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疫情防控 > 正文

疫情常态化背景下初中生负性情绪及相关因素分析

时间:2023-08-25 14:20:09 来源:网友投稿

杨宪华,余凡

(商洛学院 健康管理学院,陕西商洛 726000)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突然发生、原因不明的公共卫生事件,在危害公众身体健康的同时,也会给人们带来一些情感问题和精神上的压力[1]。新冠疫情爆发以来,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我国坚持实施“动态清零”政策,目前已进入到常态化防控阶段,有关专家和学者认为,不排除疫情再次爆发的可能性,在短时间内或将持续存在[2]。初中生正处于青春发育的敏感时期,身心发展尚未完全成熟,易受外界干扰,面对疫情更加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又须配合疫情常态化防控等相关工作要求,同时在这一时期会面临学习上出现的各种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仍会对青少年的心理造成一定冲击,如若不能及时合理调适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对其身心造成消极影响,对其今后的成长与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后果。情绪健康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基础,在当前疫情常态化阶段有必要做好儿童青少年的情绪疏导工作,这对于他们的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疫情防控工作不能松懈,而情绪问题作为整个防控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同样不能忽视。

情绪是指人们对环境中的某种客观事物和对象所持态度的亲身体验,是最基本的感情现象,也是一种对人生发展具有显著影响的非智力因素。初中生正处于身体和心理发展的关键阶段,理想和现实的冲突常会引发负性情绪,主要表现为焦虑情绪和抑郁情绪。情绪问题会对青少年的身心、社会交往及学业成就等各个方面的健康发展有所影响。Deborah等[3]对男性和女性、不同年龄段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女性焦虑、抑郁情况相较于男性更严重。青少年焦虑情绪的检出率为10%~20%,抑郁情绪发生率为20%左右。近年来,青少年学生同时有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检出率(4%~30%)存在很大差异,且有研究发现青少年同时有焦虑和抑郁情绪检出率有上升趋势[4]。潘亚姝等[5]研究认为,在校教育时间长的学生,其抗挫折和情绪管理能力及认同热爱生命的情感明显高于在校教育时间短的学生。徐明津[6]研究认为,焦虑和个体的人格呈显著相关,即性格越稳定外向,其焦虑程度越低。

在疫情进入常态化之后,人类一方面会面临与新型冠状病毒长期共存的风险,另一方面又要全面进入复工复产阶段[7]。Zysberg[8]研究发现,在疫情期间人们的情绪健康出现严重问题。Buckle[9]研究认为,疫情得到较好控制,各大行业开始复工时,人们的情绪健康水平较高。毛艳婷[10]研究发现,初中生的总体情绪状况比较好,疫情笼罩下的学生情绪主要是冷静中有担忧。于健[11]研究发现,疫情对情绪健康的影响严重程度依次为焦虑、愤怒、恐惧和抑郁,女性与男性相比问题更显著。周茹等[12]研究发现,复学后一半的初中生出现了学习和适应困扰、情绪困扰,认知和生理应激反应明显,人际关系上呈现出沟通不畅或不沟通的状态。文潇彧等[13]研究认为,居家隔离期间青少年同时有焦虑和抑郁情绪检出率较高,教育部门应及时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为深入了解初中生在疫情常态化背景下的负性情绪状况,本研究对在校初中生焦虑和抑郁状况及其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为早发现、早干预初中生负性情绪问题提供参考依据和针对性建议。

1.1 研究对象

通过发放纸质问卷的形式进行随机抽样调查,选择在商洛市三所中学就读的初中生,共发放纸质问卷400份,回收360份,回收率为90.0%。剔除无效问卷42份,有效问卷共318份,有效率为88%。从表1样本性别、年龄分布来看,性别、年龄分布基本合理。

表1 被试者的具体分布情况

1.2 研究方法

按照心理测验施测要求,随机抽样发放问卷,采用统一的指导语,统一的答卷纸,答完后现场统一回收问卷。对所回收的问卷进行处理,剔除无效问卷,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分析。

1.2.1 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

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The Screen for Child Anxiety Related Emotional Disorders,SCARED)由Birmaher于1997年编制,由王凯等[14]修订并编制全国标准化常模,在国内应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用于8~18岁儿童青少年焦虑障碍的自评。量表由41个项目组成,包括广泛性焦虑、躯体化惊恐、社交恐怖、分离性焦虑、学校恐怖五个因子。每项被划分为0~2分3个等级,0分表示没有此问题,1分表示有时有,2分表示经常有,所有评分相加得到总和,分数越高说明焦虑程度越严重。按照中国城市常模划分,得分大于等于23分即表示存在焦虑情绪。所有分数的总和就是总分数,分数越高表示焦虑程度越重。

