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10篇

时间:2022-08-29 13:15:09 来源:网友投稿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10篇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时间:2022.06.15演讲:××2022年《百年大党面对面》全文解读PPT《百年大党面对面》完整版解读PP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10篇,供大家参考。

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10篇

篇一: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2022.06.15演讲:××2022年《百年大党面对面》全文解读PPT《百年大党面对面》完整版解读PPT课件

 前 言中宣部理论局组织撰写的《百年大党面对面》一书,以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遵循,对13个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答,用理论分析现实,以实践说明理论,思想深刻、入情入理,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生动教材。

 目 录第一章《百年大党面对面》全书介绍第二章《百年大党面对面》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第三章《百年大党面对面》全文学习第四章 《百年大党面对面》一部鲜活而有魅力的通俗理论读物

 P A R T 0 1《百年大党面对面》全书介绍

 背景介绍为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百年大党面对面

 背景介绍喜迎党的二十大更好用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喜迎党的二十大激励人们同心同德、苦干实干,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组织中央有关部门和专家学者撰写了2022年通俗理论读物《百年大党面对面》

 P A R T 0 2《百年大党面对面》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百年大党面对面》《百年大党面对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为遵循,梳理出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为什么说“两个确立”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什么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等13个重大问题。

 框架结构13个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答

 框架结构13个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答

 框架结构13个干部群众关心关注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解答

 P A R T 0 3《百年大党面对面》全文学习

 1、千秋伟业百年华章——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汹涌澎湃的历史进程从哪里开始,力挽狂澜的时代先锋就从哪里出场。在中华民族跌入黑暗深渊、面临何去何从的重大关头,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犹如划破沉沉夜霾的凌厉闪电。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以“敢教日月换新天”的英雄气概,创造了彪炳史册的历史伟业,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为恢宏的华彩篇章。站在党百年奋斗的时间节点上,我们深深感慨党为改变民族前途、人民命运、世界进程所建立的伟大功业,由衷赞叹党领导人民开启新的征程、新的事业的壮丽前景,正所谓“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千秋伟业国祚绵长,百年华章盛世气象。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会全景式回顾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光辉历程、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全方位展示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向全党全国人民发出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懈奋斗的伟大号召。这是初心不改、使命承担的郑重承诺,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的崭新起点。

 1、千秋伟业百年华章——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一、复兴伟业所需党心民意所向“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往的记录和诠释,历史活动是螺旋式发展和前进的,对当前和未来具有重要镜鉴作用。在历史的长河中,无论是中国古代的史学巨制《春秋》《史记》《资治通鉴》,还是西方著名史书《荷马史诗》《希腊波斯战争史》《高卢战记》,虽然它们描述的历史事件都早已湮没于浩瀚的史海深处,但至今仍然闪烁着耀眼的智慧光芒,给人以无限的思索和启迪。重视历史、借鉴历史,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每到重要历史时刻和重大历史关头,我们党都要回顾历史、总结经验,从历史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1945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这两个历史决议,都实事求是总结了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经验教训,在重大历史关头统一了全党思想和行动,对推进党和人民事业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

 1、千秋伟业百年华章——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一、复兴伟业所需党心民意所向现在,距离第一个历史决议制定已经过去了70多年,距离第二个历史决议制定也过去了40多年。40多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大大向前发展了,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大大向前发展了。恰是百年风华的中国共产党,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事业发展所需。百年潮涌,一心追梦。事业越是伟大,征程越是壮阔,越是道阻且长,越是苦难辉煌。在过去一个世纪里,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矢志不渝接续奋斗,在民族复兴的征途上凯歌向前,创造了彪炳史册的辉煌业绩,堪称人类发展进步史上最具标志性意义的事件之一。回望过去沧海桑田,展望明天征途漫漫,大势如潮,大道如砥,需要让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

 1、千秋伟业百年华章——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一、复兴伟业所需党心民意所向团结统一所需。总结历史,在重大问题上达成共识,对于维护全党团结统一至关重要。无论是前两个历史决议“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拨乱反正、团结一致向前看”,还是这次历史决议“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虽然产生的历史条件、现实背景、时代主题各不相同,但目的都是为了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在百年奋斗继往开来的重要时刻,总结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有利于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确保全党全国人民步调一致向前进。增强本领所需。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一百年来,我们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在总结经验中提高拒腐防变、攻坚克难的本领,在汲取智慧中增强化险为夷的能力。未来道路上,越往前走环境越复杂,任务越艰巨,风险挑战越严峻,“黑天鹅”突如其来,“灰犀牛”不期而至,“大白鲨”难以预料。党领导人民要战胜各种显性的和潜在的风险挑战,就要从历史富矿中挖掘智慧宝藏,以增强推进社会革命和自我革命的本领,提升驾驭复杂局面、化解矛盾问题的水平。

 1、千秋伟业百年华章——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二、成就彪炳史册、经验映照未来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一座全景式呈现党百年奋斗历程的光辉丰碑,一座史诗般传承党百年红色基因的精神殿堂。在展览馆靠前位置的展柜里,党的一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俄文本和中译本)格外引人注目。这份不到900字、甚至条目还有遗漏的文件,称得上是中国共产党的“出生证”。在一百年前的中国,各种政治团体层出不穷,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似乎不那么起眼,很少有人预想到能够成就今天这样的历史伟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经过顽强奋斗,在历史洪流中扭转民族命运,迎来了从落后时代、跟上时代再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创造了中华民族历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奇迹,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开拓创新,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开创崭新局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显示出强大生机活力,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一百年奋斗取得的伟大成就,足以载入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

 1、千秋伟业百年华章——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二、成就彪炳史册、经验映照未来“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决议》既总结历史、回顾既往,又致敬历史、面向未来,以贯通百年的历史巨眸、纵横四海的宏阔视野,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结合上,系统阐述了党领导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创造的伟大成就,深刻揭示了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重点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的重大成就和新鲜经验,鲜明提出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担当和行动价值。这份3万多字、7个部分的中国共产党纲领性文献,称得上党百年奋斗所有成就、所有经验的“集大成”和“精华版”。全面展示和重点突出有机结合。龙衮九章但挈一领。《决议》以跨越百年的历史长镜头,全过程回溯党领导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和历史进程,浓缩式概括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集中反映了一百年来我们党领导人民开辟的伟大道路、创造的伟大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在此基础上,《决议》将镜头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用较大篇幅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引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坚定信心,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1、千秋伟业百年华章——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二、成就彪炳史册、经验映照未来伟大意义和历史经验交相辉映。提炼历史意义、总结历史经验,都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思想活动,对于以史为鉴、增长智慧具有积极的作用。《决议》以宏阔的视角,从中国人民、中华民族、马克思主义、人类进步事业、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5个维度,精辟论述了党百年奋斗的重大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世界意义。同时,《决议》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抓住影响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系统归纳了10个方面的历史经验,深刻揭示了党领导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原因和深层密码。历史意义和历史经验相得益彰、相辅相成,进一步厚植了党和人民的精神财富,丰富和发展了强党强国的思想宝库。实践发展和理论创新相互贯通。伟大的实践催生伟大的理论,伟大的理论引领伟大的实践。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是高擎思想火炬、奋力改造山河的一百年,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一百年。《决议》把百年奋斗的实践发展线索和理论创新脉络融通起来,讲清楚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实践为理论创新创造提供了最丰厚的土壤,讲清楚一百年与时俱进的理论为实践创造指引了最光明的方向。可以说,《决议》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论”,是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真经”。

 1、千秋伟业百年华章——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二、成就彪炳史册、经验映照未来历史逻辑和现实需要彼此印证。“度之往事,验之来事,参之平素,可则决之。”一切的历史都是当下史、未来学。回顾历史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沾沾自喜,而是站在过往得失的起点上更好地开辟未来。《决议》立足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的初心使命,着眼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以百年奋斗的历史为镜鉴,从伟大胜利中激发奋进力量,从弯路挫折中吸取深刻教训,达到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的目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决议》可谓是当代中国的“资治通鉴”。

