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多学科融合的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

时间:2023-09-18 18:55:06 来源:网友投稿

苏永军 姚瑶

摘   要:实践性作业能弥补传统数学作业的不足,有利于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的提升。采用多学科融合的视角来设计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实现作业的内容开放与学科整合。探究多学科融合的小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的原则以及设计流程,要提出具有借鉴性的设计策略,从而提升小学数学教师设计作业的能力,积累丰富的跨学科教学经验。

关键词: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多学科融合;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23)13-0050-05

作业是小学阶段重要而有效的教学活动之一。通过作业可以了解学校教育因此受到广泛的关注。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提出:“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学校要完善作业管理办法,加强学科组、年级组作业统筹,合理控制作业结构;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体现素质教育导向的基础性作业,鼓励布置分层、弹性和个性化作业”等指导意见,用提升作业质量来减轻学生学业负担。

作业设计体现教师专业素养、教学研究能力的发展水平。但受“竞争文化”“选拔机制”等因素影响,教师在作业设计上出现关注作业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忽视核心素养的提升、依赖选取、布置大量同质性练习类作业,忽视学生个性化的作业需要等问题。因此,实现小学数学作业“减量增质”的改革目标,教师的作业设计理念与能力亟待提升。

一、多学科融合的数学实践性作业

数学实践性作业是一种新型的作业形式,具有生活性、开放性、趣味性、探索性等特点,弥补了传统作业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的不足,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方案》)提出“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这一原则,在优化课程内容结构方面,又提出“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这一主张,强化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特征,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跨学科学习体现了课程发展从分科向兼容的转变趋势。各学科互相交织,知识的简单积累已不能满足学生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学科融合带来的跨学科综合素养的提升,是当下教育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之一。采用学科融合理念来设计数学实践作业,形成更加综合的多学科融合数学实践作业,一方面体现实践性,是学科知识向学科素养转化的重要中介;另一方面打通了学科间的壁垒,利于学生整体思维、综合素质的提升。借助多学科融合的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实施,可有效提升教师的作业设计能力,助力实现“减负增效”的教育目标,逐步补齐跨学科课程整合这一教学短板。

二、作业设计原则

(一)目标性原则

过去教师在设计和实施作业时,容易走经验主义的老路,依靠教龄长的老教师提供建议或者从教辅资料中摘选。多学科融合数学实践性作业,需要教师从核心素养与课程目标出发,根据学生不同阶段发展的核心素养目标进行综合考量,作为作业设计的主要依据,目标导向是当下課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体现在作业内容需要各学科教师进行联合教研设计,避免了个人主义的弊端,增加了作业设计实施的多重监督;作业类型因多学科的融合而更加丰富,符合小学综合学习的特点,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作业评价多元化,引入学生自我评价,如反思、过程记录等,实现学生自我监控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评价理念。

(三)创新性原则

创新性原则源于多学科融合作为作业设计的新视角,需要教师根据已有的实践作业进行重新审视修改,更多是进行创新设计。创新性原则对作业设计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关注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等,从中挖掘富有价值的元素进行作业设计。

(四)时效性原则

时效性是多学科融合的数学实践作业的重要特点,体现在作业内容、主题、情境等因素紧扣社会时事热点及学生当下的真实生活。结合时效的热点情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通过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来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作品化原则

多学科融合的数学实践作业中,解决问题类可以采用报告、思维导图、海报等形式进行展现;创意制作类可采用制作说明书或拍摄微视频形成展示成品;亲身经验类可形成经验分享的报告、微讲座等。将同质性强的作业发展为具有学生个性特点的作品,为评价的多元化与多样化提供了必要条件。

三、作业设计流程

基于设计原则,教师通过“作业设计模板”来进行多学科融合的数学实践作业的科学设计,设计流程分为作业主题的选择、多学科元素的融合、作业评价的设计、作业的实施与反馈四个主要环节,每个环节的实施都需要年级组多位教师的通力合作,展现协同教研的特点,同时也增加了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

“作业设计模板”由作业主要信息(名称、目标、适应对象等)、作业内容、作业评价计划、学生范例与过程性资料、作业评价过程资料、作业反思六部分组成。

(一)选择作业主题

在主题选择上,以课程标准为目标,以“年级主任+各学科教师”组成设计团队,通过协同教研的方式进行作业设计。因为作业设计所依据的目标、作业设计的组织形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需要设计一个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作业主题来承载多学科的育人元素,促成作业目标的达成。根据重要节日为主题进行作业设计,小学生每年有国庆、中秋、元旦、清明、劳动、端午六个节假日,适宜开展多学科融合的数学实践作业。如利用端午节这一主题情境,一年级可以用已学过的“平面图形设计”来设计一副图文并茂的端午节主题创意画,融合了数学、语文、美术等元素,通过绘制图形,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平面图形的特点,并进行创意的组合。而六年级在相同的主题情境下,可以设计测量自家粽子的体积,并用严谨的数学语言描述测量过程的报告单,鼓励学生尝试使用表示顺序的词句(先、再、然后、最后)以及准确的动词,把测量粽子体积的过程描写清楚,融合了数学和语文的学科元素,并提出了更加具体的操作要求。除此,还可以利用学校开展的特色活动作为作业主题设计多学科融合的数学实践作业。作业主题的选择,体现了实践作业生活化的特点,同时也拉近了数学知识和学生真实生活的距离,让学生经历了学以致用的积极学习体验。

