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课程思政的内涵与实践探索

时间:2023-09-22 13:00:05 来源:网友投稿

郝春明

(辽宁开放大学〔辽宁装备制造职业技术学院〕,辽宁沈阳 110034)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既实现了专业知识传授,又体现了价值引领;
既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途径,又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课程思政建设要立足专业,着力发掘专业课中蕴藏的各类思政元素,积极发挥专业课在“三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

(一)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

我国高校思政课形成了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形势与政策等课程为核心的思政课程体系,充分发挥了立德树人主渠道作用。但是,个别高校对思政课重视不够,教学效果也有待进一步提高。长期以来,高校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存在“两张皮”现象,课程思政的提出,拓展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课程思政”逐渐成为高校教育教学领域热点词语,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逐渐在全国高校拉开帷幕。

此后,教育部先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一系列文件,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基本遵循,指导和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全面实施,课程思政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二)课程思政内涵阐释

课程思政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新形式。教师在专业课中找到思政元素并将其融入教学的每一步,使全部课程参与思政教育,共同营造“大思政”格局[2]。课程思政要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让学生在接受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增强思想道德素质,提升精神境界[3]。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要始终坚持以思政课程为引领,以专业课程为载体,共筑育人体系。

1.课程思政承载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课程思政是各类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相互作用、协同育人的过程。课程思政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专业课为载体,通过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教学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因此,每一门课、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展开。

2.课程思政是思政课显性教育功能与专业课隐性教育功能的统一。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教学中,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道德、爱国情怀、爱岗敬业等思政内容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既凸显专业课特点,又润物细无声地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实现思政课显性教育功能与专业课隐性思政教育功能的相互补充、有机统一,更好地发挥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

3.课程思政的核心目标是价值引领。大学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大学生“三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最需要教师的价值引领,进而培养大学生认清事物本质、明辨是非的能力。当代大学生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价值取向对社会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因此,课程思政的核心是对大学生进行价值引领,塑造其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价值观。

课程思政元素蕴含在专业课程中,需要掌握一定思政知识的教师将之梳理、凝炼出来,再将这些课程思政元素与专业课程内容相结合,并以适当的教学方法展现出来,达到课程思政育人目的。因此,专业课教师如何以有效的方式方法梳理和挖掘思政元素,直接关系到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一)课程思政元素的梳理

专业课中蕴含着丰富的课程思政元素,有效梳理这些思政元素,才能更好地发挥课程思政的育人作用。通过对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与法治、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思政课程的认真研究,结合党的重要文件精神和时事政治,教师可以梳理出思想道德、法治、人文素养、认知能力等方面的课程思政元素,并归纳出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内容。

专业课教师在知识点中融入思政元素,并以课程为单位,通过归纳、整理,形成该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对专业课相关内容进行深层次、多角度挖掘,找到与思政元素相契合的内容,再进行有机融合、贯通升华,形成章节思政。以章节思政为单元,统筹、归纳、整理、构建完整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实现专业课程由传统教学向全面育人的转变。

(二)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1.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支撑挖掘思政元素。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的科学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4]新时代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使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绽放生机,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马克思主义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内容。

2.以专业特色为基础挖掘思政元素。各门课程都有别具一格的专业特色,根据专业课程的不同,课程思政教学也应有所侧重。如在会计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挖掘诚实守信、职业道德等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根据所讲授课程的专业特色及知识点,挖掘相关的思政元素,形成系统的思政知识体系。

3.以碎片化形式挖掘思政元素。专业课有自己的教学体系,专业课教师要将教学体系进行碎片化处理,形成碎片化知识点,再挖掘知识点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从而构建完整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得课程思政教学更加立体,教学内容更加丰富。

4.以时事政治为契机挖掘思政元素。时事政治教育不仅是向学生介绍时事事件,更要教育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事件背后的深层次原因,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思辨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将抗击新冠疫情事例融入课程思政教学中,深度挖掘其中的思政元素,通过实例将责任担当、爱国主义等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在将时事政治融入专业课教学时,要注意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让学生加深理解,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思辨能力和理论素养。

新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成果是显著的,但是专业课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也遇到了一些现实困境。

(一)课程思政理念认知有待进一步提高

课程思政一经提出,就受到各方广泛关注,经过几年的探索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一些院校对于课程思政理念的认知还处在初级阶段,尚未形成健全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传统的专业课教学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提升,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个别专业课教师认为,专业课只需好好讲授专业知识,思政教育应该是思政课教师的事,不属于专业课教学内容。

