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导游专业学生礼仪素养培养的“具身学习”策略

时间:2023-09-01 20:40:06 来源:网友投稿

田莉娜

摘要:礼仪素养不仅是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更是一项人文品质。然而传统的礼仪教学存在着离身性、单向性、灌输性等问题。运用具身理论采用“感官参与、多元互动、情景模拟、环境互推、迁移应用”五步学习策略,调动学生礼仪学习的情境性、能动性和体验性,从而促进了礼仪教育,提高了学生的礼仪素养。

关键词:导游专业;礼仪素养;具身学习

懂礼、知礼、行礼是人的基本品质,是一个人内在思想品质的外在表现,也是导游专业学生重要的职业能力。然而传统的礼仪教育存在着身体与心智的分离,未达到身心合一的学习状态,这就是所谓的“离身式”学习。要使礼仪素养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旨,培养身心合一的理论体系,有助于学生发现并理解课堂情境中的身心交互规律,必须采用“具身”学习策略,强调心身统一、心智统一,对突破礼仪素养教学“离身学习”的瓶颈具有重大意义。[1]

一、礼仪素养习得“离身学习”现象的批评

纵观当前导游专业学生礼仪素养,存在着离身性、单向性、灌输性、情境性缺失等问题,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離身学习”。离身学习是指身体与心灵是分开的,心智可以脱离身体而独立存在,认识是作为独立的实体与外在世界的身体或经验不发生相互作用。我们现在的教学实质是教师上课讲的多,而学生实际应用的少。如《服务礼仪》教师讲礼仪的概念、内涵,但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并不关心,在课程的考核评价中,也只是以知识为考核内容,对技能考核不重视,只是单一的程序式、机械式的常规考核。这种教学方式缺乏内化为学生行动,总结为以下三大问题:[2]

1.礼仪素养“体悟性”的隐退

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离身学习”式的课堂就是单纯的理论教育和知识灌输,学生的学习过程是被动地接受过程,他们的身体与心灵是分开的,心智脱离了身体而独立存在,我们并没有把身体根植于环境、情境以及教学中,因此导致了学生陷入枯燥的、观念传授式的学习困境之中,学习也就成了他们与现实经验毫无关联的抽象知识的记忆,以至于无法迁移到他们的日常生活或新情境之中。

2.礼仪素养“互动性”的减弱

“具身学习”是一种建构论,是身体与环境不断交互的认知方式。导游专业学生礼仪素养的知识构建是需要结合实践互动体验来开展,然而传统教学过分强调接受知识,忽视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习者的能动性,忽略了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社会的互动,使得学生身体、心智和大脑在认知和学习中的互动机制大大减弱。

3.礼仪素养“情境性”的缺失

“离身学习”的课堂背景下,其教学过程缺乏仿真的礼仪情景,偏重理论,学生无法融入实际的职业环境中来,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的礼仪实践能力不足。礼仪素养的培养是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作用下发挥学生身体的作用,由教师根据礼仪训练的具体目标、内容及要求,设计模拟情景、环境、人物身份等,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以模拟身份进行礼仪训练,逐渐形成主动的教学“换位思考”,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及时有效的调整,使自己更具个性化和创新性。

二、礼仪素养培养的“具身学习”内涵与特点

“具身学习”是基于具身认知理论提出的。其认为:认知基于身体,具有具身性、生成性、情境性、交互性等特征,强调认知是通过身体体验及其活动方式形成的独特感受。导游专业学生礼仪素养的培养,强调身体与外界互动过程中的情境的营造、身体的发挥、环境的互动三位一体交互的属性,以培养出具备良好文明礼仪素养的中职学生。

1.生成性原则

“生成性”是指礼仪素养是人的行为活动自然生成后,外在表现的一种形式。礼仪认知过程的核心是交互生成的,旨在关注“人”的思想道德和文化修养,是由人去实践完成的,是在面向行动、基于行动、产生行动并在行动中呈现自己的。

如《服务礼仪》中,学生学习了站姿、蹲姿、走姿、递物接物、微笑等,将机械式的动作反复训练后,将自动生成为学习、生活、社会中的礼仪规范。

2.具身性原则

“具身性”是指以学生的身体感知和身体参与为重心,即利用身体来实施教学。身体调节着认知,影响着思维、判断、情绪和动机等心智过程,让学生把抽象知识化为具体知识,从而实现有效的学习,促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基于学生认知方式的多样化,有视觉型、听觉型、视听型、触觉型等,导游专业学生礼仪教学也应鼓励学生将视觉、听觉、味觉、触觉等多种感官方式在课堂上得以体验、探索、实践、感悟、应用、迁移,以促成真正意义的学习,实现因材施教,进而实现学生成长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与差异性。

