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年新媒体论文12篇(2023年)

时间:2023-08-30 09:10:06 来源:网友投稿

新媒体论文第1媒介素养的概述虽然世界上各个国家对媒体素养的定义都不相同,但是分析各国对媒体素养的内容,基本上没有差别。德国学者巴克认为媒体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力,批判力、灵活运用能力、理解能力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新媒体论文12篇,供大家参考。

新媒体论文12篇

新媒体论文 第1篇

1媒介素养的概述

虽然世界上各个国家对媒体素养的定义都不相同,但是分析各国对媒体素养的内容,基本上没有差别。德国学者巴克认为媒体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力,批判力、灵活运用能力、理解能力、创造力。批判力即指人们能够运用自己现有的知识,对发生的事情进行总结概括和反思;
理解能力即指人民对媒体所传达出来的知识的掌握能力、理解能力;
创造力即指人们针对出现的各种媒体内容,可以运用自己现有的技术对其进行处理和改变,包括对内容的创新以及对媒体形式的创新。有部分学者还总结出了媒介素养所具有的三种常见模式,即“知识型模式”,即人们对信息的理解、价值方面的认识;
“能力型模式”,不同的人获取信息的方式、评价信息的能力以及传播信息的方式;
“理解型模式”,该模式比较侧重于对信息的理解能力以及判断能力,其强调人们能够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文化知识、技术能力来更好地理解信息。

2我国媒介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国际上很多国家(地区)比如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都已将在正规的教育体系当中纳入了媒介素养方面的教育。比如在如本,教育部门将媒介素养纳入了学生日常文化知识的学习课程当中;
香港在学生的英语课学习当中,纳入了媒介素养的教学内容。但是在我国的大陆地区,很多民众并不知道“媒介素养”一词的基本含义,更谈不上对它的深入了解。面对我国媒体行业的迅猛发展,媒体信息量的不断增多,我国的媒体素养缺失的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1对媒介素养教育意识的淡薄

随着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人们对媒体信息的看法也有所改变,更多的人喜欢用批判性的思维去分析媒体信息。批判性思维固然是好,但是很多群众却将自己的思维局限在这一种模式当中。在微博当中,拒绝对立的思维模式经常出现,很多人喜欢怀疑一些信息,但本身却缺乏这常识性,有的群众对媒体更多地是采取一种功利的心理。人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文化知识的缺乏、媒介素养的淡薄对分析问题能力的影响,这种批判性的思维一方面容易使群众的思维出现局限,同时也可能为社会带来一些动乱。同时,我国的一些政府部门也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没有将其纳为自己研究的一个课题。

2.2媒介素养教育规划的空白

在新媒体发展的这几年当中,有学者分析了我国的媒体素养的教育情况,很多机构、学校在开展这一方面的教学时,仅将内容停留在了理论层面。在我国很多的小学,并没有将媒体素养的教育当做一门正是的课程来开展,而青少年所谓新媒体的主要受众,其正处于思维方式的养成使其,缺乏一个良好的媒体素养教育,会使青少年对媒介信息产生错误的认识,不利于其今后的发展。2.3缺少专业媒体的支持媒体作为向大众传播社会信息的主要平台,其的职责是站在一个客观、公正的角度来报导生活当中出现的各种新闻、信息。但是在现实生活当中,很多媒体为了追求自己的商业利益最大化,放弃了作为一个媒体人应当有的职业操守,虚假、夸大新闻的事情频繁发生。随着我国媒介产业化进程的逐渐推进,很多媒介开始走进市场,在市场利益的诱使之下,很多媒体为了满足少数群众的趣味,信息的播放呈现低级化的趋势。很多媒体播送的新闻都显得庸俗、愚昧,对于社会的重要新闻不播送,反而寻找一些低级趣味比较重的小事,大众对媒体的信任感也在逐渐丧失。

3用户媒介素养的提升方法

3.1用户媒介素养有待提高的内容

3.1.1对信息的敏锐程度面对目前网络中存在的各种各样信息,用户在选择信息之前一定要对信息具有一定的敏锐感,要学会选择信息。比如在微博当中,有很多虚假的信息,即使作为一名传媒人,但是由于利益的诱惑,而然会散布一些不真实的信息,若是群众对信息没有一定的敏锐程度,则会受到虚假信息的影响,成为该信息的另一传播者。如果用户一味地去回避接受信息,则会造成媒体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新媒体的用户要能够培养自己对信息的洞察能力、识别能力,需要用批判性的思维去看待信息,有选择的接受一些信息。作为一个理性的新媒体用户,其需要通过证据而不是自己的直觉来分析信息,再评判信息的可信度时需要从每一个小细节入手。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浏览信息的习惯都是从小就培养的,因此要使其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改变自己的习惯,显然是不容易的一件事。需要用户自身的重视,以及外界的帮助。除此以外,作为信息传播的开始人,作为媒体人,应当注意自己在发布信息时候的措辞,在选择需要传播的信息的时候,要能够站在一个普通用户接受能力的角度分析。

3.1.2用户知能的培养新媒体作为一个信息的传播平台,其对个人用户的媒体素养培养起到很大的影响。要想提高用户的媒介知能,需要改变传统的技巧培训,转而增加个人的媒介文化素养。知能强调个人的能力,一般受过教育的公众都能够准确识别虚假信息,但是,做一个好的信息传播者,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胜任的,这取决于一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就需要用户能够提高自己的知能。

3.2新媒体用户素养提升的路径

3.2.1微博对用户素养提升的帮助微博的以下两个特点有助于新媒体用户素养的提升。第一,即时共享。微博用户可以通过手机客户端即时发布自己看到的信息,同时微博还为客户开通的转发的功能,使用户之间的信息传递更加快捷。同时,微博还鼓励每个群众都成为新闻的播送者,对自己看到的实况进行即时的报导。群众参与信息传播的门槛被降低了,这也就表明了个人的媒介素养在无形中得到了训练,每一次的信息分享,每一次的信息播送都是一次锻炼的机会。第二,交互性。微博的用户既可以作为信息的发送者,也可以作为信息的阅读者。在一个用户的身上,担负者两种角色,具有极强的交互性。同时,人们可以在微博上寻找到跟自己累死的人,相互交流,拓宽自己的坚实。

3.2.2教育对新媒体用户媒介素质的提高学校和家庭共同开展对孩子的媒介素养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其可以相互补充。学校教育比较系统,具有较强的强制性,可以保证长时间稳定地为学生灌输媒介素质提高的理念。利用老师的权威性,相学生传授有关于当下新媒体的一些知识,来指导学生参与到课外时间当中,亲身感受新媒体,了解自己提高媒介素养的重要性。家庭是学生与新媒体接触的重要地点,因此在学生接触新媒体过程中,家长要对学生起到督促的作用。比如学生在浏览微博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学生共同分析某一条信息,传授孩子分析、筛选信息的思路,培养孩子对负面信息的洞察能力,提高学生的批判思维。

3.2.3媒体的参与从事媒体工作的人员大多都接受过专业素质的教育,因此其应当担负起提高公众媒介素养的责任。除了在信息的传播中,要谨慎使用自己的话语权,还应当积极地寻求同各界新媒体的合作,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作为各地电视台,应当担负起媒介素养的教育者,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向公众普及媒介素养的概念、重要性、价值。在新媒体比如微信当中,可以专门开设出一个版块与受众交流媒介素养方面的知识,来吸引大家对媒介素养的兴趣,主动研究媒介素养。

3.2.4政府对用户媒介素养提高的作用政府作为维护媒介素养教育的管理人员,应当运用法律来规定媒介素养教育的具体流程,重要事项,通过对法律的修改与完善,来限制一些媒体人和个人传播信息的行为,净化信息传播的网络,潜移默化地提高传播者的媒体素养,为大众营造一个良好的信息网络分为。除此以外,政府应当时刻关注媒介素养教育的情况,对其给予政策上的扶持,以及资金上的扶助,以鼓励各个机构努力培养出更优秀的、高素质的新媒体用户,同时应当将媒介素养教育推广到基层的各个社区,能够让每一个平民百姓对媒介素养都有所了解。

4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的数量在逐渐增多,而与之相对应的媒介素养的教育却一直停滞不前。我国在用户媒介素养的培训方面一直都浮于理论性的知识,很少与实践相结合。在媒体与受众之中存在着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受众通过媒体获得信息,同时媒体又需要受众的支持才能够更好的发展。但是很多新媒体的社会影响能力,与其传播能力完全不像匹配。因此,需要广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相互合作,来提高用户的媒介素养,才能促进新媒体发展的良性循环。

