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黑龙江省非遗外宣翻译中图文关系研究

时间:2023-08-24 16:55:08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在多模态图文翻译中,要处理好图片和文本之间的关系,运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文关系指导翻译实践。因此,译者在翻译外宣资料时,除了要注重文字模态所传递的信息,还要关注图像模态中蕴含的信息和文化意义,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完整性与生动性。

关键词:翻译;多模态;图文关系

基金项目:本文系2021年度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重点研究课题(外语学科专项)“基于多模态互动理论的黑龍江省非遗文化图文译文研究(WY2021047-C)”阶段性研究成果。

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共计42项,总数位居世界第一。这体现了中国日益提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水平,同时在国内层面可以激发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承保护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国际层面则有利于宣传和弘扬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使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

1黑龙江省非遗对外宣传的现状

黑龙江流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各民族在迁徙与演进的过程中创造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截至目前,黑龙江省拥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项目60项、省级项目513项,但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官方网站上仅有中文介绍,尚无相应的英文介绍。

外宣翻译是党中央和国家的一项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工作,肩负着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战略任务。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发展之不竭动力,是文明的创造力之源泉,只有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保证其不断持续健康成长。外宣翻译作为翻译的一种特殊形式,主要目的是为了在经济、政治、文化全球化发展的进程中,在保持固有的中国文化特色的基础上,实现跨文化的有效交流,传递“中国好声音”和讲述“中国好故事”。

在我国提倡“文化自信”、“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下,要想让丰富多彩的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世人所熟知,我省必须要加强对外宣传工作。当今文化“意义”的传播不只是文字或图片,必须是多种符号系统相结合的结果[1]。图片、视频等在人们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大众媒介的信息传播方式渐渐以语言或词语为主逐步转变为视觉形象为主,语言文字功能的萎缩也让对外宣传的翻译逐渐倾向图像的解读[2]。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其传承与保护工作已取得一定成就,但是对外宣传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翻译研究和翻译实践都严重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工作的开展,也阻碍了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走出去”目标的实现。

2多模态语篇中的图文关系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用图像的形式来记录和传递要表达的信息是要早于文字的使用。因此,图像一直都被广泛使用并被赋予丰富的含义,并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表意形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文明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信息是以多模态的形式呈现出来。除了传统的文字模态,其他模态也承载着丰富的信息,多种模态共同构成了表意整体。因此,人类社会的语篇世界出现了多模态化的趋势。语篇的意义生成不再单独依赖于语言符号的贡献,而是进一步凸显了视觉符号的重要性,更多地将语言符号、视觉符号等多种符号体系融合起来,共同构建语篇的意义。在这个符号体系中,视觉符号(图片)与语言符号(文本)是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意义承载方式,图文关系将直接影响语篇意义的生成与理解。

Barthes主要从符号的角度来审视图文关系,重点研究了视觉符号(图片)与语言符号(文本)两种不同的符号体系如何相互联系来生成意义的[3]。他提出了三种基本的图文关系:说明(illustration),锚定(anchorage)和接递(relay)。“说明”主要是指图片支持文本,文本处于信息承载的支配地位,而图片则处于附属地位,起着说明或支持文本意义的功能。根据Barthes的观点,在这类图文关系中,图片对文本有一种“索求”的关系。文本是表意的基础和根本,是必选的概念,相比之下,图片则是依附于文本的存在而存在,属于可选的范畴。这类图文关系在报刊文章中十分常见。“锚定”主要是指文本支持图片,文本只是说明图片的意义,而图片才起着决定性的意义功能。语言与图片都具有模糊性的特点,图片存在着多种可能的解读,需要用文本去“固定”住它们的意义。语言信息的功能就是去固定或锚定这些可能的意义,指导读者的解读,解决可能存在的视觉歧义和误读。“接递”主要是指文本与图片地位平等,没有明显主次关系的界限,而是两者处于一种互补的关系。此外,语篇的意义也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图片和文本的信息之和,或者两种符号意义的简单相加。由此可见,Barthes从符号的角度对图文关系的划分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便于读者界定图文关系的类型,了解图文在多模态语篇中的不同角色。然而,该图文关系的模式没有涵盖图文相互独立和图文相互增补等情况,存在一定的片面性,而且也没有在每一种模式下作更细化的分类,从而造成该模式的实际操作性较弱,有待于进一步补充与完善。

Carney & Levin提出了多模态语篇中图片的五种不同的功能:装饰功能(decorational)、再现功能(representational)、组织功能(organizational)、阐释功能(interpretational)和转换功能(transformational)[4]。装饰型图片用来装饰文本和点缀页面,与文本内容的关系不大或者根本没有关联。再现型的图片部分或完整地描述了文本的内容,反映了文本里的部分或全部信息。组织型图片展示了文本的结构信息,为文本内容提供了一个便于理解的结构性框架。阐释型图片主要用于解释难以理解的文本材料。转换型图片含有系统的记忆提升成分,这些成分直接解读文本的信息,从而提高读者对文本信息的记忆。两位学者在功能思想的指导下,基于图片支持文本的视角全面探讨了多模态语篇中的图文关系,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图片在多模态语篇中的功能。但是,他们都没有考虑文本支持图片或者文本与图片地位平等的情形。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并没能够摆脱传统思维模式下对图片这种符号系统的固有偏见,仍然把图片放在表意过程中的从属地位。

