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谈话记录 > 正文

优秀教案(成果)评选记录4篇

时间:2022-09-04 15:25:07 来源:网友投稿

优秀教案(成果)评选记录4篇优秀教案(成果)评选记录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圆明园的毁灭 学校: 攀枝花市第十八小学 姓名: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案(成果)评选记录4篇,供大家参考。

优秀教案(成果)评选记录4篇

篇一:优秀教案(成果)评选记录

届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学校:

 攀枝花市第十八小学

  姓名:

 王胜友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

 优秀教学案例评选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

 □中学

   小学 2、 学科:

 语文 3、 课时:

 第 2 课时 4、 学生课前准备:

 (1)

 学生预习课文, 理清段落层次, 勾画出文中的好词佳句和不懂的词句。

 (2)

 搜索圆明园的有关资料 二、 教学课题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了解课文内容, 知道课文是采用怎样的方式介绍圆明园的。

 3、 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 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三、 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 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文章。

 本组教材以“勿忘国耻” 为专题, 展现的是在中国近代史上, 中华民族受尽屈辱、 中华儿女奋力抗争的一幕。。《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痛恨。

 内容分析:

 题目为“毁灭”, 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把美的东西毁灭了, 这真是一个悲剧, 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第一自然段概括阐明了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与文章的结尾提到的“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 首尾呼应, 作者的痛惜、 愤怒之情跃然纸上。第二至四自然段详尽地介绍了圆明园的布局、 建筑风格及收藏文物的珍贵, 再现了圆明园当年的宏伟壮观。

 最后一个自然段用精练、 准确的语言介绍了圆明园毁灭的经过。文章前后内容紧密联系, 一扬一抑,一美一毁, 爱恨交织, 通过阅读, 让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 激发爱国之 学情分析:

 学生对圆明园的毁灭这段历史非常陌生, 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资料搜图片了解这段中华民族屈辱的历史, 特别是通过对课文的反复朗读和指导, 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目标:

  1. 认识 6 个生字, 会写 14 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估量、 损失、 殿堂、 销毁、瑰宝、 灰烬、 举世闻名、 众星拱月、 玲珑剔透、 亭台楼阁、 诗情画意、 天南海北、奇珍异宝” 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 四自然段。

  3. 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 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学习与运用搜索、 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引导学生依据文中语句展开想象, 理解体会圆明园当年的辉煌, 激发学生对圆明园的热爱和对英法联军的痛恨。

  教学难点:

 理解“圆明园的毁灭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

 教学准备:

 1、 搜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或图片。

 2、

 制作课件。

 教学方法:

 根据课标精神和本课的特点, 我主要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自读自悟法。教学时, 以朗读作为重点, 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有所感悟, 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 从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到提升。

 四、 教学过程 一、 教师导入,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一把火曾把耻辱烙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脸上, 同时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里烙上了深深的仇恨. 这把火腾空燃烧的时候, 一个拥有黄河和长江滚滚波涛的民族, 一个拥有亿万双有力的手和亿万双泪汪汪的眼睛的民族, 却只能握着空拳, 眼睁睁看着这座万园之园化为一片灰烬……” 这是电影《火烧圆明园》 里的一段解说词。

 同学们, 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它是怎样毁灭的呢?今天老师带领你们一起学习《圆明园的毁灭》 。

 二、 自主学习, 深入了解圆明园的辉煌。

 1、 百度搜索:

 圆明园的资料 http: //www. baidu. com/s?wd=%D4%B2%C3%F7%D4%B0%B5%C4%D7%CA%C1%CF&opt-webpage=on&ie=gbk 2、 从圆明园的布局来理解它的辉煌。

