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正文

2023年小学数学除法教案9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9-17 12:00:11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除法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2.使学生逐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除法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9篇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篇1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除法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 使学生逐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能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举行一次“人人争上星级榜”的活动。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的同学,都能获得老师奖励的“智慧星”和“守纪星”。大家有信心吗?

二、 练习提高

1. 用除法解决一步计算的问题。

谈话:新学期来了,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你看,他们正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呢。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4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出示题目:我们班有48位小朋友,分成4组,平均每组多少人?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48÷4=12(人),48÷2=24(张)]

提问:你能告诉大家,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呢?(交流到第二问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求全班一共需要多少张课桌的。)这两道题分别怎样计算?

2. 用除法解决连续两问的实际问题。

谈话:我们班的同学心灵手巧,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小组。有的同学正在做飞机模型呢!

课件出示:三组小朋友做飞机模型的场景。(8个同学分成两组做飞机模型,第一组做了34个,第二组做了30个。)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再问: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共做了多少个飞机模型?平均每组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飞机模型?)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提问:要知道平均每组做多少个或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必须先求什么?(必须先求出一共做了多少个飞机模型。)

比较:上面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3. 用除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1) 谈话:秋天的郊外风景如画,异常美丽。同学们想不想去游玩呀?(想!)那么,我们一起到车站去乘车吧!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5题。

提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成下面的表格:

老师

学生

汽车辆数

每辆车要坐的人数

5人

91人

3辆

学生独立完成,并把解题方法写在答题卡上。

反馈:解答上面的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2)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6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谈话:请同学们独立解答,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

(3)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组织交流(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4)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8题(在原图的基础上标出“每个小篮球35元”)。

提问: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每个小足球多少元?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或每个小篮球比每个小足球贵多少元?)

谈话: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根据一幅图提出了两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在提出的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解答后,组织反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要求“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要先求出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求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先求出3个小足球一共有多少元。)

三、 课堂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弄清解题时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能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收集和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在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下面几个问题: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和补充的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收集情境中的信息,渗透一些数学信息的方法,如以表格的形式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由组合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题思路。

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经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对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进一步反思,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虽然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收集、信息的方法,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但由于教学时间紧,学生对这些方法并没有充分的体验,更多的还是凭已有经验在解题。其次,虽然重视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解题的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希望借此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解题思路,但很多学生的交流与表达并不是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只是在机械地模仿或复述其他同学的发言。诚然,这种模仿和复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如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做到学有所思,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再次,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性的过多。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好课堂纪律,我采用了奖励“守纪星”和“智慧星”的方法,只要是上课发言积极的,能遵守纪律的学生就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事实上,过多的鼓励与赞赏,已使其失去应有的意义与价值。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实事求是、富有个性的,以充分发挥的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篇2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本节内容既是10以内数的认识的延续,又为后面学习20以内数的加减法做好了准备。学生基本上已经会数到20,对11~20各数也有了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突出以下两点:

1.注重创设情境,在乐中学。

小学一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本节课的内容都是抽象的数,单凭老师讲,学生一点兴趣也没有。在教学中设计了用摆小棒数数的方法,让学生在数数的过程中学习11~20各数,知道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它们的组成,并通过大量的操作活动和课件演示,使所学的新知识不断内化到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2.注重动手操作,在玩中学。

教学中从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结构出发,让他们通过有目的的操作、观察、交流、讨论,从直观到抽象,主动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如在理解计数单位“十”,建立“十进制”的概念时,把12根小棒作为研究材料,借助小棒,把抽象的数具体化,围绕中心问题“你认为哪一种摆法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小棒”,学生进行积极地动手操作,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摆的方法:1根1根地摆;2根2根地摆;5根5根地摆;一边摆10根,另一边摆2根;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等5种摆法。学生各抒己见,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从感知到理解,再次借助小棒动手操作,把10根小棒捆成一捆,运用转化理解10个一是这一捆,1个十也是这一捆,经历10个一是1个十的知识形成过程。通过摆一摆、说一说,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在较短的时间内理解2个十是20。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PPT课件

学生准备小棒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课件出示教材73页主题图。

师:图上画的是什么?你能分别数出来吗?

(1)苹果有几个?(2)石榴有几个?(3)桃子有几个?(4)梨有几个?

