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文

2023最新高中必修三文化生活影响题目(合集)

时间:2023-08-04 20:1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最新高中必修三文化生活影响题目(合集),供大家参考。

2023最新高中必修三文化生活影响题目(合集)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影响的题目篇一

文化生活部分

第一课文化与社会

一、体味文化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

一、感受文化影响

二、文化塑造人生第二课文化对人的影响一.文化:

1、含义: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2、内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的部分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的部分

3、内涵理解: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现象(性质);

②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特点);

③文化是人们的一种素养(产生);
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作用)。★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4、文化的作用:促进→优秀、健康、先进的文化;
阻碍→腐朽、落后的文化

二、.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理解):

在经济基础上相互影响;
在时代发展中相互交融。文化在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地位作用突出。

1、经济、政治决定文化: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2、文化对经济、政治有重大影响:促进作用;
阻碍作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

4、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要牢牢地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弘扬民族精神,优先发展教育和科技,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

三、文化对人的影响和作用(理解):

1、文化影响的范围: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②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2、文化影响的特点:

①潜移默化: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②深远持久: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四、.文化塑造人生(理解):

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也是塑造健全人格的过程。

1、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丰富自身精神世界。我国人民精神世界的主流:健康向上的思想观念和道德风尚。

2、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有强大感染力和感召力,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3、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表现在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过程是相互结合、相互促进的。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

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

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一、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文化在继承中发展

一、文化创新的源泉和作用

二、文化创新的途径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第五课文化创新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一..世界文化的多样性1.1.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多样性的含义含义及及表现表现含义含义: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所说的文化多样性主要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基本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基本表现形式:表现形式:民族节日民族节日、、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文化多样性,还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化多样性,还可见诸语言文字、宗教信仰、思想理论、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文学艺术、民居建筑、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2.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1)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2)由于世界各民族的社会实践有共性,有普遍的规律,不同民族文化也有共性和普遍规律,所以,文化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3)由于各民族间经济的和政治的、历史的和地理的等多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3.正确对待文化的多样性:

(1)正确态度:既认同本民族文化,又尊重其他民族文化。不同民族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在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同时,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2)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①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②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3)处理文化多样性应遵循的原则: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

①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②只有在民族平等的基础上,世界各国人民才能相互尊重、共同发展;
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与活力。二.文化在交流中传播:

1、含义:文化交流的过程,就是文化传播的过程。人们通过一定的方式传递知识信息、观念、情感、和信仰,以及与此相关的所有社会交往活动,都可称文化传播。

2、途径:商贸活动、人口迁徙、教育;
亲朋聚会,外出旅游,经济、政治、文化活动等。

3、文化传播的手段:

传媒—传播媒介的简称;

大众传媒—现代社会中的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大众传媒的手段带来了巨大变化。

4、文化交流的作用:

文化交流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高中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影响的题目篇二

17-18学年度必修三文化生活期中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2017年2月25日,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文明办、长沙市文明委、湖南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主办的“2017雷锋精神论坛”在雷锋故里长沙市望城区举行。“雷锋精神”不会过时,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和上海世博会期间志愿者的行动,都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雷锋精神”得以弘扬,是因为这种精神能够()①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决定人的健康成长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材料表明 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 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 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材料体现了家风

①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作为传统文化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 ③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

④能促进个人发展进而推动社会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重男轻女”本来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思想意识,是生产资料私有制财产继承关系的反映,但时至今日,这种思想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这说明

a.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

b.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亦步亦趋

c.文化可以脱离经济而存在d.文化的发展总是落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5.向善,即人心向善、从善如流。“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妈妈”吴菊萍这样的平民英雄以他们的善行义举传递了社会的“正能量”。许多网友留言:“想掉泪”、“世上还是好人多”、“又相信这个世界”……人们欣赏“正能量”,是因为“正能量”总能 a.以其巨大的文化价值发挥对个人成长的决定作用 b.以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成为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 c.以其特有的感染力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 d.以其厚重的历史积淀成为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

6.2015年 5月15日,第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深圳会展中心开幕。本届文博会除了助推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大幅度提高外,还突出展示“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的新型业态模式,多家中国企业集体亮相。此次文博会的召开

①使文化产业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 ②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答案第1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③进一步发挥文化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 ④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提高中化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7.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表现在 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②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③文化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8.2014年9月1日开学以来,某校高二年级文科班的同学收集了一些自己的近期见闻,进行探究交流活动。你认为下列不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2014年9月12日,东阿阿胶上调阿胶出厂价53% ②2014年9月20日,上海市“全国科普日”活动启动

③2014年9月1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对塔吉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 ④2014年9月11日,一年一度的钱塘江潮水达到顶峰

⑤2014年9月13日,电视片《邓小平遗物故事》新闻发布会在北京举行 ⑥2014年9月19日,第17届亚运会在韩国仁川隆重开幕 a.②⑤⑥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③⑤⑥

9.中共第十八届一中全会将“文化兴国”作为主要议题。下列关于“文化兴国”的依据说法正确的是()

①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②文化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部门,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作用越来越突出

③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加强文化建设就能挫败世界范围内文化霸权主义,维护我国的文化安全

④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劳动者素质 ⑤文化建设是我国的当前的工作重心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10.《美丽浙江》宣传片在海外侨胞当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浙籍侨胞乡愁激荡,寻找宣传片中的家乡元素,回忆属于他们的童年记忆。这表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思维方式 b.文化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推动人们的社会实践 d.文化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11.舒马赫、施耐德、施密特、穆勒、施泰因曼……这些常见的德国姓氏在德语里都代表一门手艺:制鞋匠、裁缝、铁匠、磨坊主、石匠。老师傅带几个学徒做手艺曾是德国人的职业常态,如今工业化取代了小作坊,但“手艺人”的基本精神没有变。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其实德国人也在进行“德国制造”的过程中被重塑。可见

①中德两国的传统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②精良的德国制造取决于严谨认真的德国文化 ③德国姓氏文化中包含着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 ④工匠精神影响着德国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答案第2页,总11页

12.围绕“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世博会主题,上海市在全市上下大力开展普及文明礼仪系列活动。广大市民在活动中受到了熏陶,逐步树立了“当好东道主,文明迎世博”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这说明

