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群众文化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作用分析

时间:2023-08-22 08:55:05 来源:网友投稿

◎薛辉

我国作为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璀璨的历史,随着历史的发展,有大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存下来。因此,加强非遗保护和传承,对弘扬优秀民族文化,提升群众文化自信心和自豪感具有重要意义。群众文化作为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借助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群众文化活动艺术魅力,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其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因而响应近年来国家对非遗保护与传承的号召,积极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群众文化中融合发展十分有必要。

当前,文化竞争力逐渐成为世界各国发展的重要方向,而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流传下来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自我认证和展现的重要依据,因此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有着深远的意义。[1]随着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社会发展的重心愈加朝着经济倾斜,有的地方对文化发展重视度不足,此种情况下造成了一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本的生存空间逐渐丧失,并且现存的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样陷入濒临失传的窘境。所以,为了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发展,展现传统文化价值,基于群众文化活动来保护与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必然选择。新时期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群众文化融合发展,有助于融合时代元素,借助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来深层次挖掘与展现非物质文化遗产核心价值,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发展,迎合群众的多元文化需求,改善传统文化生存和发展环境,进而开辟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目前我国群众文化和非遗文化的融合程度较低,非遗文化的传承人断层严重,一定程度上拉开了非遗文化和群众之间的距离。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尽管在总体工作中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仍然有很多问题根深蒂固,制约着此项工作高质量展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重视度不够,宣传力度不足

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群众,但很多地区相关部门对其认知存在偏颇,非遗保护与传承意识薄弱。此类问题较为普遍,尤其是在外来文化冲击的影响下,很多青年人忽视了本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导致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消亡或濒临消亡。另外,非遗保护与传承宣传力度不足,群众的非遗保护意识不强,主动了解和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不足,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空间越来越小。[2]

(二)非遗保护与传承专业性不强

部分区域的非遗保护与传承专业性不强,甚至为了带动区域经济增长,为了迎合游客需求随意增加不真实的内容,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一个手段。例如,为了吸引游客来刺激区域经济活力,地方群众会组织表演一些并不属于本地非遗文化的表演活动,或是加入一些失真民俗文化,导致民俗文化表演活动越来越商业化,即便带来了一定经济效益,但却未能真正意义上实现非遗保护与传承。还有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了解的人较少,社会重视程度不足,导致缺乏演示条件,种种问题阻碍着非遗保护与传承工作开展。[3]

(三)非遗传承人面临传承困境

非遗传承人数量少,陷入传承断层困境。当代人们日常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由于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压力,为了谋求更好的生活,导致很少有人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方面,即便初期热情高昂,但鲜有人能够坚持下来。究其根本,是因为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较为古典,同现代人的价值观念和生活节奏不相符合,难以融入实际生活中。也正是此类问题的存在,导致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数量逐渐缩减,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难上加难。[4]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还原程度低

对于基层群众而言,受限于行为方式和语言文字等诸多干扰因素影响,致使部分群众无法深入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部分艺术作品也无法高度还原传统文化。[5]而且受到发展经济的思潮影响,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过于走商业化传播道路,在具体保护与传承中未能联系深层次内涵进行传播和弘扬,导致群众理解不够透彻,影响到文化传播效果。

(一)群众文化是非遗保护与传承的重要载体

群众文化并非简单的字面含义,而是由各类文化实践活动构成,包括群众自发组织的文化活动,文化馆组织的各类文化活动等,活动形式多样化、内涵丰富,具有鲜明的广泛性和群众性特点。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基层群众,通过群众文化活动能够促进非遗保护传承和群众文化深度结合,借助群众文化活动载体来推广和宣传非遗文化,便于吸引更多群众参与到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取得更加理想的传承与保护效果。非遗文化传承需要群众力量支持,仅凭政府和专家学者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扩大社会宣传,增强群众的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意识,这样才能将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留存下来,提升民族凝聚力。[6]群众文化的特殊功能,决定了其在非遗保护与传承中的不可替代性,主要是由于群众文化具有启迪心智、陶冶情操和审美娱乐等诸多功能,起到宣传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凝聚力的积极作用。我们需要认识到,群众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力度,引导群众积极参与到群众文化活动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创设良好的人文环境,激励群众更加积极主动地去保护、传承非遗文化。另外,群众文化凭借着自身独有的优势作用,成为非遗保护与传承的最佳载体。群众文化有着相较于完善的组织体系,在宣传指导、协调沟通以及传承培训等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参与群众文化活动的群体中,有很多热爱民间文化艺术的手艺人,在实践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心得,通过有效地宣传和指导,有助于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的重要性,充分发挥群众文化阵地来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融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也可以充分展现文化继承人的作用,组织培训活动,为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培养更多优秀人才,打下坚实的人才基础。