3.情境性原则

“情境性”是把学生置于情境当中进行的,包含了物质的、任务的、环境或生态的、社会或者互动的环境。作为礼仪教育的环境,应注重与教师、媒体、社会之间的有机互动,有助于在教学中调动情感、情绪、思维、身体等方面的因素,加深对礼仪素养知识的理解和认知。

教师是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是具有主体性、感知能力的个体,通过情境性的体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理解,培养学生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礼仪语言习惯和礼仪思维习惯,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和情境性。

4.交互性原则

“交互性”是指身体与环境不断交互的认知方式。具身理论认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依赖于身体,扎根于环境,是一个认知、身体和环境相统一的过程。

礼仪素养教学的交互性强调教师、学生、情境的有机互动,并在一定的情境中对动作、形体、语言的认知。课堂教学可以采用多媒体信息化技术,多样化身体参与教育方法,寓教于景,寓教于生活,采用团队展示、个人风采、小组讨论、情景模拟、多元评价等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互动,真正落实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模式。实践教学则可以将学生置身于社会、企业,让其体验不同职业岗位对礼仪的不同理解及规范要求,调动学生的身体感官体验和具身互动认知,让学生在互动体验中取得实质成效。

三、“具身学习”策略培养礼仪素养的实践

礼仪素养是指人们在礼仪意识、行为习惯、沟通表达等方面进行自我修炼所达到的程度和境界。禮仪素养反映出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品格、风度,是人格的外在体现。依托具身学习理论,培养导游专业学生的礼仪素养,可采用以下途径和方法。

1.感官参与策略

“感官参与式”教学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授课内容的呈现、学习方式的安排、学习结果的评价等教学活动组织上,尽可能多地调动学生的触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视觉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充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多元智能,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全体学生的学习效能。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有的擅长看(视觉型),有的人擅长听(听觉型),有的人擅长用嘴和手(运动型)等,充分且恰当地调动学生多种感知觉经验,锻炼学生利用多种感官协同合作,让学生在听、看、嗅、触、练、说、做、玩中体会学习的丰富性和趣味性,多层次多渠道地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3]

例如,学生在练习微笑时,通过听,来了解微笑的内涵及意义;通过看,来感受微笑给人带来的真诚、礼貌、快乐;通过练,发现自身问题并纠正;通过说,来理解它的实质含义、步骤及禁忌等;通过做,体验微笑是一种规范的、无声的表达方式;通过玩,在趣味中得到知识的巩固,并应用于实践。通过不同感官的运用,构成了我们对微笑的理解。

“具身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有利于促进知识的巩固,加快思维的活跃,加强学生知识的记忆,同时易于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产生学习的内驱力。因此,导游专业学生礼仪素养教学应注重多种感官参与课堂,由此启迪思维,使思维在学习中得到发展。[4]

2.多元互动策略

“多元互动式”教学策略是指以互动式教学模式为基础,通过创造多边互动的教学环境,在教师与学生探讨交流的过程中,实现多种元素与主体的互动,如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学生与学生的互动、教师的多维互动、多种教学方式的互动、多种多媒体的互动、学校与社会实践的互动等,进而调动教学双方的主动性和探索性,达到强化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方式。

“具身理论”强调教师应以课程为契机,不断引入教学新手段、新技术,打造多元互动教学新模式,创建高效课堂,使课程教学成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被激活的教学活动,并注重学生习得的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构建“多元互动”的教学互动环境。

例如,在教授社交礼仪时,教师可在课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去亲身观察、发现生活中和校园里的不文明礼仪现象,以组为单位进行归类总结,课堂上提出自己对这些现象的看法,开展讨论、辩论、演讲、朗诵、小品等多种互动模式,这样做可使学生从浑然不知的当局者变为清醒的旁观者,许多平日里不以为然的小事或小节,放在大家的共同讨论中就被放大了,正确与错误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效果十分显著。

3.情景模拟策略

“情景模拟式”教学策略主要是通过身体的参与互动在情境中充分感知、理解、认知形成内化为自身的认识,即具体案例情境引入教学活动,通过学生扮演相关角色,在课堂建立仿真环境,身临其境,以达到培养学生知行统一的教学目的。

