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抗战时期苏北根据地革命文艺活动及其成效

时间:2023-09-18 15:30:09 来源:网友投稿

胡静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苏北根据地传播抗战思想过程中,进一步认识到文艺活动对于民众的特殊教化意义。革命文艺的宣传教育功能受到重视,中共中央对革命文艺活动亲自领导、苏北根据地党组织对文艺宣传效力进行了肯定。苏北根据地还因地制宜将传统文艺活动进行革命化改造,开展了报刊出版与宣传、戏剧活动与演出、文学创作大众化等一系列文艺活动,取得了宣传中共政策主张,有力配合抗战;
激发民众爱国热情,鼓舞军民斗志;
推动新民主主义文化进程,丰富发展内涵等成效。

关键词:抗战时期 苏北根据地 革命文艺活动

习近平总书记2021 年9 月13 日至14 日在陕西榆林考察时表示:“要充分运用红色资源,深化党史学习教育,賡续红色血脉。”苏北根据地所开展的革命文艺活动,“在当时全国解放区文化中,规模之大、成果之丰、影响之广,是仅次于延安而列其他根据地之首的”。①由谢春涛教授主编的《历史的轨迹: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一书曾明确表达了战争胜败的决定性因素是人不是物。中国共产党已走过百年风雨,了解回顾苏北根据地革命文艺传统,聚力于文艺宣传如何在军事斗争、政治斗争中发挥效应,借鉴文艺宣传服务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经验,对推动当前文艺发展来说既应时,又应世。

一、中共对革命文艺宣传教育功能的重视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相继占领上海、南京,其推行的殖民文化在军事力量推动下一路向北渗透。此时抗战文化问世不久,力量薄弱无法与之抗衡。国家尚且如此,苏北也不例外。为推动革命思想传播、发动广大民众抗战,根据地文艺活动逐渐革命化和意识形态化。

(一)中共中央对革命文艺活动的亲自领导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力量、制定战略、指挥战争,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除此之外,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还高度重视思想抗战与之相配合,要求并鼓励大力开展文化建设。中共中央亲自领导革命文艺活动,并在全国范围内构筑起一条强大的文艺战线,筑牢了抗战时期意识形态堡垒。延安文艺运动作为新民主主义文化发展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它由党中央领导亲自领导、亲自关怀,并在一开始就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良好景象。在党中央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国各地的进步爱国青年纷纷奔向延安,各种文艺团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为培养更多的优秀文艺干部,保障革命文艺活动顺利开展,鲁迅艺术学院在党中央的领导下应运而生,毛泽东曾于1938 年4月和5 月先后两次莅临该学院发表演讲。延安的革命文艺活动还具有广泛的群众性,1940 年1 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新民主主义文化内涵作出阐释:“所谓新民主主义的文化,一句话,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②在此方针指引下,我们不难看出,当时的文艺工作者们纷纷“下马看花”、深入基层,使“文章下乡”在根据地成为现实。

(二)苏北根据地党组织对文艺宣传效力的及时肯定

随着全国文化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苏北根据地革命文艺活动也确立了“为抗战服务”的主题。革命文化在革命总战线中的地位显著,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阵地,毛泽东在其著作《新民主主义论》中也强调了这一点。苏北根据地则模范贯彻了这一思想,以实现抗日救亡为目标,开展了一系列包括文学、戏剧、报刊等方面的文化工作,利用文化来教育群众,开辟了一条文化战线。刘少奇、陈毅二人先后于1941 年1 月和6 月主持华中局会议,确认革命文艺活动为普及知识、唤起民众、鼓舞军民服务的需要。同年4 月16 日,二人还出席了苏北文化协会成立大会,并肯定了革命文艺活动的积极作用,号召民间艺人进行文艺创作用以抗日宣传。1942 年5 月28 日,毛泽东发表了《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此次讲话为后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中国文艺奠定了基调,掀起了一股为工农兵服务、面向群众、走大众化道路的文艺运动热潮。其时苏北根据地先后成立了一大批先进的组织或团体。根据地还创办了《新华报》《盐阜报》《盐阜大众报》等报纸,戏曲、小说、木刻、墙头诗等文艺形式百花齐放,根据地的文化事业呈现出绚烂多彩繁荣景象。