例如,社区人员在非遗传承人帮助支持下,可以在社区场所面向中老年群体推广组织白族扎染非遗技艺,就地取材,收集树枝、石子、毛线等材料工具,围绕传统图案精心设计,捆扎浸染成更加精巧和趣味性的作品,在丰富业余生活的同时,还可以在无形中传承优秀的白族扎染非遗技艺。又比如,吉林市作为满族文化发祥地之一,非遗项目种类超过250 个,当地公共文化机构可以在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来组织苏氏刻字技艺、陈氏花钱雕刻、乌拉良木匠根雕、赵氏烫画、满族荷包、满文书法、满族撕纸、吉林西山捏雕、华氏布贴画、皮饰工艺、民间剪纸等非遗项目展览活动,吸引当地群众欣赏,不仅可以丰富群众业余生活,还可以让更多人了解到当地优秀的非遗文化,带给群众良性的艺术审美熏陶。

(二)扩大了覆盖范围,实现基本保护功能

非物质文化遗产同群众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尤其是很多有实体形态的非遗项目,充分展现了群众生活层面的需要。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受环境影响较大,借助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有助于进一步扩大非遗文化的覆盖范围,吸引更多群众投身于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就群众文化和非遗文化之间的关系来看,非遗文化是群众文化的精华所在,因此将有特色的非遗文化融入群众文化活动中,能够得以更加长远地延续和发展。[7]由此看来,群众文化和非遗文化之间相辅相成,二者有着共同的发展目标。而且非遗文化的区域特色鲜明,不同非遗文化有着不同民族特色和文化特点,而群众文化有着极强的包容性,能够在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中夯实基础,展现出特有的基础保护功能。

(三)加快文化创新进程,提升群众思想道德水平

我国有很多非遗文化是诞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与群众文化融合应用,能够增强人们对其认知和认可度,充分发挥群众基础作用来促进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同时,当前越来很多艺术作品均是从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经过艺术加工而来,能够更加形象地展现作品主题,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和审美需要。新时期加强非遗保护传承,不仅有助于带给人们深层次的审美体验,还能强化群众创造美的能力。而且在非遗文化传承中,将当代人们的文化传承观念融入其中,还有助于促进人们正确历史观和价值观的形成,潜移默化中增强人们的文化自信。

各地相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明确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的重要性,加强非遗文化和群众文化之间的融合互动,将非遗文化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中,夯实群众基础,以此来促进非遗文化的长远留存和发展。而在群众文化活动创新中,相关部门也要积极挖掘当地特色的民族文化,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形式,有机整合群众力量来最大程度上增强活动效果。

(一)保护群众文化特色

实际上,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过程和内容十分烦琐,要想实现预期目标,就必须合理化配置各类资源。相关工作人员要注重地方特色文化资源深层次挖掘和整合,将其原汁原味地保留下来,并且同群众文化活动有机融合,借助这一载体来推广和宣传区域非遗文化。相关部门也要认识到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对区域发展所产生的深刻影响,应增强各部门之间内在联系,共同促进非遗文化发展。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不尽相同,要在充分调查和了解当地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才能对区域特色文化有机整合利用,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非遗文化保护传承机制,促进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展现。另外,要深入基层群众日常生活,了解当地群众风俗习惯和文化需求,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来总结当地文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持续创新完善非遗文化保护机制,选择合理形式调动群众参与主动性,以求切实提升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成效。

(二)完善管理机制,加强相关平台建设

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关系到一个国家文化的长远发展,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作用。因此,相关部门应该与时俱进,转变落后的观念,推进配套的工作机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非遗文化和群众文化深层次融合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保障。而实现这一目标,则需要适当增加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并融合时代前沿要素,这样才能令非遗文化焕发新的生命力,得以长久传承和发展。在具体工作中,各级相关部门要建立便捷、完善的交流平台,充分整合区域群众文化特色和风俗习惯,立足实际来充分展现区域非遗文化特色;
迎合时代发展,在新媒体平台上扩大宣传,增强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趣味性,有助于吸引更多群众积极投身于其中,推进落实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
借助非遗文化推动群众文化创新,非遗文化中凝聚了先辈的智慧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在传承中不断丰富,围绕非遗文化组织群众文化活动,能够突出活动特色,更好地满足群众多元精神文化需求;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健全完善配套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督促相关人员尽快落实非遗文化申报等专项工作,基于此类种种措施,推动我国非遗文化保护传承工作规范化、法治化、标准化发展。

综上所述,群众文化与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之间有着密切联系,新时期在提升非遗文化保护与传承重视度的同时,也要正确看待群众文化在其中的不可替代性。因此,要充分展现群众文化的积极作用,扩大宣传推广力度,完善配套建设,充分发挥群众文化作用来扩大非遗文化保护传承范围,获得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对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文化遗产物质群众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中老年保健(2022年5期)2022-11-25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中老年保健(2022年4期)2022-08-22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2年5期)2022-06-05第3讲 物质的化学变化中学生数理化·中考版(2021年5期)2021-11-22与文化遗产相遇小读者(2021年6期)2021-07-22多让群众咧嘴笑当代陕西(2021年1期)2021-02-01酌古参今——颐和园文化遗产之美艺术品鉴(2020年9期)2020-10-28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人大建设(2018年10期)2018-12-07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性保护赤峰学院学报(蒙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4期)2018-12-05“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杂文月刊(选刊版)(2018年9期)2018-05-14

推荐访问:群众文化 传承 作用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