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徐志摩散文集锦17篇

时间:2023-09-06 10:25:06 来源:网友投稿

徐志摩散文第1篇《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徐志摩散文集锦17篇,供大家参考。

徐志摩散文集锦17篇

徐志摩散文 第1篇

《雪花的快乐》无疑是一首纯诗(即瓦雷里所提出的纯诗)。在这里,现实的我被彻底抽空,雪花代替我出场,“翩翩的在半空里潇洒”。但这是被诗人意念填充的雪花,被灵魂穿着的雪花。这是灵性的雪花,人的精灵,他要为美而死。值得回味的是,他在追求美的过程丝毫不感痛苦、绝望,恰恰相反,他充分享受着选择的自由、热爱的快乐。雪花“飞扬,飞扬,飞扬”这是多么坚定、欢快和轻松自由的执著,实在是自明和自觉的结果。而这个美的她,住在清幽之地,出入雪中花园,浑身散发朱砂梅的清香,心胸恰似万缕柔波的湖泊!她是现代美学时期永恒的幻像。对于诗人徐志摩而言,或许隐含着很深的个人对象因素,但身处其中而加入新世纪曙光找寻,自然是诗人选择“她”而不是“他”的内驱力。

与阅读相反,写作时的诗人或许面对窗外飞扬的雪花热泪盈眶,或许独自漫步于雪花漫舞的天地间。他的灵魂正在深受囚禁之苦。现实和肉身的沉重正在折磨他。当“星月的光辉与人类的希望”令他唱出《雪花的快乐》,或许可以说,诗的过程本身就是灵魂飞扬的过程?这首诗共四节。与其说这四节韵律铿锵的诗具有启承转合的章法结构之美,不如说它体现了诗人激情起伏的思路之奇。清醒的诗人避开现实藩篱,把一切展开建筑在“假如”之上。“假如”使这首诗定下了柔美、朦胧的格调,使其中的热烈和自由无不笼罩于淡淡的忧伤的"光环里。雪花的旋转、延宕和最终归宿完全吻合诗人优美灵魂的自由、坚定和执著。这首诗的韵律是大自然的音籁、灵魂的交响。重复出现的“飞扬,飞扬,飞扬”织出一幅深邃的灵魂图画。难道我们还要诗人告诉我们更多东西吗?

步入“假如”建筑的世界,人们往往不仅受到美的沐浴,还要萌发美的守护。

简单地理解纯诗,“象牙塔”这个词仍不过时,只是我们需有宽容的气度。

徐志摩散文 第2篇

我是个好动的人;
每回我身体行动的时候,我的思想也仿佛就跟着跳荡。我做的诗,不论它们是怎样的“无聊”,有不少就是在行旅期间想起的。我爱动,爱看动的事物,爱活泼的人,爱水,爱空中的飞鸟,爱车窗外掣过的田野山水。星光的闪动,草叶上露珠的颤动,花须在微风中的摇动,雷雨时云空的变动,大海中波涛的汹涌,都是在触动我感兴的情景。是动,不论是什么性质,就是我的兴趣,我的灵感。是动就会催快我的呼吸,加添我的生命。

近来却大大变样了。第一我自身的肢体,已不如原先灵活;
我的心也同样的感受了不知是年岁还是什么的拘絷。动的现象再不能给我欢喜,给我启示。先前我看着在阳光中闪烁的余波,就仿佛看见了神仙宫阙——什么荒诞美丽的幻觉,不在我的脑中一闪闪的掠过;
现在不同了,阳光只是阳光,流波只是流波,任凭景色怎样的灿烂,再也照不化我的呆木的心灵。我的思想,如其偶尔有,也只似岩石上的藤萝,贴着枯干的粗糙的石面,极困难的蜒着;
颜色是苍黑的,姿态是崛强的。

我自己也弄不懂得何以这变迁来得这样的兀突,这样的深彻。原先我在人前自觉竟是一注的流泉,在在有飞沫,在在有闪光;
现在这泉眼,如其还在,仿佛是叫一块石板不留余隙的给镇住了。我再没有了先前那样蓬勃的情趣,每回我想说话的时候,就觉着那石块的重压,怎么也掀不动,怎么也推不开,结果只能自安沉默!“你再不用想什么了,你再没有什么可想的了”;
“你再不用开口了,你再没有什么话可说的了”。我常觉得我沉闷的心府里有这样半嘲讽半吊唁的谆嘱。说来我思想上或经验上也并不曾经受什么过分剧烈的戟刺。我处境是向来顺的,现在如其有不同,只是更顺了。那么为什么这变迁?远的不说,就比如我年前到欧洲去时的心境:啊!我那时还不是一只初长毛角的野鹿?什么颜色不激动我的视觉,什么香味不奋兴我的嗅觉?我记得我在意大利写游记的时候,情绪是何等的活泼,兴趣何等的醇厚,一路来眼见耳听心感的种种,哪一样不活栩栩的业集在我的笔端,争求充分的表现!如今呢?我这次到南方去,来回也有一个多月的光景,这期内眼见耳听心感的事物也该有不少。我未动身前,又何尝不自喜此去又可以有机会饱餐西湖的风色,邓尉的梅香——单提一两件最合我脾胃的事。有好多朋友也曾期望我在这闲暇的假期中采集一点江南风趣,归来时,至少也该带回一两篇爽口的诗文,给在北京泥土的空气中活命的朋友们一些清醒的消遣。但在事实上不但在南中时我白瞪着大眼,看天亮换天昏,又闭上了眼,拼天昏换天亮,一枝秃笔跟着我涉海去,又跟着我涉海回来,正如岩洞里一根石笋,压根儿就没一点摇动的消息;
就在我回京后这十来天,任凭朋友们怎样的催促,自己良心怎样的责备,我的笔尖上还是滴不出一点墨沈来。我也曾勉强想想,勉强想写,但到底还是白费!可怕是这心灵骤然的呆顿。完全死了不成?我自己在疑惑。

说来是时局也许有关系。我到京几天就逢着空前的血案。五卅事件发生时我正在意大利的山中,采茉莉花编花篮儿玩,翡冷翠山中只见明星与流萤的交唤,花香与山色的温存,俗氛是吹不到的。直到七月间到了伦敦,我才理会国内风光的惨淡,等得我赶回来时,设想中的激昂,又早变成了明日黄花,看得见的痕迹只有满城黄墙上墨彩斑斓的“泣告”。这回却不同。屠杀的事实不仅是在我住的城子里可见,我有时竟觉得是我自己的灵府里的一个惨象。杀死的不仅是青年们的生命,我自己的思想也仿佛遭着了致命的打击,象是国务院前的断臂残肢,再也不能回复生动与连贯。但这深刻的难受在我是无名的,是不能完全解释的。这回事变的奇惨性引起愤慨与悲切是一件事,但同时我们也知道在这根本起变态作用的社会里,什么怪诞的情形都是可能的。屠杀无辜,还不是几年来最平常的现象。自从内战纠结以来,在受战祸的区域内,哪一处村落不曾分到过遭奸污的女性,屠残的骨肉,供牺牲的生命财产?这无非是给冤氛团结的地面上多添一团更集中更鲜艳的怨毒。再说哪一个民族的解放史能不浓浓的染着Martyrs 的腔血?俄国革命的开幕就是二十年前冬宫的血景。只要我们有识力认定,有胆量实行,我们理想中的革命,这回羔羊的血就不会是白涂的。所以我个人的沉闷决不完全是这回惨案引起的感情作用。

爱和平是我的生性。在怨毒、猜忌、残杀的空气中,我的神经每每都感受到一种不可名状的压迫。记得前年奉直战争时我过的那日子简直是一团黑漆,每晚更深时,独自抱着脑壳伏在书桌上受罪,仿佛整个时代的沉闷盖在我的头顶——直到写下了“毒药”那几首不成形的咒诅的诗以后,我心头的紧张才渐渐的缓和下去。这回又有同样的情形;
只觉着烦,只觉着闷,感想来时只是破碎,笔头只是笨滞。结果身体也不舒畅,像是蜡油涂抹住了全身毛窍似的难过,一天过去了又是一天,我这里又在重演更深独坐箍紧脑壳的姿势,窗外皎洁的月光,分明是在嘲讽我内心的枯窘!不,我还得往更深处挖。我不能叫这时局来替我思想骤然的呆顿负责,我得往我自己生活的底里找去。