 1、千秋伟业百年华章——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三、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从17世纪世界最早的政党英国辉格党、托利党成立开始,纵观人类几百年的政党政治历史,在改造旧世界、建立新世界的滚滚洪流中,多少曾经勇立潮头的政党消失了,多少曾经辉煌一时的政党消失了。大浪淘沙,真金方显。只有那些顺应历史大势、把握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的政党,才能在潮起潮落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在世事变迁中永葆生机活力。中国共产党之所以饱经风雨沧桑而朝气蓬勃,备受千磨万击还坚忍不拔,就在于党能够穿过历史风云的迷雾,深刻洞察时代发展的大趋势,沿着正确的方向坚定前行。毛泽东同志的不朽名篇《沁园春·雪》,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从历史兴衰成败、现实力量消长中把握历史走向的高度自觉。这首词写于1936年年初党中央到达陕北不久,当时中央红军经过长征数百次残酷战斗数量锐减,国民党调集重兵企图形成“围剿”之势。在万分危急的情势下,毛泽东同志洞察到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中国共产党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我们站在了历史正确的一边,坚信革命形势必然会发生有利于我们的根本转变,坚信革命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1、千秋伟业百年华章——为什么建党百年之际我们党要作出第三个历史决议?三、把握历史大势掌握历史主动回望百年漫漫长征路,我们党什么样的困难没有经历过,什么样的挑战没有遭遇过,什么样的环境没有碰到过?可谓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大革命期间,国民党反动派和军阀屠杀了数十万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革命事业危在旦夕;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王明“左”倾错误造成的失败,给革命根据地和白区革命力量造成极大损失,革命成果几乎毁于一旦;“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使党、国家、人民遭受到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教训极其惨痛。但是我们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在重大历史关头不迷航、在关键抉择面前不徘徊,始终站在社会进步的一边,顺...

篇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平新时代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第四讲

 第四讲党和国家事业历叱性、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学习

 学习解读

 学懂

 弄通

 做实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第四讲学习解读

 中共中央宣传部发出关亍认真组织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的通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经党中央批准,为推劢进一步兴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高潮,更加自觉用这一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劢工作,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要求各级党组织要按照学懂弄通做实的要求,组织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原文原著,用好《三十讲》这一重要辅劣读物,深入理解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一步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切实把思想和行劢统一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来,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

 摘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科学理论的价值就在亍回答时代课题、推劢实践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升华而成的,在指导实践、推劢实践中发挥出巨大威力。

 编者按: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编写、学习出版社出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一中、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分三十讲专题。以下是第四讲内容。

 前

 言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第四讲学习解读 党和国家事业历叱性

 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丌平凡的5年。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提出一系列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丼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劢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

 前

 言

 党和国家事业历叱性

 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

 第四讲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第四讲学习解读 前

 言

 全面把握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 深刻理解历史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史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充分认识取得历史性变革和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 根本性的变革和成就

 党和国家事业历叱性

 学懂

 弄通

 做实

 全面把握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历叱性变革和历叱性成就

 一

 深刻理解历叱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叱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二

 充分认识取得历叱性变革和历叱性成就的根本原因

 三

 第一部分

 全面把握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历叱性变革和历叱性成就

 第四讲学习解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 5年,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全球性问题加剧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一系列深刻变化,我们党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迎难而上,开拓进取,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生历叱性变革。

 全面把握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历叱性变革和历叱性成就

 这些历叱性变革,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第四讲学习解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发生深刻变革

 1 1

 针对过去一个时期党的领导弱化问题比较普遍的状冴,党中央果断提出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的重大政治要求,强调党的领导是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根本保证,强调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强调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从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纨律建设等方面着手,完善坚持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坚持民主集中制,严明党的政治纨律和政治觃矩,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和宗派主义,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这些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纠正了一个时期以来在坚持党的领导问题上出现的模糊认识和错误思想认识,扭转了在一些地方和部门存在的党的领导弱化和党的建设缺失现象,实现了全党思想上统一、政治上团结、行动上一致,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

 第四讲学习解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发展理念和发展方式发生深刻变革

 2 2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经济“三期叠加”以及发展丌平衡丌充分、丌协调、丌可持续问题突出的丌利条件和复杂形势,党中央果断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加快完善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体制机制,坚定丌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丌移推进“三去一降一补”,接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等重大战略,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特别是强调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丌简卑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这些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使全党全国的发展观念发生深刻变化,推动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我国发展培育了新动力、拓展了新空间,有力推动了我国发展丌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前进。

 第四讲学习解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各方面体制机制发生深刻变革

 3 3

 针对我国各方面体制机制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战略决策,强调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面临的矛盾越多、难度越大,越要敢亍啃硬骨头,敢亍涉险滩,敢亍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5 5年时间内,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了 38次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共审议、通过重点改革文件 360多个,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共推出 1500多项改革丼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户籍制度、考试招生制度、生态环保等关乎民生的改革丼措陆续落地实施。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就,全社会发展活力和创新活力明显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显著提升。

 第四讲学习解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全面依法治国发生深刻变革

 4 4

 针对我国法治建设相对滞后,有法丌依、执法丌严、违法丌究、司法丌公等问题严重影响社会公平正义不和谐稳定的状冴,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统筹加强科学立法、严栺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各环节建设,统筹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全面推进司法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日益完善。这些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有效提高了国家机构依法履职能力,有效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发展的能力,有效增强了全社会法治意识,有效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维护了人民群众合法权益,显著增强了我们党运用法律手段领导和治理国家的能力。

 第四讲学习解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发生深刻变革

 5 5

 针对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和各种错误思潮、观点给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带来的严重干扰,党中央果断作出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的重大工作部署,就意识形态领域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阐明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仸制,加强宣传舆论阵地管理,加强网络舆论监管,对错误思想敢亍亮剑、敢亍斗争,坚决遏制各种错误思想炒作和蔓延。这些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大大增强了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有效扭转了意识形态领域一度出现的被动局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广泛弘扬,互联网建设管理运用丌断完善,主旋律更加响亮,正能量更加强劲,文化自信得到彰显,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大幅提升,全党全社会思想上的团结统一更加巩固。

 第四讲学习解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生态文明建设发生深刻变革

 6 6

 针对导致发展丌可持续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党中央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实行最严栺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倡导“绿水青山就是釐山银山”的理念,强调“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全面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全面加强生态环境整治,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积极参不全球环境治理,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重规程度、投入力度前所未有。这些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显著增强了全党全国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有效遏制了漠规生态环境、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和倾向,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

 第四讲学习解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发生深刻变革

 7 7

 针对国防和军队建设上存在的许多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以及部队内部的丌正乊风、腐败问题,党中央果断作出在全军开展正风肃纨的重大政治决策,在古田召开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对新形势下政治建军作出部署,坚定丌移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坚持改革强军,全面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形成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新栺局,推动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坚持依法治军、从严治军,推进治军方式根本性转变。坚持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推进科技兴军,加强练兵备战。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组建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突出抓好维护政治安全。这些重大丼措和重大工作,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叱性突破,实现了人民军队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提高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水平,显著加强了国家安全工作,显著提升了我们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能力。

 第四讲学习解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发生深刻变革

 8 8

 针对来自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特别是一些西方国家加紧对我国进行围堵、干扰、遏制,党中央果断对外交总体布局作出战略谋划,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推进全方位外交,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正确义利观,阐明我国的全球治理观、新安全观、新发展观、全球化观等,倡议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构建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在对外工作上取得一系列新突破,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布局。审时度势、精心运筹,开展钓鱼岛维权斗争,划设东海防空识别区幵实施常态化管控,强化对南海重点岛礁和海域管控,抓住时机推进南海岛礁扩建工程建设,取得了经略海洋、维护海权的历叱性突破。这些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大大提高了我国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营造了我国发展的和平国际环境和良好周边环境,提高了我国参不全球治理能力和水平,为我国发展在国际上赢得了战略主动,为世界和平不发展作出了新的重大贡献。

 第四讲学习解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 全面从严治党发生深刻变革

 9 9

 针对新形势下党执政面临许多新的重大风险考验和党内存在的腐败等突出问题,党中央果断作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部署,幵以顽强的意志、空前的力度加以推进,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大力推进理想信念教育,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与题教育,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纨律和政治觃矩,坚决纠正选人用人上的丌正乊风。出台幵坚持实施中央八项觃定,严厉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全面强化党内监督,巡规利剑作用彰显,实现中央和省级党委巡规全覆盖。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丌移“打虎”、“拍蝇”、“猎狐”,包括严肃查处周永康、薄熙来、郭伯雄、徐才厚、孙政才、令计划等人的重大腐败案件。这些重大工作和重大成就,刹住了一些过去被认为丌可能刹住的歪风邪气,攻克了一些司空见惯的顽瘴痼疾,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消除了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管党治党实现从“宽松软”到“严紧硬”的深刻转变。党内政治生活气象更新,党内政治生态明显好转,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显著增强,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更加巩固,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政治保证。

 第二部分

 深刻理解历叱性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历叱性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

 第四讲学习解读 《...

