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正文

2023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十四篇)

时间:2023-06-06 12:30:10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十四篇),供大家参考。

2023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十四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一

1.通过操作,引导学生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解答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激发学生参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分析、观察和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极限思想。

正确计算圆的面积。

圆面积公式的推导。

多媒体课件二套,圆片。

1、 师:(出示图)草地上长满了青草,一只羊被栓在草地的木桩上,请问:它能吃光全部青草吗?它最多能吃到哪个范围内的青草?请大家画出这只羊活动范围的示意图,两位同学到黑板上画。(一位画的是周长,另一位画的是面积。)(动画演示)

师:这个范围的大小指圆的周长还是面积?为什么?谁画的正确,(圆的面积)。

(板书:圆的面积)

2.师:什么是圆的面积?先说,再看书,学生读,(教师用课件演示)

师: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们会想到什么?这堂课要解决什么问题呀?

生:这堂课我们要学习圆的面积是怎样求出来的。

生:学生圆的面积公式。

师:你们知道圆的面积公式后,你们还想到什么问题?

生:圆的面积公式根据什么推导出来的。

师:对!刚才这几位同学跟老师想的一样。这堂课我们要解决两个问题。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通过学生提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 猜测(每项用课件出示)

师:我们先用一个简单办法,猜想一下圆面积的公式。把一个圆4等分,用半径作边长画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可用r2表示。在这个圆上可以画同样的4个正方形,它们的面积可以用4 r2 表示,你们观察一下这个圆的面积等不等于4 r2 ?

生:不等。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个圆面积还要加上外面的4小块,才是4 r2 。

师:
这个圆的面积比4 r2 小,我们再在圆内画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面积怎么求出来?

生:这个正方形是由四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组成,每个面积1/2r2,总面积2r2。

师:圆的面积和正方形比较谁的面积大?

生:圆的面积大

师:可以观察出圆的面积范围在2r2-4r2

(这里让学生了解解决问题时要善于观察、敢于猜想。渗透无限等数学思想,)

2. 回忆旧知,

师:圆能不能直接用面积单位支量呢?为什么?

生:
因为圆是由曲线围成的,用面积单位直接量是有困难的。

师:该怎么办呢?(教室沉默)

师:
请同学们看屏幕,(师播放课件)边看边回忆:以前我们研究过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求法,那时我们是怎样处理的?(用投影机放出几种图形的转化图解,边出示,边讨论)

师:这些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方法对我们研究圆的面积有什么启示呢?

生:我们可以用图形转化的方法,求圆的面积。(把未知的转化为已知的)

师:这个办法很好。那么把圆形转化成什么图形呢?

[评:启发学生运用转化的数学思想解决问题。这种设计既复习了旧知识,又为学生新知识作好铺垫,能够促进学生充分运用迁移规律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组成一个新的知识结构。]

3.动手操作

(1)师:请同学们动手剪拼一下,看到底能拼成什么图形。(学生动手操作。)

师:谁能向大家汇报一下,你把圆拼成了什么图形?(生答:拼成了。请把你拼好的图形放在实物投影上展示给大家看。一个同学用8等份的圆片摆成近似平行四边形,一个用不着16等份的圆片摆成近似长方形)

(2)师::请看大屏幕,16等份的和8等份谁拼成更接近长方形?

生:16等份拼成的图形就会越接近于长方形。如果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就会越细,)

师:对。这就是说,分的份数是无限的。你们可以闭上眼睛想一想,如果分的份数越多,长边就越接近直线,这个图形就越接近于长方形。课件演示

(3)看拼成的长方形与圆有什么联系?你能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小组讨论一下。

(教师要求学生观察自己在课桌上拼出的图形,一边讨论,一边逐步写出推导的过程。)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生答师继续演示课件。

生答:能,因为拼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圆的面积相等,长方形的长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宽相当于半径。

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

s=r

s=r2

师:结合公式s=r2,说说圆的面积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4)师:这个面积公式是不是正确,我们可以通过其它图形来验证一下。有的同学把圆拼成了三角形我们用三角形来验证一下,你能根据三角形计算公式推导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课件演示)

生答:三角形的底相当于圆周长的,高相当于圆半径的4倍。

因为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所以 圆的面积=周长的半径的4倍

s=4r2

s=r2

师:我们用三角形也推出了圆的面积公式 s=r2 。同学们还有其它图形来验证吗?

(5)生:我们把圆转化成梯形来验证。(课件演示)

生:梯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当于圆周长的一半,高相当于半径的2倍。

因为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所以圆的面积=周长的一半半径的2倍

s=2r2

s=r2 用梯形的面积

3.小结:刚才你们把圆转化成为哪些图形,分别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s=r2)

我们根据拼成的近似平行四边形、长方形、三角形、梯形都推导出了同样的公式:s圆=r2。

唉!我们刚才猜的圆面积是多少?你们真了不起!与r2很接近啊!

圆的面积必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评:打破了过去教师演示教具学生看的框框,而是要求每个学生动手操作,并渗透转化、无限等数学思想,让学生自己从尝试中推导圆面积的公式。]

1、 现在你可以求出小羊大约最多能吃到多少面积的青草吗?为什么?请你给它补个条件。

(照应了开头,又学练习了面积的计算。)

2、 根据下面条件求出圆的面积

r =5分米 d =3米

3同学们怎么计算树的横截面的面积,是不是一定把树木锯断?(同学们讨论答出测出周长后师再出题)树的周长是非曲直18.84平方米,求树的横截面的面积?

(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学生热烈发言,最后教师总结,解答了课一开始提出的两个问题。)

[评:课堂小结时间虽短,但能使学生认识升华一步,同时做到前后呼应,使整堂课结构严谨,层次清楚。这堂课最大的特点,是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生既学得生动活泼,又能充分发展思维。]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二

(一)知识教学点

1.生字:督、惩、罚、寨、饮、援。

2.新词:神机妙算、疑惑、委托、推却、轻易、甘受惩罚。

3.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分清前因后果。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理解课文内容,归纳中心思想。

3.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

4.训练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阅读能力,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历史人物的特点。

(三)德育渗透点

教育学生博览群书,学习诸葛亮宽阔的胸怀,识大体的品德,将来做社会有用的人。

(一)了解草船借箭这件事的前因后果和一步步地发展是重点。课文第三段是故事的高潮,具体叙述了诸葛亮用草船借箭的经过,也是文章的重点。

采用指导朗读及介绍时代背景的方法解决重点。

(二)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既是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采用教学时,先从理清故事的内容入手,把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果弄清楚,然后透过现象看本质解决难点。

