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基于《西湖清趣图》的南宋西湖景观风貌研究①

时间:2023-09-14 15:05:06 来源:网友投稿

唐晓岚 钱林飞(南京林业大学 风景园林学院,江苏 南京 210042)

西湖由自然湖泊转变为风景名胜,始于唐代,成形于南宋。[1]唐宋时期,随着杭州城市的发展,西湖开始了大规模的疏浚工程和造景活动,白居易和苏轼先后于822年和1089年疏浚西湖、修筑堤防。南宋建都于临安后,又对西湖进行了持续的开发建设,1242年赵与筹筑小新堤至曲院,西湖岛堤格局基本成形,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游览地,也相当于一座天然山水园林。[2]

对于南宋西湖,已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西湖园林、西湖诗词、西湖治理等方面。有学者对西湖周边的园林发展作了概述;
[3]有学者以宋代诗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南宋西湖景观意象;
[4-5]还有的学者关注的则是南宋政府对西湖的治理。[6-7]上述研究,对于南宋西湖整体景观风貌的关注较少,且多以文字材料为主,以图像为基础的研究鲜见。古代园林图像是文字之外的另一种记录方式,相对于文字材料,图像更为直观生动,既能与文字相互印证,还能提供文字以外的其他信息。[8]

本文以《西湖清趣图》为基础,从景观尺度、环湖游线两个维度探析南宋西湖景观风貌,为西湖历史文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依据,进而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实现对西湖历史文化景观的延续与复兴。

西湖是由于泥沙淤积而形成的泻湖,随着时间推移水体逐渐淡化,成为淡水湖泊,有研究认为西湖最初的面积远比如今大,西部、南部湖面都曾深至山麓,如今的湖面格局是在不断地淤塞和疏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9]

西湖成为内湖始于东汉,据《太平御览》记载:“郡议曹华信乃立塘以防海水,募有能致土石者,即与钱,及成,县境蒙利。”[10]东汉会稽郡议曹华信筑钱塘,隔海围湖,形成了西湖的雏形。唐建中二年至兴元元年(781—784年),李泌开凿六井引西湖水入城;
唐长庆二年(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时亦筑堤保湖、蓄水灌田。[11]2五代时期,吴越国王钱镠“始置撩湖兵士千人”,[12]1176专门负责西湖疏浚,“又引湖水为涌金池,以入运河”。[11]3

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苏轼知杭州时西湖淤塞漕河失利,于是开始疏浚西湖,通漕河、造堰闸,并以湖中葑草淤泥筑堤,沟通西湖南北。[11]4南宋淳祐二年(1242年),赵与筹筑小新堤,“自北新路第二桥至曲院筑堤,以通灵竺之路,中作四面堂三亭,夹岸花柳,比苏堤。或名‘赵公堤’”。[13]101至此,西湖湖面被岛堤分隔为外湖、北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等若干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水面,西湖岛堤轮廓已基本形成。

南宋灭亡后,“元惩宋辙,废而不治。兼政无纲纪,任民规窃,尽为桑田”,[11]4此后西湖日益淤塞荒废。直到明弘治以后,西湖又经历了几次疏浚,明正德三年(1508年),郡守杨孟瑛力排众议开浚西湖,拆毁田荡3481亩,筑杨公堤,此后西湖大致恢复唐宋旧观。[11]4-6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钱塘县令聂心汤以葑泥筑岛;
三十九年(1611年),钱塘县令杨万里又继筑外埂;
至四十九年(1621年)规制尽善,形成“湖中之湖”的景观格局并延续至今。[14]清代西湖在明代的基础上继续发展,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康熙南巡时御题西湖十景并建御碑亭;
嘉庆五年(1800年),阮元于湖中筑起阮公墩,现代西湖的景观格局基本形成。

新中国成立以后,西湖又经历了数次疏浚工程,并于1982年入选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1年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西湖如今的景观格局正是在历代人民不断的经营建设中逐渐形成的。

1.基本信息

《西湖清趣图》现藏于美国弗利尔艺术馆,弗利尔(Charles Lang Freer)于1911年1月从上海书画商“程宽”(音译)处购得。[15]99-1072013年,该图的复制件在杭州展出后引起了学界的关注,争论的焦点集中在此图的创作年代。《西湖清趣图》为水墨设色纸本长卷,以写实手法描绘西湖自然风光与人文风情(图1)。