①市民是直接创造精神财富的主体力量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③文化促进人的发展

④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3.濮存昕在一则公益广告中谈到,“有人这样问过我,播出的一条公益广告,能不能改变我们生活中的那些陋习呢?我说不,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那些不文明的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我相信,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灯光亮一些,我们身边的黑暗就会少一些。并且我更相信,每个人的心灵都像是一扇窗,窗户打开,光亮就会进来。”这表明 a.文化就在我们身边,触手可及

b.文化对人的影响应顺其自然,不必干涉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d.文化总能给人以思想的启迪、精神的享受

14.“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②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③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健康的文化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佳节。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生活在当地的华侨华人的传统节日。虽然在各地人们过中秋的形式不一样,但吃月饼、赏月等仍然是许多海外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 ①潜移默化的特点 ②自身传承的特点 ③深远持久的特点

④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16.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田阳县田州镇凤马村把“秣马民俗文化节”建设提上村委会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凤马村文化建设。村委会这样做的理由是 ①民俗文化节建设能够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 ②民俗文化节建设会直接影响凤马村的经济建设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7.2017年2月8日,在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颁奖晚会上,当主持人敬一丹深情宣读对救火英雄王锋的颁奖辞时,台下无数观众用掌声与泪水向这位平民英雄致敬。多年来,“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活动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总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这说明

a.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c.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d.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18.有关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产生重大影响的电影,都曾经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这些经典电影包括:《地道战》、《地雷战》、《青松林》、答案第3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艳阳天》、《金光大道》、《鸡毛信》、《在烈火中永生》、《上甘岭》等等。由此可以看出 a.人创造了人文化,文化也创造人

b.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优秀文化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 c.文化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d.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19.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时代楷模”张超和张楠的先进事迹后,引起强烈反响。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奋斗精神,使中华民族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材料表明

①文化影响人们的认识和实践活动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③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文化能决定社会全面发展进步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2013年6月28日,法国皮诺家族捐赠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正式“安家”中国国家博物馆。海外华侨华人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博物馆的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华侨华人极大的关注表明()

a.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 b.以爱好和平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 c.是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原则的表现 d.是自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表现

21.400字简历写出24个错别字,重庆大学生面试遭拒。如今,大多数人可以在键盘上敲字如飞,却无法在纸上流畅书写。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化品质的传承就会严重缺损。要提高文化传承品质,要求()①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②传承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③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

④在博采众长中提高文化素养

a.③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2017年7月30日上午,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隆重举行。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全景式、立体化直播。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锻造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精兵劲旅”,习近平主席的话语铿锵有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快速推进现代化并提高备战能力。此次阅兵表明:
①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国际社会中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我国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③我国加强国防建设,依法行使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自卫权

④在国家安全方面,中国军队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维护国家主权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3.中央电视台成功进行了全景式、立体化直播,这有赖于航拍机、微型摄像机等新技术、新设备的运用。这表明大众传媒:

①具有选择、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②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③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④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的传媒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4.坠马髻是古代女子发髻的一种(如右图),因其式样如同起码发髻坠落而得名。某博物

答案第4页,总11页

馆推出的“坠马髻颈枕”就是根据“坠马髻”设计的,这种纪念品一开始销售就引发了许多人探究的兴趣。这表明,要吸引人们接近博物院中的那些原本被动等待参观的展品,可以

a.保留习俗,复制那些“压箱底儿”的物品

b.继承传统,展陈艺术水平高的藏品

c.因时而变,穿戴融人时尚元素的服饰

d.推陈出新,推出馆藏文物的衍生品

25.2013年阳春三月,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时,赠送给俄罗斯总统普京的礼物,是一幅由南通沈寿艺术馆特别绣制的国礼《普京总统肖像》,让普京总统惊喜不已。沈绣是清末刺绣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而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一代新风,在刺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被誉为中国刺绣中的“绣中之绣”“国宝中之瑰宝”。材料表明,文化创新的过程是()

①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 ②开展文化交流,消除文化差异的过程 ③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

④坚持“西学为本,中学为用”的文化融合过程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26.为进一步促进书香校园建设,安徽省合肥市某学校在2013年暑假期间,开展了“暑假读一本好书”读书征文活动,倡导广大青少年学生从小多读书、善读书,拓宽阅读视野,提高阅读和写作能力,丰富暑假生活。开展“暑假读一本好书”读书征文活动,是因为好书能()。

①让人不犯错误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7.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可见 ①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②科技影响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

③文化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在经济发展中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8.“历史不能忘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展览遴选有代表性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相应图片、文物和档案,力求准确客观全面地展现历史原貌,使参观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表明 ①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影响人 ②文化与经济之间相互交融

③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基础 ④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9.英雄先烈们带着他们的红色记忆离去,但是他们所创造的伟大精神,早已融进中华民族的血液。从延安精神、大庆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到三峡精神、青藏铁路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表明

答案第5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①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

②中华民族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精神火炬

③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 ④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中华文化的力量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0.美国的一位专家评论说:“相比较于美国的电影、音乐和其他文化产品,中国似乎没有一个突出的享誉世界的文化品牌。”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是因为

①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维护国家的文化安全是我国的首要任务

②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的程度不断加深

③拥有强大的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④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非选择题

51.在生命的长河中;

总有一段经历让你终生难忘;
总有一份情感让你刻骨铭心;

总有一种理想让你永不放弃;
总有一种力量让你奋然前行。

请你结合所学的《文化生活》知识,谈谈阅读完这段话后的感悟。

53.材料一 美国电影《泰坦尼克号》、法国名著《茶花女》、英国歌剧《罗密欧和朱丽叶》因歌颂纯真的爱情而为世人所熟知,也征服了中国观众和读者;
改编自我国爱情名著《牡丹亭》的同名舞剧在纽约上演,鲜明的中国风韵也为美国观众所欣赏。

材料二 阳光有七种颜色,世界是多彩的,文化是多样的。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2 500多个民族和多种宗教。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人类文化因多样才有交流互鉴的价值。“和而不同”是中国人自古尊崇的处世之道,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们应坚持“和而不同”,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的多样性与差异性,应提倡不同文化间的和谐共处,取长补短。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请从文化多样性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在国际文化关系上,我国为什么坚持“和而不同”?

(2)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在处理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时,应如何做到“和而不同”?