橘子、香蕉这些比较少。但是,小棒、球、正方体比较多,我们要细心数一数。(学生分别数出小棒、球、正方体的个数,并汇报)

师:我们在前面已经认识了1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来学习比10稍大一些的数。(板书课题:11~20各数的认识)

设计意图:通过数物体的个数,引入11~20各数的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教学例1。

师:以前在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的时候,同学们都习惯用小手指来帮忙,可是今天学习比10稍大一些的数,小手指不够用了,老师请来了小棒来帮助同学们学习。

1.动手操作。

(1)请同学们1根1根地数,数出10根小棒,想一想怎样摆就可以让大家一眼看出你摆的是10根小棒。(学生操作,可以捆成一捆)

(2)提问:这一捆是几个1根呀?是多少根?(是10个1根,是10根)

教师说明:1个十里有10个一,10个一就是1个十。

2.合作探究。

师:你认为哪一种摆法能很快地看出是12根小棒?为什么?

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小组内讨论、交流,并汇报做法。

预设生1:1根1根地摆。

生2:2根2根地摆。

生3:5根5根地摆。

生4:一边摆10根,另一边摆2根。

生5:把10根捆成一捆和另外的2根。

小结:摆12根小棒时,先捆成一捆小棒,是10根,再加2根就是12根。这样的摆法表示1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就是12,看起来比较清楚。

3.拓展延伸。

(1)让学生根据12的摆法,快速摆出11、13、18、19各数。

(2)学生动手操作。

(3)你觉得20应该怎么摆?为什么?

预设生1:在刚摆完的19根后面再放1根。

生2:20根就是2个10根,把10根捆成一捆,放2捆,这样就能很快地看出来。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篇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63页的例14及“做一做”题目,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教学目的:

使学生理解商末尾补“0”的意义。掌握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有0的除法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卡片。

540÷6072÷18140÷2560÷8

720÷9303÷3217÷7320÷4

2、不用计算,讲出商是几位数。

3、改正下列各题中的错误。

先让学生讨论,找出各题的错误原因,再由三位同学板演订正,其余同学在练习本上重算。

二、新接。

1、引言。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要注意商未尾的“0”;

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同样也要注意商末尾有“0”的情况。今天学习的内容是商末尾有0的两位数除法。(板书课题)

2、教学例14。7820÷23

(1)审题:商是几位数?商的最高位在哪一位上?

(2)学生试做。两人板演。

(3)教师巡视,将学生计算中出现的不同情况,分别写在黑板上。

(4)结合竖式提问:

在百位上商“3”表示多少?在十位上商“4”表示多少?个位上商“0”为什么一定要写?

教师指出:在计算过程中,除到破除数的十位商“4”,能除尽,被除数个位上的0就不必再移下来,直接在商的个位上写0。

3、改题。如果例3的被除数是7830,该怎么办?

(1)指定学生板演,其余学生试做。

(2)结合竖式讲评提问:

①当十位上商“4”,为什么还要把被除数的十位上的余数1与个位上的0移下来?(当十位上商“4”后,但被除数十位上还有数,因此要把1移下来,再把个位上的0移下来,10除以23,个位仍不够商1,在商的个位上写0,这时余数为10。)

②商的末尾不补“0”行吗?为什么?(不补0,商就不是三位数,也就不能表示3个百、4个十,而只是34,验算的结果也就不对。)

③怎样进行验算?(看除数与商的积、加上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巩固。完成第63页下面“做一做”题目。

9180÷543749÷31

先判断商是几位数,然后由学生独立练习。

四、。

今天学习的是两位数除多位数商末尾带0的除法,计算时要注意两点:

1、试商前要先确定商是几位数。

2、求出商的最高位后,除到被除数哪一位不够商1,就在商的那一位上写0。

五、作业。练习十四的第6-10题。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篇4

听了小张老师执教的《左右》一课,收获很大,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左右。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要讲清楚这个问题,单是教师口头讲述,\\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地困难。因此在讲解这一部分内容时,先通过活动让学生感悟左右,比如小游戏“听口令做动作”,说一说文具摆放的位置,自己动手摆一摆等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使之获得切身的体会和理解。

本节课小张老师用生活中有关左右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本节课的数学学习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听口令做动作活动,让学生准确的认识"左右"的位置关系,也体会了其相对性。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也建立了初步的空间概念。

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了很多有趣的活动情境,如:在课堂中,组织学生动手摆一摆,人人参与,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整节课充满生气。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让学生在实验与操作活动的过程中理解数学、学会数学。教学中,通过在桌面上摆文具这一具有操作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获得知识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的用处。

在本课的教学中,小张老师以实际生活为出发点,以学生最熟悉的左手、右手为突破口,让学生充分感知自身的左和右,还为学生创设许多轻松、愉悦的情境,学生很自然地就参与到学习中来,轻松了掌握了本节课的知识。本节课从头至尾做到了激发兴趣,保持兴趣,提高兴趣,总之,这是一节非常成功的。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篇5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第6单元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明确余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思维能力。

