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教案设计 > 正文

2023年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7篇(完整文档)

时间:2023-09-12 12:25:04 来源:网友投稿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角,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7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1篇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生活情景,使学生认识角,知道教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实践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

根据角的特征辨认角。

难点:

体会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程度有关,用重叠的方法比较大小。

突破方法:

通过学生观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突破重难点。

教学步骤:

一、 创设情境,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这里有一个红领巾,一本童话书和一个五角星,(闪现这些图形的一个角),抽象出角: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图形吗?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认识这种新的图形—角。

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师:同学们,让我们来看上面这些图形中各有几个角,你们能找出来吗?

二、 实物操作,探究新知

(一) 找角

1、 学生找身边,周围和生活中的角(分小组找,指名回答)

2、 师小结:(叉开手指,让学生观察,这是角吗?又弯曲肘关节,这又是角吗?)可见,我们的身体,身边,周围角处处可见。

(二) 折角

1、 请学生拿出准备好的一张纸,折出一个角(以小组折,组内学生互相帮助,老师个别指导)

2、 请同学们摸一摸自己折出的角(同时老师示范:先摸角的顶点,再摸角的两条边)问:你们发现了什么?

得出:有一个尖尖的地方,有点刺手,两边平平的,直直的,

(三) 认识角

1、 抽象出角的概念

师引导:同学们,你们折出的角有什么共同的特相同的地方(都有一个)?尖尖的点和两条直直的边

课件显示:角的顶点,让学生说出还有两条直线。

得出:角尖尖的地方叫做顶点,角的两条直直的线叫做角的边,两条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师展示角,让学生指出角的各部分名称。指名回答。

出示课件:下面哪些图形是角?

三、 比较角的大小

1、刚才通过学习我们已经认识了角,下面我们来考考你的眼力!出示课件:谁能判断出这两个角中哪个角大,哪个角小?说说为什么?

课件演示:把角重合,让学生探究比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强调:角的大小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叉开的越大,角就越大,叉开的越小,角就越小。

2、 课件演示:增加角的两边长度,让学生判断角的大小是否改变?

得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3、 比较刚才折出的角,同桌合作,看谁折的角大,谁折的角小。

四、 规范角的画法

师边说边示范:用直尺画出一个角,具体画法:

1、 从一个点起,用尺子向任意方向画一条线。

2、 再从这个点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线。

3、 两条线中间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五、课堂小结:

今天咱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课后同学们可以去查有关资料,了解角的有关知识,咱们下节课再继续交流。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会初步比较角的大小;
能辨认角和用尺子画角。

2、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操作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并培养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3、情感目标;
结合生活情景认识角,使学生感受角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在探索角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能用尺子画角。

教学难点

让学生通过直观感知理解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三角板,剪刀,活动角,不规则纸,绳子。

教学过程

一、联连看。

师出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学生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露出一部分,让学生猜一猜。

师语:我们来玩一个猜图形的游戏,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图形?(先猜圆形,再猜长方形)追问:“这次你们为什么不猜成是圆形?你是根据什么来猜测的?”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图形朋友——角(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设计意图: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课的一开始就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特点,利用猜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

二、对对碰。

对碰一:联系实际,找角

1、课件出示单元主题图。师:你发现了什么?咱们比比看,谁有一双明亮的眼睛。

2、抽同学汇报,表扬发现角的孩子。

3、找生活中的角。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你能找到吗?在小组内把你看到的角说给别人听,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小组活动:找角)

[设计意图:立足三维目标,让课堂和谐平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找角,并且互相说说,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教学的民主性,给每个学生创造了均等的学习、参与的机会,使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
另一方面使学生经历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对碰二:初步感知,指角认角

1、指角。师:哪个组的同学想先把你们组找到的角指给大家看?

(注:所有学生指角的过程都是点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2、出示红领巾、数学书。这些平时用的实物中有角吗?谁来指一指?

3、引导正确指角。师: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这是个角吗?(不是,这是个点)。

师:对,这是个点,刚才同学们指的不就是这样吗?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4、同桌互相指角。

师: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师:现在同学们指角的时候,不光指了一个点,还指出了两条直直的线,也就是这样一个图形(出示现成的角),但大部分同学的指法还不对。想不想看看老师是怎样指角的?

