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中央一号文件粮食安全心得体会3篇

时间:2022-08-20 18:40:12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央一号文件粮食安全心得体会3篇,供大家参考。

中央一号文件粮食安全心得体会3篇

篇一:中央一号文件粮食安全心得体会

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心得体会一、 我国支农投入将步入机制化新时代。

 “新 12 字要求” 。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 12 个字意义重大, 进一步凸显‘三农’ 是目 前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 作为新世纪以来第 7 个中央一号文件,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聚焦“三农” , 具有明显的政策导向。

 近年来我国“三农” 投入总量或多或少都会增加, 但比例有的年份可能还有降低。

 而今年的一号文件不仅要求总量增加, 而且比例也要提高, 对支农投入力度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

 “三个优先” 。

 值得关注的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除了 提出“总量持续增加、 比例稳步提高” 的新 12 字要求, 在关于三大支农资金渠道的表述上也有变化。

 文件提出, 要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目 前国家用于农业投入的渠道主要包括财政支农资金、 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和土地出让收益三个方面。

 围绕这三个资金渠道, 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的“三个优先” 相对于以往的表述, 更加明确了支农资金的投入方向和重点。

 “三个高于” 。

 据了 解, 2006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支农投入上强调了“三个高于” , 即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要高于上年, 国债和预算内资金用于农村建设的比重要高于上年, 其中直接用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的资金要高于上年。

 “三个继续高于” 。

 2007 年中央一号文件又提出“三个继续高于” 保证支农投入:

 2007 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 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继续高于上年。

 “三个明显高于” 。

 2008 年中央一号文件进一步提出了 “三个明显高于” 的要求, 即 2008 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 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

 从“三个高于” 到“三个继续高于” 再到“三个明显高于” , 从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 “三个大幅度增长”到今年一号文件提出的 “三个优先” , 中央关于支农投入表述不断变化的背后, 正是我国“三农”投入机制化不断完善的过程。

 而新投入机制的内涵就是在“总量持续增加、 比例稳步提高” 的基础上, 做到“三个优先” , 三方面内容一脉相承, 相互衔接。

  财政部数据显示, 2003 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 投入首次超过2000 亿元, 达到 2144 亿元, 2007 年达到 4318 亿元, 比 2003 年增长101. 4% 。

 在此基础上, 2008 年中央财政安排“三农” 支出 5625 亿元, 比上年增加 1307 亿元, 是我国中央财政支农资金增加量首次超过千亿元。

  财政部预计, 2009 年中央财政用于“三农” 方面的支出达到7161. 4 亿元, 地方财政支农投入也不断增加, “三农” 投入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已经发展到了 一个新阶段, 亟待通过加大统筹城乡 发展力度, 破解城乡 差距扩大等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

 这就需要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促进资源要素向农村转移,推动国民经济转变发展方式。

 “随着城镇化、 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尽管农业产出在 GDP 中的比例日 益下降, 但其作用却越来越重要, 尤其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其重要性更加突显。

 ” 农业作为蓄水池, 可以吸纳失业农民工返乡 就业, 此外我国农村人口 众多, 农村又可以成为潜力巨大的内需市场。

 加大“三农” 投入对于扩大国内消费,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 夯实农业农村基础成为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重心。

 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 比例稳步提高。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的工作重心是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这份文件首次明确提出财政支农资金“总量持续增加、 比例稳步提高” , 这 12 个字是更高的要求, 不仅确保了 “三农” 投入资金总量, 也确保了 比例稳步提高。

 去年以来, 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从中央到地方的强农惠农政策支持却不减反增。

 数据显示, 2009 年中央财政预算安排“三农” 支出达 7161. 4 亿元,

 “三农” 投入规模再创历史新高。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 多项具体要求, 如:

 确保财政支出优先支持农业农村发展, 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优先投向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民生工程, 土地出让收益优先用于农业土地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

 设等。

 还要求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入增长幅度都要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

 农民将获得更多农业生产补贴。

 粮食直补、 农资综合补贴、 农机购置补贴和良种补贴是近年来国家对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给予的四项最重要的补贴。

 2009 年中央财政对此投入了 1230 亿元, 同比增长19. 4% 。

 实践证明, “四补贴” 政策有效调动了 农民生产积极性, 推动了 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的稳定发展。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把这项好政策加以强化, 扩大了 粮种补贴的品种, 扩大马铃薯补贴范围, 启动青稞良种补贴, 实施花生良种补贴试点。

