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论《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世界名影和文化思政》的编撰①

时间:2023-08-24 12:30:07 来源:网友投稿

赵庆庆

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教师普遍使用电影素材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视听说能力,增强其对所教内容的感性认识和文化认知。据统计,“全国有26个省306所高校把英文电影引入了教学”(冯雅娟,2010)。由此,高校公共英语类的电影视听说教材遂应运而生。然而,这些教材主要面向非英语专业的本科生,而不服务于非英语专业的研究生。且这些教材多编撰于国家重磅推出学科德育和思政政策之前,尚未充分将文化思政纳入编写体系。因此,适应国家“十四五”规划(2021—2025)需求,以英语电影为教学资源的研究生视听说教材势必出现了匮乏,《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世界名影和文化思政》的编撰也势必成为教育之需、教学之需、师生之需。

本文将从该教程的编撰缘由、编撰宗旨、教程设计、精选名影、特色创新5个方面,论证该教程可以弥补研究生同类教材的匮乏,贯彻党中央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意识和“立德树人”的国家教育方略。它体现多元文化,融合经典性、时代性和思政性,既能提高研究生的英语视听说能力,也有助于其建构全面、均衡、客观的大文化视野,成为既有民族文化自信又有世界跨文化修养的高层次学人。

1.1 高校公共英语类电影视听说教材的编撰现状

进入21世纪以来,高校公共英语类的电影视听说教材编撰较为丰富。根据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国家图书馆、当当书网等检索所得,此类教材出版已超过20种,平均每年就有1种出版,甚至1年有3种同类教材问世。像在2012年,接连有《英语电影视听说》(刘灏凌、陈金凤)、《21世纪大学新英语视听说电影欣赏》(郭海云)、《经典电影英语视听说综合教程》(朱晓申)出版。近年来,在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UMOOCs)上,还出现了《英语电影视听说》数字课程。(南京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大外部,2020)这些均反映了高校师生对此类视听说教材的广泛需求。

统观之,现有的英语电影视听说教材有一个共同特点,即将语言技能训练、跨文化交际知识结合起来,通过电影提升英语视听说能力,了解西方文化和生活,提高跨文化交际水平。例如,《西方文化影视欣赏》(王玉括,2006)、《英语电影视听说》(徐志英 等,2009)、《英语电影文化透视》(徐志英,2011)、《英语电影视听说》(刘灏凌 等,2012)、《英语电影赏析高级教程》(马琼,2019)等,都以电影为媒介,将英语学习和跨文化培养融为一体。其中,徐志英等编著的《英语电影视听说》属于高校英语拓展系列教程,供公共英语高年级选修课选用。全书8个单元,选择了8部经典影片,涉及生命、爱情、文化冲突、时尚等主题。每个单元分3个板块:影片探索(Movie Exploration)、文化思考(Culture Reflection) 和语言欣赏(Language Appreciation),分别对电影主题、电影中的文化现象和电影对白做了剖析,设计课堂活动。刘灏凌、陈金凤主编的《英语电影视听说》为全国普通高教“十二五”应用型人才培养重点规划教材,精选9部影片,设计习题,配以影片相关文化介绍。马琼主编的 《英语电影赏析高级教程》 则以10部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数国出品的英语电影为资源,语言技能和跨文化交际培养并重,适合英语进入拓展提升阶段的本科生使用。

有些高校公共英语类的电影视听说教材的内容还增加了电影赏析这一维度,比如,清华大学非英语专业本科生选修课教材《英文影视赏析》(赵英男,2009)。全书包括对8部英文影片的赏析,以及文化背景知识。每个单元分为2个部分:Part A围绕主题影片设计练习,集视听说、读写译、欣赏于一体,全方位训练英语技能;
Part B则为对电影的补充欣赏及电影知识专题介绍。

1.2 高校公共英语类电影视听说教材的编撰问题

调查显示,现有的高校公共英语类电影视听说教材存在3个缺口,有3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a. 目前,高校英语电影视听说教材均为本科生编撰,缺少适合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同类教材。研究生和本科生一样,常借观影自发练习英语视听说。由于缺少合适的教材,研究生在自主选片练习英语时存在盲目性、随意性、跟风性,往往不能选到经典、优秀、思想文化内涵丰富的作品,也不能有效提高英语视听说能力。而研究生英语电影视听说教材同样需要以应用语言学“情景式教学法”为理论支撑,以“多模态”教学理念为指导,以多媒体教学设备为技术支持,不仅要提供仿真的语言交际环境,而且要契合研究生提高语言技能的需求(徐艳 等,2014)。

b. 目前,高校英语电影视听说教材多注重介绍西方主流文化,缺少对非主流和少数族裔文化的关注,对“人类命运共同体”凸显不够。党的十八大后,2013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演讲,第一次在国际场合阐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生活在历史和现实交汇的同一个时空里,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习近平,2018) 此后,“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得以强调。党的十九大后,2018年10月7日《人民日报》首发重要专栏文章《习近平致力倡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杜尚泽 等,2018)。

