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碳普惠背景下居民绿色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时间:2023-09-21 09:50:03 来源:网友投稿

杨珂玲 罗雨

摘 要:本文基于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发展理论,以武汉市18~65岁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武汉市常住居民的绿色低碳行为及态度、居民碳普惠平台的了解及参与程度,分析其绿色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找出阻碍其自愿参与碳普惠平台的原因和症结,进而从宣传形式、参与形式、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让绿色低碳行为成为一种生活时尚,助推湖北省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碳普惠;绿色低碳行为;问卷调查

一、引言

2021年2月2日,《国务院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确保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我国绿色发展迈上新台阶。低碳发展涵盖整个社会,其范围不仅包括企业生产活动,还包括家庭和个人的生活方式。碳普惠制是促进小微企业、家庭及个人减排而建立的一种激励机制。目前,我国的碳普惠制还处在发展探索阶段。2015年,广东省启动了碳普惠制试点工作,是我国首批推行碳普惠制的试点地区,已建立起政策、商业、交易3种激励机制。2017年6月,基于“碳币体系”创新研究,武汉市推出了倡导公众低碳出行的“碳宝包”APP和微信平台;湖北省作为2010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中13个低碳试点省市之一,在做好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并积极探索低碳发展道路方面起到积极带头作用。2012年,武汉成为全国低碳试点城市。2016年,湖北发展成全国最大、全球第二的碳市场。2021年7月,全球最大的碳市场开启,“中碳登”正式落户武汉。同时,湖北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让绿色生活方式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行动自觉。然而,很多研究表明生活领域的环境问题不容忽视。《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居民生活能源消费量约占能源消费总量的12.9%,由此产生的碳排放约占碳排放总量的6.17%,移动源(汽油车、燃油车、非道路机械)的碳排放量约占8.75%[1]。未来,居民生活消费是减碳的重点领域。基于此,本文以武汉市18~65岁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调查了解居民的绿色低碳行为及其态度,分析居民绿色低碳行为的影响因素,找出阻碍其绿色低碳行为的原因和症结,并提出对策建议,为湖北省推进绿色生活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数据与测量

(一)数据来源

本文所采用的数据来自2022年2月到2022年3月的武汉市调查问卷。该调查采取多阶段抽样方法:第一阶段从武汉市13个行政区中采用不等概率抽样(行政区内常住人口规模决定被抽中的概率),随机抽取7个行政区分别是江汉区、汉阳区、青山区、洪山区、蔡甸区、江夏区、新洲区;第二阶段以街道作为二级单位进行不等概率抽样,以街道人口规模决定该街道被抽中的概率,每个行政区随机抽取3个街道,共入样21个街道;第三阶段为系统抽样与方便抽样相结合,在入样街道中心区每5分钟随机拦截一人进行问卷调查。正式调查共发放832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734份,有效回收率88.22%。被调查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所占比例与武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基本一致,样本代表性较高。

(二)问卷数据的信度检验

从武汉市居民对绿色低碳的认知、生活行为和碳普惠平台的参与意愿、问卷总体四个方面分别用Cronbach α系数法进行信度分析,结果显示:绿色低碳认知、绿色低碳生活行为、碳普惠平台参与意愿和问卷总体的Cronbach α系数分别为0.81、0.823、0.793和0.887,结果表明问卷信度好,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三)变量测量

1. 因变量

(1)低碳认知行为。为了测量被访者的低碳知识和认识水平,我们从6个方面询问被访者是否了解、接触或认同各种绿色低碳信息、知识和行为,赋分方式为“1=不同意、2=一般、3=同意”,各项加总然后取平均值,即是“低碳认知行为”。

(2)低碳生活行为。为了测量被访者在日常生活中的低碳行为,我们从8个方面询问被访者是否经常表现出的各种低碳行为,赋值方式为“1=无、2=偶尔、3=经常”,然后将8个项目相加再取平均值,得到“低碳生活行为”。

(3)碳普惠平台參与意愿。我们分别从5个方面测量被访者参与碳普惠平台的态度,选择项分别是“1=不愿意、2=一般、3=愿意”。我们将5项指标得分相加再求其平均值,即为“碳普惠平台参与意愿”。

