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选择分析

时间:2023-08-23 09:40:06 来源:网友投稿

易洪莲

(武汉工程大学,430205,湖北武汉)

2017 年10 月,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的战略构想,2018 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 正式就乡村振兴战略作出了全面而系统的部署。该文件明确指出了当前制约乡村振兴的最大问题在于乡村人才较为匮乏,要将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破解乡村振兴人才瓶颈的关键举措。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仅是解决我国农村地区“谁来种地,如何种地、好好种地”问题的关键,还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有力杠杆。党的十九大在全面建成小康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强调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协调发展思想,为彻底弥补“三农”建设的短板指明方向[1]。相关数据显示,目前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已经超过2 000 万,相对普通农民而言,这些新型职业农民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他们是在什么样的时机下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受到了哪些因素的影响?从生命历程的角度出发,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历程,不论是后期对其进行培育还是引领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都能够得到借鉴。

本文从《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全国百名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事迹》(2018)[2]中选择了50 名具有突出事迹和代表性的新型职业农民作为研究对象。这些人不管是经济层面的收益、经营规模,还是个人层面的能力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具体来看,他们来自各个省市,以种植业或者是养殖业为主;
从年龄来看,涉及50 后到90 后等,其中以70 后、80 后为主;
其学历涵盖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是研究生等多个层次;
性别以男性为主,比例达到84%;
他们在成为新型职业农民之前,涉及退伍军人、教师、下岗工人、IT 从业人员、应届毕业生等多个职业。

本文以生命历程理论为基础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分析。“生命如何被影响,以及被怎样影响?”这一大多数人关心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答案,直到20 世纪20 年代生命历程理论的出现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该理论吸取了人口学、经济学、心理学、生物学、历史学、社会学等多门学科中的概念和独到见解[3]。埃尔德认为生命历程就是个体在一生中扮演的不同角色或者事件,并且这些角色和事件的顺序都是按年龄层级进行排列的。生命历程理论包括“轨迹”“延续”“转变”“转折点”四个核心概念。“轨迹”指毕生发展中的某一实质上相联系的社会或心理状态,这种具有跨时间性的倾向或行为模式可能转变,也可能持续,所以,轨迹实质上是一种长期概念[4]。“延续”是指相邻的转变之间的时间跨度。“转变”是一种短期概念,指短时间内发生的一些社会事件。“转折点”是个体生命历程中各种重要事件的转换。从本质上来看,轨迹包含延续和转变,转折点可看作计划内或者计划外的转变。根据新型职业农民的实际情况,结合生命历程中的“转折点”这一核心概念,可以简单地将研究对象的生命历程划分为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前后两个部分。因为研究对象的年龄、学历、来源均不相同,所以其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各种关键事件也不一样,受到的影响也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每一个个体生命历程中的轨迹也呈现出不一样的结果。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范式即五项基本原则可以帮助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历程。

3.1 新型职业农民与毕生发展原则

毕生发展原则是指个体的发展过程并不是局限在幼年阶段,涉及一生的长期性过程。不管是物质层面还是精神层面的变化都可能影响个体的决策。生命历程中发展是一个终身的过程,其历程中的轨迹也在时刻发生变动。从这方面出发研究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职业自身的吸引力及认同感对研究对象实现终身发展的影响。50 位新型职业农民的事迹中,有19 位是由于乡土情结选择放弃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他们选择这一职业并不是因为以上提到的吸引力或者是认同感,仅仅是因为对家乡的依恋,想要建设家乡的想法。另外,他们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时家人的不理解、亲戚的劝阻等从终身发展的角度来看,都是该职业的吸引力不够导致的。另外,他们以自身的经历现身说法告诉当代有文化、有能力的年轻人,农业是有前景的产业,农民是一份体面的职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职业认同感是在逐步上升的。但是,将新型职业农民作为一份奋斗终生的事业的发展过程还是较为漫长的。

3.2 新型职业农民与能动性原则

该原则意味着每个人都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选择并付诸行动,从而建立自己的生命历程。一个时代中人们的“公共生命历程”受到年龄等的制约,但是个体能动性仍然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社会变迁和个人成长历程的“松散结合”,从而个体的生命历程形成差异。将新型职业农民置于乡村振兴的社会背景下,了解其在特定时空中的运行轨迹,研究个体的能动性是如何影响生命历程的发展过程的。

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之后可以得出以下能动性因素:自主学习、对商机的感知能力、不畏困难等。他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到隐藏的商机,放弃自己已经成功的事业投身到农业发展中。创业初期,大多数新型职业农民缺乏农业知识,他们积极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走访参观及积极向专家求教。创业过程中虽曾面临减产、亏损、家人的不理解等负面因素,但他们仍迎难而上、不惧困难,就算是瓶颈期也能够进行合理规划。这些品质都是当代新型职业农民美好德行的真实写照,由此我们能够看出选择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行为体现个体的能动性而非社会环境下的被动性。在该原则的基础上,我们不能忽略个体自身,需要思考在受限制的历史环境中,个体为什么选择成为新型职业农民而不是作出其他的选择。时间与空间对一个人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他选择决策的过程。换句话说,我们在研究生命历程时不仅要关注社会属性还要关注个人属性,结合不同学科的知识来分析不同时代的群体和个人。