(二)专业课教师思政理论水平有待提升

专业课教师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直接影响课程思政的效果。一些专业课教师在专业领域造诣颇深,通常比较注重专业知识传授,但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强,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有待提升。有的专业课教师在引导学生道德修养和人格发展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人文关怀、重视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而轻视思想引领和价值观塑造等[5]。一些专业课教师的思政知识也不够丰富,部分专业课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思政教育培训,只是将平时的积累运用到课程思政建设中,不能很好地挖掘课程思政元素,课程思政建设缺乏系统性和有效性。

(三)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有待进一步完善

对于专业课教师来说,专业课教学可谓轻车熟路,他们能够运用有效的教学方式,很好地完成知识传授。但是对于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一些教师感觉不知所措,在教学中容易出现思政元素的生硬植入,有时在专业知识讲授中突然转入思政教学,很难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因此,只有进一步完善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实现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更好地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效果,高校教师应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有效利用合理的教学方法。笔者以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为例,对课程思政教学进行实践探索。

(一)践行课程思政理念,做好顶层设计

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课程思政作为高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方法,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应从领导机制、保障体系等方面做好课程思政顶层设计,最终建立科学规范、互融互通、操作性强的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专业课教师要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等结合起来,做好专业课程教学设计,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意识。例如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制定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教学实施方案、课程考核说明、课程说明等教学文件,为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提升专业课教师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政元素挖掘能力

专业课教师开展课程思政,应具备一定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和思政元素挖掘能力。高校可通过集体备课、课程思政培训、与思政课教师交流等方式,立足专业特点、挖掘思政元素,提升专业课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以自然科学基础课程为例,该课程包括引言和十章教学内容,每一章中都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精神、价值观、法治素养等思政元素,专业课教师要润物细无声地将这些思政元素与知识点相结合,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德行,升华为内在的道德品质,外化为行为规范。笔者以其中的四章内容为例,具体分析如何挖掘思政元素:

1.不断创新的自然科学。知识点内容:探索新事物的科学;
课程思政元素:科学家精神、创新意识;
思政教学目标:增强学生创新意识,引导学生做改革创新的生力军。

2.物体的运动和力。知识点内容: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功和能的概念、功和能的有关规律等;
课程思政元素: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思政教学目标:通过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的讲解,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

3.生物多样性。知识点内容:生物的基本特征、生命的物质基础;
课程思政元素:人生观;
思政教学目标:通过对生物的基本认识,使学生认识人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4.地球、太阳系和宇宙。知识点内容:宇宙中的地球;
课程思政元素:生态观;
思政教学目标: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态危机,理解当代中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树立正确的生态观。

(三)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多元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式受到冲击;
雨课堂、慕课等教学工具的出现,使教学方法得到了多元发展。专业课教师应在掌握思政知识基础上,将多种教学方法运用于课程思政教学,并不断融合、创新教学方法,形成独特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从而提高课程思政教学效果。以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塑造“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目标为导向,采用案例式、问题链式、体验式、讨论式、比较式、启发式、视频式、学生助讲等教学方法,线上和线下相结合展开教学。不仅课上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在课下作业、小测试、实践活动等学习环节,也要融入思政元素[6]。通过创设一系列情境,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认识问题和知识背后蕴含的道理,实现价值引领。例如讲授自然科学基础课程“宇宙中的地球”这一知识点时,可以通过视频式教学方法,播放人类改造自然过程中破坏地球生态环境的相关视频,激起学生的共鸣;
再通过问题链式的提问“地球怎么了?我们怎么办?”等,引发学生思考;
也可以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思政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在实现育人与育才相统一、推动学生成人与成才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7]。高校要积极广泛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不仅要提升大学生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猜你喜欢专业课专业课程思政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当代陕西(2022年4期)2022-04-19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活力(2021年6期)2021-08-05“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时代人物(2019年29期)2019-11-25思政课“需求侧”当代陕西(2019年15期)2019-09-02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福建开放大学学报(2019年2期)2019-07-10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当代陕西(2019年9期)2019-05-20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中国音乐教育(2016年8期)2016-05-20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年2期)2016-05-17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医学教育管理(2015年3期)2015-12-01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年23期)2014-03-01

推荐访问:内涵 探索 实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