 学生朗读第二自然段。

 重点理解“众星拱月” 一词, 通过这个词, 体会圆明园的园多而美的特点。

 百度搜索圆明园的布局图片:http: //image. baidu. com/i?ct=503316480&z=&tn=baiduimagedetail&word=%D4%B2%C3%F7%D4%B0%B5%C4%B2%BC%BE%D6%CD%BC%C6%AC&in=30661&cl=2&lm=-1&st=&pn=12&rn=1&di=8479220178&ln=1977&fr=&fm=&fmq=1330860346406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pn8&-1&di17572855143&objURLhttp%3A%2F%2Fhiphotos. baidu. com%2Fkubaoliuxinqiang%2Fpic%2Fitem%2F5322bfc88b69764fbf09e608. jpg&fromURLhttp%3A%2F%2Fhi. baidu. com%2Fkubaoliuxinqiang%2Falbum%2Fitem%2F5322bfc88b69764fbf09e608. html&W1280&H960&T11925&S280&TPjpg 3、 课件出示(“众星拱月” 的图片)

 4、 通过朗读第三自然段让学生想象圆明园的美景, 以体会它的辉煌景观。

 (重点抓住“有……也有……”

  “有……还有……” )

 3、 学生交流自己想象到的圆明园的美景。

 (课件出示一些美丽的图片, 让学生结合图片想象美景, 然后指导他们用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

 描述时不必每一处景点面面俱到, 可选择学生熟悉的:

 如“金碧辉煌的殿堂” “买卖街” “平潮秋月” “狮子林” 等。

 同学之间可互相补充。

 对于“西洋景观” 等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学资料谈谈。

 )

 4、 有感情朗读第三自然段, 朗读方式有教师引读、 师生对比读、 分组读等。

 要求读出圆明园的美景和辉煌。

 5、 结合第二、 三自然段, 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

 (可先引导学生找出书中评价圆明园的这句话, 然后在理解“瑰宝” “精华” 的意思后, 让学生简单概括。

 )

 6、 通过了解圆明园的文化, 以体会它的辉煌。

 (朗读第四自然段, 重点抓住“不但……还……” “上自……下至……)

 说说为什么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艺术馆。

 (收藏时间长, 范围广。

 )

 7、 此时, 当你了解了圆明园的灿烂文化和辉煌景观之后, 你对它产生了什么样的情感?

 (学生可自由发言, 结合学生回答板书:

 爱)

 8、 教师点拨:

 课文的二、 三、 四自然段介绍了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

 请同学们想一想:

 课文题目是 “圆明园的毁灭”, 可为什么用较大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

 三、 朗读交流, 体会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1、 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 抓住重点词“侵入、 闯入、 凡是、 统统、 实在、 就” ,引导学生观察。

 (教师用语言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对这群侵略者、 这群强盗的无比仇恨。

 )

 2、 百度搜索:

 视屏电影《火烧圆明园》 片段http: //www. 56. com/u21/v_MjIyODYxODY. html (在学生看完视屏后, 请他们说说自己此时的心情。

 )

 (学生畅所欲言, 结合学生的回答, 教师板书:

 恨)

 3、 联系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这一自然段。

 4、 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 烧掉一个建筑, 比如“平湖秋月” 只需几分钟。

 “火烧” 半分钟, 想象会烧掉什么? 大火连烧三天会烧掉什么?

 至此, 圆明园所拥有的一切, 现在都“没有了” ──(在三自然段的景物前面加

 “没” 、 “了” 。

 一边添加一边让学生跟读。

 比如, 圆明园中, “没有了” 金碧辉煌的殿堂, “也没有了” 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没有了……也没有了……,没有了……还没有了……)

 5、 师:

 圆明园, 我国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这样一座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艺术馆, 竟然在几天之内化为一片灰烬。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奇耻大辱, 是英法列强侵略中国践踏人类文明的铁的罪证。

 感情朗读第五自然段, 带着无比痛恨之情来读。

 四、 联系历史, 激发情感 1、 齐读第一自然段, 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有多大?