二、抗战时期苏北根据地革命文艺活动的发展

抗战时期苏北根据地的革命文艺活动受到了党组织的高度重视,以其通俗性和教化性的特质,成为了党组织向底层大众进行文化普及、宣传革命思想的重要载体。这个时期的革命文艺以讴歌共产党的精神正气、鼓舞军民斗志、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为主要内容,开展了包括报刊出版与宣传、戏剧活动与演出以及大众化的文学创作等一系列活动,在根据地建设中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一)以服务基层群众为办刊方略:报刊的出版与发行

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报纸最大的好处,就是它能够成为运动的喉舌。”③1940 年10 月,海安文化座谈会的召开标志着苏北根据地文化建设的开端,新闻出版业也在此时蓬勃发展起来。在当时艰苦卓绝的斗争环境中,苏北根据地创办的报刊数量、质量都令敌人自叹弗如。1942 年7 月,诞生于盐城市阜宁县农村地区的《华中新华报》创刊,由新四军军长陈毅兼任报社社长。这是继《江淮日报》之后中共中央华中局的又一个机关报,与此同时,该报也作为新四军军部的机关报而广为刊行。陈毅对这份报纸抱有极大热情与信心,他表示:“我们情愿减少一个旅的经费,也要办这张报纸。”④大量出版问世的报刊、杂志遍及苏北大地,形成了枝叶繁茂的报刊宣传网。这些报刊杂志作为苏北根据地新四军对敌人发动宣传攻势的重要武器,不仅加强了新四军自身的建设和发展,为部队争取了更多抗日力量,也为苏北根据地的大众文化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新四军在江苏抗日根据地所创办的各种类型报刊,主要以基层群众为阅读对象,以服务基层群众为其办报办刊方向,因而在办报办刊的内容、语言以及形式等诸多方面,都能够有效地贴近基层、贴近生活,办报办刊的风格严肃认真而不失活泼,内容重大而形式通俗,容易为老百姓所接受,有益于宣传目标的实现,直接推动了新四军江苏抗日根据地的新闻出版宣传事业的发展。

(二)以鼓舞军民斗志为创作方向:戏剧活动的组织与演出

戏剧作为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引导群众树立与抗日救亡运动相适应的观念。抗战时期苏北根据地的戏剧活动,萌芽于1940 年八路军与新四军会师之时,此后逐渐蓬勃发展。1942 年初,建阳县有农民开始自发表演《新打花鼓》等节目,随后这些节目形式又加入抗战的新内容。戏剧活动由此开始实现形式与内容的有机统一。同年冬,为了深入农村、服务大众,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文化宣传活动,苏北文工团应运而生。1943 年,苏北根据地掀起了组织农村剧团的热潮,“盐阜地区的阜宁、盐城、阜东、淮安、射阳、涟东、盐东、建阳、滨海9 个县专业文工团,形成了近300 人左右的文艺队伍”⑤。这些農村剧团不仅仅是群众的自娱自乐,更重要的是利用本土小戏进行抗战宣传。1943 年至1944年夏,为配合苏北根据地的减租减息运动,阜宁县文工团排演了新的剧目《照减不误》。此剧目一经演出便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热烈追捧,并逐渐在社会上形成“不减租减息没有道理”的舆论,有效配合了苏北根据地的建设工作。1945 年8 月15日,日本接受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到杨集时,正在集训的文工团同志们连夜突击编排了活报剧《日本投降了》,天亮时在广场上演出,将这个振奋人心的消息广泛传播。抗战时期苏北根据地的戏剧活动以鲁艺华中分院实验剧团为起点,联合农村剧团及部队的战士剧社,形成了一支庞大的戏剧宣传队伍。这支队伍扎根乡土进行了大量的创作实践和演出活动,如春风般为群众送来了新的革命文化,撼动了落后贫瘠的苏北大地。