5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于2017年7月正式实施,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史记·三皇本纪》记载:“神农氏以赭鞭(一种红色的竹根)鞭(此意为采掘)草木,始尝百草,始有医药。”在其后漫长的理论与实践中,中医药逐步融汇道、气、阴阳、五行等中国哲学思想,有效地与人的生命、健康、疾病防治规律相结合,形成了系统整体的医学知识体系。民国以来,随着西洋医学的源源输入,自清代形成的中西医汇通思潮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1)中医药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中华文化的包容性,请谈谈对中华文化包容性的理解。(2)某市开展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请就该活动拟定一条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文字在20字以内。

参考答案

答案第6页,总11页

1.c 【解析】题目中,北京奥运会、汶川大地震和上海世博会期间志愿者的行动,都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的体现。“雷锋精神”得以弘扬,是因为这种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可以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故①②④入选。③选项表述错误,排除。选c。2.d 【解析】材料中许多科学家谈青少年时期科普作品对他们的影响,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表明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这些科普作品为人所创造,又影响了新一代青少年对科学的兴趣,体现了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①②项符合题意;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而非根本动力,③项说法错误;
材料没有涉及科技与民族的关系,④项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d。3.b 【解析】②选项错误,传统文化也有优秀与糟粕之分,只有优秀的传统文化才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④选项错误,“推动社会发展”的表述过于夸大家风的作用。题目中,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它可以是祖上传下来的一本书,一幅字,也可以是长辈们的一句话。它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无字的典籍、无声的力量,这说明了家风作为一种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对个人的影响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
故①③入选。选b。4.a 【解析】产生于封建社会的重男轻女思想,时至今日依然残留在一些人的头脑里,说明文化有其自身的传承性和相对的独立性,文化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并不完全亦步亦趋,或先于经济发展,或落后于经济发展,但文化始终不能脱离经济而独立存在。a项符合题意;
bcd项均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a。5.c 【解析】人们欣赏“正能量”,是因为“正能量”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c项符合题意;
a项夸大了文化的作用;
“正能量”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b项说法错误;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d项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c。

6.d 【解析】深圳国际文博会除了助推文化产品出口交易额大幅度提高外,还突出展示“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化+旅游”、“文化+金融”的新型业态模式,体现了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多家中国企业集体亮相,有利于展示中华文化,提高中化文化影响力。②④项符合题意;
①项在题干中没有体现;
只有优秀文化才能对经济社会发展促进作用,③项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d。7.c 【解析】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表现在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中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①②④项符合题意;
综合国力竞争的基础是经济和科技实力,③项说法错误;
正确选项为c。8.c 【解析】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现象也是相对于经济和政治现象而言的,②⑤⑥项属于文化现象;
①③④不属于文化现象;
abd项均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c。

答案第7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9.b 【解析】此题考查文化作用的知识。考查学生提取信息、调动所学知识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意:一方面要把握材料要阐明的主旨,并和所学知识对应起来,另一方面运用排除法去除不符合题意的和错误的选项。③说法错误,加强文化建设就能挫败世界范围内文化霸权主义,说法绝对化;
⑤表述错误,经济建设是我国的当前的工作重心;
①②④表述正确且符合题意,入选。故选b。

10.b 【解析】许多浙籍侨胞乡愁激荡,寻找宣传片中的家乡元素,回忆属于他们的童年记忆。这表明文化对人的交往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 的各个方面都有着深远持久的影响,b适合题意;
文化影响人的思维方式,但不起决定作用,排除a;
文化有先进健康与落后腐朽之分,先进健康的文化起积极的促进作用,c、d是不科学的。11.b 【解析】题目中,人们常常用“严谨”“认真”等字眼形容德国人,认为这种性格塑造了德国特色的制造业,其实德国人也在进行“德国制造”的过程中被重塑。可见德国姓氏文化中包含着传承至今的精神基因,工匠精神影响着德国人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故③④入选。①选项在题目中没有体现。②选项错误,文化不能起决定作用。选b。

12.c 【解析】①选项表述错误,人民群众是创造精神财富的主体力量。③选项错误,文化有优秀与糟粕之分,只有健康、向上的文化才能促进人的发展。题目中,上海市在全市上下大力开展普及文明礼仪系列活动。广大市民在活动中受到了熏陶,逐步树立了“当好东道主,文明迎世博”的荣誉感、使命感、责任感。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故②④入选。选c。

13.c 【解析】根据题意,公益广告对于社会中那些不文明的现象,也许不可能药到病除,但是一条公益广告就好像是一盏灯,它会慢慢照亮所有的黑暗,这说明了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故c选项入选。a选项表述与题意无关。b选项“不必干涉”的表述错误,排除。d选项与题意不符。

14.a 【解析】题目中,“行人第一,脚踏车第二,汽车最后。”这一发达国家普遍遵循的道路原则,值得我们借鉴。汽车社会需要健康的汽车文化,这是因为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健康的文化能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素养;
故①②入选。③选项错误,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④选项错误,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是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选a。

15.d 【解析】题目中,受中华文化的影响,虽然在各地人们过中秋的形式不一样,但吃月饼、赏月等仍然是许多海外华人世代相传的中秋习俗。这说明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即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是难以抹去的;
故③④入选。①选项没有体现。②选项错误,没有该特点。选d。

16.c 【解析】题目中,受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启示,田阳县田州镇凤马村把“秣马民俗文化节”建设提上村委会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凤马村文化建设。村委会这

答案第8页,总11页

样做的理由是民俗文化节建设能够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故①④入选。题目中没有涉及到凤马村的经济建设。③选项表述错误,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物质载体,但是不是源自物质载体。选c。

17.d 【解析】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题中“先进人物的感人事迹总能使人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得到净化”,体现了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答案d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b不符合题意;
ac表述错误,应是优秀文化。18.b 【解析】调查显示,新中国成立以来,对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产生重大影响的电影,都曾经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据着重要位置。由此可以看出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优秀文化不断丰富着人的精神世界。b项符合题意;
人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受者。文化也创造人说法错误,a项错误;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而不是作用,c项说法错误;
材料没有体现文化素养的问题,d项与题意不符;
正确选项为b。19.a