图1 西湖清趣图分段示意图(原图现藏于美国华盛顿弗利尔艺术馆,画卷主体部分长1581.1厘米,高32.9厘米,为便于展示将全图自右向左分为5段)

画卷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引首有明代学者程南云所题“西湖清趣”四字;
第二部分为西湖示意图,简略描绘了西湖周边的标志性景观;
第三部分为画卷主体,画面始于钱塘门,经断桥、孤山、苏堤等风景名胜,逆时针环绕西湖一周,至钱塘门结束,是一幅描绘西湖四周亭台楼阁与自然景物的全景图;
第四部分为清代学者厉鹗所书跋识。

2.创作年代

现有关于《西湖清趣图》的研究多集中在此图来源的考证,其创作年代及作者是争论的焦点,目前尚无定论。关于此图的年代,较为直接的证据是图中的题字及跋识。据程南云所题“西湖清趣”四字来看,此图创作年代应早于明代。厉鹗所书跋识中有相关推论:“此南宋画院名手进御作,惜不书名,上有岳坟,当是孝宗以后人,疑李嵩也”,可见厉鹗认为此图出自南宋画院,作者可能为李嵩。

当代学者对此图创作年代的讨论,可分为宋元论和明清论。前者多从图像内容出发,与南宋文字史料相互印证,从而证明此图作于宋末元初。这部分学者认为图中所绘景物与南宋文献一一对应,众多景物为南宋时期特有,后世画家无法做到如此细致准确的刻画,故认为此图是以真山真水为基础的实景图。[16-17]后者则是从绘画风格、构图形式等方面分析,这部分学者认为创作年代与图中描绘的年代可能存在偏差,此图写实的笔法风格与重于写意的宋元山水画不符,画卷以全景图的形式展现西湖四周景物,类似手法也未见于明代之前的绘画,反而与明清之际的城市胜景图类似,故认为此图是明清时期复刻的南宋临安图像。[15]99-107

3.画面表现时期

虽然《西湖清趣图》的创作年代及作者尚无定论,但画卷中描绘的南宋末期西湖风光是可以确定的。有学者从建筑桥梁、湖堤水闸、酒楼市肆、舆服风尚等多方面进行论证,证明《西湖清趣图》描绘的是南宋晚期的西湖人文景物。[18-19]

南宋时期以西湖为主题的画作众多,比较著名的有李嵩的《西湖图卷》、夏圭的《西湖柳艇图》、陈清波的《湖山春晓图》等。与这些画作不同,《西湖清趣图》以全景图的形式详细描绘了南宋西湖的景观风貌,其笔法风格更为写实,是研究南宋西湖景观的重要图像资料。

《西湖清趣图》主要展现了西湖湖面、岛堤、沿岸街巷与园林苑囿,以及远处天际线的群山。画卷下方是西湖湖面,除了主水面之外,还包括由岛堤桥梁分隔而成的几个较小水域,画卷中自右向左依次为北里湖、岳湖、西里湖、小南湖。南宋时期西湖岛堤格局已基本确定,但湖中三岛尚未形成,画卷中除孤山外并无岛屿,符合南宋时代特征。画卷中部湖岸边的建筑环境是人群活动的中心,北岸水月园、钱塘酒库先得楼、涌金门外丰乐楼、钱湖门瓦子等均为南宋西湖独特景象,集中展现了南宋西湖的人文风貌,是图中刻画的重点。画卷上部是作为背景的群山,刻画较为简略。

在《咸淳临安志》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记载:“西湖,在郡西,旧名钱塘湖,源出于武林泉,周回三十里,自唐及国朝号游观地。中兴以来,衣冠之集,舟车之舍,民物阜蕃,宫室钜丽。”[12]1175此志中也出现了一幅《西湖图》,描绘的是西湖周边的山川形胜与风光景物。

《西湖清趣图》作为描绘南宋西湖风光的写实画卷,是研究西湖历史景观的重要图像资料,对于全面认识南宋西湖景观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而《咸淳临安志》作为南宋晚期临安地方志,是研究临安地区政治经济与文化风俗的重要文献资料,志中的《西湖图》与《西湖清趣图》画面表现时期相近,可相互对照研究。