新媒体论文 第2篇

摘 要:
信息技术的发展让媒体人的思维模式和制作理念均发生质的飞跃,作为传播主体的播音员和主持人同样需适应这种新变化。在新媒体语境下,如何把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培养成“厚基础、宽口径”、适应当下媒介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是播音主持教学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从新媒体时代主持人专业素养重构的角度出发,分析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教学的现状,探讨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为培养适应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主持人才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媒体 电视节目播音主持 创新与实践

一、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教学现状与问题剖析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体系产生于传统媒体时代,具有鲜明的广播电视媒体的创作特征。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成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中的“客体”。新媒体语境下,如何兼顾播音主持经典的教学模式,又能适应新环境下的創作理念与方式是当下播音主持教学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以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为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同质化现象严重

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实践,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形成了由专科、本科、硕士到博士构成的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这种教育模式下已经培养出了众多优秀的播音员主持人。规范语音基础、强化口语表达是在播音主持教学过程中逐渐摸索出的教学方法。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传统的专业能力指标与当下媒介人才需求的“黏合度”越来越低。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需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艺术情操和创作能力。传统“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缺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共性”远大于“个性”特点。类型化节目主持需要主持人具备相应的专业素养,新闻节目主持人要端庄大气、具备对海量信息的整合能力;
综艺娱乐节目主持人语言要诙谐幽默、能有效地控制节目进程、具有明星效应;
社会生活节目主持人要温文尔雅、具有一定的生活常识。因此,新媒体时代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教学更应该在夯实专业基础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特点及擅长的领域因材施教,培养具备“个性化”的播音主持人才。

(二)互联网思维缺乏

“互联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折射出了互联网机构如何看待自身,如何界定自身的问题,关于这一概念业界众说纷纭。马云曾在演讲中表示,互联网思维是跨界、大数据、简捷和整合;
周鸿祎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互联网思维应该是用户至上、体验为王、免费模式和颠覆式创新;
雷军则将专注、口碑、快视为互联网的七字诀[1]。

媒介的多元化发展拓宽了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对传播主体而言只有掌握受众获取信息的途径及对内容的倾向度,才能在互联网背景下创作出品质优良的节目。罗振宇是互联网的倡导者且具有独特的一套“互联网”思维方式,每期节目都会将历史事件、社会现实、未来生活等内容的解读与互联网挂钩,逻辑缜密,语言睿智,节目上线后得到良好的反馈效果。因此,提升学生的“互联网思维”是创作优良新媒体节目的必经之路。

二、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素养的重构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接收端口不同,表达方式也不同。多样化、个性化的新媒体发展趋势对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顺应媒介变化的需求,电视节目主持的素养需构建新的矩阵,以“主持人”中心制为原则制作播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能力、评论能力、品牌价值应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升华。

传统媒体电视节目主持人主要依照串联单进行播报或主持,侧重字正腔圆、表达流畅。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兴大众传播媒介,其传播效果及作用越来越明显,主持人在网络节目中的传播特点更趋近于人际传播。因此,新媒体背景下主持人语言能力更强调个性化表达,语言苍白无力、缺乏个性的主持人终会被淘汰。

评论语言是主持人对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的陈述性语言,是主持人文化底蕴和价值取向的重要表现形式,对节目的品质化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传统媒体节目主持人的评论语言相对“收敛”,互联网背景下主持人评论能深入浅出、直接不讳地向受众直接阐述所持观点,较传统媒体的话语空间更具广阔性、开放性。

随着媒介竞争化程度的提高,主持人的品牌价值成了节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传统媒体主持人的品牌价值多以节目为载体,节目的社会影响力和主持人的品牌价值成正相关关系。新媒体领域主持人的个人魅力和品牌价值占主导因素,主持人是节目一档的核心元素。罗振宇的《逻辑思维》、高晓松的《晓松奇谈》都是通过主持人的人格魅力让节目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

三、新媒体语境下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策略

基于新媒体背景下电视节目主持人专业素养的重构,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教学理念应随之改变。某种程度上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为学生从事网络视频节目主持奠定基础,电视节目播音主持教学应培养学生新媒体节目主持的专业素养,以适应媒介发展的需要。

(一)教学理念:分类培养与品牌意识相结合

在播音主持的教学改革中,要使播音与主持专业符合前沿需要,重视播音主持的思维开发与训练。变单纯的模拟跟读、教师点评为教师启发式、学生讨论式、情景模拟式,等等,改变重二度创作、轻一度创作,重特定岗位达标轻综合专业能力等倾向[2]。目前,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教学多采用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的方式。在小课教学过程中应进行分类培养,根据学生的特点制订针对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切忌“一刀切”。目前国内很多院校开设了新闻节目主持、现场出镜报道、综艺娱乐节目主持等方向,这也是对学生分类培养的一种有效方式。播音主持教学还要应与行业高度融合,融入互联背景下常被提及的“用户”思维,做到精准传播,进一步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强化“专家型”主持人的品牌意识。

(二)教学内容:专业技能与思维训练相结合

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课程设置是专业教育的载体和人才实现的有效路径。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设置需构建专业能力的培养矩阵,培养规格应包括个性化语言表达能力、即兴语言创作能力、节目策划与主持能力等。

媒介环境的变化让有价值、有深度、有内容的主持人更受到观众的喜爱。因此,在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专业能力培养矩阵中应更侧重对学生策划节目能力的培养。主持人是一档节目最终的传递者与呈现者,策划能力则是节目持久的生命力,创新策划能力是新媒体时代主持人必备的专业能力。只有参与节目策划,发挥创新驱动力,才会让节目可持续发展。在新媒体节目制作过程中,“主持人中心制”模式愈发凸显,培养学生的策划能力是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适应新媒体环境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学过程中可让学生独立策划选题并对个人策划进行阐述。阐述过程中既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又增强了学生的团队意识,对参与研讨的学生也是一个拓展知识结构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教师是组织者,学生是实施者和主导者。这种参与、共享、体验式教学方法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形成课堂的良性互动。

(三)评价方式:实践能力与过程考核相结合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学生的评价方式多为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由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实践性强,目前大多数院校均采用笔试和口试两种考核方式,但笔试占据很大比例。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评价方式应注重过程性考核和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需要提交一部视频作品,除主持外还需参与节目策划、剪辑和制作。学生评价方式可采用教师评价和学生互评的双重模式。双重的评价方式既保证了对学生评价的精准性,学生又能参与課堂的全过程。

在“互联网+”背景下,将节目当做产品经营,注重新产品的应用及推广。注重线上播出和线下交流;
多渠道、多媒体联合发布;
塑造节目品牌并加大品牌宣传[3]。应鼓励学生将制作好的节目上传到网络,通过这种方式转变学生“为完成作业而做作业”的思想,不仅符合互联网的“开放”思维,而且是对教学成果的有效检验。

四、结语

传媒领域的不断变革、媒介技术的迅速发展、节目形态的日新月异,要求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必须和媒介发展相匹配,否则会造成播音人才供给不协调。综上所述,电视节目播音主持课程的改革与创新是时代发展和媒体变革的需要,也是播音主持教学改革的一次尝试,让学生的专业素养与媒介需求更加贴合,为一线输送更多个性化、具备新媒体创作能力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新媒体论文 第3篇

摘要: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变化发展,新媒体的出现构成了冲击,也可以提供一定的辅助。要加强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由此来更好的优化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赢得更广的社会效益。本文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与新媒体的融合角度出发,为人们提供更多的发展参考。

关键词:广播电视播音主持;
新媒体;
融合

新媒体盛行之下,传统的媒体从业人员也需要不断的有媒体融合意识,提升自身对新媒体的适应能力。新媒体主要是有别于传统电视、广播、报刊以外的网络媒体。新媒体因为电脑、电视、智能手机的发展而不断的发展扩张,赢得越来越多人们的认可。在该背景下,传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需要适应新时代氛围,合理的利用自身优势,提升职业应对能力。

一、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常见问题

(一)节目形式滞后

新媒体环境不同于传统媒体环境,节目形式多种多样,新颖创意的内容更多,同时对受众的感官刺激更强烈。一个节目如果不能在数秒或者几分钟达到有效的吸引刺激,节目内容缺乏高浓缩性,受众将不会持续的关注。当下的受众注意力集中能力更弱,需要不断的通过兴趣点来激发受众的关注动力。但是在传统的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中,整体的节目较为单板,对内容、形式审核更为严格,强调表述的字正腔圆,主持人只是编导在节目实现上的一种能工具,缺乏自主意识。部分主持人,对整体节目的掌握缺乏足够的能力,由于更多的依赖于编导的指引,因此更多会陷入照本宣科等状况,缺乏自主灵活性的把控。主持人自身缺乏强烈的魅力吸引受众。但是在新媒体平台中,很多主持人是整个节目的策划者与执行者,他们清楚的知道受众要什么,每个节目本身受关注点的情况都清楚的掌握,能够有效的发挥自身优势来吸引受众,意识节目本身的节奏把控方法。