1.2.2 抑郁自评量表

抑郁自评量表(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PHQ-9)对被试最近两周的感受进行评估,9个条目与DSM—IV标准中的MDD相对应,每项被划分为0~3分四个等级。根据得分评价其抑郁程度:0~4分表示无抑郁症、5~9分表示轻度抑郁症、10~14分表示中度抑郁症、15~19分表示中重度抑郁症、20~27分表示重度抑郁症。问卷总分为9个项目的评分总和,从0~27分,得分越高说明抑郁情绪越严重。该量表在青少年人群中的信效度已得到证实,10分为划定界限[15]。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22.0软件完成问卷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采用描述性统计、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因素和相关性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1 初中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状况分布

参与本次调查的318名初中生中,焦虑情绪的总体检出率为46.2%,抑郁情绪的总体检出率为29.6%,见表2。进一步分析发现,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男生占11.6%,女生占10.7%;
仅有焦虑情绪的男生占9.1%,女生占14.8%;
仅有抑郁情绪的男生占5.9%,女生占1.3%,见表3。

表2 初中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检出状况分布

表3 初中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状况性别分布

2.2 初中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在不同变量上的差异

2.2.1 初中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性别差异

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显示,在焦虑情绪方面,焦虑总分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及学校恐怖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女生的焦虑情绪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男生;
在抑郁情绪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男生的抑郁情绪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女生,见表4。

表4 初中生焦虑和抑郁情绪在性别上的差异

2.2.2 初中生焦虑和抑郁的年龄特点

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焦虑和抑郁情绪在年龄上存在显著的统计学差异。事后检验结果发现,在焦虑总分及躯体化/惊恐、社交恐怖和学校恐怖上,12岁、13岁、15岁学生得分均高于14岁学生;
在抑郁总分上,12岁和15岁初中生得分高于14岁学生。这表明,14岁学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总体较少,见表5。

表5 初中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年龄差异比较

2.3 初中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相关性分析

由表6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初中生焦虑情绪总分、各因子分与抑郁情绪总分、各因子分之间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相关系数在0.19~0.51。这表明,初中生的焦虑得分越高抑郁得分也越高,反之亦然。

表6 初中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相关性

3.1 初中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现状

本研究发现,存在焦虑情绪的初中生总体检出率为46.2%,即近一半的初中生存在焦虑情绪表现,这一结果高于沈彦等[16]的研究结果(34.6%)。这种差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青少年身心发展尚未成熟,对外界刺激较为敏感,疫情常态严格化管控下易出现恐慌、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另外,本研究对象为12~16岁的青少年,而沈彦等[16]研究对象为7~16岁的青少年,在年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青少年年龄增加,对外在物质及心理的应激反应也随之增强,这也可能导致出现焦虑情绪。

其次,本研究发现,有29.6%的初中生有抑郁情绪困扰,这与张炎圣等[17]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30.7%),初中生在疫情常态化管控期间须配合学校及社区的防疫工作,容易产生一种对生活和学习的无力感,从而导致心情低落、自我评价低、集中注意力困难、烦躁不安甚至消极观念等的产生。

再次,从本研究焦虑、抑郁情绪检出率结果和已有文献[18-19]对比结果来看,疫情发生前后初中生的焦虑、抑郁程度有所增加。经历过疫情的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受到了比较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刚刚步入青春期的初中生,对外界环境变化较为敏感,在疫情之下更易产生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常态化疫情管控期间,学生须配合疫情常态化防控所带来的封控管理、经常性核酸检测及校园活动减少等。同时在这一时期面临的学习上出现的各种压力,在某种程度上仍然会对青少年学生产生影响,给他们的心理带来一定冲击。

