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4篇

时间:2022-08-28 08:15:03 来源:网友投稿

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4篇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收稿日期:2021-11-18作者简介:付雪原,女,中共北海市委党校(北海市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习近平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4篇,供大家参考。

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4篇

篇一: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日期:2021-11-18作者简介:付雪原,女,中共北海市委党校(北海市行政学院)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史党建。江山就是人民 人民就是江山— —从百年党史看中国共产党如何赢得民心□ 付雪原(中共北海市委党校、北海市行政学院,广西 北海 536002)摘 要: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赢得民心的逻辑起点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分析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百年实践,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始终得民心主要基于三点:一是坚守符合人民期盼的价值理念;二是坚持实行维护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三是不断创造增强人民获得感的伟大成就。立足新时代新形势,面对新机遇新挑战,中国共产党要持续赢得并巩固民心,还需要在筑牢思想根基、站稳人民立场、维护良好形象、增强执政本领等方面持续发力,以增进党长期执政的领导力、向心力和凝聚力。关键词: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民心;历史经验;现实启示中图分类号:A8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4-1494(2021)06-0043-06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1]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样的科学论断既是对中国传统民本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继承和发展;既是对苏联亡党亡国的反思,也是对中国共产党当前面临各种风险挑战的清醒认知。在建党百年这一重大的历史节点上,驻足回望百年党史,紧扣“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总结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基本经验,找准未来持续赢得民心的着力点,无论是对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地位的巩固,还是对汇聚磅礴伟力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言都具有重要意义。一、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根植于中国大地,有着上下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有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武装。追溯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逻辑起点,也必须要回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去探寻。(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数千年来有着深厚的民本思想积淀。考察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注重赢得民心的逻辑起点,从历史的维度需要回溯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中国在商周时期便出现了民本思想的雏形,提出“民为邦本,本固邦宁”[2] 。战国时期,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主张,指出:“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3] 孟子不仅阐释了民心的重要性,更是对如何得民心作了具体论述,这是对民本思想的进一步发展。唐朝时期,唐太宗李世民在总结隋朝灭亡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观点,用舟和水来比喻君民关系,对第37卷 2021年 第6期党史和党的建设研究43

 民本思想作了新发展。《贞观政要》记载了他对为君之道的阐述:“为君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4] 唐太宗李世民的论述,深刻揭示了君民共利的道理,阐明了保护好百姓利益对政权稳固的重要性,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主张限制君权,保证人民的基本权利,反对君主专制。总体来看,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积淀深厚的民本思想在当时具有相当的先进性,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阶级局限,因此难以有更深的发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一成立便自觉继承和发扬了民本思想中爱民、护民、利民的积极部分,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开创者,马克思指出:“整个所谓的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5] 。马克思、恩格斯强调:“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6] 可见,人类历史的形成和发展是人民群众自身实践活动的结果,而并非源于所谓的“观念”,更不是虚无的神明,马克思由此明确肯定了人民群众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能够推动历史发展和进步,其根本动力在于他们的生存和发展需求。为满足自身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的需要,他们必须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从而成为社会实践的主体、价值创造的主体和社会变革的决定性力量。同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党人不是同其他工人政党相对立的特殊政党。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7]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并将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作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赢得民心,正是源于对人民主体地位和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社会变革决定性力量的深刻认识,源于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深刻把握。二、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实践回顾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从建党初期只有50多名党员的政党发展到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领导着14亿多人口国家的世界最大执政党,其不断发展壮大的“秘诀”正是在于不断赢得民心。赢得民心,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得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在破旧立新的革命与建设伟大实践中确立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分析总结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百年实践,寻找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要诀所在,有以下三个方面值得重视。(一)以符合人民期盼的价值理念赢得民心一个政党,为民众所认知和接受的第一步,就是看它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行动纲领等。简言之,政党的价值理念和绘制的蓝图是否符合社会实际,是否顺应民众所盼,是否能够有效传递给民众是获取认同、赢得民心的第一步。1.奉行的价值理念兼具科学性和人民性。五四运动前后,跟马克思主义一起传入中国的还有很多其他思想理论,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坚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并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一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具有科学性。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它在反封建的同时揭露了资本主义的种种弊病,号召人们通过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符合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双重诉求,为迷茫中的中国人民找到了改变国家命运的出路,尤其是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让中国人民看到了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力量。毛泽东同志当时就兴奋地指出:“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8] 。可见,马克思主义对于长期被侵略被压迫的中国人民来说,无疑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对此,美国著名记者斯诺曾指出:“在这样一个国家里,十到十二岁的童工在晚上时常被关起来,睡在他白天操作的机器之下的破布堆里;人们不必要有锐利的观察力,便可以明白为什么《共产党宣言》会被这个国家的人民奉为圣经。”[8] 回望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自成立那天起就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思想,通过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让人民看到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从而持续赢得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二是中国共产党的价值理念具有人民性。作为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初就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人民利益接续奋斗,从“为人民服务”到“以人为本”再到“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至上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的价值理念,也是中国共产Vol.37 2021 No.6 44