(二)缺乏与受众的亲近感

在传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工作的影响下,主持人更多属于单向性的传播内容,但是却无法知晓观众的实际感受与需求。新媒体时代与观众互动更为强烈,甚至很多处于在线实时互动,十分清楚受众的想法。虽然有些传统媒体开始运用新媒体平台辅助工作开展,但是整体的利用性不高,无法发挥融媒体的实际价值。不能更好的挖掘与观众互动的价值,了解观众情况过于片面。对于沉默的大多数观众想法仍旧缺乏实际的了解。真正在媒体上互动的观众只能代表部分意见,大量的情况被淹没。在主持风格上,部分过于严肃刻板,缺乏幽默趣味的亲近感节目氛围。

二、广播电视播音主持与新媒体的融合

(一)保持亲民风格

新媒体的特点就在于接地气,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不再是刻板严肃的宣传工具,而是一种满足人们生活趣味,休闲娱乐或者直白有价值信息获取的方法。对于这种特性,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需要依据实际节目定位做好调整,在表述中需要保持更为直白、趣味、亲切的方式,避免过于深奥,减少受众考虑话外音的时间,让受众更为直接快速的掌握你的要点。要说出受众群体的心声,当然受众群体多种多样,因此要针对大众型或者针对性的说明,表达真实,避免虚情假意。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必要的舆论引导。真实不代表就要丧失舆论正面引导。传统广播电视播音主持能够继续存在,其与新媒体非专业人员相比,其价值在于正向积极的舆论导向意识与能力,体现主持的专业性,不是信口开河。因此,在专业的基础上,能够适度的切合民众真实的感受与生活内容,找出其中的趣味以及意味深长的点做节目效果的营造。避免生涩难懂,一方面要有文化底蕴内涵,另一方面要做好文化内涵的通俗、趣味阐述转化。让有更高文化需求的人感受节目的底蕴,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内容,让主持的内容传播到更广的范围。让节目本身有“人味”,而不是呆板机械的表达。

(二)注重与受众互动

要积极的利用各种新媒体方式与受众互动,无论是微博、微信还是其他互联网平台,需要方便受众实时互动,及时的掌握受众的感受。或者抛出与节目有关的生活话题引发受众的反馈。甚至可以通过互动来了解受众具体从事什么职业、年龄、兴趣爱好、节目接收方式、节目收听收看习惯等,这样可以有效的帮助主持工作更为合理的定位与执行。一般情况下,当下最适合运用微信、微博互动,这种互动方式不会占用过多的节目成本,操作便捷,同时这种新媒体形式人们广泛运用,受众面更广。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积累节目本身的粉丝量,为后续节目的推广提供基础。甚至可以在这些平台上做节目预告与宣传,也可以通过多种活动来做粉丝调查活动,更了解粉丝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发送的内容来观察粉丝的喜好,为节目的开展提供一定数据信息的支持。在节目过程中,可以通过一定趣味话题的抛出来吸引粉丝参与。这种话题需要有较大的趣味性与分享诉求,同时也要让粉丝有话可说,避免曲高和寡。同时可以将粉丝反馈的情况成为节目本身的一部分,将有才的粉丝回答加入到节目中,分享给更多的受众。粉丝的力量实质上是很巨大的,同时粉丝中也有较多的藏龙卧虎之人,很多人都是各方面的专才,有着表达、思维方面的优势,可以有效的借用这种优势来弥补节目本身内容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主持人可以通过与粉丝的互动来增长自身的见识,更好的了解粉丝与广阔社会的各个层面细节,对后续主持工作的成熟提供帮助。甚至可以通过粉丝的反馈来了解节目走向的需求,甚至可以启发主持人掌握主持工作的创意。将粉丝普遍反馈的内容作为工作参考信息,一旦大量人群在反映有关问题,势必表面该情况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属于节目本身挖掘出的社会热点问题,其参考信息更高。同时也需要做好信息的反馈保密,避免将不合时宜的内容公开,要维护粉丝的感受,避免对粉丝心理上的冲撞。如果形成心理冲撞不适感,会引发相同类型的粉丝在节目上产生负面情绪。

(三)注重舆论正面引导

作为主持人,要充分的意识自己面对着大量的受众,每个人达到想法多种多样,虽然不可避免的构成部分人想法的冲撞,但是要尽可能的保持在安全范围内,避免因为语言不当引发的负面社会问题。要注重表达上三观的正确,这样才能更好的保证安全性。同时避免对底层民众的讥讽,底层普通老百姓在某些方面会有更脆弱的情感承受能力,同时也有自身社会阶层的局限性,不能因为阶层局限而随意的嘲弄,避免引发社会某些阶层之间的矛盾。要积极的传播正面的思考,虽然要接地气,但是不是接触基层的“恶气恶习”,要将生活中朴实、温暖、趣味的部分播散出来,形成良性的社会影响。作为专业媒体从业人员,需要有专业媒体从业人员的素养。虽然新媒体广泛盛行,但是并不一定代表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只有坚持正面的舆论导向,才能获得社会上更多且更持久的认可,符合社会主旋律需求,同时也肩负起作为媒体的自身社会职责。保持正向的舆论导向不仅是国家宣传部门的要求,同时也是社会的共识,是构建一个良好社会的基础,让媒体自身发挥正面社会影响力的价值。

三、结束语

广播电视播音主持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转变风格与方式,从而更好的与时俱进,保持与时代情况下受众的需求,同时在赢得受众认可的情况下做好社会舆论导向的媒体角色。要充分的运用新媒体各种形式来丰富节目本身的内容与形式,同时促进与受众的互动,建立自身的粉丝文化与社会效益。要充分的注重粉丝运用的运用,甚至可以通过粉丝去带动社会的正面影响与潮流,发挥媒体自身的一种社会正面影响力。充分的让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为传统媒体发展提供辅助。

新媒体论文 第4篇

一、以视觉文化为导向的媒介素养教育

(一)视觉文化改变了文化的传播方式。

视觉文化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其得以存在的根本是电子技术的支持。视觉文化让社会大众对文化的认识产生了改变,社会大众不需要再围绕文字或者语言进行意思上的想象。而是依据本能通过直观上视觉的观察,就可以在最大限度内去理解文化的内涵和意义。这种方便、快捷并且具有人性化的文化表现方式,受到了社会大众的普遍推崇,并颠覆了传统主流的文化传播方式,成为现代文化的核心表现形式。

(二)视觉文化促进了思维的转变。

新事物的出现总是带有着一定的未知性,部分专家学者在对视觉文化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视觉文化可能引发的负面状况。例如,社会大众迷惑于表象而失去对内在的探究;
社会大众注重感性的认识而丧失理性的判断。但是经部分学者研究证明这些担忧过于偏激,在实际的生活中并不会真正的产生。学者阿恩海姆就针对这些观点给予了驳斥,其指出视觉是人类的本能,而人类在进行视觉活动的过程中带有着明显的选择和判断能力,也就是说视觉是可以被思维所支配的,或者说视觉本身就带有着思维的能力,因此不会出现上述学者所担心的现象。由此我们也可以得出进一步的认识,就是在视觉文化的影响下,人类会通过视觉产生独立的思考,并对视觉触及的内容进行发展与创造。而且视觉文化还可以避免文字文化和口头文化带给人们的误导,使得一些与文化本身无关的东西可以从文化上剥离开来。因此我们可以说,视觉文化的出现为人类开辟了新的思维模式,让人类在思想上得到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三)视觉文化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平台。

文化要想长久存在,并产生更大的影响,就需要文化传播的支持。视觉文化与视觉文化传播紧密相连,通过视觉文化传播的展开,使得视觉文化迅速的成为了现代文化的核心。麦克卢汉认为视觉文化可以更好的让社会大众对思想方面的内容进行理解,将抽象的表达化为具体。而这正是媒介素养教育进行的最佳方式,为媒介素养教育提供了一各更好的平台。具体来说视觉文化的传播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画面、影像是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在传播过程中被传播者已经不再被动的等待,而是选择了更为主动的索取,这是一种文化传播过程中新的发展趋势,具有较积极的意义。其次,视觉文化传播的感受更为丰富。传统纸质文化或者语言文化,其都是单方面的传播,也就是单纯的在视觉层面或者听觉层面进行传播。而视觉文化传播则带有一定的复合型,不仅可以通过眼睛看见影像,同时还可以在听觉上对信息进行接收,达到双管齐下的效果。同时,视觉文化已经形成了产业化的发展,因此还带有着一定的商业性质,属于精神消费的范畴。最后,由于视觉文化的传播与传统文化传播存在差异,因此其适配的体制也有所不同,需要从生产到最后的消费进行重新的定位与规范。由此可见,新文化的出现,必然会带来一系列的转变与创新,所以需要通过媒介素养教育,对视觉文化产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并积极的鼓励社会大众在视觉文化方面进行实践,以此来弥补社会媒介素养的不足。