平常有几种原因可以影响我们的心灵活动。实际生活的牵掣就可以劫去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闲暇,积成一种压迫。在某种热烈的想望不曾得满足时,我们感觉精神上的烦闷与焦躁,失望更是颠覆内心平衡的一个大原因;
较剧烈的种类可以麻痹我们的灵智,淹没我们的理性。但这些都合不上我的病源;
因为我在实际生活里已经得到十分的幸运,我的潜在意识里,我敢说不该有什么压着的欲望在作怪。但是在实际上反过来看另有一种情形可以阻塞或是减少你心灵的活动。我们知道舒服、健康、幸福,是人生的目标,我们因此推想我们痛苦的起点就是在望见那些目标而得不到的时候。我们常听人说“假如我像某人那样生活的无忧我一定可以好好的做事,不比现在整天的精神全都花在琐碎的烦恼上。”我们又听说“我不能做事就为身体太坏,若是精神来得,那就……”我们又常设想幸福的境界,我们想“只要有一个意中人在跟前那我一定奋发,什么事做不到?”但是不,在事实上,舒服、健康、幸福,不但不一定是帮助或奖励心灵生活的条件,它们有时正好是相反的效果。我们看不起有钱人,在社会上得意的人,肌肉过分发展的运动家,也正在此;
至于年少人幻想中的美满幸福,我敢说等真有了红袖添香,你的书也就读不出所以然来了,且不说什么在学问上或艺术上更认真的工作。

那末生活的满足是我的病源吗?“在先前的日子”,一个真知我的朋友,就说:“正为是你生活不得平衡,正为你有欲望不得满足,你的压在内里的LiCbido 就形成一种升华的现象,结果你就借文学来发泄你生理上的郁结(你不常说你从事文学是一件不预期的事吗?)这情形又容易在你的意识里形成一种虚幻的希望,因为你的写作得到一部分赞许,你就自以为确有相当创作的天赋以及独立思想的能力。但你只是自冤自,实在你并没有什么超人一等的天赋,你的设想多半是虚荣,你的以前的成绩只是升华的结果。所以现在等得你生活换了样,感情上有了安顿,你就发见你向来写作的来源顿呈萎缩甚至枯竭的现象;
而你又不愿意承认这情形的实在,妄想到你身子以外去找你思想枯窘的原因,所以你就不由的感到深刻的烦闷。你只是对你自己生气,不甘心承认你自己的本相。不,你原来并没有三头六臂的!”

“你对文艺并没有真兴趣,对学问并没有真热心。你本来没什么更高的志愿,除了相当合理的生活,你只配安分做一个平常人,享你命里铸定的‘幸福’;
在事业界,在文艺创作界,在学问界内,全没有你的位置,你真的没有那能耐。不信你只要自问在你心里的心里有没有那无形的‘推力’,整天整夜的恼着你,逼着你,督着你,放开实际生活的全部,单望着不可捉模的创作境界里去冒险?是的,顶明显的关键就是那无形的推力或是冲动,没有它人类就没有科学,没有文学,没有艺术,没有一切超越功利实用性质的创作。你知道在国外(国内当然也有,许没那样多)有多少人被这无形的推力驱使着,在实际生活上变成一种离魂病性质的变态动物,不但人间所有的虚荣永远沾不上他们的思想,就连维持生命的睡眠饮食,在他们都失了重要,他们全部的心力只是在他们那无形的推力所指示的特殊方向上集中应用。怪不得有人说天才是疯癫;
我们在巴黎、伦敦不就到处碰得着这类怪人?如其他是一个美术家,恼着他的就只怎样可以完全表现他那理想中的形体;
一个线条的准确,某种色彩的调谐,在他会得比他生身父母的生死与国家的存亡更重要,更迫切,更要求注意。我们知道专门学者有终身掘坟墓的,研究蚊虫生理的,观察亿万万里外一个星的动定的。并且他们决不问社会对于他们的劳力有否任何的认识,那就是虚荣的进路;
他们是被一点无形的推力的魔鬼盅定了的。”

“这是关于文艺创作的话。你自问有没有这样的情形,你也许曾经验过什么‘灵感’,那也许有,但你却不要把刹那误认永久的,虚幻认作真实。至于说思想与真实学问的话,那也得背后有一种推力,方向许不同,性质还是不变。做学问你得有原动的好奇心,得有天然热情的态度去做求知识的工夫。真思想家的准备,除了有特强的理智,还得有一种原动的信仰;
信仰或寻求信仰,是一切思想的出发点:极端的怀疑派思想也只是期望重新位置信仰的一种努力。从古来没有一个思想家不是宗教性的。在他们,各按各的倾向,一切人生的和理智的问题是实在有的;
神的有无,善与恶,本体问题,认识问题,意志自由问题,在他们看来都是含逼迫性的现象,要求合理的解答——比山岭的崇高,水的流动,爱的甜蜜更真,更实在,更耸动。他们的一点心灵,就永远在他们设想的一种或多种问题的周围飞舞、旋绕,正如灯蛾之于火焰:牺牲自身来贯彻火焰中心的秘密,是他们共有的决心。”

“这种惨烈的情形,你恐怕也没有吧?我不说你心幕上就没有思想的影子;
但它们怕只是虚影,像水面上的云影,云过影子就跟着消散,不是石上的溜痕越日久越深刻。这样说下来,你倒可以安心了!因为个人最大的悲剧是设想一个虚无的境界来谎骗你自己;
骗不到底的时候你就得忍受‘幻灭’的莫大的苦痛。与其那样,还不如及早认清自己的深浅,不要把不必要的负担,放上支撑不住的肩背,压坏你自己,还难免旁人的笑话!朋友,不要迷了,定下心来享你现成的福分吧;
思想不是你的分,文艺创作也不是你的分,独立的事业更不是你的分!天生抗了重担来的那也没法想(哪一个天才不是活受罪!),你是原来轻松的,这是多可羡慕,多可贺喜的一个发见!算了吧,朋友!”

徐志摩散文 第3篇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二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
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
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全部正像画面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作客山中的妙处,尤在你永不须踌躇你的服色与体态;
你不妨摇曳着一头的蓬草,不妨纵容你满腮的苔薛;
你爱穿什么就穿什么;
扮一个牧童,扮一个渔翁,装一个农夫,装一个走江湖的桀卜闪,装一个猎户;
你再不必提心整理你的领结,你尽可以不用领结,给你的颈根与胸膛一半日的自由,你可以拿一条这边艳色的长巾包在你的头上,学一个太平军的头目,或是拜伦那埃及装的姿态;
但最要紧的是穿上你最旧的旧鞋,别管他模样不佳,他们是顶可爱的好友,他们承着你的体重却不叫你记起你还有一双脚在你的底下。

这样的玩顶好是不要约伴,我竟想严格的取缔,只许你独身;
因为有了伴多少总得叫你分心,尤其是年轻的女伴,那是最危险最专制不过的旅伴,你应得躲避她像你躲避青草里一条美丽的花蛇!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
但在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
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里在沙堆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所以只有你单身奔赶大自然的怀抱时,像一个裸体小孩扑入他母亲的怀抱时,你才知道灵魂的愉快是怎样的,单是活着的快乐是怎样的,单就呼吸单就走道单就张眼看耸耳听的幸福是怎样的。因此你,得严格的为己,极端的自私,只许你,体魄与性灵,与自然同在一个脉搏里跳动,同在一个音波里起伏,同在一个神奇的宇宙里自得。我们浑朴的天真是像含羞草似的娇柔,一经同伴的抵触,他就卷了起来,但在澄静的日光下,和风中,他的姿态是自然的,他的生活是无阻碍的。

你一个漫游的时候,你就会在青草里坐地仰卧,甚至有时打滚,因为草的和暖的颜色自然的唤起你童稚的活泼;
在静僻的道上你就会不自主的狂舞,看着你自已的身影幻出种种诡异的变相,因为道旁树木的阴影在他们于徐的婆婆里暗示你舞蹈的快乐;
你也会得信口的歌唱,偶尔记起断片的音调,与你自己随口的小曲,因为树林中的莺燕告诉你春光是应得赞美的;
更不必说你的胸襟自然会跟着曼长的山径开拓,你的心地会看着澄蓝的天空静定,你的思想和着山壑间的水声,山罅里的泉响,有时一澄到底的清澈,有时激起成章的波动,流,流,流入凉爽的橄榄林中,流入妩媚的阿诺河去……并且你不但不须应伴,每逢这样的游行,你也不必带书。书是理想的伴侣,但你应得带书,是在火车上,在你住处的客室里,不是在你独身漫步的时候。什么伟大的深沉的鼓舞的清明的优美的思想的根源不是可以在风籁中,云彩里,山势与地形的起伏里;
花草的颜色与香息里寻得?自然是最伟大的一部书,葛德说,在他每一页的字句里我们读得最深奥的消息,并且这书上的文字是人人懂得的;
阿尔帕斯与五老峰,雪西里与普陀山,来因河与扬子江,梨梦湖与西子湖,建兰与琼花,杭州西溪的芦雪与威尼市夕照的红潮,百灵与夜鸳,更不是一般黄的黄麦,一般紫的紫藤,一般青的青草同在大地上生长,同在和风中波动──他们应用的符号是永远一致的,他们的意义是永远明显的,只要你自己心灵上不长疮瘢,眼不盲,耳不塞,这无形迹的最高等教育便永远是你的名分,这不取费的最珍贵的补剂便永远供你的受用;
只要你认识了这一部书,你在这世界上寂寞时便不寂寞,穷困时不穷困,苦恼时有安慰,挫折时有鼓励,软弱时有督责,迷失时有南针。