(二)融合多学科元素

这一环节多学科元素的融合主要基于各学科在具体年级的核心素养目标和学生现有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支架。如五年级清明的融合作业“探究清明,送花祭祖”,利用平移、旋转、轴对称等图形运动的知识,在方格纸上制作一朵数学花,并用文字表达对先祖、逝去英雄的敬意。作业设计时添加“温馨提示”一栏,对绘画步骤、关键用语进行了提示,实现学科元素的融合,也为学生的作业实施提供了“脚手架”。设计作业文本时呈现一些已有的作品范例为学生的创作提供较高的起点,为能力较弱学生提供模仿学习的范例,提高了融合作业的适用性,更加面向全体学生。

多学科元素的融合还体现在作业形式的设计上,重视作业本身视觉效果。作业设计更加美观并契合主题情境,如清明节以绿色为主,清新淡雅;元旦、国庆以红色为主,热情明亮,融合美育元素,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美、欣赏美,从而增加学生的审美体验。

(三)设计作业评价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发挥评价的育人导向作用,坚持以评促学、以评促教。”在教学评价方面提出评价方式丰富、评价维度多元、评价主体多样、评价结果的呈现与运用等方面的要求。遵循作业作品化这一原则,学生完成的作业以个性化作品的方式呈现。作品评价与教师批阅不同,可以设计更加多元、多样的评价,来实现评价育人的导向功能。首先,评价标准的设定多维化,对作品的评价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能激发学生探究创作的兴趣。多维的评价标准可由学科教师根据学科元素的达成与否进行判定,也可由学生商定评价标准,全班通过后再进行评价,以此来培养学生根据观察与思考,进行有理有据、理性判断的能力。其次,评价主体多元化,包括教师依据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学生进行自评或互相评价,家长对学生的作业过程进行评语评价等。多元的评价主体,对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了全方位的考察,极大提升了学生的积极性与成就感。最后,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学生进行投票、定级、互相评论等多种性评价来降低定量评价带来的学业焦虑。中高段作业往往是没有家长、教师监督或参与下独立的学习过程。学生自评,通过作业结果来反思作业过程、优点不足等,从而树立良好的作业习惯;学生互评,能够发展学生互相欣赏,学习他人优点等学习品质。

(四)设计作业实施与反馈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对如何实施以及如何收集作业反馈不断进行反思和改进。首先,在布置作业阶段需要教师将设计好的作业单进行全班发放或网络发布,再根据学生年级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以便学生能够顺利地进行作业,避免一知半解后求问家长。如一年级认字少,学生文本阅读能力有限,需要教师加以指导,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如果实践作业中有需要小组合作完成的内容则需要教师提前组织进行结组等。其次在学生完成作业阶段,虽然是学生在校外独立完成,教师也可依靠网络平台如钉钉软件的“班级圈”、微信中的“朋友圈”等方式进行过程中的展示,特别是对于长周期的作业可以在同学之间起到很好的展示、交流、督促、創新等作用。最后,作业反馈的收集阶段,师生进行评价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收集学生对作业的态度、想法,可以通过观察、访谈、调查等方式来收集学生对此项作业的反馈,也可进行师生共同的改进活动,最终以“作业反思”的形式写入“作业设计模板”中,形成作业案例库。

四、作业设计策略

(一)以核心素养、学科素养目标为导向

多学科融合作为小学数学实践作业设计的新视角,体现了新课程发展所倡导的跨学科、整体性、素养化的趋势。多学科融合的数学实践作业的重要作用是实现学生从“知识传递”到“素养提升”的转变。因此,教师在进行作业目标设计时,要全面化、层次化、阶段化地落实学科素养目标以及核心素养目标。

全面化是指在横向上落实学科素养目标、核心素养目标时,要有计划地逐条落实,以免避重就轻、人为选择等因素造成学生学科素养、核心素养发展的失衡或偏重;层次化是指在纵向上从课时目标、课程标准、教育目的三个层次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蓝图,这就要求教师要具备一定的全局观和育人理念,从学生终身发展方面来制定作业目标。阶段化是指根据学生的学情,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发展需要的学科元素以及作业主题情境,有规划、分阶段地进行提升。因此,首先需要教师系统地学习核心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和最近研究进展;其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和实际教学情况对学科核心素养及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实进行系统分解,如每学年、每学期致力于实现的素养目标或素养目标实现的深度;最后形成适合学生发展的学科素养及核心素养发展的蓝图,并结合具体的教学目标来进行作业的目标设计。