两课时

(一)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二)观察挂图,发挥想象,进行表述练习。

(三)听录音,练习复述故事。

(四)质疑问难。

第一课时

(一)明确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

2.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3.朗读训练。

(二)整体感知

《草船借箭》是选自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一个故事,同学们对于其中的一些故事情节略有了解,但是对人物的性格特点还难以把握,因此参照注释,结合时代背景了解掌握人物各自的性格特点,尤其对于曹操、周瑜的性格要有进一步明确的认识。曹操也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政治家,周瑜虽然妒才忌能,但也是一位勇猛善战的大将。

(三)目标完成过程

1.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指读课文,正音,解词。

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本课指周瑜因诸葛亮比自己强而忌恨他。

迟延:拖延、耽搁。

才干:办事的能力。

委托:请别人代办。

调度:调动、安排。

惩罚:严厉地处罚。

自有妙用:自然巧妙的用处。

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

(2)读出最使你感动的课文内容。

(3)交流预习后的初步感受。

2.揭题引读,学生自悟。

(1)板书课题,启示谈话。

同学们,你们看过《三国演义》这部电视剧吗?其中有一个《草船借箭》的故事,谁来说说这个故事主要写了哪几个人?谁向谁借箭?

(主要写了诸葛亮、周瑜、曹操几个人物,是诸葛亮向曹操借箭。)

(2)简介时代背景。

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相互讨伐,史称“三国鼎立”。当时曹操实力雄厚,刚刚打败了刘备又派兵进攻孙权,于是刘备和孙权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刘备派诸葛亮到孙权那里帮助作战。孙权手下大将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圈套,假意让他负责赶造十万支箭,企图以造不成箭违误军令的借口加以陷害,于是就发生了这个故事。

自读课文,说出课文大意,同位讨论体会交流。

3.理清脉络,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2)讨论分段。(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段、概括段意。)

全文分四段:

第一段(1—2自然段)讲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支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诸葛亮接受任务并保证三天造好。

第二段(3—5自然段)周瑜不给造箭材料进一步陷害诸葛亮,诸葛亮不要造箭材料,巧妙地做好借箭准备。

第三段(6—9自然段)诸葛亮利用草船向曹操借箭。

第四段(最后一个自然段)诸葛亮如期交箭,周瑜自叹不如。

4.教师点拨,突破难点。

(1)学习第一段。

①指读第一段,前后位讨论这段写的是什么?(写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用十天造十万枝箭的任务为难诸葛亮。)

②诸葛亮的才干怎样?周瑜妒忌诸葛亮是一般的妒忌吗?哪些词可说明并画出来。

(“挺”、“才”)指导朗读稍重些。

③默读第一段,幻灯出示思考,周瑜是怎样“请”诸葛亮商议军事的?他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从哪儿看出来?

(学生自由发言,各抒己见。)

(周瑜开始以“公事”为由迫使诸葛亮不要推却,接着又以“十天为限”故意刁难,最后当诸葛亮答应三天造十万枝箭时叫诸葛亮当面立下军令状,以便抓到字据,日后好加害于他,他的真正目的是妒忌诸葛亮的才干,设下计来陷害诸葛亮。)

④讨论题,幻灯出示,诸葛亮为什么不揭穿他,反而接受赶造十万枝箭的任务,并且立下军令状?

(诸葛亮已识破了周瑜的诡计,如当面揭穿必伤了和气,孙、刘联合抗曹战线就可能破坏,有被曹操各个击破的危险,同时又从大局考虑到与曹军交战必须用箭,于是将计就计,立下军令状。)

⑤分角色朗读第一段,体会人物性格特点。

(2)教师总结,学生质疑。

通过第一段的学习,我们不仅对《草船借箭》的起因有了了解,而且对于诸葛亮、周瑜的性格特点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下节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三

主题班会

明确树立理想的重要性,让每一个学生树立一个远大的理想,并认识到理想的实现需要付出艰辛。

1、材料准备。查找与理想相关的名言警句。

2、明确理想。每位同学在一张纸上设计好自己的理想。

3、不要空想。当理想不付出努力时,理想就变成空想。

一、导入

我宁可做人类中有梦想和有完成梦想的愿望的、最渺小的人,而不愿做一个最伟大的、无梦想、无愿望的人。

——纪伯伦

可见理想之于人是多么的重要。

托尔斯泰更直白告诉我们:“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
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

正因为有了理想,生活才变得如此甜蜜;
正因为有了理想,生命才显得如此宝贵。今天我要讲的主题是:人生不能没有理想!

二、明确理想

(同学们陆续把写有自己理想的五颜六色的纸张贴到教室左边的白纸上)

问:大家都已经把自己的理想写在纸上了,每天大家都会在教室看到自己的理想,那理想就会自己实现吗?

学生齐答:不是。要靠我们自己去实现。

不错,树立一个理想并不难,难的是去实现它。那我们要怎样做才能实现它呢?

同学甲:每天都看一下理想,它就会每天都鞭策我们要去实现他。

同学乙:要制定学习计划,并努力的去完成它。

同学丙:要持之以恒,不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每一个想实现自己理想的人,必定要走过一段充满挫折和失败的心路历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好事,做任何事情都要付出相应的代价,必然要付出自己的艰辛的努力。我所要说的是:当你制定了你的理想,你就要明白为了实现这个理想必须有艰辛付出。

三、不要空想

我们知道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实现自己的理想。有的人在实现理想的这条道路上,确实付出自己的艰辛,战胜了挫折和失败,那他定然能到达胜利的彼岸,我自然希望你们都是这样的人。但我们也不排除还有的人没有足够的毅力,半途而废,或者完全把自己的理想抛到了脑后,只追求暂时的轻松欢娱,那他最终能实现理想吗?显然不能。如果你是这其中的一员,你设想一下,你会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你将从事什么样的职业?

同学甲:不敢想象。

同学乙:做生意。

同学丙:我觉得我们如果没有读好书,以后出去既没有体力又没有技术,可能很难找到一份工作。

…………

这个社会上有的人过的轰轰烈烈,有的过的浑浑噩噩,我不一定能够轰轰烈烈,但一定不能够浑浑噩噩的度过。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理想,并以自己全部的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最幸福的。有了物质,人才能生存;
有了理想,人才能生活。生存与生活有什么不同呢?动物是生存,而人则应该生活。前人告诉我们人生不能没有理想,我们也一样。

你们每天坐在这教室里,每当你上课不认真时,每当你学习不努力时,每当你怕苦怕累想放弃时,每当你对未来没有信心时,同学们,请你转过头,看一眼你自己立下的理想,你会发现成功就在不远处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四

引导学生畅谈感受:从下面的影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课件播放:我国晋西北地区土地沙化和绿色山林的场面。

1.自读“阅读提示”,明确要求

(1)默读课文,思考:这位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这一奇迹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的?

(2) 联系课文,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2.小声速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读正确,了解课文大意。

3.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1.自由读课文,根据提示思考问题,勾画答案,批注感受。

2.学生交流:老人创造了怎样的奇迹?