3、使学生经历发现知识的过程,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

教学重点:

明白余数的意义、有余数的除法算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正确写出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小棒、小圆片等。

教学过程:

(课前听音乐,活跃课堂气氛),课件插入音乐。

一、复习旧知,做好铺垫

1、教师提问:什么叫平均分?请学生回答。

生回答:每份分的同样多叫平均分。

2、教师课件出示,平均分的例子,请学生判断。

哪些是平均分?是平均分的打“√”。学生判断是不是平均分,回答老师的问题。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二、学习新课,探究新知

1、课件出示:摆6个草莓。

(1)教师:复习完了平均分,我们继续来分一分,分什么呢?看大屏幕。

生看大屏幕,分草莓。教师:听清要求,怎么分?

课件显示:有6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生专心听要求。听完后,生可以单独思考,也可以摆6根小棒试一试。教师找生汇报。生:可以摆3盘

教师可以问问:你怎么想的`?为什么可以分3盘?生1:3个2是6,所以摆3盘。生2:我是摆小棒摆出来的。生3:2+2+2=6,3个2相加是6。生4:……

(2)教师:那怎样列算式呢?指名回答。生:6÷2=3(盘)教师板书算式。

(3)教师:谁能说说算式表示的意义呢?指名回答生:有6个草莓,每2个一盘,可以摆3盘。学生共同看着大屏幕,说一遍算式表示的意义。

2、课件出示:摆7个草莓。

(1)教师:看一下,现在有几个草莓了?要求你怎么摆呢?课件出示,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几盘?

要求:每个学生用自己的7根小棒代替7个草莓摆一摆,试一试。请2个同学,到展示台上用草莓摆一摆。摆完以后,和同位交流一下。教师巡视,个别指导。汇报展示。

请学生说说你摆了几盘?生1:摆了3盘。生2:摆了4盘。

生3:摆了3盘,还剩1个。生4:……

教师:集体看展示台上学生摆的情况。问,她们摆了几盘?生:摆了3盘。

教师:摆完以后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没摆完,还剩下1个。

教师:还剩下一个,可以再摆一盘吗?生1:不可以。生2:可以。生3:……教师:为什么?

学生可能会讨论,允许她们互相说一说。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找生回答。

生1:可以再摆1盘,:要不然就剩下了。

生2:不可以再摆一盘,因为要求是每2个摆一盘。教师追问:1个够摆一盘吗?(不够)不够怎么办呢?生1:去掉。生2:剩下就剩下。生3:……

(2)教师讲授:剩下1个草莓不够摆一盘,我们给它起个名字,叫“余数”。这个摆的过程也可以用算式来表示,教师一边说一边板书。有7个草莓,每2个一盘,摆了3盘,还剩1个。就是7除以2等于3余1。商后面写6个点,再写余数。板书7÷2=3……1...余数

教师领读:7除以2等于3余1生齐读。

(3)教师:复习一下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生一起说:被除数、除数、商。今天又学习了余数。

(4)教师:同学们看一下,得数商和余数还没有单位,我们现在给

优选精品文档欢迎下载使用

它们加一下单位名称。3后面单位是什么呢?1后面呢?学生可以同位互相讨论一下。指名回答。说说为什么。生1:3盘,1个。生2:……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的结果板书单位名称。7÷2=3(盘)……1(个)

生齐读:7除以2等于3盘余1个。

(5)教师:结合摆的草莓图,说说这个算式表示的意义。学生试着说,指名回答。

明确:有7个草莓,每2个摆一盘,可以摆3盘,还余1个。(6)课件出示两幅图:“6个草莓”和“7个草莓”图6÷2=3(盘)7÷2=3(盘)……1(个)教师:你觉得这两个题目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让学生充分的说一说,指名回答。生1:……生2:……生3:……

教师总结:在整数的除法中,有整除和不能整除两种情况。也就是说,有时候平均分能正好分完。有时候平均分不能正好分完,不能正好分完,就会有剩余,剩下的就是余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的有余数的除法。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篇6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0-4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计算器计算、学习除数是一位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的道理,会计算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

3、在把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师生进行小米价钱的谈话,鼓励学生课下调查,并引出本节课的问题。

(设计意图:关于现实小米价钱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又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介绍教材上买小米的事情及有关数据信息,并做简单板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设计意图:口述问题的出处和由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二、解决问题