【解析】上述材料强调的是宣传优秀先进精神,对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进而对人产生积极的影响,故题肢①③正确;
上述材料没有强调影响的效果,故排除题肢②;
题肢④说法错误,因为文化影响社会发展进步,而不是决定作用,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a。20.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解读信息、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华侨华人极大的关注表明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a适合题意,b是错误的;
c、d本身说法正确但材料没有体现,排除,本题答案选a。考点:民族精神的核心 21.c 【解析】“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化品质的传承就会严重缺损”,表明要提高文化传承品质,要求传承好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要求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中华文化,②③两项符合题意;
材料主旨是提高文化传承品质,不涉及主动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①项不合题意;
材料主旨是传承中华文化,没有体现提高文化传承品质,需要博采众长,④项不合题意。答案选c。

22.b 23.c 【解析】本题以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在朱日和联合训练基地隆重举行为话题设置背景材料,从《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的角度设置相关问题,考查考生对我国的外交政策、文化传播等有关知识点的掌握,着重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试题分设二个小题进行考查。

22.材料说明我国加强国防建设,依法行使主权国家的独立权和自卫权,中国军队有信心、有能力“打败一切来犯之敌”,维护国家主权,故选项③④符合题意;
选项①②与题意无关,答案第9页,总11页 本卷由系统自动生成,请仔细校对后使用,答案仅供参考。

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

23.中央电视台对朱日和联合训练进行全景式、立体化直播说明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已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故选项②③符合题意;
选项①说法错误,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排除;
选项④说法错误,社会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播现象,具有传播渠道多、方法灵活、意义丰富、反馈及时的特点的文化传播方式是人际传播,排除。故本题答案选c。

24.d

【解析】某博物院推出的“坠马髻颈枕”就是根据中国古代的“坠马髻”设计的,这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推陈出新,d正确;
a“复制”错误;
b只强调继承传统,与题意不符;
c只强调创新,忽略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题意不符。故本题答案选d。【考点定位】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25.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中提及到是我国的沈绣,沈绣是清末刺绣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而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开创了中国刺绣艺术的一代新风,在刺绣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艺术地位,被誉为中国刺绣中的“绣中之绣”“国宝中之瑰宝”。材料中体现了文化的创新,表现在“清末刺绣吸收西洋油画的光与影、明与暗的绘画理念,革新中国传统刺绣针法和色线用法而独创的一种极具艺术表现力的仿真绣技艺”,这说明文化创新过程是改造传统文化,创造新文化的过程,推出融会多种文化特质的新文化的过程。文化创新,不是消除文化差异的过程,是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过程。因此本题选d。

考点:本题考查文化的过程与对待文化的态度。26.d 【解析】开展“暑假读一本好书”读书征文活动,是发挥好书(优秀文化)对人的影响作用的体现。①说法太绝对。②③④说法正确且符合题意。27.d 28.b 【解析】本题考查文化的特点、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来源。“历史不能忘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使参观者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这表明特定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影响人,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①④正确且符合题意;
②说法正确但在材料中未体现,应排除;
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这些物质力量是综合国力的基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③说法错误;
故本题答案选b。

29.d 【解析】 试题分析:①②③从“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三个角度说明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均符合题的;
中华民族精神的力量集中表现为爱国主义,④错误的。30.b 【解析】

答案第10页,总11页

题中强调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就是强调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③④符合题意;
反对文化霸权主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不是我国的首要任务,①错误;
经济、政治决定文化,文化反作用于经济、政治,而不是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决定,②错误 ;
故本题答案选b。51.、(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深远而持久的。

(2)文化塑造人生。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力量,培养健全人格;
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激励人奋然前行;
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人的各方面素质得到全面提高。53.(1)①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②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③文化多样性是本民族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④文化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主要基础。

(2)①对待文化的多样性,我们既要认同本民族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借鉴,求同存异,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繁荣进步。尊重文化多样性,首先要尊重自己民族的文化,培育好、发展好本民族文化。

②承认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必须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要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54.(1)包容性,即求同存异和兼收并蓄 意义:有利于与其他民族文化在和睦的关系中交流,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

(2)答案示例:推广中医养生,呵护百姓安康;
或弘扬中医药文化,振兴国医国药事业。(考生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

答案第11页,总11页

高中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影响的题目篇三

文化生活期中试题(1-5课)

一、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下列属于文化现象的是()

①参加人大代表的选举

②企业进行生产

③观看文艺演出

④参观历史博物馆

⑤网上评议政府活动 ⑥参加学雷锋精神活动

a.①②③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③④⑥ 2.清华大学的校训是:“厚德载物,自强不息”,这是一种_________文化。()a.社区

b.都市

c.校园

d.网络

3.清华大学的校训,作为一种精神力量,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能促进社会文化生产力的发展

b.能促进人们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c.会极大地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d.有助于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

4.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同时,人们文化消费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但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对此,我们应当()

①提倡适度消费,反对过度消费

②倡导积极向上的健康文化

③树立科学的文化消费观

④减少文化消费的支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①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深远持久的影响

③短暂强烈的影响

④价值观、人生观的改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下列关于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形成的②是各种文化因素交互影响的结果

③是创造性思维

④是主观想像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0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在今后5年内,我国将在全国范围内重点建设12大红色旅游区、30条精品旅游线和100多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7.国家大力发展红色旅游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表现在()

①有利于促进综合国力的提高

②有利于促进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

③能够使我们克服一切不良文化的影响

④有利于加强新时期的爱国主义教育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8.红色旅游的文化意义表现在()

①增强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的爱国情感

②引导人民群众进一步坚定走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③促进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④增长知识、陶冶人的精神

⑤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据统计,2004年全国20个红色旅游景区旅游总收入达202.57亿元,同比增长33.2%,这说明()

a.精神财富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b.经济优势可以转化为资源优势

c.社会效益可以转化为经济效益

d.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10.《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等优秀文化作品,曾影响了20世纪一代人的成长,这说

明()

a.文学作品有时代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文学作品

b.当时文化活动少,文学作品匮乏

c.文化影响着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活动

d.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

2001年11月2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31届会议通过了《世界维护文化多样性宣言》。《宣言》指出,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从这个意义上讲,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据此回答11~12题。

11.文化的多样性主要是指()

a.表现形式的多样性

b.地域文化的多样性

c.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d.艺术形式的多样性

12.之所以要维护文化的多样性,是因为()