二、结束语

综上所述,视觉文化导向下的媒介素养教育是未来媒介素养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其对于提升社会大众的媒介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发展应循序渐进的进行,注重深化了解媒介与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的探究,明确什么是视觉文化、什么是视觉文化传播。随着现代互联网络不断向前发展,视觉文化的表现形式也越来越复杂多变,因此相关人员需要在媒介素养教育方面下工夫,在视觉文化的向导下完善媒介素养教育的不足,使得社会大众可以正确的对待视觉文化以及视觉文化的传播。

新媒体论文 第5篇

摘要: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播音主持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需要在传统播音主持的基础上,结合新媒体时代的特点,创新电视新闻播音主持方式,从而提高新闻播音主持的水平,促进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本文研究了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特征进行分析,论述了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主要方法。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
电视新闻;
播音主持;
创作分析

一、前言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使传统新闻播音主持工作形式发生了改变,主要表现在创作环境、创作内容以及创作资源的变化。传统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主要是通过声音、图片、文字的形式向社会传递信息;
而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在传统的方式上,加入有声语言与体态言语,使播音主持更加专业化。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要与新媒体技术进行有效融合,才能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科学性与实效性。

二、新媒体时代对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影响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社会对电视新闻媒体的要求提高,不仅要求播音主持人员具有较高的水平,同时要求电视新闻媒体与时俱进,加强与受众的交流。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移动设备等获得新闻资源,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局限性,社会逐渐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1]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单方面信息传递的方式已经被打破,诸多互联网新闻平台主要采取互动的方式与受众进行交流,并且重视受众的信息反馈,更能够表明社会大众的心声。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能够影响节目的收视率,网络点播量可以反映电视新闻节目的影响力以及受欢迎的程度。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结合网络节目的特点,创新播音主持方式,打破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局限,提高节目内容的质量,用专业的语言传达节目的文化思想,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

三、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特征

(一)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即时性特征

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传播技术与传统的传播技术有一定的区别,前者具有明显的优势。新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传播技术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等特点,提高了资源的利用率,实现了新闻信息的共享。利用新媒体技术进行电视新闻传播,能够扩大新闻的信息量,确保节目播出的实效性,高清的画面视频和语音播报使节目的质量得以提高,更能引起受众的共鸣。而传统的电视新闻传播技术主要是记者在现场进行资料搜集、编排,再上报给节目组进行审核,待通过之后,再由新闻播音主持进行播报。[2]此种新闻播报方式能够降低新闻的误差率,但是却延误了新闻的播出时间。新闻节目播出时,一般是事件发生几天之后,受众已经从网络渠道了解了事件的内容,导致电视新闻播报失去即时性,严重影响节目的收视率。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需要满足即时性的特征。对于热点事件的播报,主持人员可以在节目中与专业人士连线,传递专业的思想观点,从而引起受众的讨论,制造节目热点。

(二)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广泛性特征

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要有广泛性,要拓宽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空间范围。电视新闻播音主持需要利用新媒体技术,融合多元化的信息以及各个领域范围的人士,通过视频、声音等方式,引导人们进行思想交流,突破电视新闻空间的界限,使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具有广泛性。[3]社会对于新闻的态度与讨论,需要主持人员的引导,主持人员需要将正能量的思想传递给社会,从而引起受众的共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需要与新媒体技术结合,通过对交互式新闻演播室的应用,创新播音主持的模式。交互式新闻演播室的应用,能够加强主持人员与受众的交流,有助于主持人员对受众的引导,能够提高节目的收视率,带给受众身临其境的感受。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可以通过屏幕、场景的互换,提高节目的视觉冲击力,将主持人员、屏幕图像、数据等形成统一的整体,提高节目的质量,满足新媒体时代的特征。

(三)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趣味性特征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要有趣味性。随着微信、微博等网络平台的普及,人们对于社会热点的关注度提高,各类节目的娱乐性逐渐凸显。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媒体主要涉及微媒体、受众以及新媒体交互方式等。[4]近年来,我国的电视媒体普遍增加有奖问答、礼品派送等环节,增加与受众的互动,提高节目的关注度,增加节目的趣味性,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而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需要融入趣味性,激发受众参与的热情,调节受众与节目互动的气氛,从而提高节目的质量,扩大节目的受众面。

四、新媒体时代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方法

(一)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素养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媒体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但是同样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需要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素养,更新其传统的主持观念,结合时代的特点,创新主持方法,从而提高节目的质量。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要正确对待主持改革和节目形式的改革,要深刻认识到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文明的产物。[5]而播音主持人员要不断提升自我,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打造更加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为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创作能力,主持人员需要学习新媒体技术,了解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行业的发展方向,通过学到的知识,创新主持形式、方法,从而提高播音主持水平。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需要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要增强自身采写、编辑等能力,为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打好基础。

(二)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创新水平

新媒体时代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需要提高创新水平,丰富主持风格,以保证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从而得到更多的支持。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不仅需要具有主持创新能力,同时还需要将创新能力与新媒体技术相结合,从而提高节目的收视率。[6]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要深入了解新媒体技术的特点,对其具体应用进行研究,创造出新的主持形式,从而提高播音主持能力。例如,山东卫视的《早安山东》节目在录制时,主持人可以通过语调、语言等内容对新闻的内容进行播报,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同时可以通过平板、手机、视频等进行连线,从而表现出新闻的真实性,实时进行新闻播报,提高受众对新闻的关注度,提升节目的质量。

(三)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技能

新媒体时代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应用,电视媒体行业对于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要求更高。因此,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要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从而满足行业的需求,提高节目的收视率。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技术的应用使电视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之间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网络的普及使媒体之间存在较大的共性。在媒体行业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下,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要提高专业技能,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从而打造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要提高专业技能,需要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在主持过程中,加强与嘉宾的互动,增强对新媒体技术的利用能力,提高主持技巧,能够及时解决节目的突发问题,从而促使电视新闻节目得到良性发展。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技能对于节目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优秀的主持人员可以提升节目的收视率,扩大节目的受众面。若是主持人员的专业技能不足,优质的电视新闻节目也会发展受阻。因此,对于电视新闻节目而言,播音主持人员是节目的形象代表,代表节目的文化与内涵,提高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是提高节目收视率的关键。

五、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特征主要有趣味性、广泛性以及即时性。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创作的方法主要有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技能,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创新水平,以及提高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人员的专业素养。

新媒体论文 第6篇

摘 要: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传播平台、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都发生变化的新媒体环境下,构建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体系,保证专业基础教育的质量,重视通识教育、综合教育,培养学生基于多媒体平台的信息传播能力迫在眉睫。

关键词:新媒体;
播音与主持专业;
课程体系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通过对图书、豆丁网、百度学术等资料库的搜索,关于对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的直接文献资料分析,国内外新媒体课程主要体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现状。

1.国内新媒体课程研究的现状

2010年5月,信阳师范学院传媒学院讲师刘想如在《电影评介》发表了题为《新媒体语境下播音主持专业的应对思考》的文章,以小见大将新媒体的小众化,及其互动性、参与性、传播方式无限开放的特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在对比中发现新媒体在中国的使用、传播相较欧美起步较晚,却发展极快,更多注重实践的教育者开始积极探索出路。文中强调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新闻意识和敏感度,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树立服务意识和人文关怀意识,注重学生的个性培养与造就,加强主持人多方面才艺、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和实践练习,将教学与学生的评、说、演、写、编辑与策划等实际能力的提高紧密结合,以适应当今新媒体环境的要求。这些研究对我们从新的高度和新的视野探索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启发意义,但未真正地完善和构建一个好的课程体系。

2.国外在新媒体环境下传媒类专业发展的现状

从欧美传媒、电视学科教学中我们不难看出,像知名主持人蔡康永的母校——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非常注重新闻意识和新闻敏感度的培养,它并没有单独的播音主持课程,只在新闻系有主持课程。但与中国不同,美国的电视新闻理念强调现场出镜播报,主持人不能只是对着题词器的肉喇叭,而很多综艺主持人往往都是由喜剧演员担任。

传媒类专业以业界认可度非常高的美国雪城大学为例,在 New-house开设的传媒类专业分支非常齐全。美国雪城大学新闻学专业之Arts Journalism作为新闻类学校第一所开设艺术新闻硕士的院校,New- house开创了新闻报道领域中艺术培训的先河。当今社会的传媒行业需要掌握更高级的数字技术、写作和多媒体讲故事的能力。专业的艺术新闻工作者还需要深入了解各个领域。