 (理解“不可估量” )

 2、 百度搜索:

 圆明园的遗址图片 http: //image. baidu. com/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word= 3、 联系全文说说圆明园的毁灭造成的损失为什么是不可估量的? )

 4、 联系时代背景, 进行思想教育。

 师:

 这痛苦的耻辱一直刻在我们心里整整 148 年了, 让我们“走出圆明园” (出示文字课件)

 。

 我想, 无论怎样, 我们走不出历史的阴影。

 如果历史可以改写,现在, 让我们假设一下历史, 回到 148 年前做一次小小的体验。

 如果你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一国之君──“皇帝” ; 如果你是辅佐皇帝参与国家管理的大臣;如果你是保卫国家领土的士兵; 如果你是普普通通的生活北京的老百姓── 师:

 面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行径, 你会怎么做? 请自己选择一个角色静静想一想, 一会请你实话实说。

 (学生讲其中的一个角色的时候, 老师紧紧围绕这个角色进行讨论, 直到完了再下一个角色。

 )

 师总结:

 这篇课文讲述了圆明园当年的辉煌景观和它的毁灭,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请同学们记住:

 贫穷受欺压, 落后

 就挨打!

 勿忘国耻, 振兴中华!

 !

 !

 五、 布置作业(选做)

 1、 假如此时你正在圆明园的废墟旁, 你想说些什么? 把想到的写下来。

 2、 读了 文章后, 写一篇读后感。

  五、 教学反思; 在《圆明园的毁灭》 的教学中, 我主要让学生弄懂三大问题: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一个不可估量的损失”

 “为什么说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 建筑艺术的精华; 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 艺术馆”

 “圆明园为什么会毁灭” , 在这些问题内驱力的作用下, 学生运用网络中的丰富的资源自主学习,或了解圆明园概况, 或欣赏圆明园风光, 或观看圆明园被毁的视频信息, 或虚拟走进圆明园……在网络上, 学生还可以相互传阅资料, 交流知识。

 基于网络环境的阅读中, 网络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学习和学生进行自学的工具, 学生通过网络获取学习的信息并进行交流和反馈, 达到主动地把握知识, 主动地发现学习规律,启发了学生的思维, 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同时我也深深感到, 探索基于网络环境下阅读的学习环境, 使教学过程成为通过情境创设、 协作学习、 问题探索、 深化认识等环节达到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阅读过程, 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同时学生的自学能力, 小组合作能力,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六、 教师情况

 省份 四川省 学校 攀枝花市第十八小学

 姓名 王胜友

 职称 小学高级 电话

 电子邮箱 449637307@qq. com

 通 讯 地址 自我介绍:

 本人今年 48 岁, 1983 年毕业于攀枝花师范学校, 从教以来, 在工作中, 勤奋学习, 努力钻研, 于 2003 获得本科学历。

 在工作岗位中,勤勤恳恳, 任劳任怨, 勇于探索, 立志做学者型教师。

  四川省攀枝花市第十八小学 邮编:

 617068

篇二:优秀教案(成果)评选记录

坊市幼儿园优秀教案评选申报表 县市区:

  幼儿园名 称 奎文区早春园小学附设幼儿园教师 姓名

 胡曰香 班别 大二 主题 名 称 我就是我 次主题 名

  称 独特的我 活动 名 称 名 字的故事 主要教学领域 语言 教学内容及学情分析 对于孩子来说, 自 己的名 字是熟悉的, 通过朝夕相处也能叫 出班级中其他孩子的名 字。

 进一步认识了 解自 己及他人的名 字, 符合大班幼儿的认知水平, 孩子们通过观察、 比较、 记录从粗略到细微发现了 每个人名 字的不同,这既是对幼儿观察能力的培养, 也有利于幼儿感受个体的多样性。

 活动 目 标 1、 引 导幼儿大胆地交流关于姓名 的由来, 讲出自 己名 字的独特性和含义。2、 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激发幼儿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重点 难点 感受中国姓氏的丰富, 激发幼儿认识百家姓的兴趣。