1、师生列出算式,让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特征”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2、提出用计算器计算的要求,学生算完后,交流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计算器计算既能满足学生急于得到答案的愿望,也为计算作铺垫。)

3、启发学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竖式计算。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出竖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更为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作准备。)

三、竖式计算

1、教师板书出21.6÷1.8的竖式,提出:怎样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参与讨论,使学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促进知识的。迁移。)

2、提出:“竖式计算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在竖式直接画去小数点后,按整数除法计算。最后,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讨论形成计算的方法,体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联系。)

四、尝试运用

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计算,21.6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请一名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促进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2、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关注商8以后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在自主尝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丰富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先讨论:把2.5扩大10倍后,30怎么办?再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除数是一位小数的计算知识。让学生经历计算方式发展的过程。)

五、课堂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篇7

一年级组教师在课内比教学活动中,选择《观察物体》同课异构。纵观一年级的这3节比武课,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倾听的习惯这两个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现在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自己听课的感想。

一、 学习材料的选择

观察物体一课,教材编写者帮学生选择的学习材料是小朋友的存钱罐。从该玩具的前后面与侧面观察到的样子不一样。有的老师建议用规则的长方体的粉笔箱,这样就地取材,便于学生观察。长方体有其特殊性,平视的时候,从不同的方向观察,观察到的结果,可能是相同的。选用不同的学习材料,观察到的结论是不相同的。那么作为老师,如何做到数学知识的科学准确呢?我们不妨这样小结:同一个物体,从不同的方向平视观察(只观察一个面),看到的样子可能不一样。

二、 学生能力的发展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能力的发展与习惯的养成也是如此,需要所有科任教师通力合作。不分年级,不分科目,朝夕努力。倾听是低年级培养孩子的重要学习习惯之一,而本课的能力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今天我着重说说这两种能力的培养在本课中的体现。

首先说观察能力。本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体现在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观察的方法要做到如下四点:

①观察的角度——平视。视平线与物体的最高点保持一致,学生只能看到物体的一个面。这样观察的目的是考虑到孩子年龄小的特点,尽量让观察结果简单可述。一(1)班的李老师,把放学具的板凳托起来,与孩子的视线等高,这样保证观察方法的示范性。

②这节课应该让孩子在观察时,有意识的渗透有序观察。在一(3)班的课堂中,当孩子观察本班同学的照片时,孩子观察到的结果是零零散散的。老师应该引导孩子,我们学习方位前后左右,那么我们可以按方位有序观察,有序陈述。

③如何引导学生小结观察结论,可以用比较的方法。把前面与后面观察到的结果比较有什么不同;左右面观察的结果又有什么区别?

④观察物体的目的最终是发展学生的空间感。观察能力在观察的基础上如何向空间感提升,要发挥想象的作用。李老师就是这样做得,在例题学习时先观察说结果。在练习时反之,先猜想,再模拟观察验证结论。这样让观察插上想象的翅膀,发展学生的空间感。只有这样细致的指导,学生观察能力的发展才不是一句空话,才能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基。

再来说说倾听习惯形成的5个标志:

①眼睛注视发言人;

②能择关键词做倾听笔记;

③能复述别人的发言内容;

④能补充发言或提出建议;

⑤能对别人的发言做简要评价。倾听是学习的起始行为,更是人类交往的基本礼仪,所以我们应把倾听作为学习习惯的头一个重点培养。

三、 学习方式的使用

现在常用合作学习的学习方式,特别是像观察物体这样的以活动为主体的课堂,更加关注学生的合作。合作学习必须合作目的清楚,分工明确,有合作的必要。以观察物体为例,如果是2人小组。那么每人观察两个面,剩下的方向要观察,孩子要转动起来。如果是4人小组合作,那么每人观察1个面。观察完毕,要在小组内交流,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并和其他小组成员比较观察的结果有什么不同。因为是小学1年级,活动之前,老师应该给学生示范;示范之后,再小组内观察。小组活动完毕,最后全班选小组汇报展示。只有这样清晰的活动步骤,明确的合作安排。合作学习才不流于形式。

四、 三维目标的落实

三维目标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三方面做了具体的描述。北师版教材在编写时充分关注学生学习的兴趣,有一系列的情景串。教师应该用好情景串,把活动做出实效,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在习得知识的前提下,发展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经验,学会数学的方法,渗透数学思想,有效的落实四基。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篇8

这一节课有以下三个亮点: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兴趣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必须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本课教学中,李老师恰当的利用多媒体创设了由七巧板拼成的守株待兔的情境,通过声情并茂的图象、声音、动画等多种形式,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需求,进而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自主探究,活动体验。