在全球“抗疫”的这几年,“人类命运共同体”现象更是有目共睹。这一理念需要贯穿在高校教育中。英语电影视听教材同样需要体现全球一体、命运相关、文化多元、族裔平等,帮助学生建构全面、均衡、客观的大文化视野。

c. 目前,高校英语电影视听说教材在语言技能训练之外,多注重跨文化交际知识,缺少对外国文化和经典作品的思辨性输入,尚未充分体现高校教育的思政建设。2016年12月7—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推出更多高水平教材,创新学术话语体系,建立科学权威、公开透明的哲学社会科学成果评价体系,努力构建全方位、全领域、全要素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此后,课程思政建设已成为人文社科教材编写的重要考量。但是,现有的高校英语电影视听说教材,多编撰于国家强调学科德育和课程思政的政策之前,因此,不免在对外来文化的思辨性、电影作品的经典性、教程的思政性方面有所欠缺。

因此,在高校公共英语类的电影视听说教材方面,亟须弥补研究生同类英语教材的匮乏,更需在编写过程中,融入党中央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意识和“立德树人”的国家思政建设。这样的教材,要具备全球眼光,体现多元文化,经典性、时代性和思政性相得益彰,既能有效地提高研究生的英语视听说能力,也有助于其深入了解、思考全球跨文化交流的问题,建构全面、均衡、客观的大文化视野;
既能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又能加深世界跨文化修养;
既能方便教师线上线下教学,也能方便研究生课外自学和提高。

多年来,南京大学在对非英语专业研究生的教学中,开设了不同层次的英语听说、阅读、翻译、综合、学术写作等多门课程,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用影视素材。近年来,为践行国家的高校教育教学方针,南京大学课程思政研究生英语教学团队致力编写《世界名影和文化思政》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其宗旨在于在思政理念的指导下,凸显立德树人,借助世界经典而优秀的电影,增强研究生的英语视听说技巧,辨析多元多族裔文化,提高跨文化交流能力,厚植人文修养,提高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和思政水平,建构全面、均衡、客观的大文化视野,成为既有民族文化自信又有世界跨文化修养的高层次人才。

有鉴于此,这套教程分2本:

a.《世界名影和文化建构(文学名著类)》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

b.《世界名影和文化建构(纪实作品类)》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

之所以选择根据世界文学名著改编的优秀电影,是因为在课业和科研压力下,除了专业必修外,研究生大多不会通读世界名著,有的连选读都做不到。在有限的时间内,鉴赏根据世界名著改编的影片,比如基于莎士比亚戏剧、诺贝尔文学奖或布克奖作品改编成的优秀影片,就可以成为研究生了解世界文学经典、提高英语视听说能力的首选之一。这也有助于其形成广阔而均衡的全球视野,培养人文底蕴,提高语言文化和艺术鉴赏力。

之所以选择世界范围内的优秀纪实电影,是因为它们是立德树人教育的一部分,再现了现当代真实的人事,既有对弱势群体、边缘群体的关注,也有对今天社会和文化变迁的记录。比如入选教程的纪实电影《隐藏人物》(, 2016) 再现了20世纪60年代几位黑人女科学家和种族偏见做斗争,跻身美国航天计划的事实;
《超级30》(30, 2019)基于印度数学家Anand Kumar的真实故事,他因贫穷失学,却每年免费教授30名穷学生,举办16期“超级30”,480名学员中共有422名考入印度最严格的印度理工学院。这些纪实电影不仅励志,而且有助于学生接触各种英语变体,感受弱势和边缘群体奋发向上的精神,了解不同文化所体现的共情、共同价值。

总之,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提高语言技能、增进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促成文化思政建设为目标,《世界名影和文化思政》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可以为研究生英语教学提供思政积极、教学系统、操作方便的新型课件,也希望突破研究生思政英语教材编撰的“瓶颈”和“缺乏”。

3.1 教程名影入选标准

《世界名影和文化思政》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包括《世界名影和文化思政(文学名著类)》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和《世界名影和文化思政(纪实作品类)》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

