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简短(4篇)

时间:2023-07-07 19:05:06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简短(4篇),供大家参考。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简短(4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简短篇一

一、在想象中丰富画面

学习课文时,我以作者的心情为线索组织教学。在第一部分,学生不难体会作者惊讶、赞叹的心情。我先让孩子们找到形容树的词句体会,想想作者为什么会如此惊讶,重点放在课文的第八自然段──描写树的部分。这一段话语句非常生动:榕树正在茂盛的时期,好像把它的全部生命力展示给我们看。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说说自己的体会,也许是文字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是很远,除了感受到一些美丽与生机之外,似乎没有深深地打动他们。或许是心还没有沉静下来,所以很难感受到作者这份在宁静中的美吧。

一直以为看景读景,是非要带着这颗善感宁静的心才能品味到其中的美丽的。为了能给学生营造气氛,我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我开始动情地朗读这一段话,慢慢地,孩子们的脸上有了一丝沉醉的气息,好像已渐入佳境。当我读完课文,他们开始踊跃地描述自己眼前出现的画面:

生1:我看到一棵很大很大的榕树,像一片森林,树叶碧绿碧绿的,把河水都映绿了。

生2:我看到大榕树的叶子非常光滑,像涂了蜡一样,反射着那翠绿的颜色,刺得我们眼睛都有睁不开。

生3:我看到一树碧绿的叶子,树叶微微地颤动着,好像榕树正在悄悄长大。

生4……

听着孩子们的描述,我心中窃喜,看来这一招还真管用。记得以前学习这种画面感很强的文章,也常用这种方法,而且屡试不爽。当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文字时,才能让想象插上翅膀,调动已有的经验与积累,与作者的文字衔接起来,填充认知上的一些空白,让画面变得丰富生动。

二、我所没想到的

第一部分的教学取得成功,于是教学第二部分时我又故伎重演,引导学生想象榕树周围千鸟竞飞、百鸟齐鸣的景象。我先用优美的语言描绘晨光中的大榕树,“……那翠绿的颜色,更加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突然,静寂的树林中起了一声鸟叫……”这一次学生更加踊跃,他们迫不及待地向我述说出现在自己眼前的画面:

生1:我看到许多鸟在我周围飞,它们挡住了我的视线,我的眼睛里除了鸟再也看不到别的。

生2:鸟太多了有的甚至停在我的头上、落在我的肩上。

生3:我仿佛看到了一场精彩的联欢会,最先飞出来的是报幕的主持人,然后鸟儿们依次出场,纷纷登台表演节目。

我忍不住为学生丰富的想象叫好,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我看到鸟飞出来拉屎。”哄的一下,教室里炸开了锅,刚才还沉浸在联欢会中的同学们一齐哄堂大笑起来。联欢会上出现了不和谐音符,我不由得火冒三丈,正准备发火忽然想到《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于是待学生稍稍安静我便问他们:“还记得《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吗?可别小看这些鸟粪,这可是宝贵的肥料,正是靠这些肥料提供养分,榕树才能有旺盛的生命力才能长这么大,长么茂盛。大榕树为鸟提供舒适、快乐的生活环境,大榕树成了鸟的天堂;鸟在榕树上生活,也为榕树提供肥料。鸟离不开树,树也离不开鸟,大自然的和谐美好使巴金爷爷不由得赞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听了这番话刚才还嘻嘻哈哈的同学们一下子安静下来,我也轻轻地吁了口气。

课后,回顾这节课,有一点值得肯定那就是:让学生沉静下来,潜心阅读,全身心地投入到作者所描绘的文字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形成丰富的画面,这样才算读出真味。但是同样的想象却产生不同的结果,那是因为课堂是动态的随时有新的内容生成,教师对课堂中的生成预设不够。不过就算是这样,学生出现了意想不到,甚至奇怪荒谬的答案,教师也不能发火,而要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想一想,只有师生和谐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简短篇二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 故事。在第六单元,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了一趟爱的旅行,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既体会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挚的友情,也感受到了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而《给予是快乐的》以其新颖的故事和独特的观点感染了每一个人,这个外国文学作品有很强的人文性,在谋篇布局上也很有特点。