2. 自变量

在接受问卷调查的居民中,男性占47.2%,女性占52.8%;18~30岁占53.36%,31~44岁占37.68%,44~59岁占6.72%,59~65岁占2.24%;受教育程度方面,初中及以下占0.92%,高中占15.94%,专科占18.84%,大学本科及以上占64.3%;职业方面,在校学生占27.01%,事业单位职员占10.41%,企业员工占45.45%,个体户占5.93%,自由职业者占8.3%,其他占2.9%;月平均收入6000元以下的占50.46%,6000~12000元的占42.16%,12000元及以上占7.83%。

三、实证分析

(一)居民低碳态度与行为的回归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职业、月平均收入对居民低碳认知、低碳生活行为、碳普惠平台参与意愿的影响,我们构建了三个模型,因变量分别为居民的“低碳认知行为”“低碳生活行为”和“碳普惠平台参与意愿”。这些变量都是定序变量,因此我们采用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见表1。

表1结果表明,与女性相比,男性的低碳认知行为、低碳生活行为和碳普惠平台的参与意愿均较高,但性别对低碳认知行为影响不显著;模型1结果表明,31~59岁居民的低碳认知行为显著高于18~30岁居民;与专科相比,初中及以下水平居民的低碳认知行为显著偏低,而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居民的低碳认知行为显著偏高;与个体户相比,在校学生、事业单位职员、企业员工、自由职业者的低碳认知行为显著偏高;与高收入居民相比,中低收入水平居民的低碳认知行为显著偏低。

模型2表明,性别与收入对低碳行为的影响不显著;与18~30岁居民相比,31~59岁居民的低碳行为偏多,但影响不显著,而59~65岁居民的低碳行为显著偏少;与专科相比,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居民的低碳行为显著偏多;与个体户相比,事业单位职员的低碳行为显著偏多。

模型3表明,性别对碳普惠平台的参与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与18~30岁居民相比,31~44岁居民对碳普惠平台的参与意愿显著偏高;与专科相比,高中、大学本科及以上居民对碳普惠平台的参与意愿显著偏高;与个体户相比,在校学生对碳普惠平台的参与意愿显著偏低,事业单位职员、企业员工对碳普惠平台的参与意愿显著偏高;与高收入居民相比,中收入水平居民对碳普惠平台的参与意愿显著偏低。

(二)碳普惠参与意愿的网络大数据分析

通过八爪鱼采集器在微博、百度贴吧两大平台分别对“碳普惠”“个人碳账户”“低碳权益”等关键词进行搜索,获取相关网页。并将网址导入八爪鱼采集器中,对博文、帖子及相关的评论进行爬取,最终收集到共2000条相关文本信息。然后用python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整理分析,结果出现两类高频词:一类是“碳普惠”“碳账户”等专业术语,说明国内对碳普惠的认知普遍较低,大部分居民对专有名词不够了解,发展碳普惠的宣传推广势在必行;另一类是“环保”“减排”“权益”等低碳用词,体现了用户对碳普惠平台和个人碳账户的理解以及平台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三)居民参与碳普惠平台的影响因素分析

问卷分别从促进居民参与碳普惠平台和阻碍居民参与碳普惠平台的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其中,促进因素有五个方面:居民的低碳生活意愿、希望环境被改善、社会呼吁与宣传、政府强制参与、给予一定经济激励;阻碍因素有五个方面:居民对碳普惠平台不了解、担心自己的生活行为被监测、担心个人信息有泄露的风险、平台操作复杂、认为个人低碳行为影响小而无需参与。在促进(阻碍)居民参与碳普惠平台的五个维度中,每个维度的满分均为5分。问卷分析结果显示:在促进因素的五个维度中,希望环境改善的得分最高为4.12分;其次是希望能得到一定經济激励和自身的低碳生活意愿,得分分别为4.09分和4.04分;社会的呼吁与宣传得分3.99分,政府强制参加的得分最低为3.84分。在阻碍因素的五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对碳普惠平台不了解,得分为3.79分;其次是担心个人信息有泄露的风险和平台操作复杂,得分分别为3.75分和3.63分;担心自己的生活行为被监测得分为3.58分,认为个人低碳行为影响小而无需参与的得分最低为3.45分。