徐志摩散文 第4篇

"我是一个大人,身上穿着长袍,心里存着体面,怕招人笑,天生的灵活换来矜持的存心……"。

"没有话说而勉强说话便是谎……"。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徐志摩的散文《海滩上种花》里读到的,在这些如"烟花三月下扬州"般美丽的文字中,徐志摩的多情和性灵无不让人动容。在文学的造诣上,徐志摩先生的散文丝毫不逊色于,他将哲理诗化,将情感音乐化,那种独特的韵味在中国诗坛独树一帜。

这两天趁着绵绵的秋雨,我好有空暇,先后品读了志摩先生的散文《海滩上种花》《印度洋上的秋思》《雨后虹》等作品,在这秋风萧瑟的日子里,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像品了一杯浓郁的香茶,暖和心灵,感受到一个让人一读倾心的徐志摩。

大概是在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有一个文友给我说——不能天天读这些(老旧)了,应该多读读现代人写的诗歌。这样的教导也好,劝说也罢,说实话,我是很不赞同的。

这几天读了志摩先生的散文,我更加坚定了我的认识和想法,我想现在的人或许也不能学出他那样有情感的文字。

比如当我读到文章开头的那句话的时候,我就想——没有话说而勉强说话便是谎,那么现在好多人没有情感的冲击和"逼迫"而勉强为诗为文,那他的诗文又算啥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像志摩先生在《雨后虹》中写道的那样:

我生平最纯粹可贵的教育是得之于自然界,田野,森林,山谷,湖,草地,是我的课室;
云彩的变幻,晚霞的绚烂,星月的隐现,田野的麦浪是我的功课;
瀑吼,松涛,鸟语,雷声是我的老师,我的官觉是应建仁们忠谨的学生,受教的弟子。

感悟、多思考、多做大自然的学生,来丰富我们的感情,来饱满我们的情思,而不单单是做到电脑前面"憋"文字,那样会很苍白,无论诗歌,还是散文。

说实话,除了我们从前就很熟悉的志摩先生的诗歌《再别康桥》和《沙扬娜拉》之外,我倒觉得他的散文更加的吸引我,这大概跟自己的文学素养有关,毕竟诗才是作者最高境界的情感表达。

诗歌的文字仿佛就是一群跳跃在纸上的灵魂,它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诗人心中不灭的灯。诗人正是用这些灵动的方块拼出了自己在岁月的笛声中飘扬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闪烁着自己的光芒。诗歌是记忆深处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涟漪,是梦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记着一瞬间的感受,承载了千古岁月的绝唱。

话又说回来,放眼望去,我们身边写诗的人很多,但诗人却很少;
写散文的很多,但写出感情的很少。写诗的人和诗人的区别在于写诗的人用诗歌诉说了自己的感受,而诗人却是用诗歌描绘着自己生命。(这句话不是我说的,只是我觉得人家说的很对,借以表达我的想法)

而徐志摩正是这样一位用诗句倾诉着生命的诗人和散文家,读他的诗,看他的散文,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他用他的一生所追求着的"美,与爱,与自由"。

我一面将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现象,一面拿着纸笔,痴望着月彩,想从她明洁的辉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迹,希冀她们在我心里,凝成高洁情绪的菁华。

这是志摩先生在《印度洋上的秋思》里边的一段话,很美,在这秋的夜里。

徐志摩散文 第5篇

海滩上种花

朋友是一种奢华:且不说酒肉势利,那是说不上朋友,真朋友是相知,但相知谈何容易,你要打开人家的心,你先得打开你自己的,你要在你的心里容纳人家的心,你先得把你的心推放到人家的心里去;这真心或真性情的相互的流转,是朋友的秘密,是朋友的快乐。但这是说你内心的力量够得到,性灵的活动有富余,可以随时开放,随时往外流,像山里的泉水,流向容得住你的同情的沟槽;有时你得冒险,你得花本钱,你得抵拚在I羹岈的乱石间,触刺的草缝里耐心的寻路,那时候艰难,苦痛,消耗,在在是可能的,在你这水一般灵动,水一般柔顺的寻求同情的心能找到平安欣快以前。

我所以说朋友是奢华,“相知”是宝贝,但得拿真性情的血本去换,去拚。因此我不敢轻易说话,因为我自己知道我的来源有限,十分的谨慎尚且不时有破产的恐惧;我不能随便“花”。前天有几位小朋友来邀我跟你们讲话,他们的恳切折服了我,使我不得不从命,但是小朋友们,说也惭愧,我拿什么来给你们呢?

我最先想来对你们说些孩子话,因为你们都还是孩子。但是那孩子的我到哪里去了?仿佛昨天我还是个孩子,今天不知怎的就变了样。什么是孩子要不为一点活泼的天真,但天真就比是泥土里的嫩芽,天冷泥土硬就压住了它的生机——这年头问谁去要和暖的春风?

徐志摩散文 第6篇

他们都到海边去了。我为左眼发炎不曾去。我独坐在前廊,偎依在一张安适的大椅内,袒着胸怀,赤着脚,一头的散发,不时有风来撩拂。清晨的晴爽,不曾消醒我初起时睡态;
但梦思却半被晓风吹断。我关紧眼帘内视,只见一斑斑消残的颜色,一似晚霞的余赭,留恋地胶附在天边。廊前的马樱、紫荆、藤萝青翠的叶与鲜红的花,都将他们的妙影映印在水汀上,幻出幽媚的情态无数;
我的臂上与胸前,亦满缀了绿荫的斜纹。

从树萌的间琼平练正见海湾海波亦似被晨瞒唤醒,黄蓝相间的波光,在欣然的舞蹈。滩边不时见白涛涌起,迸射着雪样的水花。

浴线肉点点的小舟与浴客,水禽似的浮着;
幼童的嚷叫,与水波拍岸声,与潜涛乌咽声,相间的起伏,竞报一滩的生趣与乐意。

但我独坐的廊前,却只是静静的,静静的无甚声响。妩媚的马樱,只是幽幽的微展着,蝇虫也敛翅不飞。因有远近树里的秋蝉,在纺纱似的锤引他们不尽的长吟。

在这不尽的长吟中;
我独坐在冥想。难得是寂寞的环境,难得是静定的意境;
寂寞中有不可言传的和谐,静默中有无限的创造。

我的心灵,比如海滨,生平初度的怒潮,已经渐次的消翳,只剩疏松的海砂中偶尔的回响,更有残缺的贝壳,反映星月的辉芒。

此时摸索潮余的斑痕,追想当时汹涌的情景,是梦或是真,再亦不须辨问,只此眉梢的轻皱,唇边的微哂,已足解无穷的奥绪,深深的蕴伏在灵魂的微纤之中。

青年永远趋向反叛,爱好冒险;
永远如初度的航海者,幻想黄金机缘于浩森的烟波之外:想割断系岸的缆绳,扯起风帆,欣欣的投入无垠的怀抱。他厌恶的是平安,自喜的是放纵与豪迈。

无颜色的生涯,是他目中的荆棘;
绝海与凶¥,是他爱取由的途径。

他爱折玫瑰;
为她的色香,亦为她冷酷的刺毒。他爱搏狂澜:为他的庄严与伟大,亦为他吞噬一切的天才,最是激发他探险与好奇的动机。

他崇拜行动:不可测,不可节,不可预逆,起动,消歇皆在无形中,狂风似的倏忽与猛烈与神秘。他崇拜斗争:从斗争中求剧烈的生命之意义,从斗争中求绝对的实在,在血染的战阵中,呼吸胜利之狂欢或歌败丧的哀曲。

幻象消灭是人生里命定的悲剧;
青年的幻灭,更是悲剧中的悲剧,夜一般的沉黑,死一般的凶恶。纯粹的,猖狂的热情之火,不同阿拉亭的神灯,只能放射一时的异彩,不能永久的朗照;
转瞬间,或许,便已敛熄了最后的火舌,只留存有限的余烬与残灰,在未灭的余温里自伤与慰。

流水之光,星之光,露珠之光,电之光,在青年的妙目中闪耀,我们不能不惊讶造化者艺术之神奇,然可怖的黑影,倦与衰与饱食的黑影,同时亦紧紧的跟着时日进行,仿佛是烦恼、痛苦、失败,或庸俗的尾曳,亦在转瞬间,彗星似的扫灭了我们最自傲的神辉──流水涸,明星没,露珠散灭,电闪不再!