按照美国传统,艺术新闻工作者通常都是由那些会写作的艺术家或者对艺术充满激情的作家来担任,该艺术新闻项目研究为了满足每个学生的教育目标,提供了独特而又灵活的课程安排。由建筑学院、文理学院与视觉和表演艺术学院联合培养的合作项目,授课老师有作家、学者和艺术家。

在广播和网络数字新闻immersion暑期项目研究中,学生可以在特区作为特约记者对国家、当地的体育故事进行报道。暑假期间,学生可以报道更多,还可以利用传统和新媒体平台进行拍摄、编辑、主持、新闻制作。

二、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的特色

在新媒体环境下,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建构还体现在培养凸显独家性、专业性和自己独特风格的特色,具备“ 以播为主,具备采编播能力”,信息管理能力、互动传播等实践能力强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适应广播电台、电视台,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逐渐融合的新媒体环境。

围绕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实际需求,设置类型化专业主持人课程方向,汲取专业性节目的专业内容知识,强化专业素养教育与实践;
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知识结构、学习能力等有针对性地突出专业型、专家型主持人培养特色,构建“以播为主、兼具采、编、播一体”的课程体系;
同时,加强学生新闻写作、文学知识等知识的拓展,力求构建的课程体系能使学生具有以通识为基础的深厚专业理论和可供广泛迁移的知识平台,具備较强的职业转换的适应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后劲。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急切希望建立灵活、全面符合播音主持工作发展需要的专业课程体系,但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却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灵活性和适应性的要求。国内院校应有针对性地对新媒体环境下实践型播音与主持专业课程体系提出建议和意见,从不同角度进行积极的尝试。

新媒体论文 第7篇

微信是由腾讯公司推出的一款集文字、信息、图片和视频于一体的即时交流型社交媒体。其中,微信公众平台基于微信基础之上使得一点对多点的信息推送形式成为现实。微信公众平台注册简单、操作易上手。用户只需完成简单的页面注册,就可完成个人或是企业账号的登录,在微信公众平台中实现对特定信息的自动回复、群发推送或是独立双向交流。这种传播模式非常适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交流。

(一)可行性分析

首先,微信用户的数量已经超过五亿,其中大部分都是青年人,大学生作为青年人的一部分,他们自然是微信的忠实用户。将微信公众账号在大学课堂上使用有着最为广泛地受众基础。其次,这种平台在使用过程相对比较简单,在网站上进行相应的注册,提供一些个人信息就可以得到一个公众账号。同样,在教学手段更新之后,相应的教学方法将进一步提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升级,将不断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应用模式

1.签到。到课率一直是很多高校较为头疼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一方面需要教师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增强课堂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管理手段。教师可以借助一些公众平台,让学生用手机签到的方式完成到课率的检查。

2.设计课堂测验、布置作业。教师可以在PC端先编辑好测验或者作业题目,并可以设置主观题和客观题,根据教学进度和需求在课堂上随时发布。学生使用手机就能够完成测验和作业。

(三)积极作用

在将公众账号应用到网络传播学的课堂之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不断更新,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也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也进一步提升。具体表现如下:

首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开始不断参与教学,成为网络传播学课堂教学的中心,是现代教学主体转变的一个典型情况,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习热情,开始主动分析网络传播学的一些知识点,也可以在微信平台上获得更多的边缘知识,提升了学习兴趣。

其次,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提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相应的知识结构,其中理论知识没有什么更新的空间,主要还是课本中的实例相对比较老,很多都是十年前的数据,不能满足学生对于现代新闻行业现状的掌握,公众平台可以将教师在网上收集的一些新闻学的最新数据和信息发布给学生,让他们可以进一步了解情况。

最后,新技术的掌握提升学生的就业机会。这种公众账号的掌握是现代新闻专业、企业办公室岗位需要掌握的内容,在网络传播学的课程上运用这种教学手段进一步促使学生熟悉这种工具,在以后的工作中可以更加熟练地掌握这个技术,提高了就业的机会。

总之,把社交媒体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手段,有效地促进了教学效果,在网络传播学教学过程中,需要有效地提升现代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

新媒体论文 第8篇

1媒介素养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什么是媒介素养。媒介素养这个关键词在不同的国家,其名称也有所不同。例如在欧洲,称为“媒介教育”,在北美和加拿大称为“媒介素养”,而在港台及日本称为“媒介识读”。虽然名称不尽相同,但对于媒介素养核心含义的解读上,可以简单概括为两点:

1)媒介素养可以理解为通过媒介获取和传播媒体信息的一种能力;

2)媒体素养可以和媒体素养教育相联系。中国人民大学的喻国明先生曾经指出,媒介素养即为通过何种方式可以快速有效的挑选、使用、判别媒介的基础知识和技能,高效的运用其对我们有用的内容,同时也可以准确的辨别拒绝对我们无用的内容。而受众媒体素养简单可以概述为社会公众对于媒介的了解与认识。首先是公众对于大众传播这一过程和媒介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的认识,同时欣赏媒介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可以简单分析阐述媒介信息的策略,其次需要理解媒介对于社会及生活的一些预见性推论

2从受众媒体素养角度进行广播新闻节目创新

相信广播新闻节目在每个人的生活中,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其可信度与时效性也是我们关注的重要方面。信息的可靠与否直接决定着其传播的效果。央广每天早晨的《新闻和报纸摘要》的专业性、权威性、知名度和时效性,是很多人每天的首选,打开收音机便知天下事。另一方面,广播的自有特点及其相对较高的普及率决定了广播新闻节目可以很好的培养受众媒体素养。广播音质愈来愈清晰立体,越来越便捷,决定了大众愿意通过广播新闻节目获取最新资讯,自我媒介素养也在不断提高。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身处其中的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很容易受到来自各方媒体信息的影响。足不出户,可以了解世界各地最新的消息,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也许你未曾去过一个地方,可是通过广播,通过当地新闻,脑海中可以构建一个当地的样子。在这个媒体发达的时代,我们对一些事物的印象,不在停留于自己的亲身体验,而是由周围媒体所带来的新闻逐渐形成。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直接影响作用着受众媒介的素养,同时受众媒介素养也反作用着广播新闻节目,两者之间相互依托,相辅相成。因此,研究广播新闻节目创新与受众媒介素养的关系是很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

2.1从节目形态,播放方式进行创新

现阶段,广播新闻节目各式各样,层出不穷,其节目的形态,内容和播放方式直接关系着受众媒介。加入一个节目从构思到制作到后期处理,其形态单一,内容枯燥,播放方式欠考虑,这无疑会直接导致受众对广播新闻节目的认识也较为粗略,也会导致通过媒介获取资讯,处理和评论资讯的能力无法提高,媒介素养自然相对较低。相反,广播新闻节目在以上方面形态多样,内容丰富,播放方式综合考虑,受众对媒介的了解也会更加具体详细,其媒介素养也会随之提高。在这些方面合理的进行创新,可以更好地提高广播新闻节目的质量。对节目形态而言,以新闻节目为例,按其表现方式可以大体分为:谈话类,消息类,评论类,按其内容可以分为:民生类,娱乐类,时事类;
对节目内容来说,我国的广播新闻节目也经历了由单调的政治宣传转换为多种多样吸引大众的话题。例如大家都不陌生的央广《新闻纵横》节目,主持人,嘉宾,听众共同参与节目讨论,轻松的主持方式,个性化的表达,被听众津津乐道。

2.2从节目内容上进行创新

广播新闻节目耐听、好听,依靠的不仅仅是形式创新,还得依靠广播新闻具有特殊的价值和一定权威性的内容,才能吸引听众。那么内容靠谁?当然就是广播记者。在当今多元化的社会,媒体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独家报道很难做到,所以广播记者必须抢得先机,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早,求快求新,先声夺人,借助广播传输技术优势与新闻事件同步进行,吸引听众,让听众在第一时间收听事件发展的全过程,这正是广播媒体优势魅力所在。

2.3从受众媒体对广播新闻节目的反映进行创新

受众媒体素养的高低直接决定着广播新闻节目质量的高低程度,也决定着如何更好地进行创新。广播新闻节目质量较低的典型表现即为:对已有节目的模仿复制,制作粗糙,内容简单。例如:一些法制节目为满足部分听众需求,将暴力过程过分描述,这些不仅对成人世界会产生负面影响,更会影响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这说明较低的受众媒介素养降低了广播新闻节目质量。与之相反,受众媒体素养高也会一定程度上提高广播新闻节目质量的提高。之所以说广播节目创新与受众媒体素养相辅相成,是因为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使受众媒体素养得以提高,同时,受众媒体素养也会进一步促进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总的来说,在新形势下,受众媒体和广播新闻节目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相互制约,而广播新闻节目的创新也需从这一角度出发,进行合理的变革,在传媒行业的发展过程中,都需给予充分的重视。