(四)碳普惠平台激励机制的调查分析

对碳普惠平台激励机制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显示:23.01%的居民希望能根据减碳量换算的“碳币”兑换现金红包,20.60%的居民希望“碳币”可用于抵扣生活费用支出,16.43%的居民希望“碳币”可以兑换商品,14.14%的居民希望“碳币”可用于兑换企业所提供的折扣及增值服务,如餐饮、娱乐的优惠折扣,酒店的延迟退房,航空里程等。

四、结论及建议

(一)结论

一是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市居民了解碳普惠的占比较低,约为35%;了解渠道多为网络平台;居民低碳行为的平均得分在3分到4.3分之间,属中等偏上水平(满分5分)。

二是模型结果显示,31~44岁居民的低碳认知行为和对碳普惠平台的参与意愿显著偏高;学历越高的居民,低碳认知行为、低碳行为和参与碳普惠平台的意愿均显著偏高;事业单位职员的低碳认知行为、低碳行为和参与碳普惠平台的意愿均显著偏高。

三是碳普惠参与意愿的网络大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网民对“碳普惠”“碳账户”“环保”“减排”“权益”等的关注度较高,一方面表明国内民众对碳普惠等专有名词了解不够,认知度偏低;同时也说明网民对环保、减排、权益等环保政策、知识的渴求,以及对未来绿色低碳生活的关注。

四是居民自身的低碳认知水平会影响其参与碳普惠平台的意愿,低碳认知水平较低会阻碍居民参与碳普惠平台。同时,多样化的参与形式和多元化的激励措施对居民参与碳普惠平台起促进作用,而平台信息的安全性和操作难度是阻碍居民参与碳普惠的主要因素。

(二)建议

一是多方合力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手段,扩大宣传渠道,尽可能地帮助公众了解“武汉碳普惠”,提高居民的低碳认知水平。

二是在碳普惠平台搭建方面,应做好个人信息防护,防止用户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同时积极引导应用,采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手把手”教导;并在界面设计方面应简洁易操作,降低用户使用门槛,提高用户黏性,扩大碳普惠平台使用范围。

三是优化数据采集系统,建立碳普惠核算标准体系和多元化的激励机制,优化武汉碳普惠权益兑换文案,提升居民参与热度。

四是完善碳普惠的运行机制。碳普惠平台应做好数据采集、精准量化居民低碳行为的减碳量以及“碳币”的换算和流通机制,让公众通过日常消费中的优惠感受到低碳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价值,增强公众践行低碳的自主性。

参考文献:

[1] 网易研究局.碳中和研究报告[EB/OL].[2021-08-21]https://money.163.com/special/tanzhonghebaogao/.

[2] 洪大用.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4(2):19-26.

[3] 姚晓娜.低碳生活:日常生活的环境伦理建构——以日常生活批判为视角[J].学习与探索,2011(1):14-17.

[4] 徐嘉祺,佘升翔,刘雯.“双碳目标”引领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研究[J],理论探讨,2021(6):132-137.

[5] 卢乐书,姚昕言.碳普惠制理论与制度框架研究[J].金融监管研究,2022(9):1-20

[6] 孙中伟,黄时进.“中产”更环保吗?城市居民的低碳行为及态度——以上海市黄浦区为例[J].人口与发展,2015,21(3):37-44.

[7] 王静龙.属性数据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问卷调查学生对翻转课堂综合评价的调查研究大学教育(2016年11期)2016-11-16江苏省中小企业融资现状调查与思考中国市场(2016年38期)2016-11-15江苏省产业结构调整与大学生就业相关性分析价值工程(2016年29期)2016-11-14日语本科专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基础性问卷调查分析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职校学生手机使用状况调查报告启迪与智慧·教育版(2016年8期)2016-10-20城中村改造问题及对策研究现代园艺(2016年17期)2016-10-17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今传媒(2016年9期)2016-10-15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考试周刊(2016年76期)2016-10-09

推荐访问:居民 因素 影响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