在这艳丽的日辉中,只见愉悦与欢舞与生趣,希望,闪烁的希望,在荡漾,在无穷的碧空中,在绿叶的光泽里,在虫鸟的歌吟中,在青草的摇¥中──夏之荣叶,春之成功。春光与希望,是长驻的;
自然与人生,是调谐的。

远处有福的山谷内,莲馨花在坡前微笑,稚羊在乱石间跳跃,牧童们,有的吹着芦笛,有的平卧在草地上,仰看变幻的浮游的白云,放射下的青影在初黄的稻田中缥缈的移过。在远处安乐的村中,有妙龄的村姑,在流涧边照映她自制的春裙;
口衔烟斗的农夫三四,在预度秋收的喜盈,老妇人们坐在家门外阳光中取暖,她们的周围有不少的儿童,手擎着黄白的钱花在环舞与欢呼。

在远──远处的人间,有无限的平安与快乐,无限的春光……在此暂时可以忘却无数的落蕊与残红;
亦可以忘却花荫中掉下的枯叶,私语地预告三秋的情意;
亦可以忘却苦恼的僵瘪的人间,阳光与雨露的殷勤,不能再恢复他们腮颊上生命的微笑,亦可以忘却纷争的互杀的人间,阳光与雨露的仁慈,不能感化他们凶恶的性;
亦可以忘却庸俗的卑琐的人间,行云与朝露的丰姿,不能引逗他们刹那间的凝视;
亦可以忘却自觉的失堂的人间,绚烂的春时与媚草,只能反激他们悲伤的意绪。

我亦可以暂时忘却我自身的种种;
忘却我童年期清风白水似的天真;
忘却我少年期种种虚荣的希冀;
忘却我渐次的生命的觉悟;
忘却我热烈时理想的寻求;
忘却我心灵中乐观与悲观的斗争;
忘却我攀登文艺高峰的艰辛;
忘却刹那的启示与澈悟之神奇;
忘却我生命潮流之骤转;
忘却我陷落在危险的漩涡中之幸与不幸,忘却我追忆不完全的梦境;
忘却我大海里埋着的秘密;
忘却曾经刳割我灵魂的利刃,炮烙我灵魂的烈焰,摧毁我灵魂的狂飙与暴雨,忘却我的深刻的怨与艾;
忘却我的冀与愿;
忘却我的恩泽与惠感;
忘却我的过去与现在……过去的实在,渐渐的膨胀,渐渐的模糊,渐渐的不可辨认现在的实在,渐渐的收缩,逼成了意识的一丝,细极狭极的线丝,又裂成了无数不相联续的黑点……黑点亦渐次的隐翳?

幻术似的灭了,灭了,一个可怕的黑暗的空虚…

徐志摩散文 第7篇

张幼仪 “你总是问我,我爱不爱徐志摩。

你晓得,我没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我对这问题很迷惑,因为每个人总是告诉我,我为徐志摩做了这么多事,我一定是爱他的。

可是,我没办法说什么叫爱,我这辈子从没跟什么人说过“我爱你”。

如果照顾徐志摩和他家人叫作爱的话,那我大概爱他吧。

在他一生当中遇到的几人女人里面,说不定我最爱他。” --张幼仪

张幼仪,1900年出生在江苏省宝山县,祖父为清朝知县,父亲张润之为当时知名医生。

张幼仪排行兄弟姐妹第八,曾就读于苏州师范学校、德国裴斯塔洛齐学院幼师教育专业。

1915年嫁给徐志摩,1918年生长子徐积锴(阿欢),1922年生次子彼得,遂与徐志摩签字离婚,1925年痛失爱子彼得,遂归国,1926年开展她上海的事业,在东吴大学教德文、接办上海女子商业银行、经营云裳服装公司。

当人们都在为徐志摩的浪漫、热诚、痴心和执著着“摩”时,回看当年,我们也不得不承认,他对他的原配夫人张幼仪是无情而残酷的。

由于是包办婚姻,从婚前到婚后,徐志摩是那样鄙弃张幼仪。

第一次见到张的照片时,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弃的口吻说:“乡下土包子!”婚后徐志摩更从没有正看张幼仪一眼。

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她不理不睬。

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在英国伦敦、沙士顿,以及后来在德国柏林的那一段生活,徐志摩对待张幼仪并不友好,甚至有些惨酷。

两人在沙士顿住下后,不久张幼仪就怀孕了。

此时徐志摩正在追求林徽音,无暇顾及张幼仪,一听便说:“把孩子打掉。”那年月打胎是危险的,张幼仪说:“我听说有人因为打胎死掉的耶。”徐志摩冷冰冰地说:“还有人因为坐火车死掉的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徐志摩要马上离婚,见张幼仪不答应,便一走了之,将张幼仪一人撇在沙士顿。

产期临近,无奈之际,张幼仪给二哥张君励写信求救,来到巴黎,后来又去了柏林,生下孩子。

徐志摩明知张幼仪的去向,却没有理睬。

只是在要办理离婚手续的时候,才找到柏林,逼着她签下了离婚协议。

产后,张幼仪很快从悲痛中振作起来,入裴斯塔洛齐学院,专攻幼儿教育。

回国后办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储蓄银行,均大获成功。

终于从小脚的阴影里走出,成为一个“穿西服”的,令人瞩目的新女性。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回国后仍照样服侍徐志摩的双亲(认作寄女),精心抚育她和徐志摩的儿子。

台湾版的《徐志摩全集》也是在她的策划下编起的,为的是让后人知道徐志摩的著作。

这些,在张幼仪女士的侄孙女张邦梅小姐,于一九九六年九月在美国出版的英文著作《小脚与西服--张幼仪与徐志摩的家变》(Bound Feet and Western Dress)里,都有详细的记述。

然而,应该说,徐志摩与张幼仪的这种结果,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旧礼教塑成的。

诗人有着他在人性上的缺点,但对张幼仪的残酷“无情”也并非是绝对的。

这是一首徐志摩送给张幼仪女士的诗(作于1922年3月徐和张在德国柏林离婚之后,与《徐志摩、张幼仪离婚通告》同时发表在1922年11月8日的《新浙江新朋友》),相信看了之后网友们也会同我一样对诗人的“无情”有另一个层面的了解。

张幼仪是徐志摩的原配夫人,名门望族之女,出身显赫富贵却不娇纵,相夫教子,恪尽妇道。

但受西方教育和现代思潮影响的徐志摩对于象张幼仪这样的一个传统女性却很难认同,自她嫁入徐家,从没有正眼看过她。

徐志摩对她的漠视,源于对封建礼教的厌恶,张幼仪深受旧式中国礼教的束缚,个性沉默坚毅,举止端庄,料理家务、养育孩子、照顾公婆,打理财务都甚为得力。

但是这些优点,在张扬独立自我的诗人眼里就是没有见识,呆板乏味。

在男权社会,女人仅仅是一个点缀,一个装饰。

那些游走在繁华奢靡,朦胧暧昧的气息所弥漫的社交场合,艳帜高扬,风情万种的女子,才能给予他们更为美好的幻想空间。

张幼仪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贤妻良母,秀外慧中,她追求的无非是朝朝暮暮的现实生活,江山有信,良人有靠,踏踏实实的和一个男人好好过日子。

和这样的女人在一起,不会有春花秋月的浪漫,不会有眼花缭乱的生活,也不会有你侬我侬的爱情。

她不似林徽因高雅不俗,灵气逼人,也不像陆小曼璀璨艳丽,令人无法自拔。

她就是一个平凡的女人,平凡的让人心酸。

在徐志摩遇到的几个女人里,最爱他的大概就是张幼仪。

她的自立自强赢得了徐志摩的尊重,却始终无法得到他的爱。

可见爱不存在公平。

所幸张幼仪晚年终于找到爱情的栖息地,经历了爱与恨的艰辛,这个平凡的女人总算划上了一个差强人意的句号。

林徽音(1904-1955)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的杰出女性,20世纪杰出的建筑学家、文学家,并为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倾注了毕生的精力。

她与梁思成先生在1946年一起创办了清华大学建筑系。

解放后,她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和景泰蓝工艺革新等方面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林徽音,1904年6月10日出生在浙江省杭州市,籍福建闽候.祖父林孝恂光绪己丑科进士,父亲林长民,堂叔林觉民。

培华女子中学毕业后赴英国留学,1924年就读宾夕法尼亚大学;1925年与梁启超之子梁思成于温哥华结婚。

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此外,1949年以后,林徽因在美术方面曾做过三件大事:第一是参与国徽设计。

