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专业的优谦范文网平台! 工作总结 工作计划 心得体会 述职报告 思想汇报 事迹材料 疫情防控 共同富裕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正文

农村中小学学生诵读能力的调查报告5篇

时间:2022-09-03 20:45:03 来源:网友投稿

农村中小学学生诵读能力的调查报告5篇农村中小学学生诵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教海新探66新教育 科研202109(总第507期)语文是一门综合人文学科,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村中小学学生诵读能力的调查报告5篇,供大家参考。

农村中小学学生诵读能力的调查报告5篇

篇一:农村中小学学生诵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新探66新教育

 科研 2021 09(总第 507 期)语文是一门综合人文学科,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不但要重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更要让学生在文本学习中,收获崭新的道德情感认知。教师引导学生对文本开启多元诵读,在多元诵读的过程中解决基础字词和语句赏析,从而去体悟文本主旨内容、情感导向和语言风格的特点。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文本内容进行自主钻研,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体现,语文学习语感相应建立。一、创设情境,激发诵读兴趣创设情境是现代语文课堂时兴的教学手段之一,能够很好的体现部分文本内容,帮助学生快速的进入文本诵读环节,提高学生文本诵读的参与兴趣。创设情境的方法多样,教师可利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手段,为学生创造图片情境、视频情境、问题情境和演绎情境等,从学生具体的学情实际出发,选用不同的情境创设方法为学生创设文本诵读情境,提高学生的课堂文本诵读效率。小学生的思维活跃,活动参与意识强烈,教师要试着转变传统课堂较为古板的学习气氛,利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和相关教具,为学生创设有趣的课堂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文本诵读兴趣。在《松鼠》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具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学生没有接触过松鼠,对松鼠的生活习性缺乏充分了解,教师从网络资源中,寻找松鼠生活记录的有关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情境,认识松鼠这种动物。学生对教师所播放的视频内容保有较高的观看兴趣,乐意从视频情境出发,对文本内容展开深入的学习和探究。教师鼓励学生以分段诵读的形式,对文本内容进行诵读和概括,学生深入文本段落诵读,能够较为准确的概括段落内容,从作者行文思路中找到松鼠生活的相关习性,完善自身对松鼠这种动物的认知。教师从视频情境出发,吸引学生的文本阅读注意力,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视频资料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层探究,在探究过程中逐渐完善自我生活认知。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被教师所设计的视频情境点燃,争先恐后的进行诵读尝试,课堂气氛空前的活跃,学习效率得到进一步加强。二、投放音乐,增强诵读体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视文本诵读的先行地位。教师为学生明确诵读学习目标,给予学生适当的诵读技巧点拨,让学生在多元诵读的过程中,有目的地投入文本学习,提高文本学习效率。学生的诵读效果直接决定了文本学习体验,教师可选用投放音乐的方式,为学生多元诵读创造更优良的气氛条件,学生配合着音乐所营造的氛围,带着特定的情感投入,对文本进行诵读,文本诵读体验得到进一步完善。音乐和语言同为艺术的不同表现形式,都有着异常丰富的感染力。诵读是文本学习的起点,单一的诵读方式往往会消耗学生的诵读热情,教师可利用手头丰富的资源,为学生多元诵读创造更为有力的背景条件。在《四季之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知文本的情感基调,发动学生以自我诵读的方式,解决文中基础字词,体会作者所描绘的四季不同的美感。教师要求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深入体会文本的感情基调,对诵读的节奏、语气、语感进行相应的把握。学生在熟悉文本的过程中,对每一段所描绘的画面进行加工想象,将自己带入四季情境,自觉体会诵读时应怀有的情感,对文本内容进行诵读展示。教师寻找清妙的背景纯音乐,辅助学生开展诵读尝试,加深学生的文本阅读体验。学生从背景音乐中,能够感受到与行文内容相符的情感基调,调整自身的诵读状态,注意诵读时的节奏、语调和语气,深入体悟文本内容。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诵读形式,为学生带来更为精彩的诵读体验,用音乐感染学生,以音乐辅助课堂诵读教学。这是一种较为新颖的表现形式,能够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四季之美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自主诵读的学习意识,在不断的诵读训练中,形成文本诵读能力,完善课堂诵读的表现效果。三、组织比赛,强化诵读感知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要准确的把握教材文本内容,也要对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接受能力进行相应的调查研究。小学生的竞赛意识强烈,具有较强的表现欲,无论是个人比赛还是团体赛,学生都有较强的好胜意识。教师正确认识学生的好胜心理,转化为诵读学习的优势条件,组织竞赛项目,通过集体评价和教师点评的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自身诵读所存在的问题,内化诵读技巧,强化学生的文本诵读感知能力。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诵读学习习惯,就必须为学生明确具体的诵读学习要求。教师从诵读的节奏、语气、语调等多个方面出发,利用互联网资源,为学生寻找诵读参照依据,让学生对示范录音进行仿诵,小学语文多元诵读教学策略应对 □ 安徽省阜阳市颍上县实验小学  赵荣标

