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历史考察和现实意蕴

时间:2023-09-15 12:00:07 来源:网友投稿

曲璇 张瑞

摘   要: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从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提出的“两个务必”,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包含着两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我国几千年历史上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两者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發挥历史主动性,基于实事求是原则所建构的中国逻辑与中国方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在面临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在肩负世所罕见的复杂艰巨任务的情况下,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成功密码正是将“三个务必”的时代智慧和价值意蕴在实践进路上落到实处。

关键词:两个务必;
三个务必;
历史考察;
现实意蕴

中图分类号:D261;
D6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23.03.002

文章编号:1009-6922(2023)03-16-08

“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奋斗历程。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1]1-2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三个务必”对新时代党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使我们联想到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同样向前的“赶考”路上,虽然时代不同、语境不同,但不变的是中国共产党这一赶考人。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既是中国共产党人所必须遵循的价值宗旨,也是中国共产党人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然要求。

一、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历史考察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务必”,其内涵既是对毛泽东同志“两个务必”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扬,更是在新时代新语境下结合时代之问的与时俱进。“三个务必”中“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表述是对“两个务必”精神内核的传承与弘扬。同时,“三个务必”中“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表述则是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对党和国家的工作所提出的更高的标准和更严格的要求。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体现的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不同历史时期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伟大实践与最广泛的中国社会实践逻辑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是走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一)“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对“两个务必”精神内核的传承和弘扬

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也是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能够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连续胜利的重要保证。“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核源自于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的“两个务必”。随着三大战役取得胜利,中国革命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因为胜利,人民感谢我们,资产阶级也会出来捧场。”[2]1438毛泽东同志深刻总结了当时党内滋生的几种情绪,认为党内部分同志已经受到这几种情绪的严重侵蚀,思想上、作风上、行动上严重背离了初心和使命。1949年3月,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面胜利的关键时期,毛泽东同志以史为鉴、未雨绸缪,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两个务必”,他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2]1438-1439“两个务必”的提出充分展现了党以长远的历史视角和强烈的警醒意识要求自己的态度和决心,充分体现了党对当时面临的风险挑战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从而为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历届党的领导人围绕党的作风建设问题都十分重视“两个务必”。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强调要在党内经常性地开展整风运动,让全党始终牢记“两个务必”,告诫全党同志要继续保持清醒的头脑,秉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针对部分党员干部思想保守、缺乏奋斗精神和创业精神的现象,邓小平同志强调全党必须继续坚持“两个务必”,尤其是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提倡艰苦创业精神,也有助于克服腐败现象。”[3]306在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国际局势不断变化的背景下,在深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同时,对中国共产党践行“两个务必”进行了接续探索,强调要结合新的社会发展实际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广泛开展坚持“两个务必”教育,并使思想教育与制度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两个务必”成为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力量。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持续推进党的思想作风建设,要求全党都要坚持“两个务必”。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两个务必”的时代价值。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到西柏坡参观考察时指出:“全党同志要不断学习领会‘两个务必的深邃思想,始终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一心为民,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使我们的党永远不变质、我们的红色江山永远不变色。”[4]习近平总书记将作风建设作为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着力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加大违纪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推动党风社风民风明显好转。从井冈山到西柏坡,我们党始终坚持谦虚谨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使中国革命从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从新中国成立站起来、改革开放富起来再到新时代强起来,我们党始终牢记“两个务必”的精神内核,带领中国人民战胜了一重重艰难险阻,取得了辉煌成就。

(二)“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理想信念和奋斗宗旨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我们党成立以来的根本立场和价值宗旨,其理论根源来自马克思主义学说中无产阶级“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5]42的历史使命,又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敬天保民”“民为邦本”的思想,深深扎根于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来的奋斗历程中。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属性。”[1]19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便始终将坚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带领中国人民披荆斩棘,矢志不渝,踔厉奋进。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打败日本帝国主义,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历史任务。新中国成立初期,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得以确立,我国的社会性质发生变化,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经过不懈努力,确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确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将社会主义的本质确定为“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373。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目标,从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到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再到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蕴含在“三步走”的发展战略中。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明确提出“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判断改革得失成败的标准之一;
2000年2月,江泽民同志在广东省考察时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强调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江泽民同志指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6]2003年,胡锦涛同志提出科学发展观,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7]。一代代党的领导人对初心和使命的真知灼见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认知逐渐深入、逐步细化的过程。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让中国人民真正地富裕起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之路。

黨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实现了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体现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方方面面。在经济建设中,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政治建设方面,紧扣民心这个最大的政治,不断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实现初心使命提供坚实的政治保证。在文化建设方面,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社会建设方面,优先促进民生事业发展,重点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社会治理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8],以建设美丽中国为目标,真正实现了“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9]。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初心使命的理解和把握更加全面、更加优化,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矢志不渝地向实现共同富裕的宏伟目标奋力前进。

