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我国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进展及现状综述——基于CNKI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分析

时间:2023-08-23 20:15:05 来源:网友投稿

孙 萌,许静华

(1.同济大学 外国语学院,上海 200092;
2.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545)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出现正在对社会和技术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大数据转变了传统学科的研究范式,带来新的研究范式——数据范式。[1]日语教育的源远流长与现如今的蓬勃发展为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积累了大量的研究数据,这些数据记录着不同时代研究者的研究方向、研究特征以及研究轨迹等内容,为大数据时代进行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的综述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如何利用这些研究数据,从中自动挖掘并建立可执行的过程模型,实现对现有研究的持续改进,正是过程挖掘技术要解决的问题。

本文顺应大数据时代国际前沿的变化趋势,对我国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进行了整体上的总结与展望。在宏观层面上,不仅可以促进情报学与日本近现代文学进行有效交叉、使得看似“小众”的人文学科更具有现代科学层面上的学科互鉴性,向科学化与规范化发展并进一步完善方法论体系,推动该领域的不断成熟与发展;
在微观层面上,也有利于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的资源管理活动与情报工作从文献计量分析过渡到文献中知识的测度与分析,为更有效率的信息汲取、更广泛的信息融合、更深层的数据挖掘等研发提供方法论依据,满足数字化时代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者对把握研究现状与展望未来研究趋势的需求,也为文献计量学阐释研究现状,预测未来研究方向提供一个更客观、有力的技术支撑。

1.数据来源。本文所选取的数据源为CNKI(中国知网)数据库,本文从刊登在知网上的第一篇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成果开始,对至今公开发表在知网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的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以刘利国《日本文学史》[2]中的“近现代文学”中整理的作家、流派脉络为挖掘对象,根据文献计量学方法将对年载文量、著者、内容、文献来源、文献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由于学术期刊范围较广,并出于对研究主题和代表性因素的考虑,本文以CNKI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上所刊载的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文章为样本,对日本近代文学发端以来的作家、主题、篇名、关键词进行全文字段检索,检索结果共计7 895篇;
随后,为进一步提高文献数据的准确性,对初步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剔除掉采访报道、书刊评述、部分一稿多发的论文等与本研究主题无关条目以及重复条目,最终整理得到有效文献篇数为5 898篇。

2.研究方法。本研究综合应用VOSviewer以及网络爬虫技术,通过合作网络分析、共词分析、聚类分析和突现词检测,从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剖析国内过程挖掘研究的前沿热点和演化趋势。本研究还以传统的文献计量方法作为补充,统计了过程挖掘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分布情况,以期系统、全面地展示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全貌。

3.研究问题。(1)从1958年至今,我国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界的研究动态是怎样的;
(2)国内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的核心关键词是哪些;
(3)如何以史为鉴,更新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研究主题、内容、范式,进而构建新时期中国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新篇章。

1.研究动态分析

(1)文献发文数量及年度分布。在研究国内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发展历程时,对发文量进行年度统计分析能够很好地展现我国该领域的发展状况以及整体趋势。通过对CNKI中检索得到的5 898篇有效文献进行年代分布分析,统计得到图1。

文献数量的年度分布能够侧面反映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和发展程度,由图1可得知,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开始于1959年,文洁若在《谈谈宫本百合子的〈两个院子〉》[3]中指出无产阶级作家宫本百合子的《两个院子》集中表现了同时代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反映出作者对社会犀利且深刻的认识。但由于此时中国日语教育正处在发展雏形期,缺乏一定程度上的相关理论指导,因此发文量较低。

图1 发文量与年度分布

随着研究的深入,日语教育在我国的快速发展,进入该领域进行研究的学者逐渐增多,发文量增长较快。如图1所示,进入2000年以后,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成果呈现爆发式增长,反映出该领域研究者数量增多,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日语教育在我国蓬勃向上的生长力量;
与此同时,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也逐渐呈现出多视角、多维度的繁荣景象,并在2010年左右达到了一个小高峰。随后呈现出短时间内下滑景象,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2012年,日本方面无视大量历史事实引发中日钓鱼岛争端,严重侵犯中国主权,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影响了中国国内日本教育从事者与日本研究者对于日本的研究激情与研究兴趣,以至于出现研究成果断崖式地下跌。直到2014年11月,我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与来访的日本国家安全保障局局长谷内正太郎举行会谈,双方就处理和改善中日关系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中日两国邦交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在此影响下,我国的日语教育界以及从事日本文学文化的研究者亦重振旗鼓,本着四点原则共识中的“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继续为文学研究不断增砖添瓦。2014年之后,发文量略有上升,并在短时期内形成了又一个小高峰,之后发文量虽呈现出连续性下降态势,但也从另一个侧面释放出研究者的关注点更加多元化的积极信号。

