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 目标,做到了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培养了 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减轻了老师 的负担。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变了传 统教法中粉笔加黑板的单一形式,通过采 用自制教具、录音、幻灯投影等多种形式 的交替使用,使教学结构发生了根本的变 化,教学效果更优。学生这样评价 :“ 上 完这节课 ,我知道了原来上课 也能运 用网 络来学习知识。在网络的海洋里我们探索 知识, 这种新的教学方法, 让我们能更加形 象地来了解该课所要学的内容,从而可以 让我们加深课上所学知识的印象,我们认 为信息化的学 习能使上课的效率大大提 高” 。改革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整体素质 有所提高, 改变了过去师生问的 “敌对” 状 态 ,使老师与学生之问平等 、和睦、友好 ,

 形成 了新型的 师生关系 ,促进 了学生素质 的提高,也促进了老师素质提高。

 [1]、 师书恩. 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 北京 邮电大学 出版社 . 2002年 [2】

 琚珍 .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优化中学英 语课 堂教学” . 外语 电化教 学. 2001年 第9 期

 [5】

 . 王太 昌. “现代教育技术对教学过程各 要素的影响” . 中国电化教育. 1999 (8) [4]. 何莲珍. “ 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 .

 外语教 学与研 究. 2005. (4) [5】

 . 蒋丽萍. “基于英语专题 学习网站的大 学英语 自主 学习模 式研 究” . 外语与外语教 学. 2006. (5).

 金品卓 生日:19 72 年 1 月 1

 5 日 单位:沈 阳工程学院公共外语部实用英语第二教研室 职称 :副教授 17 1 《 《上接 第 1

 68 页

 主,充分调动了教0~i*n学生的积极性。运 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信息量很大;把教书育 人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并做到了言传身 ; 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既注重基础知识 讲解,又注重学科前沿知识与新兴技术的 介绍;教学方法形式多样,并结合科研实 践,体现了综合性,增强了学生的 自学能 力,培养学生学 习兴趣 ,变要你学为我要 学 ,大大提高学 习主动性 。

 通过实施以上的教学方法,在一定程 度上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科学知 识, 并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培养了学 生的 自学能力,为终身学习和工作都奠定 了基础。这些方法从教学手段、教学思路、

 学生参与教学等各个环节都发挥了较好的 作用, 体现了高校教学改革、 人才培养所追 求的 目标。

 《 《上接 第 1

 69 页

 × 9 0+ 0 . 2 × 80 = 76 . 5 其期望值比较得:EC3(X )> EC l (x )> E c 2(x ) 通过比较可知,管理制度造成学术氛 围低的可能性最大,所以学校应该改进管 理制度,动员各部门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要求学生 自习等措施来加强学风建设。

 3. 结束语 通过上面的分析与计算,使学校从数 值上清晰、明确、直观地了解了本校的学 术氛围,以及改进方向,可以看出 “ 未 确知数学” 在现实生活中的重大应用价 值,相信在未来的研究中,它将发挥更大 的 作 用 。

 i

 鬻鞫 [1】刘开第, 吴和琴等.不确定信息数字处 理及应用[M ].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7 7 [2】吴和琴等. 未确知数学处理[M]. 石家庄:

 河北人 民出版社

 1

 990. 12 [5】刘开第, 吴和琴等. 灰色数学引论[M],

 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1997. 1

 [41王光远. 未确知信息及其数学处理[J].