 知道我们的国家是多民族, 各民族人民的名 字各不相同, 有自 己独特的特点。

 活动 准备 1、 先请幼儿向家长了 解自 己的名 字写法、 含义和取名 字的小故事。

 2、 有幼儿名 字的一张海报。

 3、 大黑板一块。

 4、 《百家姓》 的图书一本。

 活 动 过 程 一、 寻找名 字的秘密 1、 出示写有幼儿名 字的海报,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2、 幼儿到海报上找出自 己的名 字。

 ( 学习用“这是我的名 字, 我叫 ***”的句子响亮、 神气地表达)

 3、 小组讨论:

 我们的名 字都一样吗?

 4、 小结:

 原来, 我们每个人的名 字都是不一样的, 有的名 字有两个字,有的名 字有三个字, 还有一小部分的名 字是由 4 个字组成的。

 有的名 字中有个别字是一样的。

 二、 寻找姓的秘密 1、 认识了 解名 字中的第一个字, 知道这就是姓。

 2、 引 导幼儿了 解姓的由来。

 3、 讨论, 自 己的姓可以改掉吗? 请幼儿尝试说出自 己的理由。

 4、 小结:

 我们的姓氏由来于我们的父母, 有的孩子是跟爸爸姓, 有的孩子跟妈妈姓。

 5、 让幼儿说出自 己知道的其它姓氏。

 ( 幼儿举例, 教师在黑板上记录。

 )以擂台赛的方式进行讲述, 以激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活 动 过 程

 6、 教师总结

 我们中国的地方可大啦!

 一共有十几亿的人口 , 所以有好多的姓, 那么多的姓我们就叫 他百家姓。

 ( 出示《百家姓》 的图书)

 , 鼓励小朋友和父母一起了 解百家姓。

 三、 说说我的名 字的故事 1、 教师提问:

 你们的姓是跟爸爸妈妈的, 不是随便起的, 那你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 有什么小秘密吗?

 2、 幼儿两两结伴交流讲述自 己名 字的故事。

 3、 请个别幼儿在集体面前讲述自 己名 字的故事。

 4、 小结:

 原来我们的爸爸妈妈不是随随便便给我们取名 的, 都是有一定意义, 表达了 爸爸妈妈对我的期望, 和对我们美好的祝愿。

 四、 活动延伸 ( 一)

 、 1、 幼儿交流自 己的其他名 字, 如:

 乳名 、 昵称…… 2、 为朋友取一个既特别又好听的名 字。

 ( 二)

 、 阅读区活动。

 了 解其它民族人民的名 字, 通过交流讨论认识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 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不同, 风土人情各具特色 活动 反思 通过活动的开展, 幼儿从多个方面认识了 解了 自 己的名 字, 从父母付与我们的名 字的含义中, 知道了 家长对我们的期盼和良好祝愿, 进一步激发了 幼儿热爱父母的情感。

 有效地实现了 语言活动中, 让幼儿敢说, 想说, 乐意说,有机会说的教育目 标。

 ( 可添加附页)

 相关 资料

篇三:优秀教案(成果)评选记录

教案评选标准 一、基本要求 1.教案保存完好、整洁、无破损、缺页、卷角、污染等。

 2.书写整齐规范、各类补充资料整理整齐、规范。

 3.课型明确,每种课型环节齐全,课时达到规定节数。

 4.教案格式规范,每课时教案字数数量够。

 5.体现新的教学理念,体现学科发展的方向,体现因材施教。

 6.教学效果良好。

 二、课时教案评价具体标准 (一)教学目标设计 1.明确。目标表述清楚、明白、具体 2.恰当。符合课标、学科、学校、教师、学生实际。

 3.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二)教学方法设计 1.教法选择得当。结合教材、学生、学校、教师实际,一法为主、多法配合、优化组合。

 2.运用现代教育手段。根据实际需要,教具、学具、软硬件并举。

 (三)教学程序设计 1.环节设计合理(有层次、结构合理,过渡自然)