篇三: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原文 受中央政治局委托,我就《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起草的有关情况向全会作说明。

 一、关于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议题的考虑 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早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指出:“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在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在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的关头,1945 年,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建党以后特别是党的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前这一段党的历史及其经验教训进行了总结,对若干重大历史问题作出了结论,使全党特别是党的高级干部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认识达到了一致,增强了全党团结,为党的七大胜利召开创造了充分条件,有力促进了中国革命事业发展。

 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同志说:“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这样来制定方针政策,就能统一全党思想,达到新的团结。这样的基础是最可靠的。”1981 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前党的历史,总结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评价,特别是正确评价了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分清了是非,纠正了“左”右两方面的错误观点,统一了全党思想,对推动党团结一致向前看、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产生了重大影响。

 现在,距离第一个历史决议制定已经过去了 76 年,距离第二个历史决议制定也过去了 40 年。40 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大大向前发展了,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大大向前发展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40 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

 党中央认为,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党中央认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波澜壮阔,时间跨度长,涉及范围广,需要研究的问题多。总的是要按照总结历史、把握规律、坚定信心、走向未来的要求,把党走过的光辉历程总结好,把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的辉煌成就总结好,把党推进革命、建设、改革的宝贵经验总结好,把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砥砺奋进的理论和实践总结好。具体来说,就是要深入研究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百年历程,全面总结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历史进程、为国家和民族建立的伟大历史功绩;深入研究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历程,深化对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深入研究党不断维护党的团结、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的百年历程,深刻领悟加强党的政治建

 设这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和政治优势;深入研究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历程,深刻认识党同人民生死相依、休戚与共的血肉联系,更好为人民谋幸福、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深入研究党加强自身建设、推进自我革命的百年历程,增强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的坚定和执着,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党中央认为,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要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要坚持正确党史观、树立大历史观,准确把握党的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主流本质,正确对待党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失误和曲折,从成功中吸取经验,从失误中吸取教训,不断开辟走向胜利的道路。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

 对这次全会决议起草,党中央明确要求着重把握好以下几点。

 第一,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我们党已先后制定了两个历史决议。从建党到改革开放之初,党的历史上的重大是非问题,这两个历史决议基本都解决了,其基本论述和结论至今仍然适用。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党的工作中也出现过一些问题,但总体上讲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是顺利的,前进方向是正确的,取得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

 基于此,这次全会决议要把着力点放在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上,以推动全党增长智慧、增进团结、增加信心、增强斗志。

 第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这次全会决议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主要考虑是,对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期间的历史,前两个历史决议已经作过系统总结;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成就和经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二十周年、三十周年时党中央都进行了认真总结,我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也作了系统总结。因此,对党的十八大之前的历史时期,这次全会决议要在已有总结和结论的基础上进行概述。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有利于引导全党进一步坚定信心,聚焦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迈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

 第三,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评价注重同党中央已有结论相衔接。关于党的十八大之前党的历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前两个历史决议、党的一系列重要文献都有过大量论述,都郑重作过结论。这次全会决议坚持这些基本论述和结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九十周年大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大会特别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等重要会议上,对党的历史都作过总结和论述,体现了党中央对党的百年奋斗的新认识。这次全会决议要体现这些新认识。

 二、决议稿起草过程 今年 3 月,中央政治局决定,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成立文件起草组,由我担任组长,王沪宁、赵乐际同志担任副组长,党和国家有关领导同志及有关中央部门和地方负责同志参加,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承担文件起草工作。

 4 月 1 日,党中央发出《关于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重点研究全面总结党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问题征求意见的通知》,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

 从反馈意见看,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一致认为,党中央决定通过召开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是郑重的历史性、战略性决策,充分体现党牢记初心使命、永葆生机活力的坚强意志和坚定决心,充分体现党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和使命担当,充分体现党立足当下、着眼未来、注重总结和运用历史经验的高瞻远瞩和深谋远虑。一致赞成这次全会着重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并就决议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提出了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

 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普遍认为,一百年来,党团结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持续奋斗,创造了彪炳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奇迹,彻底扭转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生动谱写了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的壮丽篇章,成功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立了不朽功业,为

 促进人类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在这一伟大征程中,党和人民积累了极其丰富的宝贵历史经验。这些都值得系统总结。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建议,这次全会在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重点总结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及新鲜经验。

 按照党中央部署,文件起草组认真学习党的重要历史文献,充分吸纳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意见和建议,深入研究重大问题,认真开展决议稿起草工作。

 9 月 6 日,根据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决议征求意见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包括征求党内部分老同志意见,还专门听取了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意见。

 从反馈意见情况看,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对决议征求意见稿给予充分肯定,一致赞成决议稿的框架结构和主要内容。一致认为,决议稿最鲜明的特点是实事求是、尊重历史,反映了党的百年奋斗的初心使命,符合历史事实;决议稿对重大事件、重要会议、重要人物的论述和评价,同党的历史文献既有论述和结论相衔接,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关于党的历史的新认识。决议稿总结概括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全面、深刻、系统反映了党对中国、对人类作出的历史性贡献;总结概括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贯通历史、现在、未来,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

 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普遍认为,决议稿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是以史为鉴、开

 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同党的前两个历史决议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必将激励全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争取更大荣光。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提出许多好的意见和建议。文件起草组逐条分析这些意见和建议,做到能吸收的尽量吸收。经反复研究推敲,对决议稿作出 547 处修改,充分反映了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意见和建议。

 在决议稿起草过程中,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 3 次会议、中央政治局召开 2 次会议进行审议,形成了提交这次全会审议的决议稿。

 三、决议稿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决议稿除序言和结束语之外,共有 7 个部分。

 第一部分“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阐明这一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分析党产生的历史背景,总结党领导人民在建党之初和大革命时期、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进程和创造的伟大成就,以及创立毛泽东思想、实施和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重大成就。强调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华民族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中国发展从此开启了新纪元。

 第二部分“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和推进社会主义建设”。阐明这一时

 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巩固新生政权,成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打开对外工作新局面的历史进程和创造的伟大成就。总结党加强执政党建设所作的努力和积累的初步经验,在阐述这一时期党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进行科学评价。强调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人民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也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三部分“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阐明这一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继续探索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强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总结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作出的历史贡献,从党领导全面开展拨乱反正、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容应对关系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一系列风险考验、推进祖国统一大业、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开创和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

 程等方面,展现新时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和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强调这一时期党领导人民创造的伟大成就,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以英勇顽强的奋斗向世界庄严宣告,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指引中国发展繁荣的正确道路,中国大踏步赶上了时代。

 第四部分“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阐明这一时期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阐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一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概括党的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

篇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理解“十个明确”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 + 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 数字经济与共同富裕

 深入理解“十个明确”

 坚定捍卫“两个确立”

 —— 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

 每到重大历史关头,中国共产党人总会吹响嘹亮的号角。

 2021 年 11 月 8 日至 11 日,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重要会议,通过了一份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 在党成立 100 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发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

 洞察历史规律,掌握历史主动,汲取前行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历史自信、坚持团结统一、坚定责任担当、坚持自我革命,引领亿万人民以更加昂扬的奋斗姿态奋勇前进,必将从胜利走向更灿烂的辉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催人奋进。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决议》对这一思想的定位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同时,《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八个明确”的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行了进一步概括。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丰富和发展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

 第一个“明确”,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这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是作为第八个“明确”来讲的,现在放到了第一个,可见重要性提高了。《决议》还强调,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第二个“明确”,即明确了总任务,这与党的十九大报告一样。

 第三个“明确”,即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这里“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新加的。党的十九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民主问题做了探索,提出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比西方的民主更先进,更具有实际效果。

 第四个“明确”,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这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内涵与时俱进了,第一个“全面”的内涵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展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第五个“明确”,即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这个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一样。

 第六个“明确”,即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这个也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一样。

 第七个“明确”,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这个“明确”是新增的。

 第八个“明确”,即明确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这个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一样。

 第九个“明确”,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关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里加了一句新话,即: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就是要坚持胸怀天下。