①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差异

②文化多样性是文化魅力之所在 ③文化多样性是全人类的共同宝贵财富

④尊重和保存不同的民族文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3.2004年10月,法国文化年在中国举办。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指出,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中法文化交流史上的盛事,对增进中法两国人民互相了解、促进东西文明的交流借鉴具有重大意义。下列关于举办中法文化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举办中法文化年,符合中法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b.符合世界发展的总趋势

c.表明了我们既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d.中法两国间已不存在分歧

14.2005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出发71周年的日子,红军在长征中孕育了“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至今激励着中华儿女奋发向上。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b.传统文化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c.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的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d.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柏” 15.2005年5月10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岳麓书院是我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历史上著名的高等学府及学术文化中心,创立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历时千年,弦歌不绝,故世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的学术与教育,对湖湘文化传统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岳麓书院的影响说明()

①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传统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和我们的生活产生持久的影响

③思想运动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④科技的进步,促进经济的发展,也推动文化发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宋楚瑜率团抵达北京后发表简短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到,两岸都是中国人,炎黄子孙。由此可见()

a.传统文化具有稳定性

b.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可因时而变

c.传统思想是中华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d.这是人们在民族文化和民族心理上的认同感

17.文化交流与继承的关系是()

a.文化交流不需要继承

b.文化继承可以离开交流

c.文化在交流中传播,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

d.文化交流和传播是同步进行的

18.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是()

a.文化继承

b.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c.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9.文化创新注意的问题主要是()

a.社会实践

b.交流、融合

c.取其精华、去其糟柏

d.继承传统,又体现时代精神 20.“学习型社会”的核心内涵是()

①全民学习

②活到老学到老

③终身学习

④把学习作为人的第一需要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21.席勒说:“人的完美需要在文化中实现。”由此可见()a.在文化中就能实现人的完美

b.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是自发的

c.主动感悟优秀文化,提高人的文化素质

d.文化影响社会发展和经济发展

22.据报载,当中国年轻人热衷于过“洋节”的时候,传闻亚洲某国却要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因此有关专家强烈呼吁不要冷落中国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体现了()

①社会文化和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②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③文化记载着社会发展的变迁

④文化是不可取消和更改的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④

23.温家宝总理在会见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奖者、青岛港吊队队长许振超时指出,许振超创造的“振超精神”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宝贵财富。这主要是因为()a.“振超精神”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

b.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c.精神力量比物质力量更重要

d.精神力量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24.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的产物,同时也是党在执政理念上的重大飞跃。思想是行动之源,在中国发展战略面临重大转型时,各级领导能否在思想领域就科学发展观达成高度共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成败。这表明()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经济、政治,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影响

b.思想决定着行动

c.科学发展观决定着中国未来发展的成败

d.不同民族的文化影响着不同民族和国家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

25.作为新兴的朝阳产业,我国网络游戏产业销售额猛增,并以1:10的规模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这表明()

a.文化产业成为我国的龙头产业

b.文化生产力在现代经济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c.我们鼓励支持一切文化产业的发展

d.网络游戏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 26.“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这说明()a.民族文化的繁荣离不开世界文化的发展

b.世界文化的繁荣以各民族文化的繁荣为基础

c.只有保持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才更加丰富多彩,充满生机和活力

d.有民族的文化,没有世界的文化

27.尽管已在国外定居了几十年,闽籍华裔陈先生一家还是喜欢乌龙茶,习惯于用筷子,见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

a.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

b.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c.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28.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是()a.努力创造文化

b.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29.不管是中国内地,港澳台地区,还是在其他国家的华人,每到清明都会祭祖扫墓,端午吃粽子赛龙舟,中秋赏月,重阳登高,除夕吃年夜饭,这说明()

a.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

b.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c.传统习俗对社会生活产生深刻影响

d.这是传统习俗的继承与发展

30.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能集中展示和表达民族文化的是()

a.种类繁多的体育运动项目

b.庆祝民族节日

c.民族的文化遗产

d.民族的语言文字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4个题,共40分)

31.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体验到的。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

(1)文化对人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2)文化对人的影响有什么特点?(4分)

32.2005年2月22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就发展红色旅游作出了明确规定。

(1)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开展红色旅游。(4分)(2)怎样开展红色旅游?(6分)

33.2008年夏季奥运会将在中国北京举行。像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设计了具有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奥运会会徽。在奥运会期间,北京将向世界各国来宾展现中华文化的优秀成果,让他们切身了解中国,感受中国文化。

(1)各国在举办奥运会时,为什么设计具有本国民族文化特色的奥运会会徽?(5分)

(2)有人说,现代中华文化就是旧中国的传统文化。这种说法对吗?为什么?(5分)

34.《人民日报》载文指出,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结合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积极进行文化创新,不断发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把亿万人民紧紧吸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旗帜下。(1)我们应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哪些优秀文化?(2分)

(2)在继承和发扬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时,应做到什么?为什么?(5分)(3)怎样进行文化创新?(3分)

高中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影响的题目篇四

政治-----《文化生活》会考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文化与生活

第一课 文化与社会

1、“文化”的内涵与形式

“文化”是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文化也是人的一种素养。个人所具有的文化素养(包括知识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生活的体验,特别是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接受知识文化教育而逐步培养出来的。

文化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有了人类社会才有文化,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有着非常丰富的形式:如思想、理论、信念、信仰、道德、教育、科学、文学、艺术等等。这些属于人类的精神产品。人们进行文化生产、传播、积累的过程都是文化活动,这些属于人类的精神活动。

2、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经济、政治所决定。一定的文化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政治、经济以重大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即文化影响、反作用于经济和政治):①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能够为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②发展文化产业,有利于促进文化生产力发展,充分发挥其在现代经济的总体格局中的作用。③提高人们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人们更好地参与政治生活,推动民主和法制建设。④弘扬和培育民族文化,有利于抵制西方少数国家借助文化渗透的方式,竭力推销自己的价值观念的文化霸权主义,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3、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的力量深深地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文化是综合国力中维护自身经济安全必不可少的精神武器。

第二课 文化对人的影响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人们交往方式的差异,见诸交往时使用的语言、符号、器物等,也见诸交际过程中的行为举止。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文化因素有: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文化程度等。