①课件出示:

“我们盘腿坐在土炕上,就像坐在船上,四周全是绿色的波浪,风一吹,树梢卷过涛声,叶间闪着粼粼的波光。”

引导学生把握句中的重点点词语,如“绿色的波浪”、“ 涛声”、“ 粼粼的波光”,体会作者运用比喻的方法,描写了漫山遍野绿意盎然,林间松涛阵阵、叶间微泛绿波的画面,喻示老人投身山林、为改造山沟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②课件出示:

“15年啊,绿化了的8条沟,造了7条防风林带,3700亩林网,这是多么了不起的奇迹。去年冬天,他用林业收入资助每户村民买了一台电视机。”

引导学生想象,这是怎样的一个奇迹?

③课文的哪些部分还具体些到了这一奇迹?学生自读课文一至五自然段。

3.讨论:老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创造奇迹的?

①“大环境”──险恶。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险恶?

课件出示:晋西北的地理、经济、西伯利亚大风、沙尘暴图片和文字。

②“小环境”──艰苦

你从哪些地方看出艰苦?指导朗读相关语句。

3.交流:作者为什么说“青山是不会老的”?

①引导:从贫瘠的山沟到如今葱郁的青山,老人把自己的.一生都奉献了出来,这就是他生命的价值。因此,当告别老人的时候,我不由得想到了──引读“作为一个山野老农……与日月同辉了”,这位普通老人让我领悟到──引读并出示“青山是不会老的”。

②指导:“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是什么意思?

老农能和山水共存,像日月一样永放光辉吗?联系上下文想想,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小结:是啊,老农不仅留下了这片青山,还留下了更为宝贵的东西──与环境作斗争的不屈精神,绿化家园、保护环境的奉献精神,造福人类的精神,这一切将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带着这份感动,让我们一起再读一读描写作者感受的话。

③总结: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这位普通的老人让我领悟到──青山是不会老的!

课件出示:

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生命的意义在茫茫青山中得到升华,而且将随着青山永垂不朽,这是不会因为年龄的增长而变老的。(生齐读)

你想对老农说什么?还想对别的什么人说点什么吗?

找一找有关绿化荒漠与荒山的先进事先进行阅读。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五

1、宣传学习并贯彻我国“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的基本方针、基本法规。

2、了解消防安全常识,火灾扑救常识,重视安全,珍惜生命。

3、学会正确使用煤气,电器,掌握灭火方法,自救与逃生的方法,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消防安全常识,扑救常识,灭火方法。

:掌握灭火方法。

教师搜集一些“消防安全事故”实例。

讲授法、合作探究法。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导入“火灾事故案例”以引起学生注意。

案例一

20xx年6月5日,成都市北三环川陕立交桥处发生一公交车燃烧事故,已有25人死亡、76人受伤,仅有10多人没有受伤。这辆公交车承载的乘客数大约为120名。

案例二

20xx年11月14日上午6点10分左右,位于上海中山西路的上海商学院内发生火灾,四名女生从6层楼高的宿舍跳楼逃生,不幸全部身亡。

案例三:各种火灾后的惨状。

(2)学生分组讨论(四人小组)“消防安全事故”实例,把所见所闻讲述给同组同学听,以增强火灾预防意识,安全意识。

(3)展示消防消防队员、消防器材与消防标识等图片。

(二)分组讨论“消防安全”应注意的事项,火灾扑救的方法,及逃

生方法。

(1)校园防火应注意什么?(2)当校园(教室、宿舍、食堂、实

验室、电教室、图书馆等)发生火灾我们应该怎么做?(3)如何如

何进行火灾自救?(4)家庭火灾应注意什么?(5)发生火灾时应

如何报警?(6)火灾扑救有哪些方法?(7)人身着火时如何自

救?

(三)小组代表分题发言。

(四)学习“消防安全常识”,学习“火灾扑救常识”。

(1)自学“消防安全常识”。

(2)老师与学生一起学习“消防安全常识”。

(3)学生与家长一起学习“消防安全常识”

五)板书设计:一)消防安全常识(略)一)火灾报警向周围群众报警向公安消防队报警二)火灾扑救常识二)灭火方法

五)板书设计:

一)消防安全常识(略)一)火灾报警向周围群众报警向公安消防队报警

二)火灾扑救常识

二)灭火方法

隔离法

冷却法

窒息法、抑制法

(三)自救与逃生

人身着火时自救

拨打119

(六)作业:

回家与家长一起演练火灾消防,并画出家庭火灾出逃路线图

同学们:火灾无情!请注意防火!请注意安全!请珍惜人生!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六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闰土的外貌、动作、语言,体会闰土这个人物的特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我”的思想感情。

~三课时完成。

三步阅读教学法”。

昨天,我们认识了这么一位山野老农,他面对恶劣的自然条件,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植树

造林中,15年如一日,在晋西北奇迹般地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造福于子孙后代!

今天,我们要去结识一位和我们的年纪差不多的少年,那就是鲁迅先生笔下的——

少年闰土(学生齐读,教师板书)

请大家打开课本76页,默读17课:《少年闰土》。解决以下几个问题(出示“初读”目

标)——

1、 联系上下文,把下列词语换成现在常用的词语。

其间 便是 仿佛 好容易 熟识 无端地 素不知道 如许 先前 单知道

2、 “我” 和闰土是什么关系?

3、 画出描写闰土外貌的语句。

4、 闰土向“我”讲述了哪几件事?

(学生边读,教师边提示:这篇文章节选自鲁迅先生的小说《故乡》,写于1921年。语言习惯与现在不同,大家一边读,一边寻找这些词语,用铅笔画一画,并想想用现在常用的词语替换……)

交流一:学生说一说词语替换,教师相机补充。

【其间——其中, 便是——就是, 仿佛——差不多, 好容易——不容易, 熟识——熟悉, 无端地——没有原因地, 素不知道——向来、从来不知道, 如许——如此,像这样, 先前——以前, 单知道——只知道。】

交流二:“我”(少爷)——闰土(忙月的儿子):主仆关系。

“忙月”是什么?(括号中的内容就作了解释说明)

交流三:举手示意。

交流四: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教师相机板书)

过渡: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初步认识了闰土,闰土是位什么样的少年呢?请大家仔细阅读课文——(出示“精读”目标)

1、 精读外貌描写体会闰土的特征?

2、 “我”为什么喜欢闰土?

3、 精读自己喜欢的事,把你的体会与大家分享。

4、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哪件事?

交流一:出示句子——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

【谁来说说闰土的外貌有什么特点?