 2.环节中小步骤设计具体。

 3.程序设计巧妙。体现教学过程和方法上的创新性,有艺术性。

 (四)教学过程的实效性

 1.思路清晰。有主线,内容系统,逻辑性强。

 2.导入新颖。结合学生实际,以复习旧知识或其他方法导入课题,激发学生兴趣。

 3.突出重点。根据教材及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在目标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重点。

 4.突破难点。体现出由抽象到具体、化难为易、化繁为简、难点分解突破的方法。

 5.抓住关键。能找出教材特点和本课特点,找准处理教材的关键。

 (五)师生活动设计 1.精讲巧练、分层训练。以思维训练为核心,落实“双基”,体现优生培养过程,体现学困生的分层要求。

 2.教为学服务。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启发性,引导、点拔、动口、动手、动脑结合。

 3.体现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暴露思维过程,学生自悟与发现,总结出规律和体会。

 4.学法指导得当。各种学习活动设计具体,准备充分,指导有方。

 (六)板书设计 1.突出重点,主次分明,有启发性,体现教学思路。

 2.言简意赅,图文并茂,布局科学,有美感。

 3.设计巧妙,有艺术性。

篇四:优秀教案(成果)评选记录

实习教案和音乐课听课记录(完整版)

 教案(一)

  教学内容:音及音名

 教学目的 :学习这一讲使同学们初步了解关于音的一些知识知道音的性质,在音乐中使用的所有音、乐音体系。找到乐音体系中所有的音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主要内容 :1、音是怎样产生的。2、音的性质。3、乐音与噪音。4、乐音体系。5、音名。6、音组。7、标准音与中央 c。

 教学重点:4、5、6 教学步骤:

 一、音是怎样产生的。

 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声波传送到我们的听觉器官(耳朵)我们就听到了声音。(属于空气传播)

 我们所能听到的音,大致在每秒钟振动 11—20000 次的范围之内。比这个范围再高或再低的就听不到了.而在音乐中所用的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 次这个范围。但这些音也不是全部都用来构成音乐。

 二、音的性质。

 1、音高: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频率)来决定。振动次数多音则高;振动次数少音则低。

 2、音值:音的长短。由发音体振动延续的时间长短决定。延续时间长音则长;时间短音则短。

 3、音量:音的强弱。由发音体振动的幅度大小决定。振幅大音则强;振幅小音则弱。

 4、音色:音的色彩。由发音体振动的方法,性状、成分及发音体的品质等多种因素决定。

 (1)、各种乐器的形状,质量不同音色就不同。如二胡、笛子、钢琴等。

 (2)、同一乐器的原料的质量不同音色也不同。

 (3)、同样乐器演奏方法或演奏水平的不同音色也会有区别。

 (4)、人声分男高、女高、男低、女低等但音色也不同。

 音的四种性质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是各不相同的。

 要注意,并非所有的“音”都具有上述四种特性,乐音有,而噪音不具备固定音高的特点。

 乐音与噪音。乐音,振动规则的,听起来音高十分明显的音叫“乐音”。如定音鼓、小提琴、钢琴二胡等。噪音,振动不规则,听起来音高不明显的音叫“噪音”。如军鼓、锣钹、木鱼、梆子、大鼓等打击乐器。它们不是没有音高,而是高低不明显。

  教案( 二 )

 第 一节

 音乐与人生 生 第一课时 [基本思路]

 本单元的学习,既是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出发点,也是他们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归宿点,是音乐鉴赏教学活动的“纲”。这个时代的学生们,可能有自己崇拜的偶像,或歌星,或演唱组合,一开始就发自内心地喜欢听教材内容的人不多。虽然第一节内容较多,但由于师生是第一次见面,有必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所以这些内容又上必要的。为此第一节我们计划用两课时完成。

 [课题]:

 学会聆听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一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学习导言、格言、散文。

