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会计学总结(全文)

时间:2022-09-02 20:25:0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会计学总结(全文),供大家参考。

会计学总结(全文)

 

  一. 名词解释:8 选 5

 10 分 1.权责发生制:

 企业以收入的权利和支出的义务是否归属于本期为标准来确认收入、 费用的一种会计确认基础。

 2.可靠性:当信息没有重要错误或者偏向, 并且能够如实反映其拟反映或该反映的情况拱使用者作依据时, 信息就具备了 可靠性。

 可靠性是指会计信息要真实的表述客观存在的经济事实, 不偏不倚。

 【包括可核性——不同的人根据相同的信息和程序方法应能得出相同或相似的结果; 反映真实性——会计信息应能反应企业实际的经济活动, 无虚假伪造信息; 中立性——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态度要不偏不倚, 避免倾向与某一特定的结果或某一特定的利益集团。

 】

 3.资产:

 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 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4.收入:

 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5.资本性支出:

 资本性支出是为形成生产经营能力, 为以后各期取得收益而发生的各种指出,应当作为资产反映, 列于资产负债表中。

 凡支出的收益与几个会计年度相关的, 应当作为资本性支出。

 6.会计要素: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事项的经济特征对会计对象的基本分类, 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 也是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元素。

 【反映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静态要素:

 资产、 负债、 所有者权益; 反映经营过程及其成果的会计要素——动态要素:

 收入、 费用、 利润。

 】

 7.资产负债表:

 反映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财务状况的会计报表。

 它属于静态报表, 反映了企业在某一特定日期的资产、 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财务状况。

 【其作用主要体现在 1.反映企业所掌握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与结构; 2.反映企业的资金来源及构成; 3.帮助评估企业的流动性及财务弹性。

 】

 8.现金流量表:

 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及现金等价物流入和流出状况的报表。

 它通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的经营活动、 投资活动、 和筹资活动对现金流量产生的影响, 并通过现金流量的变动情况, 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变动的原因及结果。

  二. 单选多选各 10 题, 40 分, (单选 10*2’, 多选 10*2’)

 多选考分类, 划分, 基础知识,像计量属性, 会计基本假设之类等。

 1.(P3)

 复式簿记诞生的标志:

 1494 年, 意大利僧侣数学家卢卡· 帕乔利, 《算术、 几何、比及比例概要》 出版。

 2. (P16)

 会计的职能:

 反映职能, 监督职能, 参与决策职能。

 3. (P18)

 会计目标:

 受托责任观——向资源委托者提供资源受托者的经济履行情况, 提供管理者完成经济管理责任信息。

 决策有用观:

 向信息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主要包括企业现金流量的信息; 企业经营业绩及资源变动的信息。

 )

 (P19)

 会计信息使用者:

 外部——1、 投资者; 2、 债权人; 3、 政府相关部门; 4、 社会公众。

 内部——1、 企业管理当局; 2、 企业职工公会和职工。

 (P22)

 会计信息质量的特征:

 可靠性, 相关性, 明晰性, 可比性, 实质重于形式, 重要性, 谨慎性, 及时性。

 (P29)

 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 重置成本, 可变现净值, 现值, 公允价值。

 (P31)

 我国现行财务报表体系:

 (4+1)

 资产负债表, 利润表, 现金流量表, 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以及财务报表附注。

 4. 5. 6. 7.

 8. (P56)

 会计基本假设:

 1、 会计主体假说——企业对其本身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 2、 持续经营假说——企业会计确认、 计量和报告以持续经营为前提; 3、 会计分期假设——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 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 4、 货币计量假设——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

 (1)

 内涵明确, 界限清楚; (2)

 适应要求, 满足需要; (3)强调统一, 灵活运用; (4)

 繁简适当, 相对稳定; (5)

 总体完整, 内涵互排。

 10. 会计科目分类: (一) 按核算内容分类:

 资产类科目、 负债类科目、 所有者权益科目、 成本类科目、损益类科目。

 (二) 按核算信息详略程度分类:

 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

 11. 账户一般结构的核心信息:

 期初余额, 本期增加发生额, 本期减少发生额, 期末余额。

 12. 借:

 一方面表示资产、 费用的增加, 另一方面表示负债, 所有者权益或收入、 利润的减少。

 贷恰好相反。

 13. 资产的期末余额在借方, 费用无期末余额, 负债的期末余额在贷方, 所有者权益的期末余额在贷方, 收入的期末余额为 0。

 利润的变化方向与收入相一致, “本年利润” 账户期末无余额, 其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账户。

