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 > 正文

保管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心得体会4篇

时间:2022-08-20 11:55:05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保管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心得体会4篇,供大家参考。

保管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心得体会4篇

篇一:保管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个人心得体会 4 篇

  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个人心得体会【1】

  《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利剑”,是失职、渎职干部不可触摸的“高压线”,中央在即将迎来建党 95 周年之际又一次“亮剑”,体现了我党从严治党的强烈决心。

  忌滥用职权。《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规范党员干部行为准则的“标尺”,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党员干部要严格遵守不越“雷池”,时刻谨记权利是党和人民群众所赋予的,要公平、公正、公道,将权利为民所用、造福于民,要有坚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生活纪律,学会向一切歪风邪气说不。

  忌表里不一。荀子把“口言善,身行恶”的“两面人”称为“国妖”,一个共产党员最起码的标准在于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台上台下、台前台后、当面背后都一样。党员干部严谨出现“两面人”现象,要敢于较真碰硬,敢于担当责任,对于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要敢于 “唱黑脸”,不做人人唾骂的“两面人”。

  忌损人利己。共产党员应该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要学会知足常乐,习惯过清贫和寂寞的日子,不浮躁、不攀比、不抱侥幸心理。将人民的权力化作私有物,为个人谋私益,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严重的危害的就会受到《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这把“利剑”的惩罚。时时刻刻要用党的准则条例这面“正气之镜”来规范自己、提醒自己。

 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个人心得体会【2】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 95 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问责条例》。《问责条例》体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管党治党理论和实践创新成果,是全面从严治党重要的制度遵循,对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党的历史使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问责条例》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突出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着力解决一些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全面从严治党不力,党的观念淡漠、组织涣散、纪律松弛、不担当、不负责等突出问题,进一步夯实了全面从严治党的制度基石,向全党释放出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利器。

  《问责条例》强调权责统一,失责就要被问责,强调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目的就是为了维护党中央权威、维护党内团结统一、强化政治纪律的刚性、政治规矩的强制性和严肃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共产党员必须担当起应该担当的责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为党员领导干部早就刻画出的“担当底线”。但在现实中,部分党员干部对党的意识薄弱、组织纪律涣散、立场不坚定,存在信念动摇和缺失,导致精神“缺钙”,“你拉你的琴,我吹我的号”,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或搞变通,使党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打了折扣,损害了群众的利益,也严重影响了党的威信。党的十八大

 以来,党的反腐倡廉取得了一系列成效,而制定党的问责条例,就是要把责任这把利剑高悬起来,剑指为官乱象,告诫和警示全党,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的,党的领导干部不担当、不负责就要被追责,实实在在刻画出为官底线。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执行制度关键在人。问责条例能否起作用,关键在于各级党组织和党的领导干部敢不敢较真、有没有战斗性。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要把自己摆进去,以眼里不揉沙子的认真劲儿,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

  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个人心得体会【3】

  中共中央政治局 6 月 28 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问责条例》的通过代表了党中央“从严治党”的决心,是党中央对严肃党风党纪的进一步提升,是党中央为广大党员干部划定的一道政治红线。

  从去年印发的《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到今年通过的《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从对党员要求进行自我行为规范和对违纪行为划定界限到今年释放出的强烈的“失责必问,问责必严”信号都表明着党中央对于当前广大党员在生活中、工作上的高标准严要求,随着《问责条例》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的通过,接下来各级党组织必将组织党员对《问责条例》进行学习理解贯彻,在实施《问责条例》过程中,各级党组织应当做到“问”更应做到 “责”。

 《问责条例》落点在“问”。要在“问”字上,做到能问、勤问、敢问。完善监督制度,以制度为基准保障广大党员干部问的权利和义务。在责任问题上要充分发挥制度作用,对领导干部要能问工作问题、勤问经济问题、敢问敏感问题,要鼓励党员干部直面询问、善于接受询问。将“问”在党员干部的生活工作中作为常态化机制。