(2)高被引文章分析。高被引文章体现了文章的影响力,以及研究者们对于该文章的认可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某研究领域的聚焦点。表1中列举了我国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领域中排名靠前的高被引文章。排名靠前的高被引文章基本集中于1990年至2000年,一方面说明了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历史悠久,且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众多,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尚待改善之处:即从2010年至2020年,近十年的研究成果被引率较低,仍需新生代研究者进一步努力。

表1 高被引文章列表

从表1中高被引文章题目反映出的高频词来看,村上春树、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是众多研究者高度关注的研究对象,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研究者对于上述三位日本作家作品研究的完熟度。发文量和被引次数是评价机构科学影响力的重要指标,[4]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文章是原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现任职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王向远,他在1994年发表在《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上的“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与村上春树”,共被引用126次。王向远在文章中将村上春树的作品作为都市文学乃至日本后现代主义文学的典型文本加以解剖,点出村上春树文本体现出的“后现代人的综合感觉”,并指出“日本的后现代主义事实上已经成为日本文坛上不可忽视的创作潮流”,[5]具有极大的前瞻性与启发性,为后来研究者以“后现代主义”视角进行村上作品分析开创了先河,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可见一斑。

另外,以著名翻译家林少华为代表的研究者均为后人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研究基础。对于村上作品的研究成果虽然在近几年层出不穷,但我们必须承认,正是有优秀的前辈研究者的研究成果作指引,我国的日本文学研究界才得以壮大直至现如今的枝繁叶茂。遍历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的名家们走过的历程、取得的成就,不仅是研究恢弘时期东亚文化复杂交融的缩影,也为现如今的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探索空间。

(3)高被引期刊分析。通过对数据挖掘所得出的信息进行整理,根据发文量,列出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排行前10位的高被引期刊来源(见表2)。

表2 来源期刊分布表格

排名前十的期刊中,大多数是外语类重量级核心期刊。发文量排名第一的《日语学习与研究》是中国日语界的重要推动者,为研究界注入源源不断的力量。但从另一个侧面看,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在非外语类的核心期刊上发文数量相对较少,在某种意义上也意味着置身于多元文化语境下的当代研究者还需以更为多元的理论作支撑、以更为宏大的视野作指导,为研究成果注入普适性的意义,以期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再研究界中的影响力。

(4)高产作者和研究机构。通过对高被引期刊所得出的信息进行整理,根据发文作者以及发文机构,列出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排行前15位的发文机构(左侧统计对象为全部期刊,右侧统计对象仅限于南大核心与北大核心期刊),结果见表3。

表3 发文机构数量统计

如表3所示,包含所有期刊类型在内,发文量最高的高校机构为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若将期刊的范围缩至南大核心与北大核心,可发现核心期刊中发文量最高的高校机构为东北师范大学、吉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等,由此可见,北方日本文学研究的研究氛围较之南方来说更为浓厚。

孙成志、柳瑞松认为日语语言研究与地缘间存在相互连接的关系:“以北京和上海高校为代表,研究机构间的合作呈现明显的地缘趋势,同一区域内的高校间更易形成合作关系”,并指出“日语语言研究绝不是孤立的,研究机构可以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进行合作研究,诸如外语类院校与师范类大学进行学术合作,可以推动国内日语教育事业的发展,更易于共同促进学术交流的进步。”[6]同理,当代全球化语境之下,高校之间合作与联结成为主要的存在方式,在文学研究层面,各高校亦应拓宽视野,抓住机遇,迎接挑战。

2.研究热点分析

通过VOSviewer的数据分析方法,提取关键词,筛选出所有有效文献中出现的高频术语,得到关键词叠加可视化图谱(图2),展现出1959年至今的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热点,尤其在2000年以后热点呈现出更为聚集的状态。

图2 关键词可视化图谱

软件分析结果显示同种颜色代表一个聚类,代表着在相同的时代研究者关注的热门主题。在图2由深至浅的颜色变换中可发现六十年间研究者关注主题的流变态势:首先,最右侧(即颜色最深)显示出2000年前后研究者关注的主题集中在无产阶级文学作家(如小林多喜二、中野重治)及其作品(《为党生活的人》等)上,亦有相当研究者将目光聚焦于对日本近现代文学流派的分析上。随着研究视角的扩展,2005年前后,研究主题大多集中于展现作家内面的私小说以及代表作家(如岛崎藤村等)上,2010年前后,关注的主题在呈现更为丰富内涵的同时,亦有回归经典作家(如川端康成、森鸥外、大江健三郎等)分析与回归经典作品分析(如《雪国》)的倾向。