 第十个“明确”,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比,这个“明确”是新增的。

 以上“十个明确”,第一个“明确”是坚持党的领导,第十个“明确”是全面从严治党,可见,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建设。

 二、深刻理解“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 《决议》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怎么理解?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

 第一,应对危机和挑战呼唤核心。一百多年前,恩格斯曾经用“汪洋大海上航行的船”来比喻过领袖与事业的关系。他说,“联合活动,互相依赖的工作过程的复杂化,正在取代各个人的独立活动。但是,联合活动就是组织起来,而没有权威能够组织起来吗?”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更需要团结亿万人民来共同奋斗,需要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努力,中国前进的航船不能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不能没有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二,有利于推动改革决策部署的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本位主义,决不允许“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决不允许在贯彻执行中央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

 第三,转向从上到下推进确定好的改革路线图。必须按照时间表予以完成。

 第四,新时代治国理政显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作为核心的领导能力。《人民论坛》杂志曾刊登了一篇解读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核心能力”的文章。文章从自信笃定的政治意志力、高瞻远瞩的全局掌控力、坚韧无畏的变革创造力、大气厚重的凝聚感召力四个维度进行了分析。正是因为具有这四大核心能力,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党内多次全会对中国未来的发展做出了顶层设计,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

 第五,意味着责任非常重。习近平总书记把个人命运与党、国家、民族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习近平主席在意大利众议院同众议长菲科举行会见时说,这么大一个国家,责任非常重、工作非常艰巨。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我愿意做到一个“无我”的状态,为中国的发展奉献自己。

 总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始终掌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 —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决议》专题党课 历史传承基因、烛照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党的历史是最生动、最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对历史进程的认识越全面,对历史规律的把握越深刻,党的历史智慧越丰富,对前途的掌握就越主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以宏阔的视角总结党的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概括具有根本性和长远指导意义的历史经验,体现了党重视和善于运用历史规律的高度政治自觉,体现了党牢记初心使命、继往开来的自信担当。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征程上,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深入研究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方能始终掌握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增强锚定既定奋斗目标、意气风发走向未来的勇气和力量。

 历史主动精神昭示苦难辉煌的奋斗初心,蕴含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成功密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历史主动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觉能动性、深刻把握历史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大势、担当历史使命的清醒自信,蕴含掌握斗争与发展的主动权、勇毅前行开辟未来的宝贵品质。

 历史主动精神展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鲜明特质。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包涵多个层面,深层次体现在道路选择和文化传承上的主动,直接体现在理论指引和领导力量上的主动。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掌握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拥有了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形成了领导中国人民奋勇前行的领导核心,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有了精神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历史主动精神贯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使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大支撑。同时,历史主动精神蕴含于中国共产党缔造的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精神谱系之中,是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伟大精神的共同特质,丰富发展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

 历史主动精神蕴含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书写最恢宏史诗的制胜密码。从精神主动走向命运主动,从发展主动走向时代主动,中国共产党人不仅深刻厚植了中华民族越来越自信的历史主动力量,而且成功开拓了中华民族越来越强健的历史主动道路。百年来,我们党团结带

 领人民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在非凡奋斗历程中,党领导人民科学分析和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始终掌握事业发展的历史主动,相继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了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推进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历史主动精神提供赢得伟大斗争、开创伟大事业的重要法宝。创造历史是一个政党的使命,历史主动是一个政党的清醒。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巨大的政治勇气、强烈的责任担当,作出了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科学判断,着眼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紧紧抓住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大势,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为建设美好世界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历史主动精神推动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而这一时期的伟大成就又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正如《决议》所指出,今天,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正在信心百倍书写着新时代中国发展的伟大历史。

 “十个坚持”揭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 围绕“过去我们为什么能够成功、未来我们怎样才能继续成功”这一重大命题,《决议》从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理论创新、坚持独立自主、坚持中国道路、坚持胸怀天下、坚持开拓创新、坚持敢于斗争、坚持统一战线、坚持自我革命等十个方面全面总结和系统回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十条历史经验是系统完整、相互贯通的有机整体,揭示了党和人民事业不断成功的根本保证,揭示了党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的力量源泉,揭示了党始终掌握历史主动的根本原因,揭示了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根本途径。” “十个坚持”是百年来党领导人民艰辛探索、接续奋斗理论和实践的科学总结。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是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善于总结历史经验是党鲜明而独特的政治优势。“十个坚持”是党奋斗百年用鲜血和汗水凝结出来的理论结晶,凝结着《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基本精神和要求,也凝结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邃的历史思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这‘十个坚持’同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提出的‘九个必须’等结合起来,一体学习理解、一体贯彻落实。” “十个坚持”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唯物史观是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决议》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用具体历史的、客观全面的、联系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党的历史。“十个坚持”相互贯...

篇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六十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取得哪些重大成就论文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鼓舞和推动下,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 我国的改革开放大业已经进行三十年了 。

 这三十年是伟大的三十年, 是祖国大地山河面貌巨变的三十年, 也是中国人民改写历史、 谱写新的篇章的三十年。

 在改革开放强劲东风的推动下, 我国的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综合国力大大增强,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

 到 2006 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达 21 万亿人民币, 比 1980 年增长 10.5 倍; 国家财政收入已达 3.93 万亿元, 比 1980 年增长 32.4 倍; 外贸进出口总额已达 17604 亿美元, 比1980 年增长 45.2 倍;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759 元, 比 1980 年增长 4.3 倍;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587 元, 比 1980 年增长 3.8 倍。

 我国十三亿人民, 不仅解决了衣食温饱问题,而且生活质量、 膳食结构大大改善。

 工业化进程大大加快, 已经建成了比较完整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科技教育及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已经形成, 实现了由封闭半封闭经济向开放型经济、 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

 三十年的时间, 我国已经基本实现了两步战略目标——由饥饿到温饱、 由温饱到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贫穷落后、 商品匮乏、 定量供给的时代已成为历史。

 这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转折。

 从世界范围看, 我国经济总量已名列前茅, 人均收入也由低收入国家进入中下收入国家的行列, 全国人民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奋进。

 在庆祝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巨大成就的时候, 简要回顾一下我国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怎样逐步展开的, 从中吸取经验和教训, 将是十分有益的。

 再没有比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够说明改革开放取得的丰硕成果。如果从 1978 年开始算起,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天经历了整整的三十年。

 三十年, 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978 年 12 月 8 日 ,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会议由华国锋主持。

 会议决定把全党工作的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全会批判了“两个凡是” 的错误方针, 充分肯定了必须完整地、 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高度评价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

 确定了解放思想、 开动脑筋、 实事求是。

 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全会在正确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 决定停止使用 “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口号, 否定“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 的错误理论。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 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一)

 改革开放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命运, 也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 十年“文化大革命” , 国家在左的政治路线指引下, 国民经济损失总计约 5000 亿元。

 计划经济时代, 人民普遍吃不饱, 穿不暖。

 买粮食要用粮票, 买棉布要用布票, 买食用油要用油票, 票是人民经济生活中的主角; 肉类这种普通百姓的奢侈品要留到过年才能享用; 在当时的条件下, 别说一个大学生, 即使一个高中毕业生都是社会上的香饽饽。

 唯一令人怀念的就是那个时代民风真的很淳朴, 路不拾遗; 官风廉正, 没有现代社会那些纸醉金迷、 醉生梦死。短短的 30 年, 中国人民的生活实现了由贫穷到温饱, 再到整体小康的跨越式转变; 中国社会实现了由封闭、 贫穷、 落后和缺乏生机到开放、 富强、 文明和充满活力的历史巨变。

 中国人民的物质生活基本达到小康、 主人翁意识显著增强、 受教育水平和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中国社会先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经济政治文化建设成效显著、社会整体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等等。

 今天, 在世界上, 没有哪个国家会说我们中国人是劣等公民, 说我们是东亚病夫。

 蓬勃发展

 的经济, 接连上天的卫星, 奥运赛场上一面又一面的金牌让那些嘲笑中国人的高傲自大者无话可说。

 在生产力高速发展, 外资涌入国门, 引进国外先进科技的同时, 一些资产阶级思想死灰复燃了。

 君不见, 因贪污受贿而落马的高官比以前多了么; 高校周围的宾馆旅店生意火暴, 夜夜爆满; 警匪一家, 人民警察公然为各种黑社会性质的组织提供庇护伞…… 难道这些是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阵痛么?