(三)以抗日救亡宣传为指导方针:文学创作的大众化

抗战时期,抗日救亡成了包括文艺在内苏北新文化运动的原动力,文学创作也不例外。日本从未放弃对苏北根据地的扫荡、清乡、蚕食与伪化。弥漫着硝烟的斗争环境为文学创作提供了源泉,血与火交织的抗日救亡生活也为文学创作指明了方向。1941 年,在陈毅的号召下,爱国青年们纷纷从学校走进田间地头。刘保罗、白桦、许幸之等人创作了《当兵颂》《抗日游击队歌》《麦穗长在枪杆上》等一批流传甚广的诗歌作品,向阳、林山、陈辛劳等人又开始宣传起“墙头诗运动”。这类诗歌的创作就地取材、通俗易懂,能够及时反映根据地的斗争和生活。小说创作也是苏北根据地文学创作的重要形式之一,但是同诗歌相比数量较少。短篇小说因其短小精悍的特质在小说创作中占据了很大篇幅,涉及的题材也相当广泛,字里行间都弥漫着爱国热情。丘东平的《把“三八”式枪夺过来》、吴蓟的《最后的一个手榴弹》、石言的《子弹》以及钱江的《夜忏》等都直接描写了根据地抗日救亡的战火硝烟,展现了苏北军民抗战的精神面貌。相对小说而言,同期的散文、报告文学还算比较繁荣。在这其中,纪实报告文学风头最甚。1943 年5 月,怡然的《我的母亲》纪实报道了厉大娘舍生忘死掩护其他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广大普通农民与士兵之间产生了情感共鸣。苏北根据地的文学创作大众化,具有一种敦实朴素的美。虽然在其创作过程中存在部分不足,但仍不失其风采,即使在文学繁荣的今天,它也依然熠熠生辉。

三、抗战时期苏北根据地革命文艺活动的成效

“文艺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奋进的号角。”⑥苏北根据地的革命文艺活动随着根据地的建设而发展,熏染着抗战的烽火硝烟,在宣传中共的政策主张、激发民众的爱国热情、推动新民主主义文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宣传了中共的政策主张,有力配合抗战

列宁曾指出:“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通俗化。”⑦抗战时期,根据地内涌现出了许多宣传中共政策主张的文艺作品,它们显著扩大了中共政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利地配合了正面抗战。无论是戏剧、民歌小调还是报刊杂志,这些都是底层人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因此革命文艺对人民群众有很强的吸引力和渗透力。1940 年11 月,轰动一时的苏联话剧《清算》在盐城演出。刘少奇在观看后表示《清算》不符合中国当时的抗战实际,文艺作品的考核不能仅以艺术水平作为指标,还应与现实相互映照。他还要求文工团同志在进行文艺活动时不能脱离政治,不能与党的方针政策相脱钩。又比如抗战时期阜宁文化村创办的杂志《新知识》,它除了翻译介绍苏联卫国战争文艺作品、普及美学知识外,在宣传反法西斯主义时还会辅以中央政策主张加以说明,具有较强可读性。该杂志不仅在盐阜地区受到欢迎,而且赢得了山东、淮海等地区部队战士的一致好评,为抗日思想的宣传贡献出一份力量。中国共产党击败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他们走到哪就会在哪里建立根据地,深入乡村基层唤醒民众,用自己的意志和口号将底层人民奋不顾身的勇敢精神凝聚成一股无法想象的巨大力量。在卓有成效的抗日民主建设运动中,苏北根据地党组织通过革命文艺活动进行有力宣传,使中共的政策主张深入人心。

(二)激发了民众的爱国热情,鼓舞军民斗志

战争造就了文艺,文艺也同样影响着战争。对于当时的苏北根据地来说,文艺活动是有力的革命武器,每一出戏剧、每一首歌曲、每一份报刊都发挥了鼓舞士气、激发爱国热情的作用。比如诗歌《六月,苏北的原野》《我从黄河上来》,歌曲《我爱苏北》等无一不展示出对家乡故土的赞美,在这份赞美中又燃起了高度的民族自豪感。再比如十分重视文化教育与抗日宣传的阜宁文化村,他们抓住了农民的心理,选择从他们喜闻乐见的宣传方式入手,如刷写抗日标语、排演抗日剧等。与此同时,他们还会因地制宜、融合当地特色进行创作,在戏剧编排中加入苏北当地流行的踩高跷、杂技表演等民间艺术形式,积极吸引老百姓投身抗战。淮剧是苏北当地的传统剧种,文艺工作者们了解到这一点后对淮剧进行了新式改良,使其能够广泛运用于抗日宣传。在文化村紧贴百姓思想工作的带动下,苏北民间传统艺术吸收了新内容重新焕发生机,革命文艺真正起到了宣传教育、鼓舞群众的作用,老百姓的爱国热情也被极大调动。尽管抗日战争给根据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苦难,但是这并没有摧毁人民的乐观精神和昂扬的斗志。许多工农兵群众更是积极投身到文艺活动的创作与传播中去,借助文化武器进行反击,字里行间都透露着革命必将胜利的坚定信念。