每本教程包括11部优秀英语影片,入选标准为:

a.促进立德树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和思政学习。

b.语言地道,语音纯正,时代感强,经典性强。

c.有国际知名度,获过奥斯卡金像奖、金球奖、英国电影学院奖、美国国家影评人协会奖等大奖。

d.被拍成电影的名著或剧本不限于英美国家,而是来自更多国家。

3.2 教程内容

每本教程包含11个单元。每本的第1单元分别为“世界名著电影视听说和文化思政的导读”和“世界纪实电影视听说与文化思政的导读”。每本教程的第2—11个单元,每单元设有一个文化主题。围绕一部影片,进行视听说训练和文化思政教学,内容包括背景预习、文化片段、思政建设、听说技巧、角色配音、巩固测试、思政拓展等部分。

以下就教程的主要内容逐项简介:

a.文化主题:选择人类生活的20个方面(成长、教育、语言、艺术、科学、体育、环保、爱情、亲情、族裔、反战等),每个单元凸显其中一个方面,借助名影展现,进行视听说训练,讨论辨析中西文化的特点、演变和碰撞。

b.背景预习:名著名片的梗概、获奖等情况,可以由学生课前自学了解。

c.文化片段:选择反映中外文化元素的电影片段,讲解讨论,可以让学生自己挑选讲述,也可教师主讲。

d.思政建设:就电影中反映的某方面的中西文化观,如成长观、教育观、语言观、艺术观、科学观、自然观等,从思政角度设计思考题,提供辅助文本,供师生探究、思考和辨析。

e.听说技巧:利用电影语言素材,介绍提高视听说的语言技巧,如弱读、连诵、同音近音辨析、非标准音、语调语速、英语变体、语体差异、关键词等,提供例证、音视频和练习,进行针对性训练。

f.角色配音:学生分组,选择电影片段,模仿角色发音。可在课上即兴配音,当场评比,也可在课后由学生录下自己的配音,再拿到课上展示、评比。

g.巩固测试:单元测试,对本单元电影涉及的听说技巧、反映的文化现象、衍生出的文化思政等,进行汇总练习,既能自测,也能师测。

h.思政拓展:提供属于本单元文化主题的其他优秀影片链接、文本、思政题等,供具有更高要求的师生选用。

3.3 教程使用

由于此教程具有视频、音频、互动、实时等多种感知优势,教师运用建构主义理论所倡导的学习环境中“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指导教学,通过情境创设,增强学习积极性,可以使已有的认知获得发展和再建(何克抗,1997)。同时,此教程贯穿着SPICM的5P教学法。SPICM 是首字母缩略语,表示Student-centeredness、 Project-orientedness、 Integrated-skill Training Focus、 Cultural-cultivation Basis、 Multimedia-teaching Approach(以学生为中心、以任务项目为导向、以综合技能训练为焦点、以文化素质培养为根本、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5P表示Preview(预习)、Participate(参与)、Practice(练习)、Present(表述)和Produce(产出),能充分发挥研究生学习者的主体性、互动性和创造性。

在教程开展形式上,可以有3种形式:纯线上、纯线下、线上线下兼容,充分运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进行教和学。一方面体现反转课堂活泼的创造性元素,发挥学生自主、自发、自学的能动性,另一方面体现教师沉稳的专业指导价值,在语言、文化、思政等方面正确引领学生。

在对学生的评估方面,教师根据教程中的练习、讨论、测试、任务完成情况等,记录学生的线上和线下、课上和课后、平时和考试的5P表现,获得形成性评估和终结性评估。

4.1

导读:世界名著电影视听说与文化思政

成长主题:《少年派的奇幻漂流》(, 2012)

(加拿大)扬·马特尔

小说获2002年布克奖,讲述少年派遇到海难,与一只孟加拉虎在救生艇上漂流了227天,共同战胜困境。电影由李安导演,获2013年奥斯卡最佳导演、最佳视觉效果等4个奖项。

教育主题:《心灵捕手》(,1997)

(美国) 马特·达蒙

基于作者在哈佛大学上学时创作的小说,讲述麻省理工学院一个清洁工有过人的数学天赋,却是叛逆青年,在教授、心理学家和朋友的帮助下,最终把心灵打开。电影获1998 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最佳男配角、最佳原创剧本奖。

语言主题:《窈窕淑女》(,1964)

(英国) 萧伯纳(192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讲述下层社会的卖花女被语言学教授改造成优雅贵妇,同时人格觉醒。电影获196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等8项大奖,金球奖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20多项大奖,是获奥斯卡奖项最多的影片之一。