  《问责条例》重点在“责”。“问”能保证对问题进行深入的了解,但只问不责在实施过程中会导致《问责条例》缺乏足够约束力,较难形成有效的约束制度同时在对广大党员干部中间也难以形成心理威慑。因此,《问责条例》要“问”更要“责”。要完善已有的问责制度,量化问责标准,保证问责有章可循,有例可依;要加强问责延续性,对已达处理期的同志要加强考核管理,保证达到条例入心,不再触犯的效果。

  学习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个人心得体会【4】

  6 月 28 日,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无疑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又一制度利器,补齐了从严治党责任领域的“短板”,开列每个党员干部责任清单,唤醒每个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让每个党员头上多了一道“紧箍圈”,标志着全面从严治党又迈出坚实一步。

  从严治党,加强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性的问题作斗争,祛病疗伤,激浊扬清。在党的 95 周年生日到来前夕,中央适时祭出全面从严治党又一制度利器——《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这无疑是同弱化先进性、损害纯洁

 性作斗争的一件制度利器,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尺,旨在向全体党员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强化责任担当,以问责促担责履责,利剑高悬,告诫和警示全党,党中央对问责是动真格、不含糊的,党员干部若不担当、不负责就要被问责追责的。

  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党的建设的经验证明,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制度建设作为党的建设系统工程中一项根本性基础性建设,是实现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的根本保障。《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遵循党章要旨,坚持问题导向,立足长远,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全面从严治党、维护党的纪律、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开展问责。《问责条例》规定,对于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都要严肃追究责任,既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追究领导责任。同时把责任压实到各级党组织,分解到组织、宣传、统战、zd等党的工作部门,全面释放出“有责必问、问责必严”的强烈信号,营造“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政治氛围。全党同志必须认真学习,深刻领会,牢记责任,严格遵守。

  法贵必行。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制度之一,各级党组织必须遵守执行,全党同志必须遵循恪守。各级党组织都要把自己摆进去,联系实际、以上率下,敢于较真碰硬、层层传导压力,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责任意识、担当精神是党的事业不断进步的宝贵财富。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心系使命、知责明责、扛起责任,要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要守

 土有责、履职尽责、为民负责。要紧紧围绕《问责条例》开列的责任“清单”开展自查自找、对照检查、严厉问责,做到“有责必担、失责必究”,确保制度执行的生命力,确保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党的团结统一。对于违反《问责条例》,因失职失责造成严重后果、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损害党执政的政治基础的,既要追究主体责任、监督责任,又要追究领导责任,让失责者负出代价,让广大党员干部受教育。

  制度的执行关键在人。全面从严治党、落实标本兼治,最根本的就在于各级党组织和党员领导干部要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问责条例》不是“整人工具”,而是党员干部的行为规范和责任“清单”。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要确保问责条例发挥实效,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必须把自己摆进去,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自觉肩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要率先垂范、 以上率下,严格执行问责条例,时刻自我敲打、自我警醒、自觉履责。要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切实履行党员干部应尽之责,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经受各种风险考验,抵挡各种危害腐蚀,确保党的肌体永远健康,永葆正确性、先进性和纯洁性。

  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各级党组织和纪检监察机关要切实履行好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带头履职尽责,强化监督检查,坚持抓常、抓细、抓长,以“问”促“责”,以“责”促“行”,确保《问责条例》落地生根,开化结果。要让《问责条例》成为带电的高压线,倒

 逼党员干部扛起管党治党责任,让履责必尽成为自觉,让失责必问成为常态。

篇二:保管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心得体会

二查心得体会 通过这次项目内部“二讲二查”的学习我的体会责任是一种意识企业员工的职业发展都需要有这种意识。工作岗位是一种实践责任意识能动的激励我们去履行责任同时责任的履行又加深了我们的责任意识。

  公司给了我们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们有责任去维护好、发展好这个平台。只有在工作中做到“立责于心履责于行”才会有正确的工作表现才会积极主动地、充满激情地、脚踏实地地为企业的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作为公司的保管员员我承担起管理仓库的岗位职责。

 凡属我应该做的事我对于这件事便有了责任。我的岗位职责1负责仓库的日常管理维护事务2按规定工作流程进行物料的收发清点按仓库管理制度查验数量3依据发料指令配备物料和发放物料。4.收发日报表、进仓单、发料单、采购验收单、呆滞料的的异常情况报表、委外产品报表、退货单等单据的填写5不良物料及呆废料的定期上报处理6物料入仓仓储位的筹划与摆放7.盘点工作的具体执行月总节报告