(1)引导:盖住 “圆”、 “小”和“银”与原句对比——可爱(板书)

(2)引导:
“紫色”换上“苍白”或“蜡黄”与原句对比——健康(板书)

疑问:闰土的脸为什么是紫色的呢?(在海边瓜地看瓜,在海边捡贝壳、看跳鱼儿,经风吹日晒变成紫色;闰土是一个“忙月的儿子“,是穷苦人家的孩子,生活在农村。)

交流二:(引导学生用课文原句回答)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板书:希奇)

交流三:雪地捕鸟

(1) 选择对“雪地捕鸟”印象最深的同学提问?(说说原因)

(2) 齐读“雪地捕鸟”部分

(3) 标注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语:扫出——支起——撒下——一拉(相机板画、板书)

(4) 追问:从“捕鸟动作”中,你体会到闰土是位什么样的少年?多么连贯,多熟练的捕鸟动作——聪明能干(板书)

交流四:看瓜刺猹

(1) 自由回答原因。

(2) 男女生对话朗读(女生:“我”;男生:闰土)

(3) 标出表示“看瓜刺猹”动作的词语,完成练习(出示相关语句)

月亮地下,你( 地)听,啦啦地响了,猹在( 地)咬瓜了,你便( 地)

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4) 体会当时的情景。(紧张、惊险、刺激)

(5) 指名回答:“省略号”所省略的内容。(出示句子)

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 地)刺。……【在“动词”前填上恰当的叠词:静

静 偷偷 悄悄 狠狠】

(6) 从“看瓜刺猹动作”中,你体会到闰土是位什么样的少年?——机智勇敢(板书)

过渡:
闰土“看瓜刺猹”的经历,对“我”来说,是那么神秘,那么好奇。闰土的

一番介绍,清晰地留存在“我”的记忆中。“看瓜刺猹”的画面,深深地定格在我的脑海里——(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背诵指导】想象第一自然段所描绘的画面。

提示:作者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又写什么?(天空、瓜地、看瓜刺猹——由上到下)

什么样的天空,(深蓝的天空);什么样的圆月,(金黄的圆月);什么样的西瓜地,(碧绿的西瓜地);什么样的银项圈,(明晃晃的银项圈)。(抓住了这几种不同色彩的景物特征)

【朗读指导】读出“夜间景色的优美”,读出看瓜刺猹的刺激。语气:稀奇;语速:前一句(稍慢);后两句:(稍快)。(女同学有感情地朗读)

交流五:(自由发言)海边拾贝、看跳鱼儿——见多识广、生活丰富多彩。

写作特点:详略得当。

通过前面的阅读理解与交流感悟,我们认识了一个活泼可爱、聪明能干、机智勇敢、

见识丰富的海边农村少年。

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描述了“我”当时的内心感受?请大家进一步阅读课文……(出示研读目标)

“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怎么理解?

交流一:从“相识——相处——别离”体会“我”和闰土的友谊。

交流二:从文章地字里行间体会“我”的情感。(对闰土的佩服,对丰富多彩的农村生活的向往和对自己所处的生活环境的不满。)

交流三:

(1)“我往常的朋友”是些什么样的人?(富家子弟)

(2)“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什么意思?(“我”和其他富家子弟一样都生活在深宅大院,不能广泛地接触社会,接触自然,像井底之蛙,见识很少)

(相机板书)羡慕 佩服 向往

少年闰土

“我” (少爷) ———主仆关系——— 闰土(忙月的儿子)

羡慕 雪地捕鸟 聪明能干

看瓜刺猹 机智勇敢

佩服 希奇

海边拾贝 见多识广

向往 看跳鱼儿 生活丰富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七

1.懂得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知道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3.明确“哥们儿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

1.愿意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

2.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搞“哥们儿义气”。

1.关心、帮助同学。

2.与同学相处能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发现好朋友有错,不包庇,不嫌弃。

设置本课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中“友爱同学,同学之间建立真正的友谊”这一 教学内容和相关的基本要求。要与同学团结友爱,这方面的 教育在以往的思想品德课中已经进行过,一、二年级时主要强调要团结友爱讲谦让,三至五年级时主要强调能合作、不嫉妒、不欺负弱小。本课也是进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 教育,但讲述的角度和侧重点都与过去不同。现在是从“友谊”这一角度来讲与同学团结友爱的,侧重点在于要建立真正的友谊,而不讲“哥们儿义气”。对该年级的学生来说,从这个角度、按这个侧重点进行与同学团结友爱的 教育是必要的、及时的。随着年龄的增长,该年级学生的情感世界逐渐丰富起来。他们赞美友谊,向往友谊,追求友谊,但有些同学却找不到友谊,与其他同学相处不好,没有好朋友,也有一些同学自以为找到了友谊,实际上却不过是“哥们儿义气”。我们应该加强这方面的 教育,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困惑,给他们以正确的引导。

本课的导入部分是“述说”:“在同学中你和谁是好朋友?你们是怎样成为好朋友的?”对这样的问题,同学们的回答是不一致的。其中包括:有的同学会说“我没有好朋友”;
也有的同学介绍“怎样相处的”,实际上可能是“哥们儿义气”的表现。这些都是正常的。

教师应抓住这些引入正题:我们为什么应与同学建立友谊?我们怎样才能和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

1.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本课课文主要讲两个问题。

在 教学中要让一些同学结合教材中的有关阐述和自己的体会谈感受,通过互相交流,使大家对这个问题有较深的认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在 教学中要使学生认识到,应广泛地与同学建立友谊,而不能只限于少数几个同学。

这个问题是本课 教学的重点,也是本课 教学的难点。在 教学中既须强调与同学相处要关心人,帮助人,要讲谦让,能理解人,又须强调要坚持原则,不能搞“哥们儿义气”。由于这个界限在现实生活中是较难把握的,所以要充分利用许卫的例子进行分析。另外,在 教学中对“哥们儿义气”的危害性要注意讲清楚,不要忽视。

1.懂得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

2.知道同学之间怎样才能建立和发展友谊。

3.明确“哥儿们义气”不是真正的友谊。

1.愿意与同学建立真正的友谊。

2.珍视同学之间的友谊,不搞“哥儿们义气”。

1.关心、帮助同学。

2.与同学相处能宽以待人,严以律己。

3.发现好朋友有错,不包庇,不嫌弃。

1.课文开头部分的录音。

2.讨论题录音。

3.课文事例录像。

4.练习题幻灯片。

1.提问:同学们在一起相处五年多了,肯定有一些好朋友。谁是你的好朋友?你们是怎么相处的?

2.提问:前一段时间,王心跃同学扭伤了脚,他在家里休息时,都有谁去过他家?去干什么?为什么去看望他?

3.提问王心跃同学:同学们都来看望你,你是什么心情?为什么这么高兴?

4.小结:同学之间这种真挚的情感就是友谊,小学时结下的友谊永远都不会忘记。

(1)听课文第一节的录音。

(2)提问:同学之间应如何建立和发展友谊呢?

