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7的乘法口诀”教学实践

时间:2023-09-15 13:05:05 来源:网友投稿

王婷

【摘 要】当学生的已知比教材的预设起点高时,教师可以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引领学生探究知识更本源的意义和更宽泛的运用。本文对“7的乘法口诀”的教学展开实践探索,通过基于经验自主创编口诀、尊重个体需求记忆口诀、着力思维提升运用口诀三部曲,充分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帮助学生理解乘法口诀的内涵和意义,使学习不因熟悉而无趣,让学生依然感觉此处“有不一样的风景”,重新赋予数学知识应有的魅力。

【关键词】已有经验 个体需求 思维提升

“7的乘法口诀”是学生在已经掌握乘法意义和1~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前,笔者曾做过调研,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已经能熟练地背诵乘法口诀。面对“熟悉的风景”,学生很难保持“欣赏的兴趣”。但是,会背诵不代表真正理解了,记住口诀不等于能灵活应用。因此,在理解、应用等方面有所突破,或许就能让学生在“熟悉的地方”依然感觉“有风景”。

为此,笔者将本课分为三个环节:第一是创编口诀,第二是记忆口诀,第三是运用口诀。思路确定之后,笔者开展了“实战”研究,通过试上、调整、再试上,在片段对比中获得最优方案。下面,笔者对尝试过程作简要描述:

一、创编口诀:基于学生的已有经验

片段A(原方案):

环节一:复习回顾1~6的乘法口诀。横背口诀,口诀对口令。

环节二:出示主题图(由7个三角形组成的小船)。

师:找出数学拼图中的数学信息有哪些。

生:7个三角形拼成的小船。

师:摆2只这样的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

生:7+7=14个。

师:摆3只、4只……7只呢?

(学生独立完成表格,交流想法)

师:3只小船要用几个三角形?

生1:7+7+7=21。

生2:3×7=21。

生3:14+7=21。

师:那么4只小船呢?5只呢?6只呢?7只呢?

生:21+7=28,28+7=35,35+7=42,42+7=49。

师:观察表格,编乘法口诀。

(学生独立编写口诀,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反馈,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1个7 1×7=7 一七得七

2个7 2×7=14 二七十四

3个7 3×7=21 三七二十一

4个7 4×7=28 四七二十八

5个7 5×7=35 五七三十五

6个7 6×7=42 六七四十二

7个7 7×7=49 七七四十九)

片段B(调整后的方案):

环节一:复习6的乘法口诀编写的过程。从主题图上找出有关6的数学信息,想一想几个6相加分别等于多少,填写表格,列出算式,填写6的乘法口诀,然后指出7的乘法口诀也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研究。

环节二: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自主编写口诀

师:观察主题图,找一找有关7的数学信息,根据以往的经验,请你分别列出几个7相加的结果,再来编一编7的乘法口诀。

(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口诀编写,之后与同桌交流各自的编写过程与结果。教师进行巡视指导)

2.呈现学生作品,交流口诀编写的过程

(1)呈现编写错误的学生作品

师:你认为哪几句口诀编写的有问题?应该怎么改?

生1:三七二一,四七二八,五七三五,六七四二,

七七四九。这几句口诀不对,都漏字了。

师:漏了什么字?你能完善它们吗?

生2:都漏了“十”字,结果超过十,要编五字口诀。三七二十一,四七二十八……

(根据学生的纠错,教师在学生编写的口诀上将漏掉的“十”字一一填补上)

(2)呈现编写正确的学生作品

师:这个同学编的口诀,大家看看有没有问题。

(学生纷纷表示编写正确)

(全班齐读口诀)

师:分享一下,你们是怎么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的。

生3:我是先算出几个7相加的结果,比如,1个7是7,2个7就是在1个7的基础上加7就是14,3个7就是在14的基础上再加7得21……以此类推,把1个7到7个7相加的所有结果都算出来,然后根据它们编写出7的乘法口诀。

(3)讨论7的乘法口诀的作用

師:我们编了七句7的乘法口诀,想一想这些口诀能够帮我们解决哪些乘法算式。

生4:一句乘法口诀可以解决两个乘法算式,一共可以算出14个乘法算式。1×7=7,7×1=7……

生5:可以计算13个乘法算式,最后一句“七七四

十九”,两个乘数都是7,就只能解决1个乘法算式了。

【教学思考】学生只有理解,才能够更有效地帮助记忆。通过两个片段的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它们在设计上有很大的不同。片段A中,采用先扶后放的方式,引导学生去编口诀。这样做对于一些已经提前背会口诀的学生来说必然是无趣的。调整后的片段B,采用的是让学生自主创编口诀。因为学生已经学过1~6的乘法口诀,初步掌握了编口诀的方法,基本了解了口诀的一些基本特点,因此在这里放手完全是可行的。更能驱动学生思考和积极性的是,在编完口诀之后,并非简单地呈现正确的结果,而是组织分享创编的过程。显然,对多数学生来说,编口诀并非难事,但有理有据地介绍编口诀的过程,并不容易。尽管不容易,但学生如果能有理有据地介绍,则能促使其对口诀意义的再思考与再理解,对于7的乘法口诀的真正掌握意义重大。从课堂表现看,很多学生自发地通过填表,或是一一列举几个7相加的结果来完成编写。分享时,学生也就自然地结合几个7是几说明口诀编写的依据。分享之后,教学并未止步,教师继续让学生进一步思考这些乘法算式的“作用”,也就是通过创编的口诀能够计算出哪些乘法算式的结果。从怎么编到为什么这样编再到编了之后有什么用,7的乘法口诀的意义和价值就进一步得以凸显。从现场的效果来看,让学生经历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帮助他们了解每句乘法口诀的来龙去脉,还能让他们体会到“熟悉的地方依然有风景”。

二、记忆口诀:尊重学生的个体需求

片段A(原方案):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7的乘法口诀,一共有几句?这些乘法口诀有什么特点?