结合本研究结果,初中生应科学认知疫情,筛选信息,加强预防。初中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途径正确认识新冠肺炎,掌握其发病机制、症状、预防等方面的知识。在自媒体时代,各种“内部消息”被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微博等不断地传播,因此,要学会辨别,选择有事实根据或官方发布的权威信息,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心理咨询强调“助人自助”,提高情绪管理能力也需要初中生“自助”。疫情常态化下初中生应该做到以下几点:学会接纳自己的恐慌、焦虑等情绪感受和生理反应;
正确对待疫情,采取正确、恰当、科学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勤洗手等,配合学校或社区的核酸检测筛查工作,减少紧张情绪;
减少用于缓解不舒服感受的过度行为,例如减少过于频繁刷手机查看疫情信息的行为,要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当下的生活和学习上;
与家人、朋友沟通,向他人倾诉或讨论自己的担心和恐惧情绪,或聊一些开心的事情,这有利于不良情绪的缓解;
学会转移目标,如练字,画画,听舒缓放松音乐等,转移注意力,使紧张的情绪暂时得到缓解;
学会自我心理安慰,为自己找些理由合理化自己的行为,以减少内心的不满和失望;
合理宣泄,可以在无人或不影响他人的地方大声呐喊,放声高歌,也可以痛哭一场;
坚持锻炼身体,有效增强体质预防疾病;
通过深呼吸和冥想进行自我放松,关注自我内心,通过保持心理上的平静来减少紧张恐惧等情绪感受。

3.2 初中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差异比较

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初中生在焦虑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在焦虑情绪方面如广泛性焦虑、社交恐怖及学校恐怖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男生,这与杨晋梅[18]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可能是因为女生青春期压力比较大,性激素分泌旺盛及第二性征的发育比较快导致内心冲突增多,也可能会出现人际关系的冲突与矛盾,对自身容貌身材等产生焦虑,加之可能缺乏一定的合理引导和女生的心思较为敏感,在面对广泛性焦虑、学校恐怖及社交恐怖等生活事件中,比较容易产生负性情绪。

抑郁情绪在性别上也存在显著差异,在抑郁情绪方面如愉快感丧失、心情低落、睡眠障碍、自我评价低及烦躁不安在性别上存在显著差异,初中男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初中女生,可能是因为这一阶段男生的心理发展较女生欠成熟,情绪较不稳定,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在自我控制和自我调适能力方面不强,积极心理品质水平较低,以及家长过于严厉的教育方式也会导致抑郁情绪的产生。

另外,结合调查实际,因所调查的地区处于商洛某县城,家长对孩子的期望比较高,希望孩子能够通过努力学习改变人生。当学生达不到期望时,就容易产生负性情绪,心思敏感细腻的女生会因此而产生较强的焦虑情绪,男生则容易产生心情低落、自我评价低等抑郁情绪。疫情本身会给人带来消极影响,疫情常态化防控要求须根据疫情状况随时变化,女生更多的是对外界环境的感知与评价,在疫情管控较严的阶段会产生对外界的恐慌与焦虑;
男生比较在意自身,在严格管控下不能自由活动则会出现抑郁情绪。

本研究结果对学校教育具有一定启示。疫情常态化时期,学校不仅要做好疫情防控工作,更要在封控相对严格的校园中注意学生的身心健康,做好学生的情绪疏导与引导工作。不同学生的性格所产生的情绪问题也会因此而异,教师可以针对不同的问题运用不同的方法,启发学生采取适当的情绪调节策略,消除自己情绪上的冲突,从而顺利地进行情绪调适。

积极开展专业的心理咨询,对有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情绪疏导和行为干预,帮助学生减轻焦虑和抑郁等负性情绪,从而使他们成功地从情绪困境中解脱出来。培养学生的情绪察觉能力、情绪调控能力及情绪表达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地运用各种情绪调节策略,积极地解决自己的情绪冲突,从而使自己成为情绪的掌控者。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情绪氛围也必不可少,疫情之下不便开展人数过多的集体活动,可以在规定人数范围内开展,在班级内营造积极欢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活动中得以放松,有效降低学生的抑郁和焦虑程度。