 党能够赢得民心、长期执政的根本所在。2.注重通过宣传教育将党的价值理念有效传递给群众。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注重宣传工作,在百年党史的任何历史时期,宣传工作都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我们的政策,不光使领导者知道,干部知道,还要使广大群众知道。”[9]1318 “群众知道了真理,有了共同的目的,就会齐心来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就是要使群众认识自己的利益,并且团结起来,为自己的利益而奋斗。”[9]1318 毛泽东同志认为宣传教育既要体现在言论上,也要体现在行动上,由此提出“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对敌军的宣传,最有效的方法是释放俘虏和医治伤兵”[10] ,以实际行动扩大宣传效果,争取人心。无论是在哪个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都始终注意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作用,以提升主流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通过持续的宣传教育让群众明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解决群众的各种疑虑,以此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这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赢得民心的重要经验之一。(二)以维护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赢得民心政党的方针政策是否出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这一政党能否赢得民心的核心。回顾建党百年,中国共产党始终秉持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结合各个时期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需要,坚定实行正确的方针政策,获得最广大人民的持续拥护。1.适时调整土地政策。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为了充分动员群众、获得更广泛群众的支持,中国共产党能够依据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和民众的利益需求制定出不同形势下的土地政策。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满足农民对土地的需求。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为了争取地主阶级、提高农民抗日积极性,将土地政策调整为“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广大中国人民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的矛盾,针对农业生产实际和农民诉求,1946年5月制定了《关于清算减租及土地问题的指示》,将减租减息政策改为没收地主土地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极大地激发了农民革命热情。最终,中国农民获得了土地,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农民的支持,保证了解放战争的胜利。不只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党百年来的土地问题和农民问题始终是中国共产党最为关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调动农民积极性、解放农村生产力,2006年延续了2600多年的农业税退出了历史舞台。为了稳定农民心里预期,更好解决“三农”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11]25 ,给农民吃下了“定心丸”。无论是实行“土地改革”“取消农业税”还是新时代推进“精准扶贫”“乡村振兴”,中国共产党一系列政策的出台调整都瞄准人民群众最关心的问题。2.严明纪律保护人民利益。重视自身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不断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在党和军队建设上,中国共产党特别重视纪律建设,以严明的纪律赢得人民的认可和支持。在解放战争后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大部队相继进入大城市,中国共产党未雨绸缪,对解放军指战员加强纪律教育。比如在解放上海前,陈毅同志就强调:“我们野战军的‘野’,在城市里不能‘野’的”,“入城纪律是入城政策的前奏,是见面礼。”[12] 解放军进城后,上海市区一些早起的居民看到解放军指战员和衣抱枪露宿街头。解放军不惊扰市民、不住民房、露宿街头的举动感动了上海整座城市,严明的军纪让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军很快就赢得了上海民心。相反,在抗日战争胜利之初,在上海、南京、北平等大城市,国民党政府带给沦陷区民众的“见面礼”却是洗劫般的接收,“几乎将京沪一带的人心丢光了”[13] 。反腐倡廉,正风肃纪,同样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自我革命的永恒命题。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1951年至1952年间在全国党政机关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中央制定了以《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为主要代表的系列法规制度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腐败问题,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美国记者杰克·贝尔登曾在著作中写道:“共产党是靠踏踏实实争取人心,而不是靠任何夸夸其谈的政治哲学获得胜利的。中国共产党是靠唤起人第37卷 2021年 第6期党史和党的建设研究45