 哈 尔滨建筑工程 学院. 1990 黧 羹黧瑟 ? 郑王铭龙 (1

 985 一} 男 浙江嵊州市人l 北工程大学未确知数学第十四期研讨班学员。

 囊黎 囊 河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篇十:初三化学学习情况调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报告       重点中学文科班学生       化学学习情况调查分析及对策         王晓明          (重庆第一中学   400030)   在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 ,为更好地充分利用教育资源 ,更好地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更好地发挥办学效率、提高教育质量。我校从高二年级开始 ,根据学生个人志愿及其兴趣特长 ,按文理学科分类组织教学。文科学生如何看待化学课 ?他们学习化学课有哪些特点 ?在化学学习上存在哪些疑虑和困难 ?在教学中怎样才能真正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这是我在接到文科班化学教学任务时比较关注的问题。为了 在教学时对学生情况有比较全面的了 解 ,我在正式上课之后 ,对全班学生的学习思想 ,学习态度 ,学习方法 ,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要求进行了一次调查。调查采用问卷、座谈会、个别交谈、查阅资料等 4种形式。问卷采用选择填空与自 由表达两种方式进行 ,共发出问卷 62 份 ,收回 60 份 ,占被调查学生的96. 7 % ,座谈调查按文科优生与文科学困生两部分分别组织 ,其中优生与学困生各 7 人 ,被调查人数占全班人数的 271 4 %。交谈分两种情况 ,一是与任课教师和文科班理科班主任交谈 ,交谈人数占该班任课教师数的 60 % ;二是与个别其他学科成绩较优而化学成绩不理想或化学成绩较优而其它成绩不理想的学生交谈 ,这部分学生共 6 人 ,占全班学生人数的91 7 %。同时查阅了 自 高一以来 ,学校组织的几次半期和期末考试的全班同学化学成绩和总分成绩 ,了解全班学生在年级和班内按学习成绩排名情况。查阅学生以前的作业本 ,笔记本和实验报告册等 ,了解学生掌握化学知识与运用化学知识情况。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1   首先必须肯定绝大多数学生选择文科作为自己学习的主攻方向 ,是希望更好地成为有用之才 ,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智力优势 ,更好地面对未来社会激烈的择业竞争与挑战 ,从自身素质出发所作出的自我选择。这是学生积极的主体意识的体现。是与学校分科的意图相吻合的 。从调查的情况看 ,这种吻合表现在 :1. 绝大多数学生在选择文科时 ,对自 己的学习作了客观的分析评价 ,希望在学习上能扬长避短 ,发挥优势 ,这与我们培养学生学习上的自 主意识的目标一致。据对全班学生的自 由表述分析和个别交谈了解 ,以及结合他们高一考试成绩分析 ,大多数文科学生的语文、历史、外语等学科成绩明显优于理科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其中 ,上述文科三科总成绩以高一期末考试高于理科三科总成绩 30 分以上的有 54人 ,占全班人数的 881 9 % ,从座谈中反映出他们在文科学习上兴趣更浓、基础更牢、学法对路、信心更足 ,参加座谈的 14 名学生 ,其中 7 名优生以及 4 名学困生 ,都表示自 己有信心在未来社会竞争中发挥自身优势 ,取得竞争胜利 ,占座谈学生的 781 5 %。21 绝大多数同学虽然把自 己主要精力用于文科 ,但仍要求打好全面知识基础 ,保证化学课堂教学 ,这与国家提出的全面发展要求目标一致。在座谈会上 ,参会同学一致表示 ,平时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文科上 ,课外时间他们主要是用于学习文科知识 ,化学学习主要在课内完成。从问卷调查反映 ,除两人 (占调查人数的 31 4 %) 提出“ 减少化学课时 ,将时间让给文科以外 ," 有 51 人 (占调查人数的871 9 %) 认为“ 化学课应按课表安排上课与自习 ,"希望不增加或减少课时 ,这就要求化学课必须充分利用每堂课时间 ,提高教学效率 ,向 45 分钟要质量。通过与其他理科学科老师交谈 ,同学们都有这样的要求。31 绝大多数学生为提高学习的效率 ,比较注意研究学习化学的方法。希望提高自 己化学学习的能力 ,与我们设计的“ 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 、掌握学习"的教学改革思路相一致。在调查中 ,问及同学们化学成绩相对文科成绩较低的原因时 ,有 26 名 (占调查人数的 441 8 %) 学生认为“ 主要是自 己学习方法不够好。" 有 22 人 (占调查人数的 371 9 %) 认为 “ 自 己在学习 上下功夫不够。"另有 10 人 (占调查人数的 14 %) 认为“ 自己初中・02・    化   学   教   育2000 年第 2 期