3结论

通过对广播新闻节目创新,媒介素养的简单了解,概括性的分析阐述了广播新闻节目与受众媒介素养相辅相成,相互依托的关系,同时,我们也清楚的认识到如何从受众媒体角度进行合理有效的创新,提高广播事业竞争力。

新媒体论文 第9篇

一、调查结果与分析

1.医学生接触媒介的情况

调查显示,医学生平时使用最多的媒介分别为:电脑72%,手机61%,电视22%,广播13%,报刊杂志9%,超过半数的学生把网络新媒体作为第一信息源。传统媒体中,医学生接触最多的是电视,承载深度新闻的报纸杂志接触较少。被调查的医学生每天平均上网时间为3.5个小时,3~5个小时的比例占到38%,1~3个小时的比例为34%,超过18%的医学生每天累计上网时间高达5个小时以上,10%的医学生不超过1小时。调查还显示,75%的医学生热衷于QQ、微信、短信,并把此作为人际交往的主要手段,65%的医学生认为网络给生活带来了方便和乐趣,78%的医学生认为网络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45%的医学生承认自己的课余时间都是在网络中度过的,只有4%的医学生认为网络可有可无。在对医学生“使用手机作为上网媒介的情况(多选)”调查中,有59%的大学生选择在“公交车等交通工具上”,40%选择“上课上自习时”,74%选择“娱乐休息时”,19%选择“时时都用”。手机上网是医学生接触媒介最直接最主要的方式,手机和电脑的功能正在趋同化,媒介技术的发展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这就使医学生的精力和时间被碎片化,很难专注持续地学习和思考。在医学生选择阅读媒介内容的类型中,按比例由多到少依次为影视娱乐类、生活健康类、时事新闻类、财经类和其他。76%的大学生选择影视娱乐类,59%的大学生选择生活健康类,有38%的大学生选择时事新闻类,26%的大学生选择财经类,23%的大学生选择其他。无独有偶,在关于医学生接触媒介的动机的调查中(多选),为了获取新知识的仅占36%,休闲娱乐的占到了75%,41%的医学生是为了消磨时光。对于上网的主要目的,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接触网络没有明确的目的性,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对网络功能的利用越来越广泛,对网络的依赖也越来越强,他们利用网络浏览资讯、了解社会,他们利用网络查找资料、帮助学习,他们利用网络聊天交友,网络———这个新媒介对于当今的大学生来说已经无孔不入,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深深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

2.医学生媒介认知的情况

媒介报道与客观现实是有差距的,媒介并不提供世界的简单映像,这是媒介素养教育的基本理念之一。对“媒介报道是现实的镜子,能够完全反映真实世界”,有5%的医学生表示同意,46%的医学生基本同意,32%不太同意这一观点,5%不同意这一观点。33%的医学生能够清晰区分报道和评论,54%的医学生偶尔能区分报道和评论。区分报道和评论,是解读新闻的基本技巧,相当一部分医学生并不具备。在关于媒介对医学生影响的调查中,51%的医学生认为大众媒介深深地影响着自己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31%的医学生认为对知识结构和知识构成产生了影响,28%的医学生认为对人际交往特别是交往方式有比较重要的影响,16%的医学生认为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受到了冲击,只有7%的医学生认为对自己没有任何影响。“您认为在大众媒介中您受到的是积极影响还是消极影响”的调查中,38%的医学生承认受到了消极影响,46%的医学生选择了各占一半,29%的医学生“不确定,因事而定”。虽然多数医学生认识到媒介对自身成长和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但对这种影响是如何发生的、影响的层次和深度却缺乏理性的认识。在对传统媒介和新媒介(电脑、手机等)的比较中,相对于传统媒介,新媒介的优势是:57%的医学生认为“快捷方便,时效性强”,41%的医学生认为“海量信息,选择空间大”,32%的医学生认为“双向互动,主动性增强”;新媒介的劣势是:53%的医学生选择的是“媒介信息真假难辨”,31%的医学生选择的是“浪费大量时间”,39%的医学生选择的是“庸俗化内容泛滥”。

3.医学生媒介的反思和道德判断力调查

在媒介可信度的调查中,排序由高到低分别是报纸(30%)、广播(28%)、电视(26%)、杂志(25%)、网络(23%),传统媒体信用度较高,虽然医学生接触网络最多,但其公信力并不高。对于有趣或者吸引眼球的报道,69%的医学生选择会不假思索地转发。对于媒介报道的社会中不公平、不公正方面的报道,71%的医学生会持续关注,58%的医学生会发表意见,41%的医学生会同情弱者。但是对于“您引用网上的文章注明出处吗”的调查,有42%的医学生“不知道有这种要求”,36%的医学生“偶尔会注明”,21%的医学生“从来没有注明”,这表明医学生对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知之甚少。对于网络中出现的带有明显伦理道德甚至触及法律的嘿客行为,12%的医学生表示“敬佩,希望模仿”,44%表示“尊重,但不会仿效”,38%表示“反感”,31%表示“无所谓”,表明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还很不成熟,有待去教育引导。医学生面对良莠不齐的信息,如果没有一定的鉴别能力,就不会准确的筛选出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从而成为海量信息的奴隶。“您在使用媒介时选择辨析吗?”的调查中有54%的医学生认为自己“不自觉的沉浸其中不加选择”,23%的大学生选择“有意识的辨析”,10%的大学生认为“海量信息都是可以浏览的”。在考察医学生对媒介信息质疑和批判的能力方面,对媒介报道经常质疑的仅占12%,偶尔质疑的53%,从不质疑的9%。对媒介报道是否引起自身思考的问题上,21%的医学生有意识地经常这样做,47%的偶尔会这样做,32%不会进行思考和追问,这表明医学生虽然具备了解读媒介信息的能力,但在区分新闻报道和评论、多方求证新闻真实性、客观性、对媒介信息的质疑能力和评价能力还待提高。

4.媒介素养教育情况

关于对媒介素养的了解的调查显示,医学生对“媒介素养”的了解还处于低水平的认知层面,选择“了解”的仅占4%,超过一半的比例都停留在“知道一点”,“不了解”的比例是35%,医学生亟需系统的媒介素养教育。在“您认为媒介素养教育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多选)的调查中,56%的医学生选择了“媒介技术”,51%的医学生选择了“媒介批判能力”,43%的医学生选择了“媒介心理素质”,54%的医学生选择了“媒介道德观”。在大学生获取媒介素养教育的途径调查中,51%的医学生选择的是3“通过网络”,32%的医学生选择的是“通过广播电视”,28%的医学生选择的是“通过学校教育”。在“您欢迎哪种形式的媒介素养教育”的调查中,61%的医学生选择“融入校园文化中的实践活动”,38%的选择“选修课”,31%选择“学术论坛,专题讲座”,27%选择“课堂教学”。在调查到“您的学校有媒介素养教育吗?”有46%的医学生选择“没有”,28%的医学生选择“有,是以班会或讲座的形式开展”,20%的医学生选择“有,是以选修课的形式”。这表明,医学院校对媒介素养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媒介素养教育缺失,医学生媒介素养普遍处于自发状态,这与当代医务工作者的素质要求相去甚远。

二、结论及建议

网络社会,媒介素养是当代大学生不可或缺的基本素质,但从对医学生的调查分析发现,虽然初步掌握了使用媒介的技能,但过分依赖媒介带来的便利,对媒介信息的解读、理性批判、反思能力较差,媒介素养教育迫在眉睫。媒介素养涵盖了多门学科,媒介素养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大工程。首先,政府部门要高度重视,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落实,使媒介素养教育尽快成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确立长远而务实的培养目标;另一方面进一步净化媒介环境,规范大众传播媒介的价值选择,提高网络文化服务水平。其次,媒介机构是媒介生产和媒介传播的第一“把关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利用自身资源优势,宣传报道、组织策划,不断推广媒介素养知识是提高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一条有影响力的重要途径。第三,医学院校要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媒介素养教育融合在一起,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作为媒介素养教育的方向引领,而媒介素养教育可以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二者相得益彰。加强对文化娱乐项目的管理,将社团组织、娱乐活动等纳入高校的统一指导、监管范围,控制上课期间玩游戏、聊天、浏览不健康网页等不文明行为,保证医学院校学校网络的文明有序;增强校园文化的思想性、生动性、趣味性,使媒介素养教育寓教于乐,整合资源创造良好氛围。第四,医学生是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一方面,积极引导和鼓励医学生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把外在的道德规范转化为内在品质,树立正确的媒介观念,合理、科学地选择、分析、使用各种媒介,实现医学生把媒介作为学习知识的一个重要工具和终生学习的重要平台和载体;另一方面,制定明确的上网行为准则,劝诫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倡导网络道德规范,增强医学生的网络自律意识,在高校中建立媒介素养道德评价机制作为综合考察大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