艺术主题:《渴望生活:凡高传》(,1956)

(美国) 欧文·斯通(美国“传记文学之父”)

讲述大画家梵·高悲怆而高产的短暂人生。电影获1957年奥斯卡最佳剧本提名、金球奖最佳电影、最佳男主角奖等。

爱情主题:《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1988)

(捷克)米兰·昆德拉(多次获国际奖和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讲述一位年轻医生和两位女性的感情世界,具有哲理深度。电影获1989年奥斯卡最佳摄影奖、美国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英国学院最佳改编剧本奖等。

政治主题:《印度之行》(,1985)

(英国)E·M·福斯特(著名作家、剑桥大学研究员)

从后殖民的视角审视英国与印度的关系。电影获1984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和最佳导演奖、1985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和导演提名。

心理主题:《美丽心灵》(,2001)

(美国)西尔维娅·娜萨(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讲述患有精神分裂症的数学家约翰·纳什,潜心研究博弈论和微分几何学,最终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中译本入选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2015年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电影获200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英国电影学院最佳男主角奖等。

动物主题:《野性的呼唤》(, 2020)

(美国) 杰克·伦敦(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

入选中国大学文科必读书目,讲述一条狗被卖到阿拉斯加当雪橇狗,饱经磨难,在恩主死后回归狼群。据此拍成的数部电影均获成功。

反战主题:《日瓦戈医生》(,1965)

(苏联) 鲍里斯·帕斯捷尔纳克(195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通过日瓦戈医生的际遇,表现俄国两次革命和两次战争宏大历史下的残酷和人性真情。电影获1966年金球奖最佳影片、导演、编剧、配乐多个奖项。

老病主题:《柳暗花明》(,2006)

(加拿大) 艾丽丝·门罗(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讲述妻子患上老年痴呆症,让美满婚姻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考验。电影获2008年奥斯卡、金球奖、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多项提名。

4.2 《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世界名影和文化思政(纪实作品类)》的主题名影和简介

导读:世界纪实电影视听说与文化思政

体育主题:《篮球梦》(, 1994)

电影再现贫民窟两个黑人男孩为圆NBA梦的奋斗。获1994年洛杉矶影评人协会最佳纪录片奖、国际纪录片联合会最佳纪录片奖。

贫穷主题:《超级30》(30, 2019)

基于印度数学家Anand Kumar的真实故事,他因贫穷失学,却每年免费教授30名穷学生,举办16期“超级30”,480名学员共有422名考入印度最严格的印度理工学院。

历史主题:《国王的演讲》(’, 2010)

讲述口吃的阿尔伯特王子,在平民医生的治疗和友谊帮助下,临危受命成为英国国王,在“二战”前发表鼓舞人心的演讲。电影获2012年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剧本奖和8项大奖提名。

音乐主题:《莫扎特传》(, 1984)

电影以倒叙的方式讲述天才音乐家莫扎特的36岁人生。获1985年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等8项大奖。

亲情主题:《当幸福来敲门》(, 2006)

电影讲述濒临破产的黑人业务员加德纳,恪尽单亲责任,奋斗成知名的金融投资家。获2007年奥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MTV最佳原创歌曲奖。

族裔主题:《防兔篱笆》(-, 2002)

20世纪初,澳大利亚实施“白澳计划”,把白人在原住民部落留下的混血子女强行带走,集中改造。少年莫莉不堪折磨,带着两个妹妹逃跑,开始了2000多千米的返家路。电影获澳大利亚电影学院多项大奖。

科学主题:《模仿游戏》(, 2014)

讲述“计算机科学之父”艾伦·图灵的传奇人生,聚焦他在“二战”期间破译德军密码,加速战争结束。电影获第87届奥斯卡最佳改编剧本奖,以及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等7项提名。

环保主题:《永不妥协》(, 2001)

讲述一位草根单身母亲,以永不妥协的毅力打赢了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宗由于破坏环境而引起的民事赔偿案。电影获2002年奥斯卡、金球、欧洲电影学院等多项大奖。

信仰主题:《血战钢锯岭》(, 2016)

讲述“二战”上等兵军医戴斯蒙德·道斯拒绝带武器上战场,在冲绳战役中赤手空拳救下75位战友的传奇故事。原著出版后,11位美国总统推荐。电影获2017年奥斯卡奖6项提名。

女性主题:《隐藏人物》(, 2016)