第二是改造传统景泰蓝。

第三是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为民族及国家作出莫大的贡献。

只可惜她壮志为酬,在1955年4月1日清晨,经过长达15年与疾病的顽强斗争之后,与世长辞,年仅51岁。

陆小曼是个什么样的人

陆小曼的父亲叫陆建三,是我国早期的留日学生,北洋政府时代,在财政部当过赋税司司长。

这是个很有权势也很有钱的职位。

陆小曼在少女时代,受到了很好的教育,在北京的法国圣心学堂念书,家里又请了英国女教师专门教她英文。

她天生丽质,俊俏可爱。

这样当她十七八的时候,就已经是北京社交界的名媛了,好多外交场合,也要请她出席。

说陆小曼是个交际花,不外是说她生活奢华,出入社交场合,还有捧戏子什么的。

看徐志摩的书信,常有劝陆小曼节俭度日的话。

我们很容易同情徐志摩而责怪陆小曼,说,这个陆小曼,要是勤俭过光景,徐志摩就不会这么北京到上海飞来飞去,也就不会坐飞机遇难而死了。

这样说是没有多少道理的。

飞机失事,谁也料不到,就是小曼再节俭,徐志摩只坐一次飞机,也可能遇难。

至于说小曼生活奢侈,加重了丈夫的经济负担,曾一度陷于困窘,对正常人家来说,也不是什么不可宽恕的事。

名媛犹如名花,是要人供养的,像陆小曼这样的女人,就是要破费钱财的。

只能说徐志摩后来养不起了,不能说陆小曼不值得养。

你不能要这样的女人,又能下得了厨房,又能上得了厅堂,富了能和你一起去炒股发财,穷了还能和你一起去上街卖菜,真要能那样的话,也就不是名媛了。

用世俗的眼光来看,陆小曼嫁了徐志摩,是出了大名的,要是不嫁给徐志摩,百年之后,谁知道世上有个陆小曼。

这话初听似有道理,细细一想,是没有多少道理的。

人活在世上,享福是主要的,出名是次要的。

和陆小曼受的伤害比起来,出的那点名是微不足道的。

陆小曼的母亲说了一句非常公道的话,她说,小曼害了志摩,志摩害了小曼。

当然,反过来说,志摩成全了小曼,小曼也成全了志摩。

徐志摩若不是一生中和这样优秀的女人有过感情的瓜葛,只是一个优秀的诗人,我们也不会这么喜欢他。

陆小曼的品质也是很高尚的。

自从徐志摩去世后,陆小曼的家里,挂着徐志摩的大幅油画像,每天陆小曼都要在像前供上鲜花、水果。

她自己呢,四季身穿素服,从来不去什么娱乐场所。

有一年清明节,还去硖石给徐志摩扫墓。

后来还出版了两本徐志摩的书,一本叫《爱眉小札》,一本叫《志摩日记》。

解放前,她还和赵家璧一起整理了《徐志摩全集》,可惜因时局太乱,没有出成,不过总是尽了她当妻子的责任。

徐志摩是花花公子吗?

千万别认为徐志摩是个花花公子,只会讨女人喜欢。

他的人品也很好,基本上可说是完美的,无可指摘的。

这从他死了以后朋友们的评价上可以看得出来。

徐志摩散文 第8篇

《徐志摩诗歌全集》收录了徐志摩生前发表的"《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和《云游》四部诗集,并整理了他的其它诗篇,合并为《醒!醒!》。诗人虽然轻轻的走了,但是他留下的作品却会永存于读者心中。

徐志摩是一个才华横溢的诗人。尽管他自己说:“在二十四岁以前,诗,不论新旧,与我是完全没有相干。”但他一旦拿起笔来,佳作便犹如山洪爆发一般涌现出来。作为新月派诗人的代表,徐志摩的诗作字句清新,比喻新奇,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神思飘逸,富于变化,同时具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色彩。他的诗就是一个五光十色的世界,而他那驳杂的思想也在这个世界中一一体现。他的诗歌写爱情、写生活、写景色、写人间疾苦。

这里引用徐志摩的诗:“但有人,比如我自己,就有爱落叶的癖好。他们初下来时颜色有很鲜艳的,但时候久了,颜色也变,除非你保存得好。所以我的话,那就是我的思想,也是与落叶一样的无用,至多有时有几痕生命的颜色就是了。”有着对自己思维方式的反思,人的思维不见得完美,有时只是一种多余。看似华丽,却经不起推敲,看似深邃,却不能传给后世,也是一种无奈吧!对自己的无奈!

“人类最伟大的使命,是制造翅膀;
最大的成功是飞!理想的极度,想象的止境,从人到神!诗是翅膀上出世的;
哲理是在空中盘旋的。飞:超脱一切,笼盖一切,扫荡一切,吞吐一切。”他可以看出理想的重要,诗的伟大,哲学的美好,他也可以用它的笔惊醒人们,别总关注物质,心灵的美也很重要。诗歌,它可以给你带来心灵的享受,它是不可或缺。

现在,诗歌已经越来越少,看诗的的人也更少了。的确,诗不能给人们带来财富,也许你认为它只是在浪费时间。但你,没有明白诗的意义。那种对心灵,对灵魂正真的描写,在诗人的面前,你能看到自己的心声,也许你一直在影藏它,你不曾发现的你的那份情怀。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有我,省得想起时空着恼,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也许你没有志摩的多情善愁,但你也有着你的感受。被让世俗蒙蔽你的眼睛,睁开眼,看看诗的世界。诗歌不是一种任务,诗人不是一种职业,它是一种对自身的觉醒,一中参透。诗歌没有什么,只要有那颗向往的心,让我们细细品读《徐志摩诗歌全集》,发就自己以前所未有的情怀。

徐志摩散文 第9篇

一直以来,喜欢读徐志摩的诗,他的诗意念完整、韵味独特、他既善于写实,又善于写心念。他的诗充满伤感、哀怨,洋溢着春息、清新自然。他的诗驰骋着想象、切实的虚拟。今天读了他的散文《翡冷翠山居闲话》感受颇多。

文章源于生活,源于他的所见、所闻、所想,但其核心又是心灵的追求,对现实的不安与苦闷,对人生的迷茫和同情,对超自然的渴盼与祈祷。他善于在大自然中发现,细腻地刻记着自然界最细微的美。正如文中第一自然段所描述的“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它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它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简单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
空气总是明净的,进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秀美风景的全部正像画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读到这里不免让人浮想联翩,多么美妙的景象,字里行间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一切万物近在眼前。

文中还描述了他渴望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生活,而且摆脱世俗的喧嚣,达到灵与肉的统一。文中描写道:“平常我们从自己家里走到朋友的家里,或是我们执事的地方,那无非是在同一个大牢里,从一间狱室移到另一间狱室去,拘束永远跟着我们,自由永远寻不到我们;
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间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品尝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朋友们,我们多长一岁年纪,往往只是加重我们头上的枷,加紧我们脚胫上的链,我们见小孩子在草丛里在沙滩里在浅水里打滚作乐,或是看见小猫追他自己的尾巴,何尝没有羡慕的时候,但我们的枷,我们的链永远是制定我们行动的上司!……”品读到这里,我不禁感受到自己对生活的期盼不尽如此呢?每天我们生活在尘世间,要给自己带上一个面具,要把真正的自己埋藏起来。我何尝不是如此呢?在领导同事面前,要以笑示人,以表恭敬;
在嬉笑打闹的学生的面前要摆出一副“师道尊严”,让学生望而生畏,要不何以服众;
在小女面前,要拿出母亲的架子,唠唠叨叨,不厌其烦。其实在心底里,自己何尝不是一个憎恶分明、喜笑颜开、开明爽朗之人呢?所以啊,

徐志摩散文 第10篇

受专业叙事的“禁锢”久了,一经翻看徐志摩的散文,一股子性灵之气便悄然涤灌人的身心,它携着你的手,渐消你的烦杂,使得耳目更新,带你转换回一种新的境地。

单单看那文字,那真真切切的实指和沁人心脾的巧妙,便抑不住你对它的喜爱,什么“迂徐的婆娑里”,什么“最艳丽蓬勃的春光”、“最渐缓最艳丽的黄昏”,什么“体面的衬托”和“俗念的粘滞”都那样地充满新意而不矫揉造作,那么直指人的幻想又不虚与委蛇,那是直达心底的性灵之声,它使周围的空气也变得旖旎,又何谈什么尘俗的烦扰?