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文化影响人们认识事物的角度以及认识的深度和广度,影响人们在实践中目标的确定和行为的选择,影响不同思维方式的形成。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的文化因素有:文化环境、知识素养、价值观念。

2、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特点

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一般不是有形的、强制的。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的影响即使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发生的,也不都是消极被动、无目的地接受的。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感悟文化熏陶的过程。

文化对人的影响无论是表现在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上,还是表现在生活方式的其他各个方面,都是深远而持久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经形成,就具有确定的方向性,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3、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

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优秀文化能够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优秀文化作品,总能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深受震撼、力量倍增,成为照亮人们心灵的火炬、引领人们前进的旗帜。

优秀文化能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优秀文化为人的健康成长提供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单元 文化传承与创新

第三课 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1、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这里的文化多样性是指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世界文化多样性集中表现为不同民族和不同国家民族节日、文化遗产等方面的多样性。

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庆祝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再生性,保存文化遗产有利于文化的传承,对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独特作用,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

2、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个性和特征;
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没有不同民族,不同国家各具特色的文化,就不会有世界文化百花园五彩缤纷的景象。

3、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和基本原则★

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民族文化起着维系社会生活,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作用,是这个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根基。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各民族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丰富了世界文化,共同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正确态度就是既要认同本民族的文化,又要尊重其他民族文化,共同维护、促进文化的多样性。

对待文化多样性的基本原则就是必须遵循各国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则。在文化交流中,尊重差异,理解个性,和平相处,共同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

4、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文化传播的途径有商人进行贸易活动、人口迁徙、教育等等。

5、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文化传播总要通过一定的媒介才能实现。传媒大体经历了口语、文字、印刷、电子和网络等发展阶段。传媒真正开始面向大众传递信息,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

作为现代文化传播主要手段的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汇集来自世界各地的信息,日益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

6、加强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中国古代文化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和传播,为中华文化的传播和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外域文化也不断传入中国,促进了中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第四课 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

1、传统文化的特点

传统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形成并保留在现实生活中的、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文化。

传统文化包括传统习俗、传统建筑、传统文艺、传统思想等内容。

传统文化的特点: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2、传统文化对现实生活的影响

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传统文化的相应内容如果能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就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

反之,如果一成不变,传统文化也会起阻碍社会进步、妨害人的发展的消极作用。

3、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即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
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移风易俗”,自觉地加以改造或剔除。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即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4、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继承与发展是同一个过程的两个方面。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在这一文化传承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5、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每当社会制度更替时,代表新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新文化,通过反对代表旧的政治、经济力量的旧文化的斗争,有力地促进文化的进步。

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当代信息技术的运用,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

不同思想文化在思想运动中相互激荡,催生着社会变革,也促进文化的发展。

6、教育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文化内容、传递文化成果、创造新文化的特定功能,在人的教化与培育上始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革,教育在人类文化的传承中将产生越来越大的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动和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每个人都可以随时随地接受自己所需要的教育,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都能通过学习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潜能得到充分发挥,才智得到充分展示,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第五课 文化创新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社会实践,文化就成为无源之水、无土之木。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
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更为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

2、文化创新的意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文化创新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传统文化才能焕发生机、历久弥新,民族文化才能充满活力、日益丰富。

3、文化创新的途径★

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是:立足于社会实践。

文化创新的基本途径是:①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能离开传统文化,空谈文化创新;
同时又要使传统文化体现时代精神。②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交流、借鉴与融合,也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同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保持文化的民族特色。

4、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在处理传统文化与当代文化的关系时,既要反对一味固守本民族的传统文化的“守旧主义”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拒绝接受当代新文化的“封闭主义”的错误倾向。

在处理民族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时,既要反对根本否定民族传统文化的“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又要反对一味推崇外来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

第三单元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第六课 我们的中华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

之所以说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是因为中华文明是人类文明史上唯一没有中断而延续至今的古老文明。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见证:汉字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史书典籍是中华文化一脉相传的重要见证。

2、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

中华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能与其他民族的文化和谐相处。兼收并蓄——能在文化交往中吸收、借鉴其他民族文化中的积极成分。

中华文化的强大包容性有利于增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和对外域文化的理解,使得中华文化不至于被其他民族文化所同化或异化,保持自身文化的源远流长。

3、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表现

中华文化曾长期居于世界文化发展的前列。如古代中华文化中的文学艺术在世界文学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位置,具有历史悠久、内涵丰富、风格独特的特点。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具有实用性和整体性的特点。

中华民族拥有各具风采的地域文化。受历史、地理、民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等因素的影响,各地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地域特征。不同地域的文化既渐趋融合,又保持各自的特色。

中华民族拥有异采纷呈的民族文化。中华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体,中华文化呈现着多民族文化的丰富色彩。

4、中华各民族的文化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中华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

各兄弟民族文化的相互交融、相互促进,共同创造了中华文化。

各族人民对共同拥有的中华文化有着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第七课 我们的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在五千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和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贯穿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

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拥护祖国统一,是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3、中国共产党对民族精神的继承和弘扬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就已成为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

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个新水平。

4、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意义★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
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
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民族精神是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民族精神具有凝聚和动员民族力量、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已成为表明综合国力强弱的重要因素之一。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施西化和分化的政治战略,我们要抵制外来腐朽思想文化的影响,需要振奋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5、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心骨”作用,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既要珍惜和爱护中华民族历史上形成的优秀文化传统,又要继承和发扬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既要注意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先进文明成果,又要警惕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进行西化和分化的图谋。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相结合,既使民族精神博采众长、日益丰富,又使时代精神不移根基、不失本色。

第四单元 发展先进文化

第八课 走进文化生活

1、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我们的文化生活带来了许多可喜的变化。它充实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传播了科学文化知识;
提高了思想道德素质;
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等。

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也引发了令人忧虑的现象。有些部门和单位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不顾社会效益,肆意生产、销售品位低下的文化产品;
有的文化产品借消遣娱乐的名义,以荒诞、庸俗的内容,迎合低级趣味;
有些传媒单位单纯追求轰动效应,热衷于捕风捉影的“新闻”炒作,不负责任地传播“绯闻轶事”等等。

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人们文化生活的双重影响要求我们对文化生活不能放任自流,需要加强管理、正确引导,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