从整体环境来看,《西湖清趣图》可分为远、中、近三个景观尺度,即远距离的周边群山、中距离的岛堤湖面,以及近距离的建筑街巷与花木植被。

1.三面群山展示远距离尺度

西湖坐落于杭州城西,钱塘江北岸,自东南至西北三面群山环绕,峰峦起伏,依次坐落着吴山、凤凰山、南屏山、灵隐山、葛岭、宝石山、孤山等山体。画卷中周围群山仅作为背景出现,虽不是刻画的重点,但其水平方向约占整个画面的三分之二,恰好体现了“三面云山一面城”的空间格局。正如白居易在《春题湖上》一诗中写到的:“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12]1230-1231周围群山高低错落,形成了连绵起伏的天际线,增加了景观层次。

西湖周围群山最为高峻者即南北高峰,《咸淳临安志》中记载:“又其西,则南北高峰独透,群岭之泉泉亭亭插天,亄费浮云在其下。”[12]3385南北高峰海拔分别为257米和313米,在西湖群山中以高为名,因山上常常云雾缭绕,两峰高于云雾时露出双尖,故称“两峰插云”,为西湖十景之一。

2.岛堤湖面展示中距离尺度

在《西湖清趣图》中可以清晰地看到白堤、苏堤、小新堤与孤山将湖面分为若干大小水域。这些水域有聚有散,增加了湖面景观空间的层次与深度,是中距离尺度上西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湖十景之二“平湖秋月”与“三潭印月”就与湖面直接相关。

南宋时“平湖秋月”并无实址,其表现的是秋夜游湖泛舟赏月的情景。[20]“三潭印月”以湖中三塔与水中月影为主题,所谓三潭“土人相传云在湖中”。[12]1312苏轼疏浚西湖时于湖中立石塔三座,后人传言“西湖三潭,立三塔以镇之”,[21]228于是湖中三塔便与三潭印月联系在一起。

3.建筑街巷与花木植被展示近距离尺度

(1)建筑街巷

《西湖清趣图》详细地描绘出了南宋时期西湖周边的建筑风貌与地域特色,图中的建筑类型繁多,形态丰富,按照使用功能可分为民居商铺、风景建筑、寺观建筑等;
从屋面形式来看,大多为歇山顶,少部分为悬山顶。从分布来看,钱塘门与钱湖门外建筑最为密集,建筑类型以民居商铺为主;
而在白堤苏堤一带,建筑密度相对较低,建筑类型以风景建筑为主;
南岸南山一带寺观众多,图中可以看到大量寺观建筑。

(2)花木植被

西湖周边的花木植被,春夏秋冬各具特色,“春则花柳争姸,夏则荷榴竞放,秋则桂子飘香,冬则梅花破玉,瑞雪飞瑶,四时之景不同,而赏心乐事者亦与之无穷矣”。[21]175

图中描绘的恰是春季的西湖,植被繁茂,生长形态自然,栽植形式多样,有列植、群植、散植、孤植、间植等。其中最为醒目的是白堤与苏堤两侧夹岸栽植的柳树与桃树,桃红柳绿的苏堤即西湖十景之一的“苏堤春晓”。《武林旧事》中记载的“夹道杂植花柳”“万柳如云,望如裙带”正与图中所绘画面吻合。[13]99-103此外,图中还描绘了古松、翠竹等各类植物,如苏堤北侧竹院内栽植了大量松竹,正如《梦粱录》中记载:“又有钱塘门外溜水桥东西马塍诸圃,皆植怪松异桧。”[21]292

“青山四围,中涵绿水,金碧楼台相间,全似著色山水。独东偏无山,乃有鳞鳞万瓦,屋宇充满,此天生地设好处也。”[22]《西湖清趣图》以一种“自湖心望湖岸”的方式呈现了西湖四周的秀美风光,长卷的观赏与现实的游湖相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画卷自右向左展开的过程中时空环境随之转变。从图中可以看到,画卷右侧游人大多自右向左出钱塘门而来,而在画卷结尾,游人多自左向右入钱塘门而去,这正是游人以钱塘门为起点逆时针环湖一周的游览过程。

1.环湖景观分区

《西湖清趣图》画卷主体部分起于钱塘门,终于钱塘门,自右向左观画,恰似游人环湖一周的游线图,依据景观特征不同,画卷可分为5段(图2),分别为:钱塘门至白堤、白堤至孤山、孤山至南新路、南新路至钱湖门、钱湖门至钱塘门。