(三)“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劈波斩浪的秘密法宝

斗争精神是马克思主义突出的理论品质。《共产党宣言》就是一本关于斗争的宣言书,它强调“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5]31。党领导人民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在斗争中起源、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获得的。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同志在革命探索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军事斗争思想。他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10],“斗争,失败,再斗争,再失败,再斗争,直至胜利——这就是人民的逻辑”[2]1487。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在血与火的斗争中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解放和国家独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除了与外部敌对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外,中国共产党人也同党内各种错误思想和错误倾向进行了坚决的理论斗争。毛泽东同志指出思想斗争“是达到党内和革命团体内的团结使之利于战斗的武器”[11]。理论斗争同样是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重要体现,它不仅抵御了错误思想对党员干部、革命战士和革命群众的思想侵蚀,而且推动了毛泽东思想在斗争中走向成熟,保证了中国革命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带领人民同各种错误思想作坚决斗争,与帝国主义、霸权主义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展开激烈斗争,与国内威胁社会主义制度的反革命残余势力进行顽强的斗争,最终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1986年,邓小平同志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中央在此基础上提出“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12]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时期。但这一时期世界格局依然变幻动荡,东欧剧变、苏联解体,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盛行,西方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攻势愈加猛烈。坚持将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武器的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辛、不惧阻碍,以坚韧的斗争精神、超强的政治智慧,始终把握和平与发展这个时代主题,稳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中国人民立足于新起点新要求,提出了“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3],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理论,为我们进行新时代的伟大斗争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我们党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将脱贫攻坚置于治国理政的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脱贫攻坚战,通过不懈奋斗并最终取得重大胜利。同时,党中央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以刮骨疗伤、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同党内各种危险与挑战作斗争,制定了一系列完善党的建设的方针政策,为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顺利发展提供了政治保证。

二、“三个务必”蕴含的思想内涵

“三个务必”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宝贵经验的有力总结,深刻揭示了我们党始终保持旺盛生机和活力的奥秘。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之所以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其成功密码蕴藏在“三个务必”的时代智慧中。

(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和奋斗宗旨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14]在中国的伟大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守初心使命,坚决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铸就了党的百年辉煌。党的百年奋斗成就启示我们,要更加坚定、更加自觉地践行党的初心使命,这是新时代更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和国内两个大局相互激荡,民族复兴重任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互促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只有继续践行初心、不辱使命,才能够以更大的决心和更坚韧的意志走好新的“赶考”之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郑重宣告“坚持人民至上”这一党的永恒追求并赋予其更加突出的时代意义;
就是要深刻警示全党同志要以钉钉子的精神,在新的历史坐标下践行党的初心使命,坚定把好“方向盘”,发挥历史主动精神,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不懈奋斗。路遥而不坠其志,行远而不改初衷,当前我们正处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只有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人民至上,坚守人民立场,才能使党永葆生机活力,才能在奋进新征程中继续夺取新胜利、创造新辉煌。

(二)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

作风问题,关乎党的形象,关乎人心向背,关乎党的事業发展方向。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既是对“两个务必”精神内核的深刻继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的优良作风和政治本色。2021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中国共产党“决不能丢掉革命加拼命的精神,决不能丢掉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传统,决不能丢掉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勇气”[15]。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和国家所面临的挑战更加复杂严峻,还远没有到喘口气、歇歇脚、松松劲的时候,所以“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不仅没有过时,而且与西柏坡时期相比,其重要性有过之而无不及。在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这“四大危险”;
党内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依然存在,解决这些问题成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面临的重点难点;
此外,党面临的长期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四大考验”也亟待克服。因此,“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依然具有强大的思想指引功能,是消除“四大危险”的现实途径,是解决“四风”问题的思想来源,也是经受“四大考验”的精神支柱。距离伟大的目标越近,全党同志既要有“迎难而上、久久为功”的艰苦奋斗,也要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谦虚谨慎,始终保持胜不骄、败不馁的定力,确保党永远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以“赶考”的清醒坚定答好新时代的答卷。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不仅是我们一路走来、发展壮大的重要保证,也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重要保证。”[16]

(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艰苦磨砺出的英勇气概和精神力量

2020年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我们党诞生于国家内忧外患、民族危难之时,一出生就铭刻着斗争的烙印,一路走来就是在斗争中求得生存、获得发展、赢得胜利。越是接近民族复兴越不会一帆风顺,越充满风险挑战乃至惊涛骇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必须安不忘危、存不忘亡、乐不忘忧,时刻保持警醒,不断振奋精神,勇于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17]我们讲的斗争,不是为了斗争而斗争,也不是为了一己私利而斗争,而是为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斗争。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的主题,而斗争则是面对当前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的必然选择,以斗争求和平则获和平,以斗争求发展则得发展。新时代开启伟大斗争就是要基于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旗帜鲜明同一切危害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现象、同破坏改革发展稳定和损害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行为作斗争;
与一切腐败行为和顽瘴痼疾作斗争;
与一切危害我国核心利益和重大原则的风险挑战作斗争;
与一切阻碍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为作斗争。