 没有责任心就不能真正知道责任是什么更不谈履行职责没有践行岗位职责的行动责任就只是流于形式的纸上谈兵。要提高企业管理效率就应该将工作职责直接落实到岗位。如果员工都能转变管理观念改变思维方式不论何种困难工作摆在面前时大家首先想到的是负责的岗位职责工作效力就会大大提高。

 正是岗位职责让我们在困难时继续坚持工作职责落实到每一个具

 体的岗位。这样公司才能有更好、更高、更远发展。

  2012-8-28

篇三:保管员知责于心,担责于身,履责于行心得体会

逐而不责于人

 逐于时而不责人

  纵观朝代更替,经济兴衰,从中华几千年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学到太多太多。都说历史是我们生活的一面镜子,唐朝时唐太宗就认识到"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这一真理。的确,时代虽然在不断的变化,但是历史是不变的,流传至今的那些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到今天仍旧适用。

  在指挥打仗方面,《孙子兵法》中就有类似的话,“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故能择人而任势。”善于指挥打仗的将帅,他的主导思想应放在依靠、运用、把握和创造有利于自己取胜的形势上,而不是去苛求手下的将吏,因此他就能从全局态势的发展变化出发,选择适于担当重任的人才,从而使自己取得决定全局胜利的主动权。有些失败的将帅在打败仗时首先想到的是处死一些人,却没有想过自身的原因,若不是自己没有考虑周全,指挥的方向就不正确,或是因为自己没有清楚认知下属的能力,把他们根本不能胜任的事情交给他们,当然不会有好的结果。吴王在第一次战败越国时,没有赶尽杀绝,而放了勾践一马,最终被勾践反过来打败,在越王犹豫要不要放了吴王时,范蠡的一句话点醒了众人:会稽的事,是上天把越国赐给吴国,吴国不要。今天是上天把吴国赐给越国了,越国难道可以违背天命吗???上天赐予您却不要,那反而要受到处罚。"我想,这也是一种“势”吧,吴国逆势而行,最终被越国打败,越国顺势而为,最终取得了胜利,除掉了吴国的威胁。我认为曹操败走华容道一事也体现了诸葛亮

 对于“时”的把握,体现了他的大智慧。孙刘联合破曹后,诸葛亮料定曹操必败走华容道,但他从大局考虑到,此时杀死曹操,孙权很可能会反过来攻打刘备,而刘备的实力远远抵不过孙权,杀掉曹操时机未到,于是定下“捉而放之”的策略,但又不能明言。所以派忠义双全的关羽守华容道,送他个顺水人情。由此可见,懂得择人与任时,对于战争的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形势的发展和趋向变化,要有超前认识的目光和谋断能力,并且能够对自己是否具有取势的条件和实力要有清醒的认识。选择对于自己最有利的“时”,顺势而为。

  在治理国家方面,不得不说,计然是一个奇才,对于“时”的把握出神入化。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计然曰:“知斗则修备,时用则知物,二者形则万货之情可得而观已。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平粜齐物,关市不乏,治国之道也。"旱灾时造船,水灾时造车,这是多么大的智慧。他深知,自然规律都是有迹可循的,不会久旱,也不会久涝。这样“与时逐”,不拘泥于现在,时刻为下一时刻做准备,深谋远虑。越王照做,修之十年,国富,厚赂战士,士赴矢石,如渴得饮,遂报强吴,观兵中国,终成帝王霸业,称号“五霸”。由此可见,一个国家是否兴盛发达,是否强大,取决于君主的眼光与领导。君主对“时”把握越到位,掌握国家之大势,把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国家才会持久不衰。当然,懂得择人也是十分重要的,若是越王昏庸无道,任用奸臣,而不听任范蠡、计然等人的劝谏,即使他们再有能力,也是回天乏术。就像吴国的伍子胥,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虽在吴国也是重臣,忠心为国,但吴王屡次不听其劝谏,在紧要关头听信谗言,不会识人