根据“具身学习”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或学生可以利用图片、视频、录音、实物、课件、身体等有目的有组织的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情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和好奇心,还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探索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必要时可以开展一些户外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回归大自然,融入真实的社会环境,给学生创造充足的与环境互动的机会,使学生带着情感去感知具体教学情景,领悟教材内容,以达成陶冶情感、情通理达、激情促信的教学模式。

例如,在教授求职应聘礼仪实训时,学生可以先观看教学视频,找出问题,然后由教师应聘礼仪进行讲解、演示,激发学生的模仿兴趣,再将学生分成小组,由学生自行设计应聘情景进行模拟训练,演示完毕后采用多元评价体系进行点评,最后由教师进行总结经验、指出不足,提出进一步的改善措施,学生加强训练。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企业实战,让学生体验不同情境下礼仪素养的内涵,这样的教学模式针对性强,课堂气氛热烈,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参与,都可从中受益,不仅知识得到了及时回放,也让学生真正掌握了礼仪技能。

4.环境互推策略

“环境互推式”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和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环境所需要的条件因素。通常意义上的课堂也不再仅仅指教室课堂,还包括大自然课堂,社会课堂等,使学生适应学校、大自然、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转变。

首先,礼仪教学课前,先让学生检查自己的仪容仪表,比如着装是否整洁,胸牌是否佩带好,手指甲是否过长等。课堂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规范,检查学生的站姿是正确、走姿是否恰当、神态是否自然大方,及时纠错和提醒。下课铃响后,教师宣布下课,全体学生起立站好,鞠躬致谢。总而言之,课堂礼仪教学让学生的基础礼仪一定要规范,通过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带动学生有意识地提升礼仪素养。

再者,学生规范了自身礼仪后,让学生参与餐饮对客服务,学生们边学习边摸索,针对不同的情境针对不同的客人,个性化的对客服务,将学校的环境真正互推到社会,这样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也更加深刻,且有助于激发学生自身潜能,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增强人际沟通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5]

5.迁移应用策略

“迁移应用式”教学策略是指让学生把习得的知识技能应用于类似的或更高级的新情境中。

“具身学习”认为,学生良好的礼仪迁移行为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中才能逐渐形成,这就需要教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和社会活动,给学生架设一条知识技能转化的桥梁,逐步将知识内化和吸收,从理论知识向实践技能迁移,从课内活动向课外实训迁移,从校园礼仪向社会礼仪迁移,让学生在学校学到的各项礼仪可以在社会生活中得到锻炼和检验。

例如,在校园内成立校园文明礼仪推广小组,定时定点对寝室、食堂、课堂、校园公共场所等进行文明礼仪的规范督导,学生们不仅“学礼仪”“知礼仪”“讲礼仪”“赞礼仪”,强化了自身的礼仪意识,锻炼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又能促进和谐校园的建设。再比如,学生礼仪小队前往本地行政服务中心去做公益,在一言一行的服务中,渗透着学生们一点一滴的礼仪素养,这种修养感染了身边的群众。因此,礼仪规范和礼仪程序对学生来说不再是枯燥的原则、特征与僵死的概念、定义,而是活化了的、升华了的生动具体的经验、智慧、知识、能力和技巧。

在养成礼仪素养的过程中,既要学习礼仪知识,增强学生的礼仪底蕴,还要将礼仪充分运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营造良好的礼仪氛围,以强化自身的礼仪修养,把礼仪文明经久不衰地传承下去,为学生自信、从容地步入社会、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总之,礼仪素养的形成首先是要建立在学识思想上的认识,在此基础上再通过不同途径加强在情感上、意志上和行为上的建造和训练。通过“具身学习”,让学生把学到的礼仪知识、礼仪技能、礼仪精神运用到日常的生活和学习工作中,这才是礼仪教育的最根本目标。

参考文献

[1]董芬,彭亮.身体视域下的体验学习与具身学习[J].理论探索,2016,(4).

[2]张相乐.体验学习的心理机制探析[J].教育导刊,2011,(06).

[3]顾小东.以茶艺活动为载体培养中职生礼仪品质的策略[J].职业教育,2017,(4).

[4]谢瑞琦,洪伟.具身认知视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研究[J].科教导刊,2017,(6).

[5]张亚丽.中职学校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及有效途径[J].时代教育,2013,(2).

推荐访问:素养 导游 礼仪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