 教海新探67新教育

 科研 2021 09(总第 507 期)借助比赛形式,规范学生诵读过程,强化学生诵读感知。在《少年中国说(节选)》教学中,教师积极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入探究,鼓励学生以诵读的方式梳理全文脉络。《少年中国说》是梁启超所作,力在表现少年蓬勃朝气,寄托对少年中国的美好期望,具有极强的鼓励性,振奋国民精神。教师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普及文本创作的时代背景,让学生从创作背景中,窥见作者在文本中对少年所怀有的殷切期望,及时酝酿诵读情感。教师组织诵读比赛,为学生明确具体的诵读要求,宣布比赛规则及赋分标准,从网络中为学生寻找朗诵示范,鼓励学生先对文本内容展开积极仿诵,然后再进入赛程环节。教师在比赛过程中,注意维护赛场规则,推出集体评价措施,及时对学生诵读展示内容进行点评,内化诵读技巧和要求,让学生在诵读比赛中,有所比较、有所进步,进而揣摩文本情感,强化自身的诵读感知,形塑自身的文本诵读能力。四、推出演绎,提升诵读能力小学生的文本学习具有较强的创造活力,教师要正确看待学生的创造思维,鼓励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创造演绎。学生的文本解读水平具有差异性,但不排除个性色彩,教师发动学生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分角色诵读的方式,对文本情节及其相关场景进行再现式演绎,最大程度上还原文本设置。学生凭自身的文本诵读体验,为角色添加崭新的注解,丰富了自身的诵读情感认知,拓宽了诵读活动的表现渠道,提升了诵读感悟能力。小学生在学段早期就已经接触过角色演绎活动,教师立足学生的个性发展要求,让学生以文本诵读为学习契机,自主选择文本角色进行演绎。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合理安排课堂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诵读,了解文本内容。小组诵读结束后,教师发动学生继续以小组为单位,在熟悉文本的基础之上,对文本展开角色演绎,并挑选小组上台进行演绎展示。学生在组内自主选择文本角色,对人物语言和具体情境进行揣摩分析,力求真实的进入文本角色。教师邀请小组上台进行展示,学生的角色分工明确,底下的学生能够从台上学生的演绎中,窥见“母亲”看到年幼巴迪写诗的兴奋之情和“我”迫切希望得到父亲夸赞的焦灼之态。学生将“父亲”归来时的理性客观完美的呈现,表现出了“我”满心期望得到夸赞,最后却面临一盆冷水的失落、沮丧之情,文本情节的整体演绎细致,人物形象在学生演绎下变得更加的立体丰满。教师积极组织课堂演绎活动,改变了传统课堂的阅读学习方式,创新了文本诵读方式,让学生深入文本情节,对人物和情节展开深入探究,增添了学生的文本阅读体验。五、创编形式,延伸诵读训练语文学习考察学生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教师要以语文学习能力的培养为语文教学最终目标。小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极强,学习行为和活动具有很强的可塑性,教师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学段特点,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思维,让学生以诵读为文本学习的起点,通过模仿诵读、自主诵读、分角色诵读等多种方式,深入探究文本内容。教师鼓励学生基于文本内容的了解之上,对文本内容展开进一步创编活动,体现学生个性创作的思维活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教师要释放学生的学习活力,必须要激活学生的思维创造意识。教师立足语文诵读学习,发动学生在熟悉文本内容的基础之上,对文本内容进行创编活动。教师在《牛郎织女(一)》的教学过程中,引领学生感知民间传说的艺术魅力,感悟古时人们的创作智慧。教师向学生投放鹊桥相会的情景照片,向学生讲述中国传统节日七夕的由来,学生对教师所投放的图片和民间故事形式有着高度的探知兴趣。教师从故事的结局出发,以倒叙的方式向学生讲述这一动人的民间故事,学生结合文本学习,对故事内容和情感有了更为深刻的把握。教师对文本结局所蕴含的情感进行课堂点拨,让学生深入了解古时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与向往,拔高学生的阅读高度。教师鼓励学生就自己所了解的文本内容,展开创编活动,改变故事原有的发展脉络,发挥自己的联想与想象,对文本内容进行加工再造,考验学生语言表情达意能力,激发学生的创编思维活力。多元诵读在语文学习中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小学语文教师要具有学科整体意识,明确学科阶段发展目标,为学生设计精准的课堂学习路径,以多元诵读作为文本教学起点,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首位进行考量。教师借助情境创设、投放音乐、组织比赛、推出演绎、创编形式等教学行为带动学生的诵读积极性,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完善自身的文本学习认知,丰富情感阅读体验,打造语文阅读学习的核心素养。【参考文献】 [1] 王丹丹 . 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以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 [J]. 安徽教育科研 ,2021(11).[2] 李嘉诚 .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教学 [J]. 名师在线 ,2021(11).[3] 覃翠利 . 小学语文诵读教学学法指导策略[J]. 学苑教育 ,2021(08).[4] 陈锡银 . 语文体验式学习方法的创意探索[J]. 小学教学研究 ,2021(03).