 成本类账户期末可能有余9. 额, 亦可能没有余额。

 如果当期生产的产品均完工且验收入库, 则成本类账户无余额,其余额转入“库存商品” 账户; 如果当期生产的产品未完工或已完工但未验收入库, 则“生产成本” 账户有余额。

 14. 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

 “有借必有贷, 借贷必相等” 。

 15. 企业筹集资金的方式:

 内源融资:

 通过将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转增资本来实现。

 外源融资:

 包括权益性融资和负债融资。

 权益性融资方式既可以是通过发行股票, 也可以通过直接接受股东以相关货币性或非货币性资产进行投资。

 负债融资方式是通过向银行贷款或通过发行公司债券。

 16. A.企业经营活动的基础性业务:

 筹资业务, 设置的主要账户有:

 实收资本, 资本公积, 短期借款, 财务费用, 银行存款, 库存现金;

 投资业务, 设置的主要账户:

 交易性金融资产, 投资收益。

 B.企业经营活动过程的组织性业务:

 采购业务, 设置的主要账户:

 在途物资, 原材料, 固定资产, 无形资产, 应付账款,应付票据, 预付账款, 材料采购, 材料成本差异;

 生产业务, 设置的主要账户:

 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 库存商品, 累计折旧, 应付职工薪酬;

 销售业务, 设置的主要账户: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收入, 其他业务成本, 营业税金及附加, 销售费用;

 其他业务, 主要设置账户:

 管理费用, 营业外收入, 营业外支出。

 C.企业经营活动成果结算与分配性业务:

 期末账项调整, 设置主要账户:

 应付利息, 其他应收款, 其他应付款;

 利润的计算, 设置的主要账户:

 所得税费, 应交税费, 本年利润;

 利润的分配, 设置的主要账户:

 利润分配, 应付股利, 盈余公积。

 17. 原始凭证是编制记账凭证的依据, 记账凭证是登记会计账簿的依据。

 18. 会计凭证的作用:

 反映与经济活动相关的信息, 提供会计记录的依据, 明确相关经济责任。

 19. 会计账簿的设置要求:

 满足需要, 体系严密, 精简灵便, 结合单位实际。

 20. 会计账簿的分类:

 按照用途不同分为:

 分类账(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

 , 日记账(皮肉痛日记账+特种日记账(现金日记账, 银行存款日记账)

 )

 , 辅助账。

 按照账簿外表形式分为:

 订本式账簿, 活业是账簿, 卡片式账簿。

 按照账簿账页格式分为:

 三栏式账簿(债权债务类明细账多用)

 , 数量金额是账簿(存货类明细账多用)

 , 多栏式账簿(成本费用类明细账多用)

 。

 21. 会计账簿登记的技术规范:

 1.凭证记账, 随做符号; 2.字迹清楚, 账面整洁; 3.数据书写,注意倾斜; 4.主用蓝墨, 慎用红墨; 5.顺序登记, 不空行业; 6.承上启下, 日清月结。

 22. 会计账簿的核对:

 1.账证一致, 2.账账一致, 3.账实相符。

 23. 财务会计报告的作用:

 1.满足企业各利益相关者的信息要求; 2.为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所需要的会计信息; 3.反映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4.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做出合理的经济决策。

 24. 单式记账法:

 是指对企业经济业务发生之后所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 往往只在一个账户中反映经济业务的一个方面而对与此相联系的另一方面不予反映的一种记账方法 25. 单式记账法的特点:

 账户设置不完整; 只按时序反映一部分经济业务; 只反映一部分经济业务的一个方面; 不能进行总体试算平衡。

 26. 复式记账法:

 对企业发生的每一笔经济业务, 都以相等的金额在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账户中全面地、 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

 27. 复式记账法的种类:

 借贷记账法; 收付记账法; 增减记账法。

 28. 复式记账法的特点:

 需要设置完整的账户体系; 需要记录和反应所有的经济业务; 反映每笔经济业务的两个方面; 可以进行总体试算平衡。

 29. 凡余额在借方的账户为资产类账户; 凡余额在贷方的账户为权益类账户。

 30. 记账凭证中借贷方会计科目错误导致的错帐更正方法——红字更正法。

 记账凭证中借贷方金额错误导致错账的更正方法: a. 所记金额大于应记的正确金额(红字更正法)

 b. 所记金额小于应记的正确金额(补充登记法)

 31. 登账环节错误的更正方法——划线更正法(红线)

 :

 32.五个计量属性 (1)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 、 “原始成本” , 按照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来计量该项财产物资的价值, 是该项财产物资的原始交易价格

 (2)