如果有人以为我的这番“夸耀”,不过是出于文艺青年对言辞之美的迷恋,那这人未免肤浅了自己的学识,也肤浅了徐志摩的文字。你看这段“忘却曾经刳割我灵魂的利刃……忘却我的深刻的怨与艾;
忘却我的冀与愿;
忘却我的恩泽与惠感;
忘却我的过去与现在……”在不经意之间引起人无限的共鸣和无尽的思绪,是那么地令人心疼,令人怅怀,足可以说明,徐志摩的才华不仅仅局限于那些风流韵事,还在于他天赋的性灵之气与后天睿智的沉思。

徐志摩对于教育,对于艺术乃至人类文明的沉思,加深了他在世人心中的刻度,在独具性灵之美的思索中给人以警醒。“如果教育的目的不仅叫你怎样到社会上去混一碗饭吃,如果教育的目的是在启发我们内在的灵性的人格。”那么就如徐志摩在散文中所说的那样“我们就得注意到人类共有的艺术,这是人类性灵生活的成绩。”因为只有这样,“一个民族的文化方才有向前进步的希望。”这是一个文学艺术家的责任与担当,是一个知识分子的情怀与追寻,它不是虚无缥缈的惆怅,不是闲逸的抒情,它开始有了重量,有了发人深省的刻骨力量。那么,在徐志摩眼里,文明又是什么呢?文明在给予人类保障的同时,又使得“活力之腐败与人道之丑化”,这是多么现实的矛盾,又是多么铿锵的痛悟,怪道他会有“忘却炮烙我灵魂的烈焰,摧毁我灵魂的狂飙与暴雨”之类的呼唤,这何尝不是从性灵深处迸出的撞击之声。

静下心来吧,读一篇徐志摩的散文,就像品一盏茶,一盏氤氲的茉莉花茶。他富丽与绵柔的文字,是那么地动人情思,那么不惹凡俗,只有来自性灵深处,才会有这般迷人的幻力吧?

你看那康河的柔波,是抚慰他性灵的回想;
那翡冷翠的山旅,是他独身时自得的寻觅;
那巴黎的鳞爪,是他夜里寂寞追逐的怅惋……这一处处的留痕与印记,何尝不是他对人世的观照?徐志摩的才情,就在那自然与美的崇尚中缓缓晕荡开,我只好欣赏,不能模仿。

徐志摩散文 第11篇

来,跟着我来,拿一面白旗在你们的手里——不是上面写着激动怨毒,鼓励残杀字样的白旗,也不是涂着不洁净血液的标记的白旗,也不是画着忏悔与咒语的白旗(把忏悔画在你们的心里);你们排列着,噤声的,严肃的,像送丧的行列,不容许脸上留存一丝的颜色,一毫的笑容,严肃的,噤声的,像一队决死的兵士;现在时辰到了,一齐举起你们手里的白旗,像举起你们的心一样,仰看着你们头顶的青天,不转瞬的,恐惶的,像看着你们自己的灵魂一样;现在时辰到了,你们让你们熬着、壅着,迸裂着,滚沸着的眼泪流,直流,狂流,自由的流,痛快的流,尽性的流,像山水出峡似的流,像暴雨倾盆似的流……

现在时辰到了,你们让你们咽着,压迫着,挣扎着,汹涌着的声音嚎,直嚎,狂嚎,放肆的嚎,凶狠的嚎,像飓风在大海波涛间的嚎,像你们丧失了最亲爱的骨肉时的嚎……

现在时辰到了,你们让你们回复了的天性忏悔,让眼泪的滚油煎净了的,让嚎恸的雷霆震醒了的天性忏悔,默默的忏悔,悠久的忏悔,沈彻的忏悔,像冷峭的星光照落在一个寂寞的山谷里,像一个黑衣的尼僧匐伏在一座金漆的神龛前;……

在眼泪的沸腾里,在嚎恸的酣彻里,在忏悔的沉寂里,你们望见了上帝永久的威严。

徐志摩散文 第12篇

我又再次见到了那飘散着的一片片落叶。

见到落叶并不稀奇,但是这是在春天,四月的春天!春天见得最多的应是傲然怒放的鲜花和春风得意的杨柳,而不是这像蝴蝶一般在空中翩翩起舞,萦绕的落叶。我看着地上的落叶,有三种不同的颜色:翡翠般绿的,金子般黄的,火一般红的,真可以说是色彩繁多了。今年似乎与往年不同,春天的落叶特别多,几乎在每一棵树旁,都会有一片片落叶静静地躺在那儿等着清洁工人来打扫。

有些地方的叶子更多。我家附近的一个公园里,成堆的落叶铺散在石路上,没有什么人来打扫这里。一次,我放学来到这里,踩着已经没有水分的落叶,发出簌簌的响声,好像叶子碎了。但细心一点就会发现,这里的落叶竟一片也没有碎裂。

落叶有很多种,按季节,可以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的叶子;按树木,可以分为梨树叶、桃树叶、樟树叶等形态各异的叶子;按颜色,可以分为红、绿、黄三种颜色。

谁都知道,落叶是秋的使者,在秋天,会有许许多多的落叶像仙女一样飘落下来,但在春天,也会有许多落叶的。其实,每一个季节都会有落叶的包括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四季常青的樟树也会有落叶。

徐志摩散文 第13篇

爱,得之,我幸。

不得,我命,如此而已。

年少时,我们因谁因爱或是只因寂寞而同场起舞;沧桑后,我们何因何故寂寞如初却宁愿形同陌路;相爱时,我们明明两个人,却为何感觉只是独自一人?

分开后,明明只是独自一人,却为何依然解脱不了两个人?

过去的畅想有多快乐,现世的遗憾就有多悠长。

由于我们过于习惯在别人面前戴面具,因此最后导致在自己面前伪装自己。

现在,我开始怀念,那个撕碎你信和照片的雨夜。

我学会了,自己走。

爱的出发点不一定是身体,但爱到了身体就到了顶点。

几年后,发现无数的感情不撕自碎,原本都不完整,就不需要撕碎。

说起来咱们久别见面,也该有相当表示,你老是那坐着躯着不起身,我枉然每回想张开胳膊来抱你亲你,一进家门,总是扫兴。

现在,我再也不会任性的让任何人带我走。

爱情,生活,不是林黛玉,不会因为忧伤而风情万种。

如果真相是种伤害,请选择谎言。

少年的时候,我疯狂的喜欢,带我走这三个字。

我羡慕那时的自己,还有完整的幸福可以撕碎。

我不仅要爱的肉眼认识我的肉身,我要你的灵眼认识我的灵魂。

爱像水墨青花,何惧刹那芳华。

是时候了。

好好地做个女人。

穿裙子。

扎辫子。

不和别人吵架。

不翘课。

不说脏话。

时间能够证明爱情,也能够把爱推翻。

没有一种悲伤是不能被时间减轻的。

如果时

间不可以令你忘记那些不该记住的人,我们失去的岁月又有什么意义?如果所有的悲哀、痛苦、失败都是假的,那该多好?可惜,世上有很多假情假义,自己的伤心欲绝、痛苦难过、悲哀惆怅、歇斯底里,等等。

却偏偏总是真的。

如果沈默是一种伤害,请选择离开。

徐志摩散文 第14篇

初次了解到徐志摩,是源于一首《再别康桥》,犹记得那潇洒的诗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再次更深的认识到徐志摩,使自己偶然从同学那里得到一本《徐志摩散文》,我本来打算:在闲暇之时,读它消磨时间;
在晚上失眠之时,读它催眠;
找不到枕头时,拿来垫头……可谁想到,就在我每天漫不经心的读一些散文时,我渐渐的走进徐志摩,渐渐的开始崇拜他,读他的文章感觉就像久旱的田地初逢甘霖;
行走在沙漠里,饥渴的旅行者发现绿洲;
五岁的孩童在海滩上捡到贝壳……那份欣喜,那份快乐,让我如痴如醉的徜徉于书里,自由的翱翔,尽情的品味墨香追寻徐志摩的痕迹,领略一代才子的风采。

他让我看到自己。“昨天我是个孩子,今天已是壮年:昨天腮边还带着圆润的笑容。今天头上已见星星的白发;
光阴带走的往迹,再也不容追赎,留下在我们心头的只是些揶揄的鬼影,我们在这道上停步回想的时候,只能投一个虚圈的‘假使当初’,解嘲已往的一切,但已往的一切,即使有,也不能给我们利益。因为前途还是不减启程时的渺茫,我们还是不能选择自由的途径 ———到那天我们无形的解差喝住的时候,我们唯一的权利,我猜想,也只是再丢一个更大的‘假使’。圆满这全程的寂寞。那就是止境了。”我不也有此感觉吗?总自己失败,撞到南墙后,独自哀叹“假使当初自己能……结果,也许就不一样了。”

一声声的悔言犹在耳际,我的心无法释怀那份酸楚,我不断的告诉自己:不到最后,鹿死谁手还不一定!怀揣着这样的信念,我整理起那疲惫的行囊,踏上征程,我不知前方等待我的将是什么,也许只是另一个“假使当初”的伏笔,但我没有选择,我只能义无反顾的向前冲!