3.3 新型职业农民与时空性原则

历史性的时间和空间对于个体的生命历程都有一定的形塑作用。众多学者从历史背景和重大社会事件入手,认为个人的生命历程是嵌于一定的时代背景中的,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制约[4]。如文革、上山下乡、三峡工程、改革开放、计划生育等历史社会背景下强调社会大环境对于个体生命历程的影响,在这个视角下学者们都没有考虑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因素。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亦是如此,参与政府组织的各种培训是他们整个生命历程中的重要事件。乡村振兴为新型职业农民后面建立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农产品有限公司打下基础。

3.4 新型职业农民与时机性原则

时机性原则指个体生命历程中的各种重要事件、行为转变等都取决于个体生命过程中历经的时间点。各种事件发生的时间点不一样,对于个体的影响也就截然不同。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研究中,时机通常伴随着重要事件出现。时机问题是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关注点,同时也是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在新型职业农民的事迹中可以了解到自身及外在多方面的因素使得他们准确选择了这一职业。同时他们也能够抓住时机,找到地方特色,选择合适的农作物。大多数人对于参加培训活动这一时机也掌握得很好,少数人在创业初期损失数百万元,后续通过参加各种培训活动、走访学习才得以挽回损失取得成功。就这一情况而言,各种培训活动这一重要事件出现的时间较为适宜,从而新型职业农民在生命历程中实现了一定的价值。目前关于新型职业农民的时机问题研究较少,仅有康红芹学者研究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时机问题[5],生命历程中时机是如何影响个体的暂未得到充分的考察。

3.5 新型职业农民与生命相关性原则

这一原则是生命历程理论中诸多学者研究的重点。人总是生活在与其他人共同构建的关系网之中,也正是因为关系网,个体才能融入到群体生活中。社会和历史都是通过个体的关系网络对其产生影响,每个人的生命历程都与其他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个个体的生命转变同时影响着其他人的生命历程。新型职业农民在成长过程中,生命中相对重要的人对他们的生命历程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有的因为孩子的健康,有的因为家人的离开,也有的因为对家里妻儿老小的责任等因素,坚定选择这一职业。与此同时,参加培训活动中结识的技术人才也对其产生了积极影响。“相互联系的生命”原理提醒我们,研究新型职业农民问题时,除了研究其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以外,还需要考虑与他们一起生活的群体。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新型职业农民家庭成员今后的生命历程也会受到新型职业农民的影响。在研究中对相关群体给予一定的关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4.1 政府完善培育规划,重视新型职业农民的个体能动性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作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持续性的过程,需要不同的培训机构和政府部门共同协作,从而使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效果最大化。地方政府部门结合已经出台的政策明确分工,不同的部门承担不同的责任,避免职能交叉,工作人员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作出相应的调整。农业部《“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 指出:“加快构建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人力基础和保障。”因此,地方政府要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标,保证培育的有效性。不同地区的政府部门引入社会培训机构,基于农民本身的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在整个培育过程中保证部门和社会机构之间能够有效衔接。

各级政府在选择培训对象时往往选择该地合作社中的骨干力量,但是没有针对个体自身已有的能力以及未来潜力因材施教,同时也忽视了另外的新型职业农民的个体能动性及社会权益。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内容和认定标准之间并没有做好衔接,培育过程的每个环节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只有提升每个环节的衔接度,才能取得培训机构和职业农民双方都满意的培训效果。

4.2 增强职业吸引力,吸收有文化、懂技术的青年群体

根据上述分析,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吸引力不足。提升职业吸引力最直接的方式就是政府发挥作用,提高新型职业农民这一群体的社会地位及知名度。职业吸引力主要表现在经济收益的多少,因此政府可以在扶持补贴、政策奖励、创业贷款方面提供支持。研究对象中,70、80 群体占据主要地位,90 后群体仅有2 名。90 后已经全部成年,但是几乎没有人愿意从事农业,他们宁愿远离家乡打工生活,也不愿意回到家乡从事农业生产。事实上,未来的农业由谁来接班是一个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因此,政府在提升职业吸引力的同时重点挖掘90 群体的个体能动性,大力培养90 新型职业农民,为农业人力资源做好储备工作。

生命历程理论的目的就是将个人的发展嵌入社会变迁和历史大环境中研究个体的生命历程。基于生命历程理论的分析框架对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历程进行研究,反思个体能动性对个体本身的影响及国家政策是如何形塑其成长历程,有利于国家完善培育政策,重视个体能动性,把握培育时机,更好地促进新型职业农民的发展。从生命历程的角度出发,生命相关性、时空观、时序性等都应该被重视。就社会背景而言,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新型职业农民的生命历程都呈现出不一样的规律。从人本身出发,研究个体为什么在社会环境下作出这样的选择而不是那样的选择。该理论为研究乡村振兴背景下的新型职业农民职业选择提供了一个复合型的视角,在此基础上研究新型职业农民这一群体的成长历程是极为有益的。

猜你喜欢能动性历程个体百年大党壮阔历程党员文摘(2022年14期)2022-08-06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党员文摘(2022年7期)2022-04-28百年大党 壮阔历程党员文摘(2022年1期)2022-02-14百年大党壮阔历程 《百色起义》党员文摘(2022年3期)2022-02-12调动主观能动性,提高写作水平作文成功之路·小学版(2020年3期)2020-04-21关注个体防护装备劳动保护(2019年7期)2019-08-27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学习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How Cats See the World中学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08年3期)2008-06-20冯契对毛泽东的主体能动性思想的解读和阐发船山学刊(2004年4期)2004-02-23

推荐访问:职业选择 历程 农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