 重置成本又称“现时投入成本” 、 “现时成本” , 是企业在本期重新购置或者重新建造其所持有资产或者承担负债所需要花费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 根据市场交易中买方的市场价格予以估计的

 (3)

 可变现净值企业全部资产和负债按照卖方市场价格为依据进行变现价值

 (4)

 现值企业预期通过使用其所持有的资产将要收到的, 或者偿还负债将要流出的现金流量的现值

 (5)

 公允价值在公平交易中, 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

 市场参与者在计量日发生的有序交易中, 出售一项资产所能收到或者转移一项负债所需支付的价格, 即脱手价格。

 (新版定义)

 33.会计基本假设持续经营假设, 会计分期假设, 货币计量假设。

 (1)

 持续经营假设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 不会停业, 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如果有足够的证据表明企业不能持续经营时, 持续经营假设基础之上的有关会计处理原则和

 方法也不再适用。

 只有在持续经营的前提下, 企业的资产和负债才区分为流动的和非流动的, 企业对收入、 费用的确认才能采用权责发生制, 企业才有必要确立会计分期假设和配比, 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 历史成本等确认、 计量要求。

 (2)

 会计分期假设 定义:

 企业持续不断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 长短相同的期间 目的:

 据以分期结算账目, 按期编报财务会计报告, 从而及时向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 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结果:

 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 以后期间的差别, 使不同类型的会计主体有了记账的基准 进而出现了折旧、 摊销等会计处理方法, 才产生了收付实现制和权责发生制以及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 配比等要求 (3)

 货币计量假设 企业会计应当以货币计量, 应采用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记录、 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情况。

 我国规定:

 要求企业对所有经济业务采用同一种货币作为统一尺度来进行计量。

 若企业的经济业务有两种以上的货币计量, 应该选用一种作为基准, 称为记账本位币, 记账本位币以外的货币则称为外币

  三. 计算, 2 题 10 分 第六章, 存货发出方法, 固定资产折旧方法 1.存货发出方法 (一)

 先进先出法(最重要)

 先购入的存货先发出(销售或耗用)

 对发出存货进行计价 【例 6-1】

 光华公司 20×9 年 10 月初库存 A 材料 300 千克, 单位成本 8 元; 10 月 8 日,购入 A 材料 1 000 千克, 单位成本 10 元; 10 月 11 日, 发出 A 材料 900 千克; 10 月 20 日,购入 A 材料 400 千克, 单位成本 12 元; 10 月 25 日, 发出 A 材料 500 千克 依据先进先出法的原理, 光华公司 20× 9 年 10 月发出 A 材料及期末库存 A 材料的成本额可计算如下:

 本期发出 A 材料成本=300×8+600× 10+400× 10+100× 12=13 600(元)

 期末库存 A 材料成本=300×12=3 600(元)

  =2 400+14 800-13 600=3 600(元)

 实际工作中, 通过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工作 (二)

 后进先出法 假定后取得的存货先行耗用或销售对存货价值进行计量 【例 6-2】

 沿用【例 6-1】

 的资料, 依据先进先出法的原理, 光华公司 20×9 年 10 月发出A 材料及期末库存 A 材料的成本额可计算如下 本期发出 A 材料成本=900×10+400× 12+100×10=14 800(元)

 期末库存 A 材料成本=300×12=2 400(元)

 =2 400+14 800-14 800=2 400(元)

 实际工作中, 通过登记库存商品明细账的方式来完成这一工作

 (三)

 加权平均法 1.

  移动加权平均法 以每次进货的成本加上原有库存存货的成本 除以每次进货数量与原有库存存货的数量之和

 据以计算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作为在下次进货前计算各次发出存货成本依据 移动加权平均法的计算公式 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以前结存存货成本+本次收入存货成本)

 / (以前结存存货数量+本次收入存货数量)

 本次发出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数量×移动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本次结存存货成本=本次结存数量×加权平均单位成本 或=以前结存存货成本+本次收入存货成本-本次发出存货成本 【例 6-3】

 沿用【例 6-1】

 的资料, 采用移动加权平均法的原理, 计算出光华公司 20× 9 年10 月各批次发出 A 材料的成本及期末库存 A 材料的成本额如下 (单位成本计算时四舍五入保留两位小数, 总成本计算整数到元)

 10 月 8 日, A 材料平均单位成本=(300×8+1 000×10)

 ÷(300+1 000)

 =9.54(元/千克)

 10 月 11 日, 当日发出 A 材料成本=900×9.54=8 586(元)

 10 月 20 日, A 材料平均单位成本=(400×9.54+400×12)

 ÷(400+400)

 =10.77(元/千克)

 10 月...

推荐访问:会计学总结 会计学 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