 同时, 扩大了 农机补贴领域, 牧业、 林业和抗旱、 节水设备首次纳入补贴范围。

 此外, 还扩大了 补贴政策的受益范围, 由以前主要在农区对农民进行补贴, 扩大到了 牧区、 林区和垦区。

 农发行将开展“中长期政策性” 信贷业务。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 加大政策性金融对农村改革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 拓展农业发展银行支农领域, 大力开展农业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长期政策性信贷业务。

 中长期政策性” 这 6 个字, 意味着在今后的农业建设中将有更多的信贷资金进来, 弥补长期以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不足。

 着力破解农村融资难。

 农村融资难一直是我国“三农” 发展中的短腿。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对此明确提出, 加快培育村镇银行、 贷款公司、 农村资金互助社, 有序发展小额贷款组织, 引 导社会资金投资设立适应“三农” 需要的各类新型金融组织。

  目 前全国还有 2945 个乡 镇( 占整个乡 镇的 8. 6% )

 没有任何金融机构, 708 个乡 镇没有任何金融服务。

 为此文件要求抓紧制定对偏远地区新设农村金融机构费用补贴等办法, 确保 3 年内消除基础金融服务空白乡 镇。

 推进现代农业建设重点是水利和种业。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在确定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时, 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

 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对国家整体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意义重大。

 “转变增长方式不仅仅是宏观经济和工业企业的事, 我国生产方式最粗放、 科技含量最低的还是农业。

 ” 从气候环境来说,农业耗能水平虽然不是太高, 但总量惊人。

 这次中央一号文件强调, 国家固定资产投资要把水利建设放在重要位置, 提出加强大江大河治理, 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 按期完成规划内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 大幅度增加中央和省级财政小型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专项资金规模。

 同时, 文件把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放在种业发展上, 提出推动国内种业加快企业并购和产业整合, 抓紧培育有核心竞争力的大型种子企业。

 改善农村民生再出一系列好政策。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确定要实施新一轮的农网改造升级工程, 以缓解“家电下乡” 之后农村用电总量明显增加的压力。

 这项政策实施以来, 截至去年末已累计销售家电下乡 产品 3430 万件, 不仅拉动了 农村消费, 也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大市场空间。

 农村危房改造也成为文件重点关注领域, 提出抓住当前农村建房快速增长和建筑材料供给充裕的时机, 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 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 。

 此外, 中央一号文件在促进农民就业创业、 提高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水平、 提高农村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也出台了 一系列新措施。

 针对中央一号文件为何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的重要内容的问题, 有专家表示, 城乡 之间的差距不仅是居民收入的差距, 更体现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民生方面。

 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 除了 在一次分配中增加劳动者收入之外, 很重要的一条是通过各种办法来改善农村民生。

 三、 用统筹城乡 发展新理念解决“三农” 新问题 2010 年中央一号文件是新世纪以来的第 7 个中央一号文件。

 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为主题, 既着眼于 2010 年的农业农村工作, 更着眼于今后一个时期的“三农” 发展。

 ( 一)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与以往 6 个中央一号文件相比所具有的不同背景和考虑。

 新世纪以来的前 6 个中央一号文件都有很高的含金量, 对指导农业农村工作起了 非常大的作用。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是在特定背景下出台的, 是个风向标, 是党中央、 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 工作的体现, 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

 去年, 面对历史罕见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面对多年不遇自然灾害的重大考验, 面对国内外农产品市场异常波动的不利影响,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 显著成效, 粮食再获丰收, 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农民转移就业稳步增加, 农民生活不断改善, 农村社会安定和谐, 总体形势明显好于预期。

 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看到,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今年这个文件主要是考虑了 以下三个方面因素:

 一是要用统筹城乡 发展新理念解决 “三农” 新问题。

 在新形势下,农业农村也出现了 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我们要用统筹城乡 发展新理念加以解决。

 农业农村工作不能就“农” 说“农” , 要和整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结合在一起, 甚至要和世界经济走势联系起来考虑。

 要按照中央提出的“统筹城乡 发展” 、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的要求, 分析解决农业农村问题。

 二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 农业决不能出问题。

 尽管我国宏观经济比较早地回升向好, 但基础仍然不牢, 进一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任务还非常繁重。

 2010 年要在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的条件下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大家首先意识到, 必须把“三农” 工作做好, 这是最基础的支撑, 决不能出问题。

 三是农业农村形势好的时候, 恰恰是容易出问题的时候, 要高度警惕。

 连续 6 年增产增收后, 容易产生麻痹思想和松懈情绪。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今天的这个局面来之不易, 农业受自 然因素、 市场因素影响大, 基础仍然脆弱, 应该居安思危, 倍加珍惜。

 ( 二)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主题“加大统筹城乡 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这句话含义深刻, 尤其对前后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要加以正确理解。