 基础差影响了高中学习 ," 只有 2 人 (占调查人数的31 3 %)认为“ 教师教得不好" 。从上述回答中可以看出 :绝大多数同学在围绕学习成绩不理想的问题上 ,主要从自身的 ,可控的方面找原因 ,这是积极的学习归因 。表明他们有求实的学风 ,严谨的态度 ,以及经努力能学好化学的信心。另外不论在优生与学困生的座谈会上 ,还是与个别同学随意的交谈中 ,多数同学都提出希望教师对化学学法给予指导的要求。2   无庸讳言文科班学生在化学学习 上还存在许多带普遍性、共通性的突出问题。调查表明 ,文科班学生虽然在思想上对学校坚持的全面开展素质教育 ,按国家要求全部开齐各科课程的教学安排是支持的 ,但在具体对待处理时 ,并不一定能很好把握 ,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许多学生在过去的学习 中 ,单纯从兴趣出发 ,严重偏科 ,导致化学知识基础较差从问 卷 调 查 反 映 : 有 49 人 (占 调 查 人 数 的811 9 %) 过去“ 课余时间基本上不再读化学书。" 座谈的 7 名学困生均表示对化学缺乏兴趣 ,拿着化学书头就晕 ,其中 2 人自述“ 过去化学课不是做其它作业就是打瞌睡。高一的化学知识几乎为零" ,“ 考试时只是随便做几个选择题 ,或写几个分子式" 。从个别交谈和与班主任交换意见了 解到 ,许多文科学生高一(上) 半期因理科成绩不佳 ,很早就对理科采取放弃态度 ,由于过早偏科造成大面积文科学生化学成绩偏低。从高一(下) 期末考试成绩看 ,全班 69 人中 ,有 50 人 (占 801 9 %) 化学成绩属年级中下水平 ,有 28 人 (占 361 5 %) 在年级属于学困生。而且基础水平参差不齐。这给组织教学带来困难 ,教学中从实际出发 ,把握好教学的深难度显得尤其重要。21 许多学生学习用功、但学法不当 ,学习效率较低在座谈调查中 ,有 5 名优生 (占调查的 70 %) 认为“ 自己学习成绩较好的原因是花大量时间去记忆知识" ,并把这作为主要的学习经验 ,7 名学困生几乎一致认为“ 化学易学难记 ,知识点太多" 是影响自己学习的原因 ,把化学知识单纯的视为机械记忆的内容 ,从收回的 60 份问卷统计 :可以看出 :981 3 %的学生“ 从不作课前预习" ,871 9 %的学生“ 不注意课后复习" ,551 8 %的学生做作业“ 从不研究思路与方法" ,“ 考试后不作反思。" 从对过去的作业本、笔记本、实验报告研究分析发现 :全班 62 名同学 ,能坚持经常完成作业的仅 53 人 (占 851 4 %) ,这部分学生中 ,作业书写格式基本符合规范要求的仅 31 人(占581 4 %) 。从中可以看出 :许多学生没有保证必要的学习环节 ,平时的学习主要停留于听课、背书 ,而关键性的自己动脑、动口 、动手的练习过程没有认真重视和对待 ,因而学习以后知识未能真正到手。31 在学习过程中 ,许多同学过份依赖教师 ,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不够从对收回的 60 份问卷分析统计可知 :有 38 名学生(占 631 8 %) 反映他们上化学课“ 习惯于抄教师板书的内容" ,有 30 人(占 511 7 %) 考试以后喜欢“ 听老师讲评试卷" ,而不愿自己分析或与同学讨论错误的原因 ,寻求正确的答案。有 25 人 (占 431 1 %) 表示如果仅靠自 己看书钻研“ 只能学会少部分化学知识" ,从中可以看出文科学生在化学学习中 ,许多人的主观能动性未能发挥 ,这直接影响知识的内化以及学习的深入。3   搞好文科班化学教学的对策与思路鉴于上述调查分析 ,我认为搞好文科的化学教学工作必须花大气力 、下大功夫。对此我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对策与思考。11 教师应首先端正教育思想 ,提高自 身 素质 ,明确教师职责 ,充分发挥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国家提出的教育要“ 全面提高质量" ,“ 面向全体学生" ,以及促进每一个学生“ 德、智 、体、美、劳诸方面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当然适用于文科化学教学 ,实现“ 三全"的目标是我们教师的职责。从调查中发现 :文科班任教的理科教师多数都存在着“ 文科学生水平低 ,基础差 ,学习偏科 ,教学不配合" ,一句话“ 文科难教"的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思想 ,应克服理科偏见和看人的标准 ,“ 相信所有的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能" ,而潜能的发挥主要依靠教师从教改上找出路 ,从教法上下功夫 ,从导学上做文章。从实际出发 ,主动适应学情 ,发挥自 己的主观能动性 ,发挥好教学上的主导作用 。21 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因素 ,让学生树立起主体意识 ,成为自主、高效的学习者 ,成为学习的主人(1)罗杰斯指出 :“ 人天生都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当学习者发现学习材料与自 己的目 标有关时 ,就会产生有意义的学习 ;个人积极主动 ,认真负责地参与或投入学习 ,才会取得良好效果。"事实说明 :学生自身存在着学习的原动力 ,这是我们教学活动得以开展的心理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保护、激发这种积极向上的学习心理 ,通过置疑激趣调・12・2000 年第 2 期化   学   教   育    