5、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6、角的各部分名称

师:想不想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打开数学书39页看谁先找到答案。

小结: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设计意图: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所以在指角时指的是角的顶点处。教师没有去急着帮学生纠正语言与动作,而是充分利用了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错误,把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同时通过几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然后自然地引出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三:小组合作,折角

1、折角。师:(出示一张圆形纸),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2、指一组学生将折的角贴在黑板上。

3、还有不同折法的也过来贴上(有不同折法的贴出),对折出来不是角的要让学生指出并说明理由。

4、说一说折的角的各部分名称,

对碰四:动手操作,做角

1、做角。

师:刚才我们通过自己的观察。初步认识了“角”这个朋友,那么现在我们动手来做一个角。

学生选择材料自己做一个角,然后交流。

师:你还能用什么做成角呢?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做一个角,问题的挑战性激活了学生的思维,经过努力形成了材料不同,形状、大小不同的角,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2、体会角的大小。

(1)教师演示活动角(两条边张开一些):你发现角怎么样了?怎么会变大的?(板书:张开)(两条边收拢一些):这个角怎么样,怎么又会变小的?

(2)小结:角的大小就是两边张开的大小。

(3)改变角的大小。你能把自己做的角变大变小吗?学生上台展示,教师结合讲评。出示圆形纸折的直角,能做一个比这个角小一些的角吗?那么小很多的角应该怎么折呢?演示钉子板上的角,把刚才做的角变大些,变小些。

[设计意图: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操作来感知角的大小是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的,为下面比较的大小作好准备。]

3、比较角的大小。

(1)观察法。师生拿出活动角,教师做出一个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小和角,找两个小朋友的角和教师的角比。怎么样?(学生回答)

(2)重叠法。

①引导学生观察刚才两个小朋友的角,谁的大一些?

②学生想办法比较,指名上台演示,得出重叠法。一条边要对齐,看另一边张开的大小,再确定角的大小。

③巩固重叠法。同桌做两个角,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名两个学生演示一下。

(3)体会角的大小与边长无关。

①教师拿出活动角,引导学生做出比老师大的角。

②把角的边剪短,思考:这样的角小了吗?

③学生说理由并用重叠法证明角的大小没变。

④用自己的胳膊形成一个角,把角变大,再变大,想想,你的胳膊变长了吗?把角变小再变小,想想你的胳膊变短了吗?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又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4、课件出示对碰主题:角的大小与什么有关与什么无关?

小组讨论,代表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演示操作、小组讨论使学生直观地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对碰五:体验感悟,画角

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物体的表面中有角,只要善于观察,你就会发现。师:你能尝试画一个角吗?

1、学生看书,勾画出画角的方法,边画边读。

2、学生尝试画角,指几名同学板画。

3、教师示范画角,边画边讲解怎么画角。

4、再画一个角,标上角的各部分名称。

三、泡泡堂。

1、辨认角。课件出示书上第1题学生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想法说给同位听,并说出理由。(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辨别角的过程中,建立清晰的角的概念。)

2、数角。课件出示书上第2题(设计意图:通过练习,巩固前面建立起来的角的概念,使学生对角的特点、角的构成有了更深的认识。)

3、比较角。课件出示书上第3题(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与张开的大小有关。)

4、一张正方形纸,剪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设计意图:在学生获取知识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拓展思维,使学生的思维从课内延伸到课外,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培养。)

5、总结升华。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课堂小结: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认识了角,动手做了角,画了角,还在生活中找到了很多的角,其实,只要你善于观察,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3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让学生比较熟练地利用6-9的口诀计算表内乘除法,进一步体会乘除法之间的关系。

2、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让不同的学生都能学到所需要的数学知识,让思维敏捷的学生能拓展应用知识,培养学习初步的数学思想。

3、情感与态度目标: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会运用乘除法的综合知识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乘除法的综合知识提出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

1、情景导入:

师:如果今天我们去游乐场,你们最想玩什么?

(让学生“玩”,激发学生对问题情境的兴趣)

生:小火车、碰碰车、游船、青蛙跳、卡丁车……

师:如果去玩,你们最关心的是什么?

(伴随兴趣,引发学生对“玩”的"思考,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分类,以利于学生独立编题,如何坐人——评出“小领袖”,如何花钱——评出“小管家”)

生:小火车4人/节、碰碰车2人/辆、……(如何坐人)

生:票价……(如何花钱)

2、提出相关数学问题:

A:买5张碰碰车的票需要多少钱?

B:24人能坐满几节火车车厢?