他让我明白:做人一定要有原则。他说“不能在我生命里实现人之所以为人,我对不起自己;
在为人的生活里不能实现我之所以为我,我对不起生命。”在我的朋友圈中,有人说我很随和,有人说我很圆滑。我时常自我反思:我到底有着怎样的性格?我写信问知心友人,友人说“想得太多,太在意别人的感受,总替别人着想,从而埋葬自己”听到她的回答,自己想想还真有几分道理。我承认自己是想多了,因为我害怕,害怕自己无意的一句话会伤害到别人。徐志摩说“一句话可以泄露你心灵的浅萍,一句话可以证明你自觉的努力,一句话可以表示你思想的糊涂,一句话可以留下永久的印象。”

自从读了徐志摩的《话》后,我想了很久:我就是我我要有自己的个性,我要有自己的原则———“任天堂沉沦,地狱开放,毁不了我内府的宝藏”我无可取代!

徐志摩散文 第15篇

我相信我们平常的脸子都是太像骡子 - 拉得太长;
忧愁,想望,计算,猜忌,怨恨,懊怅,怕惧,都像餍魔似的压在我们原来活泼自然的心灵上,我们在人丛中的笑脸大半是装的,笑响大半是空的,这真是何苦来。所以每回我们脱离了烦恼打底的生活,接近了自然,对着那宽阔的天空,活动的流水,我们就觉得轻松得多,舒服得多。每回我见路旁的息凉亭中,挑重 担的乡下人,放下他的担子,坐在石凳上,从腰包里掏出火刀火石来,打出几簇火星,点旺一杆老烟,绿田里豆苗香的风一阵阵的吹过来,吹散他的烟氛,也吹燥了 他眉额间的汗渍;
我就感想到大自然调剂人生的影响:我自己就不知道曾经有多少自杀类的思想,消灭在青天里,白云间,或是像挑担人的热汗,都让凉风吹散了。

这是大家都承认的,但实际没有这样容易。即使你有机会在息凉亭子里抽一杆潮烟,你抽完了烟,重担子还是要挑的,前面谁也不知道还有多少路,谁也不知道还有 没有现成的息凉亭子,也许走不到第二个凉亭,你的精力已经到了止境,同时担子的重量是刻刻加增的,你那时再懊悔你当初不应该尝试这样压得死人的一个负担, 也就太迟了!

我这一时在乡下,时常揣摩农民的生活,他们表面看来虽则是继续的劳瘁,但内里却有一种涵蓄的乐趣,生活是原始的,朴素的,但这原始性就是他们的健康,朴素 是他们幸福的保障,现代所谓文明人的文明与他们隔着一个不相传达的气圈,我们的竞争,烦恼,问题,消耗,等等,他们梦里也不曾做着过;
我们的坠落,隐疾, 罪恶,危险,等等,他们听了也是不了解的,像是听一个外国人的谈话。上帝保佑世上再没有懵懂的呆子想去改良,救渡,教育他们,那是间接的摧残他们的平安, 扰乱他们的平衡,抑塞他们的生机!

需要改良与教育与救渡的是我们过分文明的文明人,不是他们。需要急救,也需要根本调理的是我们的文明,二十世纪的文明,不是洪荒太古的风俗,人生从没有受过现代这样普遍的诅咒,从不曾经历过现代这样荒凉的恐怖,从不曾尝味过现代这样恶毒的痛苦,从不曾发现过现代这样的厌世与怀疑。这是一个重侯,医生说的。

人生真是变了一个压得死人的负担,习惯与良心冲突,责任与个性冲突,教育与本能冲突,肉体与灵魂冲突,现实与理想冲突,此外社会政治宗教道德买卖外交, 都只是混沌,更不必说。这分明不是一块青天,一阵凉风,一流清水,或是几片白云的影响所能治疗与调剂的;
更不是宗教式的讲演,政治式的宣传所能补救与济度 的。我们在这促狭的芜秽的狴犴中,也许有时望得见一两丝的阳光,或是像拜伦在Chillon那首诗里描写的,听着清新的鸟歌;
但这是嘲讽,不是安慰,是丹得拉士的苦痛,不是上帝的恩宠;
人生不一定是苦恼的地狱。我们的是例外的例外。在葡萄丛中高歌欢舞的一种提昂尼辛的癫狂,已经在时间的灰烬里埋着,真生命 活泼的血液的循环,已经被文明的毒质淤住,我们仿佛是孤儿在黑夜的森林里呼号生身的爹娘,光明与安慰都没有丝毫的踪迹。所以我们要求的,如其我们还有胆气 来要求,决不是部分的,片面的补菹,决不是消极的慰籍,决不是诓夫的改革,决不是傀儡的把戏。我们要求的是,”彻底的来过“;
我们要为我们新的洁净的灵魂造一个新的洁净的躯体,要为我们新的洁净的躯体造一个新的洁净的灵魂;
我们也要为这新的洁净的灵魂与肉体造一个新的洁净的生活 - 我们要求一个”完全的再生“。

我们不承认已成的一切,不承认一切的现实;
不承认现有的社会,政治,法律,家庭,宗教,娱乐,教育;
不承认一切的主权和势力。我们要一切都重新来过:不是 在书桌上整理国故,或是在空皓的 理论上重估价值,我们是要在生活上实行重新来过,我们是要回到自然的胎宫里去重新吸收一番滋养。但我们说不承认已成的一切是不受一切的束缚的意思,并不是 与现实宣战,那是最不经济也太琐碎的办法;
我们相信无限的青天与广大的山林尽有我们青年男女翱翔自在的地域;
我们不是要求篡取已成的世界,那是我们认为不 可医治的。我们也不是想来试验新村或新社会,预备感化或是替旧社会做改良标本,那是十九世纪的迂儒的梦乡,我们也不打算进去空费时间的;
并且那是训练童子 军的性质,牺牲了多数人供一个人的幻想的试验的。我们的如其是一个运动,这决不是为青年的运动,而是青年自动的运动,青年自己的运动,只是一个自寻救渡的运动。

你说什么,朋友,这就是怪诞的幻想,荒谬的梦不是?不错,这也许是现代青年反抗物质文明的理想,而且我敢说多数的青年在理论上多表同情的;
但是不忙,朋友,现有一个实例,我要乘便说给你听听,-如其你有耐心。

十一年前一个冬天在德国Hanover相近一个地方,叫做Cassel,有二千多人开了一个大会,讨论他们运动的宗旨与对社会,政治,宗教问题的态度,自 从那次大会以后这运动的势力逐渐张大,现在已经有一百多万的青年男女加入-这就叫做Jugendbewegung“青年运动”,虽则德国以外很少人明白他 们的性质。我想这不仅是德国人,也许是全欧洲的一个新生机,我们应得特别的.注意。“西方文明的坠落只有一法可以挽救,就在继起的时代产生信的精神的与生命 的势力”。这是福士德博士说的话,他是这青年运动里的一个领袖,他着一本书叫做Jugendseele,专论这运动的。

现在德国乡间常有一大群的少年男子与女子,排着队伍,弹着六弦琵琶唱歌,他们从这一镇游行到那一镇,晚上就唱歌跳舞来交换他们的住宿,他们就是青年运动的游行队,他们就是青年运动的游行队,外国人见了只当是童子军性质的组织,或是一种新式的Gipsy,但这是仅见外表的话。

德国的青年运动是健康的青年男女反抗现代的坠落与物质主义的革命运动,初起只是反抗家庭与学校的专权,但以后取得更哲理的涵义,更扩大反叛的范围,简直决破了一切人为的制限,要赤裸裸的造成一种新生活。最初发起的是加尔菲喧,但不久便野火似的烧了开去,现在单是杂志已有十多种,最初出的叫做 Wandervogel。

这运动最主要的意义,是要青年人在生命里寻得一个精神的中心 (The Spiritual Center of Life), 一九一三年大会的铭语是“救渡在于自己教育”(Salvation Lies in Self-Education), “让我们重新做人。让我们脱离狭窄的腐败的政治组织,让我们抛弃近代科学家们的物质主义的小径,让我们抛弃无灵魂的知识钻研。让我们重新做活着的男子与女 子”。他们并没有改良什么的方案,他们禁止一切有具体目的的运动;
他们代表一种新发现的思路,他们旨意在于规复人生原有的精神的价值。“我们的大旨是在离却坠落的文明,回向自然的单纯;
离却一切的外骛,回向内心的自由;
离却空虚的娱乐,回向真纯的欢欣;
离却自私主义,回向友爱的精神;
离却一切懈弛的行为,回向郑重的自我的实现。我们寻求我们灵魂的安顿,要不愧于上帝,不愧于己,不愧于人,不 愧于自然”。我们即使存心救世,我们也得自己重新做人”。

这运动最显着亦最可惊的结果是确实的产生了真的新青年,在人群中容易指出,他们显示一种生存的欢欣,自然的热心,爱自然与朴素,爱田野生活。

他们不饮酒(德国人原来差不多没有不饮酒的),不吸烟,不沾城市的恶习。他们的娱乐是弹着琵琶或是拉着梵和玲唱歌,踏步游行跳舞或集会讨论宗教与哲理问 题。跳舞最是他们的特色。往往有大群的游行队,徒步游历全省,到处歌舞,有时也邀本地人参加同乐-他们复活了可赞美的提昂尼辛的精神!

