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高中方名中医治疗慢性荨麻疹经验

时间:2023-09-23 12:50:06 来源:网友投稿

徐信蜂

摘要:高中方名中医认为慢性荨麻疹症状反复的主要原因是机体“阴阳失调,气血失和,其中涉及肺、脾的变化等,高中方名中医以扶阴制阳。调气活血,补肺健脾为主要治疗法则。以经典方剂麻黄加术汤作为常用方加减配伍使用,临床经常选用加减的药还有蝉蜕、金银花、连翘、防风等。

关键词:慢性荨麻疹经验;
调和阴阳;
调气和血;
补肺健脾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2349(2023)07-0001-03

荨麻疹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多见,中医称其为瘾疹,临床患者典型症状表现为风团,可发为鲜红,苍白或与皮肤相近的颜色,并伴有皮肤瘙痒,风团退后皮肤可如常人,全身任何部位都有随时发作的机会,对我们身心及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除了常规的表现外,也有患者表现出消化系统症状,如胃痛、腹痛、腹胀、腹泻等,严重者可由局部表现为全身症状,心率加快,胸闷气短,血压下降明显等[1]。西医认为荨麻疹为皮肤一种局限性的水肿反应,其原因多种多样,可能因素包括日常飲食,药品过敏,环境污染,遗传因素等,近年来关于荨麻疹的症状、病因病理以及流行病学做了大量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对于由过敏引起的荨麻疹,一些医院已经可以对过敏原进行检测,但由于检测过敏原种类的限制,以及环境中过敏原难以避免等诸多问题导致荨麻疹仍旧频频复发,除了寻找过敏原的方法,西医也通过激素,免疫抑制剂以及抗组胺药物来缓解皮肤局限性水肿反应,效果立竿见影,但药物停用后,症状继续反复且伴随着其他服药后头脑昏沉,抵抗力下降等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不同的是,中医在长久的临床实践指导下对于荨麻疹的认识和治疗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将中医学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观念贯穿于荨麻疹的治疗中,经过中医药的辨证治疗,荨麻疹患者的病情改善明显,发作时间明显延长,伴随的副作用也明显降低[2-3]。

高中方名中医在医学岗位耕耘46载,现为山东省名老中医以及菏泽市名中医药专家,擅长治疗消化、呼吸、妇科、皮肤、外科等疾病,对仲景经方研究深入,善用经方。高中方名中医认为荨麻疹患者其根本在于体虚邪扰,导致机体阴阳平衡失调,气血运行异常,肺脾功能紊乱,因此治疗上注重从阴阳、气血、肺脾来入手,临床治疗效果明显,患者得到了康复。现将高中方名中医治疗该病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调阴和阳

阴阳的概念在《黄帝内经》中可窥见一二,《阴阳应象大论》[4]篇中“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即阐释了中医理论中阴阳的重要性,其为天地、万物、一切运动的根本,自然界与人体的各种的变化都蕴含于阴阳这个大圈之中,相互包含,不可或缺。生命的产生,成熟,疾病,死亡的过程都是阴阳互相植根于对方,互相产生作用,互相进行转化的结果,因此在荨麻疹疾病的认识治理中,应该以阴阳调和作为纲领进行疾病的认识和治疗。

荨麻疹患者素体阳虚,易感受外邪。《诸病源候论·风·瘰候》中记载:“夫人阳气外虚则多汗,汗出当风,风气搏于肌肉,与热气并,则生瘰,状如麻豆,甚者渐大,搔之成疮”说明了荨麻疹的病因病机及疹块形态状如麻豆。但是高中方名中医指的阴阳,除了指素体阴阳气虚,更多的是以湿热和寒湿作为切入点进行荨麻疹的辨证。湿的症状偏重于热则属阳,湿的症状偏重于寒则属阴。治疗上,高中方名中医常以麻黄来调阴和阳。麻黄的功用在《神农本草经》里被首次记载,麻黄,味苦,性温,主中风,伤寒,可发表出汗,驱邪热气,除寒热。《药性论》中记载其可用于“毒风顽痹,皮肉不仁,早在明清时期,麻黄以及作为一味重要的中药用于皮肤疾病,风湿痹痛等外科疾患[5]。高中方名中医认为皮肤是人体与外邪斗争的第一道关卡,六淫致病先从体表侵入,内生疾病也有反映于体表的表现,正所谓有诸内必行诸外。荨麻疹调和阴阳需从体表入手,开通毛窍。麻黄性温,发汗解表之功为诸药之最,毛窍迅速打开,腠理之间停水从表散除,清除表湿,缓解荨麻疹症状[6-7]。根据患者的症状,以麻黄为君药,可配伍解表散寒类药物如桂枝、紫苏等助其散寒解表,调和营卫。配伍黄芩、石膏等清除体内郁热,与薏苡仁,赤小豆等组合,增强散水除湿之功[8-9]。