 (二)

 中国的发展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借鉴 历史的发展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的形态发展要经历原始社会——努力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共产主义社会五个形态。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人类文明发展的两条主要道路和两种基本模式。

 资本主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阶段, 是人类文明发展到社会主义阶段的重要环节。

 从人类文明整体发展进程看,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是不可逾越的。

 但是, 我们也必须正视一个历史事实:

 资本主义的整体发展和文明进步, 固然与资产阶级及其制度自身的历史进步性有关, 但我们也不能忽略其“整体文明” 是以某种程度的与文明精神背道而驰的手段实现的。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只使少数国家在其历史发展中实现了“血淋淋” 的“文明和进步” , 而使大多数国家长期处于贫穷落后状态。

 民族振兴的壮丽诗篇 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p> 1 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已经走过了整整一个甲子。

 60 年间,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 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自强不息, 奋发图强, 把一个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建设成为拥有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伟大壮举。

 60 年间, 我们全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并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和发展; 我们成功找到了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走上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征程中奋勇前进。

 60 年来,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突出表现在:

 </p>

 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新中国的成立, 极大地解放了社会生产力, 经济发展不断实现大的飞跃。

 1 952—2008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 679 亿元增加到 30 多万亿元, 实际增长 76.8 倍, 年均增长 8.1 %。

 特别是改革开放 30 年来, GDP 年均增长 9.8%, 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 3 倍多。

 目前, 我国粮食、 棉花、 肉类、禽蛋等主要农产品, 以及钢、 煤、 水泥、 化肥等 21 0 种工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并成为电脑、 移动电话等新兴电子产品和彩电、 冰箱、 汽车等现代耐用消费品的生产大国。

 国家财政收入大幅增加, 1 950 年只有 62 亿元, 2008 年突破了 6 万亿元大关。

 外汇储备迅猛增长, 2008 年底达到 1 9460 亿美元, 成为世界第一大外汇储备国。

 </p>

 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国际竞争力明显提升。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机械化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 粮食总产量稳定在 1 万亿斤的水平, 人均粮食占有量达 800 斤左右, 在人口比 1 949年增长 1 .5 倍的基础上, 实现了人均占有量的翻番。

 我们依靠自己的力量, 用占世界不到 1 0%的耕地, 养活了世界 20%的人口, 创造了世界农业发展史上的奇迹, 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 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已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

 2008 年, 工业增加值达到 1 2.9 万亿元, 按可比价格计算, 比 1 978 年增长 25.6 倍, 比新中国初期更是增长了上百倍。

 以信息、 航空航天、 生物医药、 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三位。

 服务业发展迅猛、 规模扩大, 2008 年, 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超过 1 2 万亿元, 扣除价格因素, 是 1 952 年的 84 倍。

 铁路、 公路、 机场、 港口等基础设施和能源、原材料等基础产业的发展日新月异。

 截至 2008 年底, 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8.01 万公里, 比 1 949 年增长 2.67 倍, 铁路时速也实现了从 43 公里到 350 公里的跨越;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 总长度已超过 6 万公里,仅次于美国, 位居世界第二; 一次能源生产总量达到 26 亿吨标准煤, 比 1 949 年增长 1 08.5 倍, 成为世界第一大能源生产国。

 </p>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成效显著, 区域协调发展迈出重要步伐。

 经过 60 年的大

 规模建设和调整, 我国产业层次不断升级, 结构不断优化, 关系趋向合理。

 1 952 年, 我国三次产业比重分别为 51 %、 20.8%、 28.2%, 2008 年调整为 1 1 .3%、 48.6%和 40.1 %, 产业结构的现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为了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中央提出了符合国情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 西部大开发迈出实质性步伐, 东北振兴呈现良好态势, 中部崛起战略付诸实施, 东部率先积极推进, 生产力布局趋向协调, 地区之间经济增速差距趋向缩小。

 </p>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充沛。

 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积极推进, 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不断增强。

 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 目前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已占 GDP 的 60%左右, 吸纳的就业人数占全国城镇就业的 70%以上。

 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显著增强。

 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价格已由市场决定, 目前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和生产资料销售总额中, 市场调节价所占比重已分别达到 95.6%和92.4%。

 宏观调控体系逐步健全, 部门间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计划规划、 财政、 金融、 产业政策等方面的协同作用明显增强, 调控方式实现了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的转变, 调控手段实现了由主要依靠行政手段向主要依靠经济和法律手段的转变。

 </p>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 开放型经济水平显著提高。对外贸易快速发展,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1 950 年, 我国进出口总额仅为 1 1 .3 亿美元, 2008 年达到 2.56万亿美元, 从 2004 年开始稳居世界第三位, 工业制成品特别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成为出口商品的主导力量。

 利用外资规模与质量不断提高, 1 979—2008 年, 全国实际使用外资额超过 1 万亿美元, 从 1 993年起已连续 1 7 年成为吸收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 全球 500 强已有 480 多家在华投资。

 境外投资合作跨越式发展, 2000—2008 年, 我国累计境外投资 1 31 0.4 亿美元, 年均增长 64%。

 </p>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扎实推进, 节能减排成效明显。

 “十一五” 前三年, 全国单位 GDP 能耗累计下降 1 0.1 %, 节约能源约 2.9 亿吨标准煤。

 按照 2005 年的可比价计算, 全国单位 GDP 能耗已由 1 978 年的每万元 3.745 吨标准煤, 减少到 2008 年的 1 .1 02 吨标准煤, 年均下降 4%。

 生态建设积极推进, 森林覆盖率不断提高, 沙化土地扩张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环境保护不断加强, 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初步得到控制,“十一五” 前三年, 全国二氧化硫、 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分别累计下降 8.95%和 6.61 %。

 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积极扎实推进。

 </p>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实现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1 949 年,城镇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不足 1 00 元, 2008 年达到 1 5781 元, 扣除价格因素, 实际增长 1 8.5 倍; 1 949 年,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不足 50 元, 2008 年达到 4761 元。

 消费结构不断升级, 城乡 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 1 978 年的 57.5%和 67.7%下降到 2008 年的 37.9%和 43.7%, 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已属于富裕型, 农村居民也达到了小康水平。

 扶贫开发取得历史性成就, 2007 年, 我国农村绝对贫困人口已从 1 978 年的 2.5亿人下降到 1 479 万人, 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从 30.7%下降到 1 .6%。

 </p>

 科技教育快速发展,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新中国成立之初, 我国只有 30 多个专门科研机构, 全国自然科学研究者不足 500 人, 到 2008 年, 科技人员已达 4200 万人, 整体科技实力已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部分领域已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教育事业长足发展, 新中国成立前, 全国文盲、 半文盲人口占总人口的 80%,1 5 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仅为 1 .6 年。

 2008 年, 平均受教育年限已达到 8.7 年; 全国中小学生全面享受免费义务教育; 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 1 949 年的 1 .5%左右上升为 74%; 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 23.3%,超过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标准 8.3 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事业长足进步, 初步建成了覆盖城乡 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城乡 医疗卫生条件明显改善。

 国民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主要健康指标已位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达到了中高收入国家的平均水平。

 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相比, 2008 年, 我国孕产妇死亡率由 1 500人/1 0 万人下降到 34.2 人/1 0 万人; 婴儿死亡率由 200‰下降到 1 4.9‰; 人均期望寿命从 35 岁提高到 73岁。

 文化、 体育、 广播影视等社会事业成就巨大。

 </p>

 回顾新中国成立 60 年来的发展历程, 我们取得的成就举世瞩目, 积累的经验也弥足珍贵。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是我们国家富强、 民族振兴的必由之路; 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是我们取得前所未有历史性进步的重要保障;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是我国经济社会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动力源泉; 坚持以人为本、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根本保证。

 这些经验, 都是我们今后要更好地继承和大力弘扬的。

 </p>

 总结我国建国以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方面取得的成就及其必然性, 作为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承担历史责任 谈到当代大学生的历...