(三)推动了新民主主义文化进程,丰富发展内涵

刘少奇曾在《苏北文化协会的任务》中对苏北新文化性质缘由作出阐述:“为什么应该是一个新文化运动呢?因为他反对敌寇汉奸殖民地化中国的旧文化,反对中国半封建的愚昧、黑暗、倒退、盲从的旧文化,建立民族的科学的新文化。”⑧苏北新文化运动正是根植于苏北大地的反帝反封建文化实践。根据地在当时党组织的带领下开展了一系列音乐、美术、戏剧等文艺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氛围。例如在根据地兴起的妇女秧歌队,它极大地冲击了过去几千年来的封建道德,也是妇女反封建、赢得“自由”的一个标志。除此之外,当时的根据地还诞生了许多反对封建迷信的优秀作品,如诗歌《敬神不如敬新四军》、戏剧《刘桂英是朵大红花》等。阜宁文化村的各种文艺活动也是以新民主主义文化为中心展开的,创意新颖、丰富多彩的活动打破了过去二十多年的奴役文化禁制,展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文艺风采。阿英创作的《盐阜民族英雄传》生动传播了爱国主义精神,充分激发了民众报效国家的满腔热血。他还号召对淮剧进行去芜存精、去粕取精,推广建设新时期饱含抗战思想的新淮剧。这一举措唤回大家对淮剧的关注创新,受到民众的热烈欢迎。抗战时期,苏北根据地人民群众的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中国共产党号召文艺创作大众化,丰富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内涵,使思想政治教育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

四、结语

中国共产党立志千秋伟业,百年正是风华正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必须始终赓续红色血脉,用党的历史经验和实践创造启迪智慧、砥砺品格,继往开来,开拓前进。”回望过往历程,随着苏北根据地的开辟、建设和不断发展,革命文艺活动也蓬勃兴起,并日益发展和繁荣起来。苏北根据地革命文艺的发展繁荣与党中央领导的重视和根据地丰富多彩文艺活动紧密相连。眺望前方征途,党史宣传教育除了要坚持党的领导、坚定信仰信念外,仍需创新宣传方式、拓宽教育载体,文艺活动的重要力量亦不可忽视。

注释:

①刘则先,刘小清.苏北抗日根据地文化散记[M]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93:2.

②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98.

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编.马克思恩格斯论新闻[M] .北京:新华出版社,1985:259.

④严峰.笔扫千军——回顾刘少奇、陈毅同志对华中解放区党报的重视和关怀[J].江苏报业史志,1991(1):20.

⑤江蘇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安徽省文化厅史志办公室,浙江省文化厅史料征集办公室等合编.华中抗日根据地文化工作大事记1937.7-1945.8 [M] .1996:238.

⑥江泽民.江泽民文选(第三卷)[M] .人民出版社,2006:400.

⑦张耀灿.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论[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49.

⑧刘少奇.苏北文化协会的任务[N] .江淮文化,1941(2) .

注:本文系江苏省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项目《传统戏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KYCX21_0815)。

猜你喜欢抗战时期抗战时期的“跑警报”公民与法治(2020年21期)2020-11-26出滇抗战时期龙云对滇军的治理研究创造(2020年6期)2020-11-20诞生于抗战时期的胶东育儿所文史春秋(2016年6期)2016-12-01抗战时期的周恩来与统一战线工作文史春秋(2016年2期)2016-12-01抗战时期沦陷区的红十字会安徽史学(2016年2期)2016-12-01抗战时期间谍剧综论河北传媒研究(2015年1期)2015-07-12简论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的兵役制度军事历史(2004年5期)2004-08-21论抗战时期中、美、英军事合作的酝酿和建立军事历史(2003年1期)2003-08-21论抗战时期中美空军联合作战军事历史(2000年2期)2000-11-22忆抗战时期的汤阴攻城战军事历史(1997年4期)1997-08-21

推荐访问:抗战时期 苏北 根据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