2 调气和血

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同样对气血做了很多阐释,《八正神明论》[4]里道:“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4],《调经论》里更是提到人体所拥有的就是血与气,强调了血与气在人体中的重要作用,血气通调,神气内存。气血关系如同阴阳,互为基础,不可分离存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张氏医通》中认为“血与气异名同类……总由水谷精微所化。”说明血与气都是水谷精微所化生的不同物质,实为同源。朱丹溪认为气血调和是百病不生的关键,如果某些因素引起了身体气血的变化,则疾病随之而来。《举痛论》中载:“百病生于气”,《医学入门》言:“血为百病之始也”同样也强调气血调和在健康中的重要性。人体气机异常变化多种多样,与情志,社会环境等因素密切,如气虚、气滞,气陷、气逆、气脱等一系列病理变化,血行失常则会出现血虚、血瘀、血不循经引起机体发病的危险因素。气血病理变化日久则会导致机体整体失和,气血营卫运行失常,脏腑功能失去调节。皮肤病病理多涉及到营卫气血变化营卫的关系最为密切,营气在内,卫气在外,营卫和内使五脏调,六腑受之,则身体内健;
营卫和外则温煦可以外养肌肤毫毛以及腠理,还可以抵御外邪[10-12]。高中方名中医在临床工作中发现就诊的荨麻疹患者多有素体气血虚弱,但证型多样,症状不一,因此高中方名中医提出在荨麻疹治疗上要把握患者体虚的本质,并结合“气弱血虚,脉络瘀阻”关键证型,在治疗过程中注重调气和血,治疗慢性荨麻疹时常使用白术,《本经》中记载白术“气味甘、温,无毒。主风寒湿痹……久服轻身,延年不饥。”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胃功能增强则能饮食,营卫强,骨骼精神都能得到后天滋养而神采奕奕。白术性温,入脾胃经,可补气健脾,燥湿利水。因此高中方名中医经常会用白术在荨麻疹患者处方中进行剂量加减治疗。

3 补肺健脾

人体最大最重要的保护器官是皮肤,其与体表经络气血以及内在五脏六腑关系密切,若体表经络气血有病变则会反映在皮肤,皮肤会有相应的改变。若皮肤发生一些改变,也可发展至经络气血,五脏六腑。与皮肤最密切相关的脏器当属肺。《素问·痿论》中记载:“肺主一身之皮毛”,皮毛与肺之间存在表里关系。《素问·经脉别论》中记载:“肺朝百脉……输精于皮毛”,肺朝百脉,肺的宣发功能将精微物质输送于人体皮毛,体表皮毛因得到滋养而呈现健康的颜色与光泽。若肺的宣发功能失调,皮肤则会生产生皮屑、皮肤瘙痒甚至皮疹。因此在皮肤病的治疗中需要疏风宣肺,保持肺脏正常功能。“诸湿肿满,皆属于脾。”强调水湿与脾胃运化的关系。脾主运化水谷津液,饮食水谷入胃,通过脾的运化输布,调节身体皮肤肌肉的水湿代谢,若脾运化功能失常,津液无法正常代谢运化,水湿困脾,皮肤腠理失去脾的精微物质滋养,且湿邪最易伤脾,日久湿邪可郁而化热,也可化为湿毒浸淫皮膚,皮肤则会痛甚痒甚[13]。综合肺脾的特点,高中方名中医认为荨麻疹患者治疗中,多运用麻黄及白术等配伍,麻黄药性猛烈,可宣肺利水,使皮肤肌肉的水气由腠理而发。白术性温,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是取微微汗出的重要中药[14]。配以桂枝温通经脉。炙甘草起到调和诸药的功效,使肌表郁闭得开,气血营卫调和,瘙痒,“鬼疙瘩”自消。《本经》里记载白术具有止汗的功能,其实是由于其白术可健脾以利湿。高中方名中医所用麻黄加术汤术为麻黄汤加白术而成。麻黄汤发汗作用力强,白术的应用增强了麻黄汤发汗的效果,发汗之力缓而持久,使汗透发且不留表邪[15]。清代喻嘉言曾评价该方:“麻黄得术,则虽发汗不至多汗,术得麻黄,并可行表里之湿,下趋水道,又两相维持也”。