篇二:农村中小学学生诵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养学生诵读古诗文能力的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一、 课题研究背景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 在这历史的长河中, 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的文化遗产。

 尤其经典古诗文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从古代的《诗经》 到诸子百家的诗文, 其知识之广泛, 包容之博厚, 辞章之精华, 内涵之丰富, 是任何一个民族都难以望其项背的。

 它是祖国文化宝库中璀璨明珠, 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 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

 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有生命力的瑰宝, 是人类社会长期积淀下来的思想、文化、 精神的结晶, 是民族文化的基石, 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 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 不可缺少的作用, 千百年来, 已经成了我们民族精神约定俗成的教科书, 成为一种长效的民族素质滋养剂。

 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

 “中国古典诗词内涵深刻, 意存高远, 也包含许多哲理, 学一点古典诗文, 有利于陶冶情操, 加强修养, 丰富思想”。

 党的十六大报告更强调指出:“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要建立“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 我们认为培养古诗文诵读能力课题研究具有三大背景:

 1、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小学生学习的需要。

 少年时代是一生记忆力的黄金时期, 少年时期学习记忆的内容往往是终生不忘的。

 在走访调查中我们发现现在孩子们记得最多、 背的最多的是电视广告、 唱得最多的是肤浅庸俗的流行歌曲。用经典的古诗文取而代之, 丰富学习内容, 这是孩子们学习的需要。

 古典诗文作为宝贵的精神食粮, 其间不仅蕴含着崇高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性美, 更沉积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精魂。

 它是民族精神的教科书, 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 给每一位炎黄子孙都深深地烙上了龙的传人的印迹。

 虽然目前的时代呼唤创新型人才, 但创新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支撑。

  2、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培育学生人文素养的需要。

 古典诗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精髓, 内涵深刻, 意存高远, 蕴含着大量的人文内涵, 而目前我们的学生却思想单纯、 生活单调, 正缺少这种文化底蕴, 所以我们依托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的研究,让学生从古典诗文中汲取“营养”, 陶冶情操, 用古诗文的精华来滋养学生的精神世界、 人生根基, 使民族文化世世代代都能散发浓郁的芬芳。

  3、 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是新课程标准的需要。

 《语文新课程标准》在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上要求 1—6 年级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 160篇, 强调“学生能诵读古代诗词, 有意识地在积累、 感悟和运用中, 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它要求我们能“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 吸收民族文化智慧, 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我们开展古诗文诵读研究, 正是让学生在诵读、 欣赏大量古诗文过程中激发灵感, 增强原

  创力。

 同时, 借助古诗文中的情感内涵, 培养学生欣赏美、 创造美的能力, 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由此可见, 开展诵读古诗文的研究, 适应时代和学生的发展要求, 很有研究的价值。

 二、 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的关键概念是:

 诵读、 古诗文、 诵读经典古诗文 1、 诵读:

 通读与精读相结合, 既侧重在读准字音、 理解词语、 读通句子的基础上, 掌握句读、 语气、 停顿, 又侧重字斟句酌、 深入研究、 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上; 美读与品读相结合。

 既读出节奏、 读出情感, 又能品味语言的音韵美、 品味语言的意境美。

 让文学作品穿越千年的情感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脉脉地滋润学生的心田 2、 经典:

 指内容丰富、 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

 3、“古诗文” 是根据小学生身心特点,选取中国传统文化中, 久经历史考验的具有普遍心性修养意义的诗文典籍, 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又是开启人类智慧的工具。

 4、 诵读经典古诗文:

 是根据受教育者的年龄和心理特征,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推荐的古诗文背诵篇目, 结合我校的学情师情, 按一定系列组织、 指导小学生背诵的一种语文活动形式。

 古诗文的篇目和排序, 是根据由易到难、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的原则确定的。

 三、 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儿童心理学》 儿童诵读文化经典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

 儿童在 0-13 岁, 尤其是6—1 3 岁期间的学习能力是很强的, 这一时期诵读的文化经典会进入其潜意识, 刻在灵魂深处,会伴着其心智一同长大, 变成其身心的一部分。

 所以不要勉强要求理解, 而应趁此时其记忆之强,在轻松愉快、 不求其解, 没有压力的情况下, 记下一些文化中的精华作品, 既训练了他的记忆力能力, 又随着其年龄的增长, 阅历的丰富, 对儿时记得的文句自己能够渐渐领悟, 乃至触类旁通。从而学到一生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打下一生最重要的智慧和思想基础。

 2、 中央对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有明确要求。

 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纲要》 明确指出:

 让少年儿童学习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的有效方法。

 全国少工委、 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 中国青少年服务中心等单位曾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在小学、 幼儿园开展儿童诵读文化经典活动。

 目前全国已有 1 万多所学校、 3000 多万儿童诵读经典文化。

 3、 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教学观认为, 我们面对的学生, 首先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有独立的人格, 是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 都蕴藏着独立的潜能。

 小学生古诗文诵读的研究, 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 体现了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本的人本主义教育观。

 四、 研究原则

  1、 活动性原则 活动课程和活动教学研究表明:

 以学生实践为基础, 以活动项目的开展为基本教育途径的活动教学, 能够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 实践能力、 创新意识,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交际能力、 创造能力等。

 古诗文的诵读由于不足在学科课程中完成的, 因此要以“活动” 教学观来指导, 让学生在活动项目的开展中自主发展。

 2、 全员性原则 素质教育最基本的要求是面向全体学生, 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古诗文诵读也是面向全体学生的, 是让全体学生都参与, 使全体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提高全体学生的人文素养。