新媒体论文 第10篇

在现今的全媒体时代下的电视新闻主播将会面对很大的新挑战,在现今的全媒体时代下,我们还利用传统的新闻主播形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在的市场需要了,如果想要在现代的全媒体时代冲击下屹立不倒就必须发展自己的新闻特色,具有吸引观众的特色品牌,一定在自己的权威性和可信度方面着手,并通过提升主持人的专业素质来进行打造自己的品牌,可以在全媒体时代拥有自己的竞争优势。

电视新闻播音的工作类型主要是依托于电视新闻的形式来进行展示自己,在现在的全媒体冲击下对于新闻的时效性完全不占优势,这种冲击对于电视新闻播音来说是一次巨大的生存考验,所以电视播音也可以利用这次全媒体时代的更新比如手机网络等工具来进行时效性的传播,其实由于多种智能端的增加,观众对于阅读的方式也在不断的变化更加方便,因为全媒体的实现所以增加了观众也可以参与其中的一种新型模式,在电视媒体的收视率来看或者是网络新闻的网络点播率都是让观众可以参与发言和评论,并且还可以根据观众的发言来做一些节目播放的挑战。所以我们在全媒体时代的影响下应该更加重视观众的需求来大胆创新来突出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和真实性的特点,可以在激烈的全媒体市场竞争下屹立不倒。

一、全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工作所面临的挑战

在以前的新闻媒体工作中我们的新闻播音工作者和新闻主持工作者不是一个合二为一的主体,而是相对各自工作的个体,所以在工作的具体实施时受到的部分约束也会相对的减少,不过在现在的全媒体社会冲击下,这种制度也在悄悄的发生变化,这种工作模式也逐渐的被市场淘汰,原因是在各种媒体正在逐渐的向相融合的模式发展,播音主持的工作性正在由于市场环境的改变市场地位也在日渐下降,发展趋势正在下滑,所以在新型媒体的模式下观众的话语权变得尤为重要,电视新闻主播现在正在面临着巨大的生存考验,根据现在的市场发展趋势得出现在的新闻媒体主持所面临的较大考验可以大致分为三点:

1、各种媒体融合的速度加快化,在现在的全媒体时代影响下,我们平时可以用到的电视、电信、广播和出版等新闻传播的工作平台都在从之前的各自独立经营模式走向统一报导的一个形式化,由于各种媒体逐渐融合到一起,所以新媒体在信息的互相传输方面和新闻内容解读方面的作用尤为明显,而我们的观众也有了很多的自主选择方式,不在是单一的新闻方式来进行了解,而是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进行选择自己想看的内容进行选择,所以对于电视新闻播音的依赖性已经没有了,给电视新闻主播的前景也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2、电视新闻主播的特色不足,在全媒体时代的影响下,各种的新闻媒体方式逐渐增多,并且可以快速的进入观众的`眼帘并拥有自己吸引观众的特色,在新闻播出的时间上边获得广大观众的关注,或者是在新闻具体内容解读的更加适合观众观看的口味。在这种市场的相比之下,我们的电视新闻播音的工作特点就是有一个独立的工作环境,主持人的结构和主持内容也相对单一化,在这种电视新闻制度流程的影响下,也注定了会影响现在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有效发展,造成现在的新闻媒体播音主持的受关注度下降,在这种全媒体的冲击下无法更加快速的更上时代的潮流。

3、电视新闻媒体的话语权减少,在之前新闻媒体主持长期保持着对于媒体有一个主要的话语表达权,对于大众的公信度是电视新闻媒体在当时的一种重要表现方式。在现在的全媒体模式快速发展化的今天,对于新闻的发布和评论已经不再是电视新闻媒体的专有特权,我们广大的人民群众也可以通过各种微博、手机的平台进行新闻的制作和发布,观众可以利用手机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新闻事例在第一时间发布到公众平台并进行传播,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并进行评论发表,并且现在的这种大众参与新闻制度的方式正在每日剧增,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话语权自然的被冷落。

二、全媒体时代面临挑战的应对方案浅析

在全媒体时代的冲击下,我们的电视新闻媒体必须做出一些适当的改变才能提高自己的市场竞争优势,我们根据现在新闻媒体播音主持的现在市场面对的竞争来做出适当的调整建议:

1、转变我们的播音主持自身观念,由于我们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原先的工作模式和新闻制作流程不能够适应现在的全媒体时代,因为在现在全媒体的时代影响下,新闻节目不在是之前的单一的具有传播性,而是现在新型的受观众喜爱程度的自身特色功能,有很多的新闻可以让观众也参与其中并进行传播和评论互动,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具有的一个极具隐私性的电话互动环节显的尤为重要,在这中新闻表达方式的增多中,我们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就必须从自身的观念进行改变,将这一环节看成是和观众平等的一个交流而不是一个信息和思想的传播者,从而将电视新闻播音主持可以深入到电视新闻的制作流程上来,突出播音主持的地位重要性。

2、提高电视播音主持人的相关专业水平,看我们现在新时代的国内外媒体主持人的主持风格都具有一个特别高的专业水准,一个主持人对于主持的新闻的解说方面从用词到神态都表现的恰到好处,并且还能突出表现自己的主持风格,对待很多突发的新闻事件也能有一个极好的自主应变能力及时的做出一个专业化的解说,所以我们的电视新闻媒体主持应该主动的补充自己的专业水平来提高自身的主持能力来适应市场变化,并且可以将自身融入到新闻当中又不受主持新闻的情绪带动,并有效的调节自己的情感,来适应当时的主持环境。

3、打造属于自己的电视新闻播音主持优势,在现在全媒体的时代影响下,更多的观众也在参与新闻制作的过程中这样大大影响了新闻的真实性,观众往往对于新闻的真假和新闻对自身的影响性忽略,所以我们可以利用这一点来打造我们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品牌特色,可以让观众得到一个权威性的新闻引导,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专业性和权威性的优势,在满足观众好奇心的同时又可以连线专家对新闻做出一个合理正确解读,也引导我们的观众对于新闻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一引导观众向正确认识新闻的方面引导和发展。其实我们可以采取的方式有很多,不过最终目的是打造出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一个新闻品牌,这样我们才可以有效的加强电视新闻媒体在全媒体时代下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话语权。

三、结语

在现在的这种全媒体冲击下,我们的电视新闻媒体主持将面临的挑战在不断的提升,稍有不慎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我们的电视新闻媒体播音主持需要在自身的观念和行动上都发生,并且将新闻媒体作为电视媒体与受众联系的枢纽,同时也要要求新闻媒体波音主持人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和自身综合素质,利用剧透特色的主持人水平来加强电视新闻播音主持的受关注度,这样才能在这次全媒体冲击下,突出发展自身特色来增加自身的竞争优势。

新媒体论文 第11篇

(一)发布信息

网络传播学在大多数院校目前的教学方法仍然是以讲授为主。其中所涉及很多知识点讲起来也比较枯燥乏味,知识也相对比较理论化,学生对于这样的课程兴趣不大,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很多知识点,学生不能完全掌握,是网络传播学教学的主要问题。

微博作为信息发布平台能够成为网络传播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注册微博账号,让学生进行关注。教师可以在自己的微博上发布作业,布置预习任务,公布教学进度,考勤情况。学生可以马上通过评论或是私信功能与教师进行沟通交流。

(二)进行讨论

教师可以在定期在微博上发布讨论题,让学生通过评论功能进行讨论。在课下,如果教师在微博上看到有价值的与课程相关的博文,也能第一时间转发,与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这样既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也有效地进行了互动,同时可以使学生通过讨论对知识点有更深刻的理解。

(三)实践教学工具

微博还可以成为一种实践教学工具。例如,教师在首次课布置微博运营任务,让学生自己尝试运营一个微博。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一定的技巧方法,鼓励学生运用到实践中。

新媒体论文 第12篇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广播和电视等资讯传播渠道逐渐失去市场主导地位,在新媒体时代应运而生的微信、网易新闻客户端等自媒体刷新了人们对信息处理的认识,就目前而言,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不断融合已经是势在必行,与此同时加强新媒体融合中的会计核算体系管理,完善财务管理方法也尤为重要。本文旨在通过对新媒体融合中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探讨,促进新媒体创新理念发展,畅通传播渠道。

关键词:新媒体融合;会计核算;财务管理;措施

媒体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人们感受到了突破地理限制、平等互动的全方位交流,这不仅转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我国传统传媒行业,导致其不断失去市场份额,甚至面临生存危机。随着我国居民阅读习惯和阅读方式的不断转变,人们更倾向于“碎片式”阅读,并且逐步向互联网转变,因此新媒体进入了跨越式发展的阶段。相关资料显示,我国居民利用网易新闻客户端、今日头条、微博APP等进行免费阅读,通过优酷、爱奇艺等观看娱乐电视节目的人数呈现递增趋势,同时居民通过传统的电视观看、报纸阅读的数量逐日减少。在新媒体不断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广告商也开始舍弃传统的纸媒行业,转向投资新媒体,这种双重的打击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传统媒体的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我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过程中如何进行财务管理,本课题将对此进行研究分析。