本研究发现,年龄对于焦虑和抑郁这两种负性情绪也有一定的影响,焦虑方面在躯体化/惊恐、社交恐怖、学校恐怖上存在显著差异,抑郁总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本研究调查初中生年龄范围在12~16岁,调查结果表明14岁焦虑抑郁状态最低,与张勇等[20]研究结果一致。在焦虑方面,12岁、13岁和15岁初中生在躯体化/惊恐、社交恐怖及学校恐怖上得分高于14岁初中生,可能是12岁、13岁学生正处于初一年级,小升初需要快速适应生活学习上的诸多变化,很多学生无法跟上中学的快节奏学习,并且需认识很多新的同学、老师,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及对校园产生恐惧心理。15岁学生处于初三年级,面临较大的课业、升学压力,加之处于身心快速成长发育的青春期,更容易出现焦虑情绪。在抑郁情绪方面,12岁和15岁的初中生得分高于14岁初中生,可能是因为12岁学生对于刚刚升入中学,需要住校不习惯,15岁学生则由于较大的学习考试压力而易产生抑郁情绪。同时,疫情常态化管控也可能成为12岁初中女生焦虑状态高和15岁初中男生抑郁状态高的一个外界因素。12岁女生不够成熟,容易相信有关疫情的不实传言从而产生恐慌,15岁男生则因为需要在严防严控状态下还要兼顾课业、升学等压力容易出现愉快感丧失、烦躁不安等抑郁情绪。

本研究结果对家庭教育具有一定启发意义。初中生的生活模式相对简单,除了学校之外家庭是学生停留时间最久的地方,家庭氛围的和谐程度和家庭支持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在帮助提升孩子的处理情绪问题能力的同时,家长们也要注意培养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互相监督,与子女共同进步。家长应该积极关注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密切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与行为反应,正确认识受疫情影响的学生出现的各种身心变化,及时发现其不良情绪,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预防和干预。家长应学习与孩子进行有效交流和和谐相处的技巧,改善家庭关系的质量,给孩子提供积极正向的家庭氛围。家长有责任加强对孩子的关心和引导,使其感受到家庭的爱护与关怀,增强孩子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当其遭遇困境时能够采取积极、有效的处理措施,预防负性情绪的发生和发展。

3.3 初中生焦虑和抑郁情绪的关系

本研究发现,初中生的焦虑水平与抑郁水平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与杨晋梅等[21]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这一结果说明,焦虑和抑郁两种负面情绪会“相伴而行”,即:一种负面情绪会引发另外一种负面情绪。虽然初中生的焦虑和抑郁在内容和表现上存在差异,但在实际中通常并行发生、同时存在。从社会认知角度来看,青少年在疫情下负性情绪问题并发存在,所以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时要及时关注青少年的情绪健康。要全方位拓展情绪心理咨询的渠道,建立线上服务平台,使青少年能够与专业心理咨询师实时沟通交流,并根据当前疫情状况为青少年提供准确的情绪科普知识解读。有关部门要及时进行情绪健康知识宣传,并向青少年提供可能对其产生影响的情绪科学知识和信息,避免疫情对学生的情绪产生过度的负面影响。此外,有必要经常性引导青少年认识新冠病毒对学生情绪健康的多重影响,引导学生在疫情防控面前不轻视、不悲观、不绝望,并逐渐养成理性平和、健康向上的积极情绪状态,提高情绪调控能力。

本研究发现,46.2%的初中生存在焦虑情绪,29.6%的初中生存在抑郁情绪;
11.6%的男生和10.7%的女生同时存在焦虑和抑郁情绪,9.1%的男生和14.8%的女生仅有焦虑情绪,5.9%的男生和1.3%的女生仅有抑郁情绪。女生的焦虑得分明显高于男生,男生的抑郁得分明显高于女生;
12岁、13岁、15岁学生的焦虑得分高于14岁学生,12岁和15岁学生的抑郁得分高于14岁学生;
焦虑情绪与抑郁情绪得分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

学生自身要掌握情绪调节的方法和策略,发现自己存在焦虑、抑郁情绪时应及时采取适当的方法进行调适;
学校应高度重视学生的负性情绪问题,密切关注学生的情绪变化,积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帮助学生走出负性情绪;
家长要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让他们保持积极的心态,学会处理各种矛盾,预防负性情绪的产生;
家庭、学校及社会各界应协同起来,帮助初中生在疫情常态化期间正确处理压力,降低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猜你喜欢负性初中生情绪《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发明与创新(2021年40期)2021-10-20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心理学报(2021年1期)2021-01-29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初中生学习指导·中考版(2020年2期)2020-09-10初中生培养英语自学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疯狂英语·初中天地(2020年3期)2020-05-21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8年2期)2018-02-26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7年6期)2018-02-14小情绪风流一代·青春(2017年5期)2018-02-14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中国医药指南(2017年3期)2017-11-13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学生天地(2017年22期)2017-11-02希望疗法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中国临床护理(2017年5期)2017-01-12

推荐访问:常态 初中生 疫情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