这样伟大的运动不能不说是这黑魊魊的世界里的一泻清辉,不能不说是现代苟且的厌世的生活(你们不曾到过柏林与维也纳的不易想象)一个庄严的警告,不能不说是旧式社会已经蛀烂的根上重新爆出 来的新生机,新萌芽;
不能不说是全人类理想的青年的一个安慰,一个兴奋,为他们开辟了一条新鲜的愉快的路径;
不能不说是一个洁净的人生观的产生。我们要知 道在德国有几十万的青年男女,原来似乎命定做机械性的社会的终身奴隶,现在却做了大自然的宠儿,在宽广的天地间感觉新鲜的生命的跳动,原来只是屈伏在蠢拙的家庭与教育的桎梏下,现在却从自然与生活本体接受直接的灵感,像小鹿似的活泼,野鸟似的欢欣,自然的教训是洁净与朴素与率真。

这正是近代文明最缺乏的元素。他们不仅开发了各个人的个性,他们也规复了德意志民族的古风,在他们的歌曲,舞蹈,游戏,故事与礼貌中,在青年们的性灵中, 古德意志的优美,自然的精神又取得了真纯的解释与标准。所以城市生活的堕落,淫纵,耗费,奢侈,饰伪,以及危险与恐怖,不论他们传染性怎样的剧烈,再也沾不着洁净的青年,道德家与宗教家的教训只是消极的强勉的,他们的觉悟是自动的,根本的,这运动也产生了一种真纯的友爱的情谊在青年的男子与女子间;
一种新来的大同的情感,不是原因于主义的刺激或党规的强迫;
而是健康的生活里自然流露的乳酪,洁净是他们的生活的纤维,愉快是营养。

我这一点感想写完了,从我自己的也有蔓延到德国的青年运动,我想我在没有加案语的必要,我只要重复一句滥语-民族的希望就在自觉的青年。”

徐志摩散文 第16篇

"我是一个大人,身上穿着长袍,心里存着体面,怕招人笑,天生的灵活换来矜持的存心……"。

"没有话说而勉强说话便是谎……"。

以上这些都是我在徐志摩的散文《海滩上种花》里读到的,在这些如"烟花三月下扬州"般美丽的文字中,徐志摩的多情和性灵无不让人动容。在文学的造诣上,徐志摩先生的散文丝毫不逊色于,他将哲理诗化,将情感音乐化,那种独特的韵味在中国诗坛独树一帜。

这两天趁着绵绵的秋雨,我好有空暇,先后品读了志摩先生的散文《海滩上种花》《印度洋上的秋思》《雨后虹》等作品,在这秋风萧瑟的日子里,在行云流水般的文字中,像品了一杯浓郁的香茶,暖和心灵,感受到一个让人一读倾心的徐志摩。

大概是在今年四五月份的时候,有一个文友给我说——不能天天读这些(老旧)了,应该多读读现代人写的诗歌。这样的教导也好,劝说也罢,说实话,我是很不赞同的。

这几天读了志摩先生的散文,我更加坚定了我的认识和想法,我想现在的人或许也不能学出他那样有情感的文字。

比如当我读到文章开头的那句话的时候,我就想——没有话说而勉强说话便是谎,那么现在好多人没有情感的冲击和"逼迫"而勉强为诗为文,那他的诗文又算啥呢?我们是不是应该像志摩先生在《雨后虹》中写道的那样:

我生平最纯粹可贵的教育是得之于自然界,田野,森林,山谷,湖,草地,是我的课室;
云彩的变幻,晚霞的绚烂,星月的隐现,田野的麦浪是我的功课;
瀑吼,松涛,鸟语,雷声是我的老师,我的官觉是应建仁们忠谨的学生,受教的弟子。

多感悟、多思考、多做大自然的学生,来丰富我们的感情,来饱满我们的情思,而不单单是做到电脑前面"憋"文字,那样会很苍白,无论诗歌,还是散文。

说实话,除了我们从前就很熟悉的志摩先生的诗歌《再别康桥》和《沙扬娜拉》之外,我倒觉得他的散文更加的吸引我,这大概跟自己的文学素养有关,毕竟诗才是作者最高境界的情感表达。

诗歌的文字仿佛就是一群跳跃在纸上的灵魂,它们用自己的生命点燃了诗人心中不灭的灯。诗人正是用这些灵动的方块拼出了自己在岁月的笛声中飘扬的思想,在迷失的夜空中闪烁着自己的光芒。诗歌是记忆深处的偶然相遇,是茫茫空寂的必然碰撞。是思想激起的"涟漪,是梦境幻化的清香,它印记着一瞬间的感受,承载了千古岁月的绝唱。

话又说回来,放眼望去,我们身边写诗的人很多,但诗人却很少;
写散文的很多,但写出感情的很少。写诗的人和诗人的区别在于写诗的人用诗歌诉说了自己的感受,而诗人却是用诗歌描绘着自己生命。(这句话不是我说的,只是我觉得人家说的很对,借以表达我的想法)

而徐志摩正是这样一位用诗句倾诉着生命的诗人和散文家,读他的诗,看他的散文,我在字里行间看到了他用他的一生所追求着的"美,与爱,与自由".

我一面将自己一部分的情感,看入自然界的现象,一面拿着纸笔,痴望着月彩,想从她明洁的辉光里,看出今夜地面上秋思的痕迹,希冀她们在我心里,凝成高洁情绪的菁华。

这是志摩先生在《印度洋上的秋思》里边的一段话,很美,在这秋的夜里。

徐志摩散文 第17篇

今年暑假,有幸拜读了《徐志摩散文经典》,对他的印象才从最初的浪漫诗人转变为一个有思想、有个性,而又热情高涨的、率真诚实的文学家。

徐志摩的散文的特点便是浓郁,人们总以为将纷繁的世界写简单是本事,殊不知将一件平平常常的事,一个平平常常的场景写得繁采到极致也是一种本事。徐志摩便是那种能把别人无话可说之事说得天花乱坠,让你目不暇接的散文家。

他的散文洋洋洒洒,花雨缤纷,但更难得的是这些奇艳瑰丽的文字全都出自他的内心,出自一个"真"字。正如梁实秋所说,徐志摩的散文无论写什么,永远都保持一个亲热的态度,没有教训和演讲的气味,而像是和知心朋友谈话,毫不矜持地掏出内心的真话。

这本书中,最浪漫的散文《想飞》,读后让我感觉到他的散文真的就像在和他亲切的谈话、聊天一样,而且他的散文充满着丰富的想象,有勇敢探索光明的热情。

其中的《翡冷翠山居闲话》中的一段是这样写的:

“在这里出门散步去,上山或是下山,在二个晴好的五月的向晚,正像是去赴一个美的宴会,比如去一果子园,那边每株树上都是满挂着诗情最秀逸的果实,假如你单是站着看还不满意时,只要一伸手就可以采取,可以恣尝鲜味,足够你性灵的迷醉。阳光正好暖和决不过暖;
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他是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他带来一股幽远的澹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愉快;
空气总是明净的,近谷内不生烟,远山上不起霭,那美秀风景全部正像画面片似的展露在你的眼前,供你闲暇的鉴赏。……”

读里面的每一段文字都是一种美的享受,他的表达总是这样无拘无束。艳丽纷繁。这也正如周作人等所说:徐志摩的散文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是独树一帜的,与他的新诗一起形成“双峰并峙“的局面。其实,情感的真挚,态度的亲和,题材的宽广,表达的无拘无束。艳丽纷繁,像诗一样“浓得化不开“,构成了徐志摩散文的显着特色。无论是长篇,如《巴黎的鳞爪》和《秋》;
还是短篇,如《丑西湖》,莫不如此。至于《我所知道的康桥》、《翡冷翠山居闲话》、《想飞》……等篇,则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了……

徐志摩散文选本众多,这本散文经典是最新的一种,较好的展现了徐志摩各个时期的文采斐然的散文佳作。读后确实让人感到:徐志摩以他的文字照亮了社会、照亮了中国文学。

推荐访问:集锦 散文 徐志 徐志摩散文集锦17篇 徐志摩散文(集锦17篇) 徐志摩散文合集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