 民内心的希望、信任和爱戴,不是靠空谈大道理而赢得人民对他们事业的支持。”[14]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把准时代的脉搏、倾听群众的呼声、回应人民的诉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由此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的衷心拥护。(三)以强化人民获得感的伟大成就赢得民心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不断取得各方面成就,不断强化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从而成为“赢得民心”的重要基础。1.实施土地改革让农民“翻身”。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是农民的迫切需要。“孙中山逝世后,蒋介石为了争取民心于1930年颁布了《土地法》,声称要进行土地改革,但终成一纸空文,由此失去了农民的支持而惨遭失败。”[15] 而中国共产党不仅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土地政策,并坚持把这些政策贯彻落实到位,以最大限度争取民心。毛泽东同志就曾指出:“‘耕者有其田’主张,是一种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主张,并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主张,是一切革命民主派的主张,并不单是我们共产党人的主张。所不同的,在中国条件下,只有我们共产党人把这项主张看得特别认真,不但口讲,而且实做。”[16] 诚心诚意为老百姓办事、竭心竭力为人民利益奋斗的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翻身做了主人,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极大地提高了...

篇二: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代号:1319 国家开放大学 2022 年春季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试题(开卷)

 论述题(100 分):

 40 多年前,当中国女排首次站上世界冠军领奖台,“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从菁菁校园传遍大江南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神州大地自信自强,中华儿女满怀豪情,人们更加深刻体会到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具有无比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也更加坚定一个信念——“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紧密团结,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能够实现!” 理论联系实际,谈一谈你对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爱国统一战线的认识。

 参考答案:

 统一战线历来是党的总路线和总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领导全国人民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依靠这个法宝,我们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取得了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事业的胜利。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全党全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任务,就是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 20 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仍然需要有一个广泛

 的统一战线,需要举国上下同心同德,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参与,需要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奋斗。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统一战线这个重要法宝,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一切积极因素都充分调动起来,把社会各界的聪明才智都充分挖掘出来,把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都充分凝聚起来,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万众一心地加快推进我国的现代化建设伟业。

 统一战线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党长期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智慧结晶,是我党一贯坚持的战略方针。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为统一战线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倾注了巨大心血,作出了重大贡献。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要求统一战线组织千千万万的民众,调动浩浩荡荡的革命大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强调,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调动起来,团结一切可能团结的人,并且尽可能地将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新时期统一战线的任务,就是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江泽民同志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统一战线思想,一方面反复强调统一战线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另一方面号召统一战线要高举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两面旗帜。党的十六大把统一战线作为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的一条基本经验,表明了我们党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不可动摇的坚定决心。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和社会经济情况的变化,我国的统一战线不断扩大,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内容也在不断变化。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统一战线是由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组成的阶级联盟,是革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阶级状况和党派关系、民族关系等发生了根本变化,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阶级已经不复存在,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劳动者;广大知识分子已经成为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依靠力量;各民主党派也已经成为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各民族已经结成了社会主义的平等团结、互助友爱的新型民族关系;港澳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心向祖国,爱国主义觉悟不断提高。适应这些变化,现行宪法把统一战线表述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有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参加的,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由四个方面的联盟,变为以社会主义和爱国主义为基础的劳动者和爱国者的政治联盟,这是统一战线与时俱进的表现,是新时期新阶段统一战线的根本点。中央这次修宪建议,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了“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其中的“劳动者”、“建设者”和两个“爱国者”,在内涵上一层比一层更广泛。这样修改,既肯定了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等社会主义劳动者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又肯定了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社会阶层等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在发展生产力中

 的重要作用,这充分反映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发展的实践要求。

 在统一战线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有利于更广泛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更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更全面地凝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包括社会主义劳动者和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社会主义劳动者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依靠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政策的鼓励和支持下产生发展起来的。他们所从事的事业,符合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要求,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有利于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他们中的广大人员,接受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他们手中的财富,大多是通过合法经营和自己的劳动积累起来的。因此,这些新的社会阶层,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通过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各项社会事业作出了贡献,与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一样,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把他们纳入爱国统一战线的范围,必将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积极力量和积极因素,使更多的社会力量凝聚在党的周围,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

篇三:你认为中国共产党赢得人民信任和支持的重要历史经验有哪些

《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党课学习材料

  历史的长河百转千回,奔腾不息;真理的光芒穿越时空,照亮前路。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于 2021 年 11 月8 日至 11 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会聚焦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这个重点,强调“党的百年奋斗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在中国得到充分检验,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和实践性在中国得到充分贯彻,马克思主义的开放性和时代性在中国得到充分彰显”,“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理论武装是最强大的武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成就的非凡历程中,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从根本上阐明了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重大意义、方向原则、方式方法、目标任务等问题。《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一文,是习近平总书记 2012 年 11 月至 2021 年 7 月期间讲话、信函中有关内容的节录,深刻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我们立党立国根本指导思想的重大意义,系统总结了我们党创造性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壮阔历程和丰硕成果,对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作出战略部署,内涵丰富、思想深刻,具有很强的现实性、指导性。