2、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

人民大众文化是指面向广大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

发展人民大众文化的基本要求:遵循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的原则;
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努力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
大力提倡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思想和精神,一切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和精神,一切用诚实劳动争取美好生活的思想和精神。

3、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的含义、危害及存在原因

落后文化,是各种带有迷信、愚昧、颓废、庸俗等色彩的文化。落后文化危害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毒害了人们的心灵,败坏了社会风气,使人们丧失了人生的奋斗目标。对落后文化需要通过科学文化教育,予以改造和剔除。

腐朽文化,即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殖民文化、“法lun功”邪教、淫秽色情文化等。腐朽文化腐蚀人们的精神世界、侵蚀民族精神、阻碍先进生产力发展、危害社会主义事业。对腐朽文化必须坚决抵制,依法取缔。

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存在的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建社会,封建思想的残余和旧的习惯势力根深蒂固,封建文化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也加剧了西方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文化对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导致不同社会群体价值取向、文化选择的多样化。市场经济自身的弱点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滋生唯利是图、权钱交易、损人利己等现象。

第九课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的内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以培育“四有”公民为目标(根本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基本特征)。

2、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弘扬主旋律★

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关键在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这是因为: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为人类进步、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

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我们的文化建设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在多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环境中,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动摇,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既要弘扬主旋律,又要提倡多样化

没有内容和形式上的多样性,社会主义文化就会单调、凋零、枯竭,失去吸引力和感召力。

但是,思想文化越是多样化,越是需要主心骨。不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文化建设就会混乱、失误、受挫,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和生命力,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准则。

4、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

发展先进文化的根本目标即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5、发展先进文化,必须大力发展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

发展教育事业的原因: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发展教育事业的要求: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展科学技术的原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首要力量。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发展科学技术的要求:①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②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③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④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

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原因:①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要。②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推动科技进步、教育事业发展,培养各种高素质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③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实现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崛起,通过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进而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才能提高我国公民的民主素养,使人民群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渗透,反对文化霸权主义。

高中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影响的题目篇五

1.春晚是一道文化娱乐的年夜饭。但是,随着人们对春晚的期望和要求的提高,批评的声音也多起来了,甚至有人提出要废弃春晚,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表明

①人们对文化需求呈现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②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多种选择③文化建设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④要博采众长,生产适合人类文化需求的产品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农历七月初七是中国传统节日七夕节。有关专家介绍说,七夕源于汉代,盛行于唐宋,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节日的活动内容以乞巧为主,主要参与者又是少女,因而七夕节也被称为“乞巧节”或“少女节”。这说明

①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②中华文化源远流长③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④民族节日成为展现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3.海峡两岸同说汉语,同写汉字,读一本历史,抚一张古琴。文化像氧气,融化在血液中„„13亿多的人口共同植根于此,使我们精神上融为一体而不可分割。这表明

①中华文化是联结两岸人民的精神纽带②两岸人民有着共同的文化认同感和归属感③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④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无时不在、健康有益的

a.②④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4.雷锋,不朽的丰碑、永远的榜样。近半个世纪以来,雷锋同志爱党爱国爱人民的坚定信念,奉献、敬业、创新的崇高精神,影响并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干部群众奋勇前行。如今,雷锋精神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在华夏大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雷锋精神

①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中②在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中起着“主心骨”作用③蕴涵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④是社会主义时期民族精神的突出表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5.2012年11月28日,因“干露露事件”(干露露母女三人在江苏教育电视台竞猜节目《棒棒棒》节目上撒野,口出污言秽语,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国家广电总局决定给予江苏教育电视台自2012年11月30日零时起停播整顿的处理。“干露露事件”

①体现了文化市场的自发性②说明文化市场的盲目性③说明人们的文化需求是多层次的④说明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监管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6.2012年11月4日,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命名第四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通知,安徽省图书馆等123家单位被命名为第四届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依据是

①爱国主义是我国文化发展的中心环节②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③爱国主义是我们团结奋斗的精神支柱④传播爱国主义离不开一定的物质载体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7.为制作纪录片《中国古建筑》,某摄制组运用现代数码摄影技术在全国各地拍摄101处古建筑,运用三维动画技术再现已消失古建筑,借助现代传媒介绍中国各个时期的建筑文化。该纪录片的播出助推了中国建筑文化热。这表明科学技术

①推动了文化资源收集、传递、储存方式的变革②决定并改变当代建筑文化的性质③是传统建筑文化现代化的根本动力④是促进文化传播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清明祭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送元宝,烧纸钱,这是古人留下的方式,而今,一些地区出现了鲜花祭祖、植树祭祖,在祭祖扫墓追思先辈的同时,为山野增添了一片新绿。这启示我们在对待传统文化时更应该

a.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b.尊重差异,理解个性

c.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d.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9.所谓山寨,通俗地讲就是盗版、克隆、仿制等。近些年“星光大道”、“开心明星脸”等模仿秀栏目就是一种山寨文化。有关专家指出,如果一味模仿,山寨文化是没有出路的,这是因为

a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于社会实践

b.文化创新才能促进文化发展

c.文化发展必须对传统文化彻底否定

d.博采众长对文化发展意义重大

10.“第五媒体”是人们对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出现的,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以即时为传播效果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的称谓。关于“第五媒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第五媒体”就其本质而言属于大众传媒

b.“第五媒体”在文化传播中发挥重要作用

c.“第五媒体”已成为现代文化传播的唯一手段

d.它的出现并不意味着旧的传媒的消失

11.不同民族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文化具有多样性。人们常说,法国人浪漫,德国人严谨,日本人服从。这种差别的形成是由

a.各民族不同的自然、社会环境等因素综合决定的b.各民族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c.各民族不同的遗传因素决定的 d.各民族不同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

12.我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张衡说过:“君子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
不耻禄之不厚,而耻智之不博。”这句古训告诉我们

a.要勇于直面生活中的道德冲突

b.要自觉接受先进文化的陶冶 c.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d.要加强自身的科学文化修养和思想道德修养