在导入部分,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曾经因为什么而获得过快乐?”大部分同学都会因为获得了别人的给予而快乐,这和我要上的《给予是快乐的》的观点刚好相反,但没关系,因为他们将会因为本节课的学习而知道,不仅仅被给予是快乐的,给予同样是快乐的。

接着,我让学生先整体感知,弄清一个问题“文章中都有谁在给予?”学生边回答我边板书,然后让学生根据人物示意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白我们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的可以用“主要人物干了一件什么事”的方式,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接下来的环节,我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看看文章哪个部分最让自己感动?说说让自己感动的原因。在交流的时候,有的同学抓住了人物的对话来感悟,如从“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中感悟小男孩一心只为弟弟着想的美好心灵。有的同学抓住小男孩和保罗的动作来感悟人物的心灵……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围绕着“给予”,谈论着感动,教室里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最后,我照应开头,问了同学们另一个问题“学了本文,你还会因为什么而快乐呢?”现在同学们都能围绕“给予”来说,有的说会因为帮助同学搞卫生而快乐,有的说会因为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快乐,有的说会因为不让老师操心而快乐……此时此刻,看着学生的回答,不得不夸奖他们长大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指导上我时刻以学生为主体,重点着眼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全文以“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贯穿始终。本课教学没有华丽的课件展示,有的只是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重点句子的赏析,但却让学生感悟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上了人生美好的一课。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偶遇一个小男孩子,在产生了两次误会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灵,从而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个道理。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自然,但是又极具感染力。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想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语言,探寻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终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突现学生阅读的自主化与个性化。

一、抓住关键,引发探究欲望

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关键是学生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在课堂开始阶段,我让学生针对文末的一句对课文起到总结作用的关键句:“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指导学生好好读读,引导学生对这句话提最想知道的问题:一是保罗是怎样懂得给予是快乐的?二是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或给予是快乐的应该怎么理解?然后以这两个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再去读书,弄清整个经过,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

二、联系语境,探究词句意蕴

由于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到具体的语言,在对语言的品读中注意里面的一些关键词句,在与具体语言的对话中,探究这些词句的意蕴。如在课文第三到第五小节中,有两个近义词:“吃惊”和“惊讶”,我在课堂中就让学生反复地品读,想想这里的两个词语分别指的是什么,意在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探究意思相同的词的不同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个部分的内容。

三、设身处地,探究人物内心

“把心放到课文中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其实就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带着自己敏锐的心,到文本中去走一个来回,获得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本文中,虽然语言虽然平淡朴实,但如果细细品味,人物美好的内心世界就能跃然纸上。如“我希望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弟弟,你等着……一样美。”等语句,我想通过学生反复品读,与课文中的小男孩一起思考,设身处地地想想小男孩的心情以及内心的一些想法,从而让学生由外在的语言探究到小男孩美好的内心世界。

四、熟读深思,探究文本内涵

由于本文思想内涵较为深刻,学生一时半会儿也不能理解“给予是快乐的”的真正含义,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弄清事情经过,理解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思考: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这样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得以整合,再联系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验,深入思考,探究课文想要表达的主题,让个性化的体验在深入探究中不断升华。