 二、认识音乐基本要素、音乐形式要素。

 三、鉴赏琵琶协奏曲《草原小姐妹》第一部分《草原牧歌》。

 [教学目标]:

 一、通过《草原小姐妹》小散文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的能力。高质量的人生,应该用音乐美化自己人生的道理,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音乐鉴赏的兴趣和信心。

 二、初步认识音乐要素的基本内容。

 三、聆听《草原放牧》,感受形式要素。

 [教学 重点]:

 一、认识音乐要素、音乐形式要素的基本内容。

 二、通过鉴赏作品《草原牧歌》认识部分音乐形式要素是怎样发挥作用的? [教学难点]:

 认识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旋律的艺术作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相互认识 1、教师告诉自己姓名 2、要求学生每次上课要带书、带笔。

 3、进教室后不要高声喧哗。不能在课桌上写画。

 4、鼓励学生多参与。

 培养上课习惯和欣赏音乐的习惯。

 二、导入

  谈话导入 问:音乐与人生有什么关系? 引起注意和思考 三、认识音乐鉴赏的相关 知识 (一)学习导言、格言和散文 1、集体读导言 2、语言科代表解释孔子格言:“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教师补充。“兴于诗”,人的修养从学诗歌开始;“立于礼”,自立从学礼仪开始;“成于乐”,完美人生从音乐开始。

 4、音乐科代表朗诵散文。

 师:追求高质量生活情趣的人,应该用音乐来美化自己的人生。也许我们不是作曲家、音乐家,但我们可以听、可以看、可以鉴赏。

 怎样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位能听懂音乐的人呢?(对音乐的感悟以及表现和创造都是人类的一种基本素质,大家有那么多的知识积累,如果学习一些音乐鉴赏知识,学会聆听,我们就会成为听懂音乐的人,从而丰富我们的生活情趣,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激发学习鉴赏音乐的兴趣,找学习动力。刺激学习方向。

 (二)初步学习音乐要素及音乐语言 1、学生阅读教材第 8 页第一、第二自然段。

 2、师生回忆所学知识:

 音乐的“基本要素”有:音的高低、长短、强弱。

 音色:常用的“形式要素”有:节奏、旋律、和声、音色、力度、速度、调式、曲式、织体等。

 “音乐语言”是凭借音乐的形式来表现人类情感的艺术手段。

 3、依据教材上所示例运用讲授法着重讲解节奏、力度和速度。

 节奏:节奏是指音乐运动的长短和强弱,是构成音乐的第一要素。(所用示例见教材第八页)

 力度:音乐中音量的强弱程度。

 速度:音乐进行中的快慢程度。

 为今后学习鉴赏音乐奠定知识基础

 四、鉴赏《草原牧歌》 (三)第一次聆听《草原牧歌》(完整聆听)

 提问:1、有哪音乐要素在发生作用?(讨论后小结出:节奏……)

 2、独奏乐器是什么?(琵琶)讲“琵琶协奏曲” 3、音乐情绪怎样?联想和想象到了什么?(富有生机和朝气、天真、活泼;联想到美丽的草原 和放牧的生活情景)

 4、节奏等形式要素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 指导学生参与鉴赏实践活动 (四)对比、聆听《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和第二主题音乐 1、分别打出两个主题的节奏。

 师:给节奏配合上高低起伏的乐音,加上力度、速度的变化,按一定的关系连接起来就为我们塑造了生动的画面,带来了美感。

 2、对比听、唱两个主题音乐。

 3、介绍几个蒙古舞蹈动作(或观看蒙古族舞蹈)

 (1)掌形和提、压腕。

 (2)播放《草原放牧》第一主题音乐,在音乐的伴奏下做提、压腕动作。

 感受音乐形式要素节奏、力度、速度和旋律、调式等要素的艺术功效。加深音乐记忆,培养和激发持久兴趣。

 五、拓展 (五)再次完整聆听《草原放牧》思考“拓展与研究”第 1、2、5 题和第3 题有关《草原放牧》的项目 完整播放音乐,学生思考后提问回答,教师做以鼓励为主的补充和评价,并做好记录,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材料之一。