篇六: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dquo; 十二五"时期我国发展取得重大成就牟志祥“ 十二五” 时期,是我国在实现“ 两个一百年” 奋斗目标历史进程中极为重要的五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一、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经济总量稳定增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始终处于深度调整之中,复苏进程曲折艰难。面对比以往更加复杂混沌的情况,我国妥善应对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创新宏观调控方式,推动形成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力转换、发展方式转变加快的良好态势。“ 十二五” 前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年均增长8.o%,增长速度领先全球主要经济体(危机后,美国、日本、德国年均增长分别为1.1%、0.1%、0.7%,新兴经济体中南非、巴西、俄罗斯、印度分别为3.6%、3.O%、1.3%、6.9%) ,“ 十二五” 规划目标即将胜利实现。2014年与2010年相比,国内生产总值从40.2万亿元增至63.6万亿元;按美元折算,从6万亿美元增至10.4万亿美元,稳居世界第二位;占全球经济比重由9.2%上升到13.3%。201 1—2014年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25%。据世界银行数据,我国人均国民总收入由2010年的4300美元提高至2014年的7380美元,在中等收入国家中的位次不断提高。综合国力稳居全球第一阵营。“ 十二五” 以来,我国综合国力大跨步增强,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影响力持续提高,在第一阵营的地位得到巩固提升。从经济实力看,2014年我国GDP总量牢牢占据世界第2位。2010年底我国GDP总量刚刚超过日本,而现在已经是日本的两倍多,领先优势十分明显。从产业竞争力看,2014年我国制造业产值占全球制造业产值份额上升至25%,自2010年起稳居世界第1制造大国之位;在世界500种主要工业品中,220种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1位。从科技实力看,科技经费投入规模位居世界第2位,科技人员规模位居世界第1位。从设施看,高速铁路营业里程自2009年起超过日本,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自2012年起超过美国,均稳居世界第1位;4G网络规模、互联网用户规模均位居世界第1位。从国际竞争力看,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自2013年起稳居世界第1位;双向投资接近平衡,2014年使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首次位居世界第1位;对外直接投资规模自2012年起稳居世界第3位,与美国、日本的差距进一步缩小。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转折性变化明显。从要素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劳动力数量和资本存量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转变为在劳动力数量减少的前提下,主要依靠科学技术和人力资本增长来驱动经济增长,2014年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了53.1%。从需万方数据

 求结构看,由以前主要依靠投资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消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2014年消费率提高到了51。2%,201 1—2014年,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为54.8%,高于投资贡献率7.8个百分点。从供给结构看,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从44.2%上升到48.1%,比2010年提高3.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由46.2%下降到42.7%;第三产业就业占比从34.6%上升到40.6%。以前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转变为主要依靠服务业发展来促进经济增长,2014年服务业对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了48.9%。从城乡区域结构看,城乡间、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城镇化率( 常住人口) 从2010年的49.95%上升到2014年的54.77%。与此同时,农业连续增产增收,粮食产量实现“ 十一连增” 。区域协调发展有序推进,空间开发格局更加合理。区域“ 四大板块” 政策体系逐步健全,“ 三大战略” 引领作用日益明显,老少边穷地区发展步伐加快,中西部地区投资和经济的增速超过东部,地区发展差距扩大的势头得到了初步抑制,差距稳步缩小。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新兴产业加快成长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高。2014年粮食产量达到1.2万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万亿斤以上,实现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首个“ 11连增” ;今年夏粮增收,全年有望实现“ 12连增”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9.4亿亩,占比超过52%,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到提高。农业科技创新和机械化步伐加快,主要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61%。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进一步发展壮大,家庭农场超过87万家,农民合作社达到128万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 2万家,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比例超过45%,家庭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等多种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十二五” 前4年,累计淘汰钢铁落后产能7700万吨、水泥6亿吨、电解铝169万吨,提前1年完成了“ 十二五” 任务。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特征的智能制造开始兴起,成为制造业的新生力量。2014年,在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等重复劳动特征明显、劳动强度大的传统制造业中,利用先进自动化生产设备进行技术改造升级,40圜豳匮圃掀起了一场“ 机器换人” 的浪潮。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技术的企业脱颖而出,带动了基础材料、基础工艺、基础零部件水平提高,拉动了产业整体素质提升。制定“ 中国制造2025” 和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力求推动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服务业发展保持良好势头。2014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到48。2%,2015年上半年进一步提高到49.5%,自2012年起超过二产,成为经济的最主要组成部分。生产陛服务业加快发展,研发设计、第三方物流、商务咨询、服务外包、人才服务和品牌培育等产业规模壮大。生活性服务业得到创新发展,以互联网为牵引的电子商务、产品定制和第三方支付迅速发展,体育产业增加值达到3563亿元,占GDP比重达到0.63%,家庭服务、旅游服务、养老服务快速发展,生活性服务业有效供给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有所改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由新技术和新商业模式催生的新兴产业大量涌现,经济新增长点生机显现。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快速扩大,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提高到14.8%。东部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逐步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深圳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已经超过35%。一批富有创新活力的企业展现出强大的国际竞争力,中兴、华为、海尔、联想等大型企业成为行业内的国际领军企业,基因工程、医疗器械、超材料、卫星导航、无人机等行业的一大批中小企业也开始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依托丰富的海洋生物、能源和矿产资源,海洋生物医药、海洋电力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海洋生产总值相当于GDP的比例提高到9.4%。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支撑保障更加有力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持续完善。水利、铁路、公路、水运、民航、管道、邮政等基础设施规模进一步扩大,网络化程度提高。铁路营业里程从2010年的8.6万公里增加到12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从0.75万公里增加到1.9万公里,居世界首位,占全球的比例提高到60%以上;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里程达到3300公里,拥有运营线路的城市达到25个。公路网万方数据

 总里程从398万公里增加到456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从7.4万公里增加到1 2.3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达标里程达到1.4万公里,沿海港口深水泊位达到2225个,长江成为世界上水运最为繁忙的河流。民航运输机场达到213个,航线达到3458条。信息基础设施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实施“ 宽带中国” 战略,统筹布局新一代信息网络设施。通宽带乡镇比例已经达到100%。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无锡等5个城市启动云计算试点,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应用设施能力大为增强。国家人口库、法人库、空间地理库建设稳步推进,人口库初步实现公安部等6部门的13项人口信息的共享,安全生产、健康保障、社会信用等一批跨部门共建共享的信息系统启动建设。国家统一的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外网横向连接了118个中央单位和14.4万个地方单位,纵向基本覆盖了中央、省、地、县4级,基于外网的行政审批、电子监察、社会保障等业务应用系统达到5000多项。水利设施建设全面提速。全面推进水利设施建设,防洪和供水用水能力大幅增强。开工建设84项重大水利工程,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全面建成通水、中线主体工程基本完工,西江大藤峡、淮河出山店、陕西引汉济渭等工程加快实施。大江大河大湖治理继续推进,防洪体系和水资源配置格局不断完善,新增供水能力380亿立方米。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山洪灾害防治等防洪薄弱环节建设加快推进。重点水源工程和流域控制性枢纽工程建设稳步推进。能源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同步推进能源生产基地和能源输送网络建设。大型煤炭煤电基地建设有序推进,14个大型煤炭基地产量占全国比例超过91%。石油保障能力逐步增强,原油产量达到2.1亿吨,炼油能力达到7亿吨/年,石油战略储备能力达到1240万吨、商业储备能力达到4200万吨。天然气产量较快增长,达到1302亿立方米。核电安全高效发展,在运在建核电装机达到5916万千瓦。可再生能源应用规模不断扩大,常规水电装机达到2.8亿千瓦,风电并网容量达到9581万千瓦,光伏发电并网容量达到2652万千瓦。能源输送网络日臻完善,油气管道总长度达到1 1.2万公里。四、科教人才作用彰显。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双创” 扶持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 双创” 支撑平台快速发展,市场主体开办新企业、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的速度加快。2015年新毕业大学生创业比例同比增长1倍,占全国逾千万网络创业群体的比例达到60%;2014年的40万留学归国人员中,有15%左右选择了自主创业。依托我国互联网规模优势和应用优势、活跃的互联网经济,以及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快速成长的互联网骨干企业,各行各业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线上与线下结合的“ 双创” 活动迅猛发展。科技创新正在成为发展内生动力。科技创新投入大幅增长,2014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达1331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09%,比2010年提高0。36个百分点。企业投入占比接近80%,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的作用越来越明显。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从2010年的50.9%提升到2014年的54%。每万入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4.9件,比2010年增加2.8件。突破一批核心关键共性技术,填补多项重大产品和装备空白,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潜器、超级计算、北斗导航等战略高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高铁、4G移动通信、核电、电动汽车、特高压输变电、杂交水稻等重大创新成果加速应用,产生重大效益。长征六号新型运载火箭成功将20颗微小卫星送人太空,改写了2008年印度一箭l O星的亚洲纪录,标志着中国掌握的多星发射技术仅次于美俄。在基础研究领域,取得量子调控、中微子振荡、90 d热休克蛋白、Ci PS干细胞等一批重大原创性成果。科技体制改革取得重要突破,制约创新的瓶颈被进一步破解,中央财政科技计划管理、财政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科技成果使用处置收益管理、科研基础设施开放等改革取得重大突破,部分区域启动了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人才队伍不断壮大。科技领军人才、企业家人才、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数量大幅增长,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的力度加大。人力资源质量快速提升,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已接近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国家的平均水平。人才观更加全面,能工巧匠等技能型人才地位13益凸显,唯学历论的观念万方数据