五、实践运用,探究文本外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除了让学生在读书中探究文本内涵以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适当地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会实践,在运用和实践中扩大文本的外延。本堂课的结尾,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格言,以及让学生课后用心灵去完成一次作业,意在让学生在运用语言和生活实践中真正懂得 “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夕,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文章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这堂课的典型特色是具有浓浓的语文味。人物心理细腻的变化,是这个文本的特点。我在上这篇课文时,首先是从“快乐”一词去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什么是快乐的,很多学生谈到“过年了,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红包,可以穿新衣服”“六一儿童节,也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得到老师的表扬,会感到很快乐”……我抓住他们回答中的“得到”说“得到确实是让人快乐的”可是今天学习的课文——《给予是快乐的》“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课文,在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引导学生如何抓能表现小男孩的内心世界的语句,通过朗读和感悟,引导学生走进小男孩的心灵深处。学生的理解就此走向丰满而深刻。最后,在学生充分感受了保罗和兄弟俩相互的给予和关爱之后,再一次回到“快乐”一词上,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快乐的呢?很多学生谈到了“帮助别人,别人快乐我也快乐”“帮助妈妈做家务也很快乐”“别人伤心时去关心安慰他人,为别人分解忧愁自己快乐”……这堂课,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捕捉教学的资源,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学生对快乐已经由简单的“得到是快乐的”上升到“给予他人也是一种快乐”上,感情升成自然,达到心灵的共鸣。

当然,本节课是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因此,对阅读课上教的深与浅我把握得还是不够,整堂课下来,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过于细碎,没有完全体现出阅读课教学“放”的特点,这是今后自己需注意的地方。

由此,我想到,对文本的解读和捕捉关键词、关键句的能力,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语文教师理应凭着自己对语言独特的感受,带领学生走进语言的精微隐秘的深处,指点学生发现并欣赏琳琅满目的语言世界,进而将自己的言语睿智传递给他们,唤醒他们沉睡的言语感觉,点燃他们的言语悟性和灵性,使他们逐渐获得言语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正如潘新和教授说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是无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法门的。”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简短篇三

关丽艳

《飞夺泸定桥》是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篇主体课文,本单元以“红军与长征”为主题,选编了《飞夺泸定桥》《丰碑》《草地夜行》诗歌《七律长征》。“能说会写”和“语文七色光”围绕长征主题,让学生通过搜集讲述长征故事,阅读革命故事书籍,写读后感等,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让学生学习长征精神,珍惜今天幸福生活。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紧扣“飞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红军战士不畏艰险,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学习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事件的方法

回顾本节课的教学,我觉得以下以方面处理较好:

1培养学生质疑能力。古人云“学贵有疑”,因此在齐读课题后,我就引导学生“课题中哪个字引起了你的注意?你有什么疑问?”学生们马上抓住“飞”和“夺”提出:为什么要“飞夺”泸定桥?怎样夺桥的?故事中是谁向谁夺桥?然后马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入课文,展开学习。

2努力渗透写法。本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写的,教学中我在组织学生交流回答课前提出问题的过程中,就逐渐渗透了按照起因经过结果这样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作的方法,实现了阅读与写作教学的有机结合。

3整体处理课文。在精读部分,我紧扣课后习题,提出:默读课文,说一说,在红军飞夺泸定桥的过程中,哪些场面给你的印象最深?为什么?用这样一个大的问题统领全文,实现长文短教。在交流中学生们能够抓住红军夺桥时的表现体会红军的勇敢,能够抓住红军冒雨行军的场面体会红军的机智和不怕困难,理解文章主旨。

仔细思量,我觉得还有以下地方处理不当:

1在时间安排上不够合理。由于课文较长,在自由读和指名读后就已过去了十一分钟,再交流主要内容就一堂课过半,所以后面精读部分时间很紧,没有指导学生把一些重点语句读细读好,如描写桥险的句子,描写红军飞速行军中生动的比喻句,只是读了战士们冒着枪林弹雨铺桥前进的句子。如果充分指导朗读,不仅对理解文章有帮助,更为后面复述和习作中的缩写奠定基础。

2细节上处理不当。比如当学生理解了“飞”就是速度快的意思时,我就应及时追问,在文中指什么?让学生答出在文中就是指红军必须快速前进,抢在敌人之前到达泸定桥,顺势板书“飞速行军”。为后面节省时间。再比如在初读小结时没能说出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应点明。

3本节课提问的数量不多,但在交流中碎小的问题还应减少,感觉越是急于让学生回答出正确答案,就越急于提示追问,就显得碎了。对于学生的回答,评价、提升不够及时、到位,有时急于抢说。学生课文预习不够好,回答问题的完整性、条理性有待于加强训练。