13.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下列现象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①当今世界国际竞争的实质成了以文化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②国际经济和科技竞争越来越围绕人才和知识的竞争展开③世界范围内反文化霸权主义的斗争,成为当代国际政治斗争的重要内容④随着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发展,人们参与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

a①②③④

b.②③

c.①②④

d.③④

14.深圳特区改革开放30多年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用“拓荒牛”的精神不断创新,这种精神是这座城市的特殊品格。在深圳未来发展中,必须进一步丰富和弘扬这种精神。这是因为

a文化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b文化对经济、政治和人有重要影响 c.深圳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

d.经济社会发展始终与文化发展同步

15.在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交界的地方,有一个“陕西村”。村民是100多年前从中国的陕西和甘肃逃到这里的回民,已从当年的30000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2万人。他们对内依旧用陕西方言,仍然保留着100多年前原汁原味的陕甘风俗。材料体现了文化生活中

①文化影响的潜移默化特点②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一种途径③文化影响的深远持久特点④他们继承了中华文化,并使之发扬光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哲学家柏拉图说:“受过良好音乐教育的人可以敏捷地看出艺术作品和自然界事物的丑陋,很正确地加以厌恶。但一看到美的东西,他就会欣赏它们,很快乐地把它们吸收到心灵里,作为滋养,因此性格也变得高尚优美。”从文化生活的角度看,这说明 a受过良好文化教育的人是高尚的人

b人的性格由受教育的程度决定

c.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d.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能够提高人的审美水平、道德素养 17.深圳卫视的《年代秀》栏目结合影像、实物、歌舞、趣闻轶事和时尚秀等呈现各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向时代致敬,拉近了电视与观众的距离,引起了人们的感动与思考。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热烈。可见

①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与活力的重要保证②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③先进的文化应当贴近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④扶持高雅文化艺术,适当限制通俗文化艺术是当务之急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18.公民道德重在建设,多年来,我们靠树立英雄模范、奖励善行义举,彰显了榜样的力量,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国家这样做的原因在于

①加强道德建设是解决道德冲突问题的有效措施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是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集中体现③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本任务的必然要求④良好的道德风尚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上海有“石库门”,北京有“四合院”,广东有“围村”,陕西有“窑洞”,客家人住“土楼”,江南人住“水乡”。它们都是按照自然环境和文化传统的不同建造的,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财富。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

①决定于各地千差万别的自然条件②蕴涵着中华文化的共性③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④长期相互借鉴而日趋同一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2012年11月16日,由中宣部、中央文明办主办的“学雷锋在行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走进安徽马鞍山。广大市民和网友们熟知的何涛、胡文传、王现伟、彭伟平、周传金、杨蓉登等30余位全国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代表参与现场交流,20000多名市民群众一起分享了他们的感人故事。此项交流活动有利于

①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②彻底消除腐朽文化的影响③促进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构建④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21.第1.5代移民是指年幼时就移民到另一个国家的人。因为他们身上带有来自祖国的一些特点,而又要在一个新的国家被同化和社会化,因此,他们的身份特征是新旧两种文化和传统的一个组合体。这反映出

①中华文化的包容性②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③文化对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④文化的传播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22.在中国格言的海洋里,有两个意义相近的古老成语:“四海之内皆兄弟”(子夏)和“四海之内若一家”(荀子)。这主要体现了中华民族

a.不畏强暴、英勇顽强的优良品格

b.注重团结、呼唤统一的民族精神

c.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拼搏精神

d.礼仪为本、诚实守信的传统美德

23.邓小平说:“难道祖国是抽象的吗?不爱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爱什么呢?港、澳、台湾、海外的爱国同胞,不能要求他们都拥护社会主义,但是至少也不能反对社会主义的新中国,否则怎么叫爱祖国呢?”这反映了

a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b.爱国主义不是抽象的 c.在当代中国,爱国与爱社会主义本质上是一致的 d.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

24.专业优势在有德者身上,是造福社会的利器;
专业优势在无良者手中,则成了“谋财害命”的捷径。下列选项中与上述观点体现的道理一致的是

a才者,德之资也;
德者,才之帅也

b.日新之谓盛德

c.德,国家之基础也

d.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5.面对色彩斑斓的网络文化世界,近年来我国深入开展整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及低俗信息等行动。开展这一行动可以帮

助青少年

①提高辨识能力,抵制腐朽文化②崇尚流行文化,培养健全人格③维护文化安全,坚持多元指导④陶冶道德情感,升华思想

境界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40分。

26.河北省开展了“学习雷锋善行河北”网络主题活动,引导网民特别是青年网民广泛参与到创建文明网站活动中来。河北好人网先后组织“雷锋——寻找身边好人”、“从自己做起,争做文明网民”等网络征集活动,传递诚实守信、助人为乐、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善行精神,倡导网络新风尚。河北新闻网开通“善行河北”官方微博,通过微博传递“善行”力量,鼓励网民广泛参与献爱心活动。河北省的其他新闻网站、政府门户网站、商业网站,也结合“学习雷锋善行河北”为主题的道德实践活动,并根据自身实际开展了

各类文明办网、文明上网的活动。

(1)有人认为,21世纪的今天,中国早已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雷锋精神已经过时。请用中华文化的相关知识对此观点作出评析。

(7分)

(2)请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的角度,谈谈“学习雷锋善行河北”活动的意义。(6分)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确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培育积极健康向上的企业精神、提高员工素质、推动企业改革发展、促进经济社会进步、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杭州市在引导群众共建精神文明的过程中,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努力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到党员干部教育以及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努力推动全市干部群众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使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市民文明素质和城乡文明程度不断提升。

(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谈谈建设企业文化的意义。(6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众化的必要性。(6分)

28.在经济高速增长、物质不断丰富的时代,国家的精神文明、公民的道德素养、民族的文化襟怀日益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因此,当代表中国品格的平民英雄出现时,他们就成为“最美”的化身。“最美妈妈”、“最美护士”、“最美教师”、“最关司机”„„如井喷般从四面八方涌现,“最美”之花,遍地盛开。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思想道德建设的相关知识说明我们如何才能成为“最美”的人。(12分)

29.中华文化有着五千年的文明史,中间虽经战乱和外敌入侵,但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至今仍影响着中国人民和东亚各国人民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但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的冲击,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开始面临西方工业文明冲击。当今,我们还面临着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和争夺下一代的挑战。

(1)上述材料反映了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5分)(2)从上述材料中我们应得到什么启示?(8分)

推荐访问:文化生活 合集 必修 最新高中必修三文化生活影响题目(合集) 最新高中必修三文化生活的影响的题目(5篇) 必修三文化生活简答题必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