(3)小结:同学之间的友谊是十分珍贵的,建立友谊需要信赖、理解、关心、帮助。

板书:友谊

信赖、理解、关心、帮助

友谊是人与人之间的亲密感情,它表现为互相信赖、理解、关心和帮助。我们每一个同学都需要友谊。仔细想一想:当你取得成绩时,如有朋友祝贺,就会感到更加幸福;
当你有困难时,如果有朋友关心、安慰和帮助,就能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一个人如果缺少友谊,没有朋友,就像生活在荒寂的孤岛上和沙漠中一样感到孤独凄凉。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曾说过:“友谊对人生是不可缺少的,如果没有友情,生活就不会有悦耳的合音。”

但是,友谊的建立和发展,往往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有时会遇到矛盾。这时该怎样对待呢?

①许卫和吴小中是什么关系?

①小中为什么会生好朋友的气?

③许卫为什么没按小中说的做?如果做了又会怎样?

吴小中希望自己的好朋友在400米测试中能帮自己隐瞒过关。但许卫没有这样做。他知道如果帮小中蒙混过关,虽然一时取悦了他,但实际上是害他,而且对自己来说,为了所谓的“友谊”,犯了不坚持原则和欺骗的错误。这决不是真正的友谊,而是“哥儿们义气”在作祟。

许卫没有按小中的要求做,小中很生气,友谊面临着考验。这时,许卫会怎么做呢?

听录音(放完)。

许卫既坚持了原则,不同意为自己的好朋友蒙混过关,但又不是撒手不管。

许卫给了小中热情的帮助。他每天陪小中一起跑步,小中的体能增强了,终于在400米测试中达标了。这时,许卫和小中的友谊会怎么样?(更好)这种友谊才是真正的友谊。

(1)提问:张苏和包小新是一对好朋友,张苏现在因为什么事发愁?他为什么发愁?

(2)小组讨论:包小新为了帮张苏出板报,从学校阅览室的一本杂志上偷剪了一张报头,张苏知道小新做了错事,但又觉得他是为了自己。张苏该怎么办呢?

(3)回答归纳:张苏应诚恳地指出小新的错误。

(4)问:为什么一定要指出他的错误?不指出行不行?

小结:如果不指出小新的错误,他就会觉得为了朋友做错事是正当的,今后就可能一错再错。张苏不应当因为小新是对自己好,就不辨对错,不分是非,抛弃原则。否则既害人又害己,不是真正的友谊。

(5)提问:张苏怎样做才能使友谊不破裂?

(6)小结:坚持原则,分清是非,诚恳地指出朋友的错误,帮他改正。这是对朋友负责的表现。对方也要虚心接受帮助,这样才能共同进步,俩人的友谊才能更牢固。

投影出示辨析题。(略)

(1)钱强和人打架,好友李辉不但不阻拦、批评,指出好友的错误,反而还去帮他打架。这是哥儿们义气。

(2)朋友有了困难,作为好朋友热情地去关心、帮助他。这是真正的友谊。

(3)朋友做题遇到了困难,不能简单地把本借他抄,而要帮他真正地解决困难。这是真正的友谊。

(4)好朋友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出了问题,主动争着承担责任。这是真正的友谊。

友谊是人间的真情,是世上最高尚的东西。它能给我们带来欢乐,带来温暖,带来前进的动力。

重要的是要明确什么是真正的友谊。因为只有真正的友谊才能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成为永久的财富。

希望同学们记住:友谊需要用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

信赖、理解、关心、帮助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八

1、学会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铸赠、铭文、堪称、结构、造型古朴、工艺精湛、钟鸣鼎食、一言九鼎、鼎志昌胜、龙兆吉祥。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抄写自己喜欢的语句。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世纪宝鼎”的精美艺术和深刻寓意,体会中国人民对联合国和新世纪的美好祝愿。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新世纪的钟声敲响之际,中国人民送给联合国一份丰厚的礼物。究竟是什么呢?请大家齐读课题——世纪宝鼎。

二、介绍相关背景资料。

1、师生共同介绍有关鼎的资料。

2、师生共同介绍联合国的有关资料。

联合国: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于1945年成立的国际组织,总部设在美国纽约。主要机构有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秘书处等。其主要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发展国际友好关系、促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国际合作,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

三、初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的结构。

1、自读课文,扫清文章的文字障碍。

2、检查生字新词的掌握情况。

3、默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把世纪宝鼎介绍清楚的?课文重点介绍的内容是什么?

4、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大段(第一自然段):介绍了中国人民赠给联合国一份珍贵的礼物——世纪宝鼎。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的外形结构。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介绍世纪宝鼎具有特殊的意义。

四、熟读课文,准备描述宝鼎的活动。

1、投影出示:课后思考题二。

2、学生讨论:如何才能将描述活动搞好呢?

3、教师小结:要描述宝鼎,介绍的重点是宝鼎精美的艺术造型和文化内涵。因此必须熟悉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4、学生分小组准备。

第二课时

一、进行课本剧的展示。

1、小组表演。

2、全班进行表演。

3、对照课文的内容朗读课文。

二、对照课文的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1、学生品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

2、小组讨论后交流。

三、词语积累环节。

1、选择自己喜欢词语、句子,抄写在作业本上。

2、相互交流。

四、总结课文。

附:板书设计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九

教科书第119~120页例2和第121页课堂活动,练习二十三的第5~7题。

1.通过复习使学生能进一步熟练地判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通过复习使学生能熟练地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并且会用概率的思维去观察、分析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感受、了解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以提高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教师:在老师的盒子里有5个球,从中摸出1个球,如果摸到的球是红色就可获得奖品。你希望里面的球是些什么颜色,为什么?如果你是老师你会装些什么颜色的球?为什么?刚才的活动涉及我们学过的什么知识?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可能性。

板书课题:概率复习。

(1)教师:有关可能性的知识你还记得哪些?请在小组内交流。

(2)请学生汇报,并请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

学生: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一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有可能的,还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1.复习体会简单事件发生的三种可能性

教师出示一副扑克,当众从中取走j,q,k和大小王。

教师:现在从中任抽一张,请你判断下面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1)抽到的牌上的数比11小。

学生:一定发生,因为剩下的所有扑克点数都比11小。

(2)抽到的牌是黑桃q。

学生:不可能发生,因为所有的q都被拿走了。

(3)抽到的牌是方块2。

学生:有可能发生,因为方块2还在老师手中。

2.复习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少种

教师:从老师手中的扑克中任意抽取一张,会有哪些可能的结果呢?