4如果能用课件补充一些资料,如关于飞夺泸定桥的背景资料,播放飞夺泸定桥的视频就能将学生带入情境,课堂气氛会更热烈些。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简短篇四

爱,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使人间充满温暖。古今中外流传着无数颂扬人间真情的 故事。在第六单元,我就和孩子们一起展开了一趟爱的旅行,感受了人与人之间纯真的感情,既体会到了《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中真挚的友情,也感受到了海峡两岸的血脉亲情,而《给予是快乐的》以其新颖的故事和独特的观点感染了每一个人,这个外国文学作品有很强的人文性,在谋篇布局上也很有特点。

在导入部分,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曾经因为什么而获得过快乐?”大部分同学都会因为获得了别人的给予而快乐,这和我要上的《给予是快乐的》的观点刚好相反,但没关系,因为他们将会因为本节课的学习而知道,不仅仅被给予是快乐的,给予同样是快乐的。

接着,我让学生先整体感知,弄清一个问题“文章中都有谁在给予?”学生边回答我边板书,然后让学生根据人物示意图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让学生明白我们在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的可以用“主要人物干了一件什么事”的方式,不知不觉中教会了学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接下来的环节,我让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自学,看看文章哪个部分最让自己感动?说说让自己感动的原因。在交流的时候,有的同学抓住了人物的对话来感悟,如从“我希望自己也能当这样的哥哥!”中感悟小男孩一心只为弟弟着想的美好心灵。有的同学抓住小男孩和保罗的动作来感悟人物的心灵……课堂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围绕着“给予”,谈论着感动,教室里洋溢着幸福的味道。

最后,我照应开头,问了同学们另一个问题“学了本文,你还会因为什么而快乐呢?”现在同学们都能围绕“给予”来说,有的说会因为帮助同学搞卫生而快乐,有的说会因为帮助妈妈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而快乐,有的说会因为不让老师操心而快乐……此时此刻,看着学生的回答,不得不夸奖他们长大了。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在指导上我时刻以学生为主体,重点着眼学习方法──自读自悟。全文以“给予是令人快乐的”贯穿始终。本课教学没有华丽的课件展示,有的只是多种形式的朗读和对重点句子的赏析,但却让学生感悟到了人物的美好心灵,上了人生美好的一课。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

《给予是快乐的》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保罗在圣诞节前夜偶遇一个小男孩子,在产生了两次误会后,看到了小男孩那金子般的心灵,从而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这样一个道理。全文情节一波三折,语言朴实自然,但是又极具感染力。针对教材的这一特点,我以“自主探究”为主线,想通过引导学生通过自主读书,理解课文,并引导学生深入到文本中,理解语言,探寻文中人物的内心世界,最终对“给予是快乐的”这个道理得到深刻的感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突现学生阅读的自主化与个性化。

一、抓住关键,引发探究欲望

要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关键是学生有没有强烈的问题意识。所以,在课堂开始阶段,我让学生针对文末的一句对课文起到总结作用的关键句:“从那天起,保罗真正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指导学生好好读读,引导学生对这句话提最想知道的问题:一是保罗是怎样懂得给予是快乐的?二是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或给予是快乐的应该怎么理解?然后以这两个问题为起点,引导学生再去读书,弄清整个经过,然后再引导学生去探究为什么给予是快乐的。

二、联系语境,探究词句意蕴

由于词语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意义,所以,应该引导学生关注到具体的语言,在对语言的品读中注意里面的一些关键词句,在与具体语言的对话中,探究这些词句的意蕴。如在课文第三到第五小节中,有两个近义词:“吃惊”和“惊讶”,我在课堂中就让学生反复地品读,想想这里的两个词语分别指的是什么,意在让学生联系具体的语言环境来探究意思相同的词的不同意思,从而更好地理解这一个部分的内容。