1传统媒体方式下财务管理与会计核算存在的问题

1.1财务管理意识较为传统

长久以来我国多数传统媒体企业以国企事业编为主,人员关系和人员编制体系较为复杂,随着后期传统媒体企业改革体系的不断完善,企业逐渐从“计划体制”转变为“股东企业”制度,就目前而言,我国多数的媒体企业已经实现了体制改革,并且参加到市场竞争的环境中。以我国广电行业为例,国家广电总局于2009年8月下发《关于认真做好广播电视制播分离改革的意见》的文件,上海广电由原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SMG)改革而来,成为国内第一家获广电总局批准的制播分离机构,集团在管理中坚持“事企分离”的制度模式,按照公司体系经营管理,自负盈亏,自担风险。虽然我国传统媒体企业实现了体制改革,但是财务管理理念和经营方式依旧较为传统,许多广播、电视企业的财务管理意识较为传统,财务流程和管理方法较为保守,并且会计核算层面较低,例如对应收账款管理不善,为了扩大市场占有率,对部分客户采用赊账策略,并不注重对客户的事前调查,盲目授信。虽然赊账策略增加了企业营业收入,但直接导致应收账款的金额不断攀升,拉低传媒企业的盈利质量。与此同时,部分传媒企业财务信息系统落后,并且企业内部沟通渠道不畅通,导致企业内部间信息传递滞后,无法及时解决应收款管理问题,造成传媒企业应收账款风险不断加大。

1.2成本管理理念有待增强

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速度的不断放慢,并且新媒体也对传统媒体行业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我国传统企业逐步从“高速增长”变为“缓慢增长”,甚至是“停滞不前”。我国传统媒体的市场需求量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并且报纸、杂志等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在市场中的份额占比也逐年下降。与此同时,受我国政策影响,环保理念的传播及影响,我国纸张的成本也不断攀升,导致企业面临成本上涨、利润空间缩小的局面。最后,传统媒体企业成本管理不强,会计核算基础较薄弱,例如在一些媒体企业运行中,集团管理者对财务管理的意识较差,仅仅将财务管理作为预算安排的方式,并且该预算设置缺乏科学数据指标,仅仅依靠个人猜测和经验,相关采购数据、成本核算仅仅是在去年预算的基础上进行加减,集团领导者的关注点更多局限于资金投入的力度,但是对集团的资金使用结果关注度较低,并且对该笔资金的使用是否真实的增加了发行数量、扩宽了利润空间等,领导关心较少。例如大量招聘采访记者、文案编辑等,或者购买打印机等办公设备,领导对此的态度是有需求便买,很少切实关心设备的使用率和后期维护费用,以及所带来的价值,进而导致企业资金浪费,也从侧面反映出该集团成本管理意识淡薄,进而导致资金浪费。

1.3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立不足

在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下,我国企业的管理模式较为僵硬,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尤为欠缺。我国多数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体系尚未涵盖全体成员,即使企业建立了全面预算体系,但是内部部门尚未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的精髓,也未意识到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在集团中的深远影响,尚不能全面发挥全面预算在企业经营中的应有作用。企业全面预算编制方法较为单一。一些传媒企业在预算时通常的做法是采用预算编制的增减量减值法,方便快捷,但是缺乏科学性,主要是在去年数据的基础上增加或者减少5%~10%的比例,但是这种做法缺乏一定的科学依据。企业采取这种预算考核方式,那么去年的全面预算数据的准确性就成了企业今年数据指标的关键点,倘若去年全面预算数据失真,就将影响今年全面预算指标的真实性,并且下调的数据多数是依据相关财务工作者的个人经验而得,缺乏实地调研的真实性。企业的全面管理制度将涉及到公司90%及以上的部门,并监控企业全部的经济活动,并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科学预算。传统的预算体制是由企业的财务部门编制,其他部门不参与其中,在这种背景下,全面预算报告的编制是由财务部门负责,缺乏其他部门的辅助配合,全面预算数据将失去真实性和科学性,进而导致预算结果和实际工作不相符。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多半依靠上一年度的预算报告,容易出现上述的财务数据失真情况,加重了企业预算管理体制的失衡状况。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缺乏监督。我国企业数量众多,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以我国三线城市为例,三线城市至少有6~9家传媒企业。在此背景下,企业的管理层较为重视营销策略,容易忽视全面预算机制的应有作用。同时,全面预算管理体制的监督体系尚不安全,在预算制度执行的过程中,存在预算管理体制考核失效的情况,并且预算业务和销售业务相比,经济效益不明显,管理困难,更容易被忽视。

2新媒体时代完善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措施

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快速发展,我国企业应该迎难而上,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对自身的财务管理问题进行总结和反馈,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新媒体战略路线。我国传统媒体行业在和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必须提高会计核算职能,提高财务管理能力,为传统媒体企业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2.1以时代脉搏为抓手,转变财务管理理念

在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不断融合的趋势下,我国传统媒体必须积极思考,慎重选择自身的发展方向,认真分析传统媒体企业在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并依据本地区现状,因地制宜,确立科学系统的发展方向。在财务管理方面,传统媒体企业应构建全新的管理理念,支持财务管理工作的创新发展。在新媒体融合的过程中,财务工作者要及时关注财务信息平台的数据,掌握媒体行业内第一手财务资讯,并参与到业务工作中去,和企业销售部门、业务拓展部等相关部门畅通沟通渠道,实施并做好会计核算和监督的职能工作。就目前发展状况而言,我国新媒体尚处于摸索阶段,相关体系尚未成熟,因此传统媒体企业的财务工作者需适应行业发展趋势,学习运用最新企业会计准则,精准把控核算重点,全面完整地核算媒体业务收入、成本和费用项目,考核媒体业务的投入产出比。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符合广电传媒产业发展实际的财务考核体系,依据不同的业务模块进行会计核算以及相应的税务处理。例如,企业和新媒体进行融合后,企业收入中将显示APP客户端的广告流量收入、客户付费收入、广告运营收入等,对于这部分收入,财务工作者应当在熟读税法的基础上,选择正确的税率,科学计算应交税费,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正确避税,并归类应税收入。其次,注意企业APP客户端等稿件点击的阅读量和客户关注度,以此指标考核工作人员的工资水平,并采用新的稿费计酬方式。

2.2以金融创新为契机,强化企业成本管理

传统媒体企业应以金融创新为契机,构建成本管理理念,加大企业成本管理力度。针对上述传统媒体企业存在的问题,必须将管理会计的理念应用到工作中,全面考量成本投入和利润产出的对比,并且传统媒体应以发展的眼光应对挑战,在提升利润空间的同时,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构建良好的外部融资环境,拓宽融资渠道,加强对信贷资金的吸纳。以新媒体融合新业务产生的大数据流量为基础,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集思广益开发新业务,开展多种业务合作模式,合理投资布局,完善投融资的筹划,多渠道筹集现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风控管理,提高核心竞争力。

2.3以财务共享为基础,完善全面预算管理

我国企业可借鉴财务共享理念,规范财务业务流程,实施标准化管理。按照统一规定实施资金支付制度和支付流程,倘若某笔资金不符合规定或者未按照流程支付,企业总部中心就应拒绝,这种做法不仅规避了企业的内部审计风险,同时实现了资金集中化管理。与此同时,企业可更新现有的预算编制方法,并依据本企业实际经营状况,对总分公司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例如企业费用预算制度,企业可采用零基础预算方法,而采购预算可依据实际情况,采用滚动预算的编制方法。另外,可借鉴相关企业成熟的预算编制方法,加强对标管理,不仅仅需参考去年的基础数据,还可通过和对标企业的数据进行分析对比,采用多种预算方法,改进本企业需要强化的部分,不断增强预算编制的实用性。在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的同时,也应不断落实预算管理的监督体系,对于不合规的问题,对其不断细化,落实到每一个责任人。只有建立科学的监督体系,才可最大限度地减少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不科学现象,进而提高预算管理体系的科学性。

3结语

总而言之,在新媒体不断融合的趋势下,我国传统媒体企业若想抢占市场份额,在加大销售力度的同时,还需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核算工作,紧抓时代发展的脉搏,充分利用金融创新工具和财务管理手段,积极发挥传统媒体的自身优势,不断提高企业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促进新媒体的创新理念发展。

推荐访问:媒体 论文 新媒体论文12篇 新媒体论文(汇总12篇) 新媒体论文范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