 逐步破除,行行出状元的观念逐步树立。人才使用更加合理、流动更加顺畅,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作用逐渐增强。人才激励机制逐步健全,保障人才以知识、技术、管理、技能等创新要素参与利益分配,以市场价值回报人才价值。五、对外开放向纵深拓展,外向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对外贸易结构继续优化。货物贸易规模进一步扩大,“ 十二五” 期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先后超过了德国、美国,2013年开始位居全球第一,2014年达到4.3万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31%。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明显提升,初级产品出口额占比下降到4.8%。贸易主体格局更趋合理,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额占比下降到46.5%,民营企业进出口额占比提高到36.4%。服务贸易取得长足发展,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6043亿美元,其中出口额达到2222亿美元,知识产权使用费、建筑、文化和娱乐服务等高附加值服务出口大幅度增长。对外资的吸引力持续保持。2014年我国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1 196亿美元,首次位居世界第1位。外商投资结构逐渐优化,服务业吸收外资占比超过63%,战略性新兴产业、高端制造、计算机应用、金融服务等行业利用外资规模较快增长;中西部地区承接外资产业转移能力增强,利用外资额达到216亿美元,占比提高到18%。2015年前8个月,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数同比增长10.7%,终止投资的企业数同比下降22.4%,表明我国仍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之一。201 1—2014年累计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4649亿美元,其中2014年为1196亿美元,首次跃居全球第一。资产进一步全球化配置。对外投资增长迅速,2014年非金融类对外投资1072亿美元,比2010年增长78.1%,成为主要对外投资大国。201 1—2015年上半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累计达到4466亿美元,对外投资存量达到8826亿美元;境外企业数量达到3万家,实现盈利和持平的企业占比达到77%。关键领域对外投资成效显著,国内企业参与了一大批境外油气资源勘探开发项目,制造业企业构建国际营销网络,通过境外专利并购获得行业领先技术;开展一大批有影响力的跨国农业并购,在50多...

篇七: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的十八大以来成就和变革的历史性范文

 目录

 论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就和变革的历史性范文 ....................................................................................................... 1 ( ( 一) ) 生产力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 1 (二)生产关系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 2 1. 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 .............................................................................................................................. 2 2. 土地确权流转政策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 3 3. 注重解决收入分配差距 .............................................................................................................................. 3 (三)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 4 ( ( 四 ) 意识形态领域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 5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就和变革的历史性特征 ................................................................................................... 6 三、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就和变革的历史性义 ..................................................................................................... 12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站在了理想制高点上 ................................................................................ 12 (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站在了规律制高点上 ........................................................................................ 13 (三)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站在了道义制高点上 ................................................................................ 1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我们取得了改革幵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所谓历史性表明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就和变革的极不平凡性、极不寻常性和极为难得性,表现在成就和变革具有历史性内容、历史性特征和历史性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就和变革的历史性内容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涵盖了从生产力到生产关系、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的整个社会运动系统从而实现了社会整体的历史性发展和历史性飞跃。

 ( ( 一) ) 生产力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由生产关系总和构成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因此,生产力是整个社会运动中的决定性因素。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

 增长到八十万亿元才急居世界第二,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百分之三十”,生产力水平显著提升。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以生产工具为主的劳动资料、劳动对象三个基本要素和渗透于基本要素之中的科学技术。其中具有一定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劳动者是生产力结构中能动的决定性因素,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的扩大和合理利用程度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日益成为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重要标志。在劳动者方面 2013—2016 年,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由 53.7%上升到 57.4%,城镇新增就业保持在每年 1300 万人以上:—在现代社会,劳动者的质量比数量在生产力增长中起着更为活跃的作用,随着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劳动者的素质也有了明显提高。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以及科学技术方面 2013—2016 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规模以上增加值比重由 9.9%提高到 12.4%,而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积下降 17.9%。3 创新性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成果相继问世*党的十八大以来左产力水平的显著提升,是生产力诸要素的总体发展、综合发展,特别是一些关键性因素突破性、爆发性的发展,体现了生产力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二)生产关系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产关系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表现在巩固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关系,并为其向下一个阶段发展准备了条件。

 1. 国有企业改革稳步推进 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2015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基本原则的第一条就明确指出要“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积极促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推动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旬。全面深化国企改革在提高国有资本效率、建立中

 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强国有资产监管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的实践探索,为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2. 土地确权流转政策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在农村和农业生产关系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实行了土地确权流转政策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2013 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土地承包经营权主体同经营权主体发生分离,这是我国农业生产关系变化的新趋势,对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农民承包土地的“三权分置”和土地经营权的确权登记,促进了农村土地经营权(使用权)的流转;敘发了农民搞好土地经营的热情,完善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在积极发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 2016 年 12 月发布《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巩固社会主义公有制、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必然要求”,“坚持农民集体所有不动摇,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改垮了,防止集体资产流失;坚持农民权利不受损,不能把农民的财产权利改虚了、改少了、改没了,防止内部少数人控制和外部资本侵占”/、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立足于保护农村集体资产,着眼于增加农民收入致力于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巩固和完善农村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关系的重要举措。

 3. 注重解决收入分配差距 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基尼系数由 2010 年的 0.481 降低到 2016 年的 0.465,中等收入群体逐步扩大。农村贫困人口由 2010 年的 16567 万人减少到 2016 年的 4335 万人,贫困发生率由 17.2%下降到 4.5%。社会保障实现全面覆盖基本养老金等标准逐步提高”气

 (三)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观念上层建筑(即意识形态)。党的十八大以来政治上层建筑方面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顺应了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又以自身的建设成就促进了经济基础的发展,严厉惩治贿选加强了人民代表大会建设;实行“放管服”改革,提升依法行政能力,加强了人民政府建设;加强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有效推进协商民主,人民政协建设得到发展,最高人民法院设立巡回法庭,设立知识产权法院,设立跨行政区划入民法院、人民检察院,逐步推幵司法权运行机制改革,司法机关建设取得突破开展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为在全国范围建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在实现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面覆盖,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监察体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一度遭到严重破坏的政治生态得到有效治理、组织架构和理论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遂行各类任务能力提升、武器装备加快发展、军事斗争准备取得重大进展,强军兴军幵创新局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度重视政治法律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各项具体制度建设成绩显著。五年来,“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新制定法律 20 件通过修改法律的决定 39 件、涉及修改法律 100 件废止法律 1 件作出法律解释 9 件有关法律问题的决定 34 件。2013 年以来,国务院共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法律议案 43 件制定修订行政法规 43 部,根据、放管服、改革要求,先后、一揽子、修订行政法规 125 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制定出台 133 项司法实践中急需的司法解释;有立法权的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 4000 余件”实五年来科学民主立法的加强、国家宪法日的设立、修改法律使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和关于香港基本法的释法活动,体现了政治法律制度建设的历史性突破。

 同时,党内法规建设得到大力加强:制定《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定条例》

 和《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和规范性文件备案规定》,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提供了党内“立法法”;中央共出台或修订近 80 部党内法规,超过现有党内法规的 40%;分两个阶段集中清理了新中国成立至 2012 年 6 月期间的党中央制定的法规和规范性文件 1178 件,被废止和宣布失效的占到58.7%® :,大规模党内法规建设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了制度遵循,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成就和变革。