再现20世纪60年代几位黑人女科学家和种族偏见做斗争,跻身美国航天计划的事实。电影获2017年金球最佳女配角奖、美国演员工会奖、2018年日本电影旬报最佳外语片奖等。

《世界名影和文化思政》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是国内研究生英语教学缺少的教材,具有如下比较鲜明的特色和创新。

5.1 经典和时代共构的大文化视野

《世界名影和文化思政》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包括《世界名影和文化思政(文学名著类)》和《世界名影和文化思政(纪实作品类)》。前者涉及根据世界名著拍成的电影,作者来自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捷克、印度等多个国家;
后者涉及根据现当代真人真事拍成的纪实电影或纪录片。所有入选影片为有国际知名度获大奖的优秀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展示了不同族裔、地域、群体、职业、年龄的社会和精神世界。

世界文学名著的经典性、纪实电影的时代性、不同族裔文化的多元性——共同建构了全球性的大文化视野,便于研究生以中华民族文化为根基,思考全球跨文化交流的现状和问题,使大文化视野全面、均衡、客观,成为既有民族文化自信又有世界跨文化修养的高端人才。

5.2 文化和语言结合的双重技能

在大文化视野下,围绕单元影片反映的具体文化主题,进行文化建构教学和视听说训练。一方面,就电影中某方面的中西文化观,如成长观、教育观、语言观、艺术观、科学观、自然观等,探究思辨,提高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另一方面,利用电影语言素材,传授提高视听说的语言技巧,如弱读、连诵、同音近音辨析、非标准音、语调语速、英语变体、语体差异、关键词等,进行针对性训练。

教程每个单元的各项内容,如背景预习、文化片段、思政建设、听说技巧、角色配音、巩固测试、思政拓展等,都有利于师生在文化建构和教学的交融中,获得多种语言知识和技能,提高在生活和研究中的英语视听说应用水平。

5.3 育人与思政并行的全方位交融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方略,党的十八大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文化”“育人”和“思政”成为高校的时代使命,也是编撰教程的重要纲领。

教程思政就是将思想政治元素、价值理念、精神追求等融入教程中,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言行做事、学习科研产生影响。该教程的大文化视野涵盖了多元文化,在学科德育和教程思政的统领下,“大文化”不会大而无当,“多元文化”不会多而杂芜。对于电影呈现的不同族裔、社会、阶层的文化现象,教师将从育人和思政的角度予以剖析,从国家意识形态战略高度出发,发挥课堂教学在育人中的主渠道作用,利用教程的思政资源,引领研究生巩固正确的“三观”,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知生力军。

5.4 线上和线下兼容的新教学方式

由于视听说教学和多媒体应用密切相关,该教程便于教师实施线上和线下兼容的新教学方式,即使用该教程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和设备条件,自由选择纯线上、纯线下、线上线下兼容的授课。

纯线上教师可以把教程每个单元的音视频、文化建构文本、语言教学文本、听说练习测试等,上传到线上教学平台,进行直播或录播教学。纯线下教师在教室向学生面对面授课,师生可以带着纸质版配电子版的视听说教程到教室,非常方便地观看、读取、听说、讨论教程每个单元的内容,使用教学和练习的音视频和文本。线上线下兼容的教师,则可以根据自己和学生的需要,从教程丰富的系统中选取线上和线下的资料,实施快捷的组合式教学。

相应地,学生既可以选择和老师同步的上课方式,也可以利用教程自学和提高。

《研究生英语视听说教程:世界名影和文化思政》是适应国家“十四五”规划(2021—2025)的研究生英语教材,贯穿文化、育人和思政,缓解了高校同类英语教材的匮乏,满足了教育之需、教学之需、师生之需。

该教程不仅贯彻党中央倡导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全球意识和“立德树人”的国家教育方略,将立德树人、英语教学和文化思政融为一体,而且具有广泛的贯通适用性,可为不同专业的研究生英语教学所通用。它吻合了英国语言教育名家杰里米·哈默在二语习得研究关键领域提出的语言“输入、练习与输出需平衡”的教学主张(Harmer, 1983)。教师可以根据研究生情况,灵活运用,使其都能从教程中获得语言、文化、思政等多方面的综合提升。

该教程亦具备全球眼光,体现多元文化,经典性、时代性和思政性相得益彰,既能有效提高研究生的英语视听说能力,也有助于其建构全面、均衡、客观的大文化视野,成为既有民族文化自信又有世界跨文化修养的高层次学人。它从高校教育和教学层面,响应了习近平总书记(2021)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号召的“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为师生服务,为国家服务。

推荐访问:编撰 英语 研究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