教师:按照花色分有黑桃、红桃、方块和梅花四种可能性。

教师:按照数字分有1到10共十种可能性。

3.用分数表示事件发生的概率

教师:抽到各种牌的可能性究竟是多少呢?请大家独立完成第120页算一算的5道题。

学生独立完成之后全班交流。

学生: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因为一共只有四种花色的扑克;
还可以这样理解,一共有40张扑克,其中有10张黑桃,所有抽到黑桃的可能性是14。

学生: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因为按照数字分只有1到10这10种可能,5占其中的一种,所以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
也可以这样理解,40张扑克中有4张5,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

学生: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因为在40张扑克中只有1张梅花a。

学生:抽到a和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不一样大,因为抽到a的可能性是110,抽到梅花a的可能性是140。

学生:在40张牌中任意抽1张抽到5的可能性是110,在10张黑桃中任意抽1张抽到5的可能性也是110。

(1)学生独立完成,如果有困难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1到20的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分别是哪些?

(2)集体交流。

学生:摸到奇数的可能性是12,摸到偶数的可能性是12,摸到质数的可能性是25,摸到合数的可能性是1120。

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复习有什么收获?有什么疑问?有什么要提醒大家需注意的地方?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三的第5,6,7题。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十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品读重要语句感受怀特森老师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抓住我的心理活动以及我们行为前后的变化,加深对怀特森先生的认识,深刻体会怀特森对我们的深远影响。

学习作者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探究怀特森是我最好老师的原因。

出示本课重点词句及相关问题的课件

1、同学们,我们每个人在家都有父母的陪伴,在学校陪伴我们的是老师。在你的心目中你认为最好的老师应该是什么样的?(认真负责,知识渊博,关心学生。)

2、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好老师的标准,作者心目中的好老师又是什么样的呢?板书《我最好的老师》。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自由的朗读课文。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在课文中把写怀特森先生的句子画出来。(学生读)

(1)、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2)、朗读找到有关的句子,说说怀特森先生是一位怎样的老师?

1、齐读句子两遍,“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板书:老师——方法独特出人意料)

2、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怀特森老师有个性,教学方法独特,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3、课堂交流

4、讨论:如果你是怀特森老师的学生,面对这样的举动,你会怎样想?(可能会有怀疑,有愤怒,有不理解。)

1、仔细默读课文,边读边想:怀特森老师有个性,教学方法独特,常常出乎人的意料的举动,除了给我们带来惊讶,带来不可思议之外,对学生会有什么好处呢?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

2、课堂交流。(1)会使我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常常会在课后花。去思考和验证”

板书:学生————冒险挑战思考论证

(2)使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接近真理”

(3)使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3、一次,我把怀特森老师的方法介绍给一位朋友,他有什么反应?

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想象作者当时看着他的朋友说话的眼神和说话时的语气。——对老师的感激、赞扬和认同

1、“我”对怀特森老师感情的变化是课文的一条线索,在课文中找出我心理变化的句子,体会“我”对怀特森老师的感情变化。

我:怀疑——愤怒、不满——敬佩、尊重

通过对我心理变化的侧面描写,烘托出怀特森老师的与众不同,使怀特森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2、在怀特森老师教“我们”科学课的前后,“我们”有什么变化?

之前我们没有质疑的习惯,在怀特森教我们之后,我们敢于和老师争执、议论了。侧面烘托出怀特森老师教育的成功。

在平时的写作中同学们也可以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来烘托想要表现的东西,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五、小结:怀特森老师说,“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这是怀特森老师通过这一堂关于“猫猬兽”的课,想要告诉学生的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能人云亦云,不能轻信老师和专家的说法,要敢于怀疑。

板书: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意大利斜塔和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说明我们的学习都应该时刻具备怀疑的精神不要轻信权威。

科学需要怀疑,需要“冒险”,需要挑战,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判断能力和科学怀疑的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拥有善于发现、探求真知的能力。

选下面的题目写一写

《我看怀特先生》

《假如我是怀特先生的学生》

《如何看待书本和权威》

21我最好的老师

老师——发放独特出人意料(用心良苦)

学生——冒险挑战思考论证使其

(独立思考敢于质疑)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十一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学生开始正式系统化的学习音乐,应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对待,使学生爱学、愿学。学生的整体情况预计不均衡,情况参差不齐。所以,对不同学生应用不同教法,要培养学生专长,即“普遍培养,重点发展”。使学生各方面均有提高。学生年龄小,生性活泼,我会在这一点下功夫。重点发展舞蹈、律动的学习。增强学生身体的协调能力,让学生可以渐渐增强身体的协调性、节奏感。

二、教材分析:

新的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课标内容标准的设计力求符合儿童音乐认知的一般规律。首先是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声音——人的歌声——乐器的演奏——音乐情绪——音乐表现要素——音乐体裁与形式——音乐的文化内涵,一年级湘版音乐教材正是遵循这一规律来编写的。

三、本学期教学任务:

(一)发声训练部分:

培养练声的兴趣;
歌唱姿势要正确;
发声要自然,用中等音量或轻声歌唱;
按教师的手势,整齐地歌唱;
用正确的口形,唱好u、o韵母。

(二)视唱、知识、练耳部分:

1、读谱知识:知道音有高低;
知道音有长短;
知道音有强弱。

2、视唱部分:能用听唱法模唱歌曲(包括除大小七度、增四度、减五度外的自然音程和dada、dadadada、da(a)、dadada、dadadada、da(aa)、da空da等节奏。)

3、练耳部分:听辩音的高低(比较不同乐器、人声及同一乐器的不同音区音的高低;
比较同一音组内构成大、小三度、纯四、纯五度旋律音程的两个音的高低。听辩音的长短,比较各种时值音的长短。听辩并说明音的强弱差别。

(三)欣赏部分:

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和良好的欣赏习惯。在欣赏中感受音乐的优美、悦耳,产生愉快的感觉。逐步体会旋律、节奏、速度、力度、音区、音色等表现手段在音乐中的作用。能辨别音乐作品中轻快、热烈、活泼、优美、雄壮、庄严、诙谐等情绪。能感受进行曲、舞曲、摇篮曲等常见体裁的特征。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前备、复备工作,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积极和其他学科沟通,积极研究学科整合。响应新课标要求。

6、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十二

一、学情分析

通过六年级上学年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由于我是一名非地理专业教师,在学法和教法方面还欠缺一定的教学经验,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再就是有些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重视不够、学习习惯不好,加之有些班级纪律较差、学风不浓,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水平参差不齐。新学期开始了,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能扬长避短取得更有成效的教学成果。

二、本期教学任务和目标

完成六年级下册各章节的教授,达到以下目标::

1、使学生知道世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物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3、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地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三、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充分利用地理填充图册来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和要求。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收看《新闻联播》、《世界之窗》、《正大综艺》等节目,增进对世界的了解。

四、教学工作:

1、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本学期应该做了下面的工作:⑴课前准备:备好课。

①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每句话、每个字都弄清楚,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能运用自如,知道应补充哪些资料,怎样才能教好。②在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解决他们再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③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⑵课堂上的情况。

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克服自己以前重复的毛病,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地理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

2、要提高教学质量,还要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初中学生爱动、好玩,缺乏自控能力,常在学习上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的学生抄袭作业。针对这种问题,抓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并使这一工作贯彻到对学生的学习指导中去,还要做好对学生学习的辅导和帮助工作,尤其在后进生的转化上,对后进生努力做到从友善开始,从赞美着手,所有的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所以,和差生交谈时,对他的处境、想法表示深刻的理解和尊重,从帮助落脚,帮助学生解决困难.还有在批评学生之前,先谈谈自己工作的不足。

3、积极参与听课、评课活动,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4、培养多种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网络,不断扩宽知识面,为教学内容注入新鲜血液。开展课件教学,充分利用学校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在兴趣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世界上主要国家和地区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特征

难点: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

六、教学进度

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周次

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

第一节自然环境3第一周

第二节人文环境2第二周

单元复习、检测、讲评3第三-四周

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日本2第四周

第二节东南亚2第五周

第三节印度2第六周

第四节俄罗斯3第六-七周

单元复习、检测、讲评3第七-八周

第八章东半球其他的国家和地区

第一节中东2第八周

第二节欧洲西部2第九周

第三节撒哈拉以南的非洲3第九-十周

期中考试3第十一周

第四节澳大利亚2第十二周

单元复习、检测、讲评3第十二-十三周

第九章西半球的国家

第一节美国3第十四周

第二节巴西2第十五周

单元复习、检测、讲评3第十六周

第十章极地地区2第十六-十七周

单元复习、检测、讲评3第十六-十七周

期考复习9第十八-二十周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十三

明与暗

课时:4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使学生初步掌握物体的明暗发现方法。

2、技能:学生能初步运用明暗表现方法去观察、分析、描绘物体的立体感觉。

3、情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存在的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和比较物体在光照射下的明暗变化的原理和规律。

教学难点:

初步运用物体的明暗画法规律,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

教具准备:

1、球体、立方体石膏模型数个

2、射灯

3、静物台

4、范画两幅

5、铅画纸一张(4k)、铅笔、美工刀。

学具准备:

开素描纸,绘图铅笔、画板、橡皮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看教室两边墙上,这些是美术兴趣小组同学们的素描作品,你们能看这些作品有什么特点?

师:对,这些作品都是用明暗造型方法表现的石膏体。那么今天我们就跟大家来共同学习新的一课“明与暗”。(出示课题)

(二)新授: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有助于学生理解物体明暗的产生。)

师:我们首先来研究研究明暗怎样产生的。

(写生灯)你们来看,这是一张白纸,我们把它放在灯光下,你来观察一下,在它的表面上有没有明暗变化?谁能想办法让这张纸产生明暗变化?(学生上台演示)

你是把它卷了一下,来观察一下在光的照射下发生了什么变化?师总结:有了从明到暗的渐渐过渡的变化。

师:下面来看这位同学把纸折了一下,我们把它放到灯光下,有了什么变化?

师总结:对,明和暗有了一条明显的分界线,对比非常强烈。

师:还有一位同学把纸揉皱了,看看它在灯光下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师总结:纸上出现了丰富的明暗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观察,你能总结出明暗时怎样产生的吗?

师总结:对了,有体积的物体在光线的照射下,会呈现出一定的明暗变化。

(三)观察体会

(设计意图:通过对实物的观察理解,加强学生对物体明暗认识与体验,并为下一步进行实践创作做准备。)

1、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石膏球体,我们来观察,当光线照射的它时,我们会发现什么?(出示石膏球让学生思考、议论后回答)

总结:光照后,球体表面出现了明、暗半球。你们再仔细看看,球体的亮部有没有明暗变化?暗部呢?

总结:球体的明暗变化比较复杂,而且是逐渐转变的,可概括为:亮面(即直接受光面),灰面(即侧面受光面),暗面(即没有受光的面),明暗交界线(区分明暗两部的界限),反光(侧面环境光影响)。

2、刚才我们分析了球体的明暗变化规律,其实任何物体在光的照射下都会产生这些明暗变化,我们来找找看。(出示石膏几何体让学生观察)

(四)主动参与

(设计意图:演示绘画方法,给学生直观印象。)

下面老师就用铅笔画素描的形式表现圆柱明暗关系。

1、第一步是整体观察分析,要确立光源方位,找出明暗交界线所在的位置。

2、观察好了就可以起稿了,用直线画出圆柱的结构轮廓;
接着画出明暗交界线、投影;

3、然后就可以铺大色调了,铺出暗面、投影的基调;
(注意:用直线排成块面,顺着球的弧面画;
投影注意近实远虚。)

4、最后进行细致刻画:从明暗交接线入手,先画出背光面基本调子;
背光面近暗远灰,但不能比受光面的灰调亮;
再从明暗交界线向亮调子由深到浅过度;
亮调子用较硬铅笔画。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设计意图:给学生营造一个学习氛围,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导入新课。)

作业设计:

1、学生选择立方体或圆柱体画出明暗素描,教师进行巡回指导

2、注意把握以下问题:

a、灰调过少或高光位置不对;

b、明暗交界线不准;

c、投影不准;

d、排线问题;

e、反光太亮。

四、欣赏讲评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个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教师把学生完成的作品摆放到前面,全体学生欣赏讨论,然后说出自己的观点。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体明暗变化的基本规律,知道了怎样运用明暗变化表现石膏几何体的立体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些知识运用到绘画中,观察生活中各种不同物体的明暗,并用画笔把他们描绘出来。

六、拓展:

观察其他几何体在光照射下其结构特点及明暗变化,并进行写生。

教学反思:

寻找美的踪迹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认识肌理,从整体和局部寻找美、体会美

2、技能:培养学生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情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1、理解肌理的美

2、合理构图

教学难点:从多角度发现事物的美。

教具学具准备:

牙刷、吸管、水粉颜料、水粉笔、墨水、宣纸等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不同的数量不同的方法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1、请学生欣赏一朵花照片、几朵花照片和许多花的照片。

教师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一朵花明朗清晰、几朵花重叠绽放,2、揭示课题

我们一起来《寻找美的踪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请学生欣赏长城的远观和近看的图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远近的不同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教师再分别请学生谈谈对三张照片的体会

师小结:近处的长城威严壮观,远处的长城宛如一条长龙盘旋在山间。

教师启发学生:古代诗人杜甫曾有一首诗来形容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也是来形容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美。

2、请学生欣赏树林、沙漠的照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宏观和微观,整体和局部都可以表现出不同的美)

提问学生:从这些自然的景色中,还隐藏着哪些美的踪迹呢?小结:这些景色都是我们平时注意到的美。成林的大树很美,片片的树叶也美丽。无限的沙漠很美,颗颗的沙粒也很美丽。

3、学生用这种排比句的形式表达自己找到的美丽。(设计意图:开拓学生思维,从不同角度发现美的踪迹。)

例如:汪洋的大海很美丽,滴滴水珠也美丽。

我家的房屋很美丽,整齐的砖瓦也美丽。

我们的学校很美丽,也美丽。

4、欣赏肌理图片。(设计意图: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肌理现象,找寻肌理制作的方法。)

自然界的肌理图片以及制作出的肌理图片。(制作的肌理图片表现点和线的各一张)

在欣赏照片肌理现象中,提问学生:你觉得它们象什么?