(二)依托学生真实生活和心理特点设计、选择作业内容

《课标》提出数学核心素养,关注“现实世界”对于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在学校环境下的学习多为间接经验,使数学学习远离现实世界。因此,在作业设计中结合学生真实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是将数学学习与现实世界建立有效联系的一种重要方式。小学生关心周围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多学科融合的视角,可以让我们去挖掘学校生活中、家庭生活中以及社会生活中的数学元素,以此来发展学生的数学眼光。如体育学科中的学生日常练习跳绳,加入数学统计知识的内容,记录个人成绩、全班成绩,通过记录结果来反思并提出下一步计划,融合了体育、数学、语文的元素。通过真实的情境,学生获得数学活动的直接经验,了解到数学在真实生活中的应用,逐步形成用数学眼光观察、用数学思维思考的意识。

(三)多学科融合开阔设计视野,作业活动方式的多样化、组合化

在以往的数学实践作业中,常见种类有游戏类、搜集类、调查类、制作类、阅读类、汇报类等,其中以操作性、体验性的作业活动为主。在多学科融合的视角下,作业能广泛吸收其他学科的学习方式,如语文学科的作文、美术学科的作品赏析、体育学科的动作分解、科学学科的动手实践与实验探究等来创新作业形式。每一项活动都有其独特的价值,丰富了学生数学活动体验,提升数学思维品质。将多种活动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还原了真实情境下解决问题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发展模型观念、应用观念等数学核心素养。如在冀教版五年级下册“统计与概率”领域“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实践作业中,融合了搜集、制作、写作三个作业活动,最终形成一个作品,并采用美术学科展评的方式进行全班布展汇报。

(四)作品驱动,作业评价主体多元化、方式多样化

首先,多学科融合的数学实践作业创新地将评价纳入到学生作业活动的一部分,学生可以亲身参与到评价标准的制定、自我评价、同学互评中,成为评价的主体之一。通过亲身参与评价活动,学生分年级不同程度地经历自我反思、有理有据地进行评价、发表具有说服力的评语等活动,实现发展理性思维以及有意识地运用数学语言表达以及解释表达的合理性,逐步养成用数学语言表达与交流的习惯以及跨学科的应用与实践意识。其次,评价方式的多样化,在作品的驱动下可以实现更多的作业评价方式,如进行作品的展示、学生投票、成立学生评价小组进行等级评价、全班评价取平均分等不同方式,在设计评价方式时要考虑学生年级特点和作业作品特点。最后,要坚持评价设计的创新,不断学习学生评价发展的新成果、新理念,努力创新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评价活动和方式,通过科学合理地设计、改进作业评价活动,增加学生体验学習成功的快感,从而激发继续学习兴趣,实现评价激励学生学习和反思改进学习的作用,达到“以评促学、以评提质”的多重作用。

五、总结与展望

《课程方案》刻画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义务教育时代新人形象,在基本原则中提出“聚焦核心素养,面向未来;加强课程综合,注重关联;变革育人方式,突出实践”等课程建设的基本原则。作业,作为课程的重要组成,以及家长、社会普遍关注的教育热点问题,通过科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够有效地落实课程方案,实现学科育人目标。

用多学科融合的视角进行作业设计回应了《课程方案》中课程目标、实施建议、育人机制的关切,通过多学科融合的方式进行跨学科学习的尝试,实现了实践育人。教师参与到多学科融合的数学实践作业的设计与实施中,能够以新的教育理念武装自己,以点带面地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实现教师素养的提升。学校组织开展多学科融合的数学实践作业设计,能够提升年级组、学科组教师协同教研、集体教研的活动经验,为更深层次的学科整合、跨学科学习等积累必要经验。诚然,多学科融合的数学实践作业设计之路方兴未艾,更需要有识之士结合实践中的具体情况进行优化与创新,保持开放的状态迎接新时代教育发展的新挑战。

参考文献:

[1]王月芬.作业的本质及其育人价值[J].今日教育,2021,(10):8~11.

[2]郑俊杰.对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的调查与思考[J].学周刊,2021,(34):99~100.

[3]安桂清.论义务教育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J].全球教育展望,2022,51(05):14~26.

[4]刘   晶.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设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20.

[5]王   雪.小学数学实践性作业现状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8.

[6]邱   茹.小学高年级数学实践性课外作业现状研究[D].鲁东大学,2021.

猜你喜欢实践性作业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初中语文实践性作业设计探讨未来英才(2016年17期)2017-01-06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今日教育(2016年7期)2016-10-08“1+1”微群阅读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向着“人”的方向迈进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16年9期)2016-09-30优化思品家庭作业,培养学生核心素养考试周刊(2016年53期)2016-07-15

推荐访问:作业 小学数学 多学科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