4 典型病案

王某,女性,23岁,2020.4.15日初诊,患者自诉荨麻疹反复发作近10年,服用“荨麻疹丸”“氯雷他定等有所改善,但病情反复。近3来,全身又出现大小不等的风团块,颜色苍白,散布不均,下肢尤甚,自觉瘙痒,吹冷风后团块数量增多,瘙痒感明显,纳眠可,二便调,舌红苔白,脉浮滑。处方:麻黄 3 g,白术9 g,桂枝6 g,蝉蜕6 g,防风12 g,苦参9 g,地肤子10 g,丹参9 g。14剂,每天 1 剂,水煎服。上方服用5剂后,症状消失,3月后进行电话回访,患者目前病情稳定,未再复发。

按:此患者荨麻疹日久,根据其症状可以诊断此属风寒挟湿束表型荨麻疹,风寒湿邪气侵袭皮肤腠理之间,高中方名中医应用麻黄加术汤加减,其方出自仲景经方,患者患病日久,病情反复,阴病阳失调,营卫不和,表湿俱在,汗出则风湿气去,麻黄配白术散收有度。

5 小结

慢性荨麻疹由于其病情缠绵、瘙痒难耐,发生广泛等特点引起了很多医家的重视,或从风寒湿入手,试图解决其外在影响因素,或从内入手补肺健脾,增强正气。但缺乏系统地辨证分析,高中方名中医在临床上重视辨证的重要性,加之大量临床病例的积累,故本文对高中方名中医治疗荨麻疹的经验进行梳理和整理,拓展新思路。

参考文献:

[1]秦文钰,苏庆民.荨麻疹中医脏腑病机再认识[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26(6):742-744

[2]魏子沂,蔡希.中药治疗慢性荨麻疹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9,21(1):214-217.

[3]杨娅男,张东生.荨麻疹中医病因病机认识[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8,16(4):80-81.

[4]天壶学人.《黄帝内经素问灵枢》[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8:10.

[5]蒋安,鄢小君.浅析麻黄在皮肤病治疗中的作用[J].四川中医,2017,35(8):28-29.

[6]李伯华,周冬梅,张广中.浅谈赵炳南“首辨阴阳”学术思想对皮肤病湿证治疗的指导作用[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30(6):1985-1987.

[7]俞肖君.“阴阳之要,阳密乃固”在皮肤病中的运用浅识[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3):222.

[8]胡元骏,黄朝,董占斌.皮肤病重在调阴阳[J].东方养生,2010(9):98-101.

[9]范一平,熊兴江.经方麻黄类方在皮肤病中的运用[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2):2431-2434.

[10]贾金涛.浅述气血失调与皮肤病的关系[J].光明中医,2010,25(1):96-97.

[11]杨恩品.《内经》脏腑气血理论在皮肤病诊治中的运用[J].云南中医学院学报,2008(3):45-47.

[12]蒋蔚.皮肤病与气血关系初探[J].吉林中医药,1999(5):1-2.

[13]赵晓旻,颜培正,张庆祥.《内经》思想指导下从肺脾肝辨治瘾疹经验[A].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次内经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华中医药学会:山东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2016:3.

[14]王庆其.学习仲景用白术的临床体会(下)[N].中国中医药报,2015,25(9):4.

[15]刘铁龙.麻黄加术汤[J].开卷有益——求医问药,2016(6):45.

(收稿日期:2022-08-17)

推荐访问:荨麻疹 中医 治疗慢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