在欣赏制作的肌理图片中,提问学生:这是用什么方法制作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一幅是用白菜的叶子沾墨拓印制作成的。制作肌理图片中的第二幅是用揉皱的纸张沾墨,然后打开后的效果。

学生讨论

小结:线可以用吸管吹,用墨和生宣纸渲染等方法

点可以用牙刷、喷壶、水彩笔点等方法进行制作。

教师在学生回答时,演示其中一种到两种方法。

三、学生作业,教师辅导

作业设计:

可以用数码相机直接拍摄风景或者肌理的照片。也可以用你喜欢的方法制作肌理效果的作品。

四、作业评价:

学生相互欣赏,通过师生互评对作业进行评价。

五、拓展:

(1)用照相机记录事物的发展过程,如植物的生长、季节的变化、昆虫的演化等。

(2)比比,看谁的照片拍得好。

教学反思:

泥浮雕

课时:2课时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了解浮雕的概念和分类

2、技能:学习用陶泥制作一个浮雕作品。

3、情感:培养在生活中发现美,并用自己双手美化生活的情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

教学重难点:

设计一个自己喜爱的泥浮雕。

教具学具准备:

收集有关浮雕的资料、图片、陶泥、泥塑工具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讲授新课:

(一)导入:

1、欣赏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大家到雕塑馆去参观,想去吗?

课件展示一起欣赏古今中外的浮雕作品

如:中国唐朝的《昭陵六骏》,《人民英雄纪念碑》、非洲浮雕、青岛沿海的浮雕柱子等或者是其他学生的浮雕作品

师:欣赏到了这么多的雕塑作品有什么感想?

教师拿泥笔筒或完全立体的雕塑与我们欣赏的这些雕塑有什么不同?

(生答:一种是完全立体的,一种是在平面的基础上有一部分立体)

2、揭示“浮雕”的概念

师:我们知道,从背景中凸出形象的雕塑称为浮雕。根据凸出的程度不同,还可以分成高浮雕和浅浮雕。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为什么我们说浮雕具有绘画与雕塑相结合的特点呢?

生:因为浮雕和普通雕塑一样是凸出的,但却又和绘画一样只能从一个方向进行观察,所以我们这样说。

(二)新授:

学习制作泥版浮雕(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看书和师生的共同演示、探究,自己总结出制作的方法)

1、看到这么多的浮雕作品,我想同学们也都跃跃欲试了,你们想做一个什么样的浮雕呢?(生答:动物的、人物的、植物的、太阳的等)

2、制作步骤:

(1)揉泥

(2)拍泥板

(3)割边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篇十四

董存瑞舍身炸暗堡

3课时

1、能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能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课文第三段的段落大意。

2、学会本课14个生字,理解33个新词语。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战斗英雄董存瑞为人民解放事业勇于牺牲的献身精神。

教学重点:学习第三段,通过重点词句的理解,体会董存瑞的舍身精神;
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落大意。

教学难点:在用自然段段意归并法概括段意时,如何根据文章主林内容来确定意思的主次。

投影片

课文录音

第1课时

一、导入新课,检查预习。

1、板书课题:董存瑞舍身炸暗堡,齐读课题。

2、谁看过电影《董存瑞》?谁知道董存瑞的事迹?知道的同学讲给大家听一听。

3、听课文录音,要求划出董存瑞炸暗堡的神态和动作的句子,指名读自己划的部分。

二、通读课文,指导分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边读边思考:课文可以分为几段?每段讲了什么意思?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读后评议,纠正不正确的读音。

3、讨论分段。(有两种分法:①按起因--经过--结果分三段。

②反经过部分再分成请求炸堡--逼近暗堡--舍身炸堡三段,共五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

第二段(第2至第4自然段)

第三段(第5至第7自然段)

第四段(第8自然段)

第五段(第9自然段)

三、讲读第一段。

1、默读第一段。边读边思考:董存瑞为什么要炸暗堡?

2、讨论交流。

(1) 敌人的暗堡筑在什么地方?是什么样子的?(暗堡筑在旱河上,在桥的两侧筑了墙,顶上加盖,构成了暗堡。)

(2) 暗堡对冲锋的部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用课文里的话说一说.( 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冲锋的部队被压在一个小土坡下面,抬不起头;
冲在最前头的战士倒下了。)

封锁是什么意思?

3、用因为所以来说说董存瑞为什么一定要炸暗堡?(投影出示句式。)

4、朗读第一段,概括段意:在解放隆化的战斗中,敌人的暗堡封锁了我军前进的道路。

四、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5题。

2、熟读课文。

第2课时

一、齐读课文第一段,说说这一段与炸暗堡有什么关系。

二、指导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说说哪些词引起了你的注意,在书上划一划。

2、讨论。

(1)交流并板书

神态

动作

语言

说明

瞪、迸射

跑、说

连长,我去炸掉它!

刻骨仇恨

(2)课文中为什么用瞪着,而不用看着或望着?为什么用迸射,而不用射出?(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用词的精妙。)

3、分角色朗读这一段,对话要读出适当的语气和心情.

4、结合课后练习3(1)概括段意:董存瑞主动请求炸暗堡获得批准,并得到战友郅顺义的掩护。

三、讲读第三段。

1、各人小声读第三段。想一想:董存瑞是怎样冲到桥下的?从课文中找出描写董存瑞动作的词语和句子。

2、交流。

3、到后来,董存瑞为什么不再跃进,而是一会儿忽左忽右地匍匐前进,一会儿又滚了好几米?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敌人机枪疯狂扫射,董存瑞前进的道路更加艰难了;
还说明董存瑞在十分困难和危险的情况下,勇敢、机智地前进。)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段。

5、结合课后练习3(2)概括段落大意:在战友们的配合下,董存瑞穿过敌人的火网,忍着伤痛冲到桥下。

四、完成《作业本》第3、6题。

第3课时

一、齐读前三段。指名回答;
前三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讲读第四段。

推荐访问:小学数学 教案 十四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十四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教案(十四篇) 小学数学六年级数学教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