生1:一共有7句口诀。这些口诀依次增加了1个7。

(要求学生背诵7的乘法口诀,采用大家齐背、男生齐背、女生齐背的方式,然后再随机抽背)

师:哪句乘法口诀好记?

生2:一七得七。

生3:“三七二十一”也很好记。

生4:“七七四十九”也容易记住。

师:哪句不容易记住,想想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帮助记忆。

生5:“六七四十二”这句口诀很难记。

师:如果忘记“六七是多少”,只要想“五七三

十五”,然后用35加7就可以。

(要求学生同桌合作,一个说口诀,一个说算式。再集体交流)

片段B(调整后的方案):

师:7的乘法口诀有几句?读一读,有没有什么联系。

生1:一共有7句,每个算式都有7,结果每次都增加7。

师:哪句最容易记?

生2:一七得七,二七十四,三七二十一。

(教师顺势介绍《西游记》中“三七二十一”和“七七四十九”的故事)

师:哪几句不容易记呢?

生3:“四七二十八”和“六七四十二”这两句不容易记。

师:谁有好办法可以帮助我们记忆?

生4:“四七二十八”这句口诀,我们可以在“三七二十一”的基础上加7,也可以在“五七三十五”的基础上减7。

师:记一句口诀,可以根据前一句记,还可以根据后一句记,这个方法真棒!谁来说说“六七四十二”这句口诀的记忆方法呢?

生5:比“五七三十五”多7,或者比“七七四十九”少7。

师:现在我们有好办法记口诀,那么下面,我们来看看大家记得怎么样。

练习:指针指到几,就快速地说出相应口诀。(见图1)

【教学思考】 同样是记口诀,效果迥异。片段A的处理方法比较单一,采用全班背诵,再分男生齐背、女生齐背、个别背,学生反复背诵,枯燥乏味,难以激发学习兴趣。虽然教师关注到让学生根据口诀的前后联系来帮助记忆口诀,但由于教师过于着急,忽略了学生可能掌握的记忆方法,让学生丧失了一次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机会。片段B中的处理方式,形式丰富,不仅借助了学生喜欢的《西游记》的情节,还设计了动态的、具有挑战性的趣味练习。更重要的是,教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调动已有经验,根据之前记口诀的方法,用前一句推出后一句的方法或是后一句推出前一句的方法来记忆。显然,调整过后,对学生的思维要求更高了,尤其在“玩”大转盘时,学生的积极性更是高涨。没有兴趣就没有智力的发展,当然也就没有真正的进步。让学生接受适宜的挑战,是激发学生兴趣的良好方式。显然,调整后的片段B,让学生体会到了挑战的乐趣。因此,面对“熟悉的风景”,教师可以给学生创造机会,设置一些“障碍”,让学生在挑战中“欣赏美景”。

三、运用口诀:着力提升学生的思维

片段A(原方案):

(1)3×7+7=4×7+7=5×7+7=

4×7= 5×7= 6×7=

7×4= 7×5= 7×6=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每组结果都一样,第一组是4个7相加,第二组是5个7相加,第三组是6个7相加。

(2)6个7比5个7多(),比7个7少()。

生1:我是这样算的,42-35=7,49-42=7,所以都填7。

生2:我是这样算的,6个7比5个7多1个7就是7,6个7比7个7少1个7,也是7。

(3)4只七星瓢虫的背上一共有多少颗“星”?

生:这道题要求的是4个7相加是多少,用4×7=28或者7×4=28就可以求出。

片段B(调整后的方案):

(1)3×7+7= 4×7+7=

4×7=5×7=

7×4=7×5=

师:你有什么发现?你可以自编一组这样的题目吗?

生1:我发现每一组其实都是要求几个7相加的和,可以用同一句乘法口诀计算。

生2:5×7+7,6×7,7×6。

师:同学们太厉害了,那么你们能快速口算出下面几道题的答案嗎?

5×7-7=  7+7+7+4+3=  6×7+7=

5×7+2×7= 7×7-2×7=

生3:5个7减去1个7是4个7,是28。

生4:7+7+7+4+3,也就是4个7,是28。

生5:6×7+7就是7个7,是49。

生6:5×7+2×7就是7个7,是49。

生7:7×7-2×7就是5个7,是35。

(2)出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师:同学们,前不久我们刚学过《望庐山瀑布》,你们能找一找其中的数学信息吗?

生8:每一行都是7个字,一共4行。7×4=28个字。

师:根据“四七二十八”这句口诀,你能联系生活实际讲讲故事吗?

【教学思考】两个片段中,教师都紧紧抓住几个7相加的和是多少,帮助学生巩固7的乘法口诀。相比而言,片段B的处理开放程度更高、自主性更强。同样是处理“3×7+7、4×7、7×4”这个练习,片段A中教师让学生先观察后计算;
片段B中教师除了让学生观察和计算,还让学生进行自主编题,编题后,教师再出示相关的变式题。因此,两者相比较,无论是对学生的思维提升,还是对7的乘法口诀的灵活应用,片段B的处理方式更优。再如,同样是用7的乘法口诀解决实际问题,片段A中教师出示问题,学生解题;
片段B中教师选择了七言律诗作素材,恰如其分地勾连了语文和数学知识。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求学生进一步联系生活实际,讲讲“四七二十八”的小故事。课堂上,学生发言非常踊跃,不经意间,既加大了练习量,又加深了对用乘法解决的实际问题的理解。因此,“风景”尽管“熟悉”,但依然“耐看”。

推荐访问:乘法 口诀 教学实践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