三、设身处地,探究人物内心

“把心放到课文中去”,是一种很好的阅读方法。其实就是让学生设身处地,带着自己敏锐的心,到文本中去走一个来回,获得身临其境的阅读感受。本文中,虽然语言虽然平淡朴实,但如果细细品味,人物美好的内心世界就能跃然纸上。如“我希望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弟弟,你等着……一样美。”等语句,我想通过学生反复品读,与课文中的小男孩一起思考,设身处地地想想小男孩的心情以及内心的一些想法,从而让学生由外在的语言探究到小男孩美好的内心世界。

四、熟读深思,探究文本内涵

由于本文思想内涵较为深刻,学生一时半会儿也不能理解“给予是快乐的”的真正含义,所以我在引导学生在熟读课文,弄清事情经过,理解有关语句,体会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地思考:为什么说给予是快乐的?这样通过一个渐进的过程,让学生对课文内容在头脑中得以整合,再联系自己的情感和生活经验,深入思考,探究课文想要表达的主题,让个性化的体验在深入探究中不断升华。

五、实践运用,探究文本外延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我想:除了让学生在读书中探究文本内涵以外,还可以根据教材的内容特点,适当地让学生学会运用,学会实践,在运用和实践中扩大文本的外延。本堂课的结尾,我让学生写写自己的格言,以及让学生课后用心灵去完成一次作业,意在让学生在运用语言和生活实践中真正懂得 “给予是快乐的”。

《给予是快乐的》是一篇略读课文,讲述了圣诞节前夕,保罗偶然结识了一个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文章的重难点是从文中人物的语言和行为中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和保罗的心理感受。

这堂课的典型特色是具有浓浓的语文味。人物心理细腻的变化,是这个文本的特点。我在上这篇课文时,首先是从“快乐”一词去导入,让学生说说自己认为什么是快乐的,很多学生谈到“过年了,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红包,可以穿新衣服”“六一儿童节,也会很快乐,因为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礼物”“得到老师的表扬,会感到很快乐”……我抓住他们回答中的“得到”说“得到确实是让人快乐的”可是今天学习的课文——《给予是快乐的》“给予”是什么意思?给予为什么是快乐的呢?然后让学生根据自读要求自学课文,在弄清课文的主要内容后,引导学生如何抓能表现小男孩的内心世界的语句,通过朗读和感悟,引导学生走进小男孩的心灵深处。学生的理解就此走向丰满而深刻。最后,在学生充分感受了保罗和兄弟俩相互的给予和关爱之后,再一次回到“快乐”一词上,现在,你认为什么是快乐的呢?很多学生谈到了“帮助别人,别人快乐我也快乐”“帮助妈妈做家务也很快乐”“别人伤心时去关心安慰他人,为别人分解忧愁自己快乐”……这堂课,我根据学生的回答捕捉教学的资源,引领学生一步一步地与文本展开对话,学生对快乐已经由简单的“得到是快乐的”上升到“给予他人也是一种快乐”上,感情升成自然,达到心灵的共鸣。

当然,本节课是一节阅读课的教学,因此,对阅读课上教的深与浅我把握得还是不够,整堂课下来,课堂上提问的问题过于细碎,没有完全体现出阅读课教学“放”的特点,这是今后自己需注意的地方。

由此,我想到,对文本的解读和捕捉关键词、关键句的能力,对于一个语文教师来说是多么重要!语文教师理应凭着自己对语言独特的感受,带领学生走进语言的精微隐秘的深处,指点学生发现并欣赏琳琅满目的语言世界,进而将自己的言语睿智传递给他们,唤醒他们沉睡的言语感觉,点燃他们的言语悟性和灵性,使他们逐渐获得言语领悟能力和创造能力。正如潘新和教授说的“语文教学是一种言语感觉和言语智慧的传递,是用教师的言语感悟和言语睿智,唤醒鸿蒙未启的学生的言语灵性和悟性。一个缺乏言语感悟力和感染力的教师,是无法敲开学生的言语心智法门的。”

推荐访问:简短 反思 给予 给予是快乐教学反思简短(4篇) 给予是快乐的教学反思简短(4篇) 给予是快乐的课后反思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