 当然也不反对冒尖, 我们要坚持全员性的原则下, 鼓励一些学生脱颖而出, 成为诵读古诗文的“尖子生”。

 3、 趣味性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小学生天真、 活泼、 好动。

 形象、 有趣的活动会深深地吸引住儿童, 从而激发求知欲。

 要求教师来取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 寓教于乐, 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诵读活动,培养其持久的兴趣。

 4、 实践性原则 实践出真知, 实践出成果, 没有系统的坚持不懈的实践活动, 是不会有所成就的。

 古诗的诵读, 重在诵读, 因此要大胆放手, 鼓励、 引导学生多诵读, 放声诵读或低声吟叹, 在实路中有所积累有所收获。

 5、 持久性原则 古诗文的诵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贵在日久天长的积累, “三天打渔, 两天晒网” 是学不好的, 只有通过一天一百字, 每天诵读, 长期地浸染在古诗文之中, 才有所收获。

 要求全体学生不贪图多背, 只要求常诵, 日积月累, 在“浸染” 之中受到熏陶, 受到教育, 受到启迪。

 6、 整体性原则 在实施中要联系其他相关学科和活动, 加强学校、 家庭、 社会之间的相互配合, 使诵读活动在校内与家中有机结合, 发挥整体功能。

 五、 具体措施和做法 1、 营造诵读环境、 开展丰富多彩的诵读活动 (1)

 提高认识, 重视并扎实地开展诵读活动。

 要求全体学生都参与诵读活动, 经常、 深入、有效地开展诵读活动, 不断改革诵读活动的形式。

 学期初各班对诵读要求有计划, 采取学生集体背与单独背、 必背篇目与自选篇目背诵相结合, 可以举行“班级诵读比赛”、“古诗文知识竞答”、“诗词配画”、“诗词配文”、“趣味对诗” 等等小型而多样的活动以此来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

  (2)

 每节语文课预备铃响教师准时进入教室组织学生开始课前两分钟的诵读。

 (3)

 每次语文早读安排十分钟诵读时间, 教师组织学生诵读, 并做到全程参与, 学生全员参与。

 加强诵读指导, 开展活泼的诵读活动。

 让每天清晨的校园内充满朗朗诵读声 2、 加强研究过程的管理 (1)

 加强教师业务培训。

 提高教师对经典美文的鉴赏和理解能力并做好读书笔记(2)

 为了确保诵读活动正常开展并取得实效。

 实验组长充分发挥组织领导和检查督促作用, 定期和不定期相结合组织检查了解诵读情况, 发现情况及时处理。

 实验组成员充分发挥团结协作精神, 相互支持、 相互监督, 共同进步

 3、 开展“亲近古诗文” 活动, 增加传统文化的积淀, 吸收经典营养 我们就学生的阅读时间、 阅读范围、 阅读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 发现学生对经典文化的接触和吸收相当薄弱。

 于是, “不要拒绝对经典文化的吸收” 成了 我们对语文教学的定位, 亲近古诗文, 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就成为我们课题研究的突破口之一。

 我们根据各年级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开列书目, 使学生有的放矢, 自觉运作。

 并尝试采用以下对策:

 ①天天背一首古诗:

 要求学生每天利用课余时间诵读一首古典诗文; ②每周抄一首古诗文;写一段阅读心得体会。

 每月下旬同年级举行一次古诗文竞赛活动可通过“千古美文” 朗读比赛、古诗文名句填空比赛、 诗词短剧表演赛古诗文知识比赛等形式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在学期末进行总展示。

 并为设计一张评价一张表, 记载学生背诵默写成绩、 参加活动次数和成绩(态度)等。

 记载、 评估的工作主要由学习小组成员共同完成, 组长负责, 教师监督、 指导, 并按期向家长通报。

 以次增加学生在传统经典文化方面的积累和精神积淀,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明于睿思, 笃于务实, 志于成人”。

 4、 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 领略民族文化风采, 接受人文熏陶 语文本来就是“文化” 的最基本、 最重要的载体, 历来是一个人文化水准的最外在、 最鲜明的标识。

 因此, 它本来就该满贮着文化的精华来到课堂。

 我们要努力营造语文课堂的文化氛围,力求语文课多一点文化气息, 让学生在课堂上领略到“文化” 应有的甜味与魅力。

 (1)

 创设文化课堂教学情景 ①空间情景:

 在教室的墙壁上张贴古代名人的画像和书法家撰写的名言警句, 在黑板报上专门开辟“民族文化快餐” 一角, 每天为学生提供一首或一段古诗文, 以此来营造一种浓厚的文化氛围。

 ②导语情景:

 引用与课文相关的典故诗文, 铺垫蓄势导入新课, 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和

  兴趣。

 (2)

 探索出有效的诵读教学模式 通过与教材相关的名言警句、 诗词赋文、 传说故事、 名人轶事等导入新课, 激发学习兴趣。以课文为基点, 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扩展; 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 向整篇(部)

 著作拓展; 以课文为基点, 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扩展等。

 我们只要创造性地理解和运用教材, 灵活运用教学策略, 引导学生挖掘、 体验课文中具有文化气息的内容, 就能让祖国 5000 年丰富多彩、 波澜壮阔的文化画轴, 透过一堂堂洋溢着文化精神气息的语文课展现出来, 使学生大开眼界、 大饱耳福。