Martinet & Salway提出了图文之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对图文关系的描述更加侧重于在多模态语篇中的图文互动,并没有片面強调图片或文本的支配地位[5]。他们认为该模式既可以描述图片支持文本的情况,又可以解释文本支持图片的情况,还可以说明图片与文本相互依存或相互独立的情况。该模式认为图片与文本之间存在两种关系,即地位关系和逻辑语义关系。地位关系指图片与文本之间的相对地位。在平等关系中,两种模态之间是相互独立或者相互补充的关系。在不平等关系中,一种模态处于支配地位,另一种处于从属地位。逻辑语义关系有两种主要类型,包括扩展和投射。“扩展”就是指一种模态在内容上拓展了另一种模态。而“投射”是指一种模态重复了另一种模态所展现的内容。可见,该关系模式既可以描述图片支持文本的情况,又可以解释文本支持图片的情况,还可以说明图片与文本相互依存或相互独立的情况。该模式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多模态语篇中的图文关系。不过,该模式主要借鉴了功能语言学视角下的小句关系理论,而图片与文本之间的逻辑语义判断比单纯的小句之间更加复杂。因此,在解读过程中也容易出现混淆或者存在主观随意性强的缺点。

3非遗外宣翻译中的图文互动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外宣手册、书籍或网站上,通常翻译文本旁都会配有图片。与单一的文本相比较,图片对不同认知方式的个体均产生积极影响,有图片的文本阅读效果会得到显著提高,也就意味着配有图片的文本会更容易被读者理解。在配有图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对外宣传材料中如何平衡图片和翻译文字文本的关系就成了意义准确传达的关键。

首先,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文化意象(cultural image),可以分为物象(physical image)和寓意(connotation)两部分,物象是客观事物,是信息和意义的载体,也包含了主体对该文化意象的主观认知;寓意则是在特定语言文化环境中物象的引申意义。图片如果是物象的呈现,那图文间的关联性就较为密切,可以看作是图文关系中的说明关系;如果图片更多是表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寓意,那就更加趋向于图文关系中的锚定关系,语言将对图片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和阐释。

以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为例,在内容上既有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介绍,也有旨在激发大众文化自豪感和弘扬中华文化的寓意;在形式上,它通常是一种多模态的图文互动文本。对于这种以文字和图像两种模态为主的外宣文本,在翻译的过程中既需要关注文字模态所传递的信息,还要关注图像模态中蕴含的信息。因此,在翻译图文并茂的非遗外宣文本时,译者不仅要将文字和图片结合起来进行翻译,而且还要考虑图文两种模态的关系,这样才能使得译文准确、全面和生动。

例如,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赫哲族伊玛堪,它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赫哲族的曲艺说书形式,流行于黑龙江省的赫哲族聚居区。在对赫哲族伊玛堪进行外宣翻译时,译者通常采用“音译(Hezhe Yimakan)+解释(Storytelling)”的方法来翻译其名称,并对其进行简单的英文介绍。但是,译者仅依靠文字无法准确描述这种艺术形式的具体样貌,所以可以通过图片将一位身着赫哲族民族服装的歌手正在进行说唱表演的场景呈现在大众面前。在这里,图文之间是一种说明关系,即图片的存在是对翻译文本的进一步阐释,可以使文本内容更加清晰化。

再比如,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古伦木沓节,它也是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该节日在每年的春季举行,是鄂伦春人别具一格的传统节日。以复合性概念表示的非遗名称中,民族名、地名和人名通常采用音译,而类别词大多在目标语中都有对应的表达,则可以采用直译。因此,在对古伦木沓节进行外宣翻译时,译者通常采用“音译(the Gulunmuta)+直译(Festival)”的方法来翻译其名称,并可以对其进行简单的英文介绍,同时配有鄂伦春族群众身着传统服饰欢庆节日的图片。该图片和译文文本之间则是锚定关系。图片呈现的信息量相对较多,读者不能明确解读重点。这时,文字描述能够使图片重点突出,而且更多地把重点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无形性”上面,着重译出蕴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象背后的文化意义。

结语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渴望深入了解黑龙江省的民俗文化,那么黑龙江非遗外宣翻译的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过程中,要想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外宣材料必须要多层面、多方位呈现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文本材料的翻译带来了新的模态,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外宣翻译也应向多模态化转变。除了文字翻译,其外宣还可以结合图片、音频、视频等进行展示,将信息更加生动形象地呈现出来,调动大众对于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从而提升黑龙江省地域特色文化的对外传播。这样既可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游客,促进黑龙江省的旅游经济发展,也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参考文献

[1]代树兰.中西话语中语言与图像之间的研究关系[J].外语研究,2013(5):32-39.

[2]王宁.重新界定翻译:跨学科和视觉文化的视角[J].中国翻译,2015(3):12-13.

[3]Barthes, R.Image—Music—Text[M].London:
Fontana,1977.

[4]Carnet, R. N, Levin, J. R. Pictorial Illustrations Still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from Text[J].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002,14(1).

[5] Martinet, R, Salway, A. A System for Image—Text Relations in New Media [J]. Visual Communication,2005,4(3).

作者简介:孟杨(1981年-),女,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主要从事商务英语、金融英语研究。

猜你喜欢多模态翻译多模态话语中的詹姆斯·卡梅隆电影电影文学(2016年19期)2016-12-07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多模态交互式阅读教学模式研究戏剧之家(2016年22期)2016-11-30多模态理论视角下大学英语课堂的构建科教导刊(2016年26期)2016-11-15浅析跨文化交际人间(2016年26期)2016-11-03商务英语翻译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及其应用商场现代化(2016年22期)2016-10-18小议翻译活动中的等值理论考试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推荐访问:黑龙江省 翻译 关系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