图2 《西湖清趣图》游线示意图(为便于研究,依据景观特征将画卷主体分为5段;
改绘西湖图,引自《咸淳临安志》[12]16-17)

西湖景观的形成经过了历代的营建与改造,并在南宋时迎来了全盛期,著名的“西湖十景”在这时已经形成。南宋地理总志《方舆胜览》中记载:“西湖,在州西,周回三十里,其涧出诸涧泉,山川秀发,四时画舫遨游,歌鼓之声不绝。好事者尝命十题有曰:平湖秋月、苏堤春晓、断桥残雪、雷峰落照、南屏晚钟、曲院风荷、花港观鱼、柳浪闻莺、三潭印月、两峰插云。”[23]此外,众多诗词书画中也记载了南宋西湖十景,如南宋诗人王洧的《湖山十景》诗,周密《萍洲渔笛谱》中的西湖十景词,以及南宋画家叶肖岩所作的《西湖十景图册》等。由此可见,早在南宋时期,西湖十景已成为西湖人文景观的核心。

2.环湖景观构成

(1)钱塘门至白堤

画卷A段钱塘门至白堤位于西湖东北岸,是画卷中的首段,以建筑商业景观为主,描绘了钱塘门西侧繁华的商业景象。此处建筑密集,形态丰富,是湖滨地带最繁华处,也是全图刻画最细致的部分,酒楼商铺、沿街小贩、渡船码头、各色行人应有尽有。

钱塘门自隋代杭州建城时就有,1400多年未易名易地,南宋时成为杭州西城门之一。[24]城门处视线被湖滨建筑遮挡,并不直接面向西湖,出城门向西行至先得楼,视线豁然开朗,西湖景致一览无余。此处街道宽阔,沿街商铺面湖而设,商铺与湖面之间形成了供人群活动的公共开放空间。此外,在湖岸边上船亭两侧还设有矮墙,在保护湖堤、分隔空间与引导游人乘船的同时,也为游人提供了休息的地方,图中可看到有数人坐于矮墙上候船闲谈(图3)。

图3 上船亭及两侧坐墙

钱塘门外商业繁荣,据《都城纪胜》记载:“都下市肆,名家驰誉者,如中瓦前皂儿水……钱塘门外宋五嫂鱼羹、涌金门灌肺。”[25]《梦粱录》中亦有记载:“更有碧香诸库。如钱塘门外上船亭南名为钱塘正库,有楼,匾曰先得。”[21]148结合历史文献,不难发现这些商铺多为酒楼食肆,图中多次出现的酒楼招幌也证实了这一点,如钱塘门外酒楼招幌“拣打诸库上等高酒”(图4),又如“钱塘酒库”先得楼招幌“拣到诸库好酒供应细食”“上等碧香”(图5),以及法济院旁酒楼“好酒细食”。

图4 酒楼招幌

图5 先得楼

(2)白堤至孤山

画卷B段白堤至孤山一带描绘的是北里湖两侧风光,以园林苑囿为主,画面下方为白堤,中部即北里湖,上部葛岭一带苑囿众多,玉壶园、集芳园、延祥园、水月园等均位于这一段。北里湖水面狭长,往来船只无数,由葛岭至钱塘门的船只多经北里湖,出断桥至钱塘门。北岸皆是官宦宅邸苑囿,高台水榭、奇花异木,蔚为壮观。集芳园即在北岸,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宋理宗将其赐予贾似道,改名后乐园,“楼阁林泉,幽畅咸极,古木寿藤,多南渡以前所植者”。[11]107

此段中最引人瞩目的便是白堤东部的断桥,在南宋时名为宝佑桥,《梦粱录》记载:“西湖孤山路曰宝佑桥,俗呼断桥。”[21]98断桥介于里湖外湖之间,春雪未消之时,水光潋滟,湖中倒影若隐若现,桥身似断非断,南宋时“断桥残雪”已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王洧《断桥残雪》云:“望湖亭外半青山,跨水修梁影亦寒。”[12]3460图中所绘断桥为三孔平桥,浅色桥墩,红色栏杆,往来行人,或持皂伞,络绎不绝(图6)。