 5、 创建“语文与文化” 研究性学习平台, 加厚文化底蕴, 提升文化素养 依据新语文课程理念, 我们通过增加阅读量, 激发阅读兴趣, 从而加厚学生的文化底蕴, 拓展文化熏陶的新时空。

 语文历来是文化的载体, 而文化是语文的灵魂, 学习语文就是学习文化。本课程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 立足于学生的文学积累、 情感熏陶、 明理启智, 提高他们的文化品味和境界。

 我们要建立起开放式的语文教学理念, 努力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 把书本学习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 让学生成为不仅是文化知识的消费者, 而且是文化知识的发现者, 从而使学生在经历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步掌握语文规律, 发展语文素质。

 这种多渠道的教育形式, 可以将人类的优秀文化成果内化为学生的人格、 气质、 素质。

 使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感情充盈胸中, 良好的人文素质也在祖国文化熏陶下形成。

 六、 研究成果:

 1、 培养了学生浓厚的诵读古诗文的兴趣。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 大部分学生对古诗文诵读有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除了在学校里兴致盎然地诵读以外, 课外还积极诵读, 背诵速度之快往往超出教师意料。

 2、 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生在两年多的古诗文诵读中, 欣赏了原文的形象美、 意境美、 韵律美。

 提高了审美能力,陶冶了情操, 加强了修养, 丰富了思想。

 他在和古代诗文、 文学家、 圣人的直接对话中, 汲取了丰富的营养, 为他们的人生奠定了良好的文学基础, 学生无论将来成为怎样的人才, 他有丰厚古诗词功底, 对他将会大有裨益。

 学生对古诗的兴趣也大大的激发了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

 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认真了, 而且阅读能力、 写作能务得到了良好地发展, 并且对学生的想象能力、 创新思维的发展而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 对一些所谓后进生的转化更是效果明显, 他们在语文学习上有一些缺陷, 落后于别人, 而古诗文诵读只讲求勤读多背, 而且难度不大,只要你多读多背, 就能做到, 当学生能流利地背诵时, 我们又及时给予表扬, 让他们也尝到学习

  语文成功的喜悦, 于是他们喜欢背诵古诗文, 从而也喜欢学习语文。

 3、 促进了学生的德行教化 “先教生做人, 后望生成龙” 这是我们学校教师经常 提及的一句话。

 朱熹在《白鹿洞书院学规》 中明确提出“为学” 的目的首先是“修身”。

 在“修...

篇三:农村中小学学生诵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门小学“中华文化经典诵读” 活动的调查研究报告 钱银星

 郭妙琴

 阮水芬

 丁伟萍 一. 调查目 的 普陀区沈家门小学自 2005 年以来, 在全校学生中开展了“中华文化经典诵读” 活动,并随之进行了和道德建设、 少先队活动、 新课程改革(特别是语文教学)

 相关联的一系列研究。

 全校师生在活动实践中对中华经典诵读的认识不断深化, 活动的效果也逐渐显现。

 对中华经典和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在知识界乃至整个社会, 从一开始就有各种不同的认知。

 中华经典诵读对学校现代化建设能起到什么作用, 只有实践, 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为此,我们本着实践、 反思, 再实践、 再反思的精神, 对沈家门小学开展的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进行一次调研, 旨 在当前举国“国学” 热的社会背景下, 通过对一所小学的调查, 了 解小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一般状况, 研究它在传承中华文化和培德、 启智的作用, 从而正确把握尺度,讲究策略和方法,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

 以利进一步总结经验, 摸索规律, 取得教育实效。

 二. 调查结果过程 (1)

 2005 年 10 月沈家门小学开始组织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诵读的读本为中国青少年彩虹工程基金会和 ICI 国际文教基金会主办, “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 在香港和海外华人资助下, 配合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编写的《少儿中国文化经典诵读》,选用了第一阶段 12 册中的前 6 册, 分别供六个年级学生选用, 内容涵盖《论语》《老子》《庄子》《大学》《中庸》 全部或选编, 唐诗选读等。

 (2)

 2005 年 10 月——2006 年 5 月, 沈家门小学主要研究中华经典的儿童可接受的诵读活动方式。

 提出活动口号为“与圣贤为友, 与经典同行, 为人生奠基”。

 以“经典记我心”——诵读, “经典言我情” ——悟读和“经典伴我行” ——践读三个目标阶段, 通过引导学生诵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名篇、 名段, 培养学生品味传统优秀文化的兴趣和能力, 感受先辈传统美德的魅力, 受到潜移默化的道德熏陶, 得以“童蒙养正” ,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 2006 年 5 月举办了第四届全国少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 展示了经典诵读活动的初步成果, 中国新闻社作了专题报道。

 (3)

 2006 年 6 月至今实施“中华经典诵读” 活动的课程化, 与少先队活动雏鹰奖章活动和新课程改革相结合, 诵读自编的《中国经典文化经典读本》, 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实施素质教育有效载体, 探索校本特色化办学和走内涵发展之路, 学校成为教育部人文社科基地重点课题《中华经典诗文诵读》 实验基地学校。