(1)、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汇报

生:因为一张碰碰车票是5元,5张是5个5元,所以5×5=25元

生:因为一节车厢坐4人,把24人按每节4人做,用除法24÷4=6辆

(3)、小结:

师:上面算式各有什么特点?

生:一个是乘法、一个是除法。

生:就来利用乘除法帮助我们解决去游乐场玩的一些小事。

(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让学生自主探究本节课的重点,形成乘除问题的意识)

二、你问我答,师生同乐

1、师:根据如何坐人,如何花钱,结合我们的游乐项目编写问题,看谁能做大家的“小领袖”,“小管家”,组织好大家的游玩?

(要求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编算花钱,还是编综计人数的)

2、学生独立编写问题。

3、师:我想你一定迫不及待的想证明自己有没有“小领袖”,“小管家”的能力了吧,请你的同桌帮你评评吧,请同桌列出算式。

(本课重点在于解决有关乘除法的简单问题,所以在训练过程中,只列式,不计算)

4、学生列出同桌相关问题的算式。

5、师:小组合作交流一下,评出本组“小领袖”(或)“小管家”。

(列算式情况是否正确,学生自主进行辩论,在辩论中达成共识,列出正确答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互助水平,锻炼了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

三、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练一练 第2小题

盒饭每盒4元

小兔:我买2盒用了多少钱?

□○□=□(元)

狼:我用了24元钱,我花的钱是小兔的几倍?

□○□=□

小牛:20元我能买几盒?

□○□=□(盒)

1、学生独立完成

2、全班汇报交流

四、师生同乐,提升知识

三人击靶,靶环只有8环、9环,每人击三次,一人27分,一人26分,一人24分,

问:他们每次各得几分?

1、设计游戏:四人小组,一人持签,三人抽签,游戏3次,统计三人得的总分。

2、小组汇报结果

3、说出算式,鼓励学生算法多样化。

生:9×3

生:9+9+9

生:3个8同上

生:9×3—1(通过观察,学生得出,9比8 多1,所以26是3个9少1)

生:8×3+1×2(根据上面学生提示,9比8 多1,所以26是3个8多2个1)

五、练习总结,回归自然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 第1题(看谁做的又对又快)

9 ÷3=48÷8= 27÷9= 49÷7=

16÷4=42÷7= 54÷9= 81÷9=

18÷3=54÷6= 63÷7= 4 ÷4=

6 ×7=36÷4= 12÷6= 7 ×9=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4篇

一、教材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理解和认识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与应用。《角的初步认识》是京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内容。在学习本单元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有了这些已有知识和感性经验作基础,本教学环节中设计了一些放手让学生在操作中做数学的环节,力求让学生在眼看、耳听、手动、脑想、口说中学习知识,发展抽象思维。

二、学情分析:

角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周围许多物体上都有角,本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三年级的小学生,他们对角并不陌生,能够很容易的在周围的物体上找到角,怎样引导学生从观察实物中抽象出所学的角,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抽象的过程,感受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通过具体的实际操作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的经验,进行正确的抽象和概括,形成数学的概念和法则,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做好准备。

三、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生活情景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知道一个角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会用尺子画角。

2、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3、通过动手操作、合作探究深化对角的认识,同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

4、通过活动感受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识角,会画角。

教学难点:知道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与两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五、教学准备:大小不等的圆纸片若干。

六、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引出角

1、同学们,这是什么?(三角板)你知道为什么叫它三角板呢?(因为它是三角形的,有三个角)

2、谁能指一指它的三个角在哪?(生指三角板上角的顶点)

师:我把你指的这个地方画在黑板上(师画一圆点)

大家觉得这是不是一个角呢?(不是,这是一个点)

3、 “角”是什么样子的?谁再来指一指,描一描。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的物品导入,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起知识的冲突点,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引出角。)

(二)实物抽象,初识角

1、从自己周围找角在我们的生活中,除了三角板上有角外,其它物体上有没有角?下面大家从周围的物体中来找找角,比比看谁找得最多最准确。

(学生“找角”活动,教师巡回指导)

汇报:同学们发现哪些物体上有角呢?谁能给大家指一指。

(生比划从周围物体上找到的角)

2、老师也找到了一些,请看:(出示:钟表、相框、红领巾)

你能在这些物品中找到角吗?(生指,课件抽象出角)

3、我们仔细观察一下,看看这些角有哪些相同的地方?(生观察,师介绍角的顶点和边)板书:顶点和边在数学上我们用弧线标出角,并给它起个名字(标1),这个角就可以读作角1,记作:∠1