 通过作题,学生也能认识到自己的进步,培养学习鉴赏音乐的信心

 教案( 三 )

 第一节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课题]:

 学会聆听

 音乐与人生

 第二课时 [教学年级]:

 高中一年级 [教学内容]:

 一、《第六(悲怆)交响曲》 二、《长江之歌》 [教学目标]:

 一、进一步认识和熟悉音乐的形式要素。

 二、聆听《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通过与《草原放牧》的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三、听赏《长江之歌》,探究音乐的各形式要素在这首作品中发挥的艺术功能,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聆听音乐的方法。

 [教学重点]:

 通过对比欣赏,感受音乐要素在《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这两部作品中所发挥的不同的艺术作用。

 [教学难点]:

 分析、探究音乐的形式要素在不同的作品中体现出的不同的特点。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回顾第一课内容,转入本课教学 1、课前播放《草原放牧》的音乐。

 2、上课后提问刚才播放的乐曲的名字是什么?乐曲体现了什么样的情绪特点?让学生回答。

 3、提问法复习音乐的形式要素。

 通过“温故而知新”达到知识系统化的掌握,为下面将要学习的内容做一个铺垫。

 新课 《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用“讲授法”简介作者、背景。

 2、用“视唱法”熟记主部主题。

 3、完整地欣赏作品

 (1)提出问题:A 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B 听了音乐后能让你联想到些什么?

 (2)欣赏音乐,并将音响与解说有机结合。

 1、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2、主题是交响乐的灵魂,是乐曲发展的基础,熟记主题可加深对乐曲的理解和感受,同时,又培养了音乐的记忆力。

 3、欣赏中依据教材分析,做适当提示,促使完成音乐语言在内心的释读。

 对比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 1、听赏《草原放牧》和《第六(悲怆)交响曲》(音乐片段),让学生比较两首作品的力度和速度有何不同? 2、唱《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的第一主题,画出旋律线,与《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进行比较,感受两段音乐不同的旋律特点。(《草原放牧》的第一主题的旋律线上节课已一画过。)

 3、标出《第六(悲怆)交响曲》第四乐章第一、二主题的节奏,拍击节奏,与《草原放牧》的节奏进行比较,体验两段音乐不同的节奏特点。

 4、复听乐曲的第一部分,并让学生用手指表示出第一、二主题。

 通过对比欣赏,使学生更清楚、更方便地认识音乐的形式要素在表达音乐情感时发挥的重要作用。

 《长江之歌》 1、教师安排学生自己阅读教科书中关于作品介绍。

 2、让学生诵读歌词,体会歌词的含义。

 3、作品欣赏

 (1)完整地欣赏歌曲,感受作品的情绪特点。

 (2)学唱歌曲的第一乐段,引导学生说出歌曲旋律、节奏的特点。

 (3)复听歌曲听前提出问题:

 A、歌曲的速度、力度有什么特点? B、歌曲的结构是怎样的?鼓励学生跟录音一起唱 一、1、2 有利于对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二、3 引导学生逐步学会自己分析、感受和理解乐曲,提高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

 拓展 思考、完成拓展与探究的 1,3,5 题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 1,3 两题,让学生自己把课上分析、讨论的结果填入书上相应的表格里。

  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采用提问的形式完成。学生回答后老师再做适当的补充。

 拓展与探究的第一、第三,旨在引导学生完整地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本身。拓展与探究部分的第五题,旨在引导学生在聆听音乐的基础上,初步掌握一些欣赏音乐的方法,并且从理论上知道一些欣赏音乐的基本常识。

 教案( 四 )

 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

 使用年级:高中一年级

 教学理念:民族因素与流行因素相结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内容:欣赏 《上去高山望平川》《刨洋芋》《脚夫调》