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节课李老师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了七巧板的特征。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及经验,在积极动脑、动手活动中,自主探究拼出图形,从而在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

在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让学生发挥想像,独立拼出不同的图形,接着让学生下位置去参观其他小朋友的作品,让他们充分交流,相互学习,相互评比,促使了学生之间的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

三、关注情感,评价多元。

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李老师多次让学生将各种拼法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观察、比较,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并通过学生自评、他评和老师的评价,(评价多以鼓励与表扬为主)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下面谈一谈自己的一些想法:

1、多媒体出示七巧板的有关知识介绍。是放在课前,还是放在课后呢?我个人觉得向学生介绍七巧板的有关知识,可以放在课前,即揭示了七巧板的名称之后进行。这样做可以使学生产生迫切想玩七巧板的愿望,为下面的学习作好心理和知识上的准备。

2、动手实践,体验七巧板这一个过程需要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这一个过程应该是逐步深入的过程。可以这样开展教学:用两块板拼图形→用三块板拼图形→用四、五、六块板拼图形→用七块拼图形。

3、如何体现小组的有效合作。这样合作不是老师要求的,而是在活动中学生自发需要的。

小学数学除法教案精选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掌握“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的解答方法,能熟练地列方程解答这类应用题。2、进一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索问题解决的能力和分析、推理和判断等思维能力,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弄清单位“1”的量,会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分数除法应用题的特点及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复习题:

1、下面各题中应该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

2、用方程解下列各题。

3、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六年级学生小明的体重为35千克,他体内的水分有多少千克?

让学生观察题目,看看题目中所给的三个条件是否都用得上,并说说为什么。

选择解决问题所需的条件,确定出单位“1”,并引导学生说出数量关系式。

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4、指名口头列式计算。课件出示。

二、新授

1、教学例1

根据测定,成人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2/3,而儿童

体内的水分约占体重的4/5,小明体内有28千克水分,

他的体重是爸爸体重的7/15,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例1的第一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并画出线段图来表示题意:

(2)引导学生结合线段图理解题意,分析题中的数量关系式,并写出等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3)这道题与复习题相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是它们的数量关系是一样的;不同点是水分28千克,水分占体重的4/5。体重?千克水分28千克已知条件和问题变了)

(4)这道题什么是单位“1”?单位“1”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怎样求?(引导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式,将未知的单位“1”设为χ,列方程来解决问题)

(5)启发学生应用算术解来解答应用题。

先在小组内独立解答。

课件演示计算的算式。

(根据数量关系式:小明的体重×4/5=体内水分的重量,

反过来,体内水分的重量÷4/5=小明的体重)。

2、解决第二个问题:小明的体重是爸爸的7/15,爸爸的体重是多少千克?

(1)启发学生找到分率句,确定单位“1”。

(2)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喜爱的解法进行计算,独立解决第二个问题。

(3)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理解题意的,并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课件出示线段图)

爸爸:

小明:

根据数量关系式:爸爸的体重×7/15=小明的体重

小明的体重÷7/15=爸爸的体重

①解方程:解:设爸爸的体重是χ千克。

7/15χ=35

χ=35÷7/15

χ=75

②算术解:35÷7/15=75(千克)

课件演示计算的算式。

3、用方程解应用题应注意哪些问题

首先要弄清题里有哪些数量,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然后找出题中数量间

的等量关系,再确定设哪个量为χ,并列出方程。

4、巩固练习:P38“做一做”课件出示:

学校有科普读物320本,占全部图书的2/5,科普读物相当于故事书的4/3,图书馆共有多少本书?图书馆有多少本故事书?(学生先独立审题完成,然后全班再一起分析题意、评讲)

三、巩固应用

1、小明看一本课外读物,周末看了35页,正好是这本书的5/7,这本课外读物一共有多少页?

(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最后再进行解答。)

2、一杯约250ml的鲜牛奶大约含有3/10g的钙质,占一个成年人一天所需钙质的3/8。一个成年人一天大约需要多少钙质?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250ml的鲜牛奶是多余条件)

3、人造地球卫星的速度是8千米/秒,相当于宇宙飞船的40/57,宇宙飞船的速度是多少?

(引导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式,然后确定单位“1”,再根据数量关系式进行计算)

4、小军家爸爸每月工资是1500元,妈妈每月工资是1000元,家里每月开支大约要占爸爸妈妈两人工资的3/5,小军家每月开支大约是多少元?

独立完成后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分数应用题中“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应用题”,我们知道了,如果分率句中的单位“1”是未知的话,可以用方程或除法进行解答。

推荐访问:除法 小学数学 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