随着时代的发展,研究方法更为多元化、理论更为丰富化。结合前文所述,同时代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界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象,比较文学研究方法逐渐成为了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在比较文学理论指导下,研究者对于日本经典作品的阐释展现出与以往不同的、更为宏大的视角。在研究内容方面,“身份”“记忆”“空间”等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关键词。在后现代主义历史语境中,研究者们对全球化潮流的反思,对中心与边缘区域携手共进、共同发展的关切,以及以文学为棱镜、勾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尝试,体现出我国日本近现代研究在现如今多元话语之下的意义所在,不仅具有人文关怀层面的实践意义,也从理论上拓宽了文学研究的探索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战争”是贯穿于1950年代至今的重要线索,从20世纪被日本学研究奠基者们关注的梅崎春生、石川达三、野间宏等知名作家,到21世纪当代日本研究者关注的“战争”“南京大屠杀”“创伤”等主题,均显示出了作为不同时代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者们的共同信念以及一脉相承的坚定立场。研究者们将日本近现代文学中体现的创伤历史与民族境遇上升为整个东亚的命运,始终心系中华民族的命运与未来,关注人的存在与发展,以责任感和使命感叩问侵华战争何以影响个人、乃至国家命运,在日本极端民族主义频频抬头的今天,亦具有深刻的、恒久的、充满力量的警醒意义。

本文通过对知网上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结合可视化分析,识别出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界发文情况以及研究状况,回顾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研究者在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中的艰辛努力,揭示了在日语学科发展中,文学研究发展的内驱力——一种出自责任感、使命感的书写动力。同时,发现国内日本文学研究仍存在待改善之处:

1.在发文量层面,显示出核心期刊与非核心期刊发文不均衡的状况。国内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已有六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国知网上所有期刊论文数量有8 000篇左右,除去不正当论文刊发(如一稿多发等),有效论文数量为5 898篇,与我国外国文学研究整体数量相比,研究数量明显低于英美文学研究。另外,北大核心与南大核心上刊发的论文数量占较小比例,虽起步早,但发展速度较慢。

2.在刊文关注度层面,显示出了我国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的研究意义缺乏一定程度上的互鉴性。相比起《日语学习与研究》,综合性外语类刊物对日本近现代文学的关注度较小,且呈现逐年下滑趋势。因此,日本文学研究者应主动增加与其他学科的交流与互涉,不断地为自身的研究成果添附互鉴性意义,以尽快走出困局。

3.在研究理论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研究热点也较趋同。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作为一个研究领域,对研究邻国历史与文化、乃至为整个东亚地区做出理论导向起着重要的作用。但至今没有一个全面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国内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大多囿于“外来”的理论成果,而未充分考虑将日本近现代文学作为一个独立的、系统性的学科领域发挥其独特性,亦鲜有学者站在学科高度来进行理论构建,从而指导研究实践与教学实践。

本文区别于既往每年的研究综述范式,绘制出近六十余年来国内日本近现代文学研究的科学知识图谱,在把握了整体发展趋势后,厘清了日本近现代文学的研究热点,并进一步探测和阐释学科整体存在着的不足与优势。我国近现代日本文学研究界应发挥自身的优势,克服地域与地域之间的差异,在努力促成一个完整体的同时,结合国内的外国文学研究热点以及前沿理论,使小众的文学研究成果成为大文科交融互鉴的载体,以交叉研究带动研究创新,以期实现良性循环。

猜你喜欢发文研究者期刊期刊更名启事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22年1期)2022-11-15期刊简介质量安全与检验检测(2022年2期)2022-11-13高等教育中的学生成为研究者及其启示河池学院学报(2021年1期)2021-07-10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今日农业(2020年14期)2020-08-14期刊问答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20年10期)2020-01-08研究者称,经CRISPR技术编辑过的双胞胎已出生。科学将如何回应?英语文摘(2019年2期)2019-03-30研究者调查数据统计中华手工(2018年6期)2018-07-17医生注定是研究者中国卫生(2015年7期)2015-11-08期待您的加入中国校外教育(上旬)(2006年5期)2006-05-25

推荐访问:计量学 研究进展 可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