图6 断桥

孤山西侧路口为北岸交通汇聚之地,此处向南过苏堤可至南屏山,向东则通往钱塘门,是北岸游湖必经之地。从图中可以看到,道路南侧滨湖建筑,均为两层歇山顶,自楼中可览西湖风光;
道路北侧为沿街商铺,其后有私家园林,而岳王墓亦在此处。

(3)孤山至南新路

画卷C段自孤山西侧经苏堤至南新路,描绘的是苏堤内外的湖山风光。图中苏堤两岸夹植桃柳,游人如织,堤上自南而北共有六桥,分别为:映波桥、锁澜桥、望山桥、压堤桥、东浦桥、跨虹桥,六桥均为单孔平桥,红色栏杆,形制与断桥相似(图7)。苏堤外侧即外西湖,遍布各色游船;
内侧自北向南分别为岳湖、西里湖、小南湖三个水面,湖中三贤堂与先贤祠清晰可见。西湖十景之三就位于此段,包括“苏堤春晓”“花港观鱼”“曲院风荷”。

图7 苏堤压堤桥至东浦桥

据《咸淳临安志》记载:“元祐中,东坡既奏开浚湖水,因以所积葑草筑为长堤,起南迄北,横截湖面,绵亘数里,夹道杂植花柳,中化六桥,行者便之。”[12]1186-1187苏轼疏浚西湖,以湖中葑草淤泥筑堤,此后“苏堤春晓”便成为西湖十景之一。王洧《苏堤春晓》云:“孤山落月趁疏钟,画舫参差柳岸风。”[12]3460孤山位于苏堤东侧,月落之时自孤山西望,恰好明月当空,堤上杨柳依依,水中画舫参差。

苏堤第三、第四桥与西岸花家山之间的水域即花港,《武林旧事》中记载:“卢园,内侍卢允升园,景物奇秀,西湖十景所谓花港观鱼即此处也。”[13]99卢园为南宋卢允升别墅,卢园内引西湖水叠石筑池,畜异鱼数十种。

第五桥东浦桥西侧小新堤连接曲院,即“曲院风荷”之所在。“曲院”原为“麯院”“麴院”(“麯”,同“麴”,意为酒曲),是南宋官方酿酒之处,《西湖游览志》中记载:“曲院,宋时取金沙涧之水造曲以酿官酒,其地多荷花,世称‘曲院风荷’是也。”[11]123

(4)南新路至钱湖门

苏堤南岸与南新路相接,此处向东至钱湖门即画卷D段。南宋临安佛教兴盛,《咸淳临安志》中记载:“今浮屠、老氏之宫遍天下,而在钱塘为尤众……”[12]2653西湖更是成为宗教建设与风景开发相结合的代表性地区,尤其是南岸一带寺观众多,净慈寺、普宁寺、显严院、净相寺、宝德寺、上清宫等均聚集于此,画卷D段恰好描绘了这一带的宗教景观。这些寺观多为红墙黑瓦,与普通民居差异较大,其中净慈寺体量最大,是南岸景观视觉焦点,其旁雷峰塔廊檐结构,五层八面,这正是“南屏晚钟”与“雷峰落照”之所在(图8)。

图8 净慈寺与雷峰塔

南屏山在净慈寺右兴教寺之后,《梦粱录》中记载:“兴教寺后曰南屏山,其山怪石耸秀,中穿一洞,上有石壁如屏障。”[21]155“南屏晚钟”即指南屏山净慈寺傍晚的钟声,《西湖志纂》记载:“寺钟一鸣,山谷皆应,逾时方息,盖兹山隆起,中多岩壑,嵌空玲珑,传声独远,故称南屏晚钟。”[26]说的是南屏山多岩洞,岩壁洞穴的存在使钟声形成回波共鸣,故而钟声悠扬,经久不息。

雷峰塔位于西湖南岸,《咸淳临安志》中记载:“在南山,郡人雷氏居焉,钱氏妃于此建塔,故又名黄妃,俗又曰黄皮塔……”[12]3006雷峰塔初为吴越王钱俶为庆祝黄妃得子而建,也名黄妃塔。王洧《雷峰夕照》云:“塔影初收日色昏,隔墙人语近甘园。南山游遍分归路,半入钱唐半暗云。”[12]3460每当夕阳西下,“雷峰落照”与“南屏晚钟”隔路相对,塔影横空,梵音袅袅,两者共同组成了西湖畔最迷人的晚景,而此时游人自南山归来入城,恰好与图中游线相合。

