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策略探究

时间:2023-08-22 12:55:06 来源:网友投稿

曹亚萍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根脉,对国家的发展和繁荣有着重要的作用。古诗词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彰显民族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那么,在文化自信视域下,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学好古诗词呢?

一、在诵读中赏析,涵养文化自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提出古诗词“诵读”的方法。诵读是学习古诗词最主要的方法,也是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和丰富学生文化积淀的重要方法,对学生语感的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对学生诵读的指导要讲层次,要分层按级推进,由浅及深,层层推进。先要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再读出节奏,读出画面,读出情志,最后再延读拓展开来。如教学统编教材四年级上册中的古诗《夏日绝句》时,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四读”。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一读是初读。教师要引导学生划分节奏,学会断句。这首诗的节奏划分应当是: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二读是浅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了解诗人在特殊历史背景下的创作动机。三读是深读。教师可让学生边读边赏析诗歌内容,深刻体悟项羽的“不肯过江东”是一种气节,是其孤傲的性格决定的,而“过江”可能是一种苟且偷生的行为。由此,引导学生感佩项羽的英雄气节。四读是悟读。教师可适度补充、延伸诗歌内容,让学生进一步深入了解作品。

在前三次诵读的基础上,学生已了解了作品的内容,笔者顺势抛出李清照写作此诗时的时代背景,让学生更深入地体悟这首诗。经过分析和引导,学生明白了李清照思念项羽是因为她的人生境遇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上,学生便可以读懂她的悲憤之情,并进一步激发爱国情怀。

在通过诵读的方式学习古诗词时,一定要采用多种多样的诵读形式。教师可以采用学生个人读、展示读、集体读、比赛读、师生合作读、引读等方式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音乐、画面来创设情境,借此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品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

二、激发学生“潜能”,提升文化自信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多元潜能,让学生有满满的“获得感”,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如教学《望庐山瀑布》时,教师可引导学生挖掘诗中的美术元素,通过合理想象,将头脑中形成的画面绘制成一幅庐山瀑布图。学生运用手中的画笔,绘成了香炉峰水汽蒸腾、飞瀑直泻的壮观景象。

通过挖掘学生的多种潜能,如美术元素、彩色的元素,从而就能让学生更深更透更直观地感受到庐山瀑布奔腾而下的恢宏气势。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我调动了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了美术学科和语文学科的相互融合,让学生领略和欣赏了祖国大好河山雄奇壮丽的景色,也明白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在学生心田播下了文化自信的种子。

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教学古诗词时,我们可以采用“诗画一体”的策略,打通学科间的融合,让直观的文字成为形象的画面,将直观的感受和抽象的思维相结合,从而让古诗词教学真正在孩子的心田开花,为他们播下自信的萌芽。

三、在拓展中溯源,增强文化自信

拓展文本链接,追根溯源,探究古诗文背后的故事,是古诗词教学常用的教学策略,在探究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就会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古诗词教学,要以教材为原点,精心选择拓展篇目,一般可以从如下两个方面着手。

1.拓展阅读同一诗人的作品

学习王维的《山居秋暝》,可以拓展阅读《鹿柴》《鸟鸣涧》,聚焦“空”字,向深处延伸,从而深入认识王维澄澈而豁达的“空山”心境。学习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可以拓展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赠汪伦》“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而,引导学生比较百尺、千尺,体会诗歌中的数字之美,深切体悟李白的浪漫主义风格。

2.拓展阅读同一主题的古诗词

古往今来,竹林是古人写作诗歌的重要源泉,咏竹诗成为中华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学习郑燮的《竹石》可以从同一主题“竹”出发,以一带多,向广处延伸,开展同主题的古诗词教学。我引入了王安石的《咏竹》、苏轼的《竹》和刘孝先的《咏竹》,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这几首诗,感悟不同作者对竹子的感情和对竹之精神的描写,从而巧妙渗透竹文化,由竹到人,将竹的气节悄然种在学生的心田。

四、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厚植文化自信

小学生古诗词积累可以从课内走向课外,可根据四季变化明显的日子或者节日等,给学生推荐应景的古诗词,春天草木发芽的时节诵读《咏柳》,夏天烈日炎炎时诵读李白的《夏日山中》,秋日百花凋零时诵读元稹的《菊花》,冬日飞雪时诵读白居易的《夜雪》,让学习与生活紧密结合,把热爱古诗词的种子种在学生的心田,把文化自信厚植在幼小的心灵。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重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1.感受诗人的真情美

古诗词是诗人情感的内化,在诗词中蕴含诗人真挚的情感,教师只有引领学生真正走进诗词的语言,才能品悟出诗人蕴含在诗歌中的真情美,从而走进古诗词,悟出作者的情感来。如赏析“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要引领学生细细品味诗人送别友人时依依不舍的惜之情;
又如,赏析“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表达李煜对亡国的痛苦和生命即将落空的悲哀,词中透出了李煜绝望悲观,对亡国的无奈之情。

2.欣赏诗歌的意境美

古诗词的意境美丰富诗词生命的含蓄隽永、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古诗词教学非常讲究意境美,教师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意境美时可以以景物为抓手,调动他们的想象力,将景物与情感、意境与环境相结合。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则由枯藤、昏鸦、小桥、流水、瘦马、夕阳、人等多个景物组合成一幅秋日乡村的傍晚夕阳图,透出诗人孤独、漂泊、凄苦、哀愁的感情来,从而写活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3.体会诗歌的音乐美

诗歌与音乐虽然是两种不同的文艺类型,其实是水乳交融,密不可分的,很多诗歌就是从音乐发展而来的。如《诗经》就延续了民歌,是古诗中最早用音乐表达文学的形式。古诗词讲究文体、押韵、句式和平仄等,而音乐美正体现在节奏和押韵上。“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中,连用两个“争渡”,就很富有音乐美感,将诗歌的音乐美与词人的情感紧密结合,急切地表现了词人波动的情绪和情感的变化,透漏出词人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在这叠加和押韵的强烈句式冲击下,古诗词带给学生优美强烈的音乐感。

在古诗词教学中,我们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努力传递中华文化的精髓,让诗意栖居在语文课堂,让学生在诗意的课堂教学中品味古诗词独有的味道,在这独有的味道中建立文化自信,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成长为德才兼备的人。

作者简介:陕西省渭南市临渭区北塘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古诗词诗人诗歌诗歌不除外中学生天地(A版)(2022年9期)2022-10-31踏青古诗词华人时刊(2022年7期)2022-06-08“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中华诗词(2019年1期)2019-08-23晒娃还要看诗人少儿美术(快乐历史地理)(2018年10期)2019-01-29我理解的好诗人中华诗词(2018年6期)2018-11-12诗人猫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18年5期)2018-09-10诗歌岛·八面来风椰城(2018年2期)2018-01-26我和古诗词小学生优秀作文(低年级)(2017年11期)2017-10-18趣读古诗词小学生作文选刊(2017年5期)2017-06-26古诗词中的新年公民与法治(2016年3期)2016-05-17

推荐访问:视域 古诗词 探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