三、新的“赶考”路上贯彻落实“三个务必”的实践进路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8],在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19]。在第一次“赶考”中,中国共产党从西柏坡走入北京城,从小农村走向大城市。在新时代新的“赶考”路上,中国共产党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向世界舞台,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力量,此时提出“三个务必”正当其时。

“三个务必”既各有侧重又浑然一体。“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根本立场和出发点,决定了党的奋斗“为了什么”;
“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是实现初心使命的重要支撑和政治保障,回答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实现初心使命的重要方法和动力支撑,决定了“怎么干”。“三个务必”深刻阐释了中国共产党人遵循的宗旨、坚守的作风和发扬的精神,体现了认识论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彰显了百年大党与时俱进的特征。

(一)立足本职、埋头苦干创造现代化的崭新范式

长期以来,欧美发达国家的强话语权垄断了对于现代化的概念和范式的解释。尤其是伴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等一系列地缘政治灾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在世界范围内推行美式价值观,使得在世界范围产生一种观念上的错觉,即西方的或者类西方的才是现代化的,认为通过近乎照搬乃至复刻西方代议制、民主制、三权分立制度等国家建构方式才是后发国家唯一通向现代化的方式。弗朗西斯·福山在“历史终结论”中认为,“自由民主”会是人类意识形态演化的终点和人类政体的最后形式。然而,那些脱离本国国情照搬西方政治体制模式的国家却并没有走上预期的发展道路,移植的西方制度天然地产生了排斥反应,甚至成为特权阶层分肥的工具。一些前殖民地的后发民族国家虽然取得了名义上的政治独立,却沦为事实意义上的经济殖民地和“失败国家”。事实上,现代化从来都没有唯一范式,每个国家都可以探索并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而非成为西方政治、经济体制下的附庸。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国的实践向世界说明了一个道理:治理一个国家,推动一个国家实现现代化,并不是只有西方制度模式这一条道,各国完全可以走出自己的道路来。”[20]

(二)笃行不怠、不懈奋斗筑牢现代化的理论自信

在新的“赶考”路上,选择走自己的路,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基于理论自信,笃行不怠、兼收并蓄,做好自己的事。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人睁眼看世界,学器物、学思想,搞变法、求维新,更多是在制度层面接受现代化思想的灌输,在运用过程中对辩证思维还没有做到正确运用。直到中国遇到了马克思主义,直到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三次历史性飞跃。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重要的原因就是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在结合过程中与时俱进地实现自我创新,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是基于初心和使命的,是符合中国人民利益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的理论。当前,中国的现代化成就不断遭到西方国家的质疑和攻讦,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三个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坚持党的领导、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等重大问题上做到头脑特别清晰、立场特别坚定[21]。

(三)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成就现代化的中国方案

在新的“赶考”路上,党所面临的形势之复杂、任务之艰巨、斗争之激烈是前所未有、世所罕见的。从外部环境来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后金融危机时代叠加新冠疫情,世界经济复苏总体乏力,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从内部环境来看,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需要应对的风险挑战、防范化解的矛盾问题比以往更加严峻复杂。面对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和接踵而至的巨大风险挑战,我们要以“狭路相逢勇者胜”的气概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艰难险阻,在新的伟大斗争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四、结语

在这个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关键时刻,“三个务必”是基于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运用、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深刻把握、基于世界发展的新情况所作出的新的强调和部署。在新的“赶考”之路上,我们必须牢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应对最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4]充分调动干部和群众积极性   保证教育实践活动善做善成[N].人民日报,2013-07-13(1).

[5]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537.

[7]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08:299.

[8]习近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N].人民日报,2014-07-11(1).

[9]全社会都做生态文明建设的实践者推动者   让祖国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N].人民日报,2022-03-31(1).

[10]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47.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359.

[1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

[1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2.

[14]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413.

[15]习近平.党的伟大精神永远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J].求是,2021(17):5.

[16]习近平.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   守护好祖国北疆这道亮丽风景线[N].人民日报,2019-03-06(1).

[17]习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总结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01-09(2).

[18]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501.

[19]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8.

[20]习近平.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政治建设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7:7.

[21]习近平.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J].求是,2022(4):6.

猜你喜欢历史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上海社会保险制度的历史考察上海党史党建(2017年3期)2017-03-16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外传播的历史考察中国市场(2016年43期)2017-02-16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外传播的历史考察中国市场(2016年43期)2017-02-16中国海疆权益的真实记录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23期)2017-01-18中国海疆权益的真实记录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6年23期)2017-01-18大平调剧种的形成探源戏剧之家(2016年23期)2016-12-20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践行群众路线的历史考察与经验研究亚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我国领导干部培训历史考察与趋势发展研究中国市场(2016年34期)2016-10-15坚定树立核心意识商(2016年23期)2016-07-23从革命的领导方法到执政的工作作风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4期)2014-05-28

推荐访问:意蕴 务必 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