 三. 沈家门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 活动的动因调查

 在沈家门小学开展的各类、 各次经典诵读活动的计划等活动资料中反映出, 沈家门小学的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是在举国“国学” 热的社会背景下展开的。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国力的强盛, 世界各国发现不仅中国, 凡在历史上受过中国传统文化影响的亚洲国家和地区, 经济发展后劲强, 社会秩序相对稳定, 于是他们纷纷设立“孔子学院”, 要通过学习中华经典来解读中国, 吸取东方的智慧, 解决 21 世紀人类生存所共同面臨的四大挑战:

 现代化进程对道德、 伦理、 价值观的挑战; 生物技术、 新材料、 新能源、 航天技术等新科技革命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挑战;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文盲标准发生嬗变的挑战; 还有劳动人力资源市場的挑战。

 当发达国家的人们发现人类社会現代化水平的提高, 科技进步, 社会发展, 人们生活富裕, 並没有带给人们的道德得以提高, 反而使人类道德水准降低, 冲突不断; 环境破坏, 人类自 身生存受到严重威胁。

 1988 年世界各国諾贝尔奖得主在巴黎集会后发表的共同宣言提到:

 人类要在 21 世纪生存下去, 必須回到 2530年前中國孔子那里去找智慧。

 海外的华人、 华裔在中国走上强国之路后, 出于民族文化认同的强烈需要, 在海外和台湾兴起了 国学热。

 在国内, 随着思想解放, 1995 年 3 月, 一批有识之士赵朴初、 冰心、 曹禺、 启功、 张志公等文化教育界的大家在全国政协会议上发出“建立幼年古典学校” 的呼吁, 1998 年 9月催生了全国第一所以传统文化教育为特色的北京圣陶实验学校, 同年举办“华夏文化纽带工程” , 中国青基会也启动了“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 。

 全国各地纷纷响应, 在学校、社区青少年和儿童中相继开展了古诗文诵读活动。

 特别在胡锦涛同志提出“八荣八耻” 的号召后, 通过学习经典, 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道德, 弘揚和培育自强不息、 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 成为人们强烈愿望和一个伟大时代的召唤。

 中华文化经典中有智慧, 有人文, 蕴蓄着无穷的宝藏, 涵储着中华民族之魂, 是构筑起民族精神的支柱, 是我们走向和谐文明现代化社会的宝贵的历史遗产。

 我们可以通过经典诗文诵读这个载体, 使它代代薪火相传。

 沈家门小学把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引进校园, 是顺应了国家、 社会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 对下一代高尚人格育成的期盼; 顺应了培养包括在母语修养、 文化传承、 人格教育、 伦理道德、 创造精神等方面全面素质和谐发展的四有新人的需要; 顺应了新课程对语文教学改革强调三维目标的理念, 让孩子们在享受“与经典为伴, 与圣贤为友” 的吟诵乐趣中, 受到教育和启迪, 使孩子们从小在古诗文经典传统文化的熏陶中, 体验感悟中华民族的智慧、 风骨和胸怀, 中华美德的准则和积极的人生信念, 潜移默化地植根于孩子们的心里, 为一生健康成长发展奠基。

 四. 沈家门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 活动目 的、 内容、 方式和活动特点的调查 沈家门小学的经典诵读活动的资料还反映了这项活动是一项目 的明确, 计划详尽,

 措施落实, 不断创新的工作。

  (一)

 以“传承文化”、“道德修养” 和“学习语言” 为主要目的 具体为:

 1. 在学生中开展诵读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诗文, 让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 培养他们对中华经典的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诵读、 积累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名篇、 名段, 培养学生品味中华优秀古典文化的鉴赏能力, 提高人文修养。

 2.

 通过中华经典诵读活动, 使学生感受先人 “孝、 悌、 忠、 信、 礼、 义、 廉、 耻” 等传统美德, 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

 道德熏陶和人格塑造, 得以“童蒙养正” 。

 使学生在少年时就站在了相对高的道德起点上直面人生,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 以经典古诗文诵读为突破口, 探索实施素质教育有效途径, 建设有特色的学校文化,走内涵发展之路, 努力构建书香校园, 为孩子终身发展, 奠定人文底色。

 因此, 沈家门小学提出活动的主题是:

 诵中华经典, 做四有新人。

 活动口号有:

 1、 诵中华经典, 做四有新人;

 2、 以圣贤为师, 与经典同行, 为人生奠基。

 (二)

 经典诗文诵读内容选择的主要原则和重点

  1. 教材中的经典诗文为诵读重点, 人人必会。

 2. 补充的教材必须是经典, 充满智慧和人生哲理, 适合现实道德教化, 不违背科学价值观, 适合 13 岁以下记忆力发展黄金阶段的儿童诵读、 背诵。

 主要有(1)

 属传统美德、 人文素养启蒙的“童蒙读物”;

 (2)

 以儒家为主诸子百家的经典作品或章句;

 (3)

 以唐诗为主的中华文明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名家名篇作品或章句, 让学生能感受传统文化宝库的博大精深,

 尽量多地积累、 吸取中华文化精华(包括一时不求甚解的内容)。

 一至六年级经典诵读内容安排

 年级 一年级 二年级 三年级 四年级 五年级 六年级 三字经 人之初 应乎中 曰水火 及老庄 经子通 民国兴 二史 亦若是 犬守夜 宜勉力 馀力学文 弟子规 总叙 入则孝 出则弟 谨 信 泛爱众 亲仁