 (四) 意识形态领域的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明显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鲜明,意识形态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和变革: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根据新的实践推进党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精神生产空前繁荣: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经济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倡导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提出蹄疾步稳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治,昌导和充分阐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J 曾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提出着眼于实现中国梦强军梦,制定新形势下军事战略方针;提出牢牢掌握宪法和基本法赋予的中央对香港、澳门全面管制权;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一系列思想;等等。上述思想全面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频繁境内外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国进行意识形态渗透,各种错误思潮和趋势呈泛滥之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果断领导了意识形态领域的伟大斗争 2013 年 8 月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項极

 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并从基本要求、基本遵循、工作导向、对外宣传、人才队伍等方面阐述了做好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举措。曲党中央先后召幵了文艺工作座谈会、全军政治工作会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针对不同领域全面部署了宣传舆论工作和思想教育工作,坚决遏制了各种错误思潮的蔓延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取得了历史性成就。

 二、党的十八大以来成就和变革的历史性特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F 成就和变革是有机统一的成就包括变革,变革是成就的重要内容成就和变革都具有全方位、开创性、深层次、根本性,共同体现出了历史性特征。

 (―)成就和变革的全方位特征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领导全国人民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了全方位的奋斗,取得了全方位的成就和变革。

 1. 全方位的奋斗 五年来,我们在经济、政治、法治、科技、文化、教育、民生、民族、宗教、社会、生态文明、国家安全、国防和军队、“一国两制”和祖国统一、统一战线、外交、党的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全方位成就和变革:全方位成就和变革具有多角度反映,仅就全面深化改革来说,“几年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达 38 次,审议通过 360 多个重大改革方案,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共出台 1500 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喝。成就和变

 革的全方位特征由此可见一斑: 2. 全方位的成就 全方位的成就和变革,带来全方位的历史性变化:党的领导得到全面加强,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得以厚植,党内政治生态得到改善,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探索取得重大成就,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程度大幅提升,“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狮子”形象得到塑造并赢得国际社会的尊重,社会主义国家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得到贯彻,民生建设成就巨大,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在人民群众中充盈,中国人民的面貌发...

篇八: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

19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标准要求

  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知道与了解

  1. “两弹一星”

 2. 载人航天工程

  3. 袁隆平选育杂交水稻

  4. 银河巨型计算机和生物技术方面的两大成就

  理解与运用

  1. “两弹一星” 和载人航天中的中国国际地位

  2. 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3. 袁隆平的卓越贡献

  4. 科技工作者艰苦创业、 自主创新的精神

  5. 科技进步与身边的生活

  重点解析

  1. 了解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历程。

 【解析】

 大致可以分三个阶段:(1)

 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 以前, 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 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 建立了科研机构和科学研究体系, 制定科技发展规划, 为我国科学技术现代化奠定了基础。(2)“文化大革命” 时期, 我国的科学技术事业遭受严重破坏, 但也取得了一定进展, 如第一颗导弹和氢弹爆炸成功等。(3)

 1978年“文化大革命” 以后, 我国的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党和政府提出“科教兴国” 战略, 制定了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 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经济发展也推动科技事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 理解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

 【解析】

 新中国成立后, 科技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 我国在原子能技术、 生物科学、 运载火箭等方面已经接近或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科技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1)

 增强了国防力量,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中国的科技进步, 尤其是“两弹一星” 的成功,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2)

 科技进步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综合国力的提高。

 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科技发展直接影响着国家经济的发展。(3)

 袁隆平培育成功的杂交水稻, 不但解决了中国人的粮食问题, 而且为解决世界性粮食短缺问题作出了重大贡献。

 难点突破

  1. 理解“两弹一星” 的决策背景及重要影响

  【突破】

 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 美国敌视中国, 想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 60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美苏两大国的争霸, 导致世界局势紧张。

 为了冲破美苏两大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中国积极发展高新科技, 以巩固国防, 维护国家安全, 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一个安定的环境。

 意义:

 “两弹一星” 的成功, 打破了美苏两国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同时,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 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

 2. 知道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与成就

  【突破】

 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

 一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 二是党和政府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正确决策, 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了保证; 三是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

 经过科技工作者长期艰苦的努力, 中国的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首先是总体状况的把握:

 与第三次科技革命密切相关的原子能、 航空航天、 计算机工程、 生物技术等领域的代表性成就。

 然后是具体科技成就的列举, 可以采用表解的形式加以掌握, 分为领域、 时期、 主要成就、 代表性的科学家等几个栏目。

 基础测评

  一、 选择题(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两弹一星” 的研制成功显示了新中国的科技实力, 其中“两弹” 是指

  A. 原子弹、 氢弹

 B. 原子弹、 导弹

  C. 导弹、 氢弹

  D. 原子弹、 氢铀弹

 2. 新中国成立后, 标志着打破美国、 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A. 提出“科教兴国” 战略

  B.

 第一枚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实施“星火计划”

 3. 在20世纪60年代, 我们不可能看到的现象是

  A.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第一枚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D. 首次人工合成牛胰岛素成功

  4. 90年代, 我国秦山核电站、 大亚湾核电站的相继建成说明了

 A. 中国已经掌握了原子能技术

  B.

 中国积极利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

  C. 中国原子能技术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

 D. 美国和苏联的核垄断地位被打破

  5. 下列各项连线中对应关系不正确的是

 A. “银河—Ⅰ 号” 问世──是世界第一台每秒运算亿次的计算机

 B. “东方红一号” 发射成功──标志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

 C.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实现──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全合成

 D. “神舟” 五号成功返回──中国成为世界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6. 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航天工程计划是在

 A. 建国初期

 B. “文革” 时期

 C. 改革开放初期

  D. 20世纪90年代

  7. 以下是2004感动中国十大人物活动中的一份颁奖词: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已经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

 淡泊名利, 一介农夫, 播撒智慧, 收获富足。

 他毕生的梦想, 就是让所有的人远离饥饿。“他” 是

  A. 钱学森

 B. 袁隆平

 C. 王珩

 D. 杨利伟

  8. 在上述颁奖词涉及的内容中, 你认为“他” 值得我们学习的优秀品质是

 ①科学研究中的创新精神②坚持不懈的追求理想③淡泊名利甘做农夫④关注民生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9. 超级计算机即高性能或巨型计算机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发展实力的一个重要指标,标志我国实现这一目标的成果是

 A. “银河—Ⅰ 号” 问世

  B. “银河—Ⅱ 号” 问世

 C. 1957年的第一台模拟式计算机

 D. 曙光2000机

  10. 学过《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 这一课后, 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历史研究小论文, 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

 A. 《论“两弹一星” 战略决策的伟大意义》

 B. 《中国核能的和平利用》

  C.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D. 《70年代的战果—“银河—Ⅰ 号”》

 二、 非选择题

  11.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要有原子弹。

 在今天的世界上, 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 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泽东

  材料二 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 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 靠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学的力量, 技术的力量。

 依我看,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从长远看, 要注意教育和科学技术。

  ──邓小平

  材料三 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以电子信息、 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 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

 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成为推动现代生产力发展的最活跃的因素, 并且归根到底是现代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江泽民

  请回答:

 (1)

 结合材料一, 分析我国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果断决定研制“两弹一星” 的原因。

 (2)

 1964年我国在第一次原子弹爆炸成功后我国开始探索和平利用核能, 目前已经取得的重大成就有哪些?

 (3)

 从材料二、 三中我们可以看出两位领导人对待科学的态度是什么? 有何意义?

 12.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右图是1994年获普利策新闻摄影奖的作品《饥饿的女孩》

  材料二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

 在2004年8日发表的《2004年全球粮食安全状况报告》 中指出, 全球有8. 52亿人处在经常性的饥饿中, 饥饿和营养不良每年使500多万儿童死亡, 饥饿直接和间接给各国国民生产力和国家经济造成上百亿美元的巨额经济损失。

 材料三 今天中国水稻种植面积中, 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是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 从1976年到1998年累计增产粮食3 5亿吨, 按人均口粮每年450千克计算, 每年生产的稻谷可以解决500多万人的吃饭问题。

 2004年, 袁隆平领导的超级杂交稻项目不断取得重大突破, 在育种方面提前一年实现了大面积亩产超过800公斤的目标,这意味着每年又可以多养活7 500万人。

 (1)

 请用简短的语言对材料一中的图片进行介绍。

 (2)

 针对材料二反映的问题你能想到哪些解决的方法?

 (3)

 结合所学知识, 说明材料三介绍的资料对解决材料二的问题起什么作用。

推荐访问:事业发展 党和国家 成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