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人们向繁华地区迁移的原因——基于夜间灯光指数的研究

时间:2023-08-24 08:55:06 来源:网友投稿

北京工商大学 段瑜萌

流动人口是指因工作、生活等原因离开户籍所在地,在异地居住的人口。人口流动的方向多为从农村到城市,从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到东部发达地区。流动和迁移是两种不同的概念,流动人口与迁移人口都是人们在空间上的位移,但迁移侧重表示人口永久变更居住地的行为。据有关数据显示,1978-2019年,城市化水平由17.92%提高到60.60%,城镇人口规模已达8.48亿人[1]。而当今城市之间的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差异,说到底是人才资源的差异。

因此,促进人口流动向人口迁移转变,吸引更多人才定居城市,对于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近年来围绕流动人口居留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中国流动人口居留意愿普遍不高[2],因此探究人们永久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将有助于扩大和加深对于流动人口定居意愿的影响因素的研究,为国家依据不同城市的条件制定不同的发展政策、公共设施布局等,吸引流动人口定居城市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对加速新型城镇化的进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夜间灯光指数作为一种新型的遥感技术,越来越多地被用来反映城市人口的活动以及城镇化水平。张亚球[3]等人基于夜间灯光数据提取建成区对吉林省城镇化进程演变进行了研究;
有研究表明,夜间灯光数据可以有效地表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强度,是当前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重要数据源[4];
另外,夜间灯光影像不仅能够反映城市化、人口和工业的发展情况,而且可以模拟动态监测,估算地区人口、国民经济生产总值以及其他社会经济参数[5]。因此,用夜间灯光遥感数据可以很大程度上代表人们向繁华城市的迁移意愿。而目前的研究中,鲜有将夜间灯光指数应用于对人口定居意愿的分析,因此本研究具有较大的借鉴意义,将为夜间灯光遥感数据的应用范围扩大提供理论支撑。

国内外学者围绕流动人口迁移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大量研究。刘生龙[6]研究发现,迁出和迁入省份的人均GDP是影响中国人口跨省迁移的决定性因素;
张胜利[7]等学者通过对美国170个城市2012—2017年的人口规模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提出了以区域间人均GDP之差为驱动力的人口迁移行为动力学模型。王凯[8]通过建立面板回归模型,发现医疗服务差异对于人口迁移有显著影响;
周游[9]通过研究新生代农民工的定居意愿,发现卫生医疗水平能够增强支出水平和健康档案对定居意愿的正向作用。另外,公共图书馆在我国经济文化以及政治建设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0],可以推动地方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提升地方文化软实力[11]。推动各城市公共图书馆的建设,通过带有地方文化色彩的特色资源建设来宣传城市文化形象、打造城市文化品牌[12],有利于提高城市对人才的吸引力。

基于以上文献,本文提出以下假说:

假说1:迁入、迁出地的GDP差异会对流动人口向繁华地区的迁移意愿产生影响。

假说2:医疗条件的差异会对流动人口向繁华地区的迁移意愿产生影响。

假说3: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差异会对流动人口向繁华地区的迁移意愿产生影响。

(一)数据来源与样本描述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以中国不同地级市的人口为样本,调查了样本量为169990的人群,所使用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官网、中国各省份统计年鉴、不同地区政府部门网站以及经济数据库,并基于夜间灯光指数的研究,利用城市灯光遥感数据,得出各个城市的繁荣程度。

前期针对样本进行整理与清洗,剔除其中的缺失值,最终得到样本量为116392的数据。

由表1可知,迁入-迁出地灯光指数差异最大,且波动也最大,迁入-迁出地每平方公里灯光指数差异次之,该结果表明迁入-迁出地城市繁荣程度差异很大。在其余三个变量的比较之中,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差异最大,卫生机构床位数次之,人均GDP差异最小。

表1 描述性统计

(二)模型建立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的基本原理,建立如下模型:

其中,Li表示城市迁入-迁出地灯光指数或迁入-迁出地每平方公里灯光指数差异,G表示人均GDP差异,B表示公共图书馆藏书量,M表示卫生机构床位数。

(一)结果分析

由表2可知,模型1采用最小二乘法(OLS)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其中被解释变量为迁入-迁出地灯光指数差异。结果显示,在人均GDP差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卫生机构床位数这4个变量中,系数全为正,且人均GDP差异的系数最大,卫生机构床位数次之,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系数值位列最后,表明城市间人均GDP差异对人们向繁华地区的迁移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符合假说1;
其次是城市的卫生机构床位数,符合假说2;
最后是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符合假说3。除此之外,拟合优度为81.34%,该回归模型对人们向繁华地区的迁移行为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表2 多元线性回归

(二)稳健性检验

为了使结果更加具有可靠性,如表2所示,模型2也采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其中被解释变量为迁入-迁出地每平方公里灯光指数差异。结果显示,在人均GDP差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卫生机构床位数这三个变量中,除了卫生机构床位数这个变量以外的系数全部为正,且人均GDP差异的系数最大,卫生机构床位数次之,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系数值位列最后。这表明城市间人均GDP差异对人们向繁华地区的迁移行为的影响程度最大,其次是城市的卫生机构床位数,最后是公共图书馆藏书量。

除此之外,拟合优度为75.42%,说明该回归模型对人们向繁华地区的迁移行为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由此可知,无论回归模型的被解释变量是迁入-迁出地灯光指数差异还是迁入-迁出地每平方公里灯光指数差异,结果均相似,即结果具有稳健性。

研究表明,人均GDP、公共图书馆藏书量、卫生机构床位数对于人们的迁移意愿均有正向影响。其中,人均GDP差异对人们向繁华地区迁移的影响最大,卫生机构床位数次之,公共图书馆藏书量的影响程度最小。基于以上结论,为促进城市的人才引进以及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发展,本文提出下列几点政策建议:

第一,提升人均GDP水平。人均GDP是人们认识和掌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强有效工具,常作为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提高城市的人均GDP,即提高城市的整体经济水平。高水平的人均GDP水平意味着高的金融、对外贸易、科技、文化水平,要注意避免陷入人口数量和人口密度影响GDP的误区,可以适当转换思路,从其他方面入手。如加大对科研的投入,提升科技发展速度,拉动工作效率的提升;
大力发展教育,完善教育管理系统,提升教育水平与质量,拓展教育的覆盖范围,通过提高文化水平拉动经济发展。

第二,提供完善且便利的卫生机构床位服务体系。保证城市间卫生资源的配置公平公正是促进医疗条件得以提高的重点工作之一, 同时也是医疗资源正确配置的重要表现。党的十八大提出了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发展面临新的历史任务,要在“病有所医”上持续获得新进展,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目标。如保持床位的时刻可用状态,确保实际开放床位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及时释放资源、进行合理的签床使用规章制度;
重视床位的数量管理与分布配置,实现院内医疗业务均衡协调发展,以此推动城市的医疗水平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

第三,拓展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渠道,创新服务形式。公共图书馆作为一个国家至关重要的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承担着保存人类文化遗产、传播先进文化和开展社会教育等多项重要职能,对于提高全民科学和文化素养,推进科技创新与进步,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都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保障作用。如有计划地建立起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使其形成合理布局且相互协作;
增加公共图书馆的藏书量,加强其资源保障能力,满足当地城市人民的实际阅读需求。

猜你喜欢卫生机构床位数流动人口全国城市医疗资源排行榜商周刊(2020年6期)2020-01-04广州市公办和民办养老机构发展现状的对比分析中国医药导报(2018年11期)2018-07-13全国公立中医类医院床位规模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医院(2017年1期)2017-02-13新时期人事档案对卫生政工队伍建设作用的研究青年时代(2016年32期)2017-01-20新时期人事档案对卫生政工队伍建设作用的研究青年时代(2016年32期)2017-01-20漫画关爱明天(2016年12期)2016-12-20数说流动人口民生周刊(2016年27期)2016-11-24数说流动人口民生周刊(2016年21期)2016-11-19北京市某远郊区乡镇卫生机构运行现状研究医学与社会(2015年9期)2015-12-26基层部队卫生机构与体系医院衔接保障问题思考西南军医(2015年4期)2015-01-23

推荐访问:迁移 夜间 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