 笠翁对韵 一东 二东 三江 四支 五微 六鱼 七虞 大学 自选 8 节

 中庸

  老子 1-20 章中选 8 章 21—40 章中选10 章 41—60 章中选 15 章 61 ——80章中选 15

 章 庄子

 选 10 节

  庄子(一)

 选 20 句 庄子(二)

 选 20 句 论语

  1—4 章中选 25 句。

 5—10 章中选35 句

 11 —15 章中选 40 句 16—20 章中选 40 句 唐诗( 重点为 课表规定必背70首)

 必 学 1 ——10

 补充 必学 11——20

 补充

 必学 21——30

 补充 必学 3 1——40

 补充 必学 41 ——55

 补充 必学 56——70

 补充 说明:

 1. 以上的内容, 都是按一学年的时间所排, 各年级段可以根据一学年来统筹安排。

 2. 另外补充经典的唐诗、 宋词、 元曲选段及名言警句。

 (自编经典诵读读本 6 册见附件)

 (三)

 活动的方式和特点 1. 课内外结合。

 在语文课古诗文教材学习中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 教学生学会学习古诗文的方法, 迁移到课外经典诵读。

 2. 以读为主。“经典诵读”, 这最主要的方式是“读”, 要一遍一遍地读, 一遍比一遍读得好, 最后熟读成诵, 其义自见。

 3. 诵读方式趣味性。

 让学生直面经典, 诵读、 吟唱、 背诵相互结合, 不求甚解, 不加压力, 养成诵读古诗文的兴趣和习惯, 体味古诗文的韵律美和涵蕴美。

 4. 玩中读。

 在对所读经典熟读后, 结合其他形式, 让学生在“书、 写、 画、 摄、 讲、演” 等各种玩乐中进一步有所感悟、 领会:

 书:

 以书法展示最喜欢的经典名句名段。

 写:

 写读经典后的所感所悟所得所行:

 写“孝敬日 记”, 编电脑小报; 创作经典故事、小品、 相声节目等。

 画:

 以经典故事为内容创作漫画或电脑画作品。

 摄:

 用手中的照相机、 摄像机记录温馨一刻, 配上运用“经典” 的解说词。

 讲:

 演讲经典故事, 用 FLASH 动画故事。

 演:

 用舞、 歌、 乐、 话剧、 小品等演绎学习经典内容。

 5. 坚持不懈。

 每个班级坚持“三个一” 活动:

 每天晨间活动一次 10 分钟集体诵读; 每天中午一次小组 (小队)自主背诵活动; 每周一次背诵展示 (班级晨会或学校少先队广播站)。背诵活动采用“拍手歌”、“换词唱经典”、“小小擂台赛”、“师生对诗” 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开

 展。

 增强背诵的趣味性与实效性。

 在学校“海精灵” 广播站开设有“诵读露一手” 栏目, 由少先队大队委统一安排, 每周五广播时, 由每个年级段推荐一~二名学生展示诵读水平, 以此来激发学生诵读积极性。

  6. 经典践行。

 结合经典学习, 在学生的学校、 社会生活中施以行为引导。

 (1)

 经典伴我校园行 每日七自查:

 一日 晨锻、 一日 路队、 一日乘车、 一日用膳、 一日两操、 一日纪律、 一日岗位, 一日交友。

 (2)

 经典伴我家庭行

 “孝心践行活动”, 做到三个一:

 每天一句问候; 每天为父母做一件小事; 父母的节日、生日送一件小礼物。

 (3)

 经典伴我社区行 每天跟邻居打一声招呼; 做社区的护绿的小卫士; 当社区文明的宣传员。

 7. 融入课程。

 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要持续发展, 采用了纳入课程的办法, 它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的一部分, 有了时间、 人力、 物质等方面的保障。

 8. 与少先队活动整合。

 经典诵读活动是少先队活动的一部分, 并且设立少先队专项“雏鹰奖章”, 激励队员学习经典, 学习做人, 提高人文素养。

 七. 沈家门小学开展“中华经典诵读” 活动效果的调查和分析 为了检测沈家门小学自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活动以来所取得实际成效, 我们设计了两项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 1 教师、 学生、 家长对 “经典诵读” 活动效果看法的调查 调查说明 我们随机抽取 193 名学生(其中高年级 1 个班, 中年级 1 年班,低年级 2 个 班 ), 147 名家长(其中高年级 1 个班, 中年级 1 个班,低年级 1 个班)

 和 34 名教师(主要是语文教师和班主任

 作了他们对中华经典诵读活动效果看法的调查。

 调查项目

  调 查 结 果 统 计 学生 193 人(高年级 49 人, 中年级 48人, 低年级 96 人)

 家长 147 人(高年级 50 人, 中年级 48人, 低年级 49 人)

 教师 34 人(主要是语文老师和班主任)

 一、 促进语 文 学习 1、 很有帮助 115 人 占 59. 5﹪ 101 人 占 68. 7﹪ 21 人占 61. 8﹪ 2、 有帮助 78 人 占 40. 4﹪ 46 人 占 31. 2﹪ 13 人 占 38. 2﹪ 3、 没什么帮助 0 人 占 0﹪ 0 人 占 0﹪ 0 人 占 0﹪ 二、 促进道 德 教育 1、 很有作用 137 人 占 94. 8﹪ 147 人 占 100﹪ 20 人 占 58. 8﹪ 2、 有作用 55 人