 之贪,不懂用人之才,最终造成了吴国的灭亡,自己在自杀之前再悔不当初也毫无用处了。由此可见,能够正确的用人与用时,在国家的治理方面有着极重要的地位。

 而在企业创立方面,这一道理也是十分适用。若谈到将“与时逐而不责於人”运用的出神入化的,非范蠡莫属了,在海边居住则戮力垦荒耕作,兼营副业并经商,没有几年,就积累了

  数千万家产。

 又迁徙至陶,利用陶居于“天下之中”便利,操计然之术,根据时节、气候、民情、风俗等,人弃我取、人取我与,顺其自然、待机而动。没出几年,经商积资又成巨富。三次成为首富,除了他勤恳努力的原因之外,他对于“时”的把握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根据生产和生活的需要,加上季节的判定,提供市场最需要的东西。他深知千万不可让消费者等待你的货物,这样永远慢市场一步,要准备他人想不到的东西,占领市场的最高点。他明白,做生意对于人员素质没有太大的要求,关键在于把握时机。此外,他不苛责他人,在海滨开荒时候,他对下属的一般劳动者没有丝毫虐待行为,而是关怀和爱护,如为他耕种的“耕奴”与文化娱乐的“乐奴”,他分别在 15 年与 10 年后就予以除去“奴籍”,转为自由民。而且他乐于帮助别人,在其经商的 19 年中,三散其财,资助昆山的贫困兄弟,终成一代商圣,并被尊为我国儒商之鼻祖。在如今,李嘉诚也是一个鲜活的例子,从钟表店的店员,到后来创办长江塑胶厂,在经济低迷期低价购入大量土地,赚取大笔资金,再到如今的长江事业集团,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小学徒,变成如今的华人首富。这些都有赖于他对于“时”精准把握,能够将眼光放长远,看到未来的发展趋势,把握住时机,具有非同常人的投资眼光。

 将“与时逐而不责於人”引用到企业管理中,也

 是没有丝毫格格不入的。在企业管理中,除了要把握机遇外,“择人”与“不责人”显得十分重要。都说现在最重要的是人才,懂得知人善任,人符其职,职合其人,才能给企业带来源源不断的利润,才能使一个企业有好的发展。而“不责任”中的“责”,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方面就是“责罚,斥责”,当下属做错了事,要首先想想自己的原因,是否将任务交代清楚,自己的领导方向是否正确,而且一个领导的主要任务是从宏观层面上把握企业的发展方向,而不是整天被一些员工出的小问题所累,不能因“逐末”而“舍本”;另一方面“不责人”也可理解为在商业中讲信用不坑害人的意思。"人无信不立".这是当今社会都知道的一句话。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美德,言不信者,行不果,没有诚信,做什么事情都不会有好的结果。失去了诚信,再大的企业也会垮塌,再多的钱财也会丧失。自以为聪明的人,往往是没有好下场的,世界上最聪明的人是老实的人,面对诱惑,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对待客户,诚实守信,终会获得客户的肯定。世人把识时务者称为俊杰之才,我想,能够做到讲诚信的人正是如今的识时务者。在今天的市场竞争中,是否能够做到“与时逐而不责於人”,是企业经营管理胜败的一个关键问题。

  虽然孟子曾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但我觉得,“天时”是最重要的,我把“天时”理解为时机,机遇。有些人满腹经纶,就像杜甫,虽文采非凡,被世人成为诗圣,但是却一生郁郁不得志,仕途失意,始终没有得到“天时”,没有得到,也可能是没有抓住让其施展才华的时机,“满目悲生事,因人作远游”,历经内心与外在生活环境的双重折磨。“与时逐”便可以看做这里的天时,而“责於人”则可看作为“人和”,

 许多人舍“天时”而逐“人和”,殊不知抓住时机比责於人更重要。自身错失时机却只想着责难于人,是把矛盾的主要方面搞错了,这样只会越来越糟。“与时逐而不责於人”,抓住时机,顺势而为,不非难与苛求别人,能够真正理解这个道理,并付诸于实践,指挥战争则不难获胜,治理国家则不易衰败,创立企业则容易成功,管理企业则更容易长久。

推荐访问:保管员 心得体会 于心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