 音乐知识 :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感受、体验西北民歌的地方风格,认识“花儿”、“信天游”等民歌体裁。

 2)引导学生探究有关民歌的基本知识,初步认识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分析:

 本课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之高亢的西北腔,本单元内容旨在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民歌的不同地域风格及不同的民族风格,认识民歌中常见的一些体裁形式,进而认识我国民歌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世界优秀音乐文化中的绚丽瑰宝。

 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西北民歌最具代表性的“花儿”和“信天游”。《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在全国各地颇具影响,声誉极高。《脚夫调》是陕北信天游中的代表曲目,表现脚夫的复杂心情。

 教学重点、难点:

 能按歌曲的旋律、节奏等特点分辨西北的民歌。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a、播放《超级女声民歌联唱》的视频

 b、学生欣赏超级女声演唱的几首民歌后,

 提问:

 你知道超级女声演唱的都是哪个地域风格的民歌吗? (湖南—龙船调;

 四川—康定情歌;

 台湾—阿里山的姑娘;安徽—凤阳花鼓)

 c、引出课题:高亢的西北腔

 二、教学新课

 冼星海名言:民歌是中国音乐的中心部分,要了解中国音乐,必须研究民歌。

 今天,我们就欣赏西北地域的民歌:花儿、信天游

 1、欣赏《上去高山望平川》

 a、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歌曲的简要介绍:

 《上去高山望平川》是一首青海“花儿”。歌词的寓意深刻,富于哲理性。

 歌词:上去高山望平川,平川里有一朵牡丹;

 看去容易摘去难,摘不到手里是枉然。

 其旋律高亢悠扬、开阔起伏、舒展自由,显得大气磅礴。

 b、播放歌曲,学生欣赏。

 2、欣赏《刨洋芋》

 a、学生浏览课件,了解歌曲介绍:

 《刨洋芋》表现了农民收获后的喜悦心情。歌曲用起兴的方法开始,而后又集叙事与抒情为一体,短小精悍,颇具隽永之艺术魅力。

 b、回答问题:这首歌曲的演唱风格是怎样的?心情如何?

 (轻快活泼,风趣幽默;喜悦,乐观)

 3、欣赏《脚夫调》

 a、阅读歌曲简介:

 歌曲表达了脚夫赶脚时的那种寂寞惆怅、凄恻无助的心情。

 b、

 知识链接:

 什么是脚夫?

 (所谓脚夫,即为挑脚之人,亦即用肩挑背磨搞运输的村夫。山洞里没有大米,更没有南杂百货之类的东西,有的只是柴竹树木之类及竹木制品。脚夫们把这类物资一担担挑出去,又把山外的日用品一担担挑进来,闭塞的村庄就靠了这管血脉才得已生存。)

 c、播放音乐,欣赏《脚夫调》。

 4、音乐知识讲解

 a、西北民歌的基本特征:

 西北地区高原峥嵘,一望无垠的黄色土地,气候寒冷,必须向大自然做斗争,所以音调高亢、嘹亮,质朴中带着严峻和深沉。

 其中“花儿”、“信天游”最具代表性。

 b、花儿:

 “花儿”是流行在青海、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基本特点是:旋律高亢、悠长,多用假声或真假声结合的方法演唱。欣赏《花儿与少年》

 互动链接:

 跟随录音,轻声唱一唱《花儿与少年》

 c、信天游:

 “信天游”是流行在陕西、甘肃、宁夏的一种山歌。其旋律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节奏自由,旋律高亢辽阔、起伏较大的;另一种是节奏工整、结构严谨、旋律平稳、表达感情较为细腻的。

  欣赏《信天游》 李娜演唱

  互动链接:你还知道有哪些具有西北民歌特征的通俗歌曲吗?

 《黄土高坡》

 三、拓展探究

 ...

推荐访问:教案 评选 成果 优秀 记录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