4、刚才你找到的角的顶点和边在哪呢?和你的同桌指一指,说一说。

5、判断角刚才同学们认识了角,也找到许多的角,请大家看这些图形是不是角呢?(按点一:判断)(指名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此环节通过“找角”的活动初步认识角,从生活实物中抽象出角,引导学生观察找共同点,从而了解角的构成,并会读角和记角。另外再以一组判断题来检验学生初识角的成果,并加深对角的构成的认识。)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5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十进制的数学建模能力,用自己喜欢的模型来表达数,建构适合自己的数世界。

2.认识数位顺序表。

3.通过小组合作共同操作、探究,培养学生协作与交流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千及千以内的数,你知道这张图表示哪个数吗?(出示图)它表示( ),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

写作( ),读作( )。

2.能不能用其它的方法来表示千以内的数?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其它的数学模型来表达数。出示课题:小探究。

二、探究新知

1.小组合作,动手操作,用小正方体积木块来建构千以内的`数。

(1)请小朋友仔细看看能不能用桌上的学具小正方体来表示数呢?

引导:一个一个地数10个小方块组成一条10个一就是十十个十个地数10个条组成一板10个十是一百一百个一百个地数10个百组成一大块10个一百是一千多媒体演示,完成表格。你们知道一块、一条、一板、一大块分别可以用什么来表示吗?请你填入表格。导出数位顺序表:……千位百位十位个位

(2)练习:它表示哪个数?书最后一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2.用货币来表示数(课前准备好面值一百元、十元、一元的人民币)

(1)小朋友请你数一数学具中共有多少人民币?

(2)你是怎样数的?个别交流。

(3)你们小组一共有多少钱?它是由几个百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三、综合应用

1.请小朋友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表达243。你怎样表示243?学生交流。多媒体演示。小胖:用货币来表达243。小巧:用小正方体组成的块、条、板来表达243。小亚:用千数图的简图来表示243。

2.现在我们来看图写数。书第三题,个别完成后交流,并说说是怎么想的。

3.游戏:同桌互动,说说我摆的数或者我说数你来摆。

4.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

四、拓展提高可以合成几(必须合成三位数)?

比一比、赛一赛,你能写出几种?

9 400 30

8 70 500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6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体会三种角的特点,会辨认直角、钝角、锐角,能够尺子画角。

2、渗透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能在生活中找出三种角。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交流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与直角比较辨认锐角和钝角。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老师穿西服(很多角)出现在课堂上,今天老师带了一个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到教室里,这个老朋友就在老师的衣服上,请你仔细观察。

1、让学生说说角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都有些什么特点。

2、

二、观察主题图

1、请学生观察主题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有角吗?说说在哪里。

2、除了我们认识过的过的直角,还有什么些什么样子的角?

三、体会比较钝角和锐角

1、请你用身体来表示出这些角来。

2、用三角板的直角比较一下主题图上这些角,你发现可以把图上的这些分分成几类?

3、这些比直角要小的角书上把它们叫作什么角?比直角要大的这些角叫什么角?

4、那你能用纸折出锐角吗?你怎么知你折的角就是锐角?让学生边比边说。

5、折出钝角说说

6、找出生活中的三种角。

7、完成39页第1题。

四、动手画角

1、动手试画,说说你是怎么样画角的。要注意什么。

2、根据老师的要求画角。

五、完成39页第2题。

六、用三角板拼出钝角,看谁拼的多。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 第7篇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直尺 三角板 圆规 搜集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的例子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课件出示:

师:这些图案漂亮吗?这些图案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生:这些图案很漂亮,它们都是轴对称图形。

师:什么叫作轴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有哪些特征?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梳理轴对称图形的相关知识。(板书课题:轴对称)

⊙回顾与整理

1.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1)提问: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2)学生分组讨论,回忆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3)指名发言,教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总结轴对称图形的概念。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

(4)教师说明:折痕所在的直线,叫作这个图形的对称轴。通常用虚线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

(5)让学生试着画出课件中图案的对称轴。

(6)请学生说说学过的平面图形中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轴对称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的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①学生借助不同形状的纸板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哪些不是,并在纸板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所有对称轴。

②教师听取学生的汇报,并进行总结。

已学过的图形

推荐访问:教案 小学三年级 单元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7篇 小学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精选7篇) 三年级数学第三单元教案人教版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