 我们已经到了 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很多改革不考虑统筹城乡发展就无法推进, 因此必须加大统筹城乡 发展的力度。

 这句话的重心在后半部分。

 统筹城乡发展是手段, 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是目 的。

 尽管我们连续 6 年丰收, 但根基仍然不牢。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三句话:

 农业基础仍然薄弱, 最需要加强; 农村发展仍然滞后, 最需要扶持; 农民增收仍然困难, 最需要加快。

 这非常符合现实。

 这几年, 我国农业农村发展有这样的好局面, 最根本的是政策好, 是强农惠农政策调动了 农民的积极性, 激发了 农村发展的活力。

 但是一旦放松, 就很难说。

 要夯实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基础, 还包括对“三农” 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基本认识, 稳定和完善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 突出强化农业农村的基础设施, 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的基层体系, 大力加强农村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组织等五个方面的内容。

  ( 三)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了“稳粮保供给、 增收惠民生、 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 四句话, 明确了 2010 年农业农村工作的基本思路。

 与往年相比, 这四句话有继承, 也有发展。

 稳粮保供给, 就是要继续抓好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生产, 保持市场稳定和价格合理水平, 防止粮食生产出现滑坡。

 这个问题必须常抓不懈。

 增收惠民生, 就是要千方百计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过去 6 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幅平均在 6%以上,必须坚决防止农民收入陷入徘徊。

 改革促统筹, 就是要着力构建以工促农、 以城带乡 的长效机制,协调推进工业化、 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 坚决防止在统筹城乡 中忽视和放松“三农” 的倾向显现抬头。

 强基增后劲, 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基础建设、 强化基础支撑, 全面提升农业农村可持续发展能力。

 只有打牢基础, 我们才能有持续发展的后劲。

 ( 四)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分析了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形势,提出当前农业农村发展面临各种传统的非传统挑战。

 非传统挑战更多指的是新出现的一些问题。

 比如农业的传统功能主要是生产农产品, 现在生态、 旅游观光、 文化传承等方面的功能越来越凸显。

 这几年美国、 巴西等国搞生物质能源, 虽然其总量不超过15%, 但由于资本市场的炒作因素, 反过来对农产品市场影响很大。

 当前, 我国农村正处于转型期, 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农民外出后,既不能在城市定居, 又不愿意回到农村。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到的新生代农民工, 指的是以 80 后、 90 后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工, 他们在1. 5 亿外出农民工中约占 60%。

 相对来说, 这些人对农业不熟悉, 同时, 他们又特别渴望融入城市生活、 城市社会, 但从制度到心理到具体措施, 我们都还没有做好接纳的准备。

 当前我国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新情况, 一是对外开放度不断提高, 二是城乡 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 三是气候变化对农业影响日 益加大。

 这种新形势既带来机遇, 也使我们面临新的挑战。

篇二:中央一号文件粮食安全心得体会

学习 2021 中央一号文件心得体会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印发,这是新世纪以来连续发出的第十八个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既是今年的‘任务书’,也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的工作思路和重点举措,是管 5 年的‘施工图’。

 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关口,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个关系大局的重大问题。新春伊始,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开发布《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这是新世纪以来,党中央连续发出的第十八个“一号文件”。今年的“一号文件”围绕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重大部署,对于我们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现代农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乡村振兴实现良好开局。粮食产量连续保持在 1.3 万亿斤以上,农民人均收入较 2010 年翻一番多。新时代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消除了绝对贫困和区域性整体贫困,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

 2 奇迹。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农村即将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农业农村发展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党和国家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发挥了“压舱石”作用。实践充分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重农强农的战略决策完全正确,党的“三农”政策得到亿万农民衷心拥护。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必须深刻认识到,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重点难点在“三农”,迫切需要补齐农业农村短板弱项,推动城乡协调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潜力后劲在“三农”,迫切需要扩大农村需求,畅通城乡经济循环;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挑战,基础支撑在“三农”,迫切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依然极端重要,须臾不可放松,务必抓紧抓实。全党务必充分认识新发展阶段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

 3 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们要贯彻落实“一号文件”精神,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努力开创“三农”工作新局面。要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设立衔接过渡期,确保过渡期内各项政策平稳过渡,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确保不出现规模性返贫。要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不下降。打好种业翻身仗,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守住 18 亿亩耕地红线,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要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促进农村消费,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投入保障,深入推进农村改革。要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机制,加强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和工作机构建设,加强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加强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健全乡村振兴考核落实机制。

 4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所有工作都要围绕开好局、起好步来展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汇聚更强大的力量,采取更有力的举措,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我们就一定能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 100 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推荐访问:心得体会 粮食安全 中央一号文件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