 占 28. 5﹪ 0 人 占 0﹪ 14 人 占 41. 2﹪ 3、 没什么作用 1 人 占 0. 5﹪ 0 人 占 0﹪ 0 人 占 0﹪ 三、 促进1、 很有作用 141 人 占 73. 0﹪ 146 人 占 99. 3﹪ 28 人 占 82. 4﹪

 中 华 文化传承 2、 有作用 52 人

 占 27. 0﹪ 1 人 占 0. 5﹪ 6 人 占 17. 6﹪ 3、 没什么作用 0 人 占 0﹪ 0 人 占 0﹪ 0 人

 占 0﹪ 四、 学校的 诵 读形式

  1、 满意 147 人 占 76. 2﹪ 103 人 占 70. 0﹪ 27 人 占 79. 4﹪ 2、 基本满意 46 人 占 23. 8﹪ 44 人 占 29. 9﹪ 7 人 占 20. 6﹪ 3、 不满意 0 人 占 0﹪ 0 人 占 0﹪ 0 人 占 0﹪ 五、 学生的 学 习负担 1、 没什么加重 142 人 占 73. 6﹪ 107 人 占 72. 8﹪ 25 人 占 73. 5﹪ 2、 有加重 51 人 占 26. 4﹪ 40 人 占 17. 2﹪ 9 人 占 26. 5﹪ 3、 明显加重 0 人 占 0﹪ 0 人 占 0﹪ 0 人 占 0﹪ 六、 你对学 校 这项活动 1、 很喜欢

 153 人 占 79. 3﹪ 126 人 占 85. 7﹪ 31 人 占 91. 2﹪ 2、 无所谓

  40 人

 占 20. 7﹪ 21 人 占 14. 3﹪ 3 人 占 9. 0﹪ 3、 不喜欢 0 人

 占 0﹪ 0 人 占 0﹪ 0 人 占 0﹪

 从表中数据分析:

 1. 对促进语文学习的帮助, 无论学生、 老师、 家长看法十分一致, 100%认为有帮助,其中认为很有帮助的达到 60%。

 2. 对道德的促进作用三者有一定差距, 其中家长认为很有帮助的高达 100%, 学生自己问卷说明:

 我们随机抽取 12 个高年级班级中...

篇四:农村中小学学生诵读能力的调查报告

学经典 学习 心得体会

  中华经典诵读活动在全国广泛开展开来,我校作为乡村级中心学校,以把诵读经典作为了校本课程来开发,作为明德工程的示范校,我们在结合多种国学经典的诵读活动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其作用的探索,那么,开展国学经典诵读,到底对孩子会产生什么作用和影响呢?现在,把我们的粗浅体会表述一下:

 一、进行经典诵读,可以从感性和理性双方面培养孩子高尚的道德情操。

 据科学研究发现,凡成功之人,靠的是情商。因此,要想使孩子成为有用之才,首先就得培养其高尚的道德情操,而诵读经典则是从学生对经典内容的感悟以及对活动的理解体会等方面培养其高尚道德品质。我校秉承这一育人理念,在宜章七中领导下经过二年经典诵读的实践,我校学生家长和老师们惊奇地发现,孩子们的行为习惯、思想道德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不少教师讲,诵读前校园中不讲文明、不讲奉献、不懂孝顺、自私、任性等不良现象在学生中比较普遍,而自从孩子们接受国学教育之后,校园变得文明和谐了,同学们变得谦让、文明、尊重师长了。大部分家长反映:如今孩子们懂事了,懂得为父母端茶倒水;主动帮忙搞家务了;对师长的礼貌也多了。

 二、从活动的结果跟踪调查发现,进行经典诵读活动可以提高孩子的记忆能力。

 从孩子的心理和生理学角度分析,让孩子们在一生学习工作压力读给孩子们带来的学习上的成功,使得国学教育从学校唱独角戏,逐步演化成了一个“小手拉大手”的全民文化工程,经典诵读活动在广大家长中引起强烈反响,很多家长在孩子的影响下,自觉地加入到了国学经典的学习中来。

 三、从长远来看,进行国学经典的传承使我们民族走向复兴的有力武器。

  经典教育可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文字经典:即教育孩子大量阅读、背诵古今中外经典诗文。另一方面是美育读经:即经常让孩子观看古今中外名画、名雕塑、建筑、艺术品,经常聆听世界古典音乐,歌剧等经典音乐。让孩子在经典文化的熏陶中潜移默化,最终成为一个道德高尚、学识渊博的人。只有这样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我们中华民族的复兴才会有望。的确,历史上我们中华民族曾数次成为世界上第一大国,靠的是什么?现在仔细想想,我们不难得出,靠的就是我们那些闪烁着智慧光芒的经典文化。是她们教会我们中华民族海纳百川,高瞻远瞩、与时俱进。由此看来,诵读国学经典,传承国学经典的确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最强有力的武器。

 综上所述,在农村中小学大力开展推广国学经典诵读不但有利于农村孩子的健康成长,而且是整个社会和谐,国家繁荣、民族复兴的重要法宝,我们应该坚持经常,更应该长期坚持。

推荐访问:诵读 调查报告 农村中小学 能力 学生

猜你喜欢