(5)钱湖门至钱塘门

画卷E段钱湖门至钱塘门一带描绘的是城下湖滨风光,主要景观包括:钱湖门瓦子、清波门外聚景园、涌金门外丰乐楼等。西湖三面环山,东侧临城,这一段约占画卷主体的三分之一,其中共出现4座城门(图9—图12),自南向北分别为:钱湖门、清波门、涌金门、钱塘门,均为方形门洞,城楼为朱红色歇山顶。这四座城门因风水之故并不直接面向西湖,《西湖百咏》中记载:“城之西有四门,曰钱湖、曰清波、曰钱塘,出此三门皆不见湖,独涌金门正与湖水相对,建楼掩之,关闭风水。”[27]画卷中可以看到,城门附近建筑密集,沿街店铺,酒肆食店占多数,且大多为二层建筑,店内食客、柜台桌椅、蒸屉酒坛等悉数可见。

图9 钱湖门

图10 清波门

图11 涌金门

图12 钱塘门

清波门外聚景园即“柳浪闻莺”之所在,《梦粱录》中记载:“聚景园,孝、光、宁三帝尝幸此,岁久芜圮,迨今仅存一堂两亭耳,堂匾曰鉴远,亭曰花光,一亭无匾,植红梅,有两桥曰柳浪、曰学士,皆粗见大概,惟夹径老松益婆娑,每盛夏秋首,芙蕖绕堤如锦。”[21]290可见除柳树外,此处还植有红梅、芙蕖等名花异木。画中所绘正与文献记载相合,柳浪、学士二桥以廊桥形式架于水中,四周柳树环绕,红梅夹杂其间。

纵观西湖景观的演变历程,其形成与发展离不开历代人民的建设与治理,这其中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各自时代的创新,而南宋时期正是西湖由自然湖泊转变为风景名胜的重要阶段,其景观风貌研究对于当下西湖景观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西湖清趣图》描绘了南宋西湖的实景全貌,各类景观要素细腻逼真,是研究南宋西湖景观风貌的重要图像资料。对此图的图像解读能够帮助我们认识南宋西湖景观特征,对当下城市建设过程中历史文脉的延续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以《西湖清趣图》为基础,结合时代背景,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从景观尺度、环湖游线两个维度进行图像解读。

景观尺度,画卷整体可以分为远中近三个景观尺度。远处群山三面环合,高低错落形成了连绵起伏的天际线;
中距离的岛堤将水面分隔,形成聚散有度、层次分明的湖面空间;
近距离的建筑街巷与花木植被,从微观视角展现了西湖周边的建筑风貌与植被特色。

环湖游线,画卷自右向左可分为5个景观段。A段钱塘门至白堤,为建筑街巷景观;
B段白堤至孤山,为园林苑囿景观;
C段孤山至南新路,为岛堤湖山景观;
D段南新路至钱湖门,为佛寺宗教景观;
E段钱湖门至钱塘门,为城下湖滨风光。与此同时,南宋时期“西湖十景”已经形成,西湖景观形成了自然与人文相互融合的特点。

南宋西湖,在经历了历代的开发建设后,以其优越的自然环境与深厚的文化底蕴,成为临安城外著名的风景名胜游览地,是集游赏、经济、文化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园林。《西湖清趣图》中描绘的各类人群,恰好反映了西湖游赏活动的盛况,在未来的研究中,将以此图为基础,对西湖节庆游赏活动及其背后的建设管理作进一步的探讨。

猜你喜欢苏堤钱塘画卷将敢“闯”敢“创”作为成长基因 钱塘区打造产才融合示范高地杭州(2022年17期)2022-11-02中国画卷黄河之声(2021年14期)2021-10-28苏堤漫步(外一首)鸭绿江(2021年17期)2021-10-13苏堤杂花小学生学习指导(中年级)(2021年3期)2021-04-06罗米的画卷读友·少年文学(清雅版)(2020年5期)2020-09-09绘就最美生命画卷北极光(2020年1期)2020-07-24浓墨重彩 绘中原出彩画卷人大建设(2019年10期)2019-12-27观钱塘青年歌声(2019年11期)2019-12-07白居易写诗快乐作文(1.2年级)(2019年6期)2019-09-10观 潮扬子江诗刊(2015年4期)2015-11-14

推荐访问:西湖 南宋 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