 动学生的学习动机 ;通过启思解惑培养学生的认知思维 ;通过点拨导学使学生掌握方法 ;通过成功激励树立学生信心。(2)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 ,伴随着积极的自我调控与认知 ,学生主体意识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决定教学内容的内化可能与限度。因此要结合教学让学生明确化学学习的意义 ,让学生了 解全面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端正学习化学的思想和态度 ,调动学生的直接动机与间接动机。唤起对化学学习的有意注意。(3) 充分利用文科班学生热爱集体 ,关心同学的积极因素 ,开展学习上的互帮互学活动 ,提倡在学习上“ 不让一个同学掉队" ,让班级中的优生与学困生建立起结对互帮关系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开展学习上的研讨 ,营造良好的学风。(4) 注意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主人翁精神 ,鼓励创新行动。即“ 研究问题时鼓励学生提出独立见解 ;解决问题时鼓励学生另辟蹊径 ;教师讲课后鼓励学生质疑发难 ;发生争论时鼓励学生坚持真理 ,修正错误" ,使学生在学习上敢想敢做 ,真正发挥出自 身的主观能动作用 。4   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  从实际出发  因材施教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根据调查分析 ,文科班学生在化学学习上有以下主要问题 :11 优生与学困生两者差距大 ,班级两极分化明显 ,学困生面积大。21 学困生普遍化学知识基础不牢 ,学习上缺乏信心 ,有畏难情绪。31 文科学生的理科学习方法多数欠佳 ,学习上费时费力 ,效果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 ,我认为有必要认真探索文科化学教学行之有效的改革方案。根据对近代国内外教育教学的各种方案研究分析 ,我在文科班开展1 单元目标序列导学法2的教学研究。通过课堂教学的整体改革 ,调动学生自 身 的积极因素 ,因材施教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5   钻研教学艺术方法  把握好教学的各个环节   向 45 分钟要质量   面对文科学生现状 ,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条件下 ,要保证教学质量还必须保证每堂课 45 分钟不虚度 ,对此应注意以下问题。11 精心备课   对每堂课事前精心准备 ,对学生情况、教材内容、使用的仪器、讲课的方式、时间的处理事先都要认真构思 ,做到有条不紊、编排有序 ,使知识的深难度处于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让学生学有所获。21 善事利器   充分利用理科教学特点 ,发挥实验、模型、幻灯、录像等器材作用 ,利用文科学生长于形象思维特点 ,采用直观教具突破教学难点 。31 注意开篇   注意每堂课前的 10 分钟时间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有利条件 ,及时切入主题 ,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与兴趣 ,使学生处于兴奋状态 ,提高课堂效率。41 因材施教   注意把握教学尺度 ,布置作业对优生和学困生提出不同要求。对学困生除课堂教学外 ,在课外辅导 ,作业批改等方面给予更多关照 ,对过去知识方面的缺漏给予适当补习 。51 情知互促  加深和文科学生的情感联络与沟通 ,对学困生不歧视、不指责 ,从学习上给予更多关心 ,对学生学习上的点滴进步予以关注和鼓励 ,创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61 教学相长   注意让教学适应学生的需要 ,在每次单元测验考试后 ,都要组织学生一起对试卷和学习情况小结分析 ,坚持经常性与学生交换意见 ,每章结束都举行学生代表的座谈会听取教学建议。同时注意邀请同行观摩听课 ,对教学提出意见 ,提高自身教学水平。71 及时反馈   认真抓好作业讲评和作业批改 ,让学生能尽早了 解学习结果 ,对自 己的学习进行必要调控。同时通过了 解学生作业情况 ,对课程进度、教学方法进行及时改进 ,对学生知识缺漏点作及时补充。81 “ 导"“ 学"结合   教学中注意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辅导和引导 ,编印适合学生水平且易于学生自学的资料与习题集 ,将练习题与答案配套 ,使学生通过“ 读书思考 (实验) — — — 讲解 — — — 练习 — — — 反馈"等环节 ,掌握自学读书的方法。91 依知启 智  在教学中将知识传授过程变为智力开发过程 ,课堂上要避免单一的老师讲学生听的知识灌输倾向 ,要注意依托课本知识让学生学会如何感知、如何记忆 、如何思维 ,开发智力 、培养能力 ,从精讲多练入手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答问题的能力 。101 成功激励  注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注意发现学生的优点 ,从课堂提问 、个别答疑、作业批改等环节入手 ,多给学生成功的激励 ,让学生感受成功的愉悦 ,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22・    化   学   教   育2000 年第 2 期

推荐访问:目的 调查研究 意义 情况 初三化学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