 当前,全党全社会正在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的热潮。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这篇重要文章,并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相结合,与扎实开展党

 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对于进一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深刻感悟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和实践力量,深化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认识,更有力有效地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起来,确保全党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 2018 年 5 月 5 日,马克思故乡德国特里尔市,迎来一份来自中国的特殊礼物:一尊总高 5.5 米的马克思雕像,在市中心西蒙教堂广场揭幕,表达中国人民对这位伟大思想家的敬意。

 就在前一天,万里之外的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国共产党隆重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划时代意义,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和经验启示,向全世界宣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坚定决心和信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先后就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当代马克思主义思潮及其影响、《共产党宣言》及其时代意义等主持中央政治局集

 体学习,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上,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 “ 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实践的理论、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我们依然处在马克思主义所指明的历史时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依然是科学真理”;“马克思主义始终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真经”,“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这一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坚定不移,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动摇”。

 —— “ 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我们党一路走来,无论是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从未动摇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

 —— “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待科学的理论必须有科学的态度”,“马克思主义并没

 有结束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是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所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重大成果,但还远未结束”,“推动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

 —— “ 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共产党人来说,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共产党人的必修课”,“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要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夯实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思想根基”。

 —— “ 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学习不是背教条、背语录,而是要用以解决实际问题”;“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各样的拦路虎、

 绊脚石,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看家本领,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的能力”。

 这些重要论述,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相统一、正本清源和守正创新相结合、基本原理和最新成果相贯通,对马克思主义的地位作用、理论品格、实践要求、创新发展等作了精辟论述,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们学习、掌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二、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 湖南长沙,湘江之畔,千年学府岳麓书院。

 2020 年 9 月 17 日,细雨绵绵,习近平总书记走进这里,望着书院讲堂檐上的“实事求是”匾额,久久凝思:“共产党怎么能成功呢?当年在石库门,在南湖上那么一条船,那么十几个人,到今天这一步。这里面的道路一定要搞清楚,一定要把真理本土化。”

 在这篇重要文章中,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马克思主义深刻改变了中国,中国也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凭着坚船利炮野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文明的中华民族陷入内忧外患的悲惨境地。为了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各种政治力量轮番登场,各种主义思潮纷纷亮相。一个一个方案试过了,却化为泡影;一条一条道路探寻了,却撞得头破血流。

 九原板荡,什么思想能够点燃革命的星火?在“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的彷徨困顿中,马克思主义给苦苦探寻救亡图存的中国人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全新选择。1921年 7 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赤潮澎湃,晓霞飞动,惊醒了,五千余年的沉梦。”以马克思主义之“箭”射中国革命之“的”,中国共产党开始了理论与实践创新的伟大进程。

 “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必须有的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成为全党亟待了解并亟须解决的问题。”1938 年,毛泽东同志在党的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首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翻开风雷激荡的百年史册,一次次历史抉择的紧要关头,总伴随着思想理论的飞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对经过艰苦探索、付出巨大牺牲积累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革命道路,创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正反两方面经验,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们党从新的实践和时代特征出发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政治保证、祖国统一、外交和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等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深刻总结并充分运用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从新的实际出发,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在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科学指引下,党领导人民自信自强、守正创新,

 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先进的思想与非凡的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的理论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100 年来,中国共产党人“顶”马克思主义的“天”,“立”中国国情的“地”,在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创新理论的指引下,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大无畏气概,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这篇重要文章中强调的:“我们党的历史,是一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也是一部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认识和改造中国的历史。”实践充分证明,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完全正确的,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是完全正确的,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完全正确的!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在这个风云激荡、波澜壮阔的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持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向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一系列新的重大课题。从世情看,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又一次处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怎么了?应该怎么办?”成为时代之问、世界之问;从国情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如何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这一课题历史性地摆在中国共产党人面前;从党情看,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执政环境和社会条件发生深刻变化,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实现长期执政,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成为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根本性问题。

 新任务新环境新课题,归结起来,就是要回